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逻辑学发展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大学逻辑第1章

大学逻辑第1章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逻辑学的产生逻辑学是一门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学科。

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的时候,它就分别在古希腊和中国出现了。

后来,在公元一世纪时,印度也出现了逻辑理论。

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

公元前6世纪,在古希腊产生了哲学。

在哲学研究中,人们需要逻辑作为思维的工具。

同时,古希腊社会十分盛行讲演和辩论,能言善辩是喜欢争论的古希腊人的一大特长和令人羡慕的的一种才能。

无论是在政治生活中,还是在法律诉讼中,人们都需要掌握各种辩论的方法和技艺。

这对于逻辑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此外,由于生产和航海的发展,也产生了萌芽时期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而数学和科学的研究,既需要人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力地推动着逻辑知识的研究和发展。

正是由于哲学和科学研理的需要,政治与法律的需要,使古希腊的逻辑学知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并且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逻辑学体系。

在当时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或那样一些逻辑知识,其中有的是从正面的建设性角度提出的,有些则是从反而的破坏性角度提出的。

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各城邦出现的“智者”或“智者派”(Sophists),就是以破坏的形式从反面对一些逻辑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的。

智者们不仅自己能言善辩,而且还收徒传艺,在向青年传授辩论技巧同时,从学生那里获取学费。

统括在智者所传播的“辩论术”中的文法、修辞、逻辑,被古希腊人称作“三艺”。

著名的“半费之讼”,就包含的丰富的逻辑知识,在当时和以后的历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半费之诉”是在著名智者普洛塔哥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81年─约公元前411年)与其学生爱瓦梯勒士之间的一场诉讼。

在爱瓦梯勒士拜普洛塔哥拉为师时,师生定了一个协议,商定学费分两次交付,第二次学费在爱瓦梯勒士第一次出庭并胜诉后交付。

但是,爱瓦梯勒士学成后,一直不出庭,故而也一直未付第二次学费。

于是,普洛塔哥拉决定向法庭起诉,要爱瓦梯勒士付款。

西方逻辑学发展

西方逻辑学发展

逻辑学的发展逻辑学,就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围绕着逻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应对问题,研究方法也经历着历史的演变过程。

本文以历史时间顺序为主,以逻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方法、面临问题、评价为线索,对逻辑学的发展演变脉络做一次梳理。

以期明确不同逻辑理论体系的内涵与外延,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研究逻辑学的发展特点与方向。

本文作者认为,与其她学科一样,逻辑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因为不足而发展,本文思路也就是这种想法的体现。

根据逻辑学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传统逻辑的发展阶段与现代逻辑的发展阶段。

传统逻辑”,就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创至19世纪中期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以前的逻辑理论与体系。

主要包括亚里士多德逻辑(以三段论演绎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逻辑体系,或相对与现代为此逻辑体系而言的词项逻辑体系)、中世纪麦加拉学派与斯多葛学派奠定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发展的命题逻辑、近代的F、培根的归纳法与穆勒的求因果关系五法。

古希腊就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在重视民主氛围的政治生活中, 演讲与辩论很受重视, 为论辩提供工具,为反驳谬误的盛行,亚里士多德提出与确立了以三段演绎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逻辑学说与体系。

亚里士多德以以推理与论证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演绎推理规则,建立历史上第一个逻辑演绎系统,即三段论系统。

她把简单命题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如主项、谓项、量项等词项,并对这些词项的逻辑性质与相互关系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直言直接推理、直言三段论、关系推理等。

三段论,又称类演算,即三段论以词项为单位,研究概念或词项之间外延上的关系,类与类,类与个体的关系。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以三段论为主体, 但也包含有辩证推理、归纳、定义、辩缪、反驳等内容。

研究复合命题推理规律的逻辑理论称为命题逻辑。

命题逻辑以简单命题为基本单位作,研究以简单命题以及命题连接词构成的各种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相应的逻辑规律与规则,研究实质蕴含关系,解决了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判定与推导问题。

西方逻辑的发展历程

西方逻辑的发展历程

西方逻辑的发展历程西方逻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和柏拉图提出了一种基于推理和论证的方法,这被认为是西方逻辑的起源。

然而,正式的逻辑研究直到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出现后才得到了深入发展。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逻辑发展的关键人物,他将逻辑作为一门科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类。

