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运算之加减部分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一、本节学习指导有理数的运算和我们小学学习的四则运算很相似,运算规律都一样,不同的是有负数参与,所以相对要复杂一些,本章要多加练习。
二、知识要点1、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2)加法计算步骤: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①加法的交换律:a+b=b+a;②加法的结合律:(a+b)+c=a+(b+c).(4)为了计算简便,往往会采取以下方法: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①减法变加法;②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一个“不变”: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不能变换,即减法没有交换律。
注:有理数的减法实质就是把减法变加法。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①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
在一个算式中,若有减法,应由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然后再省略加号和括号;②利用加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
注意: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当有减法统一成加法时,减数应变成它本身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2)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的相反数。
(3)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若ab=1<==>a、b互为倒数。
(4)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是,积是负数。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小结复习(第3课时知识方法)(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x+1|+|x﹣2|的最小值是3.
(3)解决问题:|x+3|+|x﹣1|的最小值是多少?并利用下面所给数轴说明理由;
例 如图,试利用图形所揭示的规律计算:
1
2
(1) +
(2)
1
2
+
1
4
1
4
+
+
1
8
+
1
8
1
16
+
+
1
16
+
1
32
=—
1
32
+
1
64
=—
4.特殊值方法
例当
1
0<x<1时,x、 、x2
解:气温从5℃下降到-1℃所用的时间为
3
4
[5-(-1)]÷ =6× =8(h).
4
3
因为13+8=21,
所以气温下降到-1℃的时间是21:00.
已知:有理数m所表示的点到点3距离4个单位长度,a,b互为相反数,
且都不为零,c,d互为倒数.求:2a+2b+( -3cd)-m的值.
2. 探究规律: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知
识
方
复 习 小 结 第 2 课 时
法
|
知识结构
自然数
数轴
正
数
形
大于
绝 对 值
小于
数
数
计
算
运算
比较大小
相 反 数
有理数
零
负
表
示
初中数学,有理数运算的六技巧

专题 有理数运算中的6大技巧【专题综述】有理数运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切运算的基础,同学们在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法则的基础上,能够利用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运算。
但有些有理数计算题,数字大、项数多,结构貌似复杂,致使同学们望题生畏,不知所措。
下面介绍几种有理数的计算方法,以帮助同学们轻松地进行计算,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典型例题】一、连续自然数的和 112123123412481.2334445555494949++++++++++++++L L 例计算 【答案】588练习:观察下列砌钢管的横截面图:则第n 个图的钢管数是 (用含n 的式子表示) 【答案】23322n n +.二、凑整法例2.计算3998+2997+1996+195【答案】9186练习:(1)﹣556+(﹣923)+1734+(﹣312) 【答案】﹣114练习:(2)(﹣200856)+(﹣200723)+401723+(﹣112)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答案】-13三、拆项相消法 1113.12231011+++⨯⨯⨯L 例计算: 【答案】1011=练习:计算:2222122334(1)n n +++⋅⋅⋅+⨯⨯⨯+=__________(n 为正整数).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八年级12月月考数学试卷【答案】21n n +四、分组法例4.计算123420012002s =-+-++-L【答案】1001=-练习:计算:101﹣102+103﹣104+…+199﹣200=______.【来源】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同步测试【答案】-50五、错位相减法例5.计算232018*********s =+++++L 【答案】20181(2)(1)22s =-减得:练习:在求1+3+32+33+34+35+36+37+38的值时,张红发现:从第二个加数起每一个加数都是前一个加数的3倍,于是她假设:S =1+3+32+33+34+35+36+37+38 ①,然后在①式的两边都乘以3,得:3S =3+32+33+34+35+36+37+38+39 ②,②一①得:3S ―S =39-1,即2S =39-1,∴S =9312-. 得出答案后,爱动脑筋的张红想:如果把“3”换成字母m (m ≠0且m ≠1),能否求出1+m +m 2+m 3+m 4+…+m 2016的值?如能求出,其正确答案是___________.【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东营卷)数学(带解析)【答案】201711m m --.六、倒序相加法例6.计算135799+++++L【答案】2500s ∴=练习:符号“H ”表示一种运算,它对正整数的运算结果如下:H (1)=2,H (2)=3,H (3)=4,H (4)=5… 则H (7)+H (8)+H (9)+…+H (91)的结果为____.【来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法【答案】4250【强化训练】1.计算1﹣2+3﹣4+5﹣6+…+2005﹣2006的结果是( )A. 0B. 100C. ﹣1003D. 1003【来源】【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第一学期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同步练习【答案】C2.