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成分分析 煤炭分析

合集下载

煤炭化验指标详解

煤炭化验指标详解

煤炭化验指标详解1 煤的成分分析煤的成分分析是指对煤的主要成分和杂质的检测,以确定煤质的品质特征,也正是凭借此分析可以确定煤的动力特性及应用性能特性,以及指导它们的燃烧及处理-利用过程,其中最常检测的主要指标是空气干燥基热值、水分、灰分、全硫和挥发分,其中空气干燥基热值、灰分以及挥发分(常以总固定碳和总气体会挥发碳分为挥发分)是煤质测定的重要指标。

2 空气干燥基热值空气干燥基热值也叫做空气干燥位的热值,它是指一定量的空气中暴露的煤在干燥状态下,用定容量的空气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单位是千卡(Kcal/Kg)。

它可以反映煤中固定碳、有机质及能量含量,从而可以评价燃料的热性能。

一般而言,气干热值越大,热性能就越好,反之愈低,其热性能也就愈差。

3 水分水分是指经过重量法、干燥前、干燥后对样品进行平衡干燥后,样品所含的固定水份量,表示为%。

水分的高低影响燃料的可燃物含量和热值,燃料水分含量越低,单位重量的热值越大,但水分过低,则容易形成灰尘燃烧,失去发热价值。

一般,煤炭水分应在10-17%之间,再高则被排斥。

4 灰分灰分是指煤炭中,不可燃合成物的百分比值,它是由碳酸钙、砂粒、表面非活性物质等组成,主要来源于生物、岩质及异物。

常用比率表示为%,一般情况下,灰分越高,表明煤炭的质量越差。

一般煤炭的灰分比率要求在8-15%之间。

5 全硫全硫是指煤中硫的总含量,常以百分比表示,由于全硫的高低会影响煤炭的燃烧特性,为了保证煤炭的好燃性,煤炭的全硫含量应控制在2.5-4.5%之间,超出此范围的煤炭容易产生痕量硫,从而影响煤炭的热值、节约性以及机械应用能力。

6 挥发分挥发分是指烟气抽收法测定的煤炭所含有活性组分,挥发分分为总固定碳与总气体会挥发碳(挥发份)。

挥发份由饱和气体,不饱和烃,水蒸气等测定得出,它们随着煤炭的热处理和加工而消耗。

挥发份的高低,可以反映煤炭质量,可以提供煤炭合成油中对烃凝固点及常温黏度的参考。

煤炭分析报告

煤炭分析报告

煤炭分析报告
煤炭分析报告是对煤炭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评估煤炭的质量和特性。

煤炭分析报告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样品信息:包括煤炭样品的来源,采样日期,样品编号等信息。

2. 采样及分析方法:描述了煤炭样品的采样方法和分析过程,包括采样点的选择,样品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的分析仪器和技术等。

3. 总水分含量:表示煤炭中自由水分和吸附水分的总体含量。

水分含量是煤炭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过高的水分含量会降低煤炭的热值。

4. 灰分含量:表示煤炭中非可燃物质的含量,包括矿物质、土壤和其他杂质等。

灰分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低。

5. 挥发分含量:表示煤炭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包括水分、烃类、酯类、醇类等。

挥发分含量越高,煤炭的燃烧性能和燃烧速度越好。

6. 固定碳含量:表示煤炭中的固定碳含量,也称为可燃性固定碳。

固定碳是煤炭中的燃料分子,可发生燃烧产生热能。

7. 元素分析:测定煤炭中常见元素的含量,如碳、氢、氧、硫等。

元素分析可以用于计算燃烧热值、污染物排放量等。

8. 热值:计算煤炭的低位发热量或高位发热量。

热值是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煤炭的燃烧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9. 其他指标: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包括煤炭的粒度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矿物组成分析等。

煤炭分析报告可以提供有关煤炭质量和特性的详细信息,供用户选择煤炭供应商、优化燃料配比、制定燃烧工艺等方面的参考。

根据不同的需求,煤炭分析报告可能会有所差异,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定制和调整。

