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按摩范围

合集下载

中医推拿手法ppt课件

中医推拿手法ppt课件
• 滑利关节,纠正位置。治疗背痛, 胸椎关节紊乱症等。
73
胸背部扳法
• 胸椎对抗复位法:受术者 坐位,两手置颈部交叉扣 住。术者握住受术者前臂 下段,用一侧膝部顶住需 要扳动的棘突,并令其稍 前倾,术者同时向后上方 用力扳动。
74
腰部扳法
• 增大关节活动度,矫正小 关节错缝,改变椎间隙的 压力,有助于突出的椎间 盘还纳。
2
一、概述
1. 定义 2. 要求 3. 选择
3
一、概述
1.手法的定义
• 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手持器具, • 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 • 在体表做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 • 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4
2.手法的要求
• 持久 • 有力 • 均匀 • 柔和 • 深透
手段 目的
5
持久
手法施治时能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 滚法:5分钟;点法:1分钟
• 也叫运拉。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近端肢体, 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连续做伸屈、展收、 旋转、环转及牵引等活动手法。
• 动作要缓稳,范围由小到大。切记在生理活动 范围内进行。
• 松解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解除关节功能障 碍,保持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广泛用于四肢 各大小关节,一般在按摩结束前使用。
56
颈部摇法:受术者 坐位,术者一手扶 住头顶,一手托住 下颌,双手以相反 方向做左右环转和 前俯后仰的屈伸活 动。
57
58
肩关节摇法
• 托肘摇肩法:术者一手按住患肢肩关节以固定, 一手托住肘部,使肘部伸直,摇动肩关节。
• 握手摇肩法:…一手握手… • 握腕摇肩法:…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
牵引下从前下-前上-后上-后下方的大幅度环转 摇动肩关节。
• 滑利关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及膝关节交 锁的准备手法。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第一篇: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一共有6大类。

一:摆动类手法(1,一指禅推法;2,拇指禅推法;3,滚法;4,揉法)二:摩擦类手法(1,磨法;2,擦法;3,推法;4,搓法;5,抹法)三:挤压类手法(1,按法;2,捏法;3,拿法;4,掐法;5,踩跷法)四:振动类手法(1,抖法;2,牵抖法;3,振法)五:叩击类手法(1,拍法;2,击法;3,弹法)六:运动关节类手法(1,摇法;2,背法;3,扳法;4,拔伸法)。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理筋整复等按摩推拿手法总论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我们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为“手法”。

之所以称为“手”是因为:主要以手着力,故统称为“手”。

之所以称为“法”是因为:虽然各种手法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其区别点就在于手法有特定的技巧,是能治病、防病、保健的医疗手段,故称为“法”。

古人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

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

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

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在用力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

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

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

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

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中医推拿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中医推拿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推拿技术操作规程【目的】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适应症】适用于发热畏寒、头痛身痛、咳喘并作、脘痛纳呆、腹胀泄泻、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伤腿痛、关节不利、痈肿疮疖,以及骨折后遗症等。

【用物准备】治疗巾或大浴巾。

【操作程序】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

常用操作方法有:4.1 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

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

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

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

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4.2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

