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治疗学习ppt
合集下载
糖尿病中医治疗课件

治疗原则
01
整体观念: 注重整体调 理,兼顾五 脏六腑
02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 具体症状, 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03
阴阳平衡: 调整阴阳, 恢复机体平 衡
04
扶正祛邪: 扶助正气, 祛除邪气, 提高机体免 疫力
糖 尿 疗病
2 方的
法中 医 治
药物治疗
中草药:如黄连、黄芩、黄柏等,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适量摄入优质 蛋白质,维持 肌肉和骨骼健
康
06
适量摄入全谷 物,降低血糖
波动风险
07
避免过量饮酒, 降低酒精对血
糖的影响
08
保持饮食规律, 避免暴饮暴食
09
定期监测血糖, 调整饮食方案
10
咨询专业营养 师,制定个性
化饮食方案
糖
3
防 与 调 护
尿 病 的 中 医
预
预防措施
1 饮食控制:合理膳食,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物 2 运动锻炼:坚持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5 保持良好的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6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1
健康饮食:均衡 营养,控制糖分
摄入
2
适量运动:坚持 锻炼,提高身体
素质
3
4
戒烟限酒:减少 不良生活习惯对
健康的影响
心理调适:保持 乐观积极的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
糖 尿 例病
4 分的
析中 医 案
典型病例
01
患者A,男,50岁, 糖尿病史10年,伴有
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的中医保健》课件

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水果 、甜饮料等,限制饮酒, 避免空腹饮酒。
运动保健
运动原则
运动时机
适量、规律、长期坚持,以有氧运动 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避免空腹 运动。
运动强度
根据个人情况适量调整,以不疲劳为 度,避免剧烈运动。
心理保健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乐观的心态。
黑芝麻
黑芝麻具有滋补肝肾 、润肠通便的作用, 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疲 劳、便秘等症状。
绿豆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 利尿消肿的作用,可 改善糖尿病患者口渴 、水肿等症状。
燕麦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 有助于调节血糖,改 善糖尿病患者多尿等 症状。
预防并发症食疗方
总结词
通过合理的食疗搭配,预防糖尿病并 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腹部按摩
总结词
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 化功能,缓解糖尿病便秘等症状。
详细描述
通过按摩腹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 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 解糖尿病便秘等症状。
注意事项
按摩时力度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导 致不适。
适用人群
适用于糖尿病便秘等症状的患者。
头部按摩
总结词
头部按摩可以缓解糖尿病头痛、头晕等 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心理调适
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放松训练 、深呼吸等,以缓解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
社会支持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 交流,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
04 糖尿病的中医食疗方
降血糖食疗方
苦瓜
苦瓜中的苦瓜皂苷有类似胰岛 素的作用,可降低血糖。
绿茶
绿茶中的茶多酚能够改善糖代 谢,降低血糖。
糖尿病中医治疗课件

健脾益气:使用健 脾益气类中药,如 党参、白术、茯苓 等,治疗糖尿病引 起的气虚证
化痰祛湿:使用化 痰祛湿类中药,如 半夏、陈皮、茯苓 等,治疗糖尿病引 起的痰湿证
针灸治疗
1
原理:通过刺激穴位, 调整气血,改善脏腑 功能
3
操作方法:采用针刺、 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选 择合适的穴位,如足三 里、三阴交等
劳逸失度:过度劳累,损伤脏 03 腑,导致血糖代谢紊乱
体质因素:先天禀赋不足,后 04 天失养,导致血糖代谢异常
辨证论治
01 辨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 等,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病机等
02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原 则和方法
03 整体观念:注重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性,强 调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
2
注意事项:注意针刺深 度、角度,避免损伤血 管、神经等组织
4
推拿治疗
01
原理:通过穴位按摩,调 节内分泌,改善血糖代谢
03
穴位:选择胰俞、脾俞、 肾俞等穴位进行按摩
02
手法:采用揉、捏、推、 拿等手法,刺激穴位
04
注意事项:注意手法力度, 避免损伤皮肤,孕妇慎用
3
养糖 生尿 保病 健中
医
饮食调理
患者赵六,女, 55岁,糖尿病病 史8年,血糖控制 良好,但近期出 现疲劳、失眠等 症状。
治疗方案
01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进行辨证
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2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调理
方案,包括食物种类、数量、烹饪方法等。
