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青岛超银中学数学分式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第3章 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3章 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3章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若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A.-1B.1C.D.02、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0B.C.D.3、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A. B. C. D.4、若分式口,的运算结果为x(x≠0),则在“口”中添加的运算符号为()A.+或xB.-或÷C.+或÷D.-或x5、当x=()时,分式无意义.A.0B.1C.-1D.26、当分式的值为0时,x的值是()A.0B.1C.-1D.-27、A、B 两地相距200千米,甲车和乙车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6,两辆车同时从地出发到地,乙车比甲车早到30分钟,设甲车平均速度为千米/小时,则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是()A. B. C. D.8、要时分式有意义,则x应满足的条件为()A.x≠2B.x≠0C.x≠±2D.x≠﹣29、使下列式子有意义的实数x的取值都满足的式子的是()A. B. C. D.10、分式方程=1的解为()A. =-1B.C.D. =211、如图所示为两把按不同比例尺进行刻度的直尺,每把直尺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已知两把直尺在刻度10处是对齐的,且上面的直尺在刻度15处与下面的直尺在刻度18处也刚好对齐,则上面直尺的刻度16与下面直尺对应的刻度是()A.19.4B.19.5C.19.6D.19.712、己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1的解是非正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A.a≤-lB.a≤-2C.a≤1且a≠-2D.a≤-1且a≠-213、要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应满足( )A.x=1B.x≠1C.x=2D.x≠214、若分式,则分式的值等于()A.﹣B.C.﹣D.15、当x=-1时,下列分式中有意义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a的值为________.17、使式子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8、分式的值为1时,m的值是________19、计算: ________.20、计算x的结果是________21、已知△ABC中的三边a=2,b=4,c=3,h a, h b, h c分别为a,b,c上的高,则h a:h b:h c=________.22、“复兴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的速度比原来列车的速度每小时快40千米,提速后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缩短了30分钟,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全程约1320千米,求“复兴号”的速度.设“复兴号”的速度为x千米/时,依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23、化简:=________.24、若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两倍,则分式的值________.25、设计人体雕像时,使雕像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可以增加视觉美感.按此比例,如果雕像的高为2m,那么上部应设计为多高?设雕像的上部高x m,列方程,并化成一般形式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化简求值,其中a= .27、一辆汽车开往距离出发地240km的目的地,出发后第一小时内按原计划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小时后以原来速度的1.5倍匀速行驶,并比原计划提前40min到达目的地,求前一小时的行驶速度.28、广州市中山大道快速公交(简称BRT)试验线道路改造工程中,某工程队小分队承担了300米道路的改造任务.为了缩短对站台和车道施工现场实施围蔽的时间,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该小分队实际施工时每天比原计划多改造道路20%,结果提前5天完成了任务,求原计划平均每天改造道路多少米?29、先化简,再取一个合适的求值:30、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吨水费上涨三分之一,小丽家去年12月的水费是15元,今年2月的水费是30元.已知今年2月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的用水量多5吨,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A2、B3、D5、C6、B7、B8、D9、D10、A11、C12、B13、D14、B15、C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7、29、30、。

第3章 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3章 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3章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计算的结果是()A.1B.0C.3D.62、已知﹣=,则的值为()A. B. C.2 D.-23、若分式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4、美是一种感觉,当人体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值越接近0.618时,越给人一种美感.如图,某女士身高165cm,下半身长x与身高l的比值是0.60,为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她应穿的高跟鞋的高度大约为()A.4cmB.6cmC.8cmD.10cm5、要使关于x的方程ax2﹣2x﹣1=0有两个实数根,且使关于x的分式方程+ =2的解为非负数的所有整数a的个数为()A.3个B.4个C.5个D.6个6、若分式的值为零,则()A.x=3B.x=﹣3C.x=2D.x=﹣27、若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且最多有7个整数解;且关于的分式方程有非负数解,则所有满足条件的整数有()个.A.1B.2C.3D.48、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是()A. B. C. D.9、分式方程 = 的解为()A. x=0B. x=5C. x=3D. x=910、已知线段,则线段的比例中项为()A. B. C. D.11、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D.全体实数12、下列运算错误的是()A. =1B.x 2+x 2=2x 4C.|a|=|﹣a|D. =13、“5•12”汶川大地震导致某铁路隧道被严重破坏.为抢修其中一段120米的铁路,施工队每天比原计划多修5米,结果提前4天开通了列车.若原计划每天修x米,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 - =4B. - =4C. - =4D. -=414、分式的值为0,则()A.x=-2B.x=±2C.x=2D.x=015、速录员小明打2500个字和小刚打3000个字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小刚每分钟比小明多打50个字,求两人的打字速度.设小刚每分钟打x个字,根据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计算:=________;=________.17、式子有意义,则x________.18、若a=2b≠0,则=________.19、若,则=________20、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1的解为负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1、若分式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2、1﹣=________ .23、当m=________时,方程会产生增根。

