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俗文化12345【VIP专享】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一、婚前仪式1.求婚:男方向女方求亲,习俗中通常由男方至女方家中,准备好婚戒或信物向女方表达婚姻意愿。

女方接受后,婚期即可确定。

2.看相:男方家中请来看相师为新人合婚进行算命,以验证两人是否命相合适。

得到合适结果后,方可进一步筹备婚事。

二、婚礼筹备1.婚期确定:一般婚期选择在农历佳节或没有忌日的日子,通常由男方家长商议后决定。

2.筹办聘礼:男方家属出钱买聘礼,包括彩礼、聘金、婚车、婚宴等,用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认可。

3.婚帖发放:男方发放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一般会有请柬和请帖两种形式,分发给亲友。

三、婚礼仪式1.迎亲:即新郎和迎亲队伍去新娘家接新娘,通常由新郎父母、兄弟姐妹和好友组成队伍,挑选出看门的“大红门”,要挑供“大红门”首次迎亲用。

2.迎亲入门:到达新娘家时,新娘家长先以红绳将门门扣住,再摆布一堆东西,要花钱,新郎要给红包,由新郎方来还是由朋友出即得看家庭情况决定。

3.合席宴请:婚礼当天举办盛大的婚宴,新娘新郎和双方亲友坐在主席席上享用丰盛的宴席并进行祝酒、办酒等形式的宴请活动。

4.过河:新郎要背着新娘过“火盆”,象征婚后新娘要避免灾难,忍辱负重。

5.敬茶:新郎新娘拜见双方父母和长辈,向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激。

6.放鞭炮:在婚礼进行的各个环节中,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象征喜庆与祝福。

7.拜堂:新娘和新郎进入主堂,接受双方长辈的祝福和嘱咐,表示双方正式结为夫妻。

8.洞房:新婚夫妻进入新郎家洞房,通过门首的游戏与挑战,预示着他们进入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9.分床:新娘新郎在洞房睡床上分床而卧,等待过后的第一次共枕之夜。

四、婚礼习俗1.戴红鞋:新娘在婚礼上要换上红鞋,寓意步入婚姻幸福之路。

2.抛瓶子:新娘出嫁时,在火盆上放上装有小麦粉的瓶子,新娘右手持瓶子,向后一抛以象征旧火新生,意味着婚姻幸福美满。

3.剪彩:新人手持一把金色剪刀,将装饰在新房门前的红绸缎剪断,寓意着新婚夫妇幸福美满,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_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_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_中国传统婚俗礼仪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一、说媒与提亲在中国古代,在民间子女到了适婚之龄,做父母的就得着手托媒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亲择偶。

所以提亲是古代传统婚姻的第一步。

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身不由己,“男不亲求,女不亲许”,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成为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古代时媒人有官媒、私媒两种,以私媒为多见,官媒是由地方政府设置的,私媒则有职业为媒与临时作媒之分,媒人几乎全由上了年纪的女性充当,所以民间俗称媒婆。

媒婆大多能说会道,善于左右逢源。

一些原本并不相配的婚事,经媒婆摇唇鼓舌、瞒天过海,居然得以说合成功。

于是求媒说亲者都不敢怠慢媒人,对媒人的招待都很周到和丰厚。

提媒过程,通常先由男家请媒人到自认为中意的女家攀亲,女方家长若无异议,便会应媒人所求,开具女儿出生的年月日时,俗称“开庚帖”,或称“开生庚”等。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婚姻自主尚未完全实现,旧俗遗风在某种程度上仍继续存在。

许多以自由恋爱结下情愫的青年男女,最后都得征求父母的意见。

二、合婚与六礼合婚是古代的婚嫁礼俗,男女双方的结合,除了三媒六礼之外,还要进行卜筮与合婚,生辰八字属相要匹配方可成婚。

古代的传统婚俗讲究“六礼’。

所谓的六礼,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按现今的语言来解释,纳彩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媒”。

问名,即所谓的“讨八字”。

女方庚帖由媒人带回男家,进行“合婚”,这相当于“六礼”的“问名”,合婚主要是对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合算”,看是否相合,有无相冲。

