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紫外-可见光谱是用紫外-可见光测获的物质电子光谱,它研究产生于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当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通过被分析的物质时能测得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或透光率,以ABS为纵坐标对横坐标波长入作图,可获得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一般紫外光区为190-

400nm,可见光区为400-800nm。

紫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分析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提供了信息依据。由于分子结构不同但只要具有相同的生色团,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值就相同。因此,通过对末知化合物的扫描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值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光谱图在相同溶剂和测量条件下进行比较,就可获得基础鉴定。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测定波长。苯甲酸和水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1-苯甲酸;2-水杨酸

水杨酸在波长300 nm处有吸收峰,而苯甲酸此处无吸收,在波长230 nm两组吸收峰重叠,为了避开其干扰,选用300 nm波长作为测定水杨酸的工作波长。由于乙醇在250?350nm无吸收干扰,因此可用60%乙醇为参比溶液。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WIN 5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容量瓶

100mL 1个、50mL 5个;刻度吸量管1mL、2mL、5mL各1支。

2 ?试剂

水杨酸对照品(分析纯);60°/乙醇溶液(自制)。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0.0500 g水杨酸置于100 mL烧杯中,用60% 乙醇溶解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以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浓度为0.5mgmL-1。

2、将五个50mL容量瓶按1-5依次编号。分别移取水杨酸标准溶液0.50、1.00、2.00、3.00、4.00mL于相应编号容量瓶中,各加入6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3、用1 cm石英吸收池、,以60%乙醇作为参比溶液,在200?35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一份水杨酸标准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在选定波长下,以60%乙醇为参比溶液,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测定水杨酸标准溶液系列及未知液的吸光度。以水杨酸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水杨酸试液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水杨酸试样中水杨酸的含量。

表1标准曲线制定及未知试样浓度检测

五、数据处理

1、根据某一浓度下的全波长扫描图,确定最佳吸收波长。

2、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工作曲线方程及R2值。

3、计算未知样中水杨酸的浓度。

六、注意事项

1、配制样品前要将所使用的玻璃仪器清洗干净。

2、移取标准溶液之前要润洗移液管。

3、测量前用待测液润洗比色皿,测量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行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2.2 水质氨氮的测定 2.2.1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 2.2.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 当取样体积为8.0 mL,使用10 mm比色皿时,检出限为0.01 mg/L,测定下限为0.04 mg/L,测定上限为1.0 mg/L(均以N计)。 当取样体积为8.0 mL,使用30 mm比色皿时,检出限为0.004 mg/L,测定下限为0.016 mg/L,测定上限为0.25 mg/L(均以N计)。 2.2.1.2 采样及样品贮存 2.2.1.2.1 水样的保存 水样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内,并应尽快分析,必要时可加硫酸将水样酸化至pH<2,于2-5℃下可存放7 d。酸化样品应注意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氮而遭致污染。 2.2.1.2.2 水样的预处理 水样带色或浑浊以及含其它一些干扰物质,影响氨氮的测定。为此,在分析时需做适当的预处理。加适量的硫酸锌于水样中,并加氢氧化钠使呈碱性,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再经过滤去除颜色和浑浊等。 取100 mL水样于具塞量筒或比色管中,加入1 mL10%硫酸锌溶液和0.1-0.2 mL 2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0.5左右,混匀。放置使沉淀,用经无氨水充分洗涤过的中速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20 mL。 2.2.1.3 方法原理 在碱性介质(pH=11.7)和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水中的氨、铵离子与水杨酸盐和次氯酸离子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在波长697 nm具最大吸收。