03 运动疗法: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疗法,
糖尿病中医讲座PPT课件

血压等指标稳定,避 免眼部病变。
糖尿病眼病的控制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药物治 疗和手术干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饮食结构,减轻眼部症状。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控制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避免肾脏损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
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运动后 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或其它意外 伤害。
定期检查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 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检查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眼底检查、 肾功能检查等,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的发生。
定期就诊
遵医嘱定期就诊,与医生进行详细 的讨论,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详细描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的糖、 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消渴病 是由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导致体 内燥热内生,耗伤阴液,引发口渴多饮、多食易饥、 尿多频数等症状。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变部位的不同, 中医将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类型,分别 对应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 症。
0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口 服中药或中药汤剂来调节身体机能, 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中药治疗的方法包括益气养阴法、活 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等,需要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副作用相对较小, 可以长期使用,并且能够针对个体情 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控制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早发现肾脏问题。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药物 治疗和透析治疗。
05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眼病的控制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药物治 疗和手术干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饮食结构,减轻眼部症状。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控制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避免肾脏损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等。
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运动后 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低血糖或其它意外 伤害。
定期检查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 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并发症检查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眼底检查、 肾功能检查等,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的发生。
定期就诊
遵医嘱定期就诊,与医生进行详细 的讨论,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详细描述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的糖、 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消渴病 是由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导致体 内燥热内生,耗伤阴液,引发口渴多饮、多食易饥、 尿多频数等症状。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变部位的不同, 中医将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类型,分别 对应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 症。
0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口 服中药或中药汤剂来调节身体机能, 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中药治疗的方法包括益气养阴法、活 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等,需要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副作用相对较小, 可以长期使用,并且能够针对个体情 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控制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早发现肾脏问题。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药物 治疗和透析治疗。
