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学期试卷
初二历史下册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下册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是秦始皇对中国进行的制度改革的是:A. 统一文字B. 统一货币C. 统一度量衡D. 统一宗教答案:D2.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目的是:A. 方便贸易B. 统一计量标准C. 便于征税D. 推行统一制度答案:C3. 秦朝最重要的修筑工程是:A. 长城B. 道路C. 宫殿D. 陵墓答案:D4. 汉武帝开辟了对外贸易的道路,这条道路是:A. 丝绸之路B. 茶马古道C. 海上丝绸之路D. 中亚古道答案:A5. 在“王莽即位”后发生了望族萧何等人起义的事件是:A. 新朝B. 刘邦起义C. 红眉起义D. 赤眉起义答案:C二、填空题1. 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篆2. 秦朝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
答案:暴政3. 汉朝时期边塞建立的屯田制度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答案:农业4. 新朝时期,一度废除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市肆制度5. 朗朗乾坤下一“子之不肖,_________________之祸。
”。
答案:无穷三、简答题1. 秦始皇对统一货币的改革有何影响?答案:秦始皇对统一货币的改革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货币统一,方便了贸易和征税。
统一货币的引进使得商业活动更为便捷,加强了国家财政控制的能力。
2.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互通有无的重要贸易路线,促进了中国丝绸等商品的出口,也引进了大量外来文化和商品。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红眉起义和赤眉起义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这两次起义有何相似之处?答案:红眉起义发生在新朝时期,赤眉起义发生在王莽统治时期,它们都是对新政权的抗争。
两次起义都揭露了望族篡位的野心和暴政,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东亚的国家?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印度答案:D2. 欧洲最长的河流是:A. 尼罗河B. 比萨河C. 内尔河D. 伏尔加河答案:D3. 中国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电池答案:D...第二部分:填空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思想者"是古希腊的一种:答案:职业2. 《论语》中的作者是:答案:孔子...第三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一般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乡试是在县级进行的考试,通过者可以参加会试;会试是在省级进行的考试,通过者可以进入殿试;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者可以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行有效地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部分: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请论述一下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
答案: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一系列重要变革和建设。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百年的苦难和动乱,包括晚清末年的列强入侵、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在等领导下,中国成功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进了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在近代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寻求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完整的试卷及答案请参考附件。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
初二下册历史考试试卷

初二下册历史考试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1. 发生在何时的辽东半岛战役?A. 1592年B. 1597年C. 1598年D. 1600年2. 《天朝田亩制度》是哪个时期的法规?A. 商朝B. 周朝C. 明朝D. 清朝3.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项?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纺织机械4. 唐太宗时期颁布的《永徽律令》是下列哪个朝代的法律体制?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5. 热河战役是哪次抗日战争中的战役?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南昌起义D. 西安事变第二部分:填空题6. 中国最早的科举考试始于哪个朝代?答:隋朝7. 共和国时期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答:1982年8. 鲁迅的原名是________。
答:周树人9.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由哪个朝代发行的?答:唐朝10. 辛亥革命爆发的年份为________年。
答:1911年第三部分:问答题1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始于隋朝,兴于唐代,贯穿明清两代,史称科举制度。
1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答:中国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者进行的全面抗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开始的抗战硝烟中,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为止。
13.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内容包括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等。
第四部分:综合题14.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儒家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都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
15. 你认为历史的学习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有何重要性?答: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从中吸取智慧,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提供宝贵的启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古代中国的著名宇航员?- A. 杨利伟- B. 戴富国- C. 王亚平- D. 阳利伟答案:A. 杨利伟2. 北京的地理位置属于下列哪个方位?-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答案:B. 东南3. 长江是世界上第几长的河流?-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答案:A. 第一第二部分:填空题1. 《论语》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作品?答案:孔子2.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哪个省/自治区?答案:西藏自治区3. 银河系是由多少颗星系组成的?答案:多个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
答案: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四种发明对于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2. 请简要说明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答案: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欧亚大陆的重要商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也带来了外来的商品和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部分:论述题请用200字以上的篇幅,回答以下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答案: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国之一。
改革开放带来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改革开放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私营企业的兴起和经济的多元化。
社会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众的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的开放度也大幅提高。
