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人音版七上 雷鸣电闪波尔卡 音乐教案

人音版七上 雷鸣电闪波尔卡 音乐教案

七年级上《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一、教材分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乐曲为G大调,2/4拍,采用复三部曲式,配器有大镲、大军鼓、吊镲、小军鼓、定音鼓小快板,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了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为雷鸣的场面。

全曲是A—B—A,A段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氛生动活泼。

在第二主题中可以清楚地听到“雷鸣电闪”的音响,仿佛真的出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景象,这里是全曲的华彩部分。

二、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能从音乐基本要素如速度、力度、节奏等方面把我音乐,为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打下一定ichud。

但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方法以及音乐风格方面还要进一步指导,使之对欣赏曲也能有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目标(一)复习西洋管弦乐队编制,着重了解打击乐器——大鼓、钹、定音鼓。

(二)组织学生分段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用律动模仿打击乐器,加深音乐体验。

了解三部曲式的曲式结构及波尔卡的舞蹈体裁。

(三)借助本曲,引导学生初步探索生活中的音乐。

四、教学重点了解打击乐大鼓、钹、定音鼓,通过舞步、律动和模唱来加深音乐体验。

五、教学难点(一)曲式结构分析(二)圆舞曲和波尔卡两种舞曲特点的对比六、组织教学(一)导入(7分钟)1.播放《春之声圆舞曲》。

请欣赏乐曲是什么舞曲类别?怎么判断出来的?给你什么感受?是三拍子,和我们上节课《溜冰圆舞曲》是相同的圆舞曲类别。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二拍子的舞曲叫《电闪雷鸣波尔卡》。

欣赏第一遍,分析节拍、速度、情感和演奏方式。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拍子的《溜冰圆舞曲》,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二拍子舞曲体裁——波尔卡,了解波尔卡。

以下三首波尔卡舞曲,聆听音乐,根据提示,为乐曲配上合适的标题。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不难发现,三种事物都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作曲家善于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音乐才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广为流传的作品。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如歌的行板》教案分析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如歌的行板》教案分析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如歌的行板》教案分析《如歌的行板》一、教材分析《如歌的行板》为新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中的第三课时,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

这节课的设计,特别考虑注意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听的时候带着问题去听,这样就有针对性,也可检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思想的理解,并做一个方向性的引导。

《如歌的行板》的素材于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本课时的安排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了解俄罗斯民歌,喜爱弦乐四重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欣赏、演唱、比较等形式感受乐曲凄凉、压抑的气氛。

模唱《如歌的行板》的两个音乐主题。

用身体感悟音乐,使心身同时进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乐曲,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教学目标:能够对室内乐作品产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聆听《如歌的行板》,并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忧伤的压抑的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等音乐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跟随着弦乐曲《四季》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两首不同乐队演奏的乐曲,并提问分别由什么乐队演奏,带来怎么样的音响感受。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感受交响乐和弦乐重奏带来的不同音响效果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聆听乐曲、展示图片和提问导出室内乐及弦乐四重奏的概念。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新授[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弦乐四重奏,并让学生通过乐曲的风格、情绪为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来导出《如歌的行板》。

[学生活动]通过欣赏,学生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为乐曲取名。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简介作者柴科夫斯基。

分主题欣赏《如歌的行板》。

欣赏音乐主题:[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音乐主题,并提问其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其音乐情绪回答问题。

初中音乐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神州音韵《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神州音韵《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稿一、分析教材《乌苏里船歌》教材分析:《乌苏里船歌》是由赫哲族民歌改编。

乌苏里为一条江的名字,位于我国的东北黑龙江省境内,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界河,分隔着中国和俄罗斯,赫哲族就生活在乌苏里江流域的平原。

此曲开始由男高音领唱,并用“回音”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呼唤,与其它声部的哼鸣相附和,使我们仿佛看到,在烟波浩淼的水面上,渔民们愉快的劳动的生动场面。

(本首合唱曲由男声和女声两种音色来演绎,三段歌词的主旋律,时而由男声承担,时而有女声接唱,在合唱中,这种音色的组合被称为“混声合唱”)。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乌苏里船歌所表达的幸福之感,发现生活之美并热爱生活。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参与音乐,通过欣赏、模仿、演唱等方法、学生提高歌唱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赫哲族船歌的音乐特点,以及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自然地将幸福之感融入主旋律的哼唱中三、教学过程第1环节新课导入:精彩合理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有利于之后所有课堂流程的顺利展开,所以在上课开始时,我会用各民族特色服饰导入引出赫哲族的民族特色服饰---鱼皮衣的图片进行导入,通过提问以及对图片的讲解描绘赫哲族在乌江边划船打鱼的幸福场景,从而开始本节课《乌苏里船歌》。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又将学生的思绪引领到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上,从而形成了一个自然生动的过度。

