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三)刘伶

合集下载

刘伶

刘伶

醉里人生——浅论刘伶的生死观摘要:刘伶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人的觉醒”的时代。

七贤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抗着“名教”,作为“七贤”之一的刘伶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即游戏人生,超然生死,这也是他的生死观的集中反映。

他的这种对于生死的态度,是对“名教”的一种迂回的反抗,有现实的“不得已而为”,也有其受黄老思想影响的“自然而然”。

他的这种选择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刘伶;酒;生死观;游戏;超然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淮北市)人,“竹林七贤”之一,其生卒年代不可考, 约为魏黄初二年至晋永康二年间人。

他的容貌极端丑陋, 性格则豪放不羁, 纵情山水之间, 尤好老庄之学。

曾以一篇《酒德颂》, 被任命为建威参军。

在泰始初年的一次“对策论”中, 因大谈老庄“无为而治”理论而遭受罢免。

《晋书·刘伶传》载: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晋书·刘伶传》卷四十九)。

七贤各具个性,像一团团精神的火焰。

他们对生死的态度各异,而刘伶的体悟也堪称别具一格,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 宗白华评价刘伶生活的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社会上最苦痛的年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宗白华《美学散步》第208页)。

汉代经学的衰微,由道家思想发展而来的玄学的兴盛使得晋人精神得到空前的解放。

玄学思想冲击了当时的思想界,在窒息压抑的氛围中唤起了人们的觉醒。

“作为人的自觉的重要的重要标志,就是全社会对人的自身价值的再发现与再认识。

以及文人士大夫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个性精神的追求,对人物品行的评判,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对人生短促的感叹”(王守国、卫绍生《酒文化与艺术精神》第99页)。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许多名士的各种怪诞之举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

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

28新悦读于平淡晓畅之中透出一股散淡意韵。

而《酒德颂》这篇文章虚构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另外一个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的形象,他们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

大人纵情任性,沉醉于酒中,睥睨万物,不受羁绊;而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则拘泥礼教,死守礼法,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篇文章以颂酒为名,表达了刘伶超脱世俗、蔑视礼法的鲜明态度。

好酒如命刘伶好酒,世人皆知。

“竹林七贤”都好酒,只是酒量有大小之别,酒品酒德也有高下之分。

其中刘伶,称得上“醉魁”。

刘伶嗜酒如命,狂饮无度。

山涛可以饮酒八斗,换算成今天的单位,一斗是3升,八斗就是48斤酒。

而著名的狂士阮籍,醉酒六十日不醒。

即便如此,这二人都喝不过刘伶,可见刘伶酒量非同一般。

“醉魁”之称货真价实。

刘伶常常喜欢坐着鹿车,拿着一壶酒,让仆人扛着铁锹跟随其后。

并说:“我死了,便把我埋了。

”刘伶醉酒还留有“鸡肋尊拳”的故事,说是有一次,刘伶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哪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

”对方听完,笑了起来,最后把拳头放了下来。

刘伶终生纵酒,狂饮无度,还留下了“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说的是刘伶有一次喝了杜康的酒,回家后昏死,妻子按照他的吩咐将其掩埋,直到三年后,杜康嗜酒不羁,以酒为名的刘伶文/程新兵刘伶,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他曾任建威将军王戎幕府参军,后因无所作为而被罢官。

泰始二年,朝廷再次召刘伶入朝为官,他拒绝出仕,随后选择与酒为伴,逍遥地过完一生。

世人评价刘伶,始终绕不开一个酒字,为酒生,为酒终,这大抵便是刘伶一生的写照。

气质别具刘伶自幼丧父,全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从小就为生计愁,或许是食不果腹,又或是颠沛流离,在苦难中长大的刘伶天生一副小身板。

“竹林七贤”之中,刘伶是出身最差,个子最矮的那一个,身高据称不到一米五。

刘伶天生容貌丑陋,史料和文学作品多是这样描述刘伶:“文人酒痴”“一米四几的汉子”“容貌丑陋”“与世无争”……如果单看这些描述,刘伶是很难与名士挂钩,更别说跻身“竹林七贤”之列。

竹林七贤的作文

竹林七贤的作文

竹林七贤的作文竹林七贤,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超凡脱俗的劲儿。

他们仿佛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魏晋时期特有的潇洒与不羁。

说起竹林七贤,我就想起了那片清幽的竹林。

想象一下,一片茂密的竹林,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而在这片竹林中,七位贤士或饮酒作乐,或高谈阔论,或抚琴长啸,那场景,光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心驰神往。