然而,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经济差距的加大和社会问题的增加。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初二历史下册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下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A. 家世背景B. 武力C. 文化知识D. 财富2. 以下哪项不是宋朝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传播文化C. 展示国威D. 军事征服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以下哪项政策对国家影响最大?A. 土地改革B. 科举制度改革C. 禁海令D. 推行儒家思想5.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战争D. 辛亥革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_。
7. 宋朝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提出了“_________”的学说。
8.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共进行了_________次下西洋的航行。
9.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对西藏地区实行了_________制度。
10. 19世纪中叶,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
12.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贡献?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4.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材料一:《南京条约》相关内容摘录材料二:《马关条约》相关内容摘录材料三: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列表六、答案1. C2. A3. C4. D5. A6. 李渊7. 格物致知8. 七9. 金瓶掣签10. 南京条约11. 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包括:考试内容广泛,重视文化知识;考试形式多样,包括明经、进士等;选拔标准公平,不问出身,只看才能。
12. 康熙皇帝的重要贡献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推行科举制度改革,选拔人才;加强对外交往,促进文化交流。
八年级下册历史月考试卷与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月考试卷与答案考试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A. 风车B. 电视C. 汽车D. 飞机2. 印刷术最早发明于下列哪个朝代?A. 唐朝B. 明朝C. 秦朝D. 宋朝3. 以下哪个事情属于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A. 青铜器的制作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圣武天皇出任日本天皇D. 五四运动爆发4. 以下选项中,哪个是中国古代的名山?A. 黄山B. 珠穆朗玛峰C. 埃菲尔铁塔D. 尼亚加拉瀑布5.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发明的时期?A. 汉朝B. 唐朝C. 明朝D. 元朝6. 以下历史人物中,哪位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A. 孙中山B. 鲁迅C. 孔子D. 郭沫若7. 以下哪个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建筑?A. 天安门B. 大禹治水纪念碑C. 故宫D. 乐山大佛8. 以下哪个事件是中国古代的战争事件?A. 文化大革命B.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C. 五四运动D. 建国后的改革开放9. 以下哪个事件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A. 一战爆发B. 九一八事变C. 古代人的石器制作D. 洛阳龙门石窟的建立10.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A. 隋唐演义B. 蓝色巨人C. 少年维特之烦恼D. 霸王别姬第二部分: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 请简要叙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 请解释什么是丝绸之路,并简要介绍其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3. 请简述清朝的建立和满汉关系。
4. 请解释什么是甲午战争,并简要叙述其对中国的影响。
5.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影响。
第一部分:选择题答案1. A2. B3. D4. A5. C6. C7. C8. B9. B10. A第二部分:简答题答案1. 三国时期发生在公元220年至280年,主要由魏、蜀、吴三个国家组成。
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和刘备开创了汉中之地。
初二(下)历史选择题,附答案

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说明()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B.中国已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C.旧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D.已经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2.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A.能否巩固政权B.能否稳定物价C.能否统一财政D.能否完成土地改革3.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A.从根本上消灭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建立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改革开放的实行5.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有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A.通过了《共同纲领》B.确定了土地改革的路线C.公布了“一五计划”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我国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明了()A.国民经济困难得到根本好转B.工农业生产有了大幅度提高C.发展社会经济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D.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8.下列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当时我国的具体国情B.是对农业经营方式和所有制形态的成功探索C.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曾几度调整D.主要是将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9.“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的标志是()A.《五一六通知》的发表B.“九一三事件”C.“四人帮”被粉碎D.“四五运动”10.“两个凡是”的提出,说明了()A.当时党中央仍然存在着“跃进”的错误思想B.“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已经被彻底纠正C.“左”的错误思想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纠正D.党和政府已经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1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决定有()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一个中心”是指()A.经济建设B.自力更生C.改革开放D.艰苦创业13.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总结,不正确的是()A.召开于1982年9月B.邓小平在会议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的特社会主义”C.这次会议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D.会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掀起于()A.城镇B.农村C.沿海D.西部15.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签下了“包产到户”契约。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中,土地所有者是()。
A.皇帝B.王C.农民D.官僚答案:A2.()辛亥革命爆发地是()。
A.广州B.南京C.上海D.重庆答案:A3.()中国成立于()年。
A.1910B.1911C.1921D.1923答案:C4.()二战之后,中国取得的第一个国际性胜利是()。
A.中印边界战争B.朝鲜战争C.舟山群岛战役D.对越自卫反击战答案:C5.()改革开放的标志是()。
A.三峡工程动工B.香港回归C.上海浦东开发开放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第二部分:判断题1.()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答案:正确2.()中国成立于1921年。
答案:正确3.()中国曾参与朝鲜战争。
答案:正确4.()改革开放的标志是香港回归。
答案:错误5.()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答案:正确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以皇帝为中心,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并控制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制度。
2. 请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大革命,背景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和国内外矛盾的尖锐化。
