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教案(整理精校版)
初中语文教案:学习写作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初中语文教案:学习写作记叙文的基本结构一、引言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记叙文是写作的一种基本文体。
通过学习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写作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及相关教学活动。
二、认识记叙文1. 记叙文简介记叙文是以过去发生的事件或经历为素材,采用描写、叙述等手法,通过时间和空间组织来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它往往侧重于对事物形象、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具有以下特点:(1)以时间为序列:故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刻画事件发展过程。
(2)描写丰富多样:通过详实、生动的描写,展现人物形象及其周围环境。
(3)情感真挚: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的描绘,使读者与情节产生共鸣。
(4)故事完整:由介绍、起承转合、结尾等组成,内容连贯有条理。
三、记叙文的基本结构1. 引子引子是记叙文的开端,用来引出主要人物或事件。
通常通过生动有趣的描写,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事件或经历描述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详细描述事件或经历的发展过程。
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描写,使得读者如同亲身参与其中。
3. 高潮高潮是整个记叙文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情节最为紧张和关键的地方。
作者需要通过精彩纷呈的描写和恰当安排情节发展,使事件达到高潮,并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和共鸣。
4. 结尾结尾是整篇记叙文结束时对主题进行总结或给予读者启示。
可以适当收束情节,表达故事背后蕴含的思想和感悟,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模仿写作选择一篇优秀记叙文段落,请同学们模仿其结构及语言风格,完成一个类似的记叙文段落。
通过模仿写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事件排序练习给学生分发一组经过打乱顺序的事件卡片,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并撰写相应的记叙文。
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时间顺序意识,提高他们组织故事情节的能力。
记叙文结构训练教学设计

记叙文结构训练教学设计引言:记叙文是我们日常写作和阅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叙述事件、描写细节和展示情感来传达信息和表达观点。
因此,教授记叙文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设计一堂记叙文结构训练课,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提高写作能力。
一、目标设定:1. 学生能够理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写作目的。
2. 学生能够分析记叙文的结构要素和组织方式。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写作一篇符合记叙文结构的文章。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在开始课堂时,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记叙文的基本概念。
可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故事,例如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或一段有趣的亲情故事。
通过引入故事情节和细节,激发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向学生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记叙文是一种叙述故事和经历的文体,特点是注重时间、空间和情感的描写。
3.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要素编写课件或准备教材,介绍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要素。
记叙文主要包括引言、事件描述和结尾。
通过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的整体结构。
4. 分析记叙文的组织方式讲解不同记叙文的组织方式。
例如,按时间顺序组织的时间线记叙文、按空间布局组织的空间记叙文,以及按情感起伏组织的情感记叙文。
通过分析不同方式的记叙文范例,让学生理解不同组织方式的特点和效果。
5. 课堂练习分组或个人练习。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写作一篇记叙文。