第3章 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3章 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3章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在△ABC中,中线AD、BE相交于点F,EG∥BC,交AD于点G,则的值是()A. B. C. D.2、若,则的值为( )A. B. C. D.-3、在代数式①;②;③;④中,属于分式的有()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在中分式的个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m 3 +m 2 =m 5B.m 3 m 2 =m 6C.(1-m)(1+m)=m 2 -1D.6、下列各式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A.(-x-y)(-x+y)=x 2-y 2B. -x=C.x 2-4x+3=(x -2) 2+1D.x÷(x 2+x)=+17、如图,中,两点分别在边上,且∥,如果,,则()A.3B.4C.9D.128、关于分式,有下列说法,错误的有()个:(1)当x取1时,这个分式有意义,则a≠3;(2)当x=5时,分式的值一定为零;(3)若这个分式的值为零,则a≠﹣5;(4)当x取任何值时,这个分式一定有意义,则二次函数y=x2﹣4x+a与x轴没有交点.A.0B.1C.2D.39、若关于y的不等式组至少有两个整数解,且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非负整数解,求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的值之和为A.14B.15C.16D.1710、若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中点A(a,b)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1、施工队要铺设一段全长2000米的管道,因在中考期间需停工两天,实际每天施工需比原来计划多50米,才能按时完成任务,求原计划每天施工多少米.设原计划每天施工x 米,则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 ﹣=2B. ﹣=2C. ﹣=2 D. ﹣=21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B. C. D.13、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3且x≠-2D.x≥314、如图,直线l1∥l2∥l3,直线AC交l1、l2、l3于点A、B、C,直线DF交l1、l2、l3于点D、E、F,已知,若DE=3,则DF的长是()A. B.4 C. D.715、式子y= 中x的取值范围是()A.x≥0B.x≥0且x≠1C.0≤x<1D.x>1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两个数4+ 与4﹣的比例中项是________.17、当x=_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

青岛青岛超银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青岛青岛超银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青岛青岛超银中学数学轴对称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在△ABC 中,∠C=090,点D 在AB 上,BC=BD,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连接BE ,由斜边直角边判定Rt BDE ∆≅ Rt BCE ∆,从而DE CE =,再由△ABC 的周长 △ADE 的周长即可求得BC 的长.【详解】如图:连接BE ,DE ⊥AB ,090BDE ∴∠=,在Rt BDE ∆和Rt BCE ∆中,BE BE BD BC =⎧⎨=⎩, ∴Rt BDE ∆≅ Rt BCE ∆,DE CE ∴=,∴△ABC 的周长=AB+BC+AC=2BC+AD+AE+DE=12,△ADE 的周长= AD+AE+DE =6,∴BC=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和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连接BE 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如图,在△ABC 中,AB =8,AC =5,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点D 在△ABC 内部,连接AD 、BD 、CD ,∠ADB =150°,∠DBC =30°,∠ABC +∠ADC =180°,则线段CD 的长度为_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在AB上截取AE=AC,证明△ADE和△ADC全等,再证BDE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在AB上截取AE=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EAD=∠CAD又AD=AD∴△ADE≌△ADC(SAS)∴ED=DC,∠ADE=∠ADC∵∠ADB=150°∴∠EDB+∠ADE=150°又∵∠DBC=30°,∠ABC+∠ADC=180°∴∠ABD+∠DBC+∠ADC=180°即∠ABD +∠ADC=150°∴∠ABD=∠EDB∴BE=ED即BE=CD又AB=8,AC=5CD=BE=AB-AE=AB-AC=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综合,解题关键是利用截长补短法作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3.已知:如图,△ABC和△DEC都是等边三角形,D是BC延长线上一点,AD与BE相交于点P,AC、BE相交于点M,AD,CE相交于点N,则下列五个结论:①AD=BE;②AP=BM;③∠APM=60°;④△CMN是等边三角形;⑤连接CP,则CP平分∠BPD,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写序号)【答案】①③④⑤.【解析】【分析】①根据△ACD≌△BCE(SAS)即可证明AD=BE;②根据△ACN≌△BCM(ASA)即可证明AN=BM,从而判断AP≠BM;③根据∠CBE+∠CDA=60°即可求出∠APM=60°;④根据△ACN≌△BCM及∠MCN=60°可知△CMN为等边三角形;⑤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详解】①∵△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CA=CB,CD=CE,∠ACB=60°,∠DCE=60°∴∠ACE=60°∴∠ACD=∠BCE=120°在△ACD和△BCE中CA CBACD BCECD CE=⎧⎪∠=∠⎨⎪=⎩∴△ACD≌△BCE(SAS)∴AD=BE;②∵△ACD≌△BCE∴∠CAD=∠CBE在△ACN和△BCM中ACN BCMCA CBCAN CBM∠=∠⎧⎪=⎨⎪∠=∠⎩∴△ACN≌△BCM(ASA)∴AN=BM;③∵∠CAD+∠CDA=60°而∠CAD=∠CBE∴∠CBE+∠CDA=60°∴∠BPD=120°∴∠APM=60°;④∵△ACN≌△BCM∴CN=BM而∠MCN=60°∴△CMN为等边三角形;⑤过C点作CH⊥BE于H,CQ⊥AD于Q,如图∵△ACD≌△BCE∴CQ=CH∴CP平分∠BPD.故答案为:①③④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的灵活运用,角的计算及角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角平分线的判定及相关辅助线的作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ABC和正△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CO平分∠AOE;⑤∠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②③④⑤【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SAS即可证明△ACD≌△BCE即可求解.【详解】①△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AC=BC,EC=DC,∠BCE=∠ACD=120°∴△ACD≌△ECB∴AD=BE,故本选项正确;②∵△ACD≌△ECB∴∠CBQ=∠CAP,又∵∠PCQ=∠ACB=60°,CB=AC,∴△BCQ≌△ACP,∴CQ=CP,又∠PCQ=60°,∴△PCQ为等边三角形,∴∠QPC=60°=∠ACB,∴PQ∥AE,故本选项正确;③∵∠ACB=∠DCE=60°,∴∠BCD=60°,∴∠ACP=∠BCQ,∵AC=BC,∠DAC=∠QBC,∴△ACP≌△BCQ(ASA),∴CP=CQ,AP=BQ,故本选项正确;④∵BC∥DE,∴∠CBE=∠BED,∵∠CBE=∠DAE,∴∠AOB=∠OAE+∠AEO=60°,同理可得出∠AOE=120°,∵D,O,C,E四点共圆,∴∠OCD=∠OED,∴∠OAC=∠OCD,∴∠DCE=∠AOC=60°,∴OC平分∠AOE,故④正确;⑤∵△ABC、△DCE为正三角形,∴∠ACB=∠DCE=60°,AC=BC,DC=EC,∴∠ACB+∠BCD=∠DCE+∠BCD,∴∠ACD=∠BCE,∴△ACD≌△BCE(SAS),∴∠CAD=∠CBE,∴∠AOB=∠CAD+∠CEB=∠CBE+∠CEB,∵∠ACB=∠CBE+∠CEB=60°,∴∠AOB=60°,故本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④⑤.【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旋转不变性,找到不变量,是解题关键.5.已知∠ABC=60°,点D 是其角平分线上一点,BD=CD=6,DE//AB 交BC 于点E.若在射线BA 上存在点F ,使DCF BDE S S ∆∆=,请写出相应的BF 的长:BF =_________【答案】23或43.【解析】【分析】过点D 作DF 1∥BE ,求出四边形BEDF 1是菱形,根据菱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E=DF 1,然后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知点F 1为所求的点,过点D 作DF 2⊥BD ,求出∠F 1DF 2=60°,从而得到△DF 1F 2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求出DF 1=DF 2,再求出∠CDF 1=∠CDF 2,利用“边角边”证明△CDF 1和△CDF 2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点F 2也是所求的点,然后在等腰△BDE 中求出BE 的长,即可得解.【详解】如图,过点D 作DF 1∥BE ,易求四边形BEDF 1是菱形,所以BE=DF 1,且BE 、DF 1上的高相等,此时S △DCF1=S △BDE ;过点D 作DF 2⊥BD ,∵∠ABC=60°,F 1D ∥BE ,∴∠F 2F 1D=∠ABC=60°,∵BF 1=DF 1,∠F 1BD=12∠ABC=30°,∠F 2DB=90°, ∴∠F 1DF 2=∠ABC=60°,∴△DF 1F 2是等边三角形,∴DF 1=DF 2, ∵BD=CD ,∠ABC=60°,点D 是角平分线上一点,∴∠DBC=∠DCB=12×60°=30°,∴∠CDF1=180°-∠BCD=180°-30°=150°,∠CDF2=360°-150°-60°=150°,∴∠CDF1=∠CDF2,∵在△CDF1和△CDF2中,1212DF DFCDF CDFCD CD⎧⎪∠∠⎨⎪⎩===,∴△CDF1≌△CDF2(SAS),∴点F2也是所求的点,∵∠ABC=60°,点D是角平分线上一点,DE∥AB,∴∠DBC=∠BDE=∠ABD=12×60°=30°,又∵BD=6,∴BE=12×6÷cos30°=3÷3=23,∴BF1=BF2=BF1+F1F2=23+23=43,故BF的长为23或43.