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

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健脾和胃、祛瘀消积的功能。

4.3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160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4.4 摩法: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此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弯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中医养生保健之中医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之中医推拿
整理ppt
四、摩法
[临床运用] 摩法轻柔缓和,刺激量较小,适用于全身各 部。常用于胸腹,胁肋及颜面部。 作用: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疏肝解郁, 活血消肿,散瘀止痛等。 应用:对脘腹胀痛、食积胀满、腹泻、便 秘、胃肠功能紊乱、肝郁气滞、胸胁迸伤及 软组织损伤等症, 摩法是小儿推拿八法之一,临床使用根据 摩动的顺、逆时针方向决定其补泻。摩法是 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如摩腹可用于消 化系统的保健。 整理ppt
[要领] • 指、掌自然着力,不可用力下压。 • 前臂静止性收缩发力,不应出现主动地按压或摆动。 • 操作时,注意力应集中于指端、掌下。 • 震动幅度小,频率高,每分钟约650次左右。 [临床运用] • 振法是内功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之一,在局部会产生
温热、疏松的效应。 • 作用:温中散寒、理气和中、消食导滞、疏肝解郁、
推拿手法对治疗部位的选取不是随意的,而是在中医学 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地选取。如要调 理脾胃功能,除选取腹部摩腹等局部治疗外,还可根椐 经络腧穴理论,选用拿捏脾胃经、点揉足三里、推按背 俞穴、捏脊疗法等多种方法、多个部位进行施术。
整理ppt
三.传统医学对推拿养生作用原理的认识
(一)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
并根据病情维持最大力度1-3分钟。 • 用力应平稳、持久,不可偏歪、移动。 • 手法的刺激量和时间应根据受术者的
体质、病情、耐受力等情况灵活掌握。
整理ppt
九、按法
[临床运用] 按法是最古老的推拿治疗手法之一,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很多关于按法 的使用记载。按法的刺激量较强,常 作为重点治疗手法用于全身各部。 作用:活血止痛、疏通经络、开通闭 塞、散寒止痛、解痉散结、矫正畸形 应用: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胸痹、 头痛、痛经、肢休酸痛麻木、急慢性 软组织损伤、肌痉挛、功能性脊柱侧 弯及后突畸形等证。

40个常见病穴位按摩大全(收藏版)

40个常见病穴位按摩大全(收藏版)

40个常见病穴位按摩大全(收藏版)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人体的穴位有409个,每个穴位有它独特的功能,生活上常出现的头痛、牙痛、肩部疼痛、腰椎酸痛等,都可以通过按摩穴位进行缓解。

1.扁桃腺疼痛——合谷穴“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指压“合谷”对于缓解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还对于缓解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2.消除失眠症——摩擦涌泉“涌泉穴”在脚心斜走处,用手摩擦脚也可以。

但是使用脚心相互摩擦,能同时刺激双脚的“涌泉穴”是比较合理的。

如此反复做三十六回,不久就会安稳入睡了。

3.自汗、盗汗——阴谷、肾俞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

所以,在膝盖关节内侧的“阴谷”与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肾俞”,对多汗症非常有效。

4.低血压——百会穴“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会觉得很舒服。

5.风湿疼痛——内关、外关、百里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

“外关”位于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

“内关”位于“外关”的反面。

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

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须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操作数次。

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可按压患处,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

6.感冒、发烧——大椎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头。

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强力按压此穴位,能帮助退烧、快速缓解感冒的各种症状。

7.高血压——“高血压点”在脚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

中医推拿按摩PPT课件

中医推拿按摩PPT课件

总之,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是密 切相关,相辅相成, 互相渗透。持续运用的手法 可以降低肌肉的张力和组织的粘滞性,使手法能 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 趋柔和而更具有渗透性;力量和技巧相结合使手 法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
11
推拿的基本手法
推拿手法之多,数以百计。临床上最常见的 手法,包括“推、拿、按、点、摩、揉、捏、擦、 击、搓、抖、拍、滚、摇、拔伸、扫散”。
120—140次。
14
滚法研究
15
2、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用拇指同其它四指对向用力 作用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作捏而提之的运动的手法。 包括二指拿、三指拿、四指拿。
16
拿法
动作要领: 1、指腹着力,掌指关节乏力 2、腕、肘、肩要放松
作用: 1、解痉放松:用于肌肉的痉挛、放松 2、疏经活血:用于肌肉的萎缩 3、疏风散寒: 例:外感风寒(重拿肩井、风池,一
27
7、拍 法
概念: 用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治疗部位的手法,
称为拍法。 单手拍法、双手拍法
动作要领: • 1、虚掌 • 2、两手要拍打同一个地方 • 3、必须将脘关节放松 • 4、操作时要有弹性 • 5、操作时要有节奏感
28
总结
力量是基础,技巧是关键!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轻,法从手出。
18
3、按 法
用拇指的指腹或掌根等作按而留之的运动。有拇 指按,中食指按,掌按等。
作用:止痛,用于实证(由饮食、气滞、瘀血、 痰湿)引起的经气不通而痛,痛剧烈,时间短、 急。
• 气滞:胀痛、刺痛 • 痰湿:重痛
动作要领:
• 1、要垂直在作用体表上 • 2、用力时要由轻到重,再慢慢减轻。 • 3、充分利用自重 • 4、患者要有得气的感觉为适。

