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作业劳动保护
焊接人员需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

焊接人员需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焊接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活动,焊接人员需佩戴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来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焊接人员需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1. 防护眼镜: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强光和飞溅的金属颗粒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
防护眼镜能够阻挡有害的光线和颗粒物,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2. 焊接面罩:焊接人员需佩戴防护级别高的面罩,以提供充分的面部和眼部保护。
焊接面罩应具有耐高温、耐冲击的特性,能够有效隔离到强光和飞溅。
3. 个人防护服:焊接人员需佩戴耐火、耐高温的个人防护服,以防止火焰和高温物品对皮肤的伤害。
4. 防尘口罩: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烟雾、粉尘等危险物质,呼吸进入人体后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佩戴防尘口罩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危险颗粒,保护呼吸健康。
5. 隔热手套:焊接过程中会产生高温,接触到热物体会对手部造成烫伤。
佩戴隔热手套能够有效防止热量传导,提供保护。
6. 防护靴:焊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火花、金属飞溅等高温物体,接触到足部会造成烫伤。
佩戴防护靴能够提供足部的保护,防止烫伤和刺伤。
7. 耳塞或耳罩: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长时间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佩戴耳塞或耳罩能够有效隔离噪音,保护听力。
8. 安全帽:在焊接现场有可能有重物或其他材料掉落,佩戴安全帽能够提供头部的防护,预防伤害。
9. 护腿套: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飞溅物可能会溅到腿部,造成烫伤。
佩戴护腿套能够有效防止飞溅物的伤害。
在焊接作业中,焊接人员需全面佩戴上述的劳动防护用品,以确保其安全及健康。
此外,除了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外,还需定期接受焊接安全培训,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领导和管理人员也应承担责任,提供适当的设备和环境,确保焊接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
电焊工劳动保护和安全检查

电焊工劳动保护和安全检查电焊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技术和谨慎的工作,涉及到高温、明火以及各种化学物质的使用。
因此,保障电焊工的劳动保护和进行安全检查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电焊工劳动保护和安全检查展开论述。
一、电焊工劳动保护1. 个人防护装备为了确保电焊工的个人安全,他们应该配备专业的防护装备。
这包括焊接面罩、防护眼镜、防护耳罩、防护手套、防护服、耐火靴等。
这些装备可以保护电焊工免受火焰、飞溅物、电弧辐射等伤害。
2. 应急设施在电焊工作场所,必须配备应急设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这包括灭火器、急救箱、紧急出口等。
同时,必须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并且容易使用。
3. 培训和教育对电焊工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教育是劳动保护的重要环节。
电焊工必须了解各种焊接设备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紧急情况下的逃生和急救方法。
此外,电焊工还应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他们在工作中遵循所有的安全规定。
4. 作业环境管理保持良好的作业环境对于电焊工的劳动保护至关重要。
必须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没有杂物、易燃物或其他危险物质。
同时,必须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以防止毒气积聚。
二、电焊工安全检查1. 电焊设备检查在进行焊接作业之前,必须对电焊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
这包括焊机、电缆、插头、接地线等。
焊机必须经过合格的电工人员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工作。
电缆、插头、接地线必须完好无损、接头牢固,以免发生电击或火灾等意外事故。
2. 焊接材料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对于焊接接头的性能和安全性极其重要。
因此,在使用焊接材料之前,必须对其进行仔细检查。
焊条、气体以及其他辅助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且不得过期或受潮。
3. 焊接作业场所检查焊接作业场所必须安全整洁,没有杂物和易燃物,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同时,必须确保焊接区域有足够的通风设施,以防止有毒气体积聚。
焊接区域周围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警示其他人员不要进入危险区域。
4.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养提高电焊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检查的重要目标之一。
电焊工劳动防护要求

电焊工劳动防护要求电焊工劳动防护要求是为了保护电焊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因电焊操作带来的伤害。
