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基本内容、构成要素和分类

合集下载

建筑和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

建筑和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

1. 建筑一般来讲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2.建筑的基本要素:(1),建筑功能(目的)(2),建筑技术(手段)(3)建筑形象(具体体现),建筑形象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三者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并相互制约。

3.建筑物分类: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3).工业建筑(4).农业建筑。

按建筑物的规模分(1).大量性建筑(2),大型性建筑按建筑物的层数分(1)住宅建筑:(1)低层建筑:1-2层(2)多层建筑:3-6层(3)中高层建筑:7-9层(4)高层建筑≥10层2.(三)其他民用建筑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1.砖木结构建筑2.砖混结构建筑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4.钢结构建筑5.其他结构建筑4.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大小来划分5.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两个方面来决定的6,构建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用小时(h)表示。

7,设计内容(一)建筑设计(二)结构设计(三)设备设计8.依据:一,空间尺寸的要求二,自然条件的影响: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建筑平面设计:各个房间的设计和要求均可归纳为适用房间和交通联系部分,使用房间又可分为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

9.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决定房间的面积的因素有三个方面:1.房间人数以及人们使用活动所需要的面积2.房间内家居设备所占面积3.交通面积10.房间的门窗设置:1.门的宽度是由人流多少和搬运家居设备时所需要的宽度来确定的11.辅助使用房间的平面设计:厕所,浴室卫生间,厨房(一)走道;分类:1.交通型2.综合型(二)楼梯:形式:直跑,双跑,三跑。

按使用性质分:主要楼梯,次要楼梯,消防楼梯12. 楼梯的设计要求:单股人流通过的楼梯宽度不小于900mm,双股人流通过时为1100-1200mm,三股人流通过时为1650-1800mm13.门厅:1,形式:对称式,非对称式。

一栋建筑构造介绍

一栋建筑构造介绍

一栋建筑构造的介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基础:建筑的基础是建筑物最底层的结构,主要作用是支撑整个建筑物,传递荷载到土壤中。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基础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桩基、扩基、箱基等。

2. 墙体: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结构,分为内墙和外墙。

内墙主要用于分隔建筑空间,外墙除了分隔空间外,还起到防护和装饰的作用。

墙体的材料可以是砖、混凝土、砌块等。

3. 柱和梁:柱和梁是建筑中的主要承重构件。

柱子承受竖向荷载,而梁则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

它们可以由混凝土、钢材等材料制成。

4. 楼板和屋顶:楼板是建筑的水平承重结构,将荷载从上层传递到底层。

屋顶则是建筑的顶部结构,除了承受雨雪等自然荷载外,还起到保温、防水的作用。

5. 门窗:门窗是建筑物的开口,用于通风、采光和通行。

不同类型的门窗有不同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6. 装饰和设备:除了上述结构部分外,建筑还包括各种装饰材料和设备,如瓷砖、涂料、照明、空调等,这些使建筑更美观、舒适和实用。

7. 结构体系:建筑的结构体系决定了其整体受力性能。

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以上是一栋建筑构造的基本介绍,实际上,每一部分都有其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等各专业人
员的协作才能完成。

(完整版)建筑构造课件

(完整版)建筑构造课件
(完整版)建筑构造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 建筑构造概述 • 建筑构造的构成要素 • 建筑构造的设计与施工 • 建筑构造的节能与环保 • 建筑构造的实例分析 • 建筑构造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01
建筑构造概述
Chapter
建筑构造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基本组 成、要素、构造方法和相互关系 的科学。
石结构建筑
以石材为主要材料,通过石块堆砌、 雕刻等工艺,创造出坚固耐用的建筑 ,如古希腊的神庙。
现代建筑构造实例
大跨度结构建筑
采用钢、混凝土等现代材料,通 过大跨度结构和现代施工技术, 实现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如体
育场馆、会展中心等。
高层建筑
利用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和现代建 筑材料,建造出高耸入云的摩天 大楼,如上海中心大厦、迪拜塔
门窗

是建筑物中供人员、车辆和设备进出 的开口,通常由门框和门扇组成。

是建筑物中供采光和通风的开口,通 常由窗框和窗扇组成。
03
建筑构造的设计与施工
Chapter
设计原则与程序
设计原则
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环保。
设计程序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施工方法与工艺
施工方法
传统施工方法、预制装配施工方法、BIM施工方法。
地热能利用
利用地热能进行供暖和制 冷,减少对传统供暖和制 冷的依赖,降低能耗。
05
建筑构造的实例分析
Chapter
传统建筑构造实例
木结构建筑
砖结构建筑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榫卯、梁柱 等结构形式,展现出传统建筑的独特 风格和美学价值。

