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感悟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

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

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

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

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

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

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

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动画片、童话剧,我是常挂嘴边。

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该看看新闻了。

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诵读经典能够让我们积累名言名句,还能教我们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因此,学校也要求我们诵读经典,增长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思想境界,做一个有用的人。

读了这么久的经典,我最喜欢的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及子夏之间的一段对话。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无兄弟乎?”意思是说,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运主宰,富贵在于天意。

君子只要认真谨慎而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如果你表现很谦虚,恭敬,非常有礼貌,大家肯定都会喜欢你,但是如果你表现出一副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的样子的话,那就没人会理睬你,更没人会喜欢你。

记得有一次,我在数学考试中考了全班第一,我便在班级里不停地炫耀,还对他们说:“看,我厉害吧!”结果所有的同学都不理我了。

我真是自讨没趣,只好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座位。

我默默地想,以后不能骄傲自大了,要谦虚待人。

朋友之间也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能在朋友有难之时坐视不管,甚至嘲笑别人。

记得有一次,我在楼梯边摔了一跤,腿上的皮破了,还流出了血。

我的同学看见了,立刻走过来,把我扶了起来,又扶我进教室,再拿出干净的纸巾,小心地帮我擦拭伤口。

我的内心不由地涌起一股暖流,伤痛仿佛也减轻了许多。

自从读了经典后,我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

只要我们诚心对待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只要我们经常帮助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同学们,让我们读更多的经典吧,让我们变得更充实,更聪明,更有用。

国学经典读后感2“国学”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国学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对世人的影响自是不必多言,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虽浅显却极富哲理,能够给人以生活上的指点、学习上的教导,成长中的导航……它教会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它还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父母长辈的行为准则,因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00字(通用16篇)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00字(通用16篇)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00字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00字(通用1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00字篇1打开国学经典的书籍,让国学经典的璀璨点亮你灿烂的知识。

国学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文化。

我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我感触良多,更让我受益匪浅。

我以为这次比赛就是拿着本书,大声朗诵。

一上台,他们个个穿着古装,他们用嘹亮的声音,各自把背的滚瓜烂熟的诗词充满激情的朗诵出来。

他们一朗诵,我觉得我仿佛回到了古代,看到学堂里的学子们摇着头,朗诵着诗词。

不知不觉我也跟着朗诵起来,我陶醉在其中,不能自拔。

他们比的带有情字的古诗词,什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什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什么“惟将旧物表深情”。

多的数不胜数,更体现出他们的古诗词积累的很多。

所以台下的雷声般的掌声不停。

他们不光古诗词积累的多,而且读书读的多。

他们比的回答题下五子棋,问的他们一些课外书上的事情、人物,他们快速答出。

他们比的看图或看视频写出成语,体现出他们积累的成语很多。

争冠军时,比的是对对联,上联是:“冰冻三尺恰能磨练心志”,谢奕晨对的是:“剑磨十载方可造就英雄”,刘康宁对的是:“风吹万里正待翱翔霄汉”。

她们对的非常工整。

最后冠军是刘康宁,亚军是谢奕晨。

这次省比赛中的选手,个个都是精英。

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他们的国学经典知识太多了,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他们了如指掌。

通过这次省比赛,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国学经典知识的不足,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多读书,多积累诗词。

看完了这次比赛,让我喜欢上了国学经典;让我看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我感到我的国学经典的知识不足。

我们要努力学习。

争取做下一个“国学小名士”!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00字篇2中国乃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自然是源远流长。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篇1上学校后,我始终特别喜爱《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许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渐渐来共享吧!《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精致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高校》等诸子典籍。

其中我最喜爱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

比如在三班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简单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珍宝,即使是片刻时间也要努力争取利用”。

但通过这简洁的八个字它却告知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久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久不会再来。

所以,必需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班级的学校生了,我肯定要懂得时间的珍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

上课时用心听讲,下课后仔细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理支配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好孩子。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篇2我在寒假里读了一本名叫《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的一本书。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感受到祖国诗歌的无穷魅力,又体会到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比如说,快乐的,宠爱的,孤独的,难忘的……书中有一首诗,是这样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宠爱之情。

还有:鱼对鸟,鸽对鸠,翠馆对红楼。

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

这是笠翁对韵,又让我感受到了对对子的无穷乐趣。

还有《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写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道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6篇

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6篇

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6篇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1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我们学习国学,不只是为了了解,还要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我们知道“融四岁,能让梨”的三字经典,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含义,也都能背诵“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论语》名句,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父母为我们日夜操劳,做饭洗衣,我们是不是觉得理所当然?同学朋友间有了矛盾争执,我们会不会谦让宽容?看到老人摔倒需要帮助,我们能不能伸出援手?为人处事,我们有没有正直诚信,做不做得到“言必行,行必果”呢?现在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展,物质丰富,人类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进步。

不要有了变幻莫测风险刺激的游戏和网络,就忘记了我们横平竖直一笔一划的书写;有了饶舌rap和重金属的撞击,就丢弃了我们的字正腔圆高山流水;更不要为了不拘小节放荡不羁,唾弃我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礼仪和传统美德!要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是一把把黄土塑成的,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生生不息的脉搏,失去了这些,我们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生命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学经典,我们的国家才能和谐稳步的发展,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的壮大富强!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2今天,我看了《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总决赛》,写出了这篇观后感。