第2环节初步感知:在有效的导入之后,我会通过展示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情绪是怎样的?针对学生的回答,利用PPT板书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总结,情绪是欢快的。

通过二次聆听,全曲的速度有着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到明显的三段速度变化,自由,快,自由。

为接下来的分段聆听做好准备。

第3环节探究学习:接下来,我会立即利用分段聆听的方式进行全面的赏析:首先是衬词的模唱,解决乐曲中中强和弱的表情记号所表达的回声的感觉,并跟学生讲解无实际意义的衬词体现出的乐曲的民族性;而通过第二段乐曲的聆听,让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情绪所表达出的美好生活和丰收的喜悦,同时这部分的四二拍的节奏的律动感,也体现了船歌的特点,可以在这里加入划船的动作让学生直观感受。

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篇

【导语】⾳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乐和西⽅⾳乐。

东⽅以中国汉族⾳乐为⾸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阶,即宫、商、⾓、徵、⽻,西⽅是以七声⾳阶为主。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猛听得⾦⿎响》 【教材分析】 《猛听得⾦⿎响》选⾃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

这个唱段是穆桂英在听得⾦⿎响起时所唱,表现了她性格中超强的⾃信⼼,同时也表现了这位⼥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这⼀唱段采⽤西⽪流⽔板式,有板⽆眼。

【知识⽬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传统京剧《猛听得⾦⿎响》的欣赏与演唱过程中,激发学⽣对京剧艺术产⽣浓厚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教案过程和⽅法: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唱段《猛听得⾦⿎响》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对京剧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唱准旋律、唱出京剧的意味。

3、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京剧产⽣、发展的过程以及京剧艺术的重要地位。

了解传统风格特点。

能⾃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剧唱段。

【教案重点】 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学唱传统京剧《猛听得⾦⿎响》。

【教案难点】 学⽣在学唱《猛听得⾦⿎响》过程中,对传统京剧韵味的把握。

【教案⽅法】 为了突出学⽣在教案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多媒体辅助教案,让学⽣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案活动中。

在学⽣的学习⽅法上,我采⽤了“欣赏、讨论、表现”等⽅法。

【教案过程】 ⼀、播放视频 感受京剧(约5分钟) 师:同学们,⼜到了⾳乐课的时间了,今天这节⾳乐课呀,我们不学唱歌,不欣赏乐曲,我们要……我先不告诉你…… 师:以前上课学习的时候,都是听教案范唱,今天呢,⽼师要亲⾃为⼤家演唱,如果⼤家能说出我唱的是什么,那我就再唱⼀⾸,我们来⽐⼀⽐,看看是我会唱的多,还是你们知道的多。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和⽼师⼀较⾼下呀? (⽣:敢)好,那我们开始啦…… (⼀)播放现代京剧《都有⼀颗红亮的⼼》伴奏,教师演唱 ⽣:现代京剧选段《都有⼀颗红亮的⼼》 师:答对了,那我再唱⼀个,你们来说⼀说是什么。

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 说课稿-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 说课稿-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彩色的中国》说课稿课题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彩色的中国》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少年歌曲。

其中歌词以少年打开地图册时所产生的联想为题材,寥寥数笔,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大调式¾拍,而且多处使用到休止符,从而赋予了歌曲欢快、优美之感,就好像孩子们在边歌边舞,亲切地表达着热爱祖国河山的幸福情感。

通过这首歌曲的学唱,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

2、教学目标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对音乐情绪也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但是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以及休止符的演唱还不太熟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歌曲表现的含义,并能初步掌握演唱的基本姿势,在演唱之前进行发声练习。

(2)在理解歌曲是表达对祖国无限热爱和赞美的同时,初步学习演唱的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以及学生活动,来进行歌曲的理解和演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歌曲带给大家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感受音乐对于抒发情感有很重要的作用。

(2)初步形成用音乐来抒发情感、并能养成对音乐抒发情感的习惯。

4、教学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2、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难点:1、正确地表现《彩色的中国》的音乐情绪2、正确感受体验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及风格二、教法与学法七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这是他们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本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听唱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出示学习目标1、小组交流复习柯尔文音阶手势的做法,和演唱的姿势。

2、根据交流情况,教师总结,准备发声练习。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们回忆复习学过的音阶练习和演唱技巧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彩色的中国》

《彩色的中国》

《彩色的中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彩色的中国》。

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几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几个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彩色的中国》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彩色的中国》是一首要求齐唱、合唱的歌曲。

