地图学复习整理

合集下载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一)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 而作为信息的载体, 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 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 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 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

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 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两次抽象: 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质量和数量特征, 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 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 不仅可以是图形, 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优点: (1)图形简化、清晰、易(2)表达灵活:依比例表示: 双线河、不依比例表示: 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 符号形状、大小、颜色(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境界、太阳辐射二、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 通过科学的概括, 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 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二)地图的传递功能(三)地图的模拟功能(四)地图的认知功能一、地图的功能(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 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现代地图学概论1、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基本特征:⑴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⑵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⑶地图具有特定完整的符号系统* ⑷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3、地图的构成要素:1.图形要素2.数学要素(⑴地图投影⑵坐标系统⑶比例尺⑷控制点)3.辅助要素*4.技术要素4、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功能(2)、信息传输功能(3)、客观模拟功能(4)、认知与感受功能5、(1)、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包括地理图和地形图)专题地图(2)、按比例尺分类大(≥ 1:10万)中(1:10万, 1:100万)小(< 1:100万)6、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7、地图学由地图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思考:1、现代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2、地图的组成要素。

3、试述地图的功能与应用领域。

4、按照地图表示内容对地图可以划成哪几类?按比例尺进行划分的依据是什么?5、现代地图学的定义。

6、地图学课程在GIS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1、大地水准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

2、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椭球体面是一个规则曲面,是测量和制图的基础3、我国测量制图相关的几个地球椭球体描述参数(1)我国1952年以前采用海福特椭球体1953年起改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1978年起我国采用 IUGG/IAG-75椭球体(2)GPS卫星星历:WGS-84 椭球体(3)目前在我国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中经常遇到的是1975和79年国际第三、4、地理坐标系:地理坐标系是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地图学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字基础的数学法则,构成地图可视化基础的符号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反映了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2·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2:地理要素,3.辅助要素地图按主题(内容)的分类: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普:是指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水系,地貌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运输网、境界等基本地图要素的地图(专题: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以一种或几种地理要素为主题的地图).地形图是详细表示地面各基本要素的普通地图.3·地图的分幅:“矩形分幅 2、经纬线分幅1、矩形分幅按一定大小的矩形划分图幅,每幅地图都有矩形轮廓。

其规格为50cm×50cm或50cm×40cm。

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

如:1:5000, 10-111:2000, 10.0-21.0;1:1000, 10.5-21.5;1:500, 10.50-21.75。

2.其他编号方法分幅方法:(1)矩形分幅(2)经纬度分幅(梯形分幅)4·地图的功能.一)地图的模拟功能.(二)地图的信息负载功能(三)地图的修息传递功能.四、地图的空间认知功能.5·地图学的定义,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

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6·参考椭球球体的概念:地球的形状确定之后,还需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这种与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符合得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法线是测量计算的基准线。

7·地理坐标系中的三种经纬度:1、天文经纬度2、大地经纬度、3、地心经纬度8·地图投影的概念: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9·变形椭圆10·按地图投影的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11·等角航线,大圆航线概念:等: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连接起,终点的直线就是等角航线大⚪:在地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大圆航线12·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的性质投影变形性质: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地图学复习整理

地图学复习整理

第一篇地图的基本知识§1.1 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一、地图的基本特性1. 可量测性——特殊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定向)2.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3.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二、地图的概念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1.2 地图的分类1.普通地图: 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六大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各种独立目标。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1〕中比例尺地图:(1/100万,1/10万)小比例尺地图:(0,1/10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2.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自然专题地图:地质图、地貌图等人文专题地图:政区图、人口图、经济图等其他专题地图:航空图、航海图、城市地图§1.3 地图的基本内容数学基础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和人文要素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

§1.4 地图用途和基本功能二、地图的基本功能1.传输功能编图者(信息源)——用图者(目的地)2.信息载负功能空间信息载体:直接信息、间接信息3.模拟功能空间模型形象—符号模型:等高线4.认知功能空间认知:空间定位、格局、相互关系、时空变化等图形认知:数量和质量特征§1.5 地图的成图过程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1.地图设计(根据要求收集资料,确定比例尺、投影,选择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2.数据输入(将作为制图资料的图形、图像、统计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以数据库形式记录在计算机可存储介质上……)3.数据处理(加工处理数据,建立新编地图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图形……)4.图形输出(将数字地图变成可视的模拟地图形式)第二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一、地图的分幅编图、印刷、保存、使用方便地图分幅的方法三、我国基本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顶点的编号怎么看?分成1:10万时是3*3J-50/J50横列号=[ 纬度/4°] + 1纵行号= [ 经度/6°]+31 (东经)纵行号=31- [ 经度/6°] (西经)[ ] 代表取整旧分幅编号法1:100万为基础J-501:50万-A / B/ C / D1:25万-[1]——[16]1:10万-1——1441:10万为基础J-50-51:5万-A / B / C / D1:2.5万-B-1——4 (以1:5万为基础??)1:1万-(1)——(64)1:5千–(2)-A——D(以1:1万为基础??)ppt图廓经度109°30’??受不了啊,全部图解算了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地图学复习(精)

