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历史名人 滕文公专题介绍
滕州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滕州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滕州,这座位于中国山东省的城市,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其丰富多样的历史故事和杰出的人物形象,使得滕州成为了山东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瑰宝。
在滕州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人物。
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就是墨子。
墨子,原名翟,是战国时期的滕州人。
他不仅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更是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军事家。
他的思想主张平等、博爱,反对战争,提倡和平。
同时,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也极为卓越,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和木工技艺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另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孟尝君。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滕州人,以卓越的才能和胆识著称。
他曾担任齐国的重要官员,但因与齐闵王发生矛盾而离开齐国。
在流亡期间,他受到了秦昭襄王的邀请,前往秦国拜见秦昭襄王,并成功说服秦昭襄王放弃了进攻韩国的计划,从而缓解了齐国的压力。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礼贤下士”的经典案例之一。
除了这些历史人物外,滕州还有许多令人称奇的历史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孟尝君礼贤下士”。
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尝君以谦逊的态度和尊重人才的做法,吸引了众多有才华的人前来投奔他,从而使得他的势力逐渐壮大。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滕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礼贤下士”的经典案例之一。
此外,今天的滕州还保留了许多文化遗迹和景点。
这些地方记录了滕州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例如:滕州博物馆、墨子纪念馆、鲁班文化园等都是游客了解滕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这些地方通过展示滕州的历史文物、墨子的思想和技艺以及鲁班的发明创造等,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滕州丰富的文化内涵。
滕州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不仅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还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和景点。
这些资源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研究滕州历史文化的机会,也展示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滕国历史

“滕”,上溯其源,历史悠久。
关于“滕”字的出现说法不一。
一说‘滕’,古为塍,有滕州出土的金文可证。
《说文》:“滕,田畦也。
”《苍颉篇》:“塍,畔也。
”皆指田界而言。
《尔雅·释宝》:“塍,虚也。
”与沟壑坑堑隍池同类。
因滕与塍同音,古代经传即以“塍”假为“滕”,取泉水腾涌之义。
其实,应以滕为是。
二说:“滕”字未见于甲骨文,经典上“滕”,从水、金文为“ ”,从火。
《续滕志·金石志》载:“滕虎簋”上的铭文拓片:“ 虎敢肇乍(作)……。
”及1978年在滕县庄里西(村))(今滕州姜屯镇庄里西村)出土之“滕公鬲”上,铭字七字:“吾乍(作) (滕)公宝 彝。
或说“ ”当是一火图滕氏族的徽号,由于崇拜火神,取火之威烈腾耀作为自己氏族的象征。
后来,由于世代定居立国,进一步有了兵、农,祭祀造器的发展,于是承先祖号志,把姓氏铭制于造器上,为“ ”。
又因古滕地域,群山环抱,草茂林繁水丰富,适于氏族人群定居,但夏洪季节,东部万山之水皆注之,腾涌泛滥,非氏族部落所能抗拒,告之于天地,神灵,或因而演变为“滕”,《滕志》诸版本均云:“滕者,取水之腾涌名也。
”据《国语·晋语》胥臣云:“黄帝之于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十二姓中有滕姓。
《山东通志·封建》:“黄帝第十子封滕。
”志书称之为“黄帝滕”。
据有关黄帝“胙土赐姓”的记载,当为最早出现的滕氏族。
相传黄帝为我国古代北方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距今约五千年前),这个部落联盟南下,到达黄河流域,与原居东方的夷人融合(或者说就是滕氏族),即为定居于这一地区——荆水(今名城河)之域的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先民,因就有了“滕”这个地方。
殷代滕国殷代有滕伯,名文,为滕君,滕为方国之地。
据《史记·索隐》云:“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黄帝裔也,为滕君,世系无考。
”按“伯”在我国古籍中为部落首长的名称,是管领一方的长官。
《辞源》注:“殷之州长曰伯”。
历史上的山东名人

历史上的山东名人1.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东南一带人。
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史称孔子。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曾在鲁国做过小吏、他30岁开始私人讲学.50 岁任鲁国中都宰,继任司寇。
不久辞职,率弟子周游列国,但始终不得重用.在外14年。
68岁重返鲁国。
专门从事教育工作.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孔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又不断地提出和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学说。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孔子所作,孔子率先在理论上突破了这种对自然山水的宗教式态度,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2.鲁班(约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
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
鲁班,姓公输,名般。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
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
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3.扁鹊(前357——前307年),姓秦,名越人。
今山东长清县人。
系我国医学事业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发明望闻问切等疗法。
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
山东滕州的地方特色简介