在前几集,经过层层挑战,选拔出了12位选手来参加这一次的总决赛,他们分别是:宜城居士——谢弈晨,泉城义工——李耀宇,乐安居士——田艺萱,一行君——冯浩然等。

在第一环节中,李耀宇、侯懿轩、侯朝捷、张天娇、张天宇、孙容亿6人遗憾淘汰出局。

而在第二环节中,田艺萱、冯浩然、高晗、杨晨因未想出答案而淘汰出局。

在第三环节中,谢弈晨与刘康宁的对战更是精彩,可谢弈晨发挥不当,成为了第二名。

齐鲁文化诵当承,修德爱国少年风;弦歌不辍读书生,风华正茂少年梦。

举办《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这个节目的目的,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德,寻找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少年。

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推荐15篇)

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推荐15篇)

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推荐15篇)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第1篇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灿烂的历史,《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里就融汇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使繁冗的得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

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时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并没有那么难理解。

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经典了。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第五单元“四时田园”这一部分,它用许多古诗来教育我们:做人要勤勤恳恳,不能懒惰。

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懒惰,什么事都让别人帮我做。

值日时,我是组长,我就让那八个组员打扫,我则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唱着歌。

最后,由于组员不合作,没打扫干净,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我心里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麻,一起涌上心头。

哎,都怪我!读了这一部分,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从今以后,我渐渐变得勤劳了。

就说去年吧,学校有县里领导来检查卫生,我们组由我负责打扫卫生,在我的牵头下,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为此,还受到县领导的表扬呢。

当然,这得归功于经典诵读!经典诵读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言论也让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

在《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又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虽然我成绩很一般,但每次考完试骄傲情绪不断滋长。

对于身边学习比我差的同学总是不理不睬,家长、老师说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收效欠佳。

当我读了孔子的话时,又反省了自己,觉得很惭愧。

连知识渊博的孔子都那么谦虚,何况一个小小的我呢?从此以后,我变得很谦虚,经常向我身边一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百万绿丝中的小苗吸收营养的成分。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读之如沐浴春风,我会让它永远伴我前行……诵读国学经典读后感第2篇最近在班级内掀起了阅读《国学经典》的高潮,学生们读得津津乐道,我也是乐此不疲。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被经典诵读所陶冶,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后人以文化的熏陶和知识的拓展,能对经典词句做到耳熟能详,这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传统文化精髓的盛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讲述了一个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人,而每个人又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值得我们彼此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就像我们班里的张宇涵她的语文学习成绩特别好连续五年来每次都考全班第一;王梓桐学习努力,做题仔细认真,从不马虎,这正是我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改掉我粗心的坏毛病……真的是让我不由得产生赞叹羡慕之情。

同时也激励我以他们为目标发奋图强、扬长避短,做一位敢于争先得自己。

读了古诗文,使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识,使我们好似又穿越了历史时空,回到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中。

经典诵读是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张扬中国文化的魅力法宝,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起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

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我们要加强学习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2“读书不觉已早春,一寸光阴一寸金。

”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时间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青春正茂、朝气蓬勃,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造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会读书迟”的遗憾。

节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应从小事做起。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

书虽然小,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经典要义这一章里有许多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要如实回答。

所以我们不明白的就是要说不明白,好请教别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的生长意境是最值得观赏的。

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状况。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是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比如,在故事这一章里,许多故事都带着大大小小的道理。

《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是说人要诚实守信,不要去欺骗别人。

我们也千万不要从小养成了欺骗别人的坏习惯。

《网开三面》这个故事主要说了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宽容了别人,以后别人就会帮忙我们。

《子罕睦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

因为,谦让了别人,别人就会敬重你。

让我们一齐来诵读《国学经典》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透过国学经典,我感悟到的是足以震撼心灵的中华民族精神。

没有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也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灵魂,当然我们也将不再拥有凝聚力、生命力。

细细品读国学经典,就会品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品悟国学经典,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塑造了美好的人生,提升了生命价值。

国学经典引导着我们追求真善美,适应大自然的生活环境,顺乎天时,合乎人情,与时俱进,保持一颗永久年轻快乐的心。

国学经典,其中多有思想义理,人生真谛。

不仅古已有之,至今犹有价值,而且永远对人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国学经典感悟
10月25日我们一行四人去宝山学校欣赏了省级课题《建设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发展》的成果展示,令人感慨、震撼!我在宝山学校待了那么多年这个课题我一直做着,觉得让孩子读书才是发展的学生的最好途径,看到学生的可喜变化,真是由衷地高兴。

看到的老师们的精彩展示,真是由衷地赞叹。

这些变化哪里来,都是书给与的变化。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华夏文化,再造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

纵览历史,横观现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科技,就会落后,受人宰割;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传统优秀文化,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会虚无,就会异化,甘愿为人奴隶。

国学经典的诵读则是唤起孩子民族自豪感的有利的武器,因为作为中国的经典文学,现在已经被外国人当作研究的对象了,他们的那种崇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所以作为炎黄子孙学习经典名著更是责无旁贷。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最后我要说的是:让我们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吧!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

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

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
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

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
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
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

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的
历史重任。

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

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
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
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
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
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

“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
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
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
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这是一件大好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
要从做人开始。

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
不会有革命精神。

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
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

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
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

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

《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
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
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

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

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
民族姓氏的渊源。

《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
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

《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
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

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看了“诵读国学经典感悟”的人还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