故答案为:23或43.【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熟练掌握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解题关键,(3)要注意符合条件的点F有两个.6.如图,三角形△ABO中,∠OAB=∠AOB=15°,点B在x轴的正半轴,坐标为B(6,0).OC平分∠AOB,点M在OC的延长线上,点N为边OA上的点,则MA+MN的最小值是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在x轴正半轴上取点N’,使ON’=ON,作AD⊥x轴于D点.易证△N’OM≌△NOM,可得MN’=MN,则MA+MN的最小值即为MA+MN’的最小值,由于A点固定,故当N’点与D点重合时,MA+MN’的值最小,即MA+MN的值最小.【详解】解:在x轴正半轴上取点N’,使ON’=ON,作AD⊥x轴于D点.∵ON’=ON,∠N’OM=∠NOM,OM=OM,∴△N’OM≌△NOM,∴MN’=MN,∴MA+MN=MA+MN’,∵A点固定,∴MA+MN’的最小值为当N’与D点重合时的MA+MN’值,∴MA+MN’的最小值为AD,∵∠OAB=∠AOB=15°,OB=6,∴∠ABD=30°,AB=6,∴AD=0.5×6=3,∴MA+MN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点睛】理解A点是固定点,而M和N均为动点,然后运用三点共线及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概念进行解答是本题的关键.7.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 o,AC=BC=4,点D是AB的中点,E, F在射线AC与射线CB上运动,且满足AE=CF,∠EDF=90°;当点E运动到与点C的距离为1时,则△DEF的面积为___________.【答案】52或132【解析】解:①E在线段AC上.在△ADE和△CDF中,∵AD=CD,∠A=∠DCF,AE=CF,∴△ADE≌△CDF(SAS),∴同理△CDE≌△BDF,∴四边形CEDF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CE=1,∴CF=4﹣1=3,∴△CEF的面积=12CE•CF=32,∴△DEF的面积=12×2×2﹣32=52.②E '在AC 延长线上.∵AE '=CF ',AC =BC =4,∠ACB =90°,∴CE '=BF ',∠ACD =∠CBD =45°,CD =AD =BD =22,∴∠DCE '=∠DBF '=135°.在△CDE '和△BDF '中,∵CD =BD ,∠DCE ′=DBF ′,CE ′=BF ′,∴△CDE '≌△BDF '(SAS ),∴DE '=DF ',∠CDE '=∠BDF '.∵∠CDE '+∠BDE '=90°,∴∠BDE '+∠BDF '=90°,即∠E 'DF '=90°.∵DE '2=CE '2+CD 2﹣2CD •CE 'cos135°=1+8+2×22×2=13,∴S △E 'DF '=12DE '2=132.故答案为132或5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DE ≌△CDF 和△CDE ≌△BCF 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90C ∠=︒,10AC =,5BC =,AM AC ⊥,点P 和点Q 从A 点出发,分别在射线AC 和射线AM 上运动,且Q 点运动的速度是P 点运动的速度的2倍,当点P 运动至__________时,ABC △与APQ 全等.【答案】AC 中点或点P 与点C 重合【解析】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 △APQ ≌Rt △CBA ,此时AP=BC=5cm ,可据此求出P 点的位置.②Rt △QAP ≌Rt △BCA ,此时AP=AC ,P 、C 重合.详解: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可知:①当P 运动到AP BC =的,∵90C QAP ∠=∠=︒,在Rt ABC △和Rt QPA 中,AP BC PQ AB =⎧⎨=⎩, ∴Rt ABC △≌Rt ()QPA HL ,即5AP BC ==,即P 运动到AC 的中点.②当P 运动到与C 点重合时,AP=AC ,在Rt △ABC 与Rt △QPA 中,AP AC PQ AB =⎧⎨=⎩∴Rt △QAP ≌Rt △BCA (HL ),即AP=AC=10cm ,∴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故答案为:AC 中点或点P 与点C 重合.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9.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边长分别为5和12,则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9【解析】解:由于a 、b 、c 都是正方形,所以AC =CD ,∠ACD =90°;∵∠ACB +∠DCE =∠ACB +∠BAC =90°,即∠BAC =∠DCE ,∠ABC =∠CED =90°,AC =CD ,∴△ACB ≌△DCE ,∴AB =CE ,BC =DE ;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 2=AB 2+DE 2,即S b =S a +S c =22512+=169. 故答案为:16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结合图形求解,对图形的理解能力要比较强.10.如图:△ABC 中,∠ACB=90°,∠CAD=30°,AC=BC=AD ,CE ⊥CD ,且CE=CD ,连接BD ,DE ,BE ,则下列结论:①∠ECA=165°,②BE=BC ;③AD ⊥BE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答案】①②③【解析】如图,(1)∵AC=AD,∠CAD=30°,∴∠ACD=∠ADC=18030752-=,∵CE⊥DC,∴∠DCE=90°,∴∠ACE=∠ACD+∠DCE=165°.故①正确;(2)由(1)可知:∠ACB=∠DCE=90°,∴∠ACE-∠DCB=∠DCE-∠DCB,即∠ACD=∠BCE,在△ACD和△BCE中,AC BCACD BCECD CE=⎧⎪∠=∠⎨⎪=⎩,∴△ACD≌△BCE,∴BE=AD=BC.故②正确;(3)延长AD交BE于点F,∵△ACD≌△BCE,∴∠2=∠CAD=30°,∵AC=BC,∠ACB=90°,∴∠CAB=∠3=45°,∴∠1=∠CAB-∠CAD=15°,∴∠AFB=180°-∠1-∠2-∠3=90°,∴AD⊥BE.故③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二、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1.如图,△ABC的两条外角平分线AP、CP相交于点P,PH⊥AC于H;如果∠ABC=60º,则下列结论:①∠ABP=30º;②∠APC=60º;③PB=2PH;④∠APH=∠BPC;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1 B.2 C.3 D.4【答案】B【解析】【分析】作PM ⊥BC 于M ,PN ⊥BA 于N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证得PN=PM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得PB 平分∠ABC ,即可判定①;证明△PAN ≌△PAH ,△PCM ≌△PCH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PN=∠APH ,∠CPM=∠CPH ,由此即可判定②;在Rt △PBN 中,∠PBN=30°,根据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定③;由∠BPN=∠CPA=60°即可判定④.【详解】如图,作PM ⊥BC 于M ,PN ⊥BA 于N .∵∠PAH=∠PAN ,PN ⊥AD ,PH ⊥AC ,∴PN=PH ,同理PM=PH ,∴PN=PM ,∴PB 平分∠ABC ,∴∠ABP=12∠ABC=30°,故①正确, ∵在Rt △PAH 和Rt △PAN 中,PA PA PN PH =⎧⎨=⎩, ∴△PAN ≌△PAH ,同理可证,△PCM ≌△PCH ,∴∠APN=∠APH ,∠CPM=∠CPH ,∵∠MPN=180°-∠ABC=120°,∴∠APC=12∠MPN=60°,故②正确, 在Rt △PBN 中,∵∠PBN=30°, ∴PB=2PN=2PH ,故③正确,∵∠BPN=∠CPA=60°,∴∠CPB=∠APN=∠APH ,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已知OD平分∠MON,点A、B、C分别在OM、OD、ON上(点A、B、C都不与点O重合),且AB=BC, 则∠OAB与∠BCO的数量关系为()A.∠OAB+∠BCO=180°B.∠OAB=∠BCOC.∠OAB+∠BCO=180°或∠OAB=∠BCO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画图,可知当C处在C1的位置时,两三角形全等,可知∠OAB=∠BCO;当点C处在C2的位置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OAB+∠BCO=180°.故选C.13.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AD⊥AB,AD=3,BC=5,则△BCD的面积为()A.7.5 B.8 C.10D.15【答案】A【解析】作DE⊥BC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由BD是∠ABC的角平分线,AD⊥AB,DE⊥BC,求出DE=DA=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S△BCD=12×BC×DE=7.5,故选:A.14.如图,点P、Q分别是边长为6cm的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下面四个结论:①BQ AM=②ABQ△≌CAP△③CMQ∠的度数不变,始终等于60︒④当第2秒或第4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正确的有()个.A.1B.2C.3D.4【答案】C【解析】∵点P、Q速度相同,∴AP BQ=.在ACP△和ABQ△中,60AP BQCAP ABQAC BA=⎧⎪∠==︒⎨⎪=⎩,∴ACP△≌BAQ△,故②正确.