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笔记300字
《三字经》读书笔记通用15篇

《三字经》读书笔记通用15篇《三字经》读书笔记1《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文学读物,它教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最近我专心读了这本书。
孝顺父母,里面说了“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讲的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友爱兄弟,里面讲“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相知”。
意思是融今年四岁,有梨吃,他先让哥哥吃。
礼貌待人讲了“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这个意思是要对君主尊敬,为臣子要忠心。
勤奋好学讲了“头悬梁,锥刺股”。
讲为了读书时不想睡觉,把头悬在梁上,用锥刺股。
《三字经》这本文学读物,让我重新懂得了许多道理,你也看看吧。
《三字经》读书笔记2我们上三年级的时候,校园发给我们一本《三字经》。
我打开一看,就读了起来。
但是不管我怎样读就是不懂里面的意思,之后经过老师的讲解,我这才明白《三字经》中的意思。
从那以后,我就越来越喜欢读这本书了。
因为它告诉我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这些大道理令我深受感触。
“幼不学,老何为”呢?所以我们此刻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读书时,务必懂得“学则智,不学愚,有不满,则进步”……书上还有“勤有功,戏无益。
节旨在,宜勉力”。
这两句已成为我的座右铭,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务必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
我常用这两句告诫自己:抓紧眼前的光阴,好好的学习。
我也常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
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
李白问:“老奶奶,您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
”李白疑惑地又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一天不停地磨,铁杵务必能磨成针。
”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时间。
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之后成为大诗人。
李白的故事教育我学习要勤奋,要持之以恒。
2021年《三字经》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

2021年《三字经》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三字经》读书笔记1“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话出自于《三字经》,我反复诵读着这两句话。
妈妈笑着说:“你明白它的意思吗?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汉代人孔融四岁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兄长。
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听了妈妈的话,再读着《三字经》,我感悟越来越深刻,不知不觉书中人的言行举止已刻在我心中了。
一次,妈妈给我两个梨,让我挑一个吃,另一个给奶奶吃。
我想都没想,就把大的那个给奶奶,小的那个留给自己。
妈妈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我家小雨真懂事儿!”我说:“孔融四岁就能让梨,我都九岁了,我觉得孔融比我好,我还要向他学习呢!”妈妈听了,笑得更开心了。
《三字经》读书笔记2这周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收获很大。
它主要讲了,人生下来,是善良的,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性格各不相同和孟子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孟子的,还讲了人要懂礼仪,还要孝顺父母,还教我们读哪些书,怎么读。
从伏羲神农黄帝时开始一直到宋元明清,这么多朝代发生的重大事情。
最后讲了好多古人如何勤奋好学的小秘密。
通过看《三字经》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还知道了许多古书阅读的先后顺序,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和如何勤奋学习,我要向书中的好多名人学习,长大变成实验家,更上一层高楼。
《三字经》读书笔记3《三字经》是关于历史、天文、地理、伦理、教育和道德多方面知识、道理的一本三字一句、琅琅上口的教育类的优品好书。
《三字经》中每句经典背后,都有一个讲给孩子的故事,或凝练、或哀伤、或生动、或有趣的经典千字书。
《三字经》中有一些教育人们要好好学习的'话语。
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说的是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也不会懂得礼仪。
做子女的应该从小知道亲近老师和朋友,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知识。
它教育人们应该小时候就知道亲近老师和朋友,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知识。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字精选8篇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字精选8篇三字经读书笔记300字精选8篇导读: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撑起一片天。
下面是励志故事网小编为你精选的三字经读书笔记300字。
三字经读书笔记1寒假中我读了国学经典《三字经》这本书,感受颇多,下面和大家说说。
我觉得古人很聪明,别看那一组组句子只有三个字,可却包含了很多做人的大道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趁着年少时用功学习,不要等老了无所作为而后悔。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样的句子和道理还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句话。
它讲述的是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令家长们惊讶的故事,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知道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
知道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再想想自己以前都是只想着选最好的吃,感到很是惭愧,妈妈对我说:“你现在能体会这个道理也不迟,相信你也会慢慢改变进步。