建筑构成的三个要素

建筑构成的三个要素

建筑构成的三个要素建筑构成的三个要素是线性元素、平面元素和立体元素,它们统称为建筑的三维空间组成,是建筑的基本构造要素,为建筑设计提供基本的空间结构体系。

线性元素是指对建筑空间结构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动态性的元素,可以定义建筑空间的几何形状、尺度以及空间结构的基本构件。

这些元素包括水平轴线、垂直轴线、空间弯曲轴线以及其他各种轴线,可以使建筑空间变得具有空间变化、运动和表达性。

平面元素是指建筑空间结构由平面构成的元素,可以定义建筑的立面形式、尺度,以及建筑立面的表达性、形式和空间内部的连接结构。

这些元素包括梁板、柱板、立面板、屋面和其他平面设计,是建筑外观形态以及建筑内部结构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

立体元素是指建筑空间结构中对深度、高度和结构构成有定向性和动态性的元素。

这些元素包括联接柱、支撑柱、立面柱、墙、分隔构件、屋架和架构、楼梯和其他立体结构部件,能够使建筑的空间结构更加三维,更加复杂和丰富多变。

因此,建筑构成的三个要素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们可以使建筑设计成为一种非常有趣和复杂的过程,可以通过三维空间元素的组合、调节和变换来表现建筑的表达性和能力。

其次,它们可以丰富建筑内部的空间,使其具有良好的空间动态性和空间变化性,从而增强建筑的功能性和服务能力。

最后,它们还可以提高建筑的美学质量,使建筑表现出更好的外观和审美效果。

因此,建筑设计中的线性元素、平面元素和立体元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完整的空间组合模型,为建筑的动态表达和功能提供重要的支持。

建筑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三种建筑构成元素,利用细部强调原则、形式组合原则和标准分析原则,结合材料的灵活性和细节的准确性,创造出独特而丰富的建筑空间美学。

民用建筑构造(1)

民用建筑构造(1)
民用建筑构造(1)
2020/11/22
民用建筑构造(1)
建筑的构成要素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无论建筑物 还是构筑物,都是由三个基本的要素构成,即:
1.建筑功能 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3.建筑形象 上述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中,建筑功能是主导因 素,它对物质技术和建筑形象起决定作用。物质技 术条件是实现建筑功能的手段,它对建筑功能起制 约或促进发展的作用。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 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在优秀的建筑作品中, 这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如住宅、中 小学教学楼、医院等。 (2)大型性建筑
主要指建造于大中城市的体量大而数 量少的公共建筑,如大型体育馆、火车站 等。
民用建筑构造(1)
建筑的等级
建筑的等级包括耐久等级和耐火等级两个方面。 耐久等级
建筑物耐久等级的指标是主体结构的使用年限。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对建筑物的耐久等 级作了如下规定:
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为框架、排架时,基础 常采用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当柱为 预制构件时,基础浇筑成杯形,然后将柱子插入, 并用细石混凝土嵌固,称为杯形基础。
独立基础常用的断面形式有阶梯形、锥形、 杯形等,(图11.11)。
民用建筑构造(1)
图11.11 独立基础 (a) 阶梯形 (b) 锥性 (c) 杯形
民用建筑构造(1)
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分
(1)木结构建筑 用木材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 筑是我国古建筑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2)砖混结构建筑 用砖墙(或柱)、钢筋混凝 土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 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

民用建筑构造

民用建筑构造

民用建筑构造1.1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1.2 建筑的分类1.3 建筑物的等级划分1.4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1.5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构造设计原则1.6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与建筑轴线的确定1.1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在表示建造活动成果时,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

建筑物:能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主要指工程设施,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

建筑三要素: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建筑功能:建筑的使用目的,是决定因素。

物质技术条件:建筑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条件和手段。

建筑形象:以其平面空间组合、建筑体型和立面、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细部的处理及刻画来体现的。

成功的建筑应当反映时代特征、反映民族特点、反映地方特色、反映文化色彩,并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有机融合、协调,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1.2 建筑的分类1.2.1 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分1、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居住及进行社会活动等非生产性的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工业建筑:指供人们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建筑。

