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身保健按摩ppt课件
按摩推拿 ppt课件

1
2
3
局部皮肤
肿
病
瘤
血友病、
部
紫癜病患
位
者
4
骨折和 关节脱 位的早 期
妇女月 经期和 妊娠期 不能按 摩下腹 部
按摩力度
开始时用力要轻,由轻到重,然后再逐渐减轻而结束。 一般以肩带肘,以肘带腕,要求刚柔相济,由浅入深,均 匀柔和,连续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深透舒适为度。
按摩递质
使用递质可提高按摩效果,如活络油、椒盐酒、滑石粉、 按摩乳、10%的樟脑酒等,它不仅可以避免擦伤皮肤,而 且还可提高按摩效果。
三
按摩手法分类
1
摩擦类手法
2
按压类手法
3
叩击类手法
按压类——捏法
叩击法——拍法
四
常用推拿的适应症
适应症
保健养生 、美容、减肥
各种疼痛性疾病 各种炎症性疾病 各种慢性疾病 内分泌及功能紊乱性疾病 妇儿科疾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结
力量是基础,技巧是关键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轻, 法从手出
二
推拿按摩的生理作用
推拿按摩的生理作用
1、解 痉 止 痛 2、消 肿 散 瘀 3、理 筋 复 位 4、松 解 粘 连 5、促 进 再 生
手部准备 力度
手法要求
推拿按摩 的注意
事项
禁忌症 递质
把冬 手天 搓施 热术
前 要 先
指 手手 甲 要部 要 清准 剪 洁备
短
持久 有力
手法 要求
柔和 渗透 均匀
按摩推拿
中医按摩推拿
推拿按摩的简介 推拿按摩的生理作用 推拿按摩的手法分类 常用推拿的适应症
壹
中医保健常用按摩手法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3
天宗穴
天宗穴位于后背上,在两肩胛骨凹陷处。
主证:颈肩部酸痛,疲劳,上肢酸痛麻木等。
完整版ppt课件
24
足太阳膀胱经
在人体后背部,脊柱旁开一点五寸处。
作用:对感冒 头痛 后项强直 疲劳 腰酸背痛。
完整版ppt课件
25
腰阳关穴
在腰部,当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11
3)推法
以拇指腹、掌根或肘等部位作着 力点,按压在患者肌肉、肌腱,作与 肌肉肌腱走行一致的单方向直线运 动。
功用及适用症:功用:舒筋。适 应证:最广。尤以肌肉丰厚处。广泛 用于保健中。
要点:着力点要实,移动中要沉 稳着实,不能跳跃。
完整版ppt课件
12
3)抖法
功用及适用症:通络、滑利关节、 肩周炎、劳损、保健。
21
风池穴
此穴位于人体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 陷窝中。相当于和耳垂齐平。
主证:头痛 头重脚轻 眼睛疲劳 颈部酸痛 落 枕 失眠 脑供血不足等。
完整版ppt课件
22
风府穴
位于人体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的中点,颈顶窝处。
主证:按摩此穴对于治疗各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 有特效,是督脉的一个重要穴位。
要点:牵法上操作,关节周围肌肉 要完全放松,由小到大,力量要从 弱到强,不可超过生理活动范围。
完整版ppt课件
16
完整版ppt课件
17
百会穴
两耳尖连线中点。
头痛 头重脚轻 高血压 低血压 眼花 失眠健忘 耳鸣 鼻塞等。
完整版ppt课件
18
印堂穴
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证:头痛
失眠
眼部疾病等。
保健按摩ppt课件

虽然保健按摩具有诸多益处,但并非人人适用。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和症状,如急 性炎症、恶性肿瘤、骨折等,保健按摩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应谨 慎选择。
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常见保健按摩手法
推法
定义
用指、掌、拳面等部位紧贴治疗 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 方向的直线移动。
功效
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 散结、通经理筋的功能,可提高 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稳定的按摩频率,避免过 快或过慢导致受术者不适。
在按摩过程中,根据受术者的 反应及时调整力度和频率,以 达到最佳效果。
避免在禁忌部位进行按摩
熟悉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 了解各部位的按摩禁忌。
在进行按摩前,询问受术者有无 禁忌症或特殊病史,以确保安全
。
避免在炎症、肿瘤、骨折等禁忌 部位进行按摩,以免加重病情或
揉按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用 双手中指揉按此穴,可以 缓解头痛和颈肩酸痛。
拉伸肩部
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拉伸 肩部肌肉,可以缓解肩部 僵硬和疼痛。
腰背部保健按摩
揉按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腰部两侧,用双手掌 根揉按此穴,可以缓解腰痛和肾
虚症状。
推擦腰背肌
用双手掌根推擦腰背肌,可以促进 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腰背酸痛。
保健按摩的实践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保健按摩在缓解疲劳、改善睡 眠、调理身体等方面的实际效果,并学习如何为客户制定 个性化的按摩方案。