05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2024版糖尿病中医药知识健康讲座课件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胰俞等。
02
拔罐疗法
通过在特定部位拔罐,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刺激人体自我修复机制,
从而改善糖尿病症状。常用部位包括背部膀胱经、腹部任脉等。
03
饮食疗法
中医强调饮食调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
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 免疫等多个方面。其中,胰岛素抵 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 的主要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无力 等,可伴有视网膜病变、下肢溃疡、 蛋白尿、心悸等症状。
分型
根据病因学证据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可 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 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了解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如出汗、颤抖、头 晕等。
急救措施
立即补充含糖食物或饮料,如葡萄糖片、果 汁等,并通知医生。
预防低血糖
遵循饮食计划,避免过度运动,随身携带含 糖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与医生沟通
定期与医生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及时调整 用药和生活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推荐运动项目和注意事项
散步
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
慢跑或快走
适合病情较轻、体质较好的患者,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推荐运动项目和注意事项
• 游泳:适合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对关节无负担,有助于全 身锻炼。
推荐运动项目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包括 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避免运动损伤。
险。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影响内分泌系 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
从而加重病情。
糖尿病的中医研究PPT课件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
02
法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中医认为糖尿病与体质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 因素有关,因此中药治疗以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体质为主。常见的中药包括人 参、黄芪、黄连、地黄等,具有益气养阴、清热泻火、补肾固摄等功效。
中药治疗糖尿病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配伍,同时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和配伍禁忌,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详细描述
中医提倡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和情志调节 等生活方式干预,帮助患者控制血糖、血 压等危险因素,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糖尿病肾病
总结词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与脾肾阳虚、水 湿内停有关,治疗以温阳利水、活血 化瘀为主。
详细描述
中医采用中药复方制剂、艾灸、穴位 按摩等方法,温阳补肾、利水消肿, 改善肾脏功能。
总结词
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体质强弱 等因素,灵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 等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详细描述
中医采用中药复方制剂、穴位贴敷、耳穴 压豆等方法,调节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
改善心血管功能。
总结词
中医认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与心脾 两虚、痰瘀互结有关,治疗以益气
生活质量提高。
案例二
02
某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功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
了生存率。
案例三
03
某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缩短了病程,减少了西药用量和
副作用。
05
糖尿病的预防与保健
饮食调理
饮食控制
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 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以保持血糖稳定。
糖尿病的中医特色治疗课件ppt1

• 麻黄 桂枝 附子 莪术 • 三七粉 • 全蝎粉 蜈蚣粉 水蛭粉 • 川乌 草乌
糖尿病胃轻瘫
• 症状恶呕纳差、餐后饱胀 • 病机寒热虚实错杂、胃失和降 •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 • 方剂苏连饮、旋覆代赭汤、小半夏汤 • 加减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者,治
以温中健脾,方用附子理中丸
糖尿病肠功能紊乱
• 症状腹泻便秘交替 • 病机脾胃虚寒 • 方剂附子理中汤加减 • 益气黄芪30g云苓45g党参15g • 养阴山萸肉15g • 温阳淫羊藿 • 通腑生大黄3g • 活血水蛭粉3g分冲 降香15g 丹参30g
泻心汤系列治疗糖尿病胃肠病