2.2.1.4 试剂的配制 2.2.1.4.1 铵标准贮备液 称取3.8190 g经100~105℃干燥过2 h的氯化铵(NH4Cl,优级纯)溶于水中,定容至1000 mL容量瓶中。此溶液每毫升含1.00 mg氨氮。 2.2.1.4.2 铵标准使用液 吸取10.00 mL氨标准贮备液于10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线,即为氨标准中间液(可稳定1周)。吸取10.00 mL铵标准中间液于10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即为氨标准使用液。此溶液每毫升含1.00 μg氨氮。临用现配。 2.2.1.4.3 显色液 称取50 g水杨酸[C6H4(OH)COOH],加入约100 mL水,再加入160 mL 2 mol/L氢氧化钠溶液,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另称取50 g酒石酸钾钠 (KNaC4H6O6·4H2O)溶于水中,与上述溶液合并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存放于棕色玻璃瓶中,本试剂可稳定1个月。 注:若水杨酸未能全部溶解,可再加入数毫升2 mol/L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完全溶解为止,用1 mol/L的硫酸调节溶液的pH值在6.0-6.5。 2.2.1.4.4 次氯酸钠溶液 2.2.1.4.4.1 次氯酸钠溶液中有效氯含量的标定 吸取10.0 mL次氯酸钠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混匀。移取10.0 mL稀释后的次氯酸钠溶液于250 mL碘量瓶中,加入蒸馏水40 mL,碘化钾2.0 g,混匀。再加入6 mol/L硫酸溶液5 mL,密塞,混匀。置暗处5 min后,用0.10 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至淡黄色,加入约1 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至蓝色消失为止。其有效氯质量浓度按下式计算: 有效氯(g/L,以Cl2计)= [(c×V×35.45)÷10 ]×(100÷10) 式中: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35.45——有效氯的摩尔质量(1/2Cl2),g/mol。 2.2.1.4.4.2 次氯酸钠溶液中游离碱(以NaOH计)的测定 盐酸溶液的标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上海百贺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www.southhk.cn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摘要: 考马斯亮兰G250与蛋白质结合,在0-1000ug/ml范围内,于波长595nm 处的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兰G250 与蛋白质结合迅速,结合产物在室温下10分钟内较为稳定,是一种较好的蛋白 质定量测定方法。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Labtech UV POWER紫外分光光度计;玻璃比色皿一套;考马斯亮蓝G250; 牛血清蛋白;超纯水。 1.2试液的制备: 牛血清蛋白标准溶液(1000ug/ml)的制备称取100mg牛血清蛋白置100ml 容量瓶中,加入超纯水溶解并定容。 考马斯亮兰G250试剂称取100mg考马斯亮兰G250,溶于50ml95%的乙 醇后,加入120ml85%的磷酸,用水稀释至1升。 2.结果与讨论 2.1校正曲线的绘制 准确吸取1000ug/ml牛血清蛋白标准溶液0.0、0.02、0.04、0.06、0.08、0.1ml 分别加入到6只10ml试管中,然后用超纯水补充到0.1ml,各试管分别加入5ml 考马斯亮兰G250试剂,混合均匀后,即可依次在595nm处测定吸光度。以浓度 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校正曲线如下图,校正曲线方程为 A=0.613556C+0.001008,R=0.9994。

上海百贺仪器科技有限公司www.southhk.cn 2.2精密度 配制0.6mg/ml牛血清蛋白的考马斯亮兰溶液连续进样6次,得到吸光度的 相对标准偏差。 表1精密度测定结果 次数123456RSD% A0.26260.26220.26200.26280.26290.26260.13 2.3稳定性 取1mg/ml牛血清蛋白标准溶液每十分钟测定一次,50分钟内的吸光度变化 如下表2。 表2稳定度测定结果 时间(min)A1A2A3A平均 00.55110.55230.55160.5517 100.52040.51840.51680.5185 200.49100.49010.49030.4905 300.47650.47160.47210.4734 400.45240.44750.44400.4480 500.39820.39350.40310.3983 3.结论 该方法测定快速、简便,干扰物少,是目前灵敏度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紫外-可见光谱是用紫外-可见光测获的物质电子光谱,它研究产生于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当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通过被分析的物质时能测得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或透光率,以ABS为纵坐标对横坐标波长入作图,可获得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一般紫外光区为190- 400nm,可见光区为400-800nm。 紫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分析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提供了信息依据。由于分子结构不同但只要具有相同的生色团,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值就相同。因此,通过对末知化合物的扫描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值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光谱图在相同溶剂和测量条件下进行比较,就可获得基础鉴定。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测定波长。苯甲酸和水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1-苯甲酸;2-水杨酸 水杨酸在波长300 nm处有吸收峰,而苯甲酸此处无吸收,在波长230 nm两组吸收峰重叠,为了避开其干扰,选用300 nm波长作为测定水杨酸的工作波长。由于乙醇在250?350nm无吸收干扰,因此可用60%乙醇为参比溶液。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WIN 5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容量瓶