八字相合与否,主要根据五行和生肖,以及生辰八字。

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失传。

现在,所谓“合婚”对大多数青年来说已很陌生,有些青年男女相恋之后,其父母会在暗中为他们合对八字,对婚姻的成败一般不起制约作用。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源远流长,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结婚风俗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1.婚前聘礼:男方要给女方家送聘礼,表达求婚之意,聘礼内容包括
金银珠宝、彩礼、礼品等。

2.婚礼日子的选择:中国婚俗认为,一年中有些日子是熏陶善良、有
利于婚姻的,比如春节、清明节、七夕节等。

3.喜字的使用:婚礼现场会使用大量的红色装饰,其中喜字是必不可
少的,代表着新人幸福和吉祥。

4.门当户对:婚姻合适与否,门当户对是关键因素之一,要选家境和
家庭文化程度相当的人。

5.迎亲:新娘的父母会在门外迎接新郎一家,传统上新娘不会露面,
由其他女亲友替代。

6.敬拜天地:在婚礼现场,新人要敬拜祖先和天地,以示尊重和感恩。

7.相互敬茶:新人亲友在婚礼上要相互敬茶,表示互相尊重和感激。

8.洞房花烛夜:新人进入洞房后,要待女方家长离开后燃起红烛,睡
在床上,寓意着新婚夫妻白首到老、幸福美满。

以上是中国传统结婚风俗的一些常见习俗,虽然有些地区的结婚风俗
略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希望新人能够幸福美满地生活在
一起。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情味道。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丰富多样性,其中包括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婚礼酒席及婚后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一、婚前准备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在婚前准备方面非常讲究。

首先,提亲是婚姻的第一步。

男方家中会派出亲信和两位长者,前往女方家中提亲,表示男方对女方的真挚爱意。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双方便进入婚姻的准备环节。

接下来是订婚仪式。

订婚仪式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示意自己的婚姻诚意。

仪式中,男方家长会正式向女方家长提出订婚,女方家长则会接受并表达祝福。

随后,双方还会就婚期、嫁妆和彩礼等事宜进行商议。

二、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仪式多样,各地风俗略有差异,但一般都包括迎亲、过门、拜堂和敬茶等环节。

首先是迎亲。

迎亲是指男方亲友去女方家中接新娘的仪式。

在迎亲队伍中,会有牵手彩绸、挂花轿和吹拉弹唱等传统元素,以喜庆气氛迎接新人的到来。

过门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新娘要经过门槛,这是表示离开父母家庭,加入新的家庭。

在过门时,新娘通常会被兄弟姐妹抢门,并且还有一些取巧的小妙招,如踩踏红木或在门槛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拜堂是一对新人在婚礼现场正式向祖先祈福的环节。

新娘、新郎齐拜堂,向先人祭拜,并向父母行拜礼,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敬茶是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中表示尊敬的一种方式。

新娘和新郎要分别向双方父母递茶,以表达自己的孝心和感激之情。

父母接过茶杯后,还会赠送红包和喜字饼干等象征吉祥如意的礼物给新人。

三、婚礼酒席中国传统婚礼酒席是亲朋好友一同为新人举办的盛大宴会。

酒席通常会分为三个过程:招待、主席席次和敬酒。

招待是指新人亲自到各位宾客的座位上用茶或红酒表示欢迎和感谢。

主席席次是宴席上的重要环节,新娘新郎要在主席席位上举行敬酒仪式,向长辈、亲朋好友敬酒,并接受亲友的祝福和贺礼。

敬酒环节是婚礼中的一个重头戏,各个桌子上的宾客都要敬酒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四、婚后习俗中国传统婚后习俗主要包括回门和押嫁等环节。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代代相传。

