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

合集下载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五 现当代的旅游文学 如 : 朱自清《欧游杂记》 徐迟 《 黄山记》 方纪 《桂林山水》 梁思成 《曲阜孔庙》 刘白羽《长江三日》 刘成章 《走进纽约》 冯骥才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等
第三节 旅游文学名篇赏析
一 旅游诗歌 (一) 旅游诗歌的审美特征 1 画境美 2 意境美 3 理性美
1 画境美
二 旅游文学的功能
(一) 旅游文学的宣传功能
旅游文学作品成为了旅游景观 的最好广告,丰富了旅游资源 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景观 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知名度,推 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枫桥夜泊》 张继
(二 ) 旅游文学的审美功能
旅游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 的心灵,具有突出而丰富的美感 价值。
四 元明清的旅游文学 如: 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
《徐霞客游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张岱《西湖七月半》 姚鼐《登泰山记》 黄遵宪《日本国志》
康有为《欧洲十一学发生了根本性的 转变,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文学宗旨上,提倡以世 界先进文化为借鉴,写下了不计 其数的旅游作品,或传播西方文 明,或颂扬东方名胜古迹。
三 游记散文
(一) 游记散文的特点 1.借景抒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2.抒怀写意,具有较强的说理性。 3.摹山绘水,具有强烈的美感性 。 4.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
1.借景抒情,具有浓郁的抒情 性。
游记散文以写景为主,但 在写景的过程中,往往寓寄着 作者的感情。作者在赏景记游 的过程中,将感情寓于具体的 写景叙事或形象塑造上,通过 景物、情节或人物抒发自己的 感受。
旅游文学
远征
第一节 旅游文学概述
一 旅游文学的界定
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 学。主要以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 以及历史古迹、风俗民情等人文 景观为题材,表达了旅游者及旅 游工作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

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

《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各章知识结构第一章: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一、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旅游1、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2、“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二、西方审美文化要点与旅游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赫拉克利特学派::美产生于对立面的斗争。

柏拉图:美是善。

直觉论:克罗齐、闵斯特伯格、叔本华等。

移情论:菲舍尔和李普斯。

内模仿:格罗斯。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和荣格。

格式塔学派:阿恩海姆。

心理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接受美学:.姚斯、伊泽尔。

三、旅游文学作品与旅游审美自然之美主要表现于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移情美等六个方面。

第二章:旅游文学的孕育――先秦时代一、先秦旅游文学的孕育与萌芽《尚书•皋陶谟》书中关于“尧之子丹朱好游失德”之论述,为旅游最早的记录。

《庄子·秋水篇》《诗经·王风·黍离》《诗经·小雅·采薇》二、先秦旅游文学与节事民俗文化《诗经•郑风•溱洧》表现了先秦时重要的民俗――上巳节;三、先秦旅游文学作品选读:诗经《溱洧》等讲读第三章:旅游文学的形成――魏晋南朝时代(3课时)一、魏晋玄学对山水诗文的影响竹林七贤士二、魏晋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曹操、陶渊明等三、南朝旅游文学作品选读:谢灵运、谢眺等第四章:旅游文学的发展――唐宋时代(6课时)一、唐代旅游文学及其作品选读1、踏歌民俗与节事文化李白《赠汪伦》刘禹锡《竹枝词》踏歌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2、山水田园诗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山中问答》、《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杜甫:《望岳》、《后游》韩愈:《山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王维:王维的诗与禅。

《竹里馆》、《鹿柴》、《辛夷坞》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晚泊浔阳望庐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韦应物:《滁州西涧》刘禹锡:《望洞庭》3、旅怀别绪崔颢:《黄鹤楼》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登岳阳楼》、《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许浑:《咸阳城东楼》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张继:《枫桥夜泊》王湾:《次北固山下》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刘禹锡:《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散文与游记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王勃:《滕王阁序》郦道元:《水經注》二、宋代旅游诗文的发展及其特点1.旅游诗歌林逋:《宿洞宵宫》苏轼:《新城道中》、《饮湖上,初晴后雨》欧阳修:《丰乐亭游春》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叶绍翁:《游园不值》朱熹:《水口行舟》、《春日》、《观书有感》陆游:《游山西村》2.词潘阆:《酒泉子》柳永:《望海潮》李清照:《如梦令》张孝祥:《念奴娇》3.散文范仲淹:《岳阳楼记》苏轼:《前赤壁赋》第五章:旅游文学的兴盛――明清时代一、明清时代旅游文学的兴盛与性灵学说二、明清时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张岱:《西湖七月半》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徐宏祖:《游黄山日记》恽敬《游庐山后记》。