”我心里想:“以后我要向孔融学习,更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朋友;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
”。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的收获真不小,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我感觉自己长大了。
三字经读书笔记2学完了三字经这本名著,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家里买了梨,兄弟们争先恐后地挑大的梨,而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父亲问;“为什么你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孔融回答:“哥哥们比我大,所以应该吃大梨;而弟弟比小小,应该让着他,所以我就拿了一个小梨吃。
” “头悬梁,锥刺股”又说的古人刻苦好学的故事。
我们学习的虽然不是他们学习的方法,但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
“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昔汉时黄香,每当夏日炎热之时,用扇子扇父母的凉席使其凉爽;至于冬日严寒,则在父母睡前用自己的身体替父母暖和被窝。
《三字经》读书笔记五篇

《三字经》读书笔记五篇读书笔记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字经》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篇一:《三字经》读书笔记】通过学习《三字经》,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纾。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生活在一个经常举办丧事的地方,所以孟子就经常学人哭哭啼啼,孟母看见儿子这个样子,就对孟子说:“快点收拾家具搬家,不然,你长大了就只会帮人办丧事”。
于是,他们就搬到一个集市,集市里经常有人杀猪。
于是,孟子便学着别人的样子杀猪,孟母看见了就对孟子说:“我们赶紧收拾东西再搬家吧,不然,你在这儿长大就只会杀猪”。
最后,他们搬到了一个学堂附近,于是孟子便学别人的样子开始学习了,后来经过努力学习,孟子成为一代圣人,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这个故事一方面告诉我们学习的环境对我们的学习多么重要啊,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多么大的心血。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回报社会、回报父母。
我还要读更多的书。
【篇二:《三字经》读书笔记】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
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三字经》读书笔记5篇精选范文

《三字经》读书笔记5篇精选范文中国国学丛书之一的《三字经》,这本书介绍了很多历史人物生活和学习的典故,这些故事都用三字诗歌编成,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便于我们记忆。
那么三字经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字经读书笔记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字经》读书笔记范文一放暑假的一天,我读了《三字经》中的经典名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认识了两个让人敬佩的孩子,一个是九岁的东汉人黄香,他用替父母暖被窝的方式表达他对父母的孝心;另一个是汉朝人孔融,年纪只有四岁就已经懂得尊敬兄长的道理,主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
从黄香和孔融身上,我看到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优秀品质。
黄香孝敬父母、孔融尊敬兄长的行为都是我应该效仿的。
我今年十岁了,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有疼爱我的爸爸妈妈,有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哥,一家人生活得幸福快乐。
但是,我以前比较任性,偶尔还和父母顶嘴;有了好吃的,光想着自己,不知道多留些给爸爸、妈妈和哥哥吃,真是太不应该了。
现在,通过读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也有了很大进步。
我知道主动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表哥来我家做客,我也会把好吃的和好玩的让给他。
连爸爸都忍不住夸我:“林十岁,真懂事。
”呢!《三字经》真是一本好书,里面还有很多知识和道理值得我去学习,我一定会认真阅读,争取有更大的收获。
《三字经》读书笔记范文二暑假里,我读了《三字经》,爸爸让我背诵全文,虽然最后没会背,可也多读了几遍了。
《三字经》讲了不少中华传统的美德与历史典故及知识,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印象最深的是“融四岁,能让梨,悌与长,宜先知”感触也很多。
孔融让梨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讲过,但内中的道里却一直不是很了解。
这次暑假从《三字经》中看到这个熟悉的故事,感到十分的亲切,印象中的晦涩难懂的《三字经》一下子,就变得那么的亲近了。
孔融只有四岁,在家里分梨时,知道将大的先挑给长辈,挑给哥哥,尊老爱幼的美德,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也成了千古的佳话,成了一代代孩子的教育典范。
读《三字经》读书笔记(精品4篇)

读《三字经》读书笔记(精品4篇)读《三字经》读书笔记(精品4篇)读《三字经》读书笔记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三字经》读书笔记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三字经》读书笔记(精品4篇)】,供你选择借鉴。
读《三字经》读书笔记篇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书房中传出我朗朗的读书声。
我正在读一本中华经典书籍——《三字经》呢。
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教师向我们推荐了好多古今经典诗文,而我最喜欢读的就是《三字经》。
它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儿童启蒙课本,作者是宋代的王应麟。
这本书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令我百读不厌。
我的这本《三字经》不仅仅有它的原文,并且还有注释和相关的故事,图文并茂,使我读起来兴趣盎然。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谦让、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讲孔融四岁就明白把大梨让给哥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讲黄香九岁就明白用身体把被窝焐暖让父亲休息;“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是说人应当首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学习知识。