煤的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分析

煤的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分析

第二章 式中 — —分析煤样的重量, !— "; — —分析煤样干燥后的重量, !# — "。
煤的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分析
分析煤样水分测定的具体方法、 步骤和要求详见国家标准 !$ %#%—&&。 ’ ( 最高内在水分的测定。 最高内在水分是指煤中小毛细管吸附和凝聚的水达到饱和时的水分, 用 )*+ 表示。 最高内在水分值可用于计算煤的恒湿无灰基发热量, 而恒湿无灰基发热量是在煤的分类 中区分褐煤与烟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最高内在水分的测定方法是: 将在温度为 ’,- 、 相对湿度为 ./0 的条件下达到湿度 平衡的煤样置于 #,1 2 ##,- 的烘箱内烘干, 然后按下式 ( % 3 ’) 计算测定结果: )*+ 4 式中 ! 3 !# 5 #,,0 ! (% 3 ’)
图.3%3#
煤的内在水分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由图 . 3 % 3 # 可见, 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 煤中内在水分含量不断减少, 到无烟煤时 略有上升。这是由于煤的内表面积随煤化程度增高而减少, 因此, 吸附水分也逐渐减少; 另外, 由于年青煤中有较多的亲水基团, 如羧基、 酚羟基等, 随煤化程度增高, 这些基团也 ・ #%&. ・
— —煤样达到湿度平衡后的重量, !— "; — —煤样干燥后的重量, !# — "。
三、 煤中水分与煤质的关系
煤中水分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 其中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的小毛细管中的水分, 因 此它的变化规律与煤的内部表面积有关。煤的内在水分含量反映了煤的内部结构, 所以 煤的内在水分在固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与煤化程度有一定关系, 其变化规律如图 . 3 % 结构分析
外在水分是指将煤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使其自然风干后因蒸发作用而失去的水 分。它包括附着在煤粒表面的水分和煤的较大孔隙中的水分, 用符号 ! " 表示。 # $ 内在水分 内在水分是指煤经自然风干后仍保留在煤中的水分。它包括存在于煤的较小孔隙 中的水分以及少量以单分子层的形态吸附在大小孔隙管壁上的水分, 用符号 ! %&’ 表示。 用自然风干的方法可将煤中的水分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其原因是煤的毛细管 中的水分具有不同的蒸气压。较大毛细管中的水分具有正常的蒸气压, 而较小毛细管中 水的蒸气压小于正常蒸气压, 且具有随毛细管直径的减小而减小的规律。我们知道, 只 有当水的蒸气压大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时, 水才会蒸发。将煤暴露在空气中时, 附着 在煤粒表面和存在于煤粒较大孔隙中的水分因其蒸气压大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 所以 就蒸发逸出, 形成外在水分; 而煤中较小毛细管中水分的蒸气压低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 压, 因而不能蒸发逸出, 仍留在煤中形成内在水分。 对于同一种煤来说, 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并没有固定的分界线, 这是因为它们的分 界线取决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当空气湿度不同时, 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就不相同。 所以当空湿度不同时, 即使是同一种煤, 其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的值也是不同的。空气 湿度大时, 蒸发量小, 外在水分减小, 内在水分增大; 空气湿度变小时, 蒸发量增大, 使外 在水分值随之增大, 而内在水分值减小。 ( $ 结晶水 煤中的水分除了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之外, 还有少量以化学方式结合的水, 即结晶 水或叫化合水。它是煤牛的某些矿物质所含的 结 晶 水, 如 石 膏 )*+,-・#.# ,、 高岭土 而且目前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又 /0# ,(・#+%,#・#.# , 中的结晶水等。因结晶水含量很少, 不能测定这部分水分, 所以在煤的工业分析中不考虑这部分水分。

煤工业分析原理

煤工业分析原理

煤工业分析原理
煤工业分析原理主要涉及煤炭的化学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质分析。

一、化学成分分析
煤炭是一种复杂的碳质燃料,其化学成分影响其燃烧性能和利用价值。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高温氧化法:将煤样在高温下与浓氢氧化钠或浓硫酸反应,使有机质完全氧化为无机酸,然后通过酸碱滴定或仪器分析,确定煤中的碳、氢、氧含量。

2. 气化法:将煤样在高温下与空气或氧气气化,生成煤气,经过分析仪器测定,确定煤中元素的含量。

3. 光谱法:利用光谱学分析技术,通过煤样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或荧光光谱等,判断煤中含氧官能团、含硫官能团、含氮官能团、芳香环等的存在和含量。

4. 矿物学分析:煤炭中的无机物主要存在于有机质的孔隙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试剂法分析,可以确定煤中的无机物组分。