整首歌曲速度为中速,3/4拍,情绪亲切的歌曲。

因此从音乐形式与学习内容上来讲,本课属于“歌唱”这一教学领域。

通过学习歌唱作品,感受歌唱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歌唱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姿势。

2、能力目标:能够用齐唱、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准确,完整并带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按齐唱、合唱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姿势与要求进行演唱。

四、学情分析初一年纪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的过度期。

年龄大约在12-14岁左右,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音乐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已经具备识谱能力。

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

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更渴望对音乐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这时教师对音乐作品的讲解,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多种形式、手段以及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巩固、提高学生现有的音乐素养,扩大音乐的欣赏范围,并更加有意识的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课堂。

在变声期的学生,还要提醒保护嗓音。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分析:初一年纪的学生认知领域和生活范围不断扩大,他们的体验感受和表现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加。

他们对想象力与音乐形象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事物充满着新奇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法、律动法、情感体验法等多种方法,并以教授、引导、欣赏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一个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完成学习目标。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 阅读材料:《世界著名圆舞曲赏析》、《圆舞曲演奏技巧》等书籍,深入理解圆舞曲的音乐魅力和演奏技巧。
- 视频资源:观看《圆舞曲舞蹈表演》、《圆舞曲舞蹈教学》等视频,了解圆舞曲的舞蹈特点和舞蹈动作。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拓展内容,如阅读相关文章、观看视频资源等,深入了解圆舞曲的音乐特点和舞蹈动作。在拓展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在下次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舞曲的音乐和舞蹈魅力。通过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5. 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如分组比赛唱《溜冰圆舞曲》,评选最佳演唱者。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舞曲的特点和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旋律,下节课进行展示。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理解和感知音乐的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 能够感受圆舞曲的特点,了解圆舞曲的节奏、速度和音乐形象;2. 能够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旋律;3. 能够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圆舞曲的特点,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掌握圆舞曲的节奏和速度,用简谱准确唱出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
在学习《溜冰圆舞曲》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圆舞曲的节奏和速度较难掌握,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演唱。其次,简谱的识谱能力需要加强,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识谱能力。此外,学生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初中教科书为每学期一册,每册6个单元。

每单元设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围绕主题选择音乐材料。

以《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感受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为“经线”,令设四条“纬线”:音乐与人生、社会、自然,音乐与民族、国家、地域,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姊妹艺术。

“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综合编织出教科书体系与结构的脉络。

第13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3、聆听《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及《鼓浪屿之波》,能够说出三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4、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现的先后顺序。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1、能够对我国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文化(乃至阿拉伯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喀什的春天》、《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及《新疆之春》,能够感受、体验热瓦甫弹唱、十二木卡姆、冬布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音乐情绪及艺术特征,能够理解并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乐器的音色。

3、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这首歌。

4、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第三单元欧洲风情1、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的一段歌词,并能初步理解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伏尔加船夫曲》、《伦敦德里小调》及《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男低音、小提琴、西班牙吉他的音色,初步了解相关吉他的音乐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由演唱歌曲、欣赏歌曲、演奏、配乐诗朗诵四个部分组成,力求突出“中学时代”这一主题,体现21世纪中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探索的精神。

第二单元在选材上结合的时间大约在国庆节前后,以歌唱祖国为中心。

选材思路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的安排紧扣课程标准,涉及“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三个方面;第二,材料的选择紧扣中心——歌唱祖国;第三,内容丰富,有中外音乐作品;第四,体裁形式多样,有不同的声乐、器乐作品。

第三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通过综合性、人文性的主题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而且能从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的对比、参照中,了解其学科特征及相互关系。

第四单元所选的教材力求突出草原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

教科书中呈现的曲谱、歌谱、音响以及精美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对我国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单元通过图文、曲谱、音响相结合的形式,形成生动直观的亚洲主要国家的音乐教材内容。

以知识讲授、唱歌、欣赏结合的形式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音乐。

第六单元对本册教科书的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为学生的艺术表演创设活动空间或舞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单元的重点是: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地演唱。

难点是:节奏
X XX 0 | ( XXXX ) 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第二单元的重点是:学会并能背唱《歌唱祖国》;在音乐欣赏课中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
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

难点是:学唱歌曲时,要有唱谱练习;音乐欣赏的曲目比较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听辩乐曲中不同乐器
第三单元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指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难点是: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艺术的的表现特点。

第四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单元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了解亚洲各国的音乐特征。

难点是:指导学生了解印度音乐的特征。

第六单元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开展“新星擂台”和“新年音乐会”这两个音乐活动。

难点是:新年音乐会的个人准备,音乐会集体节目的组织与编排。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分析
2013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