以下是电焊工劳动防护要求的主要内容:1.熟悉电焊操作规程:电焊工在进行电焊作业之前,需要熟悉电焊操作规程,了解电焊工作的流程、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
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电焊工在电焊作业期间,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面罩、防护手套、防护服或焊接衣、焊接鞋等。
3.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电焊作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废气,必须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及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4.使用有效的焊接设备:电焊工应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焊接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质量。
5.接地保护措施:为了防止电脑机壳接触电源导致触电危险,要求焊接设备必须接地。
6.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电焊工在电焊作业中需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如稳定的工作姿势,正确的焊接技术,避免产生飞溅或火花等危险情况。
7.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电焊工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焊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消除安全隐患。
8.禁止饮食和吸烟:电焊工在焊接作业期间,禁止饮食和吸烟,以免因不慎引发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
9.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电焊作业对身体状况有一定的要求,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引发疲劳和健康问题。
10.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对电焊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电焊工对劳动防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11.急救和紧急处理:企业应设立急救设备和紧急处理措施,并培训相关人员进行急救和紧急处理,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伤害。
电焊工劳动防护要求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电焊工的安全保障和健康状况,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在电焊作业时要严格遵守以上要求,确保自身安全。
电焊工劳动防护及行为规范

电焊工劳动防护及行为规范电焊工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工作时需面对明火和高温,同时还有各种危险物质的接触。
因此,正确的劳动防护和行为规范对于电焊工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电焊工劳动防护及行为规范的一些建议。
首先,电焊工在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在进行焊接作业前,应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是否存在可燃、易燃物品以及其他危险物品的存在,做好防范措施。
其次,电焊工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焊接面具、防火服、焊接手套、防护鞋等。
焊接面具应具备足够的遮光性,能有效阻挡光弧产生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
防护服应选用防火、耐高温的材料,以防止火花或溅射物烧伤皮肤。
焊接手套和防护鞋则能有效保护手部和脚部免受热量和电击的伤害。
另外,电焊工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应注意工作场所的通风情况。
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环境中有害健康。
因此,要保证工作环境通风良好,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合适的防护面具或呼吸器。
在焊接作业中,电焊工应始终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注意周围的安全状况。
禁止同时进行其他工作或与同事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导致事故发生。
焊接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焊接设备和熄灭明火,将设备和工具妥善存放,避免造成安全隐患。
对于电焊工来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很重要。
焊接作业涉及高温、灰尘等因素,容易导致皮肤瘙痒、过敏等问题。
因此,电焊工应保持身体清洁,定期更换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身体健康问题。
最后,电焊工应定期接受职业安全培训,了解最新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
同时,要积极参与工作场所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提出安全隐患并解决问题。
总之,电焊工劳动防护及行为规范是保障工作安全的基础。
只有严格遵守规范,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关注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才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中的防护措施

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中的防护措施1.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金属焊接和切割作业人员工作前要穿戴好合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鞋、帆布工作服;在操作时戴好护目镜或面罩;在潮湿的地方或雨天作业时应穿上胶鞋;登高作业要系好安全带,做好防护措施。