他提出了三大逻辑法则:识别法则(A是A),排中律(要么是A,要么是非A),以及矛盾律(不可能同时是A和非A)。

这些逻辑法则成为后来逻辑研究的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们通过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与宗教信仰相结合,发展出了所谓的“斯堪的纳维亚逻辑学派”。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丘恩(Anselm)和亚伯罕逊(Abelard),他们对逻辑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

然而,逻辑研究在16世纪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

在哲学家埃拉斯谟(Erasmus)和经院哲学家定义之争中,新思想家们开始质疑传统的逻辑观点,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逻辑概念。

其中最重要的是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提出的“归纳推理”和法国数学家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提出的“演绎推理”。

18世纪启蒙时代是西方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推动了逻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和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

康德发展并系统化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提出了一种创造性的逻辑方法,强调主观经验对于推理的重要性。

休谟则对经验主义和归纳推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逻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以来,逻辑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逻辑学家们提出了形式逻辑、模态逻辑、模糊逻辑、模型论和计算机逻辑等新理论和方法。

这些发展使得逻辑不仅成为一门哲学和数学学科,而且在社会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一章第四节 逻辑学的发展和现状

第一章第四节 逻辑学的发展和现状

第1节逻辑学的发展和现状1、逻辑学的发展在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时期,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处于低下的水平,自然科学中所应用的方法主要是简单的观察方法。

到了17世纪,在科学实验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成就基础上,“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创立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归纳法理论,是归纳逻辑的奠基人。

培根在他的逻辑著作《新工具论》一书中,提倡观察实验,提出了三表法和建立归纳方法的系统设想。

培根是经验者,因此特别重视收集由感官获得的各种经验材料。

为收集纷纭复杂的经验材料,培根制定了三种“事例表”这就是:存在表、缺乏表、比较表。

这三表同我们现在所讲的“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大体相同。

培根认为,运用这三个表,经过一步一步排除,便可以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

培根的归纳法主要是引导人们如何逐步地由单个事实上升到一般的原理,其特殊任务是解决“解释自然”的问题。

培根注意和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分析、比较事物的简单属性来达到指示这些属性的“形成”这样一个根本方法问题。

19世纪英国哲学家穆勒继续发展了培根的归纳学说,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归纳的五种逻辑方法,即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充实了归纳逻辑的内容。

练一练请上网查询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格言的思想背景和准确含义。

在逻辑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了建立数理逻辑的设想,即用数学法来处理演绎逻辑,以图建立一个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

一百多年后,英国数学家布尔把莱布尼兹的思想变成现实,他所建立的“逻辑代数”成为数理逻辑的早期形式。

随后,弗雷格和罗素等人通过自己的研究,使数理逻辑进一步系统和完善起来。

他们研究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

20世纪30年代以来,数理逻辑又得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如递归论、模型论、公理集合论和证明论等;与此同时,数理逻辑在开关线路、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西方逻辑的发展历程

西方逻辑的发展历程

西方逻辑的发展历程西方逻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对于思维和理性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逻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发展起来,并在中世纪和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可谓是逻辑学的奠基人。

公元前4世纪,他在著作《逻辑学》中系统地阐述了命题和分类逻辑。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发展了对命题的分析和推断的研究方法。

他提出了逻辑演绎的基本原则,如非此即彼和排中律,并建立了命题逻辑的框架。

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学府,哲学家们将逻辑与神学相结合。

其中,13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斯提出了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推理规则,为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在著作《托马斯哲学》中提出了包括灵魂、形式、实在和存在在内的术语,为后来的哲学家们提供了研究逻辑的范畴和工具。

到了17世纪,欧洲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促进了逻辑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归纳法则”的概念,强调通过实证研究和集体数据来推导普遍规律。

这一概念对于科学方法论和实证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逻辑学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扩展。

德国哲学家康德构建了形式逻辑学的体系,强调了推理规则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并且将其与其他哲学学科联系起来。

到了19世纪,数学的发展对逻辑学的深入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和阿尔弗雷德·诺尔白特在20世纪初提出了逻辑数学的概念,在对命题和谓词逻辑进行形式化建模的基础上,为逻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到了20世纪,逻辑学成为了一门综合了数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科。

逻辑学家们开始研究推理和论证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模型论、证明论和形式语义等新的逻辑理论。

总的来说,西方逻辑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分类逻辑、托马斯·阿奎那斯的思维方法、培根的归纳法则、康德的形式逻辑学、罗素和诺尔白特的逻辑数学等里程碑式的贡献。