地图学复习(精)

第一章1.地图与实地的两个矛盾:(1)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2)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3.地图的两个基本特性:(1)解决曲面与平面的矛盾的数学法则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2)缩小简化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综合法则,构成了地图内容的地理基础4.综合法则的两方面基本组成:地图内容的符号化;地图内容的选取简化和概括6.地图符号两个基本功能:(1)、单个符号指示地物的位置,特征和种类(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2)、符号的组合(系统)能表达出地物的空间组合与相互关系8.多样化:传统的纸质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多媒体电子地图9.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的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他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发展变化。

10.基本要素:数学要素(坐标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三角点、埋石点、独立天文点水准点))、地理要素(自然、社会经济、其他)、辅助要素11.分类: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的地图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相对应的,比较突出并完备的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使地图内容专门化的地图13.地图功能:模拟、信息负载、传递、认知第二章1.现代特征:跨学科、高科技、信息传输、模型化2.地图学定义:一门研究利用地图图形或数字化方式科学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空间联系、动态变化,并对地理环境空间信息进行数据获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可视化,以图形或数字方式传输地理空间信息的科学与技术3.学科体系的因素: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开放性4、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距离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第三章一、地图投影①定义:将地球表面上的点、经纬线等变换到地图平面上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1.地图的基本特征:⑴地理信息的载体⑵数学法则的结构(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⑶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经过科学的概括)⑷符号系统的运用(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功能:⑴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⑵地图的传递功能⑶地图的模拟功能——对实体的一种抽象与概括,抽取内在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概括成图。

⑷地图的认知功能:①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②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特征;③建立制图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④建立制图对象正确的空间图像5.与地图学相联系的学科:测量学、地理学、数学、信息论、系统论、神经网络、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心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6.地图学定义: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7.地图的成图方法8.希腊——托勒密——《地理学指南》《禹迹图》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计里画方”地图。

T—O地图——倒退“寰宇图”裴秀——制图六体——一曰分率,二曰准望,三曰道里,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9.地球空间信息学:是利用各种现代化方法来采集、测量、分析、存储、显示、传播和应用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和产业实体,是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学、计算机图形学、卫星定位技术、专家系统与现代通信技术等的有机结合。

10.水准面和重力方向线垂直的,形成了无数个曲面,每一个曲面上重力位相等,我们把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即通常所说的水准面。

(当海洋静止时)11.大地水准面:静止海平面没有棱角、没有褶皱,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一级逼近)12.旋转椭球体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 地图的基本概念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或其他星体)上的空间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递、模拟和认知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严密的数学法则科学的制图综合完美的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效果:可量测性、可比性清晰性、一览性直观性、易读性传递性、持久性4\地图构成要素:①地理要素(图形要素)—地图上的主体,用地图符号表示.②数学要素—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③图边要素(辅助要素)—润滑剂5、地图分类(前两种)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①普通地图: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某个要素。

按内容概括程度,区域及图幅的划分状况等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②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及它们之间互相关系的地图。

按内容可分为自然地理图、人文社会经济图和其他地图(航海图、航空图)。

6、地图的功能:认知,模拟,传递,感受,载负§2 地图学的概念及学科体系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科学:理论地图学技术地图学应用地图学§4 地图学发展简史与进展1、中外地图发展史①西晋裴秀“制图六体说”禹贡地域图②裴秀——贾耽——朱思本计里画方③古希腊托勒密《地理学指南》④墨卡托《世界地图》《地球一览》墨卡托投影(等角正轴圆柱投影2、兆域图——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地图。

中国不仅有最早编制的地图,而且还创建编图的一套理论,这就是裴秀的“制图六体”:3、分率:比例的量度;准望:准确的方位;道里:道路的里程;高下:高度的水平量度;方斜:对角距离的决定;迂直:曲线的直线量度;4、裴秀-贾耽-朱思本是元代前杰出的三大著名地图学家5、现代地图学理论:地图信息论;地图传输论;地图符号学;地图模型论;地图认知论;地图感受论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数学基础:是指图上各种地理要素与相对应的地面景物之间保持一定对应关系的经纬网、坐标网、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等数学要素。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集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地图: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普通地图:相对均等地表示地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3、专题地图:突出地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4、地图学: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一门技术性、区域性学科。

二、问答题1、航片、卫片为什么不能称为地图?答: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和地图一样,都是传输空间信息的载体,但地图却有其独特性,即地图是经制图者符号化、进行地图概括、建立在严密数学基础之上的,利用图形语言来传输信息的工具;而航空像片、卫星像片是利用空间实体的影像来传输信息的载体。