可以提供几个话题供选择,例如一次难忘的经历、一次重要的决定、一次特殊的聚会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记叙文结构,细致描写事件和感受,并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读自己写的记叙文,展示自己的成果。
老师和同学可以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互相学习和交流。
老师在点评中重点关注每个记叙文的结构是否完整、组织方式是否恰当和语言是否生动。
7. 总结与反思课堂结束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记叙文结构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教案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教案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2、通过范文理解结构模式在作文中的具体体现;3、学生在实践写作中能运用其中一种结构模式。
教学课时:2课时结构指的是文章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没有了它,各种材料就犹如一团乱麻,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不说,主题也就更是无从揭示了。
因此上我们说,安排好结构对写好一篇文章而言极为关键。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其常见的结构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种:一、时序贯穿式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的,所以,一般人在写记叙文时均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时序贯穿式的结构。
如2005年陕西一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窗外的牵牛花》就采用了这种结构,该文先叙述“我”细致观察“爸爸”在“窗外”种的“牵牛花”,再写“我”获得了“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生活感悟,最后写“我”理解了“爸爸”良苦用心。
像这样的结构安排就使该文在线索上十分明晰,很有特点。
另外,为了增强记叙文形式的美感,有时候也可将贯穿全文的时序特别地“凸显”出来。
现仅节选某同学所写的《考试的惨痛经历》作文的前三自然段,相信同学们能很容易地从中感受到这种写法的好处:7:30 进入教室,8:00就要考试了,赶紧占个靠后的位置。
7:40 已经把所需要的公式写在了桌子上。
提前准备,百战不殆。
7:50 老师走进教室,原来是号称“四大名捕”之一的谭老师,还有平日一贯严肃认真的教导主任毕老师。
【范文】: 窗外的牵牛花今年二三月,爸爸在我房间窗外的小菜园里种上了一些牵牛花。
前几天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立刻便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
朦胧中,几朵粉红色的花儿向我眼前飞来——哦,原来是爸爸种的牵牛花开出了几小朵!我这才意识到,自从爸爸种上牵牛花以来,忙碌的我实在是忘记了在我房间的窗外,在我家的小菜园里,还有那么些微小的生命,在努力地发芽、生长着!而今天它们竟然就能开出艳丽的花朵!情不自禁地,我走出房间,来到窗外的小菜园,仔细观察起这一朵朵的小花来。
叙事作文结构讲解教案模板

叙事作文结构讲解教案模板一、引入。
1. 话题引入,引出叙事作文的话题,如“一次难忘的经历”、“一次有趣的旅行”等。
2. 引出目的,说明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讲解叙事作文的结构和写作要点。
二、正文。
1. 事件起因,描述事件的起因,引出故事的开始。
如“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家人决定去郊外踏青”。
2. 事件发展,详细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人物的行为、心理活动等。
要生动形象地描绘事件的发展,引起读者的兴趣。
3. 事件高潮,描述事件达到高潮的部分,让读者感到紧张、激动或者震撼。
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4. 事件结局,描述事件的结局,包括事件的结果、人物的收获或者改变等。
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故事有所启发或者反思。
5. 感悟总结,总结事件的经历,表达对事件的感悟和体会。
可以适当引用名人名言或者谚语,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内涵。
三、结尾。
1. 概括主题,概括文章的主题,强调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讲解叙事作文的结构和写作要点。
2. 总结观点,总结文章的观点,强调叙事作文的结构和写作要点的重要性。
3. 点题收尾,点明文章的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示范写作。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话题和教学要求进行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要点。