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位于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的南郊, 有一个集生态餐饮、温泉 洗浴、宾馆住宿、旅游度 假、休闲娱乐、体育健身 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企业, 这就是盈泰生态温泉度假 村,一个被国家旅游局审 批通过的“全国农业旅游 示范点”、“国家AAAA 级景区”。
莲青山生态旅游区位于 山东滕州市东北约20公 里的东郭镇境内;莲青 山99座突峰,起伏在绵 绵数十平方公里区域内, 山上花草遍布,林木茂 密,奇石交错,壑深沟 险,近100种飞鸟走兽嬉 戏鸣吵其间,景色优美 壮观且文化内涵丰厚, 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奚仲 奚仲,造车鼻祖,是奚姓、任 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国的祖 先。奚仲,鲁国人,故里在今山东 省滕州市官桥镇一带。有人把枣庄 薛城区和古薛国当成一个地方,实 际上是不准确的。据专家分析,枣 庄市薛城区故称临县(原属山东滕 县的一个公社),跟古薛国不是一 个地方。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 禹封为“车服大夫”(亦称“车 正”),奚仲发明了车,其贡献不 亚于“四大发明”,奚仲是古薛国 地面上出现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发 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 车神,后人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 以求出行平安。“祭拜奚仲,平安 出行”的民谚流传至今。
滕州市,简称“滕”, 又称“善国”、“滕 国”等,古为“三国 五邑”之地,素有 “滕小国”之称,是 古代东夷炎族后裔— —滕、蕃、邾、薛等 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 祖的发祥地。古为泗 水流域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是山东省 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全国百强县(市)之 一。
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 昌明之邦。”境内有被命名 为“北辛文化”的7300 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 址,有“大汶口文化”的代 表遗址岗上遗址,有商周时 期的滕国遗址等景观。是古 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科 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 墨子的故里。在2010中国县 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位居 第13名,连续10次跻身全国 百强。
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

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成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
翻译:
滕文公作为世子,去楚国朝见楚王,路过宋国时拜访了孟子。
孟子给他讲人性善的道理,一定举尧舜的例子加以说明。
世子从楚国回来,又来拜访孟子。
孟子说:“世子对我的话还有疑惑吗?道理不过就是如此罢了。
成对齐景公说:‘他,是丈夫;我,也是丈夫;他,有什么可怕我的地方?’颜渊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也是这样。
’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现在滕国的土地,截长补短,也将近有五十里之多,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
《尚书》上说:‘如果药力不能使病人感到眩晕,病是不会好的。
’”。
介绍自己的家乡滕州作文

介绍自己的家乡滕州作文我的家乡座落在山东省南部,微山湖畔。
这里有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是北辛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曾经是奚仲造车的地方,这里被称为“文化昌明之邦”。
回顾千年古城滕州,北辛文化遗址的泥陶,还有薛国古城的瓷片,前掌大文化遗址的青铜,他们都是辉煌言明的见证。
风风雨雨飘摇一生勤劳、善良、智慧的滕州人,人才辈出。
墨子“兼爱、非攻”,孟尝君食客三千,毛遂自荐,滕文公亲政爱民,“善国”美誉传天下。
一个文明礼仪古城,以她特有的人文历史闪烁着迷人的异彩。
悠久的历史文化衬托着滕州秀丽风光,给古老的滕州又添新景。
滕州的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吸引着中外游客。
古有“龙岭晴云、池莲四面、苍翠双峰、趵突喷玉、塔影高标、真人仙板、文公古台”蕃阳八景。
现有远近闻名的莲青山、龙山、千山、落凤山、墨子森林公园、微山湖万顷红荷、刘村万亩梨园等景点。
特别是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区和莲青山生态旅游区,的确是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小荷才露尖尖角”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以她钟灵毓秀,原始风情和保存最佳的湿地资源而闻名省内外。
这里远山含黛、近水吐绿、碧天如洗、红莲摇霞、一年四季如诗如画。
阳春三月,清风梳柳、锦鳞弄波;七月流火,苇浪翻涌、红荷绽放;秋日,天高云淡、绿减红瘦、芦荡飞雪;初冬,数不清的岛儿在湿地上栖息,如人间仙境一般。
滕州丰富的旅游资源,给滕州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发展,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大,一些大型的企业落户滕州,盈泰工业园区,产品远销国内外,盈泰生态园是人们休亲娱乐的好去处,“中国兔节”胜利召开,带动经济迅猛发展,解决部分人员就业,人民生活有了改观。
“三通”工程进行顺利,“自来水通”、“村村通”工程已经完成,实现了“村村通、街街通、路路通、户户通”,“沼气通”工程也正在进行,部分村民用上了环保、经济、节能的沼气。
村里娱乐设施、健身设施也不断增加,人们闲暇时间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精神语言明进社区,“文明一条街建设”如火如荼,人民生活环境有了大改观,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我们的确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今天我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明天将成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
滕州简介