地图上渗透着制图者的图形思维能力,而像片上却没有。

2、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有什么不同?答:普通地图是相对均匀地表示地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然而专题地图是突出地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3、为什么说地图学具有区域性和技术性两重性?答:它研究用地图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地图学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艺科学,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4、有遥感制图及计算机地图制图法后,传统测图方法是否被取代?答:否;①、传统实测成图法是在大地测量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大地控制网和国家高程控制网来完成测量。

而大地测量的任务之一是精确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②、传统编绘成图法是中小比例尺地图,由于制图区范围大,不易采用实测成图法测制地图,而是实测地图缩小概括,采用编绘的方法制图。

5、我国不同时期都有哪些地图作品?1)记载古老的地图:夏朝和九鼎2)《山海经》中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

3)周分封诸侯时使用到地图谈及《成王武王伐商图》、《东国图》4)公元前168年的三幅帛地图:地形图、驻军图5)中国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18幅《禹页地域图》、《地形方丈图》提出六项制图原则即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一、地图的基本特性1. 可量测性——特殊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定向)2.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3.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二、地图的概念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的分类普通地图: 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六大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各种独立目标。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1〕中比例尺地图:(1/100万,1/10万)小比例尺地图:(0,1/10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千1:1万1: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自然专题地图:地质图、地貌图等人文专题地图:政区图、人口图、经济图等其他专题地图:航空图、航海图、城市地图§地图的基本内容数学基础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和人文要素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

§地图用途和基本功能地图的基本功能1.传输功能编图者(信息源)——用图者(目的地)2.信息载负功能空间信息载体:直接信息、间接信息3.模拟功能空间模型形象—符号模型:等高线4.认知功能空间认知:空间定位、格局、相互关系、时空变化等图形认知:数量和质量特征§地图的成图过程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地图设计(根据要求收集资料,确定比例尺、投影,选择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数据输入(将作为制图资料的图形、图像、统计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以数据库形式记录在计算机可存储介质上……)数据处理(加工处理数据,建立新编地图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图形……)图形输出(将数字地图变成可视的模拟地图形式)第二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一、地图的分幅编图、印刷、保存、使用方便地图分幅的方法三、我国基本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顶点的编号怎么看分成1:10万时是3*3J-50/J50横列号=[ 纬度/4°] + 1纵行号= [ 经度/6°]+31 (东经)纵行号=31- [ 经度/6°] (西经)[ ] 代表取整旧分幅编号法1:100万为基础J-501:50万-A / B/ C / D1:25万-[1]——[16]1:10万-1——1441:10万为基础J-50-51:5万-A / B / C / D1:万-B-1——4 (以1:5万为基础)1:1万-(1)——(64)1:5千–(2)-A——D(以1:1万为基础)ppt图廓经度109°30’受不了啊,全部图解算了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第三篇地图投影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地图投影的实质:建立平面上的点(x, y)和地球表面上的点(Φ,λ)之间的函数关系。

即x=f1(Φ,λ),y=f2(Φ,λ)地图投影概念源于西方古地中海,采用几何透视的方法来实现球面上的曲线向平面转换;传统意义上针对地球是静态的,地图是二维的、矢量的。

三维地图日趋发展……地图投影变形概念与定义、长度比、长度变形、面积比、面积变形、角度变形(变形/不变形-1)主比例尺:在计算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普通比例尺)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和线以外的其它部分的比例尺。

变化比较复杂,以投影种类、投影性质的不同,常常是随着线段的方向和位置而变化。

变形椭圆:地球面上一无穷小的圆在平面上一般被描写为一无穷小椭圆。

这个椭圆是由于投影变形而产生,故称此椭圆为变形椭圆。

主方向的性质:1、地球面上的正交线投影后仍然正交。

2、投影后具有最大长度比和最小长度比。

地图投影分类按变形性质:等角、等面积、任意(等距属于任意)按投影方式:几何投影: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辅助面上,借助辅助面将椭球面展开成平面(套定义)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为(正轴、横轴、斜轴)按辅助投影面类型(圆锥,圆柱,方位)按辅助投影面与地球面的相切或相割关系划分(切投影、割投影)条件投影:在几何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按数学法则加以改造形成的。

地图投影的一般命名方式:正轴等角切圆柱投影几类常见的地图投影圆锥投影适宜作为中纬度处沿纬线伸展的制图区域等角圆锥投影我国1978年后采用等角圆锥投影作为百万分之一地形图的数学基础圆锥投影变形特点①变形只与纬度有关,与经差无关,同一纬线上的变形是相同的;②切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上长度比等于n。

