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唐太宗传》原文翻译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唐太宗传》原文翻译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唐太宗传》原文翻译及答案二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

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

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

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无愆过⑤,家国之庆也。

”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

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太宗曰:“然。

”[注释]①司空:古官职名。

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

③擢:提拔。

④戒勖:劝诫勉励。

⑤愆过:罪过;过失。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未尝.识人间情伪尝:(2)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行:(3)德义不修.修:(4)皆反,其故.何也故: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足肤皲裂而.不知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泉香而.酒洌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非臣下之过欤?(2)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

(1分)5.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1)曾经(2)品行(3)修养(4)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尝”联系《核舟记》中“尝贻余核舟一”可判断,意思是“曾经”。

(2)这句话的意思“功臣的子弟大多没有才能品行”,所以“行”在这里是名词,品行。

(3)“修”联系《诫子书》中“静以修身”可判断,意思是“修养”。

解说唐太宗李世民

解说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那是小时候最爱看的一部连续剧,那时候的我没有经历过爱情,却已被剧中人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

名字是一部历史剧的名字,但里面装的其实是一代帝王一生的情感纠葛。

多年以后再看这部戏,还是会感动,会揪心。

小时候也曾因为那燕临终前,李世民的那句:“我可以不当皇帝,只要你回来”而痛心。

也曾因为晚年李世民为了找回年轻时的感觉,流连在武媚娘那里,冷落了吉儿而难过。

当吉儿孤单的在寝宫,望着镜中老去的容颜,回忆着年轻时与李世民的点点滴滴而神伤的时候,我也曾偏执地认为是不是再浓烈的爱情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终将遗落在回忆里,失落在执着人的心里?长大了再看,我却很佩服这样的编剧,它更接近于真实,不是吗?没有像琼瑶式的理想爱情那样,在古代在帝王将相的婚姻里也会是一夫一妻?那是不现实的。

因为有了真实的爱,也有了真实的痛,才是若干年以后再会翻看这部经典剧的原因吧。

直到现在还是有人在纠结剧中的李世民最爱是谁?作为皇帝他不会只有一个女人,但对于他的“最爱”,我从来没有过不确定。

李世民曾说过,再没有一个女人能取代吉儿在他心中的位置,她是他一生唯一的至爱。

这句话是成立的,它不只是一句热恋时的甜言蜜语,它涵盖了李世民一生对吉儿的感情。

但是如果说吉儿是他一生唯一的爱,那显然也是不客观的。

作为一代明君,他爱他的江山,他厚爱每一个尽心辅佐他、为他排忧解难、为他费尽心力、为他牺牲奉献的人。

他爱长孙皇后,一个德才兼备、母仪天下,还能为他出谋划策,甚至在他不知道该怎样求得吉儿原谅时为他出主意的伟大女人,他对她怎能无爱?他爱那燕,一个敢爱敢恨,可以与他在沙场上并肩作战、可以毫不犹豫为他吸蛇毒、可以牺牲一切只为换回一句我更爱你、可以以最决然方式结束生命在他眼前的女人,他对她怎能无情?他甚至也爱武媚娘,虽然他只是喜欢她带来的年轻感觉,虽然他在她的琴声里想到的是年轻时的吉儿、那燕,虽然只是喜爱,但那也是爱。

是他晚年对“老”的恐惧,让武媚娘成为唯一一个能让吉儿独守空房、失落追忆过往的女人,但那个女人可以是武才人,可以是张才人、李才人,可以是任何一个在这个时候触动到他的年轻女子。

《旧唐书—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旧唐书—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旧唐书—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年十三,嫔于太宗。

武德元年,册为秦王妃。

时太宗功业既高,隐太子...猜忌滋甚。

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九年,册拜皇太子妃。

太宗即位,立为皇后。

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

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

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太宗不听,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

有异母兄安业,好酒无赖。

献公之薨也,后及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后殊不以介意,每请太宗厚加恩礼,位至监门将军。

及预刘德裕逆谋,太宗将杀之,后叩头流涕为请命曰:“安业之罪,万死无救。

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遂得减死。

八年,染疾危惙,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

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

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B.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C.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D.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太子,李建成,唐高祖李渊嫡长子,玄武门事变时为李世民所杀,后追赠太子,谥号为隐。

文言文《太宗本纪》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太宗本纪》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太宗本纪》阅读题及答案文言文《太宗本纪》阅读题及答案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太宗本纪》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

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

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

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令引发。

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

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

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

”高祖乃悟而止。

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

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①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