先来说说嵇康吧。

他可是竹林七贤中的颜值担当,据说长得那叫一个帅气,气质非凡。

他不仅外表出众,还多才多艺,尤其擅长弹琴。

嵇康弹奏的,那旋律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让人陶醉其中。

我常常在想,当他坐在竹林中,手指轻拂琴弦,那悠扬的琴声伴随着微风在竹林中飘荡,该是怎样的一种美妙景象啊。

阮籍也是个有意思的人物。

他那双眼睛,据说能“青白眼”待人。

遇到他喜欢的人,就用青眼相看;不喜欢的,就给个白眼。

这得多率真才能做到啊!有一次,他听说有个官员家的女儿去世了,虽然跟这家人非亲非故,但他因为觉得这女孩有才华又命苦,就跑去大哭了一场。

这种真性情,在那个时代,可真是少见。

还有山涛,他是个很有气度的人。

虽然在官场中打滚,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据说他当官的时候,举荐了嵇康接替自己的职位。

可嵇康不干啊,还写了一封绝交书给他。

但山涛也不生气,依然把嵇康当朋友。

这胸怀,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向秀呢,他是个安静的学者。

总是默默地思考着人生的真谛。

在竹林中,他常常一个人陷入沉思,也许是在琢磨着那些深奥的哲学问题。

刘伶是个酒鬼,整天抱着酒坛子不撒手。

走到哪儿喝到哪儿,还经常光着身子在家里乱跑,别人笑话他,他却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嘛跑到我裤子里来?”这回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王戎是个小气鬼,可又聪明得很。

他家有棵李子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吃。

他想拿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种出一样好的李子,就把李子核一个个钻破。

但他在竹林中与朋友们相处时,倒也能展现出豪爽的一面。

酒中的名人作文800字

酒中的名人作文800字

酒中的名人作文800字十一假期期间,我和妈妈出去吃饭,妈妈喝了一瓶啤酒,回家的路上就说喝醉了,要我搀扶着。

我想:唉,这酒量也太差了,与古人相比差远了。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几个古代特别能喝酒的“醉”人。

Top1:刘伶刘伶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大酒鬼。

有一次,他酒瘾发得厉害,要求妻子拿酒来喝。

他妻子哭着把家里剩下的酒洒在地上,把酒瓶打碎,劝他说:“你喝得太多了,不要命了?快点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戒掉的,必须在神明面前发誓才能戒掉,麻烦你准备好酒肉祭神吧。

”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就听从了他的吩咐。

于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祷告道:“天生刘伶,饮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意思就是:老天爷生了我刘伶,因为爱酒才出的名,一次至少要喝一斛(大约是六十公斤),总共喝五斛才能解除酒瘾。

妇道人家的话,千万不能信啊。

说完便喝酒吃肉,没一会儿就醉了,估计当时他的妻子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Top2:陶渊明这个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了,我们的五柳先生居然也是个酒鬼。

当年陶渊明在辞官隐居之后,没有了经济来源,就只能靠自己种地生活。

但陶渊明就算穷成这样,他每天也是可以不吃饭,但绝对不能不喝酒。

有一次,他的好朋友颜延之经过浔阳去看他,临走前给他留下了两万钱的生活费(大约相当于现在二十万元人民币)。

结果陶渊明等颜延之一走,就把这两万钱全都给了酒家做了酒钱。

还有一次,陶渊明不知道他漉酒的纱布放哪儿去了,就把自己的头巾解下来漉酒,也真不嫌脏啊,可见他酒渴如狂的程度。

Top3:李白说完了刚刚两位,这回终于轮到我们的“诗仙”——李白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在这些家喻户晓的诗句中我们就可以理解李白为啥也被称为“酒仙”了。

在有人陪他喝酒时,即使没钱,他也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酒中自有真名士——竹林七贤之刘伶简论

酒中自有真名士——竹林七贤之刘伶简论

酒中自有真名士——竹林七贤之刘伶简论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等七位名士,其中阮籍、嵇康声名最显。