100mL 1个、50mL 5个;刻度吸量管1mL、2mL、5mL各1支。 2 ?试剂 水杨酸对照品(分析纯);60°/乙醇溶液(自制)。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0.0500 g水杨酸置于100 mL烧杯中,用60% 乙醇溶解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以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浓度为0.5mgmL-1。 2、将五个50mL容量瓶按1-5依次编号。分别移取水杨酸标准溶液0.50、1.00、2.00、3.00、4.00mL于相应编号容量瓶中,各加入6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3、用1 cm石英吸收池、,以60%乙醇作为参比溶液,在200?35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一份水杨酸标准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在选定波长下,以60%乙醇为参比溶液,由低浓度到高浓度测定水杨酸标准溶液系列及未知液的吸光度。以水杨酸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水杨酸试液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水杨酸试样中水杨酸的含量。 表1标准曲线制定及未知试样浓度检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光分光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领域 摘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方法。在学习其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后,得到该分析方法是一种具有广谱适用性的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且具体举例说明,概述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朗伯比尔定律,特点,水与废水,大气 1.引言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企业废水的分析与处理已经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效益。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测试水和废水的仪器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它已在各个科学研究领域和现代生产与管理部门广泛应用。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选择性吸收而进行分析的方法。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是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A=Kdc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d成正比。当液层厚度d以cm、吸光物质浓度c以“mol·L-1”为单位时,系数K就以ε表示,称为摩尔吸收系数。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示为 A=εdc 式中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L·mol-1·cm-1。 吸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一定的准确度,特别适宜于微量组分的测量。 3.特点 (1)应用广泛 由于各种各样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紫外可见区都有吸收,因此均可借此法加以测定。到目前为止,几乎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除少数放射性元素和惰性元素之外)均可采用此法。

Kr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Fr 注: 图内实线圈内的元素可用直接法测定,虚线圈内的元素可用间接法测定。 带A 的表示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元素。其中放射性元素只有铀和钍常用光度法测定,其它元素都采用放射性分析测量。 (2)灵敏度高 由于相应学科的发展,使新的有机显色剂的合成和研究取得可喜的进展,从而对元素测定的灵敏度大大提高了一步。特别是由于多元络合物和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使许多元素的摩尔吸光系数由原来的几万提高到几十万。相对于其它痕量分析方法而言,光度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一致公认是比较高的。 (3)选择性好 目前已有些元素只要利用控制适当的显色条件就可直接进行光度法测定,如钴、铀、镍、铜、银、铁等元素的测定,已有比较满意的方法了。 (4)准确度高 对于一般的分光光度法来说,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在1-3%范围内,如采用示差分光度法测量,则误差往往可减少到千分之几。 (5)适用浓度范围广 可从常量(1-50%)(尤其是使用示差法)到痕量(10-8-10-6%)(经预富集后)。(6)分析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 由于分光光度法具有以上优点,因此目前仍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冶金、地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有色溶液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有色溶液最大吸收波波长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实验技术; 3.了解掌握U-30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 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法。根据最大吸收波长可做定性分析;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可做定量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原理:根据吸收曲线中吸收峰的数目、位置、相对强度以及吸收峰的形状进行定性分析。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原理,根据朗伯-比耳定律:A=εbc,当入 射光波长λ及光程b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色物质的吸光度A与该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是标准曲线法即只要绘出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的标准曲线,测出试液的吸光度,就可以由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浓度值,即未知样的含量。 3.仪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显示记录装 置。 三、仪器与试剂 日立U-30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吸量管;乙醇;待测溶液;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 1.接通电源,启动计算机,打开主机电源开关,启动工作站并初始化仪器,预 热半小时。 2.在工作接口上选择测量项目为光谱扫描,设置扫描参数(起点:650nm,终 点:250nm,速度:中,间隔:1.0nm,单次扫描) 3.将两个均装有无水乙醇的1cm石英比色皿放入测量池中,进行基线扫描。 4.基线做好后,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操作:做Baseline→换样(换上待测样品置 于Sample池)→进入Analysis Method对相关的参数进行设定→Sample命名→Ready→Measure进行测量,寻找待测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再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