滕州简介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考古发掘的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表明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
西周时期,在这里建立了滕国、薛国,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特别是墨子“兼爱非攻”的科学思想、鲁班的创新意识、滕文公崇尚“仁善”的传统美德、毛遂勇于自荐的进取精神,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滕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地处淮海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的中心位置,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有济南、徐州、临沂、济宁四大机场;到青岛港、日照港三小时车程,均有高速公路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市名由来滕,取泉水腾涌之意。
秦置滕县,1988年改名滕州市。
政区人口全市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
辖21个镇(办事处),1226个行政村(居委会)。
截止2005年6月份全市总人口15778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4700人,男女性别比106.9:100。
计生率:99.6%,人口出生率4.23‰,死亡率2.93‰。
有少数民族29个,共4100人1、龙岭晴云、墨子成语:墨守成规孟尝君成语:鸡鸣狗盗毛遂成语:毛遂自荐鲁班成语:班们弄斧2、谷翠双峰3、微湖夜月4、趵突跳珠、5、池莲四面、6、文公古台、7、真仙灵柏、8、塔影高表,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
“三国”,即“滕、薛、郳(小邾)”三个诸侯国,清道光《滕县志•三国世家》载有“滕、薛、小邾世家”,记述了有关三国的历史沿革。
“五邑”是指在滕州辖区内古代的五座城市。
灵丘:灵丘故城遗址,在滕州羊庄镇土城村东北,今属枣庄市山亭区。
昌虑:昌虑故城遗址,在滕州市羊庄镇土城村。
滕州为什么又叫善国

