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例讨论

合集下载

肠梗阻的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肠梗阻的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肠梗阻的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一、病例介绍。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张某,男,55岁,是个典型的老烟枪,每天能抽两包烟那种,平时还特别爱喝酒,就那种顿顿都得整两口的主儿。

(二)病史与症状。

患者3天前开始出现腹部疼痛,最开始是隐隐作痛,还以为是吃坏肚子了,没太在意。

结果疼痛越来越厉害,现在是一阵一阵的绞痛,疼起来满头大汗,直叫唤。

同时,还伴有腹胀,感觉肚子像个气球一样越胀越大,肛门也停止排气排便了。

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10年前因为阑尾炎做过阑尾切除术。

(三)体格检查。

一进病房就看到患者躺在床上,蜷缩着身体,表情特别痛苦。

腹部膨隆得很明显,就像个小山包似的。

全腹有压痛,特别是在脐周和下腹部,压痛还挺明显的。

肠鸣音亢进,能听到那种“咕噜咕噜”特别响亮的声音,就像肚子里在开火车一样。

(四)辅助检查。

腹部立位平片显示:肠管扩张,有多个液气平面,就像一串串糖葫芦一样,这典型的肠梗阻表现啊。

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说明体内可能有炎症了。

二、讨论环节。

(一)初步诊断及依据。

1. 小王医生(住院医师)我觉得这个患者初步诊断就是肠梗阻。

依据呢,患者有典型的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的临床表现,再加上腹部立位平片有肠管扩张和液气平面,这是肠梗阻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而且患者有腹部手术史,这是肠梗阻的一个常见诱因。

2. 李医生(主治医师)我同意小王的看法。

从患者目前的情况来看,机械性肠梗阻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过我们还得进一步排除一些其他的情况,比如肠道肿瘤导致的肠梗阻。

虽然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证据,但是患者年龄比较大,而且长期吸烟喝酒,是肠道肿瘤的高危因素。

(二)病因分析。

1. 张医生(副主任医师)这个患者的肠梗阻病因啊,我觉得首先得考虑粘连性肠梗阻。

毕竟他有腹部手术史,手术之后腹腔内很容易形成粘连,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肠管粘连在一起,引起肠梗阻。

就像两根绳子缠在一起,堵住了通道一样。

2. 刘医生(主任医师)张医生说的有道理,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他因素。

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讨论(1)

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讨论(1)

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讨论(1)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讨论胃肠外科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疾病,在诊断与治疗中存在一定难度和疑难病例。

本文将结合一例具体病例,探讨胃肠外科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0岁,因肠梗阻于本院就诊。

患者主诉腹痛,呕吐,腹泻。

体格检查: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2*10^9/L,血清白蛋白35g/L 。

二、诊断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合疾病的流行病学史,初步诊断为胃肠外科原因引起的肠梗阻。

此时需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MRI等,以确定肠管部位和梗阻情况。

在进一步明确病因后,可进行侵入性的检查,如内镜、钡餐造影等,以明确肠道梗阻的程度和性质。

三、治疗策略1. 保守治疗。

对于梗阻程度不高且无需紧急手术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禁食、静脉输液等。

同时应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梗阻程度较高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手术时应根据梗阻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将肿瘤切除、解除肠套叠等。

3. 综合治疗。

在手术治疗中,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肠道内营养、支持疗法等。

四、注意事项1. 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肠梗阻的时间、症状、病因、并发症等。

2. 手术时应确保患者术前准备充分,如纠正电解质紊乱、支持营养等,以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3.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吸氧、抗感染、支持营养等,防止因并发症而影响康复。

综上所述,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存在一定难度和疑难病例。

在诊疗过程中,需充分了解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方式,同时注意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治愈率和减少死亡率。