在这些习俗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伦理。

婚姻一向被中国人视为人生大事,因此在婚礼当中,各种仪式和习俗必不可少。

本文将具体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一些典型习俗。

一、订婚仪式在传统中国,婚姻的第一步是订婚。

订婚仪式一般由男方一家主持,并在女方家进行。

这个仪式上,典型的习俗包括男方家长为女方家长赠送代表财富和祝福的聘礼,包括金银首饰、红包和礼金。

两家亲戚和朋友会聚集在一起,共同见证这个特殊的时刻。

二、婚礼筹备在婚礼前,准新娘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婚礼。

传统的习俗中,新娘要坚持勤劳独立的美德。

她会亲手为自己缝制一套漂亮的嫁衣,并绣制配套的嫁妆。

此外,她还会参与到筹办婚礼的各个环节,如选购婚庆用品、准备婚宴食物等。

这一过程象征着新娘对新生活的承诺和准备。

三、婚庆前的吉日选择中国人非常重视婚礼的吉日选择。

他们相信特定的日期和时辰能够给婚姻带来好运和吉祥。

于是,新郎和新娘会找到一位专业的算命先生,根据他们的生辰八字以及黄历,选定最佳的婚期。

常见的吉日选择包括农历的初一、十五和节气等。

四、迎亲仪式传统中国婚礼当中,迎亲仪式是一个隆重而重要的环节。

一般是在新郎家门前举行。

这个环节象征着新娘正式踏入新家。

在迎亲仪式上,新娘需要穿着嫁衣,戴着嫁妆。

她会被父母、亲友和闺蜜陪同,一同抵达新郎家并受到新郎家人的欢迎。

五、敬茶仪式敬茶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代表着新人对双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这个环节中,新人会向双方父母敬茶,并获得父母的祝福。

这标志着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也象征着新的家庭关系的建立。

六、喜酒宴席中国传统婚礼一般都会举行喜酒宴席。

宴席上,新人用酒杯敬拜长辈,向亲友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祝福。

同时,新郎还会通过拜茶和给予红包的形式,向新娘家人表达自己的孝心。

而客人也会通过红包的方式,祝福新人的婚姻幸福美满。

七、婚礼的完成婚礼正式完成后,新娘和新郎会返回新家,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传统婚俗文化12345

传统婚俗文化12345

传统婚俗文化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也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数”——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婚姻嫁娶习俗。

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美好愿景,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本文将探讨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嫁娶习俗,希望能够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一、婚礼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仪式是婚姻嫁娶习俗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一般来说,传统的婚礼分为三个阶段:订婚、迎亲和婚宴。

在订婚阶段,双方家长会商订婚事宜,包括彩礼的交付和婚礼日期的确定。

迎亲阶段是新娘入赘新郎家的过程,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如接亲、婚礼车队等。

最后,婚宴是一场盛大的宴会,用以庆祝新婚夫妇的幸福和团聚。

二、婚礼道具在传统的婚姻嫁娶习俗中,许多特定的道具被用于象征婚姻的祝福和意义。

例如,燕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幸福和忠诚的动物,被广泛用于婚礼装饰和图案设计中。

红色的包装纸和金色的龙凤图案也常见于中国婚礼中,代表着繁荣和好运。

此外,双喜字、龙凤灯等传统的婚礼道具也被用于增添婚礼的喜庆氛围。

三、婚俗习惯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嫁娶习俗还包括一系列的习惯和规矩。

例如,在结婚当天,新娘通常要进行三次拜天地、拜祖先和拜丈夫的仪式,以示对先人和丈夫的尊敬。

新娘还会在婚礼中穿着华丽的婚纱和戴上配饰,象征着美丽和幸福。

四、传统婚礼饮食婚礼中的饮食习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嫁娶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喜酒是中国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品,象征着新婚夫妇的喜悦和幸福。

在一些地区,送餐的菜肴数量也有特定的讲究,如必须送满"六六大顺"(顺利顺利)或"九九如意"(如意如意),以取吉利的寓意。

此外,一些地区也有特定的婚礼过程中要吃的特殊食品,如在湖南地区,新娘婚礼前要吃辣椒酱,以展示勇气和坚韧。

五、新婚夫妇的住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新婚夫妇的住房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般来说,新婚夫妇会选择一个新的居所,以开始他们的婚姻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习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国家,婚姻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习惯丰富多样,代表着人们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思考和追求。

本文将从婚礼前的准备、婚礼仪式、婚礼酒宴以及婚后习俗几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习惯。

一、婚礼前的准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天长地久的事情,因此婚礼前的准备非常重要。

