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技常识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常识

自然科学常识

自然科学常识1. 引言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现象的一门学科,它涉及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领域。

自然科学常识是指在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过程中所掌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自然科学常识。

2. 物理常识2.1 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用来度量其惯性的属性,它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力的大小,它是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重量的单位是牛顿(N)。

2.2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它存在于各种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功是力在物体上做功时所产生的能量变化,它等于力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

2.3 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N)。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它可以是物体的平移运动或旋转运动。

3. 化学常识3.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是由原子构成的。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物质。

常见的元素有氢、氧、碳、氮等,常见的化合物有水、二氧化碳、盐等。

3.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它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释放出能量;也可以是吸热反应,吸收能量。

3.3 酸碱中和酸和碱是化学物质的常见分类,酸具有酸性,碱具有碱性。

当酸和碱按一定比例混合时,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 生物常识4.1 细胞和组织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结构。

组织是由一组相同或类似的细胞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4.2 遗传和进化遗传是物种繁衍和变异的基础,它通过基因传递父母的遗传特征给子代。

进化是物种长时间以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它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来促进物种的改变和发展。

4.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它包括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整理)

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整理)

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1.热带气旋是发生于热带洋面上的巨大空气漩涡,气象学上称它为“热带气旋”或“热带风暴”。

2.把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或“飓风”。

飓风和台风都是热带气旋,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不一样而已。

3.人们把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4.把出现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

5.龙卷风是一种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漩涡,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米/秒至200米/秒。

6.龙卷风通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7.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8.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寒潮又称为寒流。

(寒流是造成我国春季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说法错误。

)9.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我国气象部门把冷空气入侵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的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10.地球大气由78%的氮,21%的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

11.人类选择月球作为探测宇宙星际航行的第一站的主要原因是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12.月球上没有空气,凡是与大气相关的问题在月球上都不可能发生;月球没有磁场;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6,所以它对月球上的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上小;(月球上不能放风筝、使用电风扇、也不能听到雷声、月球上不用防腐和防锈。

)13.地球上有两个最大的火山活动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火山带。

14.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弱的量度,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

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15.地震烈度是指地震的破坏性程度,我国制定的地震烈度为12级,即1至12度。

小学生自然科学小常识

小学生自然科学小常识

小学生自然科学小常识自然科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涵盖了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

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的小常识,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世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自然科学小常识。

一、地理知识1. 地球的四季: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由于地球自转的倾斜,不同地区的太阳照射角度不同,所以才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2. 世界大洋: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其中最大的是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3. 中国的四大河流:中国有黄河、长江、珠江和辽河四大河流,是中国境内流域面积最大、流量最大的河流。

二、生物知识1. 植物的呼吸:植物通过叶子上的气孔吸入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这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植被的原因之一。

2. 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动物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比如沙漠中的骆驼可以长时间不喝水,企鹅可以在严寒的南极生存等。

3. 昆虫的特点:昆虫是地球上最多样的生物类群,具有优良的适应能力,如蜜蜂的社会性、蚂蚁的分工合作等。

三、物理知识1. 火的三要素:火的三要素是氧气、可燃物和引火源。

只有当这三个要素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火焰。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的震动传播到人耳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3. 水的三态:水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固成冰,形成固态;当温度在0摄氏度至100摄氏度之间,水处于液态;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变成水蒸气,转为气态。

四、化学知识1. 空气的成分: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氧气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氮气则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

2. 盐和糖的溶解性:在相同的温度下,盐比糖更容易溶解在水中,这是因为盐的溶解度更高。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相互中和时会产生盐和水。

例如,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会产生氯化钠和水。

通过学习这些小常识,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科学的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到这些知识。