病例讨论肠梗阻

病例讨论肠梗阻
【病例讨论】肠梗阻
1
病例模式版本
【一般资料】:张雅军 性别:女 年龄:51岁 体重45kg 身高160cm
病例模式版本
【主诉】:
子宫宫颈全切除术后9月,呕吐伴排稀水便2周。
病例模式版本
【病史】: 九月前因宫颈低分化鳞癌行子宫及宫颈切除术,术后行4次化疗 ,25次放疗,期间曾反复出现恶心呕吐,排便困难,腹痛症状, 经输液等保守治疗后症状可缓解,2周前再次出现呕吐并排黄色 水样便,约5次/日,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神清精 神可,可少量进流食,小便正常,近2周一直口服石蜡油,香油 ,可以排出。
病例模式版本
【病理】:
病例模式版本
【讨论】 1.是否适合手术,手: 腹平片:双侧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左膈下及中下腹可见肠管扩张 及气液平面,符合肠梗阻。
检查便常规,找优势菌, 腹平片 腹部CT,
病例模式版本
【诊断】: 不完全性肠梗阻,放射性肠炎,宫颈癌切除术后
病例模式版本
【治疗经过】: 培菲康,整肠生,补液,卡文,氨基酸,泰胃美,胃肠减压,头 孢西丁,奥硝唑,液体石蜡
既往史:体健,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对青霉素过敏 。
病例模式版本
【体检】: BP100/65,P82次/分,神清语利,皮肤粘膜稍苍白,自动体位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体征,腹膨隆, 可见胃肠型,下腹正中可见长20cm疤痕,全腹无肌紧张,脐周 可触及粘连成团的肠管,压痛,无反跳痛,肝区脾区无扣痛,移 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

病例讨论肠梗阻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

病例讨论肠梗阻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
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等症状,需及时手术治疗,以解除梗 阻并防止病情恶化。
患者的年龄与身体状况
年轻患者
身体状况良好,对手术耐受度高,可 优先考虑手术治疗,以彻底解除梗阻。
老年患者
身体虚弱,手术风险较高,通常采用 非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稳定病情。
肠梗阻的病因与类型
01
02
03
机械性肠梗阻
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以解 除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
总结词
较少见类型,由于肠道血液供应障碍导致。
详细描述
血运性肠梗阻通常由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导致肠道血液供应中断, 使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03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依据
肠梗阻的严重程度
轻度肠梗阻
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以缓解 症状。
重度肠梗阻
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减轻患 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愈率。
肠梗阻治疗的重要性在于挽救 患者的生命,缓解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比较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能够解除肠梗阻的根本原因,如切除肿瘤、修复肠道等,但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期较长,可能引起感染 等并发症。
非手术治疗
动力性肠梗阻
由于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或 丧失引起的梗阻,可采用 非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 灌肠等。
血运性肠梗阻
由于肠道血液循环障碍引 起的梗阻,需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 治疗。
04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肠梗阻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粘 连松解、肠扭转复位、肠道切除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判断进行选择 。

肠梗阻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探讨

肠梗阻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探讨

肠梗阻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探讨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急性疾病,临床上常见于肠道的机械性阻塞或功能性阻塞,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一个肠梗阻病例的分析,探讨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路径。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65岁,因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入院,自述近日食欲不振,便便干结,排气减少。

体格检查发现腹部明显饱胀,触及明显的压痛,并听到肠鸣音减弱。

一、临床分析上述病例表现了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主要特点包括腹痛、呕吐、便秘和排气减少等。

体格检查中触及腹部明显的压痛以及听到肠鸣音减弱,进一步提示了肠梗阻的可能性。

针对这些症状和体征,临床医生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肠梗阻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诊断路径针对上述肠梗阻病例,诊断路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关注症状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伴随症状等。

体格检查中需重点触诊腹部,检查肠鸣音、压痛等体征。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水平、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以及必要时行肠道造影、腹部CT等特殊检查。

3.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肠梗阻的具体位置、程度和原因。

4. 定位诊断: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确定患者肠梗阻的定位,如小肠梗阻、结肠梗阻等。

三、治疗路径针对肠梗阻的治疗路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肠梗阻,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

同时,必要时应给予抗生素等支持治疗。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肠梗阻,特别是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根据肠梗阻的原因和位置而定,包括组织修复、结肠切除术等。

3. 营养支持:对于因肠梗阻而出现的营养不良症状,可以通过静脉或肠内营养支持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四、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后,应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包括症状的缓解、体征的改善等。

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时处理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治疗。

肠梗阻病例探讨

肠梗阻病例探讨

肠梗阻病例探讨北京协和医院张思源一、病例 1 胆囊切除术后肠梗阻、心肌梗死患者男性, 76 岁, 30 天前因突发腹痛伴高热,就诊于某医院,以胆石症、急性胆管炎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术后曾行 2 次 T 形管造影,但未拔管。

带 T 形管出院半个月后,患者出现间断性恶心,呕吐非血性胃内容物,食欲下降。

入院 3 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并伴间断性腹痛,未伴发热,口服“多潘立酮”(吗丁啉)等无效,急诊住进消化内科,入院后除当天发热 37.3 摄氏度以外,体温正常,有排气,间断排便。

(一)内科诊治既往史:冠心病 20 年,心肌梗死 1 年,慢性支气管炎 20 年,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 0x109/L ,中性粒细胞 0.80 ,血红蛋白 128g/L ,血小板 156x109/L ,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 ) 164U/L ,血清 a- 羟丁酸脱氢酶( HBDH ) 232U /L ,白蛋白( ALB ) 28g/L, 癌胚抗原( CEA ) 9.3ug/L ,尿常规正常。