对焊工所需的各类防护用品有以下具体要求:(1)眼睛、头部的防护用品。
眼睛、头部的防护用品是指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用来防止焊接弧光和火花烫伤的危害。
其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14866--2006的要求。
2)焊工用面罩有手持式和头戴式两种。
头戴式面罩还包括安全面罩和安全帽前挂眼镜面罩。
面罩和头盔的壳体应选用难燃或不燃的且不刺激皮肤的绝缘材料制作。
罩体应遮住面部和耳部,结构牢靠,无漏光。
头戴式面罩用于各类电弧焊或登高焊接作业,质量不应超过560 g。
辅助焊工应根据工作条件,选戴遮光性能相适应的面罩和防护眼镜。
气焊、气割作业,应根据焊接、切割工件的厚度,选用相应型号的防护眼镜片。
3)焊接、切割的准备、清理工作,如打磨焊口、清理焊渣等,应使用镜片不易破碎成片的防冲击护目镜。
(2)工作服。
应根据焊接与切割工作的特点选用焊工工作服。
1)一般焊接、切割工作广泛使用白色棉帆布工作服。
2)气体保护焊在紫外线作用下,会产生臭氧等气体,应选用粗毛呢或皮革等面料制成的工作服,以防焊工在操作中被烫伤或体温增高。
3)全位置焊接工作的焊工应配用皮质工作服。
4)在仰焊、切割时,为了防止火星、熔渣从高处溅落到头部或肩上,焊工应在颈部围毛巾,穿着用防燃材料制成的护肩、长袖套、围裙和鞋盖等。
5)焊工穿用的工作服不应潮湿。
工作服的口袋应有袋盖,上身应遮住腰部,裤长应罩住鞋面。
工作服上不应有破损、孔洞和缝隙,不允许沾有油、脂等物。
6)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工作服,不能用一般合成纤维织物制作。
(3)手套。
焊工手套应选用耐磨、耐辐射热的皮革或棉帆布和皮革合制材料制成,其长度不应小于300 mm,要缝制结实。
焊工不应戴有破损和潮湿的手套。
设备管道内焊接工人的职业危害及劳动保护范文

设备管道内焊接工人的职业危害及劳动保护范文设备管道内焊接工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职业,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职业危害。
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劳动保护措施必不可少。
本文将就设备管道内焊接工的职业危害及劳动保护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设备管道内焊接工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是高温和火焰。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火焰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工人在接触高温和火焰时,容易受到烫伤和烧伤的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工人免受高温和火焰的伤害。
首先,工人应该穿戴防护服和阻燃衣物,以保护身体免受火焰的侵害。
其次,工人应该戴上防护面罩和手套,以防止高温和火焰对面部和手部的损害。
最后,工人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因高温和火焰而引起的损伤。
其次,设备管道内焊接工在工作过程中还面临着有害气体的威胁。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工人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中会引发一系列职业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工人受到有害气体的威胁。
首先,工作场所应该配备空气净化设备,以确保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及时去除。
其次,工人应该佩戴防毒面具,以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呼吸系统。
最后,工人在工作结束后应该彻底清洗和更换工作服,以防止有害气体残留对他们的影响。
此外,设备管道内焊接工在工作过程中还面临象征的物理刺激。
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长期暴露在噪音和振动中会对工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
首先,工作场所应该做好防噪音处理,如安装隔音设备,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影响。
其次,工人应该佩戴耳塞或耳罩,以防止噪音对听力造成损害。
最后,工人在工作中应该减少手部的振动,可以通过使用减振装置来减少手部振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总之,设备管道内焊接工作面临着高温和火焰、有害气体和物理刺激等多种职业危害。
劳动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焊接作业时的劳动防护用品

焊接作业时的劳动防护用品焊接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工人在焊接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劳动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焊接作业时常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1.焊接面罩:焊接面罩是一种保护工人眼睛和脸部免受焊接弧光和火花的伤害的设备。
它通常由耐热材料制成,具有过滤功能,能够过滤掉有害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
2.焊手套:焊手套是一种用于保护工人手部免受高温和火花的伤害的手套。
它通常由防火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和耐磨损的特性,可以有效地防护手部。
3.耳塞、耳罩: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使用耳塞或耳罩可以减少噪音对工人耳朵的损害。
耳塞通常是插入耳道的小型装置,能够有效隔绝噪音。
耳罩则是放在耳朵上覆盖整个耳朵的装置,能够更好地隔离噪音。
4.防护服: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火花和飞溅物,穿着防护服可以避免这些物体对皮肤的伤害。
防护服通常由防火材料制成,具有高温性能和抗损耗性能。
5.防护鞋:焊接作业现场可能存在锐利的金属碎片和火花,所以穿着防护鞋可以防止这些物体对脚部的伤害。
防护鞋通常由防火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和耐磨损的特性。
6.呼吸器具: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烟雾和粉尘等物质,使用呼吸器具可以减少对工人呼吸系统的伤害。
