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有答案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唐诗宋词共50首阅读赏析一、【甲】慈恩寺偶题①[唐]郑谷往事悠悠②添浩叹,劳生扰扰③竟何能?故山④岁晚不归去,高塔⑤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乙】经故洛城⑥[唐]王贞白卜世⑦何久远,由来仰圣明。
山河徒自壮,周召⑧不长生。
几主任奸谄,诸侯各战争。
但馀崩垒⑨在,今古共伤情。
【注】①慈恩寺:唐代寺院名,旧寺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
偶题:偶然而题。
②悠悠:长久,遥远。
③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
④故山:指家乡。
⑤高塔:指慈恩寺的大雁塔。
⑥经故洛城:经,经过;故,以前;洛城,洛阳城,唐朝都城。
⑦卜世:预测传国的世数。
亦泛指国运。
⑧周召:周成王时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并称。
两人分陕而治,皆有美政。
⑨崩垒:倒塌的宫墙。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绘了诗人在逗留之地的所见所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写往事悠悠,生活劳碌纷乱,没有安宁,给人的唯有喟叹与无奈。
C.乙诗颈联写自古君主都听任奸臣把持朝政,陷害忠良,致使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国家衰败。
D.甲诗尾联写诗人报国无门,顿起归隐山林、出家为僧的念头;乙诗尾联写昔日富丽堂皇的唐都城只剩下残垣断壁,使古今之人伤心伤情。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格调凄凉黯淡,所表达的情绪低沉;乙诗重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B.甲诗首联的“悠悠”“扰扰”,运用叠词,慨叹悠悠往事和劳碌纷乱的生活。
C.乙诗颈联虚实结合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国家衰败和灭亡的原因。
D.乙诗表达的心境与杜牧《泊秦淮》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1.C 【解析】“几主”是几多君主的意思,并不是自古以来所有的君主的意思。
2.C 【解析】颈联是实写,并没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也没有构成对比关系。
二、【甲】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题九 古诗文积累

是:
,
。
(6)《<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
是:
,
。
(7)我们都向往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
文把你心中理想的生态环境描绘出来:
,
。
【答案】:
(1)随风直到夜郎西(2)芳草萋萋鹦鹉洲(3)衡阳雁去无留意(4)黑云压城城
欲摧(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示例:①
(3)运用默写型:给出一定语境,按语境内容恰当运用(默写) 诗文句。
2.常考句子类型:主旨句、重点句、抒情句、议论句、描 写句、哲理句。
备考·指南
一、直接默写型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直接型默写就是用填空的考查形式,考查考生对考纲规定 的 24 篇古文及 48 首古诗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考查内容有直接 写出所给语句的上句、下句或中间句以及默写或补充整首诗词 两种形式。
,
”。
6.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有的同学满载而归,而有的却空空如也,这让我们明白了“业精
于勤荒于嬉,
”的道理。
7.人生需要学习,也需要雕琢。这正如《礼记》中所说:“
,
;人不学,不
知道。”
8.孝敬、回报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今天不少独生子女对此理解不够深刻,他们应
该牢记《增广贤文》中的名句“
,鸦有反哺之义”。
“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杜甫《春望》中(1)“
,
”确切地
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2)“
,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孟浩然《望洞庭湖
赠张丞相》中(3)“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名句积累之综合(含答案)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名句积累之综合(含答案)一、古诗分类:※诗中豪情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中哲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朱熹《论诗》)※诗中忧愁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诗中豁达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意境相反的诗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中乡情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离别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3:古诗词阅读-课外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2古诗词阅读——课外1、(浙江衢州)三、古诗文阅读(20分)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分)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2(浙江丽水)三、古诗文阅读(20分)(一) (4分)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
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
(2分)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19.景中有情。
(2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9、(2分)愉悦、快乐。
(大意写出即可)3、(浙江嘉兴)三、古诗文阅读(25分}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3题。
(-}野池(4分)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5。
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16。
