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0页PPT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字构造象形法

汉字
观其形
魅力
王羲之作品 丧乱帖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三月的时候,王羲 之和谢安等人在兰亭聚会“修契”(类似祈 服、祭祀),饮酒作诗。正当酒酣意畅之际, 王羲之在诗集的前面作了这篇序。全篇气韵 流畅,字体妍美,很好的表现了春和景明好 友相聚时的愉悦之情。
王羲之:飘逸俊朗
颜真卿:《湖州帖》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
形声法:
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义,但 却不能读出声音。因此又创造了--形声法 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
成很多新字。 例:澡 躁 燥 噪
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 90%左右。
左形右声:材 偏 铜 冻 证 骑 秧 破 沐 梅 右形左声:攻 颈 削 瓢 放 鹉 雌 故 上形下声:管 露 爸 芳 崖 宵 界 字 下形上声:架 案 慈 斧 贡 膏 凳 赏 外形内声:固 病 庭 阀 园 匾 裹 衷 内形外声:闷 问 闻 辫 形在一角:裁 载 栽 声在一角:醛 渠
(1)、猜字谜大赛
乐其趣
千里相逢
重
十五天
胖
九十九
白
孔子登山
岳
森林大火
焚
你还知道哪些字谜,课后让同学们猜猜!
(2)、汉字与对联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谐音联 荷「何」藕「偶」杏「幸」梅「媒」。
缺字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析字联
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象形法: 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用画画的方
式创造出了最原始的文字。
例:日-- 水--
月-- 牛--
会意法:
造字法

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五)组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中,前一个是陈 述的对象,后一个是陈述的内容,这种组合 方式简称陈述式。 地震 祖传 民办 月亮 霜降 年轻 耳鸣 眼红
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六)组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中,有一个表示 实在的意义,另一个不表示实在意义,只作 为辅助成分,附加在表示实在意义的语素牵 头或后头,这种组合方式简称附加式。 老虎 老师 小说 小时 第一 初三 孩子 石头 学者 作家
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 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如: 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 起来,表达字义; ‚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 ‚角‛分开来字达; ‚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 成。
4.形声法
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形旁(又称 “义符”)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又 称“音符”)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如:箕 芳 宇 洋 江 问 ‚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 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 字
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一)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 语素并列组合成一个词,这种组合方式简称 并列式。 语言 道路 朋友 劳动 勇敢 矛盾 是非 开关 收发 买卖 领袖 骨肉 分寸 左右 上下
双音节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二)组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中,后一个语素 是主体,前一个语素起修饰后一个语素的作 用,这种组合方式简称偏正式。 火车 铁路 布鞋 电线 汽油 新闻 植物 足球 农业 海军 微笑 热爱 雪白 笔直 崭新
第一讲 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式。
六书简介

六书一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另外,六书还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
基本概念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
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
“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简介“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汉字的结构理论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顶—颠
陈—阵;荼—茶; 史—吏;享—亨
二、陈梦家的“三书说” 象形、假借、形声
三、唐兰的“三书说” 象形,象意,形声
四、裘锡圭的“三书说” 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 五、王宁的汉字构形学 构件:表形、表义、示音、标示
六、苏培成先生的现代汉字新六书说
现代汉字从内部结构说,是由意符、音 符和记号构成的,这三类字符搭配使用, 构成了现代汉字的六种类型。为了和传 统六书相联系,我们叫做现代汉字的新 六书。
四、半意符半记号字
布:从巾父声,音符“父”已经不易识别,成为 了记号。
霜:从雨相声,表示天象的字多从雨,现在 霜不读相。相是记号字。
有些是由于汉字简化,使得音符不再表音, 例如:
灿:繁体是燦,从火粲声。简化字中粲变成 了山,山是记号。
灯:繁体是燈,从火登声。简化字中登变成 了丁,丁是记号。
有些是从古代的象形字变化而成, 一半是意符,一半是记号。
二、会意字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构成的。 比如:伐(泛指砍)
劣(引申为恶、不好) 尖(上小下大,指的是上端的细小部分) 嵩(从山从高,指的是山的高大) 擤(xing三声,从手从鼻,用手捏住鼻子, 排出鼻涕) 吠(从口从犬,表示狗叫)
有的会意字是重叠同一个意符构成的, 比如: 矗(三个直重叠在一起,表示高耸) 晶(三个日重叠,形容光亮) 磊(三个石表示石头多) 森(表示树木众多)、林(表示树木 丛生)、炎(表示火焰升腾)
提交
主要内容
字理识字法4
奇特联想法
启发学生通过汉字部件的特点进行联想, 尽量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不过这种 联系一般是没有汉字理据的。
课堂活动设计案例 看图猜字。汉字知识重点总结篇 Nhomakorabea考研重点
六书说