则AQC CPB∠=∠.即B BAQ BAQ AMP∠+∠=∠+∠.∴60AMP B∠=∠=︒.则60CMQ AMP∠=∠=︒,故③正确.∵APM∠不一定等于60︒.∴AP AM≠.∴BQ AM≠.故①错误.设时间为t,则AP=BQ=t,PB=4-t①当∠PQB=90°时,∵∠B=60°,∴PB=2BQ,得6-t=2t,t=2 ;②当∠BPQ=90°时,∵∠B=60°,∴BQ=2BP,得t=2(6-t),t=4;∴当第2秒或第4秒时,△PBQ为直角三角形.∴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15.如图,∠C=∠D=90°,若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ABC与Rt△ABD全等,则以下给出的条件适合的是( )A.AC=AD B.AB=AB C.∠ABC=∠ABD D.∠BAC=∠BAD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C=∠D=90°,AB=AB,然后由AC=AD,可根据HL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故符合条件;而B答案只知道一边一角,不能够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不正确;C答案符合A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不正确;D答案是符合AAS,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不正确.故选A.16.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标有A、B、C、D、E、F六个格点,根据图中标示的各点位置,与△ABC全等的是()A.△ACF B.△ACEC.△ABD D.△CEF【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先分别求得△ABC的各边长以及各选项中三角形的各边长,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判定即可得.【详解】在△ABC中,22+10,2231+2,2,11A、在△ACF中,AF=22=5≠10,5≠2,5≠22,则△ACF与△ABC不全21等,故不符合题意;B、在△ACE中,AE=3≠10,3≠2,3≠22,则△ACE与△ABC不全等,故不符合题意;C、在△ABD中,AB=AB,AD=2=BC,BD=22=AC,则由SSS可证明△ACE与△ABC全等,故符合题意;D、在△CEF中,CF=3≠10,3≠2,3≠22,则△CEF与△ABC不全等,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勾股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五边形ABCDE中,∠ABC=∠AED=90°,AB=CD=AE=BC+DE=2,则五边形ABCDE的面积为()A.2 B.3 C.4 D.5【答案】C【解析】【分析】可延长DE至F,使EF=BC,利用SAS可证明△ABC≌△AEF,连AC,AD,AF,再利用SSS证明△ACD≌△AFD,可将五边形ABCDE的面积转化为两个△ADF的面积,进而求解即可.【详解】延长DE至F,使EF=BC,连AC,AD,AF,在△ABC 与△AEF 中,0=90AB AE ABC AEF BC EF ⎧⎪∠∠⎨⎪⎩=== , ∴△ABC ≌△AEF (SAS ),∴AC=AF ,∵AB=CD=AE=BC+DE ,∠ABC=∠AED=90°,∴CD=EF+DE=DF ,在△ACD 与△AFD 中,AC AF CD DF AD AD ⎧⎪⎨⎪⎩=== , ∴△ACD ≌△AFD (SSS ),∴五边形ABCDE 的面积是:S=2S △ADF =2×12•DF•AE=2×12×2×2=4.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正确作出辅助线,利用全等三角形把五边形ABCDE 的面积转化为两个△ADF 的面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8.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ACB=90°,点O 为斜边AB 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直角边AC 、BC 上,且∠DOE=90°,DE 交OC 于点P ,则下列结论:①图中全等三角形有三对;②△ABC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OE 面积的倍;③DE 2+2CD•CE=2OA 2;④AD 2+BE 2=2OP•OC .正确的有( )个.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分析】 结论(1)正确.因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结论(2)错误.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结论(3)正确.利用全等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结论(4)正确.利用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进行判断.【详解】结论(1)正确,理由如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分别为△AOC≌△BOC,△AOD≌△COE,△COD≌△BOE.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OA=OC=OB,易得△AOC≌△BOC.∵OC⊥AB,OD⊥OE,∴∠AOD=∠COE.在△AOD与△COE中,∴△AOD≌△COE(ASA),同理可证:△COD≌△BOE.结论(2)错误.理由如下:∵△AOD≌△COE,∴S△AOD=S△COE,∴S四边形CDOE=S△COD+S△COE=S△COD+S△AOD=S△AOC=S△ABC即△ABC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OE的面积的2倍.结论(3)正确,理由如下:∵△AOD≌△COE,∴CE=AD,∴CD+CE=CD+AD=AC=OA,∴(CD+CE)2=CD2+CE2+2CD•CE=DE2+2CD•CE=2OA2;结论(4)正确,理由如下:∵△AOD≌△COE,∴AD=CE;∵△COD≌△BOE,∴BE=CD.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CD2+CE2=DE2,∴AD2+BE2=DE2.∵△AOD≌△COE,∴OD=OE,又∵OD⊥OE,∴△DO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2=2OE2,∠DEO=45°.∵∠DEO=∠OCE=45°,∠COE=∠COE,∴△OEP∽△OCE,∴,即OP•OC=OE2.∴DE2=2OE2=2OP•OC,∴AD2+BE2=2OP•OC.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3个,故选C.【点睛】本题是几何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重要几何知识点.难点在于结论(4)的判断,其中对于“OP•OC”线段乘积的形式,可以寻求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19.如图, AB=AC ,AD=AE , BE 、CD 交于点O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五对B .四对C .三对D .二对【答案】A【解析】 如图,由已知条件可证:①△ABE ≌△ACD ;②△DBC ≌△ECB ;③△BDO ≌△ECO ;④△ABO ≌△ACO ;⑤△ADO ≌△AEO ;∴图中共有5对全等三角形.故选A.20.如图,AC ⊥BE 于点C ,DF ⊥BE 于点F ,且BC =EF ,如果添上一个条件后,可以直接利用“HL ”来证明△ABC ≌△DEF ,则这个条件应该是( )A .AC =DEB .AB =DEC .∠B =∠ED .∠D =∠A【答案】B【解析】在Rt △ABC 与Rt △DEF 中,直角边BC =EF ,要利用“HL”判定全等,只需添加条件斜边AB=DE.故选:B.21.如图所示,OP 平分AOB ∠,PA OA ⊥,PB OB ⊥,垂足分别为A 、B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PA PB =B .PO 平分APB ∠C .OA OB =D .AB 垂直平分OP【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出PA=PB ,再利用“HL ”证明△AOP 和△BOP 全等,可得出APO BPO ∠=∠,OA=OB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OP 平分AOB ∠,PA OA ⊥,PB OB ⊥∴PA PB =,选项A 正确;在△AOP 和△BOP 中,PO PO PA PB =⎧⎨=⎩, ∴AOP BOP ≅∴APO BPO ∠=∠,OA=OB ,选项B ,C 正确;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OP 垂直平分AB ,AB 不一定垂直平分OP ,选项D 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记性质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2.在△ABC 与△DEF 中,下列各组条件,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AB =DE ,∠B =∠E ,∠C =∠F B .AC =DE ,∠B =∠E ,∠A =∠FC .AC =DF ,BC =DE ,∠C =∠D D .AB =EF ,∠A =∠E ,∠B =∠F【答案】B【解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分析可得:A 、AB=DE ,∠B=∠E ,∠C=∠F 可利用AAS 证明△ABC 与△DEF 全等;B 、∠A=∠F ,∠B=∠E ,AC=DE ,对应边不对应,不能证明△ABC 与△DEF 全等; C 、AC=DF ,BC=DE ,∠C=∠D 可利用ASA 证明△ABC 与△DEF 全等;D 、AB=EF ,∠A=∠E ∠B=∠F 可利用SAS 证明△ABC 与△DEF 全等;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3.