对未来保健按摩的展望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保健按摩有望借助人工智能、大数 据等技术,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按摩服务,提高用户体 验和效果。
国际化推广
随着全球健康观念的普及,保健按摩作为一种绿色、无创 的健康管理方式,有望在国际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 推广。
保健按摩介绍PPT课件

课程详细介绍了针对不同疾病的按摩治疗方案,具有实用 性和可操作性。
按摩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了解按摩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对于保障按摩安全和效果 至关重要。
分享个人学习心得和体会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掌握 按摩技巧。
不断练习与摸索
按摩手法需要不断练习和摸索,才能逐渐熟练掌握。
放松身心
轻柔的四肢按摩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和焦虑情绪。
04
保健按摩的益处与效果
缓解疲劳,舒缓身心
1 2
放松肌肉
通过按摩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消除肌肉疲劳和 僵硬。
缓解压力
按摩可以促进身体释放内啡肽等荷尔蒙,有助于 缓解压力和焦虑。
3
改善情绪
按摩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身体产生愉悦感, 改善情绪。
按法
定义
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 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 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秒
),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分类
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按法 、掌按法、肘按法等。
作用
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 痛的作用。
摩法
定义
用手掌面或手指面附着于 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 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 的环旋运动。
头部按摩
缓解头痛
通过按摩太阳穴、百会穴等穴位,缓解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
促进血液循环
按摩头皮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
放松神经
轻柔的头部按摩有助于放松紧张的神经,缓解焦虑和压力。
颈肩部按摩
缓解颈肩酸痛
针对颈肩部的僵硬和酸痛,通过按摩放松肌肉, 缓解疼痛。
改善颈椎问题
全身保健按摩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保健按摩基本概念一、概述1.按摩按摩,又称推拿。
按摩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素问·血气形志篇》)此外,还有“按跷”(《素问·异法方宜篇》)、“矫摩”(《灵枢·病传》)、“案扤”(《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等别名,按摩是指运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以各种不同的特定技巧及技能在体表特定部位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目的。
2.保健保健古称养生,也就是保护健康,保持健康。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原意为“保持生命”,类似现代所说的“卫生”。
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规律,采用相应方法,达到健身防病,延年益寿。
现代保健的概念,是注意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并进一步贯通治疗于康复,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措施。
目前正在迅速发展形成中医养生保健学科系列,其内容相当广泛,现实意义非常突出,门类分比相对年轻。
晋代张《养生药集叙》中列十项养生内容:啬神,爱气,养形,导引,言语,饮食,房屋,反俗,医料和调查结果都在不同程度上印证了中医预防思想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保健按摩是应用于未病防患,已病防变和病后防发的按摩医学技能,称为保健按摩。
保健按摩是运用按摩手法,达到健身防病、消除疲劳,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延年益寿目的的专业技能。
4.保健按摩学专门研究与论述保健按摩基本理论、手法技能和实践应用的学科,称为保健按摩学。
第二节保健按摩发展简史中国传统保健按摩的发展经历了起源与形成,兴盛与广传,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
一, 保健按摩的起源与形成按摩起源于人的本能行为和生产,生活实践。
殷代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
其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以传世,统称甲骨文。
甲骨文人辞中常出现一个象形文字“付”,为“拊”字的初文。
本义是一个人用手在另一个人腹部作抚摩。