呼吸器具有多种类型,包括面罩式呼吸器、过滤式呼吸器等,根据工作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呼吸器具。
7.防护眼镜:焊接过程中会产生飞溅物和火花,使用防护眼镜可以防止这些物体进入眼睛。
防护眼镜通常具有高透明度,防护力强的特点。
8.防护帽:焊接过程中可能发生物体的坠落,佩戴防护帽可以避免头部受伤。
防护帽通常由耐冲击材料制成,具有防护力强的特点。
在焊接作业过程中,以上列举的劳动防护用品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工人还应注意正确使用这些劳动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性能和效果。
除了以上列举的劳动防护用品,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和工作需求,还可能需要其他的劳动防护用品来进行综合保护。
因此,工人应在具体工作环境下参考相关的安全规范和要求,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
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劳动卫生及防护措施

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劳动卫生及防护措施生产劳动过程中需要进行保护,就是要把人体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和有毒因素隔离开来,创造安全、卫生和舒适的劳动环境,以保证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尸是要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即预防触电、火灾、爆炸、金属飞溅和机械伤害等事故;二是要预防职业病的危害,防尘、防毒;防射线和噪声等。
前面已阐述了第一方面的内容;本节讲述对有害因素的防护内容。
1. 通风防护措施电气焊接过程中只要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就能保证电气焊工只会吸人微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
通过人体的解毒作用和排泄作用,就能把毒害减到最少程度,从而避免发生焊接烟尘和有毒气体中毒现象。
通风技术措施是消除焊接粉尘和有毒气体、改善劳动条件的有力措施。
2.通风措施的种类和适应范围按通风范围,通风措施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由于全面通风费用高,不能立即降低局部区域的烟雾浓度,且排烟效果不理想;因此除大型焊接车间外,一般情况下多采用局部通风措施。
3. 机械通风措施机械通风指利用通风机械送风和排风进行换气和排毒。
焊接所采用的机械排气通风措施,以局部机械排气应用最广泛,使用效果好、方便,设备费用较少。
局部机械排气装置有固定、移动和随机式三种。
(1)固定式通风装置①全面通风在专汀的焊接车间或焊接量大、焊机集中的工作地点,应考虑全面机械通风,可集中安装数台轴流式风机向外排风,使车间内经常更换新鲜空气。
全面的机械通风排烟的方法分为三种:上抽排烟、下抽排烟、横向排烟。
②局部通风分为送风和排气两种。
局部送风只是暂时地将焊接区域附近作业地带的有害物质吹走,虽对作业地带的空气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但可能污染整个车间,起不到排除粉尘与有毒气体的目的。
局部排气是目前采用的通风措施中使用效果良好、方便灵活、设备费用较少的有效措施。
固定式排烟罩适用于焊接地点:固定、工件较小的情况。
设置这种通风装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使排气途径合理,即有毒气体、粉尘等不经过操的呼吸地带,排出口的风速以1m/s为宜;风量应该自行调节,排出管的出口高度必须高出作业厂房顶部1~2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作业的劳动保护焊接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但是也给劳动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因为焊接中使用了易燃、高压气体或电弧,焊工作业需要与各种化工、压力容器、机电设备和易燃易爆气体接触,有时还要在高处、水下、容器设备内等特殊环境下作业,焊接过程中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有害烟尘、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噪声和射线等,加之焊接大多是在高温红热情况下进行的,存在着很多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给作业都本人和周围环境带来较大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爆炸、火灾、灼烫、中毒、触电等事故,导致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
长期从事焊接作业,还可能造成焊工尘肺、慢性锰中毒、血液疾病、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病等职业病症。
这都严重地危害着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所以,国家把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定为特种作业。
怎样才能实现焊接作业的安全与卫生呢? 焊接作业的安全与卫生也和其他劳动保护工作一样,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从克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全状态入手,从组织上、思想上、管理上和技术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其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不断改进焊接技术、焊接工艺,研制低尘少害的焊接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减少和消除可能引起工伤事故和职用采低锰、自动化代替手工作业;如用机械化、业危害的因素。
低毒、低尘焊条代替普通焊条等。
这是实现焊接安全作业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根本途径,有着广阔的前途。
i 2 .在焊接作业中,要根据不同的作业特点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旖,防止事故的发生。
3.加强焊接作业人员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水平、工作责任感和预防事故的能力。