滕州为什么又叫善国1、滕国在周朝时期是个有名的小国。
据《左传》称,它的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
相传三十一世,历七百多年之久。
滕国国君中影响最大的是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他曾多次“礼聘”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孟轲到滕国,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略。
由于滕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国名声大振。
远近都称滕文公为“贤君”,滕国为“善国”。
2、滕文公,名弘,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18年(周慎靓王三年)。
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
另据《史记·索引》云:“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为滕君,世系无考”。
由此可知,“滕”在殷商之时已经称为方国。
至于“滕”的来历,可以在《国语·晋语》的记载中得到线索:“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吉、儇、依是也。
”可以看出“滕”本为黄帝之后人。
西周初年,武王克商之后,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爵为侯。
周滕自叔绣起,传三十一世,历七百余年。
直到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被宋国灭掉。
滕国诸君,世系名谥可谱者不多,《滕县志》载:“滕世家可谱者十余世。
”《史记·陈杞世家》载:“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
一个“绝长补短方五十里”,小国,不足以论,致使滕国世系湮灭于浩瀚的历长河之中,成为千古之谜。
滕文公为战国时滕国国君,是滕国诸君中史书记载最多的国君。
《古纪世本》载:“滕世系有考公糜,糜子元公弘”。
《孟子》赵岐注:“考公即定公,元公即文公也。
以元公行文德,故谓之文公”。
滕文公于公元前325年(周显王四十四年)继承国君之位。
因崇尚孟子之学,因此在《孟子》一书中留下较多记载。
公元前326年(周显王四十三年),滕文公为世子时,出使楚国,路过宋国,拜会了孟子,孟子向他阐述了人性善的道理。
世子从楚国回来,又来看望孟子。
孟子对他说:“世子怀疑我的话吗?其实真理只有一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文公专题介绍
春秋战国之际,“滕,小国也。
”处于列强之间,跟随大国会盟,征战,今日朝鲁,明日事宋,改日又侍晋,在强国的夹缝中讨生图存。
至滕文公执政时,他不以国小自卑,立志摆脱欺凌,按照孟子“政在得民”的主张,“法先王”、“行善政”、“施善教”,不但没被大国吞并,反而跃居其他方国之上,被誉为“善国”,谱写了滕国历史上辉煌的篇章,至今传为佳话。
滕文公还是世子(太子)时,曾去楚国,来回经过宋国的国都彭城,正值孟子在宋国,两次拜见了孟子。
滕定公(滕文公的父亲)病逝,滕文公派然友到邹国向孟子求教后,再办理丧事。
孟子教以“守丧三年”......。
然友返回后向滕文公说明了情况,太子决定三年守丧。
宗室长辈与朝中文武百官因丧礼久废坚决反对,并说:“我们同一宗族的历代鲁国君主都没有守丧三年这样的行为,滕国更没有守丧三年的行为,到你这代就要违反常规,不可以。
”文公看到宗族及文武百官对他不满意,恐怕办理丧事中难以尽心,再让然友请教孟子。
孟子说:“哦。
这事不可求教于他人了。
上位的人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必然喜爱得更突出些。
君子的德行是风,小人的德行是草,草必然是随风倒。
办丧事就在于太子了。
”然友返回后向滕文公说明了孟子的建议,太子说:“对呀!这的确取决于我。
”于是太子结棚住了五个月守丧,没传什么戒令。
宗长及文武百官都认可,并说太子懂得礼节,待安葬那天,四面八方的人们都来观看。
太子的面色悲戚,哭泣哀伤,吊丧的人们大为感动。
滕文公继位之后,又礼聘孟子来滕指导。
“孟子来滕,馆于上宫。
”文公待孟子如贵宾,事无臣细地都要向他请教。
滕文公问孟子说:“滕,小国也,同于齐、楚。
事齐乎?事楚乎?”“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滕,小
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等等。
孟子也尽心尽力地为滕文公出谋划策,帮助滕文公寻找治国方略。
并鼓励滕文公说:“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是当时的儒学大师,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诲后,增强了他治理好滕国的信心和决心。
滕文公询问孟子治国的道理。
孟子力劝滕文公积极倡导仁义,主张施行仁政。
并告诫滕文公在选用人才方面,施行仁政就应当任用“贤人”。
选用“贤人”不仅是施行仁政的体现,同时也是施行仁政的有力保障,孟子主张在选用“贤人”的时候,应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
不能仅听左右近臣的话,也不能只听大夫的话,而且要听“国人”的反映,还要就实际的政绩进行考察。
经全面考察,确认“贤者”后,方能加以任用。
孟子让滕文公施行仁政应体察百姓的疾苦,为政者应该和百姓休戚与共,做到忧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
为政者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国家有难,百姓才能“亲其上,死其长。
”在处理和邻国的关系上,仁政的原则就是体察邻国的国情,顺应邻国的民心。
大凡符合邻国百姓的利益,受到邻国百姓欢迎的事就做,不符合邻国百姓的利益,不受邻国百姓欢迎的事就不做。
孟子又告诉滕文公要重视教育,修建学校,彻底治理社会风气,治理好国家还要重视农事,须发展生产。
他说,老百姓“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所以,为政者要注意“治民之产。
”为了发展生产,孟子主张:要彻底改革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在农业方面实行“井田制”,“九分取一”的助税法,在城邑实施十分取一的贡税法。
卿相之下的官员必定要有供祭祀的圭田。
圭田定为五十亩;农户家中若还有劳力多余的,就再分二十五亩。
死亡与搬迁都不离本土,一乡的土地都属于同一块井田,人们不管是外出还是在家都相互友好,防御相互帮助,生灾害病相互照应,这样百姓就能和睦团结。
一块井田以方园一里
为标准,每块九百亩,其中公口一百亩,八户都有私田百亩,公田大家共种;公田做好了,才能做私田。
最后孟子教之曰:“民事不可缓也。
”意思就是说,替老百姓办事不能慢慢吞吞的,要赶紧办理。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使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在孟子的大力支持下,滕文公积极采纳孟子的建议,从滕国的实际出发,带领滕国人民奋发图强,不久滕国名声大振,远近都称滕文公为贤君,各行各业豪杰志士自愿来滕定居者络绎不绝。
有个叫许行的人,在楚国是搞农业的,他奉行神农的学说,从楚国来到滕国,登上门来对滕文公说:“我是个从远方而来的人,听说你施行仁政,但愿有个住处成为您的百姓。
”滕文公答应了他的要求,并给了他住处。
许行的学生有几十人,都穿着粗布衣服,依靠纺织草鞋草席维护生活。
陈良的学生陈相与他弟弟陈辛扛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对滕文公说:“听说你施行圣人的政务,也算圣人吧!我愿意做你的百姓。
”从此,滕国人丁兴旺,蒸蒸日上,国富民强。
善国之名远扬。
孟子有推行仁政游历各国,奔走呼号。
但在那个只讲霸术,争权夺利的时代,大多数国家对实行仁政缺乏诚意,唯有滕文公执著地追求,坚定不移地推行仁政,一直到他去世。
据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卷十四,轶事篇)记载,滕文公死后,埋葬的日子已确定,天下起了罕见的大雨雪,群臣都要求拖延丧期,太子不同意,群臣以古论今,反复劝说太子,说滕文公死不瞑目是不忍心离别滕国,想再多留几天,“而抚社稷”,所以感动了上帝下起了大雨雪,推迟日期符合天意和文公的意愿。
孟子听说滕文公去世,悲痛万分,亲自来滕吊丧,他认为拖延丧期符合“礼”。
从滕县旧志记载的这件轶事来看,滕文公死后仍然关心滕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
滕国成为善国,这与滕文公礼聘孟子密不可分,是“孟子之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