• 痞满呕吐肠鸣下利和中降逆消痞半夏泻心汤 • 干噫食臭雷鸣下利散水和胃散痞生姜泻心汤 • 下利清谷心烦不安补脾和胃消痞甘草泻心汤 • 周身畏寒呕吐不止温阳散寒消痞附子泻心汤
各种野味、蘑菇、香椿、辣椒、虾、蟹、 紫菜、胡椒、花椒、白酒
药食两用食物
• 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 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 大枣
•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 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
•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 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
睡眠障碍食疗法
• 柏子仁合欢茶 • 茯神松仁饼 • 柏子仁粉 • 酸枣仁粉 • 甘麦大枣汤
中医特色的运动治疗
传统健身运动类别(运动养生)
• 调形
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
• 调息
放松功、内养功(吸停呼、吸呼停、吸停吸呼)
五禽戏
八段锦
太极拳
运动处方几要素
• 运动种类(有氧无氧) • 运动频度(每周几次) • 运动强度(高中低) • 持续时间(每次30-60分钟) • 注意事项
糖尿病胃轻瘫
• 症状恶呕纳差、餐后饱胀 • 病机寒热虚实错杂、胃失和降 •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 • 方剂苏连饮、旋覆代赭汤、小半夏汤 • 加减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者,治
以温中健脾,方用附子理中丸
糖尿病肠功能紊乱
• 症状腹泻便秘交替 • 病机脾胃虚寒 • 方剂附子理中汤加减 • 益气黄芪30g云苓45g党参15g • 养阴山萸肉15g • 温阳淫羊藿 • 通腑生大黄3g • 活血水蛭粉3g分冲 降香15g 丹参30g
泻心汤系列治疗糖尿病胃肠病
• 痞满呕吐肠鸣下利和中降逆消痞半夏泻心汤 • 干噫食臭雷鸣下利散水和胃散痞生姜泻心汤 • 下利清谷心烦不安补脾和胃消痞甘草泻心汤 • 周身畏寒呕吐不止温阳散寒消痞附子泻心汤
各种野味、蘑菇、香椿、辣椒、虾、蟹、 紫菜、胡椒、花椒、白酒
药食两用食物
• 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黄豆、豆腐、牛肉、 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 大枣
•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 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椹
• 滋阴类:鸡蛋黄、鸭蛋黄、甲鱼、乌贼、猪皮、鸭 肉、桑椹、枸杞子、黑木耳、银耳
睡眠障碍食疗法
• 柏子仁合欢茶 • 茯神松仁饼 • 柏子仁粉 • 酸枣仁粉 • 甘麦大枣汤
中医特色的运动治疗
传统健身运动类别(运动养生)
• 调形
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
• 调息
放松功、内养功(吸停呼、吸呼停、吸停吸呼)
五禽戏
八段锦
太极拳
运动处方几要素
• 运动种类(有氧无氧) • 运动频度(每周几次) • 运动强度(高中低) • 持续时间(每次30-60分钟) • 注意事项
糖尿病中医治疗--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脂肪(肥肉、食用油、坚果等)所占热量比计算每日所需主食、副食的 量。 ❖ 根据“食物交换份”进行主、副食之间的交换。
ppt课件
17
举例说明如何搭配食物
一个身高165cm的女性糖尿病患者,体重70千克,从事轻体力劳动 。
1、标准体重=165-105=60千克,体重超重。
2、每千克体重热量摄入标准为25千卡。
用; ❖ 粗米杂粮:吸收缓慢,粗纤维多,糖份吸收入血慢; ❖ 橄榄油或苦茶油: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具有调节血脂、抗
氧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苦瓜:具有“植物胰岛素”之称,有一定降糖作用,但不能作为药品使
用。
ppt课件
20
运动疗法
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 长期坚持适量体育锻炼 ,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肌肉组织的胰岛素受体的数量, 提高胰岛素的效用,保持血糖正常、身体的健美,避免肥胖 的发生。有利于慢性并发症的控制,调节心情、增强抵抗力 等。
75克(1.5两)
食品 奶粉 脱脂奶粉 奶酪 牛奶 无糖酸奶 北豆腐 南豆腐 豆浆
重量 20克(0.4两) 25克(半两) 25克(半两) 160克(3.2两) 130克(2.6两) 100克(2两) 150克(3两) 400克(8两)
蟹肉、水浸鱿鱼
ppt课件
15
表4.油脂、坚果类(主要含脂肪)
花生油、香油、玉米油( 10克 1汤匙)、猪油、牛油、 羊油、羊油、黄油
花生、葵花子、炒葵花(去 皮)、黑芝麻
15克
核桃
13克 南瓜子、腰果、炒西瓜子
16克
ppt课件
16
怎么样搭配食谱?
❖ 测身高,知道自己的标准体重及是超重还是肥胖、消瘦。 ❖ 知道自己的劳动强度——轻、中、重以确定每千克体重需要的热量摄入
ppt课件
17
举例说明如何搭配食物
一个身高165cm的女性糖尿病患者,体重70千克,从事轻体力劳动 。
1、标准体重=165-105=60千克,体重超重。
2、每千克体重热量摄入标准为25千卡。
用; ❖ 粗米杂粮:吸收缓慢,粗纤维多,糖份吸收入血慢; ❖ 橄榄油或苦茶油: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具有调节血脂、抗
氧化、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苦瓜:具有“植物胰岛素”之称,有一定降糖作用,但不能作为药品使
用。
ppt课件
20
运动疗法
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 长期坚持适量体育锻炼 ,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肌肉组织的胰岛素受体的数量, 提高胰岛素的效用,保持血糖正常、身体的健美,避免肥胖 的发生。有利于慢性并发症的控制,调节心情、增强抵抗力 等。
75克(1.5两)
食品 奶粉 脱脂奶粉 奶酪 牛奶 无糖酸奶 北豆腐 南豆腐 豆浆
重量 20克(0.4两) 25克(半两) 25克(半两) 160克(3.2两) 130克(2.6两) 100克(2两) 150克(3两) 400克(8两)
蟹肉、水浸鱿鱼
ppt课件
15
表4.油脂、坚果类(主要含脂肪)
花生油、香油、玉米油( 10克 1汤匙)、猪油、牛油、 羊油、羊油、黄油
花生、葵花子、炒葵花(去 皮)、黑芝麻
15克
核桃
13克 南瓜子、腰果、炒西瓜子
16克
ppt课件
16
怎么样搭配食谱?