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思符合即可)4、(山东滨州)三、阅读(共37分)(一)古诗词鉴赏。
(3分)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15篇中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萧纲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
两杜①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方无夜犬惊,向息神牛斗。
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
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
【注】①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碣石临东海”与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均为实指,是诗人到达并赋诗之地。
B.“两杜”运用典故,“二龙”运用比喻,言简意丰,表达了对二刘的赞美、期许之情。
C.“夜犬”不惊,“神牛”息斗,一切喧嚣嘈杂都已消失,表现出饯别之夜的平和静谧。
D.本诗记事,写景,抒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惜别之情。
15.本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两句为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答案:(二)(9分)14.(3分)A15.(6分)①用白描手法写景。
麦子将熟之季,夜晚凉风习习,拂动帘幕,雨水交汇成道道细流,文字朴素简练,画面清新明净。
②精于炼字。
“绕”字赋凉风以情态,写出风的轻柔以及带给人的舒爽之感。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①》(宋)苏轼蚕欲老,麦半黄。
山前山后水浪浪②!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③在高堂!【注】①灵感观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钱俶所建,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
②浪浪:形容雨声之响。
③白衣仙人:指观音菩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诗开篇从蚕和麦这两种农村典型的意象入手,简单的六个字勾勒出蚕快要吐丝了,需要勤饲桑叶;麦子也快要成熟了,需要及时地锄土的景象。
B. 第二句却笔锋一转写到了山前山后都被雨水笼盖着,也巧妙地扣住了题目。
C. 第三句紧承上句,因为雨水所以农夫和妇女都“辍耒”“废筐”,同时分别照应了“蚕欲老,麦欲黄”。
中考语文 古诗文阅读 岳阳楼记

考情:2010 年第 4 段与《醉翁亭记》第 2 段对比考查 【原文呈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岸岸上与上小与洲小上的洲花上草的,草花木草茂,盛,草颜木色茂青翠盛。,颜色青翠。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浮动动的光的像光跳像动的跳金动子的,静金静子的,月影静像静沉的入水月中影的像玉璧沉。入水中的 (玉6)不璧以。物喜,不以己悲。(课下注释) 不不因外因物外和物自己和处自境己的变处化境而的喜悲变。化而喜悲。
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属”同“嘱嘱”,嘱嘱托托
2.古今异义 (1)越.明.年. 越:(古义)到到
明年:(古义)第第二二年年 (2)增其旧制. 制:(古义)规规模模 (3)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写文文章章 (4)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古义)如如果果没 没有有
3.词类活用
百废.具兴
10.“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教材“思考探究”)
““迁客迁骚客人骚”的人观”物的之情观是物阴之风苦情雨是则阴悲,风风苦和雨日丽则则悲喜,。“风古和仁日人” 则丽不然则,喜他。们““不古以仁物喜人,”不则以己不悲然”,,无他论们是“在朝不还以是物在野喜,,忧不民忧
(5)去.国怀乡
去:离离开开
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通常包括一些经典的名篇,具体篇目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地区和考试要求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目,供您参考:
古诗词:
1. 《静夜思》(唐·李白)
2.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3.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4. 《春晓》(唐·孟浩然)
5.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6. 《绝句》(唐·杜甫)
7.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8. 《望洞庭》(唐·刘禹锡)
9. 《悯农》(唐·李绅)
10. 《题西林壁》(宋·苏轼)
文言文:
1. 《论语》十则
2. 《爱莲说》
3. 《陋室铭》
4. 《伤仲永》
5. 《三峡》
6. 《岳阳楼记》
7. 《醉翁亭记》
8. 《桃花源记》
9. 《小石潭记》
10. 《鱼我所欲也》
以上只是常见的中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篇目,具体要求还需要根据当地的中考大纲来确定。
建议查阅所在地区的中考考试大纲,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22分)1.直接型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同主题型默写。
(8分)(1)水是古诗文中绕不开的情愫。
曹操登临碣石山,遥望海水激荡:“①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出羁旅行人的孤独惆怅:“枯藤老树昏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孔子在江边,感慨时光的流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天地万物有“真意”,我们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
“高峰入云,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最爱钱塘湖早春之生机盎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杜甫移情于物,花、鸟与人同“感”“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考题示例:
➢ 2010年: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
(1)饭罢(结束 )
(2分)
➢
(2)穆父从旁观曰(跟随 )