工业建筑一般包括生产用建筑及辅助生产、动力、运输、仓储用建筑。

3、农业建筑:指供人们进行农牧业的种植、养殖、贮存等用途的建筑。

1.2.2 按建筑高度或层数分1、住宅建筑: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

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小于24m为单层和多层,大于24m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

建筑高度是指自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主体檐口顶部的垂直高度。

3、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是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4、高层建筑的具体分类:(1)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最高50米)(2)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最高75米)(3)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最高100米)(4)第四类高层建筑40层以上(100米以上)1.2.3 按建筑结构类型分1、砌体结构:结构的竖向承重构件是采用粘土、多孔砖或承重钢筋混凝土小砌块砌筑的墙体,水平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面板。

建筑与建筑构造

建筑与建筑构造

(一)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二)建筑分类1.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二大类。

2.按建筑结构使用的材料:砖混结构建筑即用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建造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即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即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型钢:如全部用钢柱、钢梁建造的超高层建筑。

3.按施工方法分为:预制式建筑、现浇式建筑和混合施工式建筑。

预制式建筑是指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如墙体、楼板、楼梯等均在工厂制成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组装而成。

这类建筑以大板、框架、盒子建筑为代表。

现浇式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均在施工现场浇筑,以滑模式建筑为代表。

混合施工式建筑是部分结构现浇,部分结构预制。

4.按建筑层数的多少分为: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住宅(10-30层)。

(三)房屋的组成及其作用构成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基础、墙体或柱、楼地层、屋顶、楼梯、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

此外,一般建筑物还有台阶、坡道、阳台、雨棚、散水以及其他各种配件和装饰部分等。

基础是房屋最下面的部分,埋在自然地面以下。

它承受房屋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下面的土层—地基。

墙或柱是房屋的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楼地层和屋顶传给它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基础。

墙不仅是承重构件,它同时也是房屋的围护结构。

楼地层是房屋的水平承重和分隔构件,包括楼层和首层地面两部分。

楼层把建筑空间在垂直方向划分为若干层,将其所承受的荷载传给墙或柱。

楼板支承在墙上,对墙也有水平支撑作用。

首层地面直接承受各种使用荷载,并把荷载传给它下面的土层—地基。

楼梯是楼房建筑中联系上下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

在平时供人们上下楼层;在处于火灾、地震等事故状态时供人们紧急疏散。

屋顶是房屋顶部的承重和围护部分,屋面的作用一是阻隔雨水、风雪对室内的影响,并将雨水排除;二是防止冬季室内热量散失,夏季防止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

建筑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在建筑设计中,构成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决定了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和功能。

构成要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空间形体、材料和构造。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这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一、空间形体空间形体是建筑物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体现了建筑物的形状、大小和布局。

空间形体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立面形状和空间布局,这些要素共同决定了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大小和形状。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然后选择适当的空间形体。

例如,住宅建筑需要考虑居住舒适度和隐私,商业建筑需要考虑商业功能和客流量,公共建筑需要考虑人流量和场地安全等因素。

二、材料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结构和外观。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环境和造价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寿命。

常见的建筑材料有混凝土、钢筋、石材、砖块、木材、玻璃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耐久性,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要求进行选择。

例如,高层建筑需要使用高强度的材料和防火材料,家庭建筑需要使用防水、防腐材料和隔热材料等。

三、构造构造是建筑物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素。

它决定了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和稳定性。

构造主要包括建筑物的结构系统、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建筑物的隔断系统等。

建筑的结构系统包括框架结构、梁柱结构、拱结构、索结构等,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外部环境的要求进行选择。

建筑物的支撑系统包括承重墙、抗震支撑等,它们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物的隔断系统包括内墙、隔断等,它们决定了内部空间的分隔和私密性。

综上所述,建筑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空间形体、材料和构造。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要素,以便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建筑物。