它的意义在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 请简述中国的成立过程和作用。
答案:中国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由马克思主义者创建。
党的成立有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作用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实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 请简述中国在二战之后取得的国际性胜利。
答案:中国在二战之后取得的国际性胜利是舟山群岛战役。
这次战役中国军队成功解放了舟山群岛,有效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肯定和支持。
5. 请简述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改革开放是中国国家关系的伟大革命,标志是中国的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历史下学期试卷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八年级(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结束了一百多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确立2、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这次战争是A、抗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侵朝战争D、美国独立战争3、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镇压反革命B、进行了土地改革C、加入了人民公社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新中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是A、镇压反革命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C、恢复发展国民经济D、进行土地改革5、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一五计划期间,下列属于东北工业基地的有①鞍山钢铁公司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③沈阳第一机床厂④大庆油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D、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7、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8、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急于求成③自然灾害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0、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⑥外商独资企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1、我国的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A、与中央的关系不同B、各自权限不同C、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12、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A、邓小平B、江泽民C、周恩来D、胡锦涛1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14、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不属于八项主张内容的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B、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C、针对台独分子的活动,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最佳方案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15、2004年是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周年纪念A、 40B、 45C、 50D、 5516、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A、 40年代B、 50年代C、 60年代D、 70年代1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线的成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代表权B、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C、 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8、形成于1986年的《863计划纲要》,选择了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在1996年,又将( )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A、航天技术B、信息技术C、自动化技术D、海洋高技术19、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两个地区是①新疆②香港③澳门④台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A、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21、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①反腐倡廉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⑤坚持人民民主专政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22、明明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基础教育23、下面不属于新中国诞生后的文艺作品有A、《红岩》B、《青春之歌》C、《茶馆》D、《狂人日记》24、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贡献有①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②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政权,解放了全中国③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④25、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就业制度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医疗保险制度D、再就业制度二、材料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党的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内容上体现的一条主线是什么(2分)(2)这二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3+3分)(3)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什么思想路线(7分)27、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 选自歌曲《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2分)(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2分)( 3)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8+3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28、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或变革结果如何(10分)29、每周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全体师生齐唱国歌,请问我们歌唱的国歌创作于什么时期有人说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过时了,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角度谈谈你唱起这首歌时的感想(1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B 4B 5C 6B 7A 8C 9A 10D 11D 12A 13A 14C 15C 16B17D 18D 19B 20B 21B 22D 23D 24A 25C二、材料题:26、(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2)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开了个好头,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27、 (1)“大救星”是毛泽东。
(2分)(2)“老人”是邓小平。
(2分)(3)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分)他们是我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
(3分)四、问答题:28、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9、思路一:针对“过时论”,结合我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与世界发展的差距,进行反驳。
思路二:从“历史使命感”角度出发,谈中学生做为祖国明天的栋梁所肩负的责任,引发努力学习的动力。
思路三:从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背景”角度谈此歌在昨天和今天的意义。
总之,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且积极向上的观点均可给分。
表达特别好的可以适当加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