❖ 测身高,知道自己的标准体重及是超重还是肥胖、消瘦。 ❖ 知道自己的劳动强度——轻、中、重以确定每千克体重需要的热量摄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诊断及防治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诞生背景
报告内容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的治疗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干预
一、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全球糖尿病流行现状与趋势
—世界各国糖尿病(DM)的发病率均在 上升,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
—据国际糖尿病研究所(IDI)2003年报 告全世界现有糖尿病人约1.94亿,到2025年 将突破3.33亿;
• 未诊断的DM比例高于发达国家:1994年25岁以 上人口全国调查确认的DM患者,新诊断的DM 患者占总数的70%,远高于发达美国的48%。 应该在群众中宣传DM知识,定期对高危人群进 行普查
• 表型特点:我国T2DM患者的平均BMI在 24kg/m2左右,而白种人DM患者的平均BMI多 超过30 kg/m2。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T2DM患 者的胰岛功能可能更差,更易出现B细胞功能衰 竭
—DM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卫生保健问 题;
—对DM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研究是20世纪 后20年国际研究的重点。
中国糖尿病流行的现状
—近20年我国T2DM患病率急剧上升
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
时间 年龄 人数 DM(%) IGT(%)
————————————————————————————————————————————————————————
1980 全人群 30万 1.00 -
1989 30-64 9万 2.02 2.95
1994 25-64 21万 2.51 3.20 1996 20-74 4.3万 3.21 4.81 2002 18- 10万 5.89 5.90
━━━━━━━━━━━━━━━━━━━━
年增长率0.1%以上,目前全国约4000万。
1型糖尿病占5.6%,其它类型DM仅占0.7%
•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DM患病率有关:流行病
学研究发现,人均年收入高低与DM的患病率密切相 关。同时,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欠 发达地区
•国内缺乏儿童DM的流行病学资料,从临床工作中
发现,20岁以下的人群T2DM 患病率显著增加
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
高血压患病率增高的倍数与国外相似,而 冠心病及脑卒中的患病率增高的倍数则远远高 于国外资料
可能是由于大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在 我国缺乏简便易行的流行病检测手段,难以进 行人群普查,表中所列的总人群百分比较实际 为低。本研究为住院病人,糖尿病相关大血管 病变的检出率较高
T1DM 9.1 1.8 4.0 2.6 20.5 22.5 44.9
T2DM 34.2 12.6 17.1 5.2 35.7 34.7 61.8 ─────────────────────── 合 计 31.9 12.2 15.9 5.0 34.3 33.6 60.3 ───────────────────────
惊人的数字!
•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DM患病率已达 8%左右,亦即每12个成人中就有一人患DM
• 按IDF的估算,我国每年将有新发DM患者101万, 亦即每天有新发DM患者2767人,或每小时有新发 DM患者115人。中国已步入DM中等患病率国家
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
糖尿病分层标化患病率
─────────────────
分层
DM
IGT
─────────────────
省会城市
4.58
5.78
中小城市
3.37
4.29
富裕县城镇 3.29
5.74
贫困县城镇 2.83
4.11
富裕县农村 2.65
5.02
贫困县农村 1.71
3.14
─────────────────
DM合并症患病率高问题严重
15.00%
10.00% 5.00%
城市 农村
0.00% 18-44岁
45-59岁
60岁以上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84
年龄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
——————————————————————————————————————————
年龄
DM
IGT
—————————————————————————————————————————————————————
2001年糖尿病学会对30个省市住院 病人调查:
√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60% √合并肾病、眼病患者各占34% √成为糖尿病主要致残、致死原因
中国糖尿病并发疾病(患病率%)
────────────────────── DM 高血 脑血管 心血管 糖尿 眼部 肾脏 神经 类型 压病 病变 病变 病足 病变 病变 病变 ───────────────────────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点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到相当 高的水平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 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
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 病神经并发症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我 们面前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DM住院病人大血管病变现状
T2DM发病特点
发病率急剧增加 发病年龄年轻化 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者大量存在 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 农村城市化,患病率增加
T2DM发病年龄年轻化
√逐代年轻现象:子代发病年龄低于父母; √近年来儿童T2DM患病率迅速增加,值得 关注。
北京2002年对17311名8~18岁学生抽样调查发现,21.58%超重、肥胖, T2DM达2.14%,IGT达4.28%。T2DM预防控制需从青少年抓起。
—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200%比45%),21世纪DM将在中国、印 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
—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恶性肿瘤之后严 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全球糖尿病流行现状与趋势
—DM主要并发症已成为病人致残和早亡的 主要原因;
—美国每年用于DM的医疗费用超过1000 亿美元;
20~ 0.56 1.98
30~ 1.36 3.25
40~ 3.02 5.74
50~ 7.04 7.84
60~ 11.34 11.62
r
0.959 0.985
———————————————————————————————————————————