)。
五、作业布置。
(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
六、课堂小结。
1. 总结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叙事作文的结构和写作要点。
2. 展望下节课,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出下节课的话题和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叙事作文结构讲解教案模板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记叙文的文体架构教案

课题记叙文的文体架构二次备课主备:审核:时间:2020年9月【课型】新授课【核心素养】 1.了解什么是记叙文2.知道记叙文的文体架构3.学生练笔写一篇记叙文【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文体架构【教学难点】学生作文的点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高考中谨慎采用此文体。
(二) 记叙文之“线串珍珠”式结构所谓“线”即线索,所谓“珠”即生动丰富的材料。
线串珍珠即用线索将记叙的内容贯串组织起来。
记叙类文章线索有以下几类:①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感情为线索;⑤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运用线索贯串组织内容的常见形式有如下几种:单线贯串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故事情节围绕线索展开双线贯串或者分别叙述两件事,或平行前进,或交织发展,在特定的契合点汇合;或者是设置明、暗两条线,同叙一件事实际上,记叙文的行文线索并不是有意而设,而是为使主题表达鲜明的自然需要。
换言之,怎样使主题鲜明,就怎样设置合理的线索。
(三)记叙文之“蒙太奇”式结构在记叙文叙事结构中,可以把与人物密切相关的几个片段连缀起来,叙述人物的经历和事情的发展变化,这就是记叙文中的“蒙太奇”结构。
它有如下好处:①可以节省谋篇布局的时间,不必再去纠结情节的编排是否曲折;②操作性强,只需撷取符合题意的生活片段入文;③能够激发关注生活的热情,加深生命体验,养成勤于思考、勤于记录生活点滴的良好习惯。
[模式图解](三)记叙文之“波澜起伏”式结构一般说来,考生虽然对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较为熟悉,但写的文章却平淡无奇,缺乏吸引力,这就需要有意识地训练把情节写得生动、波澜起伏。
这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构思精巧”的明确要求,需要在复习中引起高度重视。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内容采用层层设疑、巧合、抑扬交错、故意延宕、情节突转等多种方法。
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记叙文的结构(精品课件)

(2)悬念法
5.跌宕起伏式 (3)抑扬法
(4)误会法
6.点面结合式 (5)突转法
模板一 时序贯穿式
【模板阐释】人间物轴性 上格 的的 。成 因长 此, ,事 在件 写的 记发 叙生 文和 时发 ,展很,多总考是生处会在自一觉定不的自时觉
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示人物性格,叙述事件过程。这种
1.特点 以时间先后顺序展开叙述和描写的结构方式,叫时序贯穿 式结构。
指作者审题、立意、选材等 一系列的创造性 思维活动过程。一篇文章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 丰富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必须在构 思上下工夫。
【考纲阐释】
本节包含《考试大纲》中写作部分的三项内容: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构思精巧”。
记叙文的 几种实用 结构模式
彩线串珠式 双线交织式
一声声“画得真漂亮”使他沉浸于满足感中,众人的称赞也使他从被班主任责 令整改的愤怒中走了出来。
一年下来,有的同学对“范儿爷”很是佩服,而对王小凯的印象仅限于听 话老实。③ ③3~6自然段,故事发展,“范儿爷”很光鲜。
一日,范小帅将几个好哥们儿拉进厕所,掏出一包香烟分给众人。他
身先士卒,点燃了香烟,开始吞云吐雾,动作甚是熟练。“真有‘范儿’
模板二 时空交织式
【模板阐释】叙事时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
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
1.特点
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
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内容上时间跨度较大,空间转移较频繁。
时空糅合在一起,有利于对处于不同时段不同空
间的人事等进行有条理的叙述。 穿插回放式
【范文范式】
带您去看花海 (201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
记叙文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使记叙文生动、感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引导学生回顾记叙文的基本特点。