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 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nh2ch2cooh+3h2so4——2co2+3so2+4h2o+nh3 (1) 2nh3+h2so4——(nh4)2so4 (2) (nh4)2so4+2naoh——2h2o+na2so4+2nh3 (3) 反应(1)、(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作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 氮即得。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二、双缩脲法(biuret法) (一)实验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 1. 试剂: (1)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为0.66来校正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目的和要求 1练习使用移液管、容量瓶 2、 掌握用磺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是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有机显色剂之一。磺基水杨酸(简式为 HR )与Fe 3+可以形 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 pH 的不同,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在 pH=9?11.5的NH 3H2O-NHCI 溶液中, Fe 3+与磺基水杨酸反应生成三磺基水杨酸铁黄色配合物。 3+ + Fe SO 3H 该配 剂用量及溶液酸度略有改 CaT 、Mg 2+、Al 3+等与磺基水杨酸能生 成无色配合 _ 3 — 量时,不干扰测定。F 、NQ 、PO 4等离子对测定无影响。 在时干扰测定。由于 Fe 2+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 所以。本法所测定的铁实际上是溶液中铁的总含 量。 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20nm,故在此波长下测量吸光度。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 15mlFeCI3 溶液(0.05mg/L ) 2.4.8g 的 NH4CI 固体,50ml1mol/L 氨水稀释至 500ml ( pH=9 的 NH4CL-NH3缓冲溶液) 3, 2ml10%磺基水杨酸溶液 4, 752型分光光度计 5, 50ml 容量瓶7个 6, 250ml 烧杯1个,500ml 烧杯1个 7, 蒸馏水 8, 移液管3个 9, 塑料滴管1个 10.50ml 量筒1个 11.pH 计1个 四、实验步骤 1、进入实验室,将实验要用到的有关仪器从仪器橱中取出,把玻璃器皿按洗涤要求洗涤干净 备用。 2、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6只5Oml 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分别加入 0.00、1.00、2.00、3.00、4.00、5.00浓度为 0.025mg/L 的铁盐标准溶液,各加2ml 2%磺基水杨酸溶液,滴加pH=9-11.5的NH4CL-NH 缓冲溶液) 直到溶液变成黄色。 -COO - - Fe Ar 。- -SO3 3 6- 2+ 2+ 合物很稳定,试 变都无影响。 物,在显色剂过 Cr 等离子大量存 2+ Cu 、Co 、Ni 、 COOH HO 2+ 2+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测定。 1.仪器与测定条件:室温:____℃相对湿度:____% 分析天平编号:;水浴锅编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编号:;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西贝母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_______mg的溶液,即得。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______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浓氨试液3ml,浸润1小时。加三氯甲烷-甲醇(4:1)混合溶液40ml,置80℃水浴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用适量三氯甲烷-甲醇(4:1)混合溶液洗涤药渣2~3次,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三氯甲烷-甲醇(4:1)混合溶液至刻度,摇匀,即得。 4.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1ml、0.2ml、0.4ml、0.6ml、1.0ml,置25ml具塞试管中,分别补加三氯甲烷至10.0ml,精密加水5ml、再精密加0.05%溴甲酚绿缓冲液(取溴甲酚绿0.05g,用0.2mol/L氢氧化钠溶液6ml使溶解,加磷酸二氢钾1g,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100ml,即得)2ml,密塞,剧烈振摇,转移至分液漏斗中,放置30分钟。取三氯甲烷液,用干燥滤纸滤过,取续滤液,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 5.测定法: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ⅤA),在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含西贝母碱的重量,计算,即得。 6.结果与计算 6.1 标准曲线制备:

对照品批号 纯 度 S 对照品来源 干燥条件 对照品称重W 对(mg) 各浓度点稀释倍数f 对 溶液浓度C 对(ug/ml) 吸光度A 对 线性回归方程 A=( )C +/-( ) r =( ) 计算公式: W S C f ?= 对对对 C 对= 6.2 样品测定: 水分Q 取样量W 样(g ) 样品稀释倍数f 样 样品吸光度A 样 样品平均吸光度A 样 浓度C(ug/ml) 含量X (%) 平均含量X (%) 计算公式:() %100Q 110W f C X 6 ?-???= 样样 样 X 1= X 2= 7.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生物碱以西贝母碱(C 27H 43NO 3)计,不得少于0.050%。 结果: 规定 检验人: 检验日期: 复核人: 复核日期: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物实验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物实验方法 (修订稿)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物 1.仪器 1.1紫外分光光度计(T6);配石英比色皿(1cm):4个; 1.2容量瓶(100mL、50mL):各10只; 1.3吸量管(1mL、2mL、5mL、10mL):各1支; 1.4移液管(20mL、25mL、50mL):各1支。 2.试剂 2.1标准溶液(1mg/mL):从维生素C、水杨酸、糖精钠、苯甲酸四种物质中任取其中两种,分别配成1mg/mL的标准溶液,作为储备液。 2.2未知液:浓度约为40~60ug/mL。其必为给出的两种标准物质中的一种。 3.实验操作 3.1 吸收池配套性检查 石英吸收池在220nm装蒸馏水,以一个吸收池为参比,调节τ为100%,测定其余吸收池的透射比,其偏差应小于0.5%,可配成一套使用,记录其余比色皿的吸光度值作为校正值。 说明:参赛选手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比色皿的个数(大赛提供4个)。 3.2 未知物的定性分析 将两种标准储备液和未知液均配成浓度约为10ug/mL的待测溶液(配制方法由选手自定)。以蒸馏水为参比,于波长200~350nm范围内测定三种溶液吸光度,并作吸收曲线。根据吸收曲线的形状确定未知物,并从曲线上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定量测定时的测量波长。 四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见附图。 3.3 未知物的定量分析 根据未知液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确定未知液的稀释倍数,并配制待测溶液。合理配制标准系列溶液(推荐:标准储备液先稀释10倍(100ug/mL),然后再配制成所需浓度),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出其吸光度。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未知样品的浓度。未知样要平行测定两次。 推荐方法 3.3.1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准确吸取1mg/mL的维生素C标准储备液10mL,在100mL 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的浓度为100ug/mL)。再分别准确移取0、1、2、4、6、8、10mL 上述溶液,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浓度分别为0、2、4、8、12、16、20ug/mL)。准确移取10mL维生素C未知液,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以上溶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测铁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一、目的和要求 1、练习使用移液管、容量瓶 2、掌握用磺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是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有机显色剂之一。磺基水杨酸(简式为H 3R )与Fe 3+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pH 的不同,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在 pH=9~11.5 的 NH 3.H 2O-NH 4Cl 溶液中,Fe 3+与磺基水杨酸反应生成三磺基水杨酸铁黄色配合物。 + Fe 3+ 该配合物很稳定, 试剂用量及溶液酸度略有改变都无影响。Ca 2+、 Mg 2+、 Al 3+ 等与磺基水杨酸能生成无色配合物, 在显色剂过量时, 不干扰测定。F -、 NO 3-、 PO 43- 等离子对测定无影响。Cu 2+ 、Co 2+、Ni 2+、Cr 3+ 等离子大量存在时干扰测定。由于Fe 2+ 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所以。本法所测定的铁实际上是溶液中铁的总含量。 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20nm, 故在此波长下测量吸光度。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15mlFeCl3溶液(0.05mg/L) NH4CL-NH3) 3,2ml10%磺基水杨酸溶液 4,752型分光光度计 5,50ml 容量瓶7个 6,250ml 烧杯1个,500ml 烧杯1个 7.蒸馏水 8.移液管3个 9.塑料滴管1个 10.50ml 量筒1个 11.pH 计1个 四、实验步骤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物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物 1.仪器 1.1紫外分光光度计(UV-1801型);配石英比色皿(1cm)2个 1.2容量瓶(100mL):10个;容量瓶(250mL)1个 1.3吸量管(10mL、5mL):各1支 1.4移液管(20mL、25mL、50mL):各1支 2.试剂 2.1标准溶液(1mg/mL):维生素C、水杨酸、苯甲酸、山梨酸、邻二氮菲分别配成1mg/mL的标准溶液,作为储备液。 2.2未知液:浓度约为(40~60ug/mL)。(其必为给出的五种物质之一) 3.实验操作 3.1比色皿配套性检查 石英比色皿装蒸馏水,以一只比色皿为参比,在测定波长下调节透射比为100%,测定其余比色皿的透射比,其偏差应小于0.5%,可配成一套使用。 3.2未知物的定性分析 将五种标准储备液均稀释成10ug/mL的试液(配制方法由选手自定)。以蒸馏水为参比,于波长200~350nm范围内扫描五种溶液,绘制吸收曲线,根据所得到的吸收曲线对照标准谱图,确定被测物质的名称,并依据吸收曲线确定测定波长。五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五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五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五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考考考考附图附图附图附图。。。。 3.3未知物定量分析 根据未知液吸收曲线上测定波长处的吸光度,确定未知液的稀释倍数,并配制待测溶液3份,进行平行测定。 推荐方法 3.3.1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准确吸取1mg/mL的维生素C标准储备液50.00mL,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的浓度为200ug/mL)。再分别准确移取1、2、4、6、8、10mL上述溶液,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浓度分别为2、4、8、12、16、20 ug/mL)。准确移取20.00mL维生素C未知液,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于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蒋贤森临床52 2152001037 摘要 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经常出现含复杂成分的药物或复方药物,对此经典的容量分析,重量分析等化学分析方法往往难于处理,一般都要借助于仪器分析方法,我国在药物分析方法上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用于药品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日益增多,使用的仪器类型日趋先进,并且仪器分析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大,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有紫外红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质谱法热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紫外分光光度法由于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度和精确度高重现性好可测范围广等明显优点,加之其仪器价格相对低廉易于维护因而越来越为分析工作者所重视,发展成为仪器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以我国历版药典为例,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在其中占据很大的比例,高居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之首。虽然不断有新的分析方法出现,但紫外分光光度法因为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特点一直是制剂含量测定的首选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广泛应用于分析合成药物,生物药品以及中药制剂等各种药物。 对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飞速发展的现代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可靠性