中医推拿按摩基础知识概述与按摩推拿37法

中医推拿按摩基础知识概述与按摩推拿37法

中医推拿按摩基础知识概述与按摩推拿37法中医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

当时的人们在劳动中遇到损伤而发生疼痛时,本能地用手法按摩痛处,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

经过长期实践后,古人认识到了按摩的作用,并成为自觉的医疗活动,以后逐步发展形成了中医的推拿学科。

推拿属中医外治范畴,按摩师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而这种功是按摩师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所做的有用的功,它可以起到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

这种功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改变系统机能,达到治疗效果。

我国史记上记载先秦时期名医扁鹊,曾用按摩疗法,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症。

至今已两千多年,可见按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

我国最早的按摩专书,当推《黄帝按摩经》(十卷,见《汉书。

艺文志》),可惜早已亡佚。

但在现存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里,许多地方,谈到按摩。

如《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

治之以按摩醪药。

”又《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洽宜导引按跷。

”可见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疗法来治疗肢体麻痹不仁、痿症、厥症、湿症和寒热等症。

中医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

正由于这些优点,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

对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病人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按摩疗法概述运用手、指的技巧,在人体皮肤、肌肉组织上连续动作来治病,这种方法,叫作按摩疗法。

一种是主动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种保健方法。

另一种是被动按摩,是由医生掌握用于患者的医疗法,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按摩疗法。

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归纳起来,常用手法可选如下八种: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法。

中医技能操作的穴位

中医技能操作的穴位

中医技能操作的穴位
一、头部穴位:
1.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央,两耳尖之间,操作时用手指或针刺入头皮内约1.5寸的方向,具有镇痛、安神、正气等作用。

2.太阳穴:位于眉弓和颧骨之间的凹陷处,用手指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摩或用针刺入约0.5寸的深度,可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二、面部穴位:
1.额眉穴:位于两眉之间的凹陷处,用手指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摩,可缓解眼部疲劳、眼干涩等问题。

2.头巅穴:位于头顶正中央稍稍往后的位置,用手指或针刺入头皮内约1.5寸的深度,可缓解头晕、失眠等症状。

三、颈部穴位:
1.大椎穴:位于颈椎第1、2椎体棘突间,用手指或针刺入至深度,可舒缓颈部肌肉紧张、减轻颈椎病的症状。

2.风池穴:位于大椎穴往外一寸凹陷处,用手指或针刺入约0.5寸的深度,具有舒筋活络、缓解颈肩痛的作用。

四、胸腹部穴位:
1.魄门穴:位于乳头的正下方约4寸的位置,用手指按压或针刺入约0.5寸的深度,可缓解胸闷、胃脘痛等症状。

2.关元穴:位于脐中凹陷处,用手指按压或针刺入约0.5寸的深度,可调节气机、补充元气等。

五、四肢穴位:
1.太渊穴:位于足背尺骨明显的部位,用手指按压或针刺入约0.5寸
的深度,能缓解腰酸背痛、经行不畅等症状。

2.劳宫穴:位于手腕横纹的尺侧,用手指按压或针刺入约0.5寸的深度,有舒缓手腕疼痛、手部湿气等作用。

这里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穴位,中医技术操作的穴位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还需要结合具体疾病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和施治。

同时,中医技术的
操作需要专业培训和授权执业,患者在治疗时应选择合格的医生进行操作,不可自行操作,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推拿按摩范围0.6-0.9
1、各类型颈椎病
2、肩周炎
3、胸椎小关节错位
4、腰椎间盘突出
5、慢性腰疼(腰肌劳损)
6、急性腰椎扭伤
7、腰椎坐骨神经疼
8、踝(内、外踝)关节扭伤
9、腹鼓沟伤筋
10、腘腘肌伤筋(在膝盖后)
11、胳膊伤筋
12、手腕伤筋
13、肋神经疼
14、落枕(小毛病)
15、内科(胀腹调理:胃胀消化不良、大便干、失眠、乳腺增生、小孩推拿)
椎间盘当场见轻
0.6-0.9下列病立竿见影:
1、急性扭伤
2、内外踝扭伤
3、胸椎小关节错位
4、腹鼓沟伤筋
5、腘腘肌伤筋(在膝盖后)
6、落枕(小毛病)
7、慢性腰疼(腰肌劳损)
8、内耳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