'竹林七贤'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魏纪》:'谯郡袖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与陈留阮籍,兄子咸,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特相友善,号竹林七贤,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 竹林七贤的出现与魏晋时期的时局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因为社会动乱,士人朝不保夕,因此常常慨叹生命无常并走向放纵;另一方面,真正的名士并非完全唾弃儒家传统,只因遵循名教礼法的多是一些博取名声的伪名士,因此他们不愿与伪名士为伍,才会有出格之举。

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正以其好酒闻名于世。

一、刘伶与酒刘伶,字伯伦,沛国人。

《晋书·刘伶传》称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

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

'刘伶容貌丑陋,但放情任性、心怀宇宙万物,在朋友的选择上十分慎重,与阮籍、嵇康等名士相遇便引为知己。

此外,《世说新语·文学》引《竹林七贤论》载'伶处天地间,悠悠荡荡,无所用心。

尝与俗士相牾,其人攘袂而起,欲必筑之。

伶和其色曰:'鸡肋岂足以当尊拳!'其人不觉废然而返。

'刘伶不屑与俗士相争,他对看不起的人与事都采取了戏谑的态度,可见其十足豁达的性情。

刘伶好酒的事迹,在袁宏所著的《名士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

'土木形骸,遨游于世。

'这是刘伶最为著名的事迹,刘伶好酒到了极度沉溺的地步,面对纷繁的世事,他在醉与醒中选择了活在醉的状态中。

但于醉中其真情却表露得更加显著,能够对仆从说出'死便埋我',这是何等地洒脱。

此外,《世说新语·任诞》载:'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关于竹林七贤的美文:酒醉刘伶

关于竹林七贤的美文:酒醉刘伶

关于竹林七贤的美文:酒醉刘伶店铺: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把竹林七贤的刘伶的好酒一面展示在大家面前,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位名士。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酒醉刘伶》。

传说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酒量极大,举世无双!由于对政治不满,他经常出外游历,喝酒,并且每每出游都要驾着鹿车,带上一大坛酒,身后跟着三五侍从,每人肩上扛着一把铁锹,在路车后面拼命的跑,而刘伶呢?瘫倒在鹿车上,一手举着酒壶,一手挥舞着,并悠闲的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你们就把我埋了!”一天,刘伶依旧在家喝酒,他的妻子刚干完农活回到家,看到他瘫倒在地上,一手拿着酒壶,一手环抱一大缸酒,家里被他弄得乱七八糟。

早上为他准备的饭菜依然完好的摆在桌上,可被她藏起来的那两大缸酒,早已一滴不剩,妻子恼了,对他说道:“整日喝酒,我不管你,可是你不能把酒当成饭呀!”妻子一把夺过他手中的酒壶,说道:“你从今天起开始戒酒”,刘伶说:“我自己是戒不了酒的,我需要神灵的帮助”,妻子同意了!可没过一天,刘伶便要求上了:“你不给神灵供奉好酒好肉,神灵怎么能感到我的诚心来帮我戒酒呢”!于是,妻子便好酒,好肉的供奉神灵,可是,刘伶却自己喝起工酒来了。

他边喝边嘟囔着:“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壶,妇人之言词,千万不能听”,喝着喝着,便觉手中轻了,就又离开家,驾着鹿车去寻找属于他的那片天地了。

夕阳西下,酒壶在落日的余晖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刘林将酒往嘴中大,可却不见一滴酒,于是他便命人快马加鞭,身后是从也只能拼命的跑,跑的鞋都丢了,到最后干脆把铁锹都扔了,因为他们知道,刘伶是不可能醉死的,他喝了那么多的酒,要醉死,早就醉死了。

“停!”车夫赶忙勒住路停下,只见刘伶摇摇晃晃地从车上爬下来,走到一家有房前,门口的对联上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一醉三年”,刘伶一看,这酒坊的主人胆子够大的呀!这种海口竟也敢夸下,我今天倒要看看,我到底能不能一醉三年!于是进屋叫道:“小二上酒”,杜康为他斟了一小杯,递到他跟前,刘伶顿时不高兴了:“你这是看不起我吗?给我这这么小的一杯是在喂耗子吗?”杜康忙说道:“您有所不知,我家的酒您别看量小,这酒劲儿可大着呢,我怕您接受不了,所以没敢给你上大杯子,您先试试看!”刘伶一仰脖子,将杯中酒悉数倒下,顿觉口感甚好,叫杜康再上,杜康劝他不要再喝,他哪里听得进去?第二杯下肚,不觉有点微醺,心想这酒真不错,还要再上!可杜康看出刘伶饮醉,却碍于他的面子,对他说道:“你再喝就要醉了”,身旁侍从见到这一幕也有点害怕,这之前不管刘玲喝多少,都不会上头的,可今日才喝了两小杯酒,为何脸却如此通红,连坐都坐不稳,担心要出事,互相看了看,便异口同声的问道:“您这儿有铁锹吗?”店家被问的很闷,正在不知所措之时,有人是从站了出来说道:“你先给他上酒吧,上完酒给我们找两把铁锹,我们就算完成任务了。