和作用作了总结,以大量的文献和数据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仍然是有效可行的一种药物分析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方法,衍生出许多种具体的应用方法如:双波长和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紫外光谱法光声光谱法热透镜光谱分析法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速差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以及化学计量学辅助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等。 这些方法大都可用于药物分析的含量测定之中。 在此仅介绍其中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双波长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普通的单波长分光光度法要求试样透明无浑浊,对于吸收峰相互重叠的组分,或背景很深的试样分析往往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简称双波长法,是在传统的单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二个单色器得到二个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它取消了参比池,通过波长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浑浊背景和重叠谱图的干扰,双波长法一般要求有二个等吸光度点,而三波长法,则只需在吸收曲线上任意选择三个波长 1 2 3 处测量吸光度,由这三个波长处的吸光度 A1 A2 A3计算 A A 与待测物浓度成正,因而可通过 A-C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docx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紫外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主要有:①测参数法:折射率、相对密度、紫外吸收等;②基于化学反应:定氮法、双缩脲法、Folin―酚试剂法等。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2.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中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最大吸收峰位于280nm附近(不同蛋白质略有不同)。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与蛋白质溶液的浓度服从朗伯―比尔定律。 利用紫外吸收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准确度较差,原因有二:①对于测定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误差,故该法适于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②样品中含有的嘌呤、嘧啶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会出现较大干扰。 三、仪器与试剂 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标准蛋白质溶液3.00mg·mL-1、0.9%NaCl 溶液、试样蛋白质溶液。 10mL比色管、1cm石英比色皿、吸量管。 四、实验步骤 1.绘制吸收曲线 用吸量管吸取2mL3.00mg·mL-1标准蛋白质溶液于10mL比色管中,用0.9%Na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石英比色皿,以0.9%NaCl溶液作参比溶液,在190~400nm间每隔5nm测一次吸光度Abs,记录数据并作图。 2.绘制标准曲线 用吸量管分别吸取1.0、1.5、2.0、2.5、3.0mL3.00mg·mL-1标准蛋白质溶液于10mL比色管中,用0.9%Na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cm石英比色皿,以0.9%NaCl溶液作参比溶液,在波长280nm处分别测其吸光度,记录数据并作图。 3.样品测定 取适量浓度试样蛋白质溶液,在波长280nm处测其吸光度,重复三次。在已经得到标准曲线的情况下,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度高,待测溶液的浓度需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所以,先测定试样蛋白质原液的吸光度(1.363),估算浓度为2.0960 mg·mL-1,再将原试液稀释至5倍(即取2mL试液,用0.9%NaCl 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估算浓度为0.4192 mg·mL-1,测吸光度,重复三次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氨氮(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氨氮(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 2.方法原理 在碱性介质(PH=11.7)和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水中的铵离子和水杨酸和次氯酸离子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在697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 3.采样和样品 水样采集在聚乙烯或玻璃瓶内,要尽快分析。如需保存,应加硫使水样酸化至pH<2,2-5℃下可保存7d。 4.水样蒸馏预处理 取50mL硼酸溶液,放入蒸馏器的接收瓶内,确保冷凝管出口在硼酸溶液面下。量取250mL水样,移入凯氏烧瓶中,加数滴溴百里酚蓝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溶液调节至pH至6.0(指示剂呈黄色)~7.4(指示剂呈蓝色)左右。加入0.25g轻质氧化镁和数粒玻璃珠,立即连接氮球和冷凝管,导管下端插入吸收液面下。加热蒸馏,至馏出液达200mL时,停止蒸馏,定容至250mL。 5.分析步骤 5.1校准曲线 用10mm比色皿时,按表1制备标准曲线 表1标准系列(10mm比色皿) 管号012345 标准溶液/ml0.00 1.00 2.00 4.00 6.008.00 氨氮量/ug0.00 1.00 2.00 4.00 6.008.00用30mm比色皿测定时,按表2制备标准系列 表2标准系列(30mm比色皿) 管号012345