六个整数的积36a b c d e f ⋅⋅⋅⋅⋅=, a b c d e f 、、、、、互不相等,则a b c d e f +++++= ( ) .A. 0B. 4C. 6D. 8【来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课堂练习【答案】A3.50个连续正奇数的和1+3+5+7+…+99与50个连续正偶数的和:2+4+6+8+…+100,它们的差是( )A. 0B. 50C. ﹣50D. 5050【来源】【北师大版】初一数学第一学期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同步练习【答案】C4.对于正数x ,规定f (x )=x x +1,例如f (2)=32212=+,f (31)=4131131=+,根据规定,计算f (1)+f (2)+f (3)+…+f (2015)+f (21)+f (31)+f (41)+…+f (20151)= . 【来源】2016届四川南充市中考二诊数学试卷(带解析)【答案】201412 5.已知f (x )=1+x 1,其中f (a )表示当x =a 时代数式的值,如f (1)=1+11,f (2)=1+21, f (a )=1+a1,则f (1)·f (2)·f (3)…·f (100)= .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江阴市要塞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带解析)【答案】1016.已知0|1||2|=-+-a ab ,则: a = ,b = .在此条件下,计算:+ab 1()()111++b a ()()221+++b a ++Λ()()201420141++b a = .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新登镇中学共同体七年级10月月考数学试卷(带解析)【答案】1; 2;20152016. 7.请观察下列等式的规律:111(1)1323=-⨯,1111()35235=-⨯, 1111()57257=-⨯,1111()79279=-⨯, …则111113355799101+++⋅⋅⋅+⨯⨯⨯⨯= .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郴州卷)数学(带解析) 【答案】50101.8.为了求1+3+32+33+…+3100的值,可令M =1+3+32+33+…+3100,则3M =3+32+33+34+…+3101,因此,3M ﹣M =3101﹣1,所以M =101312-,即1+3+32+33+…+3100=101312-,仿照以上推理计算:1+5+52+53+…+52015的值是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茂名卷)数学(带解析) 【答案】2016514-. 9.若1(21)(21)n n -+=21a n -+ 21b n +,对任意自然数n 都成立,则a = ,b = ; 计算:m =113⨯+135⨯+157⨯+ …+11921⨯= .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汕尾卷)数学(带解析)【答案】a =12,b =-12;m =102110.【问题一】:观察下列等式 111122=-⨯, 1112323=-⨯, 1113434=-⨯, 将以上三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1111111113111223342233444++=-+-+-=-=⨯⨯⨯. (1)猜想并写出: ()11n n =+_____________. (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①111112233420162017++++=⨯⨯⨯⨯L ____________; ②()11111223341n n ++++=⨯⨯⨯+L ______________. (3)探究并计算:①111113355720152017++++⨯⨯⨯⨯L . ②1111111132435465717191820-+-+++-⨯⨯⨯⨯⨯⨯⨯L 【问题二】:为了求23201712222+++++L 的值,可令23201712222S =+++++L ,则23201822222S =++++L ,因此2018221S S -=-,所以. 23201720181222221+++++=-L .仿照上面推理计算:(1)求23201715555+++++L 的值;(2)求23499100333333-+-++-L 的值.【来源】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答案】111n n -+;20162017;111n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一、有理数的有关概念1.正数与负数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数大于零叫做正数。
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
如+0.5、+3、+1/2……“+”号可以省略。
我们把在以前学过的数(0除外)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如-3、-0.5、-2/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
正数与负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要相反;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
与一个量成相反意义的量不止一个。
2.有理数正整数、0统称自然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整数可以看做分母为1的分数。
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可以这样说: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能写成分数(分子分母互质)形式的数是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两种)正整数整数零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3.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原点左边的数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是正数.4.相反数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他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相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对任意有理数a ,总有0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比较大小(1)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教学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教学难点】含有负因数的乘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做一做 1.出示一组算式,让学生算出结果.(1)2.5×4=;(2)31×61=; (3)7.7×1.5=;(4)92×27=. 【教学说明】教师出示上面的算式,让学生通过口算和计算器计算的方式算出结果,从而使学生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正数的乘法.2.