甲骨文中尚未找到药物或针灸治病的具体描述,说明按摩是殷人主要的治疗和保健手段,中国传统的(推拿)按摩医学在殷代逐渐形成。
保健按摩PPT课件

经脉系统的组成
1.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经起于胸前壁外上 方的中府穴,循上肢内侧前缘, 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咳 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 肺系疾患,及经脉循环行部位 的其他病症
手厥阴心包经: (1)体表穴位分布线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乳头外开1寸的 天池穴,上行腋窝,循上肢内侧中 间,入掌中第二、第三掌骨间,止 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 (2)住要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 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 其他病症。
(1)拇指推用拇指指腹着力 于操做部位,沿筋络循行路线 或平行方向推进,其余四指助 力
(2)多维指是指四指的指面 着力进行推动
(3)掌推是指用手掌着力向 一定方向推进
3.滚法用小鱼际侧部或近节指
2.按法用指、掌或肘深压于体 骨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
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称为 过腕关节和前臂连续内、外旋
保健按摩课件
年月日
01PART TWO
按摩保健
按摩的作用原理及种类
促及血 液运行
疏通筋 按摩的作 滑利关
络
用原理
节
调整脏 腑功能
医疗按 摩和保 健按摩
康复 按摩的种 其他
按摩类Leabharlann 按摩运动 按摩保健按摩基础手法
基础手法是按摩手法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单式手法
1.推法:用指、掌或肘力于机 体的一定部位,做单方向的直 现运动称为推法
THANK YOU
SUCCESS
2019/7/5
手少阴心经: (1)体表穴位分布线 起于腋窝部的极泉穴,循上肢 内侧后缘,人掌部第四、第五 掌间,止于小指桡侧端的少冲 穴 (2)主要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经病 及脉循部位的其他病症
中医推拿按摩PPT课件

总之,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是密 切相关,相辅相成, 互相渗透。持续运用的手法 可以降低肌肉的张力和组织的粘滞性,使手法能 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 趋柔和而更具有渗透性;力量和技巧相结合使手 法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
11
推拿的基本手法
推拿手法之多,数以百计。临床上最常见的 手法,包括“推、拿、按、点、摩、揉、捏、擦、 击、搓、抖、拍、滚、摇、拔伸、扫散”。
120—140次。
14
滚法研究
15
2、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用拇指同其它四指对向用力 作用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作捏而提之的运动的手法。 包括二指拿、三指拿、四指拿。
16
拿法
动作要领: 1、指腹着力,掌指关节乏力 2、腕、肘、肩要放松
作用: 1、解痉放松:用于肌肉的痉挛、放松 2、疏经活血:用于肌肉的萎缩 3、疏风散寒: 例:外感风寒(重拿肩井、风池,一
27
7、拍 法
概念: 用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治疗部位的手法,
称为拍法。 单手拍法、双手拍法
动作要领: • 1、虚掌 • 2、两手要拍打同一个地方 • 3、必须将脘关节放松 • 4、操作时要有弹性 • 5、操作时要有节奏感
28
总结
力量是基础,技巧是关键! 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轻,法从手出。
18
3、按 法
用拇指的指腹或掌根等作按而留之的运动。有拇 指按,中食指按,掌按等。
作用:止痛,用于实证(由饮食、气滞、瘀血、 痰湿)引起的经气不通而痛,痛剧烈,时间短、 急。
• 气滞:胀痛、刺痛 • 痰湿:重痛
动作要领:
• 1、要垂直在作用体表上 • 2、用力时要由轻到重,再慢慢减轻。 • 3、充分利用自重 • 4、患者要有得气的感觉为适。
《保健按摩》PPT课件

第四节 背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 一、拿肩井法 二、掌推肩胛法 三、背部分推法 四、背部按揉法
一、拿肩井法
[体位) 坐位,术者站在受术者后面。 [操作] 术者以双手拇指掌侧,置受术者两肩的 肩井处,余四指置于肩前面,双手同时着力 提拿,或交替提而拿之,反复提拿5~10次, 提拿前先以指腹点按肩井穴1~3分钟. [要领] 提拿两手用力均匀一致,由轻及重,不 可突施暴力.嘱受术者肩部放松,施术略有 疼痛感。点按肩井是按摩的结束手法,诸证 治毕均可用此法,故又称“总收法’。提拿 点按后,应轻揉或抚摩两肩,以消除刺激后 的适感。
四、背部按揉法
[体位] 俯卧位,术者坐其侧或站立. [操作] 术者以右手掌心,置受术者背部 大椎穴,自上向下经至阳穴按揉至脊 中穴止。再以手掌心置脊柱一侧的肩 中俞处向下经隔关按揉至盲门穴平高 处止,反复按揉2~3分钟。 [要领] 按揉时手法宜轻柔,掌心紧贴皮 肤,旋转按揉,缓缓而下,以皮肤表 面温热为度。术后背部轻松舒适。
二、胸部震颤法
[体位] 仰卧位,术者立其一侧. [操作] 术者以一手掌的尺侧缘贴实 于受术者的胸前膻中穴处施颤 法. [要领] 施术时,以腕力连同臂部作 快速而细微的摆动,术时局部有 温热、颤动、松弛感,术后感到 宽松舒适.