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字左右人生中,总会有一些事情触动人心,让人萌生愉快的情思这些就是风景。

而我眼中的风景,便是那思想上思想上最为解放的魏晋南北朝中,七个狂放不羁、笑傲红尘的餐霞之人竹林七贤。

初三的自学压力的确就是非常大的。

老师、家长的压制下,我们如履薄冰的存活。

为了六月上旬的那一场战斗,我们已搓枪搓了三年。

在每天的一叠叠试卷、鲜红的分数所导致的压力中,竹林七贤,以及他们的精神,便仿佛就是雷雨前门热空气中的一道流星,一声霹雳,又仿佛就是骄阳下的一丝阴凉,使人获得动力,获得一份精神上的倾注。

他们七个人,真的可以当做风景去观赏。

他们就是我眼中的风景。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他的风景,仿佛是山岩上,清风中一棵傲立的松;他醉时的姿态,便仿佛是一座玉山倾倒似的。

阮籍也同样是竹林七贤之一,而他的风景,便像生于淤泥中的藕,被泥所埋没,却有节。

阮籍是猖狂的,他常常驾车无目的地乱走,到了路的尽头,就大哭而归。

当时有人不解,认为他无事找事,其实这是他在政治上失意,走投无路而又不能表露,只有在生活中以怪异的方式发泄罢了。

而阮籍的一生十分谨慎,连当时的皇帝也说他是天下至慎者,因而他能善终。

而嵇康则不同。

他虽也二十年未见喜愠之色,但他骨子里是反叛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

当司马氏授意山涛,荐他做官,他忍了一生的愤怒终于爆发,作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一旷世之响。

书中诘责山涛说他借刀杀人,并要与他绝交。

同时还说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刚肠直言,遇事便发。

这封书信中尖锐地指责了司马氏地统治,并表示出坚决不与之合作地态度。

这封信,也因此激怒了司马氏,引来了杀身之祸。

阮籍以饮酒地方式去抵抗,经常大醉去搪塞司马氏地周旋。

而刘伶也饮酒。

后山涛、王戎与司马氏合作,并作了大官。

阮咸并没多大地行径。

嵇康呢?以死去明志。

他们的风景,就是我眼中最生动,最绝美的风景。

我眼中的风景,是七个不同于世间的仙人,是七个敢于反抗的另类,是我初三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人物素材刘伶

人物素材刘伶

刘伶(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在“竹林七贤”中,刘伶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他身高六尺(不到一米五),容貌丑陋。

他嗜酒如命,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

”他还曾发出“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的酒后豪言。

白居易曾言:“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刘伶的旷达洒脱早已深入骨髓刘伶好老庄之学,在生活上不拘礼法。

刘伶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

晋朝建立后参与对策,他提倡无为而治,让执政者觉得自己百无一用。

同辈的人都因考核优秀而升迁,惟独刘伶因无所作为而罢官。

刘伶所作的《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他喝酒之后,让“醉死便埋”等等,表面上看来,他如同酒鬼,骨子里是他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理念的心神再现,都是他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的一种表达。

也许,刘伶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无论一生一世如何度过,最后终归于死。

那又何妨走到哪里算哪里,死到哪儿埋哪儿?同样,人生既然并无意义,那又何妨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实际上这也是刘伶的处世之道。

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刘伶以饮酒为常,甚至达到了“病酒”的境地。

与同样是借酒避世却“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相比更为惊世骇俗。

他的好酒,他的以酒言悲,完全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

泰始二(266)年,朝廷派特使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

而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

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其乃一酒疯子于是作罢。

南宋·叶梦得:晋人多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

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

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传至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刘伶最终一生不再出仕,老死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三)刘伶
刘伶:酒海里的一条船
“一醉三年”夸好酒
坐在一辆鹿拉的车上,提着一壶美酒,车后跟着一个肩扛铁锨的仆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隆重登场了。