二、物理性质分析
煤炭的物理性质可以反映出其结构特征和燃烧性能。

常见的物理性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吸附法:利用氮气吸附测定煤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表征煤的孔隙分布情况和孔隙容积。

2. 密度测定法:通过测定煤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煤的密度,可用于判断煤的块度和结构紧密度。

3. 硬度测定法:通过测定煤的硬度,如切割硬度、抗压强度等,评价煤的物理强度和抗磨性能。

4. 粒度分析法:利用特定粒度的筛网或仪器分析,测定煤的颗粒大小和粒度分布,对煤的粉化性能和适用性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煤工业分析原理涵盖了化学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质分析两个方面,可以全面了解煤炭的组成和性能特点,为煤炭的选矿、燃烧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煤炭成分的分析方式有哪些?

煤炭成分的分析方式有哪些?

煤炭成分的分析方式煤炭成分的分析方式有很多,如色谱分析、光谱分析和质谱分析,由于煤炭经过运输之后会在煤炭质量、重量等多个方面发生变化,所以在最终交易之前需要进行煤炭的成分测试,据以决定最终的交易价格。

金银岛煤炭网采取的就是货物到港进行煤炭质量、重量的测试,以此决定最终交易价格。

接下来为您一一介绍煤炭成分的测试方式。

一、色谱分析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色谱过程的本质是待分离物质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的过程,不同的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会不同,这使其随流动相运动速度各不相同,随着流动相的运动,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相互分离。

根据物质的分离机制,又可以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等类别。

二、光谱分析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别物质及确定它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方法叫光谱分析。

其优点是灵敏,迅速.历史上曾通过光谱分析发现了许多新元素,如铷,铯,氦等。

根据分析原理光谱分析可分为发射光谱分析与吸收光谱分析二种;根据被测成分的形态可分为原子光谱分析与分子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的被测成分是原子的称为原子光谱,被测成分是分子的则称为分子光谱。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

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做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发射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10(10的负10次方)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因而能够把它检查出来.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三、质谱分析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即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有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荷离子、亚稳离子、负离子和离子-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离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

大同地区煤炭成分分析

大同地区煤炭成分分析

大同地区煤炭成分分析大同地区是中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的煤炭储量和多样化的煤质。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煤炭资源,需要对其成分进行详细的分析。

本文将对大同地区煤炭的成分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应用。

首先,大同地区的煤炭主要分布在松山组和志水组中,属于石炭系煤。

根据煤炭的成分和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无烟煤、肥煤、气煤和褐煤等几类。

肥煤是大同地区另一种常见的煤种,其主要特点是含有较高的挥发分和比较低的灰分含量。

肥煤通常用作焦煤和工业燃料。

与无烟煤相比,肥煤的发热量较低,但燃烧稳定,灰熔点较高,适合用于炉内燃烧。

气煤在大同地区也有一定的分布,其主要特点是挥发分较高,灰分含量较低。

气煤是品质较好的煤种之一,可以用于制造合成氨、合成天然气等化工产品。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煤种外,大同地区还存在一些褐煤资源。

褐煤是一种低品质的煤种,其主要特点是水分含量较高,发热量较低。

褐煤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

在煤炭成分中,除了煤质的分类外,还包括煤中的硫、氮、氧及灰分等成分的含量分析。

硫是煤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含量会直接影响煤的燃烧特性和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氮的含量也会影响煤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

氧的含量则影响煤的燃烧热效率和发热量。

灰分是煤中不可燃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的高低影响煤的质量和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大同地区的煤炭成分分析是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环节。

了解煤炭的主要成分和特点,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煤种和加工工艺,在开发利用中实现优质高效和环境友好。

此外,煤炭成分分析还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帮助预测和控制煤煤与岩层变化、煤尘爆炸和尾矿渣的处理等问题。

因此,加强对大同地区煤炭成分的分析研究,对于促进当地煤炭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整理]煤炭分析的分类

[整理]煤炭分析的分类

煤炭分析的分类①煤的固有成分和固有特性分析,如煤中全硫。

特点:试验结果不随试验方法而改变②规范性试验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使煤产生某种转化,测定转化生成物的量和特性,如煤的灰分和挥发分测定。