再出示一组算式,让学生思考.(1)5×(-3)=;(2)(-5)×3=;(3)(-5)×(-3)=;(4)(-5)×0=.【教学说明】上面的算式只要求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不要求写出结果.教师适时引出新内容.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学说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8~30页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师:刚刚同学们阅读了一下教材的内容,现在让我们先看看教材第28页第一个思考题;先观察上面正数部分的乘法算式,每个算式的后一乘数再逐次递减1,它们的积有什么变化?学生:它们的积逐次递减3.师:那么要使这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下面的空应填什么?【教学说明】此处学生可能有点疑问,教师可让学生回顾前几个课时学的有理数的加减法内容再填.学生:应填-6和-9.师:现在我们交换一下乘法算式因数的位置,再看第二个思考题,你觉得应该怎样填?学生:应填-3、-6和-9.【教学说明】师生共同探讨此两个思考题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比较3×(-1)=-3和(-1)×3=-3两个等式,你能总结出正数与负数相乘的法则吗?(教师可提示让学生从符号和绝对值的方面去考虑.)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答案:①正数与负数相乘或负数与正数相乘的结果都是负数.②积的绝对值和各乘数绝对值的积相等.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补充,形成以下结论.【归纳结论】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也是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教学说明】在完成以上结论后,师生共同探究第三个思考题,用同样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归纳,最后得到有理数乘法法则.【归纳结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回到栏目一“做一做”第2题,教师让学生算出结果,并结合教材第29~30页的内容,师生一起总结应注意的问题:①有理数相乘,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②在有理数中,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个结论仍然成立.③负数乘0仍得0.试一试 教材第30页练习.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判断题.(1)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2)两数相乘,若积为负数,则这两个数异号.( )(3)两个数的积为0,则两个数都是0.( )(4)互为相反数的数之积一定是负数.( )(5)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答案】(1)X 2)√(3)X 4)X 5)√【教学说明】根据有理数和乘法运算法则来作出判断.例2 填空题.(1)-141×-54=________; (2)(+3)×(-2)=________;(3)0×(-4)=_________;(4)132×-151=________; (5)(-15)×(-31)=________; (6)-|-3|×(-2)=________;(7)输入值a=-4,b=43,输出结果:①ab=_______,②-a ·b=________,③a ·a=________,④b ·(-b )=________.【答案】(1)1 (2)-6 (3)0 (4)-2 (5)5 (6)6(7)①-3 ②3 ③16 ④-169 【教学说明】乘号“×”也可用“·”代替,或省略不写,但要以不引起误会为原则,如a ×b 可表示成a ·b 或ab ,而(-2)×(-5)可表示成(-2)(-5)或(-2)·(-5),凡数字相乘,如果不用括号,用“×”为好,例如2×5不宜写成2·5或25.例3 计算下列各题:(1)35×(-4);(2)(-8.125)×(-8);(3)-174×114;(4)1592×(-1); (5)(-132.64)×0;(6)(-6.1)×(+6.1).【分析】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第(6)题是两个相反数的积,注意与相反数的和进行区别.解:(1)35×(-4)=-140;(2)(-8.125)×(-8)=65;(3)(-174)×114=-711×114=-74; (4)1592×(-1)=-1592; (5)(-132.64)×0=0;(6)(-6.1)×(+6.1)=-37.21.【教学说明】通过例2和例3的训练和讲解(例3和例2类似,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讲),教师向学生进一步强调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当乘数中有负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②一个数乘1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1等于它的相反数.例4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3,-2,32,-411,0.2,-5.4. 【分析】不等于0的数a 的倒数是a1,再化为最简形式. 解:3的倒数是31,-2的倒数是-21,32的倒数是23,-411的倒数是-114,0.2的倒数是5,-5.4的倒数是-275. 【教学说明】负数求倒数与正数求倒数的原理是一样的,教师讲解此例应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求倒数方法:若a ≠0,则a 的倒数为a1.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按这个数分之一即可;求分数的倒数,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求小数的倒数,先将小数转化成分数,再求其倒数;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先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其倒数.例5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某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教材第30页例2)【答案】(-6)×3=-18,即下降了18℃.例6 在整数-5,-3,-1,2,4,6中任取二个数相乘,所得的积的最大值是多少?任取两个数相加,所得的和的最小值又是多少?【答案】6×4=24,为最大的积;-5+(-3)=-8,是最小的两数之和.例7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输入x →×(-3)→-2→输出.当输入的x 值为-1时,则输出的数值为.【分析】程序运算式是有理数运算的新形式,该程序所反映的运算过程是-3x-2.