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大凶兽饕餮的出处

合集下载

饕餮是龙的第几子

饕餮是龙的第几子

饕餮是龙的第几子
饕餮是龙的第五个儿子,它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也是传说中四大凶兽之一。

在古书山海经中,关于介绍饕餮的特点,说它有着和羊一样的身子,眼睛长在它的腋下,牙齿就像老虎的牙齿一样,手掌就像是人的手掌。

因为饕餮是一个贪吃的神兽,并且因为贪吃将自己的身躯都吃掉了,吃的只剩下自己的大头颅了,所以饕餮也常用来比喻一些贪食或贪婪的人。

古代青铜器上面常常用饕餮的头部形状做装饰,被称为饕餮纹,最早出现在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常见于青铜器上或者是鼎上。

四大凶兽

四大凶兽

中国上古四大凶兽,分别是四名“大恶人”的化身,也就是指三苗、驩兜、鲧与共工,他们都因为反抗权力者而被杀,死后精神不灭,被当权者侮为“邪魔”,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对应:饕餮(tāo tiè),浑沌,穷奇和梼杌(táowù)。

《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混沌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

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

名浑沌。

”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

传说它形状肥圆、像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

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穷奇《神异经》云:“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

”言此为大恶之兽。

《山海经·西山经》道:“(邽guī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胃(同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háo 狗,是食人。

《山海经·海内北经》道:“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

一曰从足。

”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像狗,靠吃人为生。

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

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山海经十大食人异兽排名:四大凶兽之一的饕餮根本排不上!

山海经十大食人异兽排名:四大凶兽之一的饕餮根本排不上!

山海经十大食人异兽排名:四大凶兽之一的饕餮根本排不上!本文导读:十、毕方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

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

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九、狍鴞《山海经·北山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

”八、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梼杌很像虎,毛长,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相传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

梼杌后来成为四凶之一。

七、朱厌《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有一种野兽,身形象猿猴,白头红脚,名叫朱厌。

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

六、蠃鱼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

传说蠃鱼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五、诸怀《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

”诸怀图多有二形:一是四角牛,二是二角牛。

古籍多将诸怀描绘成一种外形象牛,却长着四只角,并有人一样的眼睛、猪一样的耳朵的怪异之物。

实际上,诸怀就是野猪,它的情状似牛一样奔走,四处角戏,一眼望去,就知道是猪,它的叫声如飞雁叫,是可受纳人饲养的动物。

四、蛊雕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的哭啼声,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兽。

《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

”《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

”三、九尾狐青丘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

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二、穷奇穷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

《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盘点山海经十大上古神兽:饕餮只能垫底,麒麟才排第四!

盘点山海经十大上古神兽:饕餮只能垫底,麒麟才排第四!

盘点⼭海经⼗⼤上古神兽:饕餮只能垫底,麒麟才排第四!【10、饕餮】饕餮[tāotiè]被称为龙的九⼦之⼀,也是四⼤凶兽之⼀。

在《⼭海经》、《左传》、《吕⽒春秋》等多部古籍都对其有详细的描述,传闻能够吃尽天下万物。

如今⼩说中常常能够看见对它的描述。

传说轩辕⼤战蚩尤,蚩尤被斩,其⾸落地化为饕餮。

《⼭海经》有云,有兽焉,其状如⽺⾝⼈⾯,其⽬在腋下,虎齿⼈⽖,其⾳如婴⼉,名⽈狍鸮,是⾷⼈。

亦有传说为“龙⽣九⼦”的九⼦之⼀。

饕餮⼗分贪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来形容贪⾷或贪婪的⼈。

古代钟⿍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9、毕⽅】毕⽅在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是⽕灾之兆,外形如同独⾓仙鹤,但是只有⼀条腿(⼀说为只有⼀只翅膀),⾝体为蓝⾊、有红⾊的斑点,喙为⽩⾊。

毕⽅的名字来⾃⽵⼦和⽊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它是⽕神、也是⽊神,居住在树⽊中。