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发证,持证上岗制度,确保焊接人员的素质。
使焊工有能力在操作前能仔细地了解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焊接工艺,工具和操作方法,针对性地采取安全和措旖,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以实i 现安全作业。
;4 .加强个人防护,焊接作业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I 品,配戴符合标准的面罩和护目镜等。
I 5 .加强焊接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如焊工管理制度、设备、工具维护检验制度、动火制度、工作票: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
焊接作业中发生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原因很多,例如焊:接设备有缺陷;安全防护装置欠缺或不符合要求;错误操作或;违章操作;制度不严,现场混乱等,但归纳起来都是因安全组}织措施不健全和防护措施不完善所致。
因此,只要我们加强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实现安全作业,争取不发i。
生或少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氧化剂)⑨火源。
也就是说产生燃烧的条件必须是可燃贡和助燃性物质共同存在,构成一个燃烧体系,同时要有善火的火源。
限据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的道理,采取措施不使其同在,以避免火灾的发生,如燃烧已经产生,同样可以采取,隔离或窒息的方法破坏上述三个条件共存的状态,迫使停止。
这即是防火灭火技术的理论依据。
3.可燃物质的燃点,自燃点和闪点。
可燃物质与火源接能着火,并于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或称着火点。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就能自,,行燃烧低温度。
自燃点越低,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可燃液体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发生闪火!低温度称为闪点,闪点越低,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可!体的闪点与燃点的区别是:在燃点时燃烧的不仅是其蒸而且是液体,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
而闪点,则移去火l 燃即熄灭。
二、爆炸1.爆炸概念广义地说,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嘲大量能量的现象。
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酉大类。
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
例如蒸汽锅炉的爆炸,扫于过热的水迅速转变为蒸汽,且蒸汽压力超过锅炉强度幔而引起的,其破坏程度取决于蒸汽压力的大小。
第七章防火与防爆一、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爆炸1.燃烧概念当物质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并伴随着有热和光同焊接时发出的化学现象称为燃烧。
通常所见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这是可燃物质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物质不仅与氧可以发生燃烧反应,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与其它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燃烧反应。
如氧气在氯气中燃烧,金属钠在水中燃烧等。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21 %,大量的是不能支持燃烧的氮气,所以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远没有在纯净的氧里燃烧剧烈。
有些在空气里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可以燃烧。
焊割作业不仅是在空气中进行,还要与可燃物质接触,同时还使用可燃气体和氧气,所以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较大。
.燃烧的必要条件.2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可燃物第七章焊接防火与防爆一、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爆炸1.燃烧概念当物质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并伴随着有热和光同时发出的化学现象称为燃烧。
通常所见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这是可燃物质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物质不仅与氧可以发生燃烧反应,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与其它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燃烧反应。
如氧气在氯气中燃烧,金属钠在水中燃烧等。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21 %,大量的是不能支持燃烧的氮气,所以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远没有在纯净的氧里燃烧剧烈。
有些在空气里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可以燃烧。
焊割作业不仅是在空气中进行,还要与可燃物质接触,同时还使用可燃气体和氧气,所以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较大。
2..燃烧的必要条件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可燃物化学性爆炸是由于物质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化擘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同时放出大量热和气体的现象。