大学西方逻辑史教案

大学西方逻辑史教案

大学西方逻辑史教案大学西方逻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旨在介绍西方逻辑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希腊哲学、中世纪逻辑学、文艺复兴时期逻辑学和现代逻辑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逻辑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及其贡献,了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打下理论基础,提高其逻辑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学的主要任务和方法;2.了解逻辑学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3.熟悉希腊哲学、中世纪逻辑学、文艺复兴时期逻辑学和现代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人物、成就和局限性;4.能够分析逻辑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5.能够运用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述1.逻辑学的定义和基本任务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希腊哲学1.古希腊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学派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思想3.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第三章中世纪逻辑学1.中世纪逻辑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波尔坦和奥克汉姆的逻辑学思想3.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逻辑学1.文艺复兴时期逻辑学的背景和特点2.培根和笛卡尔的逻辑学思想3.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第五章现代逻辑学1.现代逻辑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布尔和康托尔的逻辑学思想3.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第六章总结与展望1.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逻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给予学生案例分析的任务,培养其应用逻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分析和判断能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评估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小组讨论、课堂出勤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作业和小组讨论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

通过评估,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反馈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逻辑学的历史演变

逻辑学的历史演变

逻辑学的历史演变在西方思想史中,逻辑学的发展有三大时期,当然这三个时期也并非持续连贯,期间包夹了一些荒芜时期。

整体来说,第一个时期是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古希腊,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就是他发展了“三段论”。

第二个时期是从12世纪到14世纪,这一时期的繁荣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比如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随着19世纪抽象代数的发展,促生了逻辑学的第三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由弗雷格和罗素提出了非常新颖的逻辑学观点,第三个时期或许是三个发展阶段中最伟大的一个。

1、第一个时期:拉里士多德、迈加拉与斯多葛学派这一时期中首先同时出现了两个学派,第一个是由亚里士多德(通常被认为是逻辑学的创始人)在雅典建立的“学园派”;另一个则是在雅典以西50公里的迈加拉,对于这一学派,我们所知甚少,但随后兴起的另一个学派斯多葛学派据了解深受迈加拉逻辑学的影响。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否定、合取、析取和条件句的特性。

另外要说明一点,在西方出现这些逻辑学流派的同时,印度出现了主要由佛教逻辑学家提出的许多理论,但这些理论在当时还没有达到西方逻辑学的缜密程度。

2、第二个时期:邓斯.司各特和奥康的威廉、孤单的莱布尼茨邓斯.司各特毕业于牛津大学,奥康的威廉先在牛津大学学习后到巴黎求学,恰恰由于这两位重要人物的求学经历,第二个时期便在牛津和巴黎大学繁荣了起来,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的逻辑学思想,使之趋于系统化。

然而在这之后,逻辑学在19世纪下半叶之前都停滞不前,期间唯一闪耀的逻辑学家,就是莱布尼茨了。

莱布尼茨是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预见了当代逻辑的某些发展,但是他那个时期的数学相对滞后,他的思想始终无法受到欢迎。

3、第三个时期:弗雷格、罗素、现代逻辑学弗雷格和罗素提出了非常新颖的逻辑学观点,如用真值函数来理解否定、合取和析取以及把摹状词作为重要的逻辑范畴孤立的考察分析,在这些观点之上发展的逻辑学理论通常被称作现代逻辑学。

第1讲 逻辑学的中西方传统

第1讲 逻辑学的中西方传统
但没有系统的逻辑理论, 当然更没有公认的逻辑著作 (《墨经》也更多地是伦理、
经济思想等)。
墨子(前468 ~ 前376年 )
9
C 中国古代逻辑状况
公孙龙的白马论(问题:请描述白马论) 壕上之游(《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施游于壕梁之上。 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临渊羡鱼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壕上也。‛
30
罗素悖论(见附件2)
31
问题:
用悖论知识证明‚世界上没有真理‛ 这个命题是假的。
32
答案
如果“世界上没有真理”这个命题是真 的,则这个命题不是真的。因此,这个命 题不是真的。 令p表示“世界上没有真理”这个命题是 真的。
则上例的真值形式是 (pp) p
33
B Stoics/Stoa的命题逻辑
22
A Megarians的悖论

上述悖论的本质是什么?
23
A Megarians的悖论
飞矢不动悖论的解决: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决方 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答: 运动是连续性的,运动就是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里,又 不在这里。
24
A Megarians的悖论