自然科技常识

自然科技常识

第二节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热能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热能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作用缺乏症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2、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的通道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2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①最长;②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④有各种消化液;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小微粒→甘油+脂肪酸3 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①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花生是双子叶,葵花籽也是双子叶;▲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最后▲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热带雨林-----地球的肺,▲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Word操作中,复制 ctrl+c 粘贴ctrl+v 全选ctrl+A 恢复ctrl+vPPT操作中,某个内容需要在每张幻灯片中出现,应该在母版试图中进行设置二进制中,10代表2的意思,逢二进一;十进制转换二进制计算方法:5÷2=2 (1)2÷2=1 01÷2=0 (1)从上到下取余数,101EXCEL操作中,SUMIF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区域或引用求和,属于条件数据计算;SUM是对一组数值求和,没有条件筛选功能DB函数:适用固定余额递减法,计算一笔资产在给定期内的折旧值物理常识:生活用电:开关控制灯泡的亮灭,是串联;家庭用电电压是220V;三孔插座中,一个孔接火线,一个空接零线,一个孔接地线;电能表用来测量消耗的电能能源的分类可再生:短期能恢复,太阳能不可再生:长期难以恢复,化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一次能源:直接就能用太阳能、原油、化石能源二次能源:加工转换各类电、汽油、煤油、沼气传统能源常规能源:石油、天然气、水能新能源: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太阳能、海洋能、水电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能产生的热能;特点:污染小、储量大种类:核聚变主要利用形式: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太阳能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资源最为缺少的地区:四川盆地风能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能沼气主要成分甲烷CH4地热能:可再生资源、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的边缘地带,火山地震多发区羊八井中国第一座地热电厂核能核裂变:链式反应,原子弹可控核裂变:核电站轴为燃料核聚变:不可控核聚变氢弹新材料1石墨烯:碳原子碳单质石墨、金刚石最薄、最坚硬的物质导电性能极佳, 导热性能超过现有一切已知物质应用:透明触控屏幕、超轻防弹衣、超薄超轻型飞机材料2纳米材料物理学度量单位 1nm=10亿分之一物质到1-100纳米,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3超导材料低温条件下零电阻、完全抗磁性、隧道效应电力网无电阻,损耗为零磁悬浮列车:德国专利2016年高科技技术奖赵忠贤高温超导屠呦呦青蒿素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1基因工程:遗传工程、DNA重组技术杂交水稻,2016年袁隆平海稻86转基因农作物:大豆、棉花、玉米、油菜抗病虫、抗除草剂、营养增强2细胞技术:体细胞技术细胞融合番茄-马铃薯核移植技术克隆干细胞技术:器官移植、器官再造,造血干细胞3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酒、酸奶、醋、泡菜、味精、酱油、酵母、红茶抗生素、菜铀、净水、青霉素4酶工程:加酶洗衣粉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4G:集3G与WLAN于一体优势: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第四代移动通讯第一个第四代移动通讯标准5G: 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要启动5G和超宽带技术的商用2016年11月18日,在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的RAN1无线物理层以华为,极化码POLAR CODE具体应用——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用手机控制冰箱光纤通信光导纤维,材质石英玻璃全反射原理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光纤之父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低、经济、轻便、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卫星通信3颗除南北极地区外的全球范围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PS、欧盟GAILEO、俄罗斯GLONASS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神州系列、山西太原、四川西昌、海南文昌最新重重的2016你天通一号01行首颗移动通信卫星,中国版“海事移动卫星”2016-8-16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通信安全、通信保密三网融合:电信网、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火箭:运载工具三级火箭长征三号是全球金牌火箭2017年4月: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文昌长征七号货运火箭长征五号:打火箭、冰箭低温液体 2006年立项直径最大运载能力最大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多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风云气象卫星时间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卫星2016年4月, 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通信秘密和通信安全4月24号,中国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标志着空间领域技术进入了新阶段空间站礼炮号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二号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飞得更高时间更长——航天员空中期驻留长达30天实验更多——14项空间科学实验太空养蚕、双摆实验、水膜反应10月17日神州十一号景海鹏、陈冬与之交会对接农业领域三色革命绿色革命:农作物产量白色革命:畜牧业蛋奶类蓝色革命:海洋水体农业中国提出化学常识泡沫灭火:硫酸铝、碳酸氢钠二氧化碳臭氧功能:空气在雷电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有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起到净化空气和杀菌作用,诗人感到特别舒服杀菌和漂白能力;浓的臭氧呈淡蓝色氟氯烃不粘锅:特氟龙聚四氟乙烯高分子次塑料铲、木铲塑料回收:1-7数字干洗原理:有机化学剂钢的特性:碳四大发明造纸术最早记录起源:西汉;东汉蔡伦发明蔡侯纸;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相关成语:韦编三绝-春秋孔丘纸上谈兵-战国赵括洛阳纸贵-西晋左思印刷术最早记载唐朝金刚金;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最早记载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火药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广泛用于军事;南宋发明突火枪西传: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药的出现与道教炼丹有关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应用航海西传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东汉:九章算术完整体系南北朝:祖冲之,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比外国早一千年西汉:汜胜之汜胜之书,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着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最早的一部完整元朝:王祯农学,第一次对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包括了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介绍西方的农业技术战国:石申,石氏星表,现存最古老的星表汉代:尚书, 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最早观测伽利略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他发明了地动仪以监测地震月食,地球挡在月亮和太阳中间西汉:太初历,第一部完整历书南北朝:祖冲之,大明历,第一次引入岁差概念,且历法非常精准元朝:郭守敬,授时历,古代最优秀历法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战国:扁鹊四诊法,脉学之宗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神农本草经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着作,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万世宝典”东汉: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唐朝:孙思邈药王千金方唐朝: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订和颁布的药典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 东方医药巨典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明朝: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2个世纪隋朝:李春赵州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农业、手工业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标志:纺织机的应用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瓦特——蒸汽机富尔顿——汽船、史蒂芬孙——蒸汽机火车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美国德国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法拉第——电磁感应西门子——发电机爱迪生——电灯内燃机:卡尔本茨汽车之父汽油内燃之父莱特兄弟——飞机化学工业:诺贝尔——无烟炸药电讯事业: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开始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空间技术——1957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 苏联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1969 美国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月原子能——1945 美国试制原子弹 1954——苏联第一个原子能电站电子计算机——1946 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诺贝尔奖1901年瑞典化学奖硝化甘油首次颁奖1901年12月10日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奖、和平奖增设:经济奖、 1991年6月5日地球奖词曲创作人美国鲍勃迪伦 2016年诺奖文学奖拉斯克医学奖临床医学屠呦呦得奖工作在中国完成菲尔兹奖数学奖图灵奖计算机奖戈登贝尔奖国际高性能计算机应用 2016年中国首次千万核全球最快超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改善全球气候模拟和气候预报维加奖地理学姚檀栋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首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亚洲首位科学家物理学常识光学:光的色散彩虹光的三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红外线:太阳光色散区域,红光外侧不可见光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应用于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追踪导弹紫外线: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灭菌; 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光的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手影、日食、月食地球挡在中间、小孔成像墨子的墨经光的反射:潜望镜、水中的倒影、月光下的小水坑、镜子中的自己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传播方向改变水中的筷子、叉鱼时应该叉鱼的下方、清澈的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浅、初生的太阳比实际位置高光的散射:晴朗的天空呈蓝色蓝紫光波长短现代物理学:20世纪初相对论爱因斯坦时间空间和引力量子力学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爱因斯坦定义了激光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一只最小的结构耽误事夸克和轻子薛定谔方程:强调不确定性新陈代谢:生物的基本特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甲亢细胞是一切生命体的基本单位遗传:生物子代和亲代之间的相似现像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蛋白质:氨基酸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消耗了蛋白质基因:携带某种特定蛋白质完整遗传密码的那个片段核酸:基本单位核苷酸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 存在于每个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是依靠DNA的复制血液: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色血型:AB A B O 万能输血针灸:热的刺激艾灸针刮痧:皮部理论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