太宗请义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

高祖称善。

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

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

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

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杲,仁杲请降。

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

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

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

《公冶长背诺》原文及翻译译文

《公冶长背诺》原文及翻译译文

《公冶长背诺》原文及翻译译文1、《公冶长背诺》原文及翻译译文《公冶长背诺》原文及翻译嘉靖《青州府志》寓言故事原文: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

一日,有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鸱是以怨之。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

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

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

众遂逮长见邑宰。

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以对。

译文:世上流传公冶长这个人懂得天上百禽的语言。

一天,有一只鹞鹰来报告公冶长,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一只死獐,你去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肠!”公冶长答应后就前往了,果然找到一只獐,然而他并没有想把肠子喂给鹞鹰吃的意思。

鹞鹰因此抱怨他。

没多久,鹞鹰又来向公冶长报告,公冶长又前往。

远远看去,有很多人都围着一个东西在喧哗。

公冶长以为它是一只死獐,怕别人夺走它,远远地呼喊道:“我打死的!我打死的!”到了之后,才知道是一个死人。

众人就逮捕公冶长,扭送去拜见县官。

县令审问他,公冶长再三辩解,县令说:“你刚才自己说‘我打死的’,难道是欺骗(我的话)吗?”公冶长没有话可以应答。

解释:(1)公冶长:孔子的学生。

(2)鹞:鹞鹰。

(3)宰:县官。

(4)解:理解,懂得。

(5)无何:不久。

(6)居:过了(7)对:回答(8)食:喂(9)应:答应(10)是以:这是(11)乃:于是寓意:讽刺了公冶长贪得无厌、言而无信。

2、《北史·达奚长儒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北史·达奚长儒传》原文及翻译北史原文: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

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

十五袭爵乐安公。

魏大统中,起家奉车都尉。

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予都督。

天和中,除渭南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从武帝平齐,迁上开府,进爵成安郡公,邑千二百户,别封一子县公。

宣政元年,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安人。

年十三,嫔于太宗。

隋大业中,常归宁于永兴里。

太宗即位,立为皇后,赠后父晟齐献公。

太宗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以佐命元勋,将任之朝政。

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大将军、吏部尚书。

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

有异母兄安业,好酒无赖。

献公之薨也,后及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后殊不以介意。

及预刘德裕逆谋,太宗将杀之,后叩头流涕为请命曰:“安业之罪,万死无赦。

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

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遂得减死。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资送倍于长公主。

魏征谏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闻其谏,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

”后不听。

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八年,染疾危惙,太子承乾密启后曰:“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助。

”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

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以告房玄龄。

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

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

将大渐,与太宗辞诀。

时玄龄以遣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愿勿弃之。

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慎勿处之权要。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

但请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归宁..于永兴里归宁:已出嫁的女子回娘家。

长孙皇后文言文

长孙皇后文言文

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
• 10.对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 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 B.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 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 C.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 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 D.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惟政 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①安业斥还舅氏,后殊不以介意,每请太宗厚加 恩礼(5分)
• ①长孙安业把他们母子逼回舅家,皇后对 这事很不介意,常请求太宗厚待他。
• ②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 圣朝累乎(5分)
• ②如果判他极刑,别人一定会说是我依仗 皇上的宠爱来报复自己的哥哥,恐怕会给 我朝带来损害吧(恐怕会损害我大唐吧)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 一项是( )(3分) • A.长孙皇后是隋朝时期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 儿,嫁与太宗李世民,在一次回舅家省亲时占卜 的人说她日后将显贵得无以形容。 • B.太宗功勋卓著被隐太子猜忌,后来隐太子挑起 内乱,太宗在玄武门对付事变,皇后亲自去抚慰 鼓励将士,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 C.长孙皇后并不计较安业从前对自己的慢待,还 请太宗厚待他,但安业还是参与了谋反,犯下死 罪,又是长孙皇后求情救他。 • D.贞观八年长孙皇后得重病后,太子密请用大赦 天下、度人出家的方法以求神保佑皇后,而皇后 以“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拒绝了。
长孙皇后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隋右骁 仓猝;匆忙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阅读答案及翻译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①,裨益弘多。

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②,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壸③之中,刑无枉滥。

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

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

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

后不许,曰:“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

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

太子言于后日:“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

”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哀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及疾笃,与上诀。

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言于上曰:“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

妾之本宗,因缘葭莩④,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

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

妾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

仍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没于九泉,诚无所恨!儿女辈不必令来,见其悲哀,徒乱人意。

”因取衣中毒药以示上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

”己卯..,崩于立政殿。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节)[注]①献替:“献可替否”的略语,言劝善规过,诤言直谏。