炎炎烈日下,构想着鹿车载美酒的画面,我们试图沿着当年刘伶出洛阳南行的土路,去寻找鹿车留下的历史痕迹。

在一棵大树下,一位纳凉的老人让我找到一丝寻古探幽的感觉。

让我们惊喜的是,他说起刘伶竟然头头是道,刘伶“一醉三年”的故事,尽管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听来却非常有趣。

传说有一天刘伶出洛阳城往南,来到杜康开的酒店门前,只见门上写着这样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一看当然不服气,心想:店主人也太孤陋寡闻了,他不先打听一下我刘伶的酒量,竟敢夸此海口。

我刘伶喝遍大江南北,也没醉过半天。

既然你口气这么大,我就把你所有的酒都喝干。

刘伶憋着气进了酒店,杜康便端出酒来。

刘伶喝了一杯还要喝,杜康就劝他不要再喝,可他不依。

直到三杯酒下肚,刘伶才叹道:“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觉得天也转,地也旋,只觉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搬。

”他果真喝醉了,出店门后一路摇摇晃晃往家走去。

刘伶一到家就醉倒在地,以为自己要死了,但还是难舍美酒,就对老婆交代:“我要是死了,把我埋在酒池里,填上酒糟,把酒盅、酒壶给我放在棺材里。

”说完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老婆只好按照他说的安葬了他。

三年之后,杜康来找刘伶,对刘伶的老婆说:“刘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还没有给酒钱呢!”刘伶的老婆听了十分恼火,说:“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你还来要酒钱,我还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说:“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


他们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看,只见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如生前一样。

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刘伶醒来!”刘伶果然打了个哈欠,睁开了眼,嘴里还说道:“好酒!好酒!”
真实形象与鹿车境界
传说中的刘伶是个潇洒公子,但真实的刘伶形象如何呢?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说,史书中记载的刘伶形象欠佳,他“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有一次与人发生冲突,人家举拳就要揍他,他忙说:“我这一身鸡肋,怎能经受住老兄的拳头?”那人笑笑走了。

刘伶坐鹿车不是为了升仙,是为了过得比仙人还潇洒;带着铁锨不是为了干活儿,是为了醉死后仆人能随时挖坑把他埋了。

对刘伶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酒,酒是他的命根子,也是他写《酒德颂》的“笔杆子”。

据说在佛家眼里,羊拉车、鹿拉车和牛拉车代表大、中、小三种境界。

在小境界里的人最多,因为牛车太普遍了。

大境界则非一般人所能享受,只有晋武帝才能享受这种“专利”。

晋武帝灭东吴一统中国后,就把他气吞山河的气概转到了后宫。

他听说南朝女子格外娇艳,就下一道令征选了五千吴国美女。

晋武帝一看个个如花似玉,不由得龙心大悦,分派美女至各宫居住。

加上此前他选入后宫的佳丽,后宫里的红粉佳人超过一万人。

美女太多了,令他眼花缭乱不知道找哪个好,晋武帝开始享受他的大境界。

他坐着羊车兴冲冲地游历后宫,羊车停到哪儿,就在哪儿下车临幸美人。

晋武帝今朝到东,明朝到西,好似花间蝴蝶乐此不
疲……
既然晋武帝迷上了羊车,皇家的“专利”不能随便侵犯,刘伶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也有人说,鹿车实际指的是仅能容一只鹿的小车。

其实车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酒,酒是本文主人公的灵魂,是他名垂千古的资本。

美酒和“人体艺术”
如果说刘伶是一条船,那么他的人生就像在酒海中航行。

他一辈子什么也不干,就是喝酒。

别人写文章呕心沥血,他的传世之作《酒德颂》,则完全是酒精泡出来的。

《酒德颂》大意是说:有所谓大人先生者,他将宇宙看成是自己的家,把天当帐幕,把地当席子,以太阳为门,以月亮为窗,一万年不过是转瞬而已。

他随着自己的意愿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行也好,止也好,只有饮酒是他的乐趣。

贵公子、缙绅们听到他的高论,纷纷怒目相向,拿礼法来非难他。

但先生却不停地端起酒杯,拂去落在髯上的浊酒,乐陶陶地醉倒在地。

他不觉寒暑之苦,没有利欲之情,认为世上的万事万物,不过是漂流的浮萍……
《酒德颂》写得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弥漫着张扬的自我意识,似乎偌大的宇宙也装不下他!
如果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刘伶是个十足的酒精依赖者,是病态的。