科学常识66例

科学常识66例

科学常识66例1. 地球是一个蓝色的行星,由70%的水覆盖着。

2. 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提供了光和热能。

3. 鱼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

4.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产生氧气。

5. 蜜蜂是植物传粉的重要角色,帮助植物繁殖。

6. 青蛙是两栖动物,从蝌蚪变成成年青蛙的过程叫做蝌蚪变态。

7. 水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约70%由水组成。

8. 电是一种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可以用来驱动设备和提供光明。

9. 动物通过呼吸系统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10. 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11. 卫星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天体,用来传输通信和观测地球。

12. 雨水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形成的,通过降水来滋润植物和补充水源。

13. 人类的智力大约是其他动物的6-7倍。

14. 化学反应会改变物质的性质,产生新的物质。

15. 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16. 水的冰、液体和蒸汽是三种最常见的物质状态。

17.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

18. 镜子可以反射光线,使我们看到自己的倒影。

19. 遥控器可以用来控制电器设备,通过无线电波发送信号。

20.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118种元素。

21. 电力可以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或机械能。

2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3. 大脑控制着人的思考、记忆和行为。

24. 地球的磁场可以保护我们免受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的影响。

25. 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旋转,沿着椭圆轨道运行。

26. 雾和云均由悬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微小水滴组成。

27.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转化为电能。

28. 物体在没有其他力的情况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

29. 人类的基因组成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30. 地球的内部由固态的地壳、熔融的地幔和铁磁性的外核和内核组成。