当输入x 为-1时,运算式为(-3)×(-1)-2=1.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2)×(-3)=_______,(-32)·(-121)=_______. 2.(1)若ab>0,则必有( )A.a>0,b>0B.a<0,b<0C.a>0,b<0D.a ,b 同号(2)若ab=0,则必有( )A.a=b=0B.a=0C.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0D.a 、b 中最多有一个为0(3)一个有理数和它的相反数的积( )A.符号必为正B.符号必为负C.一定不大于0D.一定大于0(4)有奇数个负因数相乘,其积为( )A.正B.负C.非正数D.非负数(5)-2的倒数是( ) A.21 B.- 21 C.2D.-23.计算题.(1)(-321)×(-4); (2)-732×3. 4.观察按下列顺序排列的等式.9×0+1=1 9×1+2=119×2+3=21 9×3+4=319×4+5=41 ……猜想,第n 个等式(n 为正整数)用n 表示,可以表示成______.5.现定义两种运算“*”和“”: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 、b ,有a*b=a+b-1,a b=ab-1,求4[(6*8)*(35)]的值. 6.若有理数a 与它的倒数相等,有理数b 与它的相反数相等,则2012a+2013b 的值是多少?【教学说明】以上几题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举手回答1~2题,第3题让4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评讲.【答案】1.6 12.(1)D (2)C (3)C (4)B (5)B3.(1)14 (2)-234.9(n-1)+n=10(n-1)+15.1036.根据已知可求出a=±1,b=0,所以2012a+2013b的值为2012或-2012.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自己操作实践如何应用计算器来计算有理数的乘法.阅读课本第37页内容,并练习用计算器来计算:(1)74×59=4366;(2)(-98)×(-63)=6174;(3)(-49)×(+204)=-9996;(4)37×(-73)=-2701.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的数的乘法及刚接受有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有理数除法的铺垫,所以,教学时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本质;另外,要求学生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鼓励学生归纳和总结,形成良好的数学心理品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总结大全

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本章知识概述本章所学习的是有理数及其运算,我们可以将本章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首先是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及分类,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其次是认识数轴,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认识相反数的概念及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第三是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通过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第二部分: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通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包括整数、分数或小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适当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除、乘方运算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根据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求有理数的倒数;根据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通过实例感受当底数大于1时,乘方运算结果的快速增长.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在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面加“+”号,一般地“+”号往往省略不写,但负数前面的“-”号不能省略. 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数、负数和零也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正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负整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整数、负分数,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但本章中的分数是指不包括分母是1的分数. 通常把正整数和零统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即为自然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3、数轴的概念及画法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概念中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说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二是说数轴具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三是说数轴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画数轴的步骤:(1)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直线;(2)在直线上选取一点为原点,用实心点表示,在原点下边标上0;(3)用箭头表示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4)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用细短线画出,并在下边标上对应的数.4、相反数的概念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这就是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还可以代表任意一个代数式,表示或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就可以了. 