不同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要求,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数名称 模数基数 基数数值
运用范围
常用模数序列(单位:mm)
基本模数 扩大模数
分模数
1M
3M,6M,12M,15M 1/10M,1/5M,1
,30M,60M
/2M
100
300,600,1200 10,20,50
1500,3000,
6000
主要用于 用于建筑物的开 用于缝隙、
建筑物层 间或柱距、进深 构造节点和
不燃烧体0.50 不燃烧体0.50 燃烧体 难燃烧体0.50 难燃烧体0.25 燃烧体 燃烧体 燃烧体 难燃烧体0.25 难燃烧体0.25 非燃烧体4.00
5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及设计原则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 坚固实用 2. 技术先进 3. 经济合理 4. 美观大方
6、 建筑模数数列
三个基本要素,是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
建筑功能是建筑的目的,是主导因素。 物质技术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依靠它可以达到和改善功能要求。 建筑形象也是变化的,在相同功能要求和物质技术条件下,
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建筑形象。
3、建筑物的分类
➢ 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 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 农用建筑
➢ 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
防火墙
非燃烧体4.00
非燃烧体2.50 非燃烧体2.50 非燃烧体2.00 非燃烧体1.50 非燃烧体1.00 非燃烧体0.25 非燃烧体0.50 非燃烧体1.00 非燃烧体0.50 非燃烧体0.50 非燃烧体4.00
非燃烧体2.50 非燃烧体2.50 非燃烧体2.00 非燃烧体1.50 非燃烧体0.50 难燃烧体0.15 燃烧体 非燃烧体1.00 非燃烧体0.50 非燃烧体0.50 非燃烧体4.00
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和建筑设备是建筑的物质要素。 材料、结构、建筑生产技术是实现建筑功能目的的重要手段。
3.建筑形象:
建筑物是物质产品,以其内部和外部空间组合、建筑体型、 立面式样、细部装修处理、色彩等构成一定的建筑形象, 表现出某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文化生活水平、社会的 精神面貌、建筑空间形象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征。
建筑物的耐久年限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建筑物 的质量标准而定。
按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级 表0-1
级别
适用建筑物范围
耐久年限(年)

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
>100

一般性建筑
50~100

次要建筑
25~50

临时性建筑
<15
建筑物的规模
主要分成六级: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工业建筑(厂房):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数厂房。
对民用建筑按层数和建筑物的总高度划分类别如表1-1
公共建筑
住宅建筑
非高层 高层
低层 1~3层
建筑物总高度24 多层 4~6层
米以下
中高层 7~9层
建筑物两层以上
高度24米以上
10层以上
➢ 按建筑结构形式分 墙承重体系 骨架承重 排架承重体系 空间结构承重
大量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
➢ 按层数分
住宅建筑:低层:1~3层;多层:4~6层; 中高层:7~9层;高层:10~30层。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 建筑物总高度在24m以下者为非高层建筑,总高度在 24m以上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 体建筑)。
建筑物高度>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建筑构造基本内容、构 成要素和分类
绪论 1、建筑构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2、建筑的构成要素 3、建筑物的分类
1、建筑构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建筑的定义
建筑既表示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又表示这种活动 的成果— 建筑物。
建筑也是一个通称,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
凡供人们生活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和从事生产的房屋或场 所都叫建筑物。如学校、住宅、影院。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梁、楼板的
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燃烧体、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 耐火极限决定的,共分四级。
构件的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按建
筑构件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 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 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具体判定条 件如下:
◇失去支持能力 ◇完整性被破坏 ◇丧失隔火作用
构件的燃烧性能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
◇不燃烧体:即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天然石材。 ◇燃烧体:即用可燃或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木 材等。 ◇难燃烧体:即用难燃烧的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 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如沥青混凝 土构件。
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则叫构筑物。如水塔、 烟囱、堤坝等。
建筑构造:
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配件本身及构配件之间 的材料特性、受力特点、施工工艺、建筑造型 及设备配置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2、 建筑的构成要素
三个组成要素: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
1.建筑功能:
是指建筑的实用性。 人们建造建筑物,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 的需要。 2.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 建筑 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协调的基础。 目前,世界各国均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用M表示,
即1M=100mm。同时还采用: ½ M0(50mm)、1/5 M0(20mm)、1/10 M0(10mm)等分数模数;
3M0(300mm)、6M0(600mm)、12M0 (1200mm)、 15M0(1500mm)、30M0(3000mm)、60M0(6000mm)等扩大模数。
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承重墙和楼梯间的墙 非燃烧体3.00
支承多层的柱
非燃烧体3.00
支承单层的柱
非燃烧体2.50

非燃烧体2.00
楼板
非燃烧体1.50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非燃烧体0.25
屋顶的承重构件
非燃烧体1.50
疏散楼梯
非燃烧体1.50

框架填充墙
非燃烧体1.00
隔墙
非燃烧体1.00
➢ 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分 砖木结构建筑 砖混结构建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钢结构建筑
其它结构建筑
墙承重体系 一、墙承重体系的特点
墙承重体系 二、常用墙承重体系
混合结构
钢砼墙板
盒子结构
骨架承重体系
钢砼墙板 排架承重体系
空间结构
4、民用建筑的等级
建筑物的耐久年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