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修订版及其临床应用(ppt)

合集下载

糖尿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备注) 针灸注意事项:
唐代孙思邈指出:
“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则于疮上漏脓水不歇,遂成痈疽)是 告诫后人,针灸治疗糖尿病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 都不能针灸治疗,一般在以下情况下不宜针刺: ●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时,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昏迷时不宜针灸 ●糖尿病合并有皮肤感染,溃疡者不宜针刺 ●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马上针刺 ●糖尿病孕妇 ●晕针者不宜针刺 另外,针刺前要认真检查针具,严格消毒,根据所取部位,让病人尽量采取舒适 的体位,针刺应避开血管。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都要适当掌握,以免发生 意外事故
心脾两虚者心俞、脾俞、 内关。
实证: 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 主穴:中极 、气海、太冲、行间、内关。 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 主穴:膀胱俞、次髎、肾俞、中极、三阴交
糖尿病早期—肥胖
中医认为肥胖是内于脏腑功能失调,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等因 素,虚实夹杂,而导致肌体单气击此血处阴加阳文本紊乱,肥脂痰浊,淤积体内, 因而肥胖,康复科开展:减肥套餐,配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采用 针刺、电针、耳穴压丸、局部按摩、全身薰蒸、火疗法等方法,调 节N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脂代谢过程,达到纠正异常的食欲, 调节内分泌,使血液过氧化脂含量会下降,加速脂肪脂分解,前 3—5天治疗每日1次,以后3日一次,10次为1疗程,必须坚持1个月 以上。
利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具有降血糖的单味中药: 人 参、刺五加、黄连、地黄、知母、苦瓜、番石榴、黄皮、绞 股蓝、荔枝核、白芍、甘草、僵蚕、苍术、白术、黄芪、黄精、 淫羊藿、女贞子、桑叶、桑白皮、地骨皮、麻黄、苍耳子、昆 布、玉米须、葛根、黄柏、玉竹、玄参、丹参、麦冬、五味子、 泽泻、茯苓、灵芝、枸杞、山药、首乌、仙鹤草、虎 杖、桑 椹 等。

新版CDS指南解读

新版CDS指南解读

糖尿病诊断及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管理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调脂治疗
推荐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非HDL-C作为次要目标(A) 起始宜用低、中等强度他汀,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 整剂量,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B) 如果LDL-C基线值较高,现有调脂药物标准治疗3个月后,难以使 LDL-C降至所需目标值,则可考虑将LDL-C至少降低50%作为替代 目标(B) 部分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值已在基本目标值以内,这时可将其 LDL-C从基线值降至30%左右(A)
本次指南修订历程
• 独立的指南编写委员会 • 由内分泌、心血管、精神心理、中医、文献管理等 多个领域专家组成 • 从2016年9月至今,经过五次专家会讨论
指南修订专家会
2018CDS指南更新概要
1 2 3 纳入最新的中国人群研究证据。
按照中华医学会指南制定规则,每章节前增加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
糖尿病综合控制标准与国内相关学术机构保持一致,并由心血管专科医师 撰写相应章节。 更新高血糖治疗流程图,改为单药、二联、三联、胰岛素治疗;突出二甲 双胍地位;二联治疗区分口服药和注射类药物,方便基层医生。 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血糖状态的表述更准确。 糖尿病流行病学继续用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暂未使用HbA1c诊断标准。 将国内新上市的降糖药治疗证据写入指南。 重视传统医学的价值,增加《糖尿病与中医药》一章。

首选ACEI或ARB,通常需要多种药
动药物治疗,并可以采取联合治疗
物联合治疗,推荐以ACEI或ARB为
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
(A)
推荐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联合降 压治疗方案,钙拮抗剂、小剂量利尿 剂、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A)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ppt

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治ppt

胰岛素治疗
适应证 ①T1DM替代治疗;②DKA、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 ③T2DM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无效;④GDM;⑤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⑥全胰腺切 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⑦因伴发病需要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 常用类型 ①根据来源不同: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② 根据作用时间: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使用原则及方法 ①胰岛素治疗应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②胰岛素剂量 取决于血糖水平、B细胞功能缺陷程度、胰岛素抵抗程度、饮食和运动状况等,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情况逐渐调整;③力求模拟生理陆胰岛素分泌模 式(持续性基础分泌和进餐后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 抗药性和不良反应 ①每日胰岛素需要量超过100U或200U时,应改用人胰 岛素注射剂或加大胰岛素剂量,并可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口服降糖药物联合 治疗;②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其他包括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屈 光不正、注射部位脂肪营养不良等。
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诊治
主讲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 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长期 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 床特征为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 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 等代谢障碍,且可以并发眼、肾、神 经、心脑血管等多脏器和组织的慢性 损害,引起其功能障碍及衰竭。病情 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 乳酸性酸中毒等而危及生命。
线粒体基因 突变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 病(GDM)
临床分类
①急性并发症 ②感染性并发症 ③慢性并发症
09
临床表现
①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以高血糖、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 综合征。有酮症酸中毒(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