如图,与都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②;③;④若,且,则.A.1 B.2 C.3 D.4【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详解】解:∵与都是等边三角形∴AD=AB,AC=AE,∠DAB=∠EAC=60°∴∠DAB+∠BAC=∠EAC +∠BAC即∠DAC=∠EAB∴∴,①正确;∵∴∠ADO=∠ABO∴∠BOD=∠DAB=60°,②正确∵∠BDA=∠CEA=60°,∠ADC≠∠AEB∴∠BDA-∠ADC≠∠CEA-∠AEB∴,③错误∵∴∠DAC+∠BCA=180°∵∠DAB=60°,∴∠BCA=180°-∠DAB-∠BAC=30°∵∠ACE=60°∴∠BCE=∠ACE+∠BCA=60°+30°=90°∴④正确故由①②④三个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如图,已知 AD 为△ABC 的高线,AD=BC,以 AB 为底边作等腰 Rt△ABE,连接 ED,EC,延长CE 交AD 于F 点,下列结论:①△ADE≌△BCE;②CE⊥DE;③BD=AF;④S△BDE=S△ACE,其中正确的有()A .①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 ①易证∠CBE=∠DAE ,即可求证:△ADE ≌△BCE ;②根据①结论可得∠AEC=∠DEB ,即可求得∠AED=∠BEG ,即可解题;③证明△AEF ≌△BED 即可;④易证△F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E=EF ,S △AEF =S △ACE ,由△AEF ≌△BED ,可知S △BDE =S △ACE ,所以S △BDE =S △ACE .【详解】∵AD 为△ABC 的高线,∴∠CBE+∠ABE+∠BAD=90°,∵Rt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E=∠BAE=∠BAD+∠DAE=45°,AE=BE ,∴∠CBE+∠BAD=45°,∴∠DAE=∠CBE ,在△DAE 和△CBE 中,AE BE DAE CBE AD BC =⎧⎪∠=∠⎨⎪=⎩∴△ADE ≌△BCE (SAS );故①正确;②∵△ADE ≌△BCE ,∴∠EDA=∠ECB ,∵∠ADE+∠EDC=90°,∴∠EDC+∠ECB=90°,∴∠DEC=90°,∴CE ⊥DE ;故②正确;③∵∠BDE=∠ADB+∠ADE ,∠AFE=∠ADC+∠ECD ,∴∠BDE=∠AFE ,∵∠BED+∠BEF=∠AEF+∠BEF=90°,∴∠BED=∠AEF ,在△AEF 和△BED 中,BDE AFEBED AEFAE BE∠∠⎧⎪∠∠⎨⎪⎩===∴△AEF≌△BED(AAS),∴BD=AF;故③正确;④∵AD=BC,BD=AF,∴CD=DF,∵AD⊥BC,∴△F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CE,∴EF=CE,∴S△AEF=S△ACE,∵△AEF≌△BED,∴S△AEF=S△BED,∴S△BDE=S△ACE.故④正确;综上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BFE≌△CDE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 CD.不能判定ABD CDB∆≅∆的条件是()A.AB CD=B.AD BC=C.//AD BC D.A C∠=∠【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添加选项进行排查,即可完成解答;注意BD是公用边这个条件.【详解】解:A.若添加AB=CD,根据AB∥CD,则∠ABD=∠CDB,依据SAS可得△ABD≌△CDB,故A选项正确;B.若添加AD=BC,根据AB∥CD,则∠ADB=∠CBD,不能判定△ABD≌△CDB,故B选项错误;C.若添加//AD BC,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能判定△ABD≌△CDB,故C选项正确;D.若添加∠A=∠C,根据AB∥CD,则∠ABD=∠CDB,且BD公用,能判定△ABD≌△CDB,故D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26.具备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可以证明它们全等的是( ).A.一边和这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B.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C.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D.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对应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分别进行分析.【详解】解:A、一边和这边上的高对应相等,无法得出它们全等,故此选项错误;B、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通过如图所示方式(倍长中线法)可以证明它们全等(△ABC≌△A′B′C′),故此选项正确..C、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无法利用ASS得出它们全等,故此选项错误;D、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对应相等,无法得出它们全等,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7.如图,在△ABC中,AB=AC,∠BAC=45°,BD⊥AC,垂足为D点,AE平分∠BAC,交BD于点F交BC于点E,点G为AB的中点,连接DG,交AE于点H,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H=2DF B.HE=BE C.AF=2CE D.DH=DF【答案】A【解析】【分析】通过证明△ADF≌△BDC,可得AF=BC=2CE,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G=BG,DG⊥AB,由余角的性质可得∠DFA=∠AHG=∠DHF,可得DH=DF,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H=BH,可求∠EHB=∠EBH=45°,可得HE=BE,即可求解.【详解】解:∵∠BAC=45°,BD⊥AC,∴∠CAB=∠ABD=45°,∴AD=BD,∵AB=AC,AE平分∠BAC,∴CE=BE=12BC,∠CAE=∠BAE=22.5°,AE⊥BC,∴∠C+∠CAE=90°,且∠C+∠DBC=90°,∴∠CAE=∠DBC,且AD=BD,∠ADF=∠BDC=90°,∴△ADF≌△BDC(AAS)∴AF=BC=2CE,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点G为AB的中点,AD=BD,∠ADB=90°,∠CAE=∠BAE=22.5°,∴AG=BG,DG⊥AB,∠AFD=67.5°∴∠AHG=67.5°,∴∠DFA=∠AHG=∠DHF,∴DH=DF,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连接BH,∵AG=BG,DG⊥AB,∴AH=BH,∴∠HAB=∠HBA=22.5°,∴∠EHB=45°,且AE⊥BC,∴∠EHB=∠EBH=45°,∴HE=BE,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灵活运用知识点.28.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A .150°B .180°C .210°D .225°【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SAS 可证得ABC ≌EDC ,可得出BAC DEC ∠∠=,继而可得出答案,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解.【详解】 由题意得:AB ED =,BC DC =,D B 90∠∠==,ABC ∴≌EDC ,BAC DEC ∠∠∴=,1218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图形的知识,比较简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ABC ≌EDC ..29.如图,在△ABC 中,AB=AC ,高BD ,CE 交于点O ,AO 交BC 于点F ,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A .8对B .7对C .6对D .5对【答案】B【解析】【分析】易证△ABC 是关于AF 对称的图形,其中的小三角形也关于AF 对称,共可找出7对三角形.【详解】全等的三角形有:①△AFB≌△AFC;②△CEB≌△BDC;③△AEO≌△ADO;④△EOB≌△DOC;⑤△OBF≌△OFC;⑥△AOB≌△AOC;⑦△AEC≌△ADB证明①△AFB≌△AFC∵AB=AC,CE⊥AB,BD⊥AC 又∵1122ABC S AB CE AC BD == ∴CE=BD∴在Rt△BCE 和Rt△CBD 中BC BC CE BD =⎧⎨=⎩∴△BCE≌△CBD∴BE=CD,∴AE=AD在Rt△AEO 和Rt△ADO 中AE AD AO AO =⎧⎨=⎩∴△AEO≌△ADO∴∠EOD=∠DOA在△BAF 和△CAF 中AB AC BAF CAF AF AF =⎧⎪∠=∠⎨⎪=⎩∴△BAF≌△CAF,得证其余全等证明过程类似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全等的证明,解题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导出图形中边的关系,为证全等作准备30.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D 、E 是斜边BC 上两点,且∠DAE =45°,将△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B ,连接EF .列结论:①△ADC ≌△AFB ;②△ABE ≌△ACD ;③△AED ≌△AEF ;④BE DC DE += 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解:∵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后,得到△AFB,∴△ADC≌△AFB,故①正确;②无法证明,故②错误;③∵△ADC≌△AFB,∴AF=AD,∠FAB=∠DAC.∵∠DAE=45°,∴∠BAE+∠DAC=45°,∠FA E=∠DAE=45°.在△FAE和△DAE中,∵AF=AD,∠FAE=∠DAE,AE=AE,∴△FAE≌△DAE,故③正确;④∵△ADC≌△AFB,∴DC=BF,∵△FAE≌△DAE,∴EF=ED,∵BF+BE>EF,∴DC+BE>ED .故④错误.故选D.。