②鞫:审问。

③宫壸:内宫。

④葭莩:芦苇茎中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B. 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C. 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D. 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太子),也可指皇太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

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

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

太宗甚礼遇之,常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
惟家之索。

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
..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

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

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
部尚书、右仆射。

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
..,后意乃怿。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

”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
...。

魏徵谏曰:“昔
..,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
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

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

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

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曰:“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

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B.三司:据《礼记》记载,三司意同三公,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

后曹操废除三公之称。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C.出降:指公主出嫁。

也可以称为“下嫁”或“厘降”;驸马娶公主则称“尚”某公主。

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丈夫(驸马)要高。

D.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长是年长的意思,所以,长公主就是指公主中最年长的那一位,也就是皇帝的长女。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

太宗想要与她讨论政事,但她却认为,身为女子,不可参与政事干涉朝政,因此拒绝和太宗讨论。

B.长孙皇后约束外戚,治家甚严。

她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

她一再向太宗请求不要将兄长长孙无忌任命为宰相。

C.长孙皇后为人大度,爱护忠臣。

魏征建议减少皇后亲女长乐公主的嫁妆,长孙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D.长孙皇后崇尚节俭,提倡朴素。

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临死前,还向太宗表明节俭下葬的心愿,不愿劳费天下百姓。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⑵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

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阅读答案:
7. D(3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本题需注意断句的文言虚词“者”“也”“为”;表时间的词语“今”。

8.D(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自汉代以后,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姑母为大长公主。

另根据文本“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等也可推知长公主和公主的区别。

9.C(3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
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故选C。

10.翻译(1)作为太子,所担忧的应是品德没有养成,美名没有远扬,怎么担忧器具物品缺少呢!(得分点:为,所患,,何……也,各1分;语义通顺大意对,2分。

)(2)曾经听说陛下重用魏徵,却不知道其中缘故。

现在听了他的劝谏,确实是一个能用道义限制主上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使社稷正直的臣子。

(得分点:殊、制、使动用法“使……正直”,各1分;语义通顺大意对,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把握关键词语,根据语境理解,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为、所字结构、固定句式“何……也”、殊、制、使动用法“使……正直”。

【参考译文】
唐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

长孙皇后小时候喜欢读书,即使匆忙之中也一定遵循礼仪规则。

生性朴素节俭,凡是所穿衣服所用物品,只取所需罢了。

太宗很是礼遇她,常和她讨论到赏罚的事情,皇后回答说:“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

我是妇道人家,怎么敢干预听闻国家政事呢?”太宗一定要和她说,皇后最终没有回答他。

当时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一直与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辅佐太宗的开国元勋。

太宗把他当做心腹,让他在寝宫出入,准备把朝政托付给他。

皇后坚决不同意,经常利用机会奏报说:“我已经是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出现在朝廷上。

汉代的吕家霍家,可以作为深刻的教训。

我只愿圣朝不要让我的哥哥成为宰相。

”太宗不听,最终任命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

皇后又私下让长孙无忌苦苦请求辞职,太宗不得已同意了,改授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皇后才感到欢喜。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对皇后说:“东宫器用缺少,想奏请添置。

”皇后不听,对太子说:“作为太子,所担忧的应是品德没有养成,美名没有远扬,怎么担忧器具物品缺少呢!”
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太宗特别钟爱她,等到将要出嫁的时候,皇帝命令有关部门准备的嫁妆比长公主多几倍。

魏徵劝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封赏皇子,皇帝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我们称呼长公主,确是因为她比公主尊贵,感情虽有差别,道义上却无等级区别。

如果让公主礼超过了长公主,道理上恐怕不行,希望陛下三思。

”太宗
退朝以后把他的话告诉了皇后,皇后叹息说:“曾经听说陛下重用魏徵,却不知道其中缘故。

现在听了他的劝谏,确实是一个能用道义限制主上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社稷之臣。

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社会(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朝政就会紊乱。

衷心希望陛下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那将是天下幸事。

”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了五百匹帛,到魏徵家来赏赐给他。

贞观八年,皇后跟随太宗来到九成宫,染病生命垂危。

即将离世,与太宗告别说:“妾活着既然没有对时世有益,现在死了也不能厚葬。

况且葬就是藏,是想让人看不见。

自古圣贤的人,都崇尚节俭薄葬。

只有无道的乱世,才大起山陵,劳动耗费天下人,被有见识的人嘲笑。

只请求就着山形埋葬我,不用起坟,不用棺材,所必需的器物服饰,都用树木泥瓦,节俭送终,这就是您不忘我了。


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在立政殿过世,那时年龄三十六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