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报国无门空遗憾生不逢时辛弃疾》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报国无门空遗憾生不逢时辛弃疾》中考真题含答案报国无门空遗憾生不逢时辛弃疾①有人说,南归后的辛弃疾虽未能重上战场,但他依然在战斗,只不过那是一场内心之战,是意志与情绪的交战。
无法报国杀敌,仍显英雄本色。
②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从文学的角度认识辛弃疾,他留下的经典词作数不胜数,是宋词豪放派的一代宗师,与苏轼平分秋色。
但苏轼写豪放词,倾注的是意境,而辛弃疾倾注的是心境。
苏轼写英雄,是在写历史;辛弃疾写英雄,是在写现实,写人生。
③狂放时,他写: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黄金印……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钟。
(《金菊对芙蓉·重阳》)④失意时,他写: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⑤英雄迟暮,他写:倦客新丰,貂裘敞、征尘满目。
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满江红·倦客新丰》)⑥明明是国之大侠,偏偏成了“词中之龙”,这是中国文学史的大幸...。
..,却是辛弃疾个人的大不幸⑦辛弃疾很推崇陶渊明,但他对陶渊明的理解,相当独特。
⑧他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在他眼里,隐居乡间的陶渊明跟建功立业的诸葛亮,是一样的风流人物,只是人生境遇不同罢了。
这怎么看都是常年赋闲乡下的辛弃疾的自况。
借他人境遇,浇心中块垒。
⑨从1181年冬天,他41岁时遭到弹劾罢官起,直到去世的20多年时间里,除了偶有两三年被起用为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之外,其余时间,他基本都在江西上饶带湖边的家中栖居。
⑩他把这个后半生的家,命名为“稼轩”。
你拿起他的词集,翻看这一时期的作品,扑面而来都是这样的意境:愁、酒、剑、白发……⑪待到时代需要英雄时,英雄早已老去。
⑫南归整整40年后,辛弃疾终于等到了上前线的机会。
此时,南宋的实权派人物韩侂胄,大量起用主战派人士,试图发起对金国的北伐。
甘肃省兰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含解析)

古诗文阅读甘肃省兰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最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岳阳楼记【注】(节选)范仲淹①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邠州建学记(节选)范仲淹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
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
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
”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
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
明年夏,厥功⑤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橙,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
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种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
③署事;到而门上任。
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
⑥服膺:牢记在心中的5. “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两句诗句描写了________ 的场面,反衬了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下列选项中,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句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冲突。
B. 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C. 作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
D. 作者想和“姜尚”和“伊尹”一样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
【答案】(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2)D【解析】【分析】(1)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两句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D.有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故选D。
故答案为:⑴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2)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2022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解析)

2022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解析)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西江月【宋】苏轼世事一场大梦①,人一辈子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②,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②风叶已鸣廊:《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徐寅《人一辈子几何赋》:“落叶辞柯,人一辈子几何。
”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一辈子之短暂。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看起来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明白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画了一幅如何样的图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女孩,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请你尝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卢山五咏三泉》《记承天寺夜游》与《临皋闲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卢山五咏三泉》《记承天寺夜游》与《临皋闲题》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卢山①五咏·三泉(北宋)苏轼皎皎岩下泉,无人还自洁。
不用比三星②,清光同一月。
【注释】①卢山:位于密州(现山东诸城)。
苏轼因不满王安石变法遭朝廷政敌排挤,曾外调到密州任职,期间登临过卢山。
②三星:天空中的明星。
【乙】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临皋①闲题(北宋)苏轼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媚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②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注释】①临皋:位于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②范子丰:名百嘉,是苏轼的儿女亲家。
365.甲诗怎样表现泉水的洁净明亮?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366.小语对乙丙两文的文言词语进行梳理,请你完成下表。
藏在该句的哪个词里,并说说你的理解。
我发现“月”藏在________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8.《记承天寺夜游》中探讨过“闲”的含义,苏轼在《临皋闲题》中亦称自己为“闲者”,请你联系写作背景,谈谈对“闲”的理解。
369.古人常以天地万物为友。
你认为下列哪一景物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请根据你对苏轼生平、个性的认识,加以阐述。
A.清泉B.明月C.大江【答案】365.甲诗以“皎皎”直接写泉水的洁净,又以星光、月光进行比较,表现泉水的清澈明亮。
366.门只是建造(宅院)367.示例1:“月”藏在空明的积水里,作者将月光比作积水,将竹柏比作藻荇,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光澄澈透明的美。
示例2:“月”藏在“藻荇交横”里,藻荇是月下竹柏的影子,衬托出了月色的皎洁、月光的柔美。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郊行刘克庄一雨饯残热,忻然①思杖藜②。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③。
【注】①忻然:喜悦、愉快的样子,②藜:植物名,茎可用作手杖。
③栖栖: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郊游的原因,雨后清新凉爽的空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
B.颔联描绘了一幅野田里栖息着鹳鸟,浓荫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鸦啼叫的画面。
C.颈联写诗人郊外的行踪以及诗人郊行时怡然自得的神态和浓烈的游兴。
D.尾联借景抒情,表现了避世之想,以示对现实的不满。
2.首联中的“饯”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跋①吕侍讲《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①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数:屡次叹息抽泣。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阙()(2)固()(3)易()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
(2)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