标准溶液/ml 0.00 1.00 2.00 4.00 6.008.00氨氮量/ug 0.00 1.00 2.00 4.00 6.00 8.00 根据表1或表2,取6支10ml 比色管,分别加入上述氨氮标准使用液,用水稀释至8.00ml 按5.2步骤测量吸光度。以扣除空白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以其对应的氨氮含量(u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5.2水样的测定 取水样或经过预蒸馏的试料8.00ml(当水样中氨氮质量浓度高于1.0mg/l 时,可适当稀释后取样),于10ml 比色管中。加入1.0ml 显色剂和2滴亚硝基铁氰化钠,混匀。再滴入2滴次氯酸钠使用液并混匀,加水稀释到标线充分混匀。显色60min 后,在697nm 波长处,用10mm 或30mm 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5.3以无氨水代替水样,同水样全程序步骤进行测定。5.4结果计算 D V b a Ab As N ??--=ρ式中:ρN-水样中氨氮的质量浓度(以N 计),mg/L As-样品吸光度Ab-空白实验吸光度a-校准曲线的截距b-校准曲线的斜率V-所取水样的体积,ml D-水样的稀释倍数 6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6.1试剂空白的吸光度不得超过0.030(光程10mm 比色皿)6.2水样预蒸馏 蒸馏过程中,某些有机物很有可能与氨同时馏出,对测定有干扰,气中有些物质可以在酸性条件(PH<1)下煮沸除去。在蒸馏开始时,氨气蒸馏速度较快,加热不能过快,否则会造成水样暴沸,馏出液温度升高,氨吸收不完全。馏出液

实验一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

实验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 一、实验目的 学习、了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 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辐射能(光)通过吸光物质时,物质的分子对辐射能选择性的吸收而得到的光谱称为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与物质的分子结构、物质所在状态、溶剂和溶液的PH等因素有关。分子吸收光谱的强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有关。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通常采用“吸光度”这一概念来量度。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吸光物质的吸光度A 与该物质的浓度C和液层厚度成正比。即A= LC 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的波长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即可求出该溶液浓度,这就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苯甲酸形成苯甲酸盐,对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25nm。因此,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苯甲酸在225nm处的吸收度就能进行定量分析。 三、仪器与主要试剂 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石英比色皿 0.1M氢氧化钠溶液 苯甲酸(AR) 四、实验步骤 1、苯甲酸标准溶液的制备 称取苯甲酸(105℃烘干)100mg,用0.1M氢氧化钠溶液100ml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ml含0.1mg 苯甲酸. 2、制作苯甲酸吸收曲线,选择最大吸收波长 ①移取苯甲酸标准溶液4.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0.01M氢氧化钠溶液定容,摇匀,此溶液1ml含苯甲酸8ug. 以氘灯为光源,用0.01M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参比,改变测量波长(从210-240nm)测量8ug/ml苯甲酸的吸光度. ②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苯甲酸的紫外吸收曲线,并找出最大的吸收波长 (是否是225nm). 3﹑样品的测定 ①取10.00ml苯甲酸样品,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0.01M氢氧化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复习课程