内科诊断:①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不全肠梗阻待除外)②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③陈旧性心肌梗死;④房性期前收缩;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⑥肺部感染。

给予输液及对症治疗。

(二)外科诊治6 天后,病情好转,转回外科。

行上消化道造影提示慢性胃炎,拔除 T 形管,住院 3 天出院,出院 2 天后,患者呕吐加重,伴阵发性腹痛,四五天未排便,未伴发热。

按呕吐原因待查、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再次住入内科。

(三)再次入院内科诊治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 37 摄氏度,心率 110/min ,呼吸 22/min ,血压 135/75mmHg ,无力体型,轮椅推入病房,神清语利,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明显黄染。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腹部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怒张,切口愈合好;中上腹、右下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 2/min 。

病例讨论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例.

病例讨论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例.

在感染病人的营养支持中,除了常用的营养物质外,添 加一些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利于细胞生长,增强免疫 功能和改善氮平衡作用的特殊营养物质,有助于病人康 复 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谷氨酰胺、精氨酸、结构脂肪 乳、 n-3脂肪酸、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乳酸杆菌等
谷氨酰胺(Glutamine)
谷氨酰胺是体内含量最大,作用较多的氨基酸,它是合成氨基酸 、蛋白质、核酸和其它许多生物分子的前体,在肝、肾、小肠和 骨骼肌中有重要的调节功能,是生长迅速细胞如小肠粘膜细胞的 主要能源物质 除提供营养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降低TNF的产生,是感 染病人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的重要物质
应激状态时,是条件必需氨基酸 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外源性Gln可明显增加危重病人的淋巴细胞总数,提高
CD4/CD8比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肠外途径提供L-Gln和Gln-双肽(12~40g/d)可促进危重
病人的蛋白质合成,明显改善氮平衡
鱼油脂肪乳
“为了降低过度炎症情况下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应该 给患者增加 -3 脂肪酸的补充”
病情变化
3天后体温再次升高,再次出现腹痛腹胀,有憋气感; 查体:腹膨隆,腹软,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弱; 查:血常规WBC13.11×109/L;病人明显处于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状态; 复查CT键结肠仍扩张,吻合口水肿狭窄,见下。
进一步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抗生素选用泰能; 继续禁饮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方案为为前方案基础上加入尤 文100ml;即:卡文1440ml+氯化钾+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 格利福斯+安达美+力肽+尤文; 治疗3天后病人症状逐渐缓解,体温开始下降;治疗7天后病人体 温恢复正常,症状基本缓解,肠梗阻缓解; 复查CT基本正常,如下

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讨论-V1

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讨论-V1

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讨论-V1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讨论肠梗阻指的是肠道内容物通过肠道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其中,胃肠外科肠梗阻的症状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诊治。

下面将对胃肠外科肠梗阻疑难病例进行讨论。

病例1: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引起的肠梗阻1.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45岁,因腹胀、呕吐于门诊就诊。

体格检查发现病人腹部明显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CT 检查显示梗阻在小肠,肠道袢间距增大,肠壁厚度减薄,肠襞消失。

经过多方考察,初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引起的肠梗阻。

2. 分析: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为根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受到压迫、狭窄、闭塞,导致肠道的供血不足而发生的一种疾病。

病人腹部鼓胀、排气不畅及呕吐等症状是梗阻的典型表现。

CT 检查是检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3. 治疗:该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和经皮肠镜治疗。

经过综合考虑,病人最后接受了手术治疗。

病例2:内疝引起的肠梗阻1. 病例描述:患者,女性,38岁,因剧烈腹痛、呕吐、排便停止于急诊科就诊。

体格检查发现病人腹部呈球形膨隆,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欠佳或者消失,伴有脱水现象。

CT 检查显示肠道袢周有产气灶,可见肠袢的端部和吻合口固定于疝囊内,诊断为内疝引起的肠梗阻。

2. 分析:内疝是指腹内脏器沿着腹壁缺损部分脱出,通常发生在腹股沟、肚脐等部位。

该病的症状是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呕吐、排便障碍等。

CT 检查是诊断内疝的有效方法。

3. 治疗:治疗内疝引起的肠梗阻通常需要行手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剖腹手术。

总结:对于胃肠外科肠梗阻的疑难病例,应该综合考虑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手术是治疗胃肠外科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但应该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此外,对于一些高发人群,如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等,应该加强预防,避免肠梗阻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