第3章 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3章 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3章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下列约分中,正确的是()A. =x 3B. =0C.D.2、化简﹣的结果是()A. B. C. D.3、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负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A. B. C. 且 D. 且4、已知点C是AB的黄金分割点(AC>BC),若AB=4cm,则AC的长为()A.(2 ﹣2)cmB.(6﹣2 )cmC.(﹣1)cmD.(3﹣)cm5、使二次根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6、若分式有意义,则应满足的条件是()A. B. C. D.7、下列分式中不是最简分式的是()A. B. C. D.8、若关于的方程=x-1的解为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B.m≠1C.m>1D.m>-1且m≠19、使代数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 且B.C. 且D.10、如图,一种电子游戏,电子屏幕上有一正六边形ABCDEF,点P沿直线AB从右向左移动,当出现:点P与正六边形六个顶点中的至少两个顶点构造成等腰三角形时,就会发出警报,则直线AB上会发出警报的点P有( )A.9个B.10个C.11个D.12个11、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A. B. C. D.12、小马虎在下面的计算中只作对了一道题,他做对的题目是()A.()2=B.a 3÷a=a 2C. + =D.13、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无解,且关于y的分式方程有正整数解,则所有满足条件的a的值之和为()A.16B.15C.13D.1214、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D.x<﹣115、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A.0B.2C.﹣2D.2或﹣2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已知线段a=2,b=8,则a,b的比例中项线段长等于________.17、如果3x=2y(x,y均不为0),那么x:y=________.18、已知关于x的方程无解,则________.19、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无解,则m的值为________.20、若3x﹣4y=0,则=________.21、已知当x=-2时,分式无意义,x=4时,此分式的值为0,则a+b=________.22、若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3、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实数m的值是________.24、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5、已知点是线段的一个黄金分割点,且,,那么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7、若关于x的方程+=2有增根,求m的值?28、甲、乙两名同学做中国结.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做6个中国结,甲做30个中国结所用的时间与乙做45个中国结所用的时间相同,求甲每小时做中国结的个数.29、某市为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决定修建一条从市中心到飞机场的轻轨铁路.实际施工时,每月的工效比原计划提高了20%,结果提前3个月完成这一工程.求原计划完成这一工程的时间是多少个月?30、如图,学校要规划改造一块总面积为360平方米的矩形绿化区域ABCD.方案设计时发现,不改变绿化区域总面积,将矩形一边AB的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时,另一边AC与原来相比较则会减少4米.求原来矩形的边AB的长.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C2、A3、D4、A5、B6、C7、C9、A10、C11、C12、B13、D14、A15、B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7、28、30、。

八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3章 分式-青岛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3章 分式-青岛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3章分式-青岛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果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A.1B.±1C.D.-12、计算÷的结果是()A.1B.x+1C.D.3、化简,其结果是()A. B. C. D.4、下列方程是分式方程的是()A. B. C. D.5x+3=2x﹣25、使分式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6、化简÷的结果是( )A.mB.C.m-1D.7、根据分式基本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首项符号都会为“+”,则可变形为()A. B. C. D.8、计算的结果为()A.a+bB.a﹣bC.D.a 2﹣b 29、化简+ 的结果是()A.x﹣2B.C.D.10、下列分式中,属于最简分式的个数是()①,②,③,④,⑤,⑥.A.1个B.2个C.3个D.4个11、有以下命题:.①如果线段d是线段a、b、c的第四比例项,则有②如果点C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AC是AB、BC的比例中项③如果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那么AC是AB、BC的比例中项④如果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且AB=2,则AC= -1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B. - =C. + =0D. - =13、 =0.6=9:15= 的计算,运用的性质是()a比的基本性质 b比例的基本性质 c分数的基本性质 d商的不变性质A. abcB.bcdC.abdD.acd14、分式方程﹣=10的解是()A.3B.2C.0D.415、如图,点A,B,E在同一直线上,∠FEB=∠ACB=90°,AC=BC,EB=EF,连AF,CE 交于点H,AF、CB交于点D,若tan∠CAD=,则=()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若关于x的方程无解,则m=________.17、化简:﹣=________.18、已知,则=________.19、若x2﹣3x+2=0,则 =________.20、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1、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2、已知≠0,则的值为________.23、如果:,那么:=________ .24、化简的结果是________ .25、某快递公司的分拣工小王和小李,在分拣同一类物件时,小王分拣60个物件所用的时间与小李分拣45个物件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小王每小时比小李多分拣8个物件,设小李每小时分拣x个物件,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27、马小虎的家距离学校2000米,一天马小虎从家去上学,出发10分钟后,爸爸发现他的教学课本忘记拿了,立即带上课本去追他,在距离学校400米的地方追上了他,已知爸爸的速度是马小虎速度的2倍,求马小虎的速度.28、从称许到南京可乘列车A与列车B,已知徐州至南京里程约为350km,A与B车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0∶7,A车的行驶时间比B车的少1h,那么两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多少?29、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仔细阅读《战鸽总动员》中的对话,并回答问题,根据对话内容判断,小B超过最高时速了吗?为什么?你们的任务是每人带一封信飞到离此地800km的我军基地,为安全起见,最快不能超过时速130km/h.小B:虽然我的时速快,但最大时速也只比平均速度快20km/h,不知我最快时是否安全.小V:你的速度太快了,平均每小时比我多飞25%,少用我2小时就飞完了全程,我要加紧练习才行,你也要注意安全.30、某校学生在“蓝天下的至爱”帮困活动中,纷纷拿零花钱,参加募捐活动.甲班学生共募捐840元,乙班学生共募捐1000元,乙班学生的数比甲班学生的人均捐款数多5元,且人数比甲班少2名,求甲班和乙班学生的人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A2、C3、C4、A5、D6、A7、D8、A9、C10、B11、C12、C13、D14、D15、A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8、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7、28、30、。