毕⽅不⾷⾕物,吞吃⽕焰,据说毕⽅的出现预⽰着⼤⽕。

传说黄帝在泰⼭聚集⿁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毕⽅则伺候在战车旁。

【8、重明鸟】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

此鸟两⽬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

它的⾝形像鸡,叫起来声⾳像凤凰⼀样嘹亮动听。

它常常把⾝上的⽻⽑全部抖落,⽤光光的翅膀拍打着没有⽻⽑的⾝⼦,在⾼空中起舞回旋。

最早在《拾遗记》中记载,说这个重明鸟最早出现在尧在位的时候,形如凤,古代新年的时候常常贴于门前,代表重明之意。

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多种妖魔⿁怪不敢危害⼈类。

它对⼈类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物,只要喝⼀点琼⽟的膏液,就很⼼满意⾜了。

【7、犼】犼[hǒu],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蹬龙,是古书上说的⼀种似狗⽽吃⼈的北⽅野兽。

关于犼的传说很多,有⼈说他是龙族的克星,好⾷龙脑,民间有流传“⼀犼可⽃三龙⼆蛟”,将其⽴于华表之上是为了监督皇帝。

还有⼈说其是龙王的⼉⼦,有守望习惯。

华表柱顶之蹬龙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有关饕餮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饕餮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饕餮的知识点总结饕餮的起源据史书记载,饕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那时的饕餮并没有特定的形象,而是以一种传说中的虚构生物形态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最早出现关于饕餮的记载,可追溯到《国语·周语》:“以平公之宅亹(殿),留左龙,右鱼,将以上天宇。

左凤,右鸾,左骧,右骖,将以下王土。

左羽,右翼,左饕餮,右硃毂,将以下军器。

” 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饕餮在古代文化中就已经具有了祥瑞的身份,与凤凰、龙等神兽齐名。

在人们研究饕餮的起源时,发现了关于饕餮起源的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饕餮的形象最早出现于古代装饰艺术中,特别是青铜器上,因其独特的造型,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特定的神兽形象。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饕餮的形象来源于民间传说,是东方神话中神兽的一种,它代表着吉祥与祥瑞。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充分说明了饕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饕餮的形象饕餮的形象是由狮子头、牛耳、狮身、麒麟尾巴等动物元素组成,整体看起来非常神秘、威武、庄重。

其中,狮头象征着勇猛、威武,獬豸身代表着忠诚、稳重,麒麟尾巴则暗示着吉祥、富贵,而牛的耳朵则代表了自由与温顺。

同时,饕餮全身上下还点缀着鱼鳞,栩栩如生,更显得神秘莫测。

在中国古代,饕餮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王宫、贵族府邸的宫殿建筑中,也经常被用来镶嵌在青铜器、玉器上,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文学中,饕餮也常被用来描绘神奇的气象和祥瑞的景象。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饕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在古代建筑和雕刻中比较常见,黄帝陵中的女娲池上的九龙浮雕就有饕餮的形象。

而在西周的青铜器、玉器、陶器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饕餮的身影,这些都表明了饕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饕餮的寓意关于饕餮的寓意,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后人的解读,饕餮不仅代表了吉祥、祥瑞,还代表了人们对幸福、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在古代,人们把饕餮作为一种祭祀神灵的象征,也把它看作一种保护家庭平安和防止邪恶的力量的象征。

上古四大神兽

上古四大神兽

上古四大神兽上古四大凶兽分别是: 混沌、穷奇、梼杌、饕餮。

1号凶兽混沌《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pi)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而无脏,有肠而不旋,食径过。

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择往依凭之名:混沌。

意思就是说在昆仑山的西面有一种凶兽,身体形状好像大狗一样,身上长着长长的毛,有四只足,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事物,走路横冲直撞,有耳朵却听不到声音,有腹部却肚子里没有内脏,有肠道却是直上直下,吃完东西就直接排泄出来了,有德行的人遇见它,它非常的厌烦和抵触,凶恶歹毒的人遇到它,它往往依附听从他们。