2023糖尿病足中医药防治循证实践指南TCACM 1399-2022

2023糖尿病足中医药防治循证实践指南TCACM 1399-2022

糖尿病足中医药防治循证实践指南1 范围本文件给出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中药品种及中医特色疗法的推荐意见、证据级别、操作方法及用法用量,并对其证据内容与安全性进行描述。

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科医生、综合医院的西医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及基层从业人员针对各阶段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中医药防治方案。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57—2021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DB44/T 2218.1—2019 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制修订通则总则3 术语和定义GB/T 15657—2021、DB44/T 2218.1—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踝部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间的比值,主要用于检测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3.2溻渍外敷 pooling external application将含有中药药液的敷料(纱布或棉垫)湿敷或泡洗患处的中医技术。

3.3中药熏洗(足浴)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将熏洗用的中药煮沸,倒入木桶后先熏蒸患足,温度下降至35℃后将双足置于药液盆内浸泡。

3.4奚氏祛腐清筋术 Xi's technique of removing rot and clearing tendons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坏死的肌腱,采取“啄食法”清除病灶处肌腱、筋膜及周围坏死的组织,消灭潜行性死腔,排除深部积脓和臭秽分泌物,保持引流通畅。

3.5蚕食清创术 silkworm debridement依据疮面坏死分界线采用循序多次的方式清除干黑或秽臭之物的中医技术。

4 诊断标准4.1 西医诊断标准依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8]。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医疗护理方案PPT课件

消渴(2型糖尿病)中医医疗护理方案PPT课件

01
总结词
了解药物作用机制,提高治疗依从性
03
总结词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05
02
详细描述
患者应严格遵从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 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 应的发生情况。
04
详细描述
患者应了解所服药物的种类、作用机 制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 地配合治疗和管理自己的病情。
06
详细描述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消渴病(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 慢性疾病,中医医疗护理方案在改善 患者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方面具有显 著优势。
中医护理方案特别强调个体化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 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养、运动锻 炼、药物治疗、心理调适等方面,这 些措施有助于全面控制患者的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词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低血糖发生
运动护理
详细描述
01
避免患者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
时应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总结词
02
注意运动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详细描述
03
患者在运动时应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装备,注意安全,避免因运
动导致意外伤害。
运动护理
总结词
定期监测血糖,调整运动方案
鉴别诊断
需要与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等相鉴别,根据临床表 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03
中医对消渴(2型糖尿病)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01
02
03
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 脾胃,导致运化失职,水 谷精微不布,积热内蕴, 引发消渴。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危险因素和预后
危险因素
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等。其中,高血糖和高血压是DKD发 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持续的高血糖和高血压可导致肾脏血管病变和肾小球 硬化。
预后
DKD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干预措施及患者自身状况 等。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可延缓DKD进展,改善患者预后。若进展至ESRD阶段 ,则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 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5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糖尿病肾脏病概述 • 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 • 专家共识解读 • 临床实践指南 • 研究展望与挑战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水平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 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本共识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 式,提高糖尿病肾脏病的防治水平,减少患者的病痛和经济 负担。
西医对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
01
02
03
控制血糖
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 岛素等方式,将血糖控制 在正常范围内,以减轻肾 脏负担。
控制血压
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将 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有 助于保护肾功能。
饮食治疗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以优 质动物蛋白为主,同时控 制钠盐摄入,以减轻肾脏 负担。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特色
糖尿病肾脏病概述
定义和流行病学
定义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 的慢性肾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 血管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修订版)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修订版)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
多加西洋参、乌梅、桑叶。
19
完整版课件
3.2.3热毒炽盛证 症状:口渴引饮,心胸烦热,体生疥疮、痈、疽、
或皮肤瘙痒,便干溲黄。 方药:三黄汤(《千金翼》)合五味消毒饮(《医
宗今鉴》)。 加减:心中懊恼而烦,卧寐不安者,加栀子;皮肤
瘙痒甚加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痈疽疮疖焮热红 肿甚加丹皮、赤芍、公英。
;腹胀甚,大便秘结者加槟榔、二丑、莱菔子。
16
完整版课件
3.1.2肝郁气滞证 症状:情绪抑郁,喜太息,胁肋胀满,脉弦。 方药: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加减:纳呆加焦三仙;抑郁易怒加丹皮、赤芍;眠
差加炒枣仁、五味子。
17
完整版课件
3.2热 偏于内热者: 3.2.1肝胃郁热证 症状: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心烦易怒,口
胃肠实热