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单独的一个数不能说是相反数;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合不同的两个数是说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5、绝对值的概念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数a的绝对值记作“|a|”.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这就是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也可表示为:6、绝对值的有关性质(1)对任意有理数a,都有|a|≥0;(2)若|a|=0,则a=0;(3)若|a|=|b|,则a=b或a=-b;(4)若|a|=b(b>0),则a=±b;(5)若|a|+|b|=0,则a=0且b=0;(6)对任意有理数a,都有|a|=|-a|.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8、有理数加法法则在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叫做幂.n a na 的读法有两种:n a (1)读作a 的n 次幂.(2)读作a 的n 次方.20、有理数的乘方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2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的形式,其中a 的整数位数只有一位,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10na 数法.2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运算中,加减为一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乘方(及开方——乘方的逆运算,以后将讲到)为三级运算.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及正确使用符号法则确定各步运算结果的符号.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对于同级运算,一般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且一般先算小括号内的,再算中括号内的,最后算大括号内的.如果能利用运算律简化计算,可变更上面的运算顺序,灵活处理.三、难点知识剖析1、负数的产生及其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引入了负数、负数是由于实际需要产生的,负数也是客观存在的数 . 正数和负数通常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就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反之亦然 .2、数集的概念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正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正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等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 单独一个有理数前面的“+”号和“-”号,一般都是性质符号,读作“正”号或“负”号 . 括号前是“+”号时,去掉括号和“+”号后,括号内的数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去掉括号和“-”号后,括号内的数就变成它的相反数 .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加一个“+”号,仍然与原数相同;在一个数的前面添加一个“-”号,就成为原数的相反数 .4、两个负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两个负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与其它数一样,可以利用数轴找准两个负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 两个负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还可以利用绝对值,求这两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数绝对值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有关绝对值的计算及化简107。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课堂(二) 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技巧和运用 (共20张PPT)

类型二:正负分离法 2.计算:
(1)23+(-17)+6+(-22).
解:原式=(23+6)+[(-17)+(-22)] =29+(-39) =-10.
(2)4.7-(-8.9)-7.5+(-6).
解:原式=4.7+8.9-7.5-6
=(4.7+8.9)+(-7.5-6) =13.6+(-13.5)
解:(1)10+30-15+25-10-18+40-17-23=22(吨),当天
最终库存 22 吨. (2)30÷5 = 6( 车 ) , 15÷5 = 3( 车 ) , 25÷5 =
5( 车 ) , 10÷5 = 2( 车 ) , 18÷5≈4( 车 ) , 40÷5 = 8( 车 ) , 17÷5≈4( 车 ) , 23÷5≈5( 车 ) , (6 + 3 + 5 + 2 + 4 + 8 + 4 + 5)×50=1 850(元),当天总运费为1 850元.
=0.1.
类型三:同分母结合法 3.计算: 2 3 7 1 2 1 (1)- - + - - + . 3 5 8 3 5 8
2 1 3 2 7 1 解:原式=(- - )+(- - )+( + ) 3 3 5 5 8 8 =-1+(-1)+1=-1.
1 2 1 7 (2)(+2 )-(+2 )-(+5 )-(+4 ). 6 9 6 9
即一共耗油8.2升.
11.某仓库在某天运进和运出一批货物,运进为“+”,运出为
“-”,单位为“吨”.每次运送货物的情况为:+30,-15, +25,-10,-18,+40,-17,-23. (1)原库存为10吨,则当天最终库存多少吨? (2)若运进运出每车费用50元,一车装5吨,则当天总运费为多 少元?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及练习