(2)提出问题:记叙文是如何组织材料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感人?2. 讲授新课(1)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2)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描写、叙述、议论、抒情。
(3)介绍记叙文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3. 学生练习(1)布置写作任务:以“难忘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注意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4. 学生展示(1)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点评。
(2)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多写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荐优秀记叙文作品。
2. 邀请作家或教师进行讲座,分享写作经验和技巧。
3. 开展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教案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教案第一章:记叙文的基本概念1.1 记叙文的定义1.2 记叙文的特点1.3 记叙文的分类1.4 记叙文的写作要素第二章:记叙文的结构模式2.1 顺叙结构2.2 倒叙结构2.3 插叙结构2.4 补叙结构2.5 平叙结构第三章:顺叙结构的写作技巧3.1 确定中心事件3.2 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3.3 保持事件的连贯性3.4 注意细节的描绘第四章:倒叙结构的写作技巧4.1 确定中心事件4.2 按照结果到原因的顺序展开故事4.3 制造悬念和吸引力4.4 注意逻辑关系的合理性第五章:插叙结构的写作技巧5.1 确定中心事件5.2 在主线故事中插入相关事件5.3 插入事件的独立性5.4 插入事件与主线故事的联系第六章:补叙结构的写作技巧6.1 确定中心事件6.2 在故事结束后补充相关信息6.3 补叙内容与中心事件的关联6.4 注意补叙内容的简洁性和重要性第七章:平叙结构的写作技巧7.1 确定中心事件7.2 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多个故事线索7.3 保持故事线索的清晰性7.4 注意故事线索之间的联系和过渡第八章:记叙文的开头写作技巧8.1 引人入胜的开头8.2 设定背景和情境8.3 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8.4 开头与结尾的呼应第九章:记叙文的结尾写作技巧9.1 精彩的结尾9.2 总结全文主题和事件9.3 留给读者的思考和回味9.4 结尾与开头的呼应第十章:记叙文中的描写技巧10.1 人物描写10.2 环境描写10.3 情感描写10.4 动作描写第十一章:记叙文中的对话技巧11.1 对话的作用与意义11.2 创建生动、真实的对话11.3 对话与情节发展的关联11.4 对话中的人物性格展示第十二章:记叙文中的过渡与连接12.1 过渡与连接的重要性12.2 常用的过渡与连接方法12.3 平滑地切换场景和情节12.4 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第十三章:记叙文中的象征与比喻13.1 象征与比喻的定义与作用13.2 运用象征与比喻丰富文本13.3 选择恰当的象征与比喻手法13.4 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第十四章:记叙文中的冲突与解决14.1 冲突在故事中的作用14.2 创建有效的冲突14.3 冲突的展示与推进14.4 冲突的合理解决与影响第十五章:记叙文写作的综合训练15.1 综合训练的意义15.2 实际操作练习15.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15.4 给予学生鼓励与指导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记叙文的常见结构模式进行讲解,分为十五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教案作文辅导0221 18:40::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教案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2、通过范文理解结构模式在作文中的具体体现;3、学生在实践写作中能运用其中一种结构模式。
教学课时:2课时结构指的是文章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没有了它,各种材料就犹如一团乱麻,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不说,主题也就更是无从揭示了。
因此上我们说,安排好结构对写好一篇文章而言极为关键。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其常见的结构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种:一、时序贯穿式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时间“线条”上的,所以,一般人在写记叙文时均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时序贯穿式的结构。