31. 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可以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1、生的饺子会沉、熟的会浮,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2、加盐可以让马铃薯和鸡蛋浮起来,加盐是为了增大水的密度;3、用塑料薄膜做的降落伞可以在空中停留比较长的时间,是因为高楼边有上升气流;4、我们能看见蓝天,是因为阳光中蓝光的穿透力最强;5、放大镜能把纸燃着,是因为凸透镜能聚焦;6、指南针能指南,是因为南边是地磁场的北极;7、雪地开车轮子上缠铁链,是为了增大摩擦力;8、夜观星星越来越少,是因为宇宙还在不断膨胀;9、植物有制造氧气、吸收灰尘和噪音、降低周围温度、抵挡风沙、固土固水的作用,所以应多种树种草;10、空调、汽车尾气、水泥地面、大量建房,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科学探索成果小知识1、宇宙大爆炸诞生于137亿年前;2、宇宙大爆炸时产生了1000亿度的高温;3、星系和恒星是由大量的氢吸引星云产生氦的核聚变形成的;4、太阳诞生于45亿年前;5、地球诞生于44.7亿年前;6、月亮是被古行星撞击从太平洋海底飞出去的;7、太阳系的行星星核绝大部分是液态的;8、地球上的水和生命元素来自于宇宙中的冰陨石;9、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蓝藻、最早的动物是海母;10、人类进化史:棘鱼(5亿年前的史前鲨鱼)---三角鱼(3亿年前的史前三角鱼)---原鲵鱼(2亿年前的两栖动物)---似鸡龙(1亿年前的爬行动物)---地波鼠(5000万年前的啮齿类动物)---猿猴(2000万年前的灵长动物)---智人(700万年前的哺乳动物)---现代人(500万年前的高智商生物)日常生活科学小常识一、优质酱油的识别鉴别酱油的好坏,可以注意四个方面。

看颜色。

高质量的酱油应该是红棕色,明亮有光泽。

第二,闻香气。

优质酱油具有酱香和脂肪香气,无异味。

三种口味。

优质酱油味道鲜美,咸中带甜,醇厚绵软,无苦、酸、涩等异味。

四种姿势。

优质酱油清澈,浓度适宜。

没有沉淀物,没有白花。

二、巧用食盐除异味1、鱼有泥土味,可用浓盐水洗,泥土味就会消失。

自然科技常识

自然科技常识

识记部分(1)热带气旋的概念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环流,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的统称。

(2)沙尘暴的概念通常指大风扬起地面的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风沙现象。

(3)寒潮的含义冬半年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常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大风,常伴有雨、雪的天气。

(4)大气压的含义亦称“大气压强”。

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

(5)泥石流的概念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6)洪水的概念洪水通常是指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

(7)火山的含义岩浆活动穿过地壳,到达地面或伴随有水气和灰渣喷出地表,形成特殊结构和锥状形态的山体。

(8)地震的含义、地震的类型及划分标准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划分标准不同,地震类型也不同。

(9)海啸的含义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

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

(10)能源的概念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11)太阳能的含义太阳内部高温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辐射能,其中约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

(12)微生物、细菌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繁殖快、分布广、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必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细菌: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自然科学常识

自然科学常识

自然科学常识引言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自然科学常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所习得的有关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般性认识。

物质与能量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对物质和能量的研究。

物质是组成一切物质对象的基本单位,它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能量是物体在物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结构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单元,可以是同种或异种原子的组合。

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规律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基本的物理和化学现象和规律,例如: - 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吸引力与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牛顿三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的作用而改变,力的大小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封闭系统内不会消失或新增,只会转化成其他形式。

- 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会产生摩擦力,阻碍其相对运动。

自然科学与生活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产物,它不仅仅在实验室和学术研究中发挥作用,也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 健康与医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现代医学的基础,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研发出各种药物和治疗方法。

2. 食品与农业:自然科学研究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动物的繁殖习性等一系列相关知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3. 能源与环境保护: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并研发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 交通与通信:自然科学为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使得人们的交通和通讯更加便捷高效。

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自然科学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现。

例如,基因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人类基因组项目的完成更加深入了解了人类基因的奥秘,为未来的医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热能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热能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作用缺乏症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2、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的通道)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2)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①最长;②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④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小微粒→甘油+脂肪酸(3)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①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花生是双子叶,葵花籽也是双子叶。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最后)▲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

合理密植。

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热带雨林-----地球的肺,▲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

Word操作中,复制ctrl+c 粘贴ctrl+v 全选ctrl+A 恢复ctrl+vPPT操作中,某个内容需要在每张幻灯片中出现,应该在母版试图中进行设置二进制中,10代表2的意思,逢二进一。

十进制转换二进制计算方法:5÷2=2 (1)2÷2=1 01÷2=0 (1)从上到下取余数,101EXCEL操作中,SUMIF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区域或引用求和,属于条件数据计算;SUM是对一组数值求和,没有条件筛选功能DB函数:适用固定余额递减法,计算一笔资产在给定期内的折旧值物理常识:生活用电:开关控制灯泡的亮灭,是串联;家庭用电电压是220V;三孔插座中,一个孔接火线,一个空接零线,一个孔接地线;电能表用来测量消耗的电能能源的分类可再生:短期能恢复,太阳能不可再生:长期难以恢复,化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一次能源:直接就能用太阳能、原油、化石能源二次能源:加工转换各类电、汽油、煤油、沼气传统能源(常规能源):石油、天然气、水能新能源: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太阳能、海洋能、水电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能产生的热能。