第4讲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知识点1 加减运算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①把算式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 ②省略加号与括号;③利用运算律及技巧简便计算,求出结果. 加减混合运算技巧: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 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 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要统一后再结合; 把带分数拆分后再结合; 分组结合; 先拆项后结合.【典例】⎧⎪⎨⎪⎩加减运算有理数的运算乘除运算乘方运算()a b a b -=+-a b b a +=+()()a b c a b c ++=++1.计算:(1)4+(﹣6);(2)(﹣116)+(-23);(3)-2-(﹣3.5);(4)|(﹣7)+(﹣2)|-(﹣3);(5)[1.4﹣(﹣3.6+5.2)﹣4.3]﹣(﹣1.5).【方法总结】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0,从而确定用哪一条法则.在应用过程中,要牢记“先符号,后绝对值”.注意:绝对值有括号的作用.2.【题干】计算:(1)﹣2.4+3.5﹣4.6+3.5;(2)(−478)−(−512)+(−414)−(+3178);(3)−200956−(+200823)−(−401834)+(−112);(4)1+(﹣2)+3+(﹣4)…+2015+(﹣2016)+2017+(﹣2018).【方法总结】(1)把和为整数的数结合在一起;(2)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数结合在一起;(3)拆项法,把带分数拆成整数和分数,再把所有整数和分数分别结合在一起;(4)找规律,相邻两数之和为﹣1.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是解题的关键.能使用运算律的要使用运算律,以简化计算,减少计算错误. 【随堂练习】1.(2017秋•小店区校级月考)计算:(1)﹣3+(﹣4)﹣(﹣5); (2)1+(﹣2)+|﹣2|﹣5; (3)﹣5﹣(+11)+;(4).2.(2016秋•靖远县校级月考)计算题: (1)27﹣28+(﹣7)﹣32 (2)1+(﹣2)﹣(﹣3)﹣4; (3)0.5+(﹣)﹣(﹣2.75)+0.25 (4)3+(﹣1)+(﹣3)+1+2.知识点2 乘除运算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相乘,都得.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多个有理数相乘:(1)几个不是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即“奇负偶正”.(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那么积等于.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2)乘法结合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00000ab ba(3)分配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倒数的概念: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整除:一个整数a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数b ,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则我们说a 能被b 整除(或说b 能整除a ).【典例】1.计算:(1)(﹣2)×(﹣8); (2)(﹣8)÷(﹣1.25); (3)11÷17×(−411); (4)(−1.5)×45÷(−25)×34.【方法总结】(1)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2)根据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3)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4)把小数转化为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ab c a bc =()a b c ab ac +=+1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计算:(1)37×(﹣45)×712×58;(2)292324÷(﹣112);(3)﹣5×(﹣115)+13×(﹣115)﹣3×(﹣115).【方法总结】(1)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把分子或分母容易约分的因数结合;(2)先把除法转换为乘法,再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3)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的运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选用合适的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随堂练习】1.(2017秋•夏邑县期中)小华在课外书中看到这样一道题:计算:()+().她发现,这个算式反映的是前后两部分的和,而这两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她顺利地解答了这道题(1)前后两部分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2)先计算哪部分比较简便?并请计算比较简便的那部分.(3)利用(1)中的关系,直接写出另一部分的结果.(4)根据以上分析,求出原式的结果.2.(2017秋•兴化市期中)小明对小丽说:“请你任意想一个数,把这个数乘2后加12,然后除以6,再减去你原来所想的那个数与6的差的三分之一,我可以知道你计算的结果.”请你根据小明的说法探索:(1)如果小丽一开始想的那个数是﹣5,请列式并计算结果; (2)如果小丽一开始想的那个数是2m ﹣3n ,请列式并计算结果; (3)根据(1)、(2),尝试写出一个结论.3.(2017秋•盐都区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计算:÷﹙﹣+﹚. 解法一:原式=÷﹣÷+÷=×3﹣×4+×12=.解法二:原式=÷﹙﹣+﹚=÷=×6=.解法三:原式的倒数=﹙﹣+﹚÷=﹙﹣+﹚×24=×24﹣×24+×24=4. 所以,原式=.(1)上述得到的结果不同,你认为解法 是错误的; (2)请你选择合适的解法计算:﹙﹣﹚÷﹙﹣+﹣﹚.知识点3 乘方乘方的概念: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一般地,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记作,读作“的次方”;(2)在中,叫做底数,叫做指数;(3)当看作的次方的结果时,读作的次幂. 注意:,其底数为,;,其底数为,;,其底数为,; n n a n a a a a ⋅⋅⋅⋅⋅⋅⋅ 个n a a n n a a n n a a n a n ()224-=()2-()()()22224-=-⨯-=224-=-2()()222121224-=-⨯=-⨯⨯=-239=749⎛⎫⎪⎝⎭372333977749⎛⎫=⨯= ⎪⎝⎭,其底数为,; ,带分数的乘方运算,一定要先化成假分数后再运算.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就是,指数通常省略不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特别的,一个数的二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平方;一个数的三次方,也称为这个数的立方.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位整数,其中的指数是,的指数比整数的位数少. 