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T2DM为主,T2DM占93.7%,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诞生背景
报告内容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的治疗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干预
一、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全球糖尿病流行现状与趋势
—世界各国糖尿病(DM)的发病率均在 上升,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
—据国际糖尿病研究所(IDI)2003年报 告全世界现有糖尿病人约1.94亿,到2025年 将突破3.33亿;
• 未诊断的DM比例高于发达国家:1994年25岁以 上人口全国调查确认的DM患者,新诊断的DM 患者占总数的70%,远高于发达美国的48%。 应该在群众中宣传DM知识,定期对高危人群进 行普查
• 表型特点:我国T2DM患者的平均BMI在 24kg/m2左右,而白种人DM患者的平均BMI多 超过30 kg/m2。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T2DM患 者的胰岛功能可能更差,更易出现B细胞功能衰 竭
—DM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卫生保健问 题;
—对DM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研究是20世纪 后20年国际研究的重点。
中国糖尿病流行的现状
—近20年我国T2DM患病率急剧上升
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
时间 年龄 人数 DM(%) IGT(%)
————————————————————————————————————————————————————————
1980 全人群 30万 1.00 -
1989 30-64 9万 2.02 2.95
1994 25-64 21万 2.51 3.20 1996 20-74 4.3万 3.21 4.81 2002 18- 10万 5.89 5.90
━━━━━━━━━━━━━━━━━━━━
年增长率0.1%以上,目前全国约4000万。
1型糖尿病占5.6%,其它类型DM仅占0.7%
•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DM患病率有关:流行病
学研究发现,人均年收入高低与DM的患病率密切相 关。同时,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欠 发达地区
•国内缺乏儿童DM的流行病学资料,从临床工作中
发现,20岁以下的人群T2DM 患病率显著增加
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
高血压患病率增高的倍数与国外相似,而 冠心病及脑卒中的患病率增高的倍数则远远高 于国外资料
可能是由于大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在 我国缺乏简便易行的流行病检测手段,难以进 行人群普查,表中所列的总人群百分比较实际 为低。本研究为住院病人,糖尿病相关大血管 病变的检出率较高
T1DM 9.1 1.8 4.0 2.6 20.5 22.5 44.9
T2DM 34.2 12.6 17.1 5.2 35.7 34.7 61.8 ─────────────────────── 合 计 31.9 12.2 15.9 5.0 34.3 33.6 60.3 ───────────────────────
惊人的数字!
•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DM患病率已达 8%左右,亦即每12个成人中就有一人患DM
• 按IDF的估算,我国每年将有新发DM患者101万, 亦即每天有新发DM患者2767人,或每小时有新发 DM患者115人。中国已步入DM中等患病率国家
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
糖尿病分层标化患病率
─────────────────
分层
DM
IGT
─────────────────
省会城市
4.58
5.78
中小城市
3.37
4.29
富裕县城镇 3.29
5.74
贫困县城镇 2.83
4.11
富裕县农村 2.65
5.02
贫困县农村 1.71
3.14
─────────────────
DM合并症患病率高问题严重
15.00%
10.00% 5.00%
城市 农村
0.00% 18-44岁
45-59岁
60岁以上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84
年龄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
——————————————————————————————————————————
年龄
DM
IGT
—————————————————————————————————————————————————————
2001年糖尿病学会对30个省市住院 病人调查:
√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60% √合并肾病、眼病患者各占34% √成为糖尿病主要致残、致死原因
中国糖尿病并发疾病(患病率%)
────────────────────── DM 高血 脑血管 心血管 糖尿 眼部 肾脏 神经 类型 压病 病变 病变 病足 病变 病变 病变 ───────────────────────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点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到相当 高的水平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 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
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 病神经并发症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我 们面前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DM住院病人大血管病变现状
T2DM发病特点
发病率急剧增加 发病年龄年轻化 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者大量存在 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 农村城市化,患病率增加
T2DM发病年龄年轻化
√逐代年轻现象:子代发病年龄低于父母; √近年来儿童T2DM患病率迅速增加,值得 关注。
北京2002年对17311名8~18岁学生抽样调查发现,21.58%超重、肥胖, T2DM达2.14%,IGT达4.28%。T2DM预防控制需从青少年抓起。
—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200%比45%),21世纪DM将在中国、印 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
—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恶性肿瘤之后严 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全球糖尿病流行现状与趋势
—DM主要并发症已成为病人致残和早亡的 主要原因;
—美国每年用于DM的医疗费用超过1000 亿美元;
20~ 0.56 1.98
30~ 1.36 3.25
40~ 3.02 5.74
50~ 7.04 7.84
60~ 11.34 11.62
r
0.959 0.985
———————————————————————————————————————————
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T2DM为主,T2DM占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