读着这些资料,我不禁感到一阵阵脸红。
我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只要我开口,要什么就有什么,真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我一向以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当的,从来没有想到为他们做些什么。
每当学习不顺心的时候,甚至还会向父母乱发脾气呢。
和孔融、黄香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呀。
今后,我要改变自我,多体谅爸爸妈妈,多为他们着想,尽量让他们少为我操心。
读《三字经》,我还懂得了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幼不学,老何为”警示我小时候要用功读书;“玉不琢,不成器”告诫我人不经过锻炼是不会成才的;“勤有功,戏无益”告诉我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的人是必须会后悔的;“头悬梁,锥刺股”提醒我学习时必须要全神贯注;“昔仲尼,师项橐”告诉我学习应当不耻下问……《三字经》的资料包罗万象,为我们讲道德,论古今,有名人英雄,有历史战争,有学习方法,有自然规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徜徉在这样的经典诗文中,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洗涤。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10篇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10篇《三字经》读后感300字1大家都知道《三字经》这本书,三字经有感。
它是一本我们小朋友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象唱歌一样的《三字经》竟然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看了《三字经》,我有很多的收获。
在《三字经》中最让我受启发的是"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和"勤有功,戏无益。
"这两句。
它说得是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读书,这是不应该的,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所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
古人都知道要从小勤奋努力学习,而我们处在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却不懂得好好珍惜,想想自己,学习一点也不用心,态度也不认真,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出错,字还写得很难看,真是太不应该了。
在《三字经》中还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黄香的小女孩,她九岁就知道要孝顺父母,夏天用扇子为父母驱蚊子,冬天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褥。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我比黄香大一岁,可在家里,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也不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我要向黄香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三字经》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我爱读《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
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
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
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精选10篇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精选10篇《三字经》像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它将永远鞭策着我,使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300字精选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三字经》读后感300字范文一《三字经》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小百科全书。
这不,我最近读了这本叫《三字经》的书。
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种类如:名人类(孟母)、人生类季节类等等多种类型。
一篇三字经都有翻译文,原文,故事等。
在这中,我也学会不少,如:“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对,习惯差了,人生也不好了,相反,习惯好了,人生也就好了。
这四句话告诉我们:人生新的都一样,到后来习惯差了,人生也不好了,相反,习惯好了,人生也就好了。
再比如:“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这句话这六句话说得就是无人不知的孟母,她有一个故事,叫《孟母三迁》这句话说明了我们读书要认真,要有优良的环境,如与旁边的小朋友玩来玩去的话,那么学习肯定不好。
这让我想起诸葛亮说过的“非淡泊以无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
三字经真让人受益匪浅。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范文二《三字经》仅仅只用几千字,就概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很值得我们骄傲。
《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内容,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有关于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见闻;父子亲,夫妇顺……”有关于教子的句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有关于历史的句子“无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读了《三字经》,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他亲眼看到一位老妇人,把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字
导读:我愿做一只小鸟在书的天空飞翔,我愿做一条可爱的小鱼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愿做一只小小的书从在书的世界读全世界的书。