实验名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紫外-可见光谱是用紫外- 可见光测得的物质电子光谱,它研究产生于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研究物质在紫外- 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当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通过被分析的物质时能测得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或透光率,以ABS为纵坐标对横坐标波长λ作图,可获得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一般紫外光区为190-400nm,可见光区为400- 800nm。 紫外吸收光谱的定性分析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提供了信息依据。由于分子结构不同但只要具有相同的生色团,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值就相同。因此,通过对末知化合物的扫描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值与已知化合物的标准光谱图在相同溶剂和测量条件下进行比较,就可获得基础鉴定。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测定波长。苯甲酸和水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图1 苯甲酸与水杨酸紫外吸收光谱图 1-苯甲酸;2-水杨酸 水杨酸在波长300 nm处有吸收峰,而苯甲酸此处无吸收,在波长230 nm 两组吸收峰重叠,为了避开其干扰,选用300 nm波长作为测定水杨酸的工作波长。由于乙醇在250~350nm无吸收干扰,因此可用60%乙醇为参比溶液。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WIN 5,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容量瓶100mL 1个、50mL 5个;刻度吸量管1mL、2mL、5mL各1支。 2.试剂 水杨酸对照品(分析纯);60%乙醇溶液(自制)。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共存组分进行不分离定量测定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双波长法,三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差谱分析法及多组分分析法等方法,其快速,简便的优点使这些方法在实用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以双波长法的应用为最多,该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高于其它方法,是对共存组分不分离定量测定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用中的双波长法主要采用等吸收波长法和系数倍增法两种分析方法,下面就其基本原理和应用作以介绍: 一、等吸收波长法 1、基本原理 图1是同一组分三个不同浓度供试液的吸收光谱图,经典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测定通常是在被测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处进行测定,根据兰伯一比耳定律,其吸光度值与被测组分的浓度C成正比,即: 依(3)式测定被测组分a,则可完全消除b组分的干扰,达到共存组分不分离进行定量测定的目的。 2、影响因素 (1)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的选择应使被测组分的△A值尽可能大,以增加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2)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应尽可能选择在光谱曲线斜率变化较小的波长处,以减小波长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干扰组分等吸收波长(组合波长)的选择必须精确,只有其△A值等于零时才能完全消除干扰,否则会引入测定误差。为此,在实用分析中,都是先配制一个干扰组分b的供试液,在仪器上准确找出等吸收波长,然后再对样品进行测定。 3 应用实例 等吸收波长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实例为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抗菌消炎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含有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TMP)两个成分,其吸收光谱见图3。 当测定SMZ时,选择其最大吸收波长257nm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TMP的光谱曲线上304nm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当测定TMP时,选择239nm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SMZ的光谱曲线上295nm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分别对SMZ和TMP进行含量测定。 二、系数倍增法 1 基本原理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试题(水质 氨氮的测定HJ 536-2009 )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试题 (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 536-2009) 姓名:________ 评分:________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适用于()中氨氮的测定。 A、海水 B、地下水 C、工业废水 D、地下水 2、《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以下正确的是()。 A、当取样体积为 8.0 ml,使用 10 mm 比色皿时,检出限为 0.004 mg/L,测定下限为 0.016 mg/L,测定上限为 1.0 mg/L(均以 N 计)。 B、当取样体积为 8.0 ml,使用 10 mm 比色皿时,检出限为 0.01 mg/L,测定下限为 0.04 mg/L,测定上限为 1.0 mg/L(均以 N 计)。 C、当取样体积为 8.0 ml,使用 30 mm 比色皿时,检出限为 0.004 mg/L,测定下限为 0.016 mg/L,测定上限为 0.25 mg/L(均以 N 计)。 D、当取样体积为 8.0 ml,使用 30 mm 比色皿时,检出限为 0.01 mg/L,测定下限为 0.04 mg/L,测定上限为 0.25 mg/L(均以 N 计)。 3、《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方法原理:在碱性介质(pH =11.7)和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下,水中的氨、铵离子与水杨酸盐和次氯酸离子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在()nm 处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 A、397 B、497 C、597 D、697 4、《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以下关于干扰及消除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苯胺和乙醇胺产生的严重干扰不多见,干扰通常由伯胺产生。 B、氯胺、过高的酸度、碱度以及含有使次氯酸根离子还原的物质时也会产生干扰。 C、如果水样的颜色过深、含盐量过多,酒石酸钾盐对水样中的金属离子掩蔽能力不够,或水样中存在高浓度的钙、镁和氯化物时,需要预蒸馏。。 D、本标准采用酒石酸盐作掩蔽剂。按实验方法测定 4 μg 氨氮时,氯离子含量为1×106 μg时对实验无干扰。 5、《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6-2009),无氨水的制作方法有()。 A、离子交换法 B、蒸馏法 C、纯水器法 D、活性炭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磺基水杨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磺基水杨酸(3 学时)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2、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流程; 3、熟练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在紫外区有吸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其吸光度与磺基水杨酸的浓度成正比。 据此可测定样品中的磺基水杨酸的浓度. 定量方法: 1 比较法:As/Ax=Cs/Cx 2.标准曲线法 三、仪器与试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0mg/mL 磺基水杨酸 四、参考步骤 1、比较法: 取标准溶液10mL 于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吸收曲线的绘制:以水为参比,用1cm 比色皿,在220-400nm,每隔5-10nm 测定吸光 度,绘制吸光度—波长曲线,选择测量波长(λmax)。 取10mL 样品于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以水为参比,用1cm 比色皿,在λmax 测定样品吸光度。 根据比较法计算样品中磺基水杨酸的浓度。 2、标准曲线法: (1) 取标准溶液10mL 于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吸收曲线的绘制:以水为参比,用1cm 比色皿,在220-400nm,每隔5-10nm 测定吸光度,绘制 吸光度—波长曲线,选择测量波长(λmax)。 (3)分别取2.0, 4.0, 6.0, 8.0, 10.0mL 标准溶液于5 个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4)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水为参比,用1cm 比色皿,在λmax 初分别测定上述5 种吸光度.绘制吸 光度—浓度标准曲线(或用回归分析法进行线性拟合,得出回归方程)。 (5) 取一定体积样品于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以水为参比,用1cm 比色皿,在λmax 测定样品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出样品中磺基水杨酸的浓度。 五、问题与思考 1.简述紫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2.试比较可见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异同。 (任乃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