《说文叙》曰:“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王筠《说文释例》曰:“视而可识,指字形言;察而见意,指字义言。”又曰:“六书之中,指事最少,而又最难辨。”许慎是说,见到这个字就能认识,但须仔细观察体会才能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在许氏的解说中,“见意”二字是关键。参照《说文》正文里所举的例字,其构形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号见意,例如“一、三、上、下”等;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示符号,表示所指的部分是什么意义,例式中的契刻记号和记绳之法,后者所加记号只具有指示部位的作用。
宗莱《六书释例》都沿用张参说。“六书”的这种排列次序反映出汉字产生和孳乳的一般规律。
对《说文解字》及其“六书”的原本意义,后人缺乏完整的理解,因而形成了言人人殊的复杂局面。班固所谓“造字”,许慎所谓“作书”,其实质即为汉字构造一个书面形体,也就是汉字构形。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摸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当时人的思维方式。”[2](121)上古时期,人类认知思维的特点是重形体、重感知。在汉字初创时期,先民的构形思维必然只着眼于语词所指称的意义内容上,即用字形直接显示词义,以达到“目治”的目的。但是,作为“造字”的这种构形方式明显地有其局限性,为摆脱这种局限,在汉字构形上,便同时兼顾词的意义和语音两方面。社会在不断地前进,新的事物在不断地产生,就要求用新词来表达。因此,新词的出现是经常现象,但创造文字来记录新词的工作却总是赶不上。为了适应书面的表达,有时便用已有的字来记录新词,以表达新的意义,而不用另造新字。而汉语是单音成义的词根语(孤立语),音节的有限必然带来同音字的增多,因而引起表义上的困扰。为摆脱这种困扰,就要把语音分歧的词语记录下来,于是书面上出现了不同的符号。转注字就是反映时间、地点不同分歧的符号。根据这种构形思维历程的合理推测,“六书”作为构形方式,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大体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从《说文》可以看出,许慎对汉字字形的编排,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系统思想,但是他对“六书”(作为构形方式)产生的顺序从未经过深入的思考,其
六书造字法

在隶书中,还在鱼下面加上了一个火字,“鱼”字离象形的本义越来越远。另外,“鱼”还用于作为书信的代称,也常被借用为动词,与“渔”相通。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造字法”——象形字:属于“独体造字法”结构的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鼎”原是古代煮食物的一种器具, 一般由青铜铸造而成。这种器皿两侧有耳,下边有三足支撑。“鼎”字为象形文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个字下边有三足,上边有圆形两耳,十分形象地表达出这个字的本义。在古代,“鼎”被看做传国的宝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用来比喻王位、帝业,如“问鼎中原”。这个字还象征着三方并立、互相对峙。最著名的鼎立局势就是三国时代魏、蜀、吴的三足鼎立。
“鲜”字的本义是鱼名,是一个会意字。在金文中,其字形上边为“羊”,下边为一只鱼的形状;在小篆文中,“鱼”被移至左边,“羊”则被移至右边,“鲜”字也由原来的上下结构变成左右结构。
现在,人们常常用“鲜”来形容食物的鲜嫩味美。此外,“鲜”还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xiǎn,意思是少,如鲜见,即很少见。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个字的字形就像一辆形象而完整的车,有车厢、车辕和车轮。随着汉字的演化,“车” 的字形逐渐简化为一个轮子的形状。但它的本义没变,即表示交通工具——车。
车也指利用轮轴旋转的工具,如水车、纺车等。车还可以当做动词用,如用水车抬高水位的车水、用车床来车零件等。作为量词,它表示一车所载的容量单位。现在,车成了财富的代表, 有车一族越来越多。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是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 个或多个 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 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转注: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 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 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假借:假借就是同音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 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 发音相同的 同音字来表示他 的含义。
你读懂了什么?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这是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总称 六书,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 思吗?
象形:属于“ 独体造字法”。用文字 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 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 形的主要分别,是 指事字含有绘画较 抽像中的东西。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 两部份组成: 形旁(又称“义符”)和声 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 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 发音。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黄桥小学:刘辉
苏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非 常聪明,6岁就进入私塾。21岁时,苏 东坡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当时 的主考官时欧阳修。欧阳修非常欣赏 苏东坡的文章,惊喜地说:“读苏东坡 的文章,不知不觉竟然兴奋地流汗, 真是痛快极了!老夫我应该为他让出 一条路来,让他出人头地。”后来,苏 东坡果然成为了一代文豪。
举例说明汉字的造字法六书

举例说明汉字的造字法六书汉字的造字法有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
下面将分别进行解释和举例。
首先是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来构成字形的。
比如,“日”字是太阳升起的样子,“山”字就是描绘了山脉的形状,“马”字是马的全身形状,等等。
这种造字法最为简单明了,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它所代表的含义。
其次是指事。
这种造字法是根据物体的特点或属性来构成字形的。
比如,“上”字就是手在指向天空,“下”字就是手在指向地面,“左”字是手指向左边,“右”字是手指向右边,等等。
这种造字法常见于表示方位、位置、方向等。
第三种是形声。
这种造字法是将一个“声音”部分和一个“形状”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字形。
比如,“喜”字,音为“xi”,形状是“口”和“禾”组合而成,表示“口中的禾谷,表示庆祝收获的喜悦之情”,“鸟”字,音为“niao”,形状是“鸟”的部分和“隹”组合而成,表示“鸟类的通称”,等等。
这种造字法也常见于表示人物、动物、植物等。
第四种是会意。
这种造字法是将两个或以上的字形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字形,表示一种新的含义或概念。
比如,“长”字,是两个“人”字相连而成,表示成年后身材逐渐增高,“两”字是两只手相交为“夹”,表示两个事物相互连接或交织在一起,等等。
这种造字法常见于表示抽象概念或具体事物的复合。
第五种是转注。
这种造字法是将一个字的原本含义转用于另一个概念上,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字形。
比如,“筷”字的本义是用来耙地的工具,“太极”本义是指一种武术中的招式,然后它们逐渐转化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用来夹菜的筷子”和“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
最后是假借。
这种造字法是利用一个字的音义特点来假借出一个新的字形。
比如,“利”字原为“锐利”的意思,可以假借为“有好处”的意思,,“案”字原为“桌子”的意思,可以假借为“事情的记录和处理”的含义,等等。
这种造字法常见于表示抽象的含义或新的概念。
总的来说,汉字的造字法六书十分多样化,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