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地图模块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各模块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自然地理,还包括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以下是对高中地理各模块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了解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 地图的基本概念:学习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以及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
2. 宇宙与地球-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宇宙的组成,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
- 太阳系与地球:掌握太阳系的构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成分和垂直分层:了解大气的组成,以及大气层的垂直分布。
- 气候类型与分布:掌握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陆地与海洋- 陆地地形与地貌:学习陆地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山脉、平原、高原等,以及地貌的形成过程。
- 海洋与洋流:了解海洋的分布,洋流的形成和影响,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5.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掌握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
6. 生物与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与分布: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的地理分布规律。
-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7.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学习人口的分布特点,以及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8.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地域类型与分布:掌握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特点,以及农业的地理分布。
- 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了解工业的布局原则,以及工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9.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掌握主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酸雨、土地退化等,以及它们的成因。
- 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实践: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实践方法。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背)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图版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解释和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遥感图像等。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包括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散射和吸收。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特征,如河流的流域、水系、河流的补给方式等。
- 湖泊、地下水等其他水体的特点。
3. 地貌:- 内力作用下的地貌,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如风化、侵蚀、沉积等。
- 各种地貌类型的特点,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植被的分布与类型,如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如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
-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老龄化、迁移等。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规划。
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布局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 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地理:- 工业的分类与特点,如重工业、轻工业等。
- 工业布局的原则与影响因素。
- 工业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工业污染与治理。
4. 交通与贸易:- 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优化。
- 贸易的模式与流向,包括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
高一地理必修 1必背知识

高一地理必修 1必背知识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 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 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 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①黄赤交角存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黄赤交角存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有两次直射机会 ---两次最大值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 6月 22日昼最长, 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难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难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理解地球为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引起的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识别地图上的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了解地图的种类和用途。
3. 地图投影:理解地图投影的概念,掌握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及其特点。
4. 坐标定位:学会使用经纬度进行地理坐标定位,了解不同坐标系统的区别。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结构:掌握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 气候类型:识别并理解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与湖泊: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分类及其地理意义。
3. 地貌学:- 内力作用:理解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 外力作用:掌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及其地貌表现。
- 地貌类型:识别不同的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盆地等,并了解其形成过程。
4. 土壤类型与分布: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识别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 城市化进程: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分析城市化的特点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布局: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分析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
- 工业区位:掌握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3. 交通运输:- 交通网络: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
- 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交流的作用。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识别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 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第一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第一章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的倾斜与四季的形成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地图的投影方式-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3. 地理坐标系统- 经度与纬度的概念- 坐标系统的应用- 地球上任意点的定位方法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湖泊与地下水3. 地貌学- 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五大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系统- 土壤侵蚀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城市布局与规划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与分布-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 农业技术的发展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布局与环境影响- 工业全球化趋势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的布局-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GIS在各领域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定位与导航中的应用- GPS技术的发展与挑战五、地理与环境问题1. 资源与能源-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 资源的可持续管理2. 环境问题与保护- 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酸雨等) - 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政策与法规3. 灾害地理学-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灾害的预防与减灾-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六、地理与区域发展1. 区域的基本特征- 区域的划分与特征-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2. 世界地理概述- 各大洲的地理特征- 重要国家与地区的地理概况- 国际合作与地理因素3. 中国地理概述-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以上是高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框架图,涵盖了高中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 地球的形状为近似于椭球体,具有赤道略鼓起和两极略扁平的特点。
- 地球的尺度指的是地球的大小,通常用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表示。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进行自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公转周期为一年。
3. 地图的制图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 地图的图例:用于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 地图的方向:利用指南针或者指北针确定地理方向。
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调查1.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通过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来研究地理问题的一种技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气候预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原理:利用航天器或者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 遥感技术的应用:用于监测气候变化、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领域。
3. 地理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式获取地理数据。
- 实验方法:在实验室中进行对地理问题的模拟与实验。
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 行星的运动规律: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同时自转。
2.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 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等。
3. 地球的地理环境- 大气环境:指大气的组成、结构和运动等。
- 水环境:指地球上的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 生物环境: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第四章: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壳-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固态岩石壳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 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差异:大陆地壳较厚、密度较低,海洋地壳较薄、密度较高。
2. 地幔- 地幔的特点: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固态岩石层,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重点难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重点难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理解地球为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引起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习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了解地图的种类和用途。
3. 地图的解读与制作:掌握如何识别和解读等高线、等深线、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学会制作简单的地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结构和大气运动:理解对流层、平流层等大气层特点,掌握风、气压、气温等基本概念。
- 气候类型与分布:学习柯本气候分类法,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在全球的分布。
-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了解极端天气事件的形成与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海洋地理:- 水文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掌握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
- 海洋地理特征:了解海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掌握海洋与气候、海洋资源的基本知识。
- 河流与湖泊:学习河流的流域、水系结构,了解湖泊的类型和分布。
3. 地貌学:- 内力地质作用:理解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理论、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的基本概念。
- 外力地质作用:掌握风化、侵蚀、沉积、冰川等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地貌形态。
- 地貌类型与分布:学习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貌类型的形成和特征。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 城市化进程:探讨城市化的概念、历程和影响,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问题。
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类型和农业布局。
- 工业地理:了解工业区位理论,掌握不同类型工业的分布和特点。
- 交通运输与贸易:探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布局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3. 文化地理与旅游地理:- 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学习文化景观的形成机制,了解文化扩散的方式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地图模块知识点梳理
高三的同学们都已经进入最好的高考调整阶段,高一、高二的同学也进入了复习备考期末阶段,就地图这一模块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不管是那个阶段的学生,这块知识都是需要不断复习的!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
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
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
凸高则低。
16.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
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
(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若:①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
②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③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
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
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
(注:Φ为纬度数)。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
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
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
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