三、开胸顺气法
[体位] 坐位,术者站其侧。 [操作] 术者分别以两手掌心分置于胸部 和背部的璇玑穴、大椎穴处,自上向 下沿胸背正中线抚摩到中庭、至阳穴 止,反复操作数次。 [要领] 双手掌用力要均匀对称,着力缓 慢.摩动时手掌要紧贴皮肤,避免搓 擦动作。术后胸背部有舒适感。
四、揉太阳法
[体位] 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方. [操作] 术者用两手拇指桡侧,分别置于 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做上下、左右、 前后环转揉动2~5分钟,再以两拇指 指腹同时用力自头维穴起向外下方, 经太阳分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摩 2~5分钟。 [要领] 指揉时用力宜轻,摩动时稍着力。 术时局部酸胀及放射至额前,术后头 脑清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叩打腰背部
七、臀及下肢部按摩手法
该手法对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肌肉劳损、 关节活动不利等疾病。均有一定的作用。 按摩时间为10分钟。
对角牵拉2~3次 1、叠掌揉按臀部及下肢部 2、拿揉臀部及下肢部
七、臀及下肢部按摩手法
•3、循经点按臀及下肢部诸穴 -正中一条线。
7、运动上肢-5指交叉摇法。
二、上肢部按摩手法
8、拔伸上肢-术者合掌向下、向外、向上利
用身体重量牵拉。
9、搓揉上肢 10、牵抖上肢 11、叩击上肢 12、以同样手法对侧操作
三、胸腹部按摩手法
该手法对胸闷气短飞咳嗽、胃脘钝痛、消化 不良等疾病,均有一定的作用。按摩时间为5 一10分钟。
-天宗
五、颈肩部按摩手法
3、揉按肩背部 (1)双掌分别揉按双肩部 (2)分推肩臂 (3)沿肩胛骨周围按揉 (4)叠掌环揉肩胛部
六、腰背部按摩手法
该手法对腰背部的腰部劳损、急性扭伤、 风湿痹痛、腰椎骨质增生症等疾病均有一 定的作用。按摩时间为10-15分钟。
对角牵拉2~3次 1、掌揉按背腰部、臀部(先一侧,后另
头面部按摩手法
5、揉按太阳穴-大拇指或中指揉按4~5次。 6、推按眼周-大拇指“8”字分推3~4次。 7、按揉头面部诸穴-顺序是印堂-睛明-攒
竹-鱼腰-丝竹空-太阳-承泣-四白-迎香- 人中、承浆-地仓-颊车-翳风-颧髎-听宫、 听会、耳门-率谷- 头维 -神庭-百会(用大 拇指、或中指按揉,每处3~4次)
对角牵拉2~3次 1、揉按下肢 2、拿揉下肢
四、下肢部按摩手法
3、循经点按下肢诸穴-正中一条线。 4、滚下肢 5、用按揉法,拨法、搓法、叩法放松下
肢-(1)受术者立膝,术者坐位,从大 腿搓至小腿。(2)抱揉大腿。(3)指按 大腿。(4)抱揉小腿(5)掌拿大腿。 6、掌推下肢(直推、刨推、分推灵活运 用3~次)
头面部按摩手法
8、指搓鼻部-用食中指分开反复擦鼻翼两旁
约10次。
9、大鱼际揉法放松面部-主要是前额及两
侧。
10、耳部按摩-。
(2)捂放耳朵。 (3)食中指分开夹住耳朵上下快速擦法。
二、上肢部按摩手法
该手法对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屈伸 不利等疾病,均有一定作用,按摩时间约 15分钟。
头面部按摩手法
该手法对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脑 动脉硬化等症有一定的保健治疗作用,按摩时间 约10~15分钟。