山东省青岛市超银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山东省青岛市超银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山东省青岛市超银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1,0,1,2U =-,{}1,2A =-,则U A =ð( ) A .{}0 B .{}1 C .{}0,1D .{}1,0,1-2.设集合{}{}1,1,1,23,12A a B a a =-=---,若A B ⊆,则a =( ) A .2B .23C .1D .03.“0a b >>”是“1a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4.命题“x ∀∈R ,2210x x ++≥”的否定是( ) A .x ∃∈R ,2210x x ++≥ B .x ∃∈R ,2210x x ++< C .x ∀∈R ,2210x x ++>D .x ∀∈R ,2210x x ++<5.设x ,0y >且240x y +=,则xy 的最大值是( ) A .200B .50C .20D .106.不等式()921x x x -<-的解集为( ) A .()3,7 B .()(),37,-∞+∞U C .()7,3--D .()(),73,-∞--+∞U7.若0,0,a b c d >><<则一定有 A .a b c d> B .a b c d< C .a b d c> D .a b d c< 8.某单位周一、周二、周三开车上班的职工人数分别是14,10,8.若这三天中至少有一天开车上班的职工人数是20,则这三天都开车上班的职工人数的最大值是( ) A .6B .5C .7D .8二、多选题9.已知集合{|2}A x x =<,{}320B x x =-n ,则 ( ) A .3{|}2A B x x =<IB .()3{|2}2R A B x x ⋂=≤<ð C .3{|}2A B x x =<UD .()R R A B ⋃=ð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命题“2R 10,x x "?<”的否定是“R x ∃∈,使得210x +<”B .若集合{}210A x ax x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14a =C .关于x 的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2,3-,则不等式20cx bx a -+<的解集为11,32⎛⎫- ⎪⎝⎭D .“2,2a b >>”是“4a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1.已知0,0a b >>,且1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14ab ≥B .4925a b+≥C D .2a a <三、填空题12.“0xy =”是“220x y +=”的条件.(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或“充要条件”填空) 13.已知:p x a <,:3q x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4.若关于x 的不等式()2020ax bx c a ≤++≤>的解集为 x −1≤x ≤3 ,则32a b c ++的取值范围是.四、解答题15.已知集合{}14A x x =-≤≤,{1B x x =<或}5x >. (1)求A B U 、A B ⋂;(2)若全集R U =,求()U A B ∩ð.16.已知集合{}220A x x x =+≤,集合{}33B x a x a =-≤≤.(1)若0a =,求A B U ;(2)若A B B =I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7.已知命题2:23,0p x x a ∀≤≤-≥,命题2:R,220q x x ax a ∃∈++=. (1)若命题p ⌝为假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命题p 和q ⌝均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8.(1)已知2x >,求42x x +-的最小值; (2)已知正数a ,b 满足21a b +=,①求12a b+的最小值.②求224a b +的最小值.19.已知函数()()2111y m x m x m =+--+-.(1)若不等式()()21111m x m x m +--+-<的解集为R ,求m 的取值范围;(2)解关于x 的不等式()21210m x mx m +-+-≥;(3)若不等式()()21110m x m x m +--+-≥对一切1122x x x ⎧⎫∈-≤≤⎨⎬⎩⎭恒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

第3章 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3章 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

第3章分式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青岛版(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在,,,,中,分式的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2、下列四个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A. B. C. D.3、下列四组线段中,不构成比例线段的一组是().A.1cm,2cm,3cm,6cmB.2cm,3cm,4cm,6cmC.1cm,cm,cm,cm D.1cm,2cm,3cm,4cm4、使代数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x>3B.x≥3C.x>4D.x≥3且x≠45、受今年五月份雷暴雨影响,深圳某路段长120米的铁路被水冲垮了,施工队抢分夺秒每小时比原计划多修5米,结果提前4小时开通了列车.若原计划每小时修x米,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 B. C. D.6、如图:已知AD∥BE∥CF,且AB=4,BC=5,EF=4,则DE=()A.5B.3C.3.2D.47、“黄金分割”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美学定律. 例如在摄影中,人们常依据黄金分割进行构图,使画面整体和谐. 目前,照相机和手机自带的九宫格就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 要拍摄草坪上的小狗,按照黄金分割的原则,应该使小狗置于画面中的位置()A.①B.②C.③D.④8、若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则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A.AB:AC=AC:BCB.BC= ABC.AC= ABD.AC≈0.618AB9、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A. B. C. D.10、某农场开挖一条长480米的渠道,开工后,每天比原计划多挖20米,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若设原计划每天挖x米,那么求x时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 B. C. D.11、下列分式运算,结果正确的是()A. B. C. D.12、由不能推出的比例是()A. B. C. D. (y -3)13、从0,1,2,3,4,5,6这七个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记为a,若a使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1,且使关于x的分式方程=2的解为非负数,那么取到满足条件的a值的概率为()A. B. C. D.14、下列各式中最简分式是()A. B. C. D.15、如果( ),那么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当_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17、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8、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9、分式方程的解为________.20、已知m2+4mn+n2=0(m≠0,n≠0),则代数+ 的值等于________.21、对于分式的符号,它包含分子A、分母B、分式(本身)三种符号,根据________,改变其中任意________符号,分式的值________,即=- =- = .22、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正数,则满足条件的非负整数K的值为________.23、为改善环境,张村拟在荒山上种植960棵树,由于共青团员的支持,每日比原计划多种20棵,结果提前4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种植多少棵?设原计划每天种植x棵,根据题意得方程________.24、化简:(﹣)×(a2﹣1)=________25、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1的解为负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计算:﹣.27、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 ﹣的解是负数?28、某校学生在“蓝天下的至爱”帮困活动中,纷纷拿零花钱,参加募捐活动.甲班学生共募捐840元,乙班学生共募捐1000元,乙班学生的数比甲班学生的人均捐款数多5元,且人数比甲班少2名,求甲班和乙班学生的人数.29、在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中,父子俩参加跳绳比赛,相同时间内父亲跳180个,儿子跳210个.已知儿子每分钟比父亲多跳20个,问父亲、儿子每分钟各跳多少个?30、某校青年老师准备捐款3600元为敬老院的老年人购买一台电脑,这笔钱大家平均承担.实际捐款时又多了2名教师,因为购买电脑所需的总费用不变,于是每人少捐90元.问共有多少人参加捐款?原计划每人捐款多少元?.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2、B3、D4、D5、A6、C7、B8、C9、A10、A11、A12、C13、B14、D15、C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7、29、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设原计划每天铺设x m管道,则加快施工进度后,每天铺设( )m,由题意可得, ,解得: ,或 (舍去),故答案为:60 m.