脾虚胃实 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

脾肾阳虚
土壅木郁
肝胃郁热
上热下寒
偏于内热者,病在肝胃:
15
完整版课件
3.辨证论治
3.1郁 3.1.1中土(脾胃)壅滞证 症状:腹型肥胖,脘腹胀满,嗳气、矢气频频,苔
白厚,脉滑。 方药: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 加减:胸闷脘痞,痰涎量多者加半夏、陈皮、橘红
29
完整版课件
3.4.2 阴阳两虚证 症状: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腰膝
酸软无力,畏寒肢凉,脉沉细无力。 方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加减:偏肾阳虚选右归饮(《景岳全书》)加减;
偏肾阴虚选左归饮(《景岳全书》)加减。
30
完整版课件
3.4.3脾肾阳虚证 症状:腰膝酸冷,夜尿频,大便稀溏,脉沉细。 方药:附子理中丸(《伤寒论》)加减。 加减:偏于肾阳虚倍用肉桂;偏于肾阴虚重用知母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年版
• 目标<130/80 mmHg (A) 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 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压目标值 (A)
• >120/80mmHg启动生活方式干预 (B)
• ≥140/90 mmHg者可考虑开始药物 降压治疗。≥160/100 mmHg或者 高 于 目 标 值 20/10mmHg 应 立 即 启 动药物治疗,并可以采取联合治疗 (A)
• 根据肾脏损伤和eGFR评估CKD严重程度
CKD分期 1期(G1)
肾脏损害程度 肾脏损伤a伴eGFR正常
eGFR[ml·min1·(1.73 m2)-1]
≥90
2期(G2)
3a期(G3a) 3b期(G3b)
4期(G4) 5期(G5)
肾脏损伤a伴eGFR轻度下降
eGFR轻中度下降 eGFR中重度下降
参考文献:《2013年中国糖尿病指南》 注:2017年的指南内容,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17)口头报告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
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眼底筛查 关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进一步指出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患者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结果 并不理想 新增皮质激素局部应用也可用于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和黄斑水肿
• 推荐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联合降 压治疗方案,钙拮抗剂、小剂量利 尿剂、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A)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抗血小板治疗
• 风险评估方法如ACC/AHA的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评估工具在评估糖尿病人阿司 匹林一级预防的潜在获益帮助有限,目前暂不推荐
素抵抗
化合物在
肠道的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苔黄腻,脉弦滑。 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 。 加减:口渴喜饮加生牡蛎;腹部胀满加炒莱菔子、
焦槟榔;不寐或少寐加竹茹、陈皮
3.2.6肠道湿热证 症状:脘腹痞满,大便黏腻不爽,苔黄腻,脉滑数。 方药: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加减:苔厚腐腻去炙草,加苍术;纳食不香,脘腹
胀闷,四肢沉重加苍术、藿香、佩兰、炒薏苡仁; 小便不畅,尿急、尿痛加黄柏、川桂枝、知母;湿 热下注肢体酸重,加秦皮、威灵仙、防己;湿热伤 阴加花粉、生牡蛎。
干口苦,脉弦数。 方药:大柴胡汤(《伤寒论》)。 加减:舌苔厚腻,加化橘红、陈皮、云苓;兼舌苔黄腻,
脘痞,加五谷虫、红曲、生山楂;兼舌暗,舌底脉络瘀, 加水蛭粉、桃仁。
3.2.2肺胃热盛证 症状:口大渴,喜冷饮,汗出多,脉洪大。 方药:白虎汤(《伤寒论》)加减或桑白皮汤
(《古今医统》)合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减。 加减:心烦加黄连;大便干结加大黄;乏力、汗出
在《指南》推广基础上,2009年,公益性行业 科研专项《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正式立项,并由财政部、科技部支持。
《糖尿 病中医 防治指 南(修 订版)》
中医行业第一部专病 标准
由全国知名糖尿病专 家共同编写完成
将形成规范化的糖尿 病中医辨治理论
三、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
1.糖尿病发展的四个阶段
黄柏;口干渴、舌干少苔等阴虚之象明显加石斛、 花粉、生牡蛎;乏力、自汗等气虚症状明显加黄芪。
3.3.5脾虚胃滞证 症状:心下痞满,呕恶纳呆,舌淡胖苔腻,脉弦滑
无力。 方药: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 加减:腹泻甚易干姜为生姜;呕吐加苏叶、苏梗、
旋复花等;便秘加槟榔、枳实、大黄;瘀血内阻加 水蛭粉、生大黄。
消渴 (瘦)
这是因为:
糖尿病
血糖 早
多数应用 多数无
诊断依据 发现时间 降糖药 三多一少
消渴
临床症状
晚 无干预 特征性表