发生化学性爆炸的物质,按其特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炸(火)药,另一类是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这里着重讨论后一类的特性。
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的爆炸性混合。
物都属于这一类。
2.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才能发生爆炸。
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气在渴合物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在低于下限和高于上限的浓度时,是不会发生者火爆炸的。
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问的范围为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一般是用可燃气体或可燃蒸汽在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可燃粉法是单位体积混合物中的质量(克/米。
)来表示。
例如乙炔和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2 . 2〜81 %,铝粉尘的爆炸下限为35 克/米。
等。
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很多。
爆炸性混合物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含氧量越高以及火源能量越大等,都会使爆炸极限范围扩大。
容器直径越小,则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小。
常见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见表'7--1 。
3•可燃蒸气、气体及粉尘:凡是化学性爆炸,总是在下列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发生 a 有可燃易爆物,b 可燃易爆有火c 物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达到爆炸极限,源。
I穿止化学性爆炸的全部措施的实质,即是翻止上述三个条三、可燃物质的燃烧爆炸特性1.可燃气体气体的燃烧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是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则发生稳定式燃烧,又称扩散燃烧,这种火焰的燃烧速度较低,一般小于0.5 米/秒。
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之前已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了混合即形成预混气,遇火源时燃烧火焰在整个空间里立即传播开来即发生爆炸性燃烧,也称动力燃烧。
形成预混气是可然性物质发生爆炸的基本条件,爆炸燃烧速度为每秒10 米至数百米。
2.可燃蒸气大部分可燃液体于受热时蒸发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的燃烧按气体燃烧方式进行。
另外,还有些物质虽然不能直接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如电石,电影胶片,硝化棉等,可是当这些物质与周围环境中的水,水蒸气热源,氧化剂等作用时,迅速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或蒸气,然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生产、加工、使用、贮存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物质的场所,因通风不良引起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积聚。
或生产过程中,可燃气体、液体的跑冒、滴漏都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因此这些场所必须采取措旋,消除一以防止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并加强通风,切可能产生的火源火花,第二节焊接(气割)常用气体的性质一、乙炔乙炔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CflHZn--),它的化学式是CzHz 。
在常温和大气压力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
工业用乙炔因含硫化氢(H。
S)2 ; L磷化氢(PH o )氨(NH o )等杂质,故具有特殊的臭味。
在标准状态下,其比重1. 179千克/米s,比空气稍轻。
乙炔的自燃点为480C ,在空气中的着火温度为428C o 它与空气混合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温度为2350'C ,而与氧气混合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温度为3000C〜3300'c。
乙炔燃烧火焰在气中传播的最高速度为2. 87 米/秒,在氧气中传播I 的最高速度为13. 5 米/秒,乙炔完全燃烧的反应式如下} 2C,H 。
+50 。
一4CO 。
+2 H jo+QI乙炔的高热值QB 一14000大卡/米。
(在o C和0. 1MPaI 时),低热值QH 一126000 大卡/米。
(换算到20C 和0.1MPa }.f时)o纯乙炔的分解爆炸,首先取决于乙炔的压力和温度,同时与接触介质,乙炔中的杂质和容器等有关。
当温度超过400 C时,乙炔分子就开始聚合,而形成其它更复杂的化合物,如苯3C2Hz例如聚合作用时放出热量,等。
)。
(CsH苯乙烯、)。
H。
(C . • C,H。
+150 . 58大卡/克分子。
放出的热量能促使聚合作用的加强和加速,最后当温度高于500 C时,未聚合的乙炔就会发生爆炸分解。
如聚合过程能及时导出大量的热,则可避免爆炸分解。
乙炔是吸热化合物,即由元素组成乙炔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当乙炔分解时即放出它在生成时所吸收的热量:CzHz +2C+H 。
+54 大卡/克分子。
分解时生成物是细粒固体碳及氢气,如果这种分解是在密闭容器(如乙炔发生器、乙炔瓶)内进行的,则由于温度的升高,压力急剧增大10—13 倍而可引起爆炸。
增加压力也能促使和加速乙炔的聚合和分解。
温度和压力对乙炔的聚合作用与爆炸分解的关系可用图p—l 的曲线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温度等于或低于540 C,压力小于0.3MPa .时,乙炔主要是聚合过程。
当压力为0.15MPa ,而温度超过580Ctj .,就能形成乙炔分解爆炸。
压力越高,聚合作用能促进乙炔分解爆炸所需要的温度就越低。
根据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