特点:污染小、储量大种类:核聚变主要利用形式: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太阳能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资源最为缺少的地区:四川盆地风能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能沼气(主要成分甲烷CH4)地热能:可再生资源、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的边缘地带,火山地震多发区羊八井中国第一座地热电厂核能核裂变:链式反应,原子弹可控核裂变:核电站轴为燃料核聚变:不可控核聚变氢弹新材料1石墨烯:碳原子碳单质石墨、金刚石最薄、最坚硬的物质导电性能极佳,导热性能超过现有一切已知物质应用:透明触控屏幕、超轻防弹衣、超薄超轻型飞机材料2纳米材料物理学度量单位1nm=10亿分之一物质到1-100纳米,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3超导材料低温条件下零电阻、完全抗磁性、隧道效应电力网(无电阻,损耗为零)磁悬浮列车:德国专利2016年高科技技术奖赵忠贤高温超导屠呦呦青蒿素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1基因工程:(遗传工程、DNA重组技术)杂交水稻,2016年袁隆平海稻86转基因农作物:大豆、棉花、玉米、油菜(抗病虫、抗除草剂、营养增强)2细胞技术:体细胞技术(细胞融合)番茄-马铃薯核移植技术克隆干细胞技术:器官移植、器官再造,造血干细胞3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酒、酸奶、醋、泡菜、味精、酱油、酵母、红茶抗生素、菜铀、净水、青霉素4酶工程:加酶洗衣粉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4G:集3G与WLAN于一体优势: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第四代移动通讯第一个第四代移动通讯标准5G: 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要启动5G和超宽带技术的商用2016年11月18日,在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的RAN1(无线物理层)以华为,极化码POLAR CODE具体应用——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用手机控制冰箱光纤通信光导纤维,材质石英玻璃全反射原理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光纤之父)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低、经济、轻便、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卫星通信3颗除南北极地区外的全球范围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PS、欧盟GAILEO、俄罗斯GLONASS)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神州系列)、山西太原、四川西昌、海南文昌(最新重)重的2016你天通一号01行首颗移动通信卫星,中国版“海事移动卫星”2016-8-16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通信安全、通信保密三网融合:电信网、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火箭:运载工具三级火箭长征三号是全球金牌火箭2017年4月: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文昌长征七号(货运火箭)长征五号:打火箭、冰箭低温液体2006年立项直径最大运载能力最大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多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风云气象卫星时间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卫星2016年4月,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通信秘密和通信安全4月24号,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标志着空间领域技术进入了新阶段空间站礼炮号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二号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飞得更高时间更长——航天员空中期驻留长达30天实验更多——14项空间科学实验太空养蚕、双摆实验、水膜反应10月17日神州十一号(景海鹏、陈冬)与之交会对接农业领域三色革命绿色革命:农作物产量白色革命:畜牧业蛋奶类蓝色革命:海洋水体农业中国提出化学常识泡沫灭火:硫酸铝、碳酸氢钠二氧化碳臭氧功能:空气在雷电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有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起到净化空气和杀菌作用,诗人感到特别舒服杀菌和漂白能力。

浓的臭氧呈淡蓝色氟氯烃不粘锅:特氟龙聚四氟乙烯高分子次塑料铲、木铲塑料回收:1-7数字干洗原理:有机化学剂钢的特性:碳四大发明造纸术最早记录起源:西汉;东汉蔡伦发明蔡侯纸;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相关成语:韦编三绝-春秋孔丘纸上谈兵-战国赵括洛阳纸贵-西晋左思印刷术最早记载唐朝《金刚金》;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最早记载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火药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广泛用于军事;南宋发明突火枪西传: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药的出现与道教炼丹有关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应用航海西传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东汉:《九章算术》完整体系南北朝:祖冲之,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比外国早一千年西汉:汜胜之《汜胜之书》,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着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最早的一部完整元朝:王祯《农学》,第一次对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包括了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介绍西方的农业技术战国:石申,《石氏星表》,现存最古老的星表汉代: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最早观测伽利略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他发明了地动仪以监测地震月食,地球挡在月亮和太阳中间西汉:《太初历》,第一部完整历书南北朝:祖冲之,《大明历》,第一次引入岁差概念,且历法非常精准元朝:郭守敬,《授时历》,古代最优秀历法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