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三)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亲切,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常用的概括诗歌语言特色的术语:生动活泼机智辛辣长短结合舒卷自如奔放流畅词采瑰丽言浅意深简练流畅言简意赅音韵和谐简洁幽默用语警策隐含哲理用语工丽用语精妙一呼一应自然天成语丽情悲言近旨远含蓄蕴藉音节响亮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朴素自然通俗精练古拙淳朴清新明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二)分析诗歌意象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意义: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时光流逝古迹—怀古伤今梅花—傲视小草—平凡、生命力顽强或弱不禁风征蓬、归雁—思念(思乡)南冠—囚犯松竹梅—高尚情操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如:“鸿雁遍野”“哀鸿遍野”即指百姓流离失所白衣苍狗(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穷吴钩—宝刀、利剑,指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莼羹鲈脍、莼鲈秋思—思乡之情双鲤—书信庄周梦蝶—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采薇—隐居生活碧血—为正义事业流的血苌弘化碧—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折桂—科举及第怀橘—孝顺双亲红叶—以诗传情红豆-相思昆山玉—杰出的人才咏絮—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三)辨析表现手法1. 直抒胸臆2. 借景(物、事、画面)抒情3.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4. 托物言志5. 借古讽(喻)今(《石头城》《乌衣巷》)6. 通过典故言志(《锦瑟》)7. 渲染8. 移情9. 对话表现人物(《寻陆鸿渐不遇》)10. 以小见大11. 侧面描写(《风》)12.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13. 虚实结合14. 点面结合15. 一语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16. 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梦游天姥吟留别》)17. 夸张(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8. 象征19. 通过想象(梦境)来表现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迢迢牵牛星》《鹊桥仙》)20. 明贬(褒)暗褒(贬)21. 赋、比、兴22. 重章叠唱(《秦风·无衣》)23. 对比24. 类比25. 反复26. 动静结合(《山居秋暝》)27. 衬托(正、反)28. 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9. 以静写(衬)动30. 以乐景衬哀景31. 以哀景衬乐情32. 拟人33. 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方法点拨:一首诗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
解答技巧:先表明观点,即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接着,根据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分析它在表现诗歌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妙处。
(四)把握情感类型1. 忧国伤时2. 建功报国3. 思乡怀人4. 长亭送别5. 生活杂感(五)分清艺术风格1. 豪放类:苍凉博大志趣高远情感深沉雄劲粗犷气势雄健气氛悲壮意境高远情调豪迈寄托遥深气势雄伟想象新奇腾挪跌宕撼人心魄景象壮阔清新飘逸2. 婉约类:风格清新清新淡雅含蓄蕴藉韵味悠长格调凄清意境深邃抒情含蓄婉转清幽空寂幽静空灵“诗中有画”诗歌鉴赏解题指津1. 填空型: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空格前后相互照应的语言及能给我们启发、暗示的文字,所需信息尽量在诗句中提取。
2. 问答型: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读全、读准、读懂题目。
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时要有得分点意识。
3.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①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表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②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③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妙处。
另外做诗歌鉴赏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紧扣要求,围绕题旨展开论述;(2)不能用读后感、诗句解释代替诗歌鉴赏;(3)对作品理解、评价,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随意拔高;(4)术语表述要正确,切忌不着边际,乱套名词术语,费时而不显功。
提分策略近年来,中考试题加大了对诗文阅读和欣赏的考查力度,突出了语文的文学鉴赏色彩。
所选用的诗词曲大多取自课内,侧重于绝句中的送别、咏物、咏史诗。
考查的重点是内容和语言。
诗歌阅读题,在中考中表现为:客观题、主观题。
1. 客观题:主要是选择题,它包括赏析、判断、识记等子题型。
赏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作品中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判断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明晰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结论的正误及恰当与否;识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名句的积累情况。
对于这类试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答:(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5)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2. 主观题的解答:(1)从关键词语入手,如抓住诗句中的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及作用,去品味赏析。
(2)从关键句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3)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4)从作品、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5)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6)从作者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入手,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 赏析类主观题的解答:(1)体会诗歌的遣词。
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三方面来分析用词的精妙之处。
(2)体会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3)体味诗歌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4)领会试题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和命题者的意图。
4. 鉴赏诗歌的一般流程是:诵读(或默读)全诗一一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悟和共鸣——评价诗歌的审美价值——创造自己心中的新形象。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答案。
组织答案因题而异:(1)对问答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2)对综述题,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即答出“诗歌写了什么”“是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3)对对比题,要通过研读,比较其异同,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4)对领会主旨题,应指出诗歌表现的思想倾向,具体剖析作者是通过什么意象或表现手法来表达其思想与情感的。
总之,答案的组织,不同题型有不同的套路,要在训练中注意总结。
但是无论什么题型,答题中都要做到:紧扣要求,吃透提示,表述准确,要点齐全,分析具体,组织有序,语言流畅。
专项训练1. (2014·江苏南京模拟)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皎白的月色、栖息的乌鸦、冰冷的露珠、湿润的桂花营造了一种的环境氛围,为下文抒发诗人的之情做铺垫。
(2)《全唐诗》中收录了本首诗,其中最后一句中的“落”字写为“在”字。
请你结合语境,说说用“落”字为什么比用“在”字好。
答:2. (2014·浙江杭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
余干①旅舍(唐)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①余干:地名,在今江西。
(1)诗歌中“”这一形象,可以看出诗人所处的季节是。
(2)“时渐进,情渐浓”是本诗一大特点,请就此做简要赏析。
答:3. (2014·辽宁营口模拟)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日行村路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答:(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4. (2014·上海闸北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目。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蝶恋花》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它们分别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