万,亿 .【典例】1.一张纸的厚度为 0.09mm (毫米),将这张纸连续对折8次,这时它的厚度是多少?假设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那么对折15次后,所得的厚度是否可以超过你的身高?先猜猜,然后计算出实际答案.【方法总结】根据乘方的定义和题意可计算出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得厚度,由此可算出折第8次的厚度.一张纸的厚度为0.09mm ,对折1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mm ;对折2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2=0.09×22mm ;对折3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3mm ;对折n 次后纸的厚度为0.09×2n mm ,据此列出算式.即可求解.本题主要考查从实际问题中寻找规律的能力.乘方是乘法的特例,乘方的运算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来进行.乘方的意义就是多少个某个数字的乘积. 2.若|x −2|+(y −23)2=0,则y x =__________.【方法总结】绝对值和偶次方具有非负性,由“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可求出x 、y 的值,然后将x 、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解.239=77323339777⨯==221391224⎛⎫⎛⎫== ⎪ ⎪⎝⎭⎝⎭51511010n a ⨯110a ≤<n n 101n -101410=810=3.德国科学家贝塞尔推算出天鹅座第61颗暗星距地球102000000000000km,比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还远690000倍.(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暗星到地球的距离;(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690000这个数;(3)如果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km/s,那么你能计算出从暗星发出的光线到地球需要多少秒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方法总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的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由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关键是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随堂练习】1.(2017秋•石景山区期末)(﹣1)2018÷.2.(2017秋•蚌埠期中)﹣32×(﹣)3=______.3.(2017秋•浦东新区期中)用简便方法计算:﹣35×(﹣)5×(﹣5)6(结果可用幂的形式表示)综合运用1.若|a|=2,b=﹣3,c是最大的负整数,a+b﹣c的值为_______.2.2.5+(﹣214)﹣1.75+(﹣12)=____.3.某外贸企业为参加2016年中国江阴外贸洽谈会,印制了105 000张宣传彩页.105 000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4.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四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是_______ 米;第n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是_______ 米.5.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如图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第一次对折后可得到1条折痕(图中虚线),第二次对折后可得到3条折痕,第三次对折后得到7条折痕,那么第10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比第9次对折后得到的折痕多_______条.6.计算:(﹣0.5)+|0﹣614|﹣(﹣712)﹣(﹣4.75).7.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8,﹣9,+7,﹣14,﹣3,+11,﹣6,﹣8,+6,+15.(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2)养护过程中,最远处离出发点有多远?(3)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量为a升,求这次养护小组的汽车共耗油多少升?8.计算下列各式:(1)(﹣14)×(﹣100)×(﹣6)×(0.01);(2)91819×15;(3)﹣100×18﹣0.125×35.5+14.5×(﹣12.5%);(4)(1﹣2)×(2﹣3)×(3﹣4)×(4﹣5)×…(19﹣20).9.已知(x+3)2+|3x+y+m|=0中,y的平方等于它本身,求m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原式 2008 2009100010001 2009 2008100010001
0
例:计算 2005× 2003 -1001× 1001 .
2004
1002
解:2005× 2003 - 10011001
2004
1002
= (2004+1)× 2003 -(1002-1)× 1001
2004
1002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一、四个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乘除混合运算统一化乘,统一进行约分;加减混合运算按正负 数分类,分别统一计算,或把带分数的整数、分数部分拆开,分别统一计算。 ②简明性原则:计算时尽量使步骤简明,能够一步计算出来的就同时算出来;运 算中尽量运用简便方法,如五个运算律的运用。 ③口算原则:在每一步的计算中,都尽量运用口算,口算是提高运算率的重要方法 之一,习惯于口算,有助于培养反应能力和自信心。 ④分段同时性原则: 对一个算式,一般可以将它分成若干小段,同时分别进行运 算。
③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数和的形式,或分解为它的因数相乘的形式。
例:计算: 2 1 5 1 4 1 3 1 4236
解:原式
2
5
4
3
1 4
1 2
1 3
1 6
2
3 12
6 12
4 12
2 12
2 1 2 1 12 12
例:计算: 2008 200920092009 2009 200820082008 。
12
7
7 12
解:[4 5 +(- 1 )]+[(- 2 )+6 7 ]
12
7
7 12
= 4 5 +(- 1 )+(- 2 )+6 7
12
7
7 12
= [4 5 +6 7 ]+[(- 2 )+(- 1 )]
12 12
7
7
= 11+(- 3 ) 7
= 10 4 7
评析: 在运算前,首先观察、分析参与运算的数的特征、排列顺序等,适当交换一下各 数的位置,达到简化运算、快速解题的目的.