如2005年陕西一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窗外的牵牛花》就采用了这种结构,该文先叙述“我”细致观察“爸爸”在“窗外”种的“牵牛花”,再写“我”获得了“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生活感悟,最后写“我”理解了“爸爸”良苦用心。
像这样的结构安排就使该文在线索上十分明晰,很有特点。
另外,为了增强记叙文形式的美感,有时候也可将贯穿全文的时序特别地“凸显”出来。
现仅节选某同学所写的《考试的惨痛经历》作文的前三自然段,相信同学们能很容易地从中感受到这种写法的好处:7:30 进入教室,8:00就要考试了,赶紧占个靠后的位置。
7:40 已经把所需要的公式写在了桌子上。
提前准备,百战不殆。
7:50 老师走进教室,原来是号称“四大名捕”之一的谭老师,还有平日一贯严肃认真的教导主任毕老师。
【范文】窗外的牵牛花今年二三月,爸爸在我房间窗外的小菜园里种上了一些牵牛花。
前几天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立刻便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
朦胧中,几朵粉红色的花儿向我眼前飞来——哦,原来是爸爸种的牵牛花开出了几小朵!我这才意识到,自从爸爸种上牵牛花以来,忙碌的我实在是忘记了在我房间的窗外,在我家的小菜园里,还有那么些微小的生命,在努力地发芽、生长着!而今天它们竟然就能开出艳丽的花朵!情不自禁地,我走出房间,来到窗外的小菜园,仔细观察起这一朵朵的小花来。
只见,这些小花朵,一个个都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满盛着琼浆玉液的玲珑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归来的众将士们开怀痛饮。
它们虽然小得可怜,但我此刻却感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
要不然,细小得可爱的牵牛花茎上怎么能不时地会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臂,牢牢地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最高处攀登!我能够想象到它们是怎样地从一粒粒微小的种子变得生机盎然,最终在我窗外的小菜园郁郁葱葱起来的。
我也能够想象到它们攀登到花架最高处时在我窗外小菜园更多的喧哗——数不清的小喇叭一定会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于是,在我房间窗外的小菜园,在我观察牵牛花的那一瞬间,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要在春天种下牵牛花的秘密。
感谢窗外的牵牛花!感谢爸爸![评析]:这篇中考满分作文通过叙述“我”观察“窗外的牵牛花”,获得了“努力拼搏,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生活感悟,进而理解了“爸爸”良苦用心的故事,既给读者带来了深刻启迪,又对伟大父爱进行了赞美。
全文切合题意,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很有特点。
二、空间转移式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展开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所以,人们在写记叙文时也常常会采用空间转移式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或者处于固定的观察位置,然后由此分别观察处于不同位置的几个事物,或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动路线,逐个展现观察到的不同事物。
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空间”的不断“转移”使文章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就成了这种结构记叙文的最大优点。
如2005年湖北宜昌一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我梦中的小屋》中这样写道:山上,飘逸的云朵,婆娑的树木,瑰丽的花朵,奇崛的岩石,每一处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屋前,几株梅,几枝兰幽幽地开花;屋后,挺直的松,苍翠的竹在风中摇曳,地上的青苔也仿佛跟着摇曳了起来。
远处,苍翠的青山蒙着一层淡淡的薄纱,极力想掩饰住自己的那份绿,可是怎么遮挡得住呢?连空气中都似乎可以嗅到“绿色”的味道,苍翠欲滴是它最好的写照啊!很显然,上面三段文字在写“我梦中的小屋”时就采用了“空间转移式”的结构:小通过不断地“转移”观察“空间”,分别写了“山上”、“屋前”及“远处”的优美景色,大大拓展了“我梦中的小屋”的内涵,而观察思路由上(山上)而下(山下)、由近(屋前)而远(远处),又确实使文章脉络异常分明起来。
【范文】我梦中的小屋不将琴瑟理清弦,尘世哪知鹤梦长。
———题记我梦中的小屋并不华美,却干净而整洁,深居于山林之中。
我梦中的小屋盛满我要的幸福。
简陋的陈设,朴素的青砖绿瓦,花草树木环绕四周,清风拂过,我面朝自然,春暖花开。
山上,飘逸的云朵,婆娑的树木,瑰丽的花朵,奇崛的岩石,每一处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屋前,几株梅、几枝兰幽幽地开花;屋后,挺直的松、苍翠的竹在风中摇曳,地上的青苔也仿佛跟着摇曳了起来。
远处,苍翠的青山蒙着一层淡淡的薄纱,极力想掩饰住自己的那份绿,可是怎么遮挡得住呢?连空气中都似乎可以嗅到“绿色”的味道,苍翠欲滴是它最好的写照啊!林中的那一群鸟在欢乐地歌唱着,一只先唱,另一只也立即应和,缠缠绵绵,音符汇成一支美妙的歌。
大片大片的向日葵与直插云霄的白杨相映成趣,大团大团的树影投下,花带着阳光的温暖,和着树叶弥散的香味,溢满整个心胸。