特点:试验结果随试验条件而改变。

规范性试验关键是控制试验条件。

术语一般分析煤样:破碎到粒度小于0.2mm并达到空气干燥状态,用于大多数物理和化学特性测定的煤样。

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煤炭分析项目的总称。

挥发分体现是否容易燃烧无烟煤以固定碳来判断水分是最重要的煤炭指标全水分是全部游离水测定挥发分的作用:①煤的变质程度②是否容易燃烧③表征煤化工恒容低位发热量与恒压地位发热量相比,多出一定量气体的体积膨胀功。

相对标准偏差:RSD=s/x x100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所得独立试验结果间的符合程度。

精密度只取决于被测量的随机误差的分布,而与真值无关。

煤炭分析试验中常用测量标准差或其倍数量度u(x)=2s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测量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确定测量结果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没有达到空气干燥状态造成:①煤样称不准②称完样后用水分进行校正或者换算时结果不准。

例题:①全硫测定四次结果分别为2.10、 2.34、 2.28、和2.25报告结果应是多少(r=0.10)∵ R=2.34-2.10=0.24﹥1.3×0.10∴ R=2.34-2.25=0.09﹤1.2×0.10报告结果为:(2.34+2.28+2.25)÷3=2.29②空气干燥水分测定三次结果分别为2.36、2.61、2.23,这种情况如何处理?(r=0.20)∵ R=2.61-2.33=0.28>1.2×0.20∴做第四次水分测定③某化验员测定挥发分,前两次重复测定结果分别为32.05和32.60,第三次结果为32.68,于是该化验员将最终结果报为后两次的平均值32.64,这样做是否正确?为什么?(r=0.50)答:不正确。

煤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在煤质评价中的应用

煤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在煤质评价中的应用

煤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在煤质评价中的应用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是研究煤质特性和评价煤炭品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煤质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是通过对煤样进行化学试验,确定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化学结构。

常用的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有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其中,元素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测定煤中碳、氢、氧、氮等元素的含量,为进一步评价煤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煤的主要化学成分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是煤的主要元素,占据了煤质的重要地位。

除了主要元素外,煤中还含有一些杂质元素,如硫、磷、铁、钠等。

这些杂质元素对煤的燃烧性能和环境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三、煤的化学成分在煤质评价中的应用煤的化学成分在煤质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煤的化学成分可以反映煤的热值和燃烧性能。

煤中的碳含量越高,煤的热值越高,燃烧性能也越好。

其次,煤的化学成分可以反映煤的灰分和硫分含量。

灰分含量高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硫分含量高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煤的化学成分对于评价煤质的环境友好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煤的化学成分还可以用于评价煤的可磨性和可燃性。

煤的可磨性是指煤在磨煤机中的磨煤性能,可燃性是指煤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

通过对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预测煤的可磨性和可燃性,为煤炭的选矿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煤的化学成分分析在煤质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煤的热值、燃烧性能、环境友好性、可磨性和可燃性等方面的特性,为煤炭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成分分析煤含量分析
一、煤炭分析:(003)
水分:1.全水份,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

2.空气干燥基水份,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灰分:指煤在燃烧后留下的茶渣。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干燥基灰分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

挥发份: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干燥无灰基发份和收到基挥发份。

固定碳: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份、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全硫St: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干燥基全硫及收到基全硫。

煤的发热量:煤的发热量,又称为煤的热值,即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煤的发热量时煤按热值计价的基础指标。

二:煤成分分析
煤灰成分复杂,主要由硅、铝、铁、钛、钙、镁、硫、钾、钠等元素的氧化物与盐类组成。

分析结果以氧化物质量百分含量形式报出。

根据煤灰组成,可以大致判断出煤的矿物成分。

煤灰成分可以为灰渣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技术资料。

根据煤灰成分还可初步判断煤灰的熔融温度,根据煤灰中钾、钠和钙等碱性氧化无成分的高低,大致判断煤在燃烧时对锅炉的腐蚀情况。

煤灰成分分析项目一般有:SiO2、Fe2O3、Al2O3、TiO2、Ca0、MgO、SO3、K2O 和Na2O,有时也测定Mn3O4和P2O5。

根据煤灰组成,可以大致判断出煤的矿物成分。

科标能源提供的主要煤炭方面的服务-煤炭检测/试验、煤炭分析、煤炭成分分析、煤炭配方分析等相关的煤炭类检测分析,根据客户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仪器,对煤炭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服务。

(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