②凑整:将相加可得整数的数凑整,将相加得零的数(如互为相反数)相消。 将相加可得整数的数放在一起进行运算(其中包括互为相反数相加),可以降低解题 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例:计算: 1 1 2 2 4 4 5 1 1 1 3.8
6 3 5 36 分析:本题六个数中有两个是同分母的分数,有两个互为相反数,有两个相加和为 整数,故可用“凑整”法。
例:计算:17.48×37+174.8×1.9+8.74×88. 解:17.48×37+174.8×1.9+8.74×88 =17.48×37+(17.48×10)×1.9+17.48×44 =17.48×37+17.48×19+17.48×44 = 17.48×(37+19+44) = 1748. 评析:很明显,灵活变形,逆用分配律,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解题效率.
二、运算技巧
①归类组合: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归类加减,将同类数(如正数或负数)归类计算,
如整数与整数结合、如分数与分数结合、同分母与同分母结合等。
例:计算:-(0.5)-(-3 1 ) + 2.75-(7 1 )
4
2
解法一:-(0.5)-(-3 1 ) + 2.75-(7 1 )
4
2
= (-0.5 + 2.75) + (3 1 -7 1 ) 42
⑥裂项相消法:凡是带有省略号的分数加减运算,可以用这种方法 例:
解:应用关系式 原式
来进行“拆项”。
⑦正逆用运算律:正难则反, 逆用运算定律以简化计算。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在运算中可简化计算.而反过来,ab+ac=a(b+c)同样成 立,有时逆用也可使运算简便。
在处理有理数的数字运算中,若能根据题目所显示的结构、关系特征,对此加以 灵活变形,便可巧妙地逆用分配律,使解题简洁明快.
解:原式 (1 1 1 1) (2 2 5 1) (4 4 3.8)
66
33
5
8 1 7
例:计算:19+299+3999+49999 解:19+299+3999+49999 =20-1+300-1+4000-1+50000-1 = (20+300+4000+50000)-4 = 54320-4 = 54316.
⑧变序
在有理数的运算中,适当改变运算顺序,有时可以减少运算量,在具体运算过程
中,技巧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交换率、结合律和分配律等运算律简化运算.
例:计算:
12.5
31
4 5
0.1
解:原式
12.5
4 5
0.1
31
1 31 31。
例:计算:[4 5 +(- 1 )]+[(- 2 )+6 7 ]
= (2003-1001)+( 2003 + 1001 ) 2004 1002
=1003 2001 2004
评析:对于这些题目结构复杂,长度较大的数,用常规的方法不易解决.解这类
问题要根据题目的结构特点,找出拆项规律,灵活巧妙地把问题解决.
④约简:将互为倒数的数或有倍数关系的数约简。
例:计算:
2.5
= 2.25-4 1 4
=-2
解法二:-(0.5)-(-3 1 ) + 2.75-(7 1 )
4
2
=-0.5 + 3 1 + 2.75-7 1
4
2
= (3 + 2-7 ) + (-0.5 + 1 + 0.75 - 1 )=-2
4
2
评析:解法一是小数与小数相结合,解法二整数与整数结合,这样解决了既含分 数又含小数的有理数加减运算问题.同学们遇到类似问题时,应学会灵活选择解题方 法.
2003 2003 2003
2003
A 4005 4004 2 1
2003 2003
2003 2003
将两式相加,得
2A ( 1
4005 )
(
2
4004 )( 4005
1 )
2003 2003 2003 2003
2003 2003
即 2 A 2 4005,所以 A=4005
所以原式=4005
6 5
0.125
1.25
0.621 2Fra bibliotek1 8
1
1 4
2.5 6 0.1251.25
解:原式
5 0.6 2 1 1 1 1
2
28 4
⑤倒序相加:利用运算律,改变运算顺序,简化计算。
例:计算 1 2 3 4005 2003 2003 2003 2003
解:设 A 1 2 3 4005 ,把等式右边倒序排列,得
同步练习题 1: 1. 计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 已知 0 为数轴的原点,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 1、2,设P1 为AB的中点,P2 为 AP1 的中点,…,P100 为P99 的中点,求P1,P2,P3,…,P100 所对应的各数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