西医专家指出:“典型的三多症状是在中等 程度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出现”。因此,
按照消渴辨治糖尿病,必然难以取得满意疗 效。
二、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修订版) 立项背景
针对上述情况,2006年由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立 项,制定了中医行业第一部专病指南——《糖尿病 中医防治指南》。采取学会年会的方式。北京、天 津、洛阳、长春、石家庄等地对基层中医师完成了 初步推广应用,受到广泛好评。
《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糖尿病》
郁——疾病早期,由于长期饮食积滞或情志不调等,使 机体处于一种郁滞状态。
热——郁的基础上日久化热。热邪弥漫,波及脏腑,则 见肝热、胃热、肠热、肺热、血热等。
虚——火热持续,耗气伤阴及脏腑元气,致虚象渐露, 形成虚实夹杂。
损——由虚致损,表现为脏腑脉络的虚损,根本在于脉 损(大血管)和络损(小血管)。
2.糖尿病发展的两条主线
偏于中满者,病在胃肠:
中土壅滞

胃肠实热

脾虚胃实 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

脾肾阳虚
土壅木郁
肝胃郁热
上热下寒
偏于内热者,病在肝胃:
3.辨证论治
3.1郁 3.1.1中土(脾胃)壅滞证 症状:腹型肥胖,脘腹胀满,嗳气、矢气频频,苔
白厚,脉滑。 方药: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 加减:胸闷脘痞,痰涎量多者加半夏、陈皮、橘红;.3热毒炽盛证 症状:口渴引饮,心胸烦热,体生疥疮、痈、疽、
或皮肤瘙痒,便干溲黄。 方药:三黄汤(《千金翼》)合五味消毒饮(《医
宗今鉴》)。 加减:心中懊恼而烦,卧寐不安者,加栀子;皮肤
瘙痒甚加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痈疽疮疖焮热红 肿甚加丹皮、赤芍、公英。
偏于中满者: 3.2.4胃肠实热证 症状: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难行,或有口臭,
多食易饥,脉数有力,右关明显。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加减或小承气汤
(《伤寒论》)。 加减:口渴甚加花粉、生牡蛎;大便干结不行加枳壳、
厚朴,并加大大黄、元明粉用量;大便干结如球状,加 当归、首乌、生地;口舌生疮、心胸烦热,或齿、鼻出 血,加黄芩、黄柏、栀子、公英。
3.2.5痰热互结证 症状:形体肥胖,腹部胀大,胸闷脘痞,舌体胖,
腹胀甚,大便秘结者加槟榔、二丑、莱菔子。
3.1.2肝郁气滞证 症状:情绪抑郁,喜太息,胁肋胀满,脉弦。 方药: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加减:纳呆加焦三仙;抑郁易怒加丹皮、赤芍;眠
差加炒枣仁、五味子。
3.2热 偏于内热者: 3.2.1肝胃郁热证 症状: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心烦易怒,口
3.3虚 3.3.1热盛伤津证 症状:口大渴,喜冷饮,汗多,乏力,脉洪大而虚。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或消渴方(《丹
溪心法》)。 加减:口干渴甚加瓜蒌根、生牡蛎;便秘加玄参、
生地、麦冬;热象重加黄连、黄芩,太子参易为西 洋参;大汗出,乏力甚加浮小麦、乌梅、白芍。
3.3.2阴虚火旺证 症状: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少寐多梦,
3.3.6上热下寒证 症状:胃脘灼热,或呕吐,下利,手足及下肢冷。 方药:乌梅丸(《伤寒论》)加减。 加减:下寒甚重用肉桂;上热明显重用黄连、黄芩;
虚象著加重用党参,加黄芪;瘀血内阻加水蛭粉、 桃仁、生大黄。
3.4损(并发症期) 3.4.1 肝肾阴虚证 症状: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多梦遗精,舌
红少苔,脉细数。 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 。 加减:视物模糊加茺蔚子、桑椹子;头晕加桑叶、天麻。 注:在DM中本证主要见于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
脉虚细数。 方药:知柏地黄丸(《景岳全书》)。 加减:失眠甚加夜交藤、炒枣仁;火热重加黄连、
乌梅;大便秘结加玄参、当归。
3.3.4气阴两虚证 症状:消瘦,疲乏无力,易汗出,心悸失眠,舌红
少津,脉虚细数。 方药:生脉散(《医学启源》)合增液汤(《温病
条辨》)。 加减:口苦、大汗、舌红脉数等热象较著加黄连、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 南修订版及其临床
应用(ppt)
内容简介
1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误区
2
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立项背景
3
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
4
病案举例
5
总结
一、糖尿病的中医认识误区
传统认为:
然而,现代糖尿病临床特点是:
肥胖
•目前,80%的2型糖尿病患 者表现为肥胖或超重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没有 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