科学解决
尝试1: 这个问题的错误在于‚箭在飞行的某一时刻,必定是 处在某一个位臵上,它不能同时占有两个位臵;因此,箭 在这一个时刻应当是静止的‛。 但是,静止的定义不是这样的,而是:在一段时间内, 把开始的状态和其中任何一个时间点的状态做对比,如果 物体的位臵无变化,称为静止;否则就是运动。单在一个 时间点上,是没有办法来判断物体的状态的。 其实,我们再说静止和运动时,是有一个参考系,我们 得出不同的结论,仅仅是我们所选取的参考系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逻辑学发展
逻辑学的发展
逻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围绕着逻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应对问题,研究方法也经历着
历史的演变过程。

本文以历史时间顺序为主,以逻辑学研究的
基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方法、面临问题、评价为线索,对逻
辑学的发展演变脉络做一次梳理。

以期明确不同逻辑理论体系
的内涵和外延,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研究逻辑学的发
展特点和方向。

本文作者认为,和其他学科一样,逻辑学,因
为需要而产生,因为不足而发展,本文思路也是这种想法的体现。

根据逻辑学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传统逻辑的发展阶段和现代逻辑的发展阶段。

传统逻辑”,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创至19世纪中期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以前的逻辑理论和体系。

主要包括亚里士多德
逻辑(以三段论演绎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逻辑体系,或相对与现
代为此逻辑体系而言的词项逻辑体系)、中世纪麦加拉学派和
斯多葛学派奠定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发展的命题逻辑、近代的F.培根的归纳法和穆勒的求因果关系五法。

古希腊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在重视民主氛围的政治生活中, 演讲和辩论很受重视, 为论辩提供工具,为反驳谬误的
盛行,亚里士多德提出和确立了以三段演绎体系为中心内容的
逻辑学说和体系。

亚里士多德以以推理和论证为研究对象,总
结了“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演绎推理规则,建立历史上第
一个逻辑演绎系统,即三段论系统。

他把简单命题分解为各个
组成部分,如主项、谓项、量项等词项,并对这些词项的逻辑
性质和相互关系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直言直接推理、直言三段论、关系推理等。

三段论,又称类演算,即三段
论以词项为单位,研究概念或词项之间外延上的关系,类与
类,类与个体的关系。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以三段论为主体, 但也包含有辩证推理、归纳、定义、辩缪、反驳等内容。

研究复合命题推理规律的逻辑理论称为命题逻辑。

命题逻
辑以简单命题为基本单位作,研究以简单命题以及命题连接词
构成的各种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相应的逻辑规律和规则,
研究实质蕴含关系,解决了复合命题推理的有效判定和推导问题。

命题逻辑把简单命题看作一个整体,不对简单命题的内部
进行分析。

而诸如传统逻辑的三段论等,因其性质取决于简单
命题的各词项的性质和关系,涉及到简单命题的内部结构时,
命题逻辑就无法进行有效处理。

因此词项逻辑就克服了命题逻
辑局限。

但词项逻辑对直言命题结构及其推理的分析还是粗糙的、不
够细致的,此外它没有对关系命题的结构及其推理进行分析,
因此词项逻辑的工具是贫乏;并且,命题逻辑、词项逻辑等传
统逻辑一般采用自然语言,根据日常语言来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果,它的真正的逻辑内容较为狭窄贫乏、粗疏浅陋, 从而处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总之统逻辑具有不精确性,内容贫乏, 不成系统等特点。

因此, 到了近、现代, 一种新的逻辑的产生,这就是数理逻辑。

因此进入现代逻辑发展阶段。

关于现代逻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茨,他最早提出要把逻辑处理成演算,成为现代逻辑的开拓者。

后经英国数学家布尔、德国逻辑学家弗雷格和英国哲学家罗素等人,在形式语言和演算思想上发展了逻辑。

亚里士多德建立的主要是一种概念逻辑或类逻辑,古希腊麦加拉学派在实质蕴含的基础上,扩展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斯多葛奠定了命题逻辑的基础。

弗雷格重新发现实质蕴含,并将实质蕴含扩展为形式蕴含,在”形式语言”和逻辑语言的基础上,建立起一阶逻辑系统,即命题逻辑演绎系统和谓词逻辑演绎系统——现代逻辑意义上的经典逻辑。