➢ 2011年: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
(1)世忠忧之 (以……为忧,感到担忧)
➢
(2)备悉敌情 (详细,详尽)
➢
(主谓)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 (2)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2012年江西)
➢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主谓)
➢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呜。
➢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
➢ 9.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2分)(概括要点)
➢ ____异___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征 ➢ 10.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赏析诗歌)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二、文言文阅读
(一)划分朗读节奏(1分 2分) 1、考查要点: 主要有两种: (1)标示句子的朗读节奏; (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 2、考题示例: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1分)
2004: 闻/沛国刘(王献) /聚众讲说 (动宾+主谓)
➢ 唐·马戴
➢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
句子。(2分)(表达感情)
➢ _念__我___何__留__滞__,__辞__家__久___未__还__(__1_分__)__;___临水 ➢ 10不.试敢说说照首,联中惊“千恐里”平与“昔片时颜”的(表达1效分果)。(。2分)(赏析词语)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2013年中考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分数设置: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古诗词阅读(4分 )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一、古诗词阅读(4分 )
➢ (一)(2010年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4分)
➢ 晚次乐乡县① ➢ 陈子昂
➢ 2005: 时/邕/才学显著。
(状中+主谓)
➢ 2006: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主谓)
➢ 2007: 秦王坚/自河东还
(主谓)
➢ 2008: 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连词)
➢ 2009: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状中+主谓)
2010: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只划一处)
(主谓)
➢ 2011: 敌骑数千/四面集 (只划一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以_ “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 ➢ _鸟__的___自__由__和__飞__行__之__速___,__进__而__引__发__作__者__久
客异地的乡思中。考古诗(文阅读大和积累意相同即可)(2
➢ (三) (2012年江西)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 1、由主观题变为客观题 ➢ 2、考查要点:内容概括、诗词赏析、感情表达 ➢ 3、特别关注:
(1)内容理解:(写了什么)词语、单句、联句、上下片 段、整首诗的内容的含义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等理解辨 析。
(2)诗词赏析: (写得怎么样)内容、感情、形象、手法、 风格、基调等的主观欣赏分析(写得怎么样),要有自己 的肯定、赞扬、欣赏等的态度。
➢
玉楼春 戏赋云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辛弃疾
➢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 走遍溪头无觅处。
➢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 且喜青山依旧住。
➢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
➢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 下片写重睹青山。 ➢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 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 ➢ 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 (二)(2011年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4分) ➢ 落日怅望
2013年中考古诗文复习建议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2013年中考古诗文复习建议
➢ 从各方面综合的情况来看:从大的方面说,2013年中 考语文和去年的中考语文在题型、题量和结构、分值
等问题上保持一致,基本上没变化。仍为四大版块:
➢ 一、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12分) ➢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2分)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 从小的方面说,不排除有几处题目创新的可能: ➢ 1、是句子的选用; ➢ 2、是古诗词阅读的内容理解; ➢ 3、是综合性学习;
➢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中考清古诗新文阅活读和泼积累,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 3、解题方法:
➢ (1)停顿四个原则:
➢
主谓之间、
➢
连词之间、
➢
动宾之间、
➢
状中之间、
➢ (2)不能停顿两原则:
➢ 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 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中考古诗文阅读和积累
(二)翻译加点词语(3分 2分)
➢ 1、考查要点:常见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 多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使动、意动、名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