在《山海经》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山海经·西山经》有它的原型,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意思是山中有一位神,它的形状像黄色的皮囊,身体赤红如同火焰一样,长着六只脚,四对翅膀,脑袋身体长在一块,分不清面目,却会唱歌和跳舞,它其实就是帝江。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纪: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te),天下谓之“混沌”。

意思是从前帝鸿氏有一个不成才的儿子,不做有仁有义的事,阴险毒辣,喜好行凶作恶,天下的人都叫他作(混沌)。

2号凶兽穷奇《神异经》云: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

意思就是西北有一种凶兽,它身体的形状像老虎一样,有翅膀能飞行,是一种吃人的凶兽,知道人类的语言,听说哪里有人打架斗殴,就飞过去吃掉有理的人,听到有人忠厚讲诚信就吃掉那个人的鼻子,听到有凶恶不善良的人就抓捕野兽送给他们,这种凶兽就叫穷奇。

在《山海经·西山经》中也有明确的记载,经: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hao)狗,是食人。

意思是邽山上有一种凶兽,身体的形状像牛一样,身上的毛像刺猬身上长的刺一样,它的名字叫穷奇,号叫声像狗吠一样,是一种会吃人的凶兽。

中国古代四大凶兽

中国古代四大凶兽

中国古代四大凶兽{梼杌táo wù}北方天帝颛顼(zhuān xū)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

{穷奇 qiónɡ qí}传说中古代“四凶”之一。

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被描述为外貌像老虎又像牛,长有一双翅膀和刺猬的毛发。

现多见于各种游戏形象,亦被用来比喻背信弃义的人。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可是,同样在《山海经》中,西山经一篇却提到穷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的穷奇,外貌像牛,长著刺蝟的毛发,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二者都是喜欢食人的凶兽,这方面则没有分别。

混沌{hùn dùn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

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

{饕餮tāo tiè}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作纹饰,称为饕餮纹。

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

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

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

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中国上古四大凶兽,分别是四名“大恶人”的化身,也就是指三苗,驩(同欢)兜(huān dōu),共工,与鲧(gǔn)他们都因为反抗权力者而被杀,死后精神不灭,被当权者侮为“邪魔”,也就是四大魔兽,分别对应:饕餮,混沌,穷奇和梼杌。

混沌是驩兜死后的怨气所化,穷奇是共工死后的怨气所化,梼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气所化。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中国古代神兽之四凶

中国古代神兽之四凶

中国古代神兽之四凶四凶: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相传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

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

”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穷奇】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可是,同样在《山海经》中,〈西山经〉一篇却提到穷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的穷奇,外貌像牛,长著刺猬的毛发,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二者都是喜欢食人的凶兽,这方面则没有分别。

【混沌】《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

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

【饕餮】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

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

《吕氏春秋·先识》:“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六:“ 绍圣初,先人官长安府,於西城汉高祖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三代宝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四大凶兽饕餮的出处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

那么你知道饕餮的出处是哪里吗?下面是有四大凶兽饕餮的出处,欢迎参阅。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另一说法是龙的儿子。

而且饕餮是龙的第五个儿子。

此说法出自李东阳的言论,在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有明确记载。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

《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

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

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因富贪欲故后世喻贪婪之人为‘饕餮‘。

《左传.文
公十八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饕餮好食,举凡目之所及,无所不食,若天下食尽,则将自食己身;是四大凶兽中物理杀伤力最强的怪兽,传说为三苗氏死后所化,纵使大罗金仙,也难逃饕餮吞噬。

关于饕餮的形容比喻贪婪
《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


艾青《芦笛;马骞》诗:“它的饕餮的鲸吞,能使东方的丰饶的土地,遭难得比经了蝗虫的打击和旱灾还要广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四凶之一
《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吕氏春秋;恃君》:“鴈门之北,鹰隼、所鷙、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

”四凶者,以混沌、穷奇、檮杌、饕餮比喻人而已。

《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梼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