这个月我读了国学启蒙的精典《三字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字寒假里,我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国学丛书之一的《三字经》,这本书介绍了很多历史人物生活和学习的典故,这些故事都用三字诗歌编成,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便于我们记忆。
书中介绍有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四面楚歌等故事,我最为感动的几句是:”批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它讲的是西汉路温舒刻苦学习的故事。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常常借别人的书来读,一天,路温舒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蒲草的叶子很宽大,就想到要用蒲草的叶子来编成席子,在上面抄书、写字,于是他就趁放羊的时候到处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他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读了很多的书,成为一名大文学家。
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有启发,首先就是做事情要有毅力,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获得成功。
其次,做事情要突破现有条件的束缚,自己去创造机会。
最后,和路温舒当时相比,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真是好太多了,我们更要珍惜当下,好好学习。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字自从上学期以来,我校开展了《三字经》朗诵活动。
从中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青赤黄,乃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位,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嗅。
这段话使我感受十分强烈。
这段《三字经》是教育我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尤其是读了相关的故事。
我思绪万千。
陈遗是个小官他十分珍惜粮食,每天把锅巴收集起来,在一次打仗时,他们的粮食吃完了没有陈遗突然想起了锅巴,他拿出锅巴分给战士们吃,解了燃眉之急。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用汗水换来的。
想到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我每天吃饭的样子,要是吃米饭,我的嘴像是个漏勺一样,漏了一桌子,而且我还挑食,奶奶说我,我还跟奶奶顶嘴。
想到这儿,我感到非常惭愧,为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我从今以后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并且告诉我身边的朋友也要珍惜粮食。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字我愿做一只小鸟在书的天空飞翔,我愿做一条可爱的小鱼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愿做一只小小的书从在书的世界读全世界的书。
这个月我读了国学启蒙的精典《三字经》。
这本书的外皮是黄色的有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那个男
生在读一本书小女生在旁边看着小男生读书在书中有三字经,又有一点故事。
在这本书中有我最喜欢的一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是《和氏璧》这个故事里讲的:“何氏在上山捡到一块玉石,他献给了当时的国王楚力王,历王没发现这是一块玉,砍断了他一条左脚。
他又献给了武王,武王也没发现这是一块玉,砍下了他右脚。
后来文王发现这是一块好玉,人们为了纪念他发现这个玉,玉就叫《和氏璧》。
《和氏璧》虽然名贵,可不被打磨只是一块石头。
这个故事主要讲玉石不被打磨就不能成为一块精品好玉。
我读了这本书不仅会背三字经,还学会做人的一些道理,大家快来读一读这本书吧!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字寒假中我读了国学经典《三字经》这本书,感受颇多,下面和大家说说。
我觉得古人很聪明,别看那一组组句子只有三个字,可却包含了很多做人的大道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趁着年少时用功学习,不要等老了无所作为而后悔。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这样的句子和道理还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句话。
它讲述的是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令家长们惊
讶的故事,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知道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
知道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再想想自己以前都是只想着选最好的吃,感到很是惭愧,妈妈对我说:“你现在能体会这个道理也不迟,相信你也会慢慢改变进步。
”我心里想:“以后我要向孔融学习,更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朋友;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
”。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的收获真不小,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我感觉自己长大了。
三字经读书笔记300字《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
它易读、易记、易解。
《三字经》内容很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
它会教我们知识,也会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三字经》开篇就讲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很清楚,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
小时候,这种天性人人都很相近,但长大后,受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影响,人的性情才有了差别。
我觉得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在和谐社会环境,良好的教育氛围,做一个善良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意思是做人首先要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是多见识天下事理,懂得计算、计量,这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我觉得这句话告诉我要做一个尊老爱幼,懂礼数的好孩子。
读完《三字经》,让我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