鸟儿很自由,因为它没有束缚;屋子很温暖,因为阳光的味道四处弥散;幸福很简单,大自然的恩赐,让一切都和谐、平衡……[评析]:意象准确,意境优美,题旨鲜明,内容充实。
紧扣主题,构思合理,想像丰富,充满诗情画意。
语言流畅生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
三、时空交互式“时空交互式”结构顾名思义,是指将时间和空间相互糅合在一起,以此来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的记叙文,其内容一般都是时间跨度较大,而空间转移又比较频繁的人事等。
采用“时空交互式”,有利于对处于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人事等有条理地进行叙述。
如2005年江苏无锡一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精彩的乡村夜》中有这样的几段:傍晚的太阳终于顶不住那沉重的夜幕,在昆虫和各种动物的催促下,终于被压下了地平线。
……这时,……渐渐地,夜越来越深。
这时,…………夜更深了,……限于篇幅原因,上面的几段文字,略去了“傍晚”、“夜深”、“夜更深”等三个不同时段不同空间的人(“小家”的孩子等)物(田野的各种昆虫等)表现情况,但我们从中仍不难“估摸”到“乡村夜”的种种“精彩”之处。
【范文】精彩乡村夜在乡村,最美的不是黎明,也不是盛夏的树阴,而是那美丽的夜晚。
傍晚的太阳终于顶不住那沉重的夜幕,在昆虫和各种动物的催促下,终于被压下了地平线。
但是太阳神是永远都不会屈服的,于是他奋力地甩下一片多姿多彩的火烧云,气愤地消失了。
这时,孩子们在大地母亲的呼唤下,也渐渐回到了那温暖的小家。
于是,每一个火柴盒一样大小的房子开始冒烟,庆祝夜晚的来临,也庆祝一天的收获。
不一会儿,各家各户都搬出了桌椅和饭菜,男的光着膀子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孩子们迅速地吃完饭后偎依在母亲的怀抱中撒娇、玩耍,一边欣赏着那变幻莫测的火烧云,闻着那迷人的稻花香。
渐渐地,夜越来越深。
这时,昆虫和月亮开始了黑夜奏鸣曲,蝙蝠和各种昆虫便借着昏暗的月光跳起了华尔兹,音乐会和舞会,这在田野上是多么热闹呀!此时,孩子们早已不在母亲的怀抱里了,他们正借着微弱的月光玩起了捉迷藏。
如果你正好走过,一定会被吓得五魂出壳,因为在你的四面八方都有晃动的黑影,不时还有一两声怪叫。
也许你想逃,可刚一抬腿就被绊倒在地,紧接着便是一阵哄闹和嬉笑,等你一抬头,却除了嫦娥在广寒宫朝你妩媚的一笑,便什么都没了。
你也只好认了。
夜更深了,孩子们也回到家中躺在床上睡着了,嘴里还不时地发出甜美的笑声,似乎还在为刚才的恶作剧喝彩。
月更亮了,而田野上却悄无声息。
夜,也更美了。
我爱这精彩的乡村之夜![评析]:本文以诗意的笔触,描画出一个乡村梦幻般的迷人夜景。
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推移为顺序,细致地表现了小乡村从傍晚到深夜时分的景、物、人的变化活动。
洗练的生活图景和奇特瑰丽的想象交织,动静结合,虚实相映。
既有月夜的祥和宁谧的氛围,又不乏活泼动人的场景。
小既有发现美的眼睛,更具体悟美的心灵,笔下才能勾画出美的意境,流淌出美的情致。
四、逐层深入式逐层深入的写法符合人物性格形成、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逐层深入式”的结构也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比较容易掌握,因为只要我们能让文章在内容前后上表现出某种“意思”的“递进”便可以了。
如2005年河南一考生的中考满分作文《最美丽的苍蝇》中有这么几段,从节选的每一段仅有的一两句话就可以看出它们在内容前后上的“意思”的“递进”:大赛开始了,……首先出场的是昌昌小姐,……莹莹小姐姗姗来到台上,……最后出场的是美美小姐,……美美小姐获得了全蝇界的选美冠军。
之后,评委们和观众边争吵边吃糕点去了。
【范文】最美丽的苍蝇苍蝇家族要举行选美大赛。
经过预赛、初赛、复赛,最终只剩下昌昌小姐、莹莹小姐还有美美小姐进行冠军的角逐。
为了夺得冠军,三位苍蝇小姐各使绝招:昌昌小姐进行了减肥,整整数日没有光顾经常去进餐的垃圾堆。
莹莹小姐做了腹部抽脂,终于现出了魔鬼身材。
美美小姐更不用说了,足足在全身做了二十处美容手术。
决赛开始了,赛场就设在一家糕点店里。
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大赛结束后,众蝇还可以在这里进食美味的糕点,并且不会遭到邋遢的店主的干扰。
大赛开始了,故作庄重的绿头蝇、风骚轻浮的红头蝇、花枝招展的蓝头蝇和道貌岸然的灰头蝇四个评为依次坐在了做糕点的案板边上。
而其它观众则把案板面当作坐席。
首先出场的是昌昌小姐,她轻盈地飞过来,在评委面前扭动起自己减肥后更加轻盈的身姿。
“真是赵飞燕再世啊,我苍蝇家族竟有如此美女,难得难得。
”绿头蝇止不住赞道。
莹莹小姐姗姗来到台上,它先立定美腿,来一个亮相,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了自己优美的腰肢。
这时候,糕点师走进来,莹莹小姐竟别出心裁地飞到糕点师的鼻梁上走起了“猫步”。
这即兴表演,立刻搏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表演得泼辣大胆,性感超群啊!”红头蝇由衷地赞道。
最后出场的是美美小姐,她的表演搏得了蓝头蝇和灰头蝇的一致好评:认为她表现得天真、活泼,特别是立在糕点上做的那个芭蕾姿势,真是优美极了。
美美小姐获得了全蝇界的选美冠军。
之后,评委们和观众边争吵边吃糕点去了。
昌昌小姐和莹莹小姐对这个结果都大为不满,纷纷争论自己才是最美的,才应该得冠军。
争着争着,她们三个竟大打出手了。
三位“美蝇”正斗得难分难解之时,一只蝇拍以泰山压顶之势打来,莹莹小姐和昌昌小姐翻了翻白眼见了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