谓词逻辑将简单命题分析为谓词、个体词、量词和命题连接词几个部分,简单命题和词项不是最小的分析单位,最小的分析单位是谓词、个体词和量词。

谓词逻辑是以命题逻辑为基础进行扩充的结果。

它解决了简单命题推理以及涉及量词的有效判定问题和推导问题。

相比传统逻辑,现代数理逻辑采用一套人工语言,得现代逻辑完全能用一套可以解释意义的特制表意符号去表示词项、命题、推理等,从而获得它们的词项形式、命题形式、推理形式等形式结构,使对词项、命题、推理等的研究转化为对形式系统中的符号研究。

传统逻辑向现代逻
辑发展过渡符合发展规律。

其发展模式是从外部深入到内部,从自然语言的表达到符号语言的表达;发展要求的技术越来越精湛、抽象和精确。

另外,从哲学的角度看,传统逻辑的发展是孤立的,而现代逻辑的发展则是整体的、系统的。

总而言之,现代逻辑之所以取代传统逻辑而走上发展之路,并能够彰显出强大生命力,从内部说是内容与技术的升华,从外部说是整体的、系统的、全面的发展,符合发展规律。

因此,近现代逻辑学有的新的巩固基础并向各个方向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包含经典逻辑和非经典逻辑及其众多分支学科的理论体系。

“非经典逻辑”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经典遗辑而言的, 意指不同于经典逻辑的现代逻辑诸分支. 一般地, 非经典逻辑在二值经典逻辑即两个演算的基础上, 以两种途径发展起来的, 其一是扩展” , 其二是“脱轨。

所谓扩展, 是指在经典的命题演算与谓词演算中增加一些相应的公理、规则及其新的逻辑算子, 使其形式系统扩展到一些原为非形式的推论。

以这一方法形成的非经典逻辑分支就被称为“扩展的逻辑” , 其主要的有模态逻辑、时态逻辑、规范逻辑、优先逻科等。

例如, 其中的模态逻辑, 在二值的两个演算中加入“可能”与“必然”等模态算子以及与之相应的公理与规则而形成的关于‘可能”与“必然”及其相互关系的逻辑演算系统。

但另一方面, 这些系统却对经典逻辑的公理与规则加以了限制乃至根本修改, 从而
从根本上脱离了二值经典逻辑的正统轨道, 故我们称这些分支为“脱轨逻辑”。

比如, 就波兰逻辑学家卢卡西维茨构造的三
值逻辑系统来说, 尽管他们使用与经典逻辑相同的词汇, 但又完全不同于经典逻辑的性质: 它是三值的, 除了经典的真假二值外, 还有第三个值“中间”或称“未定。

非经典逻辑, 其实质属于现代应用逻辑, 是以二值的经典逻辑为工具在各个领域中运用的结果. 鉴于逻辑应用的广阔性, 从原则上来说, 非经典逻辑分支可以扩展到任何具体领域.。

经典逻辑自古就有符号化的意向或尝试, 如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引入词项、命题变元,现代符号逻辑尽管不能完全离开自然语言加以刻画, 不能完全排除心理因素,但从总体上看是以表意符号语言对演绎系统作为形式化的公理系统加以处理, 它具有形式系统不可或缺的初始概念、初始公式、形成规则、变形规则等要素。

它以严格性、精确性无歧义性显示了形式化的优越性、生命力。

这种形式化的精神也大大影响了自然、社会科学一些学科, 它也改变着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

非经典逻辑继承了这一特点, 同时也较之经典逻辑更加重视数学以外的自然语, 形式及非形式推理的形式化问题。

形式逻辑评价论证的标准是演绎有效性。

这一特点使它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

因为, 大量的使用自然语言的实际论证是很复杂的, 人们要对这些论证作出有效的评价, 除了要考察论证所使用推理的性质之外, 还要考察其前提的性
质,为此, 单纯的形式逻辑标准已不能满足评价实际论证的需要。

一、论证理论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 什么是论证, 论证和推理之间的关系, 论证的种类,能否用自然语言有效地对论证进行分类, 以及怎样从自然语言的表述中识别、分离和重新组织论证。

二、批评理论就是评价论证的理论。

一旦一个论证被发现, 并且被恰当地重建之后(如果有必要的话) , 就到了对它进行评价的时候了。

勿庸置疑, 在较短的时间内, 非形式逻辑有了较大的发展,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 作为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 非形式逻辑还很不完善。

许多非形式逻辑学家的研究范围还很狭隘, 他们没有把自己的研究和与非形式逻辑相关的学科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