=1,其余纬线上长度比均大于1,并向南、北方向增大;③在割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n1=n2=1,变形自标准纬线向内、向外增大,在标准纬线之间之间n<1,之外n>1.切圆锥投影变形割圆锥投影变形记法:纬线长度比根据一般规律,经线长度比等面积mn=1,等角时与等面积相反m=n,等距离m=1方位投影方位投影的种类1.非透视投影:等角、等面积、任意2.透视投影:正射、外心、球面、球心、内心怎么区分啊啊啊啊啊两极地区正轴方位投影赤道附近圆形区域地图横轴方位投影方位投影变形特点:①等变形线与纬圈一致;②在切方位投影中,切点上无变形,随着远离切点,变形增大;③在割方位投影中,在所割小圆上,角度变形与“切”的情况一样,其他变形(长度变形与面积变形)则自所割小圆向内与向外增大。

圆柱投影低纬度沿纬线伸展的地区墨卡托投影——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等角航线:两点间与所有经线构成相同方位角的一条曲线,是两点间的一条特殊的定位线。

——是等角投影,经线又是平行的直线……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投影条件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

2、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变形规律中央经线上无长度变形无角度变形,面积比为长度比的平方在同一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在同一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长度比的等变形线平行于中央子午线。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割地球于两个等高圈上)圆柱投影变形特点:①变形随纬度变化,与经差无关;②在切圆柱投影中,赤道无变形,变形自赤道向两侧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在割圆柱投影中,在两条标准纬线上无变形,变形自标准纬线向内和向外增大。

三、地图投影的应用和变换(一)、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制图区域地理位置决定了所选择投影的种类。

极地——正轴方位投影赤道附近——横轴方位投影中纬地区——正轴圆锥投影或斜轴方位投影2. 制图区域形状直接制约地图投影的选择。

中纬度地区:沿纬线方向延伸的长形区域——单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沿经线方向略窄,沿纬线方向略宽的长形区域——双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沿经线方向南北延伸的长形区域——多圆锥投影圆形区域——斜轴方位投影低纬赤道附近:沿东西方向长条形区域——正轴圆柱投影圆形区域——横轴方位投影3. 制图区域的范围大小也影响地图投影的选择。

范围小时,无论什么投影方式都无太大变形差异;对于区域广大的地图需要慎重的选择投影。

制图比例尺不同比例尺地图,对精度要求不同,投影选择不同。

以我国为例,大比例地形图,量算及精确定位,选择各方面变形都较小的地图投影,如分带投影的横轴等角椭圆柱投影;中小比例尺的省区图,定位精度相对降低,选择正轴等角、等积、等距圆锥投影。

地图表现的主题和内容。

交通图,航海图,航空图——等角投影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中的分布图,类型图,区划图——等面积投影世界时区图——经线投影成直线的正轴圆柱投影出版方式单幅图,系列图,地图集。

单幅图和系列图投影选择比较简单;地图集应该尽量采用同一系统的投影,再根据个别内容的特殊要求,在变形性质方面予以适当的变化。

(二)、地形图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1. 概念: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是以椭圆柱作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条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照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圆柱面上,再将其展开平面而成。

该投影由德国高斯于19世纪20年代拟定,经克吕格1912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2. 经纬线特征:中央经线和赤道为互相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线均为凹向并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其他纬线均为以赤道为对称轴的向两极弯曲的曲线,经纬线成直角相交。

3. 变形分布规律:①中央经线没有长度变形。

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1,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②在同一条经线上,长度变形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大;③在同一条纬线上,长度变形随距中央经线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为了保证地图的精度,采用分带投影方法,将投影范围的东西界加以限制,使其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把许多带结合起来,可以为整个区域的投影。

4. 6°分带和3°分带我国规定1:1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1:1万及大于1:1万采用3°分带,小于1:万采用经差6°分带。

5. 坐标网(1) 经纬线网经线和纬线构成的坐标网,又称地理坐标网。

作用:控制和确定地表各点和整体地形的实地位置。

用于分析和计算投影变形;确定比例尺、量算不可缺少。

表示:1:5千—1:25万以图廓形式表示1:50万—1:100万图面直接绘出内图廓有加密分划短线(2)方里网由平行于投影坐标轴的两组平行线所构成的方格网。

又称直角坐标网。

作用:大比例尺地图上,方便展绘点位和读图上地理坐标表示:1:1万—1:25万地图上绘出方里网1:1万1:万1:5万1:10万1:25万比例尺密度图上距离(cm)104224实地距离(km)111210方里网建立: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上,规定以中央经线为X轴,赤道为Y轴,两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

X 值在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Y坐标值在中经以东为正,以西为负,我国的X值均为正,但Y 值在中经经西为负,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故将各带的坐标纵轴西移500km,并冠以带号,称通用坐标。

邻带方里网: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将邻带的坐标延伸到本带的图幅中。

邻带方里网(grid of neighboring zone)是投影带边缘图幅上绘制的相邻投影带的坐标网。

中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是按经线分带的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