1、轻摩面部 2、按揉印堂穴-拇指或中指按揉4~5次。 3、开天门-用双大拇指从印堂推至正中发际7~8次。 4、分额阴阳-大拇指指面或大鱼际从额正中分抹至
太阳穴4~5次。
中式保健按摩
当然,亦可以先背面(俯卧位)后头部 ―颈肩一背腰一臀及下肢部,然后再前 面(仰卧位)头面一上肢一胸腹一下肢前 外侧面。
本套手法按摩为一整套全身保健按摩 方法,只要按顺序操作即可,也可根据 被按摩者的要求或身体某一部位不舒服, 重点在一定部位重复做手法按摩。全套 按摩约90分钟。
对角牵拉2~3次 1、揉按上肢-单掌或叠掌从上到下揉按正、
反面3~4次。
2、拿揉上肢-同上。
二、上肢部按摩手法
3、循经点揉上肢诸穴-正中一条线。 4、滚上肢 5、掌推上肢-从上到下可用掌推、刨推、分
推2~3次(先内后外)。
6、分推掌心、掌背、理五指-(1)大拇指
或鱼际分抹掌背。(2)反掌,双手大拇指轮流 从掌根擦至指根。(3)双大拇指从掌根同时推 至指尖。(4)5指捻法并理5指及拔伸。(5) 交叉5指摇法。
一侧,自上而下2~3次) 2、滚腰背部、臀部
六、腰背部按摩手法
3、经按压背腰部诸穴 (1)屈食指间关节按压华佗夹脊(T1—T5) (2)双拇指指面沿膀胱经第一侧线由
“大杼”点按至“八髎” 4、直推、分推腰背部
六、腰背部按摩手法
5、弹拨腰背肌-从上自下,同侧从竖脊 肌外侧缘弹拨向内侧,对侧从内侧缘弹拨 向外侧缘。
踩背法
一、铺巾 二、放松背部 三、起式:双足双杠上法 四、踩双大腿、臀部 1、双足踏部式双后下肢 2、点承扶 3、双足踏部式双臀 4、点环跳
四、下肢部按摩手法
7、运动下肢-摇法 8、拨伸下肢 9、牵抖上肢 10、以同样手法对侧操作 11、双掌根按压冲门穴约5秒钟后突然放
开
五、颈肩部按摩手法
该手法对颈肩部疼痛、活动不利、落枕、 颈椎病、肩周炎、感冒等疾病,均有一定 的保健治疗作用。按摩时间为10分钟。
1、揉摩颈项、肩部 2、拇指指面弹拨项中线、项侧线 3、拿揉颈项、肩部 4、点揉项背部诸穴-风池-风府-肩井
广西中医学院推拿教研室(编)
中式保健按摩
广西中医学院推拿教研室
黄锦军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推拿教研室(编)
中式保健按摩
保健按摩手法很多,本套手法是编者根据 洗浴按摩特点与教学心得,参考中国传统 的按摩方法,编辑而成。
手法操作顺序:先前面(仰卧位)头面一上 肢一胸腹一下肢前外侧面;然后再背面(俯 卧位)一颈肩一背腰一臀及下肢部,手法结 束。
•4、滚下肢部 •5、推下肢部-分推、掌推、刨推
法灵活运用。
•6、屈膝压踝法-一手虎口张开垫
于腘窝处,另一手压足背3~5次。
七、臀及下肢部按摩手法
•7、搓擦、叩击足底法-从足跟推
至指根,拳心击法叩击足底。
•8、叩击臀部及下肢部 •9、牵抖下肢 •10、以同样手法对侧操作。
八、结束手法
身体放松:用轻快、有节律的叩法、击法、 拍法施术于背腰部、骶部及双下肢,使受 术者感觉全身轻松、精神倍爽,手法结束。
1、推擦胸腹法-术者站于头部。反复擦法。 2、揉按胸大肌 -双掌分别揉按胸大肌。 3、分抹胸腹法-用双手大拇指自上而下从正中沿
肋间隙分抹至腋中线。
4、点按胸腹部诸穴-檀中、中脘、气海、关元。 5、揉摩胸腹部-顺时针摩腹约10次左右。 6、搓擦胁肋
四、下肢部按摩手法
该手法对下肢前外侧的疼痛、麻木、肌无 力、运动疲劳等疾病均有一定的作用。按 摩时间为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