9.某商场购进甲、乙两种商品,乙商品的单价是甲商品单价的2倍,若设甲商品的单价为x元,则购买240元甲商品的数量比购买300元乙商品的数量多____件.
【答案】
【解析】
整理得:(1-2a)x=-3a,
当1-2a=0时,方程无解,故a= ;
当1-2a≠0时,x= =3时,分式方程无解,
则a=1,
故关于x的分式方程 =2a无解,则a的值为:1或 .
故答案为1或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正确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
4.若关于 的分式方程 有增根,则 的值为_____.
5.已知 ,则 =______.
【答案】1
【解析】
∵ =4,
∴ ,
∴a+b=4ab,
∴ = = = =1
故答案为:1.
6.若关于 的方程 无解.则 =___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
先去分母得到整式方程x=2(x-3)+m,整理得x+m=6,由于关于x的方程 无解,则x-3=0,即x=3,然后把x=3代入x+m=6即可求出m的值.
【答案】2012.5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f(2)+f( )= =1,f(3)+f( )=1,…,f(2013)+f( )=1,根据这个规律即可求得结果.
由题意得f(1)+f(2)+f( )+f(3)+f( )+…+f(2013)+f( )
= +1+1+1…+1=2012.5.
考点:找规律-式子的变化
设甲商品的单价为x元,乙商品的单价为2x元,根据购买240元甲商品的数量比购买300元乙商品的数量多 .
故答案为: .
10.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据调查,某家小型快递公司的分拣工小李和小江,在分拣同一类物件时,小李分拣120个物件所用的时间与小江分拣90个物件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小李每小时比小江多分拣20个物件.若设小江每小时分拣 个物件,则可列方程方程为___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
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进而把可能的增根代入,可得m的值.
【详解】
去分母得3x-(x-2)=m+3,
当增根为x=2时,6=m+3
∴m=3.
故答案为3.
【点睛】
考查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详解】
解:项式乘法和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其中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 =2a无解,则a的值为_____.
【答案】1或
【解析】
分析:直接解分式方程,再利用当1-2a=0时,当1-2a≠0时,分别得出答案.
详解:去分母得:
x-3a=2a(x-3),
【答案】
【解析】
【分析】
设小江每小时分拣 个物件,分别表示出小李和小江分拣所用的时间,最后再根据“小李分拣120个物件所用的时间与小江分拣90个物件所用的时间相同”体现的等量关系即可列出方程.
【详解】
解:设小江每小时分拣 个物件,根据题意得: .
故答案为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明确题意、确定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小明家准备装修一套新住房,若甲、乙两个装饰公司,合做需6周完成,需工钱5.2万元;若甲公司单独做4周后,剩下的由乙公司来做,还需9周才能完成,需工钱4.8万元,若只选一个公司单独完成,从节约开支角度考虑,小明家是选甲公司、还是乙公司请你说明理由.
【答案】从节约开支角度考虑,应选乙公司单独完成
【解析】
试题分析:需先算出甲乙两公司独做完成的周数.等量关系为:甲6周的工作量+乙6周的工作量=1;甲4周的工作量+乙9周的工作量=1;还需算出甲乙两公司独做需付的费用.等量关系为:甲做6周所需钱数+乙做6周所需钱数=5.2;甲做4周所需钱数+乙做9周所需钱数=4.8.
二、八年级数学分式解答题压轴题(难)
11.已知: , .
(1)当 >0时,判断 与0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设 .
①当 时,求 的值;
②若 是整数,求 的正整数值.
【答案】(1)见解析;(2)①1;②4或3或1
【解析】
【分析】
(1)作差后,根据分式方程的加减法法则计算即可;
(2)①把M、N代入整理得到y,解分式方程即可;
【详解】
去分母得x=2(x−3)+m,
整理得x+m=6,
∵关于x的方程 无解.
∴x−3=0,即x=3,
∴3+m=6,
∴m=3.
故答案为:3.
【点睛】
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解题关键在于利用方程无解进行解答.
7.如果记y= =f(x),并且f(1)表示当x=1时y的值,即f(1)= = ;f( )表示当x= 时y的值,即f( )= = ;那么f(1)+f(2)+f( )+f(3)+f( )+…+f(2013)+f( )=.
点评:解答此类找规律的问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所给式子的特征得到规律,再把这个规律应用于解题.
8.某市为治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段全长600 m的污水排放管道,铺设120 m后,为加快施工进度,后来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设20 m,结果共用8天完成这一任务,则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的长度为_________.
【答案】60 m
②把y变形为: ,由于x为整数,y为整数,则 可以取±1,±2,然后一一检验即可.
【详解】
(1)当 时,M-N≥0.理由如下:
M-N= .
∵ >0,∴(x-1)2≥0,2(x+1)>0,∴ ,∴M-N≥0.
(2)依题意,得: .
①当 ,即 时,解得: .经检验,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当y=3时,x的值是1.
② .
∵ 是整数,∴ 是整数,∴ 可以取±1,±2.
当x+1=1,即 时, ;
当x+1=﹣1时,即 时, (舍去);
当x+1=2时,即 时, ;
当x+1=-2时,即 时, ;
综上所述:当 为整数时, 的正整数值是4或3或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及解方式方程.确定x+1的取值是解答(2)②的关键.
青岛青岛超银中学数学分式填空选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分式填空题(难)
1.已知: 满足方程 ,则代数式 的值是_____.
【答案】
【解析】
因为 ,则 .
故答案: .
2.化简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将分母展开,然后合并,再对分子、分母因式分解,最后约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