首先,双方家庭会安排媒人进行婚事的商议,包括双方的家世、财产、性格等相关信息的了解。

一旦确定婚事,双方家庭将开始筹备婚礼。

婚礼的筹备工作包括选定婚期、编排婚礼仪式、准备喜酒和婚车等。

在选择婚期方面,中国人通常会参考农历的黄道吉日,信奉“合日子”的说法,认为这样可以给新婚夫妇带来好运。

此外,婚礼的筹备工作还包括制作喜字、红包、喜糖等一系列的物品。

二、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的仪式通常包括迎亲、拜堂和送亲三个环节。

迎亲是指新郎家庭迎接新娘家庭的过程,通常在新娘到达新郎家之前进行。

在迎亲过程中,新郎需要准备好红包作为“过门费”,以示自己能够照顾好新娘。

拜堂是婚礼的核心环节,新郎和新娘在拜堂时会行三拜九叩之礼,以示对长辈和祖先的尊重。

拜堂的过程中,亲友们会为新人献上祝福和礼物,祝福他们幸福美满。

送亲是指新娘离开娘家,跟随新郎回到新家的过程。

在送亲的过程中,新娘通常会在娘家门前撒下一把红豆,以表示对父母的离别之情。

同时,亲友们也会为新娘送行,祝福她们新婚快乐。

三、婚礼酒宴中国传统婚礼的酒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双方家庭展示实力和社交能力的机会。

婚礼酒宴通常会选择有寓意的名字,如“百年好合”、“花烛洞房”等。

在酒宴上,新人会向双方家长敬酒,以表达他们对家庭的感激和尊重。

同时,亲友们也会在酒宴上送上祝福和礼物,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四、婚后习俗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后仪式通常会有“七步礼”和新房布置等习俗。

新婚夫妇在进入新家后,会进行“七步礼”,即新郎扶新娘七步,以示共同走过人生的七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婚俗文化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也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数”——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5、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6、上头: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

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8、换庚谱: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

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9、过文定,过大礼:男方择一个吉日,带一些礼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

“过文定”举行后,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後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

跟“过文定”一样,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

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

10、哭嫁: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

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的说法是: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11、盖头: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红盖头。

通常是男掀女的红盖头。

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盖头为了遮羞;另一种说法是说源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12、迎亲: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

“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

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

古代亲迎,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

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走。

迎亲回来时,还要找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

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13、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

“拜堂”并不属于古“三书六礼”,这一婚俗在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

“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

”其实,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14、出门: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

当到达吉时,女须由家人背著上轿;据说新娘双脚招地就会带来恶运。

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因为嫂字有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现在的新娘出门时,由伴娘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

15、过门: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男家长辈。

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

所以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

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

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

16、三朝回门: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带礼品回娘家祭祖,再随丈夫回到夫家;归宁是回娘高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

在古时,交通不方便,若夫家离娘家很远的话,女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

所以回门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

所以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礼习俗,回门时,男家需要预备:烧猪一只、西饼两盒、酒一对、竹庶两支、鸡一对、生菜、生果两篮、荵、伊面两盒、鸡仔灯笼金、猪肚及猪肉各两斤。

17、催妆: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

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18、送妆: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

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

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

浙江一带,嫁妆中有一种叫做“子孙桶”的,桶中盛有红蛋、喜果、谓之“送子”,有祝福之意。

绍兴一带,还有送“女儿酒”作为嫁妆的,即在女儿满月或数岁后,即酿酒数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之日,取出作为嫁妆礼品送至男家。

19、铺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

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

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

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

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20、酒筵:酒筵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

酒筵有繁有简,规模不等,其最主要的意义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

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21、合酒: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

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

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22、闹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婚礼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婚礼用品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典礼,所以称为庆典。

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

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中式婚礼中必备的物品有: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

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

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婚礼禁忌1、婚礼当日,忌让人坐在新床。

2、婚嫁忌生肖虎的人观礼。

3、新娘的镜子也忌借给他人。

4、新娘的衣服忌有囗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少数民族传统婚俗瑶族择偶标准劳动择偶在林间,姑娘看上了到此吹笛或木叶的小伙子,就会带上采八角的小竹篮采八角或砍柴,不轻易地出现在男青年的视野中。

男青年便主动去帮助姑娘采摘八角或打柴。

他们边采边交谈,双方有意,互送信物并约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不合心意就友好分手。

布依族择偶方式浪哨浪哨亦称“赶表”、“玩表”,其中重要方式就是情歌对唱。

主要是通过唱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而选择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多是在赶场天和节气天。

同时在有些地方的布依族在浪哨时都要互相甩打糠包。

青年男女在对歌浪哨之前,看中谁,就用糠包去打他(她);喜欢谁,就专门去接他(她)甩过来的糠包。

糠包成为青年男女浪哨的“红线”,哪个后生被姑娘甩去的糠包打中并接住,他就是那个姑娘的情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