但在他生活的时代,没有人这样认为,相反他却因为大喝特喝而喝出一世英名。

在现代人看来,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刘伶年轻时也做过几天建威参军之类的芝麻官,还被请去咨询治国安邦的大计,结果满脑子“无为而治”的刘伶说,这世界本来没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是好事者管来管去把这个世界管坏了。

当权者听了这话岂能不恼火,马上就把他打发回家了
其实刘伶才不稀罕那顶破官帽子,他一心想着如何做个酒仙,好与乱七八糟的政治斗争离得远远的,好把烦心的世事忘得一干二净。

他平时不爱与人交往,总是沉默寡言,遇到阮籍、嵇康这两个知音,他才有说有笑,成为“竹林七贤”之一后,他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了。

在竹林之中喝,回到家还要喝。

刘伶喝到兴头上还把衣服脱了,光着身子在屋里晃来晃去,按西方人的说法,那是“人体艺术”。

有一次,有人来到他家,看到了刘伶的“人体艺术”,但他没有艺术细胞,只有满脑子的“风化”,就笑话刘伶不雅。

刘伶却有自己的“宇宙观”:“我把天地当成了房子,把房子当成了裤子,你今天怎么跑到我的裤裆里来啦?”说罢刘伶就笑了,继续伴着美酒进行“人体艺术”表演。

和老婆的“家庭战争”
刘伶这样的“大酒鬼”,本不该娶老婆,他的人生伴侣不是女人而是酒。

但他除了与酒为伴外,还娶了个老婆,老婆肯定要与酒“争宠”了。

站在历史的高度,刘伶喝酒是“革命工作”,是为了化解心中的块垒,是名列“竹林七贤”的必要条件。

对刘伶的老婆而言,一切要从家庭利益出发,要从普通女人的生活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所以她认为酒是幸福生活的大敌,是刘伶身体健康的克星,劝刘伶戒酒合情合理,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刘伶这样一个大仙,皇帝的话都满不在乎,老婆的话当然也不会认真对待。

可想而知,刘夫人一定是劝了一次又一次,哭了一场又一场,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有一天,刘夫人终于忍受不了了。

当时刘伶大醉一场,醒来后觉得口渴,就让老婆给他拿酒解渴。

积蓄多年的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这个可怜的女人愤怒地拿起榔头,把家里所有的酒缸全砸了,连酒壶、酒杯也给砸了。

然后,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刘伶说:“你喝酒喝得太多了,对你的身体健康实在危害太大了,这次必须彻底戒掉!”刘伶见老婆急眼了,马上严肃起来,对老婆说:“你说得很对。

不过,我自制力很差,自己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吧,我求神灵帮助我,这次一定戒掉。

你马上去买供奉的酒肉吧!”
刘伶的老婆大喜过望,没想到他这次终于变乖了。

于是,她兴冲冲地把酒肉买了回来,
供在桌案上,然后点上了香烛,做好一切准备。

只见刘伶来到案前,双膝跪下,祷告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罢他端起桌案上的酒狂饮起来,直喝得烂醉如泥
看来这个刘伶真是不可救药了,他的老婆恼羞成怒,想出一个绝招来教训他。

老婆假意支持他喝酒,并特意酿了一大缸酒。

酒酿好之后,刘伶的老婆请他伏缸就饮,说一定让他喝个够。

得到老婆的理解,刘伶深受感动,就趴在缸边痛饮起来。

谁知正在品味美酒时,他老婆用力把他推到酒缸中,然后把缸口盖住,上边再压上木头,她心想:这下子让他喝个够,从此就别再喝了。

三天后,刘伶的老婆一听缸中毫无动静,以为刘伶死在里面了,急忙把盖子掀掉,一看缸中的酒已被喝光,而刘伶酩酊大醉,卧在酒糟之上。

过了好一会儿,刘伶酒醒了,抬起头来对老婆说:“你说过要请我喝个够,而今怎么让我在此闲坐着?”
这些故事虽没有多少历史依据,但却真实地体现了刘伶天马行空的性格,也充分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境遇和心态。

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使一代名士不得不借酒浇愁,以酒避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