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 《旅游文化》PPT课件

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  《旅游文化》PPT课件
传颂千古的文学名篇不仅发掘了自然山水潜在的美学价值,并赋予它新的人文价值,从而使 之更富于令人魂牵梦萦的魅力。
4.1 旅游人文文化价值观
4.1.3 崇尚真实的价值观
真实性是旅游资源的价值所在,但对这个真实性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王羲之《兰亭集序》的 真迹早在唐代就已亡轶,我们今天只能看到其摹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书法家冯承素的摹本, 该本现存故宫博物院。它虽非王羲之手书,但因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从中可窥 王羲之书写时用笔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而且,这件摹本本身也走过了1 000多年 的历程,同样是弥足珍贵的文物。
4.2 建筑文化
4.2.4 园林和风景建设
2)自然山水型和写意山水型
中西园林的建造,都是为了美化生活。但由于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不同,艺术风格 有很大差异:中国的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对 大自然的尊崇,所以中国园林艺术体现的是自然美、意境美;而西方人认为人是世 界的主宰,所以西方园林艺术体现的是人工美、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 型的,在总体布局上“山水为主,建筑是从”,叠山理水是造园的重要手段。我国 古典园林中最大的假山是北宋时东京的艮岳,用太湖石砌成,立体轮廓参差有致, 是假山中的绝胜。造园者又用千回百转的流水,拟造出湖、海、溪流和河湾、岛屿 等,加之花草树木和人工建筑的点缀,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4.1 旅游人文文化价值观
4.1.4 崇尚历史的价值观
历史古迹对游客的吸引力,在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中岳嵩山,它的魅力 不仅仅在于高大巍峨的山势;也不仅仅因为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 馆”。而更在于历朝历代在这里留下的文化遗迹:周公曾在这里测日影以确定天 下之中;汉武帝曾登临嵩山;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在这里举行了封禅大典。这里 是儒释道三教的圣地,有禅宗祖庭少林寺,有规模庞大的中岳庙和闻名天下的嵩 阳书院,有建于汉代的启母阙、太室阙和少室阙,有嵩岳寺塔、法王寺塔、永泰 寺塔、净藏禅师塔和少林寺塔林,还有建于元代的观星台。正是这些凝固了的历 史,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

旅游文化(第三版)

旅游文化(第三版)
旅游文化(第三版)
20xx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教材特色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6 作者简介
《旅游文化(第三版)》是由尹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该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五年制高职旅游或相关专业培养应用性、技能型 人才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业务参考书及培训用书。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旅游文化(第三版)》配有“旅游文化(第三版)”数字课程 。
教材特色
该教材在内容的取舍方面突出了实用性、可读性和创新性。在编排体例上,该教材以章设置学习目标、名言 警语、课堂活动、同步练习,以章设置知识窗、历史掌故、趣闻逸事、文化漫步、名园欣赏、名作赏析等栏目 。
作者简介
尹华光,男,教授,吉首大学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湖 南省旅游教育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学科高级职称评委、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旅游政策 顾问、张家界市旅游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会暨战略联盟会长 。
谢谢观看
第一,删繁就筒。在该次修订过程中砍掉了不少内容。比如中医学的有关基本理论、黄帝内经的有关基本理 论;再如原书对佛教十大弟子、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曾作大篇幅介绍,考虑到职业院校同学的实际需求, 也已删除;再如原书对圣诞老人的介绍达600字之多,修订后删掉了三分之一。
第二,查漏补缺。该书第二版虽有四十四万字之多。比如该书第二版对旅游客体文化的介绍语焉不详,对旅 游客体文化涉及的有关内容也是一笔带过,该次修订进行了翔实而必要的补充;再如对中国古建筑不同时期的发 展特点缺乏归纳总结之语,该次修订根据需要进行了必要的归纳补充;另外对满汉全席虽有较为详尽的介绍,但 是对其最为关键的因素——菜品之多、耗时之长,缺乏必要的介绍,在该次修订中予以补充。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体”、“交融”的意境。
三、旅游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一)情景交融 1.旅游文学情景交融所构成的意境更注重 “真”,景真、情真。 2.旅游文学意境情景交融的色彩组合有所 不同,有成正比和反比两种情况。 ①正比组合是指以乐景写乐或以哀景写 哀。 ②反比组合是指以乐景写哀,或以哀景写 乐。
(二)象外有象 象外之象,即为读者提供想象和联想空间的
三、旅游文学的提出
(一)“旅游文学” 提出的社会背 景
(二)“旅游文学” 提出的文学背 景
(三)“旅游文学” 提出的文化背 景
四、旅游文学的几种界说
关于旅游文学的界说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见 (一)把旅游文学看成是为旅游服务,因 而把凡与旅游及旅游景点、风物相关的文 学都纳入旅游文学范围的意见是很普遍的。 (二)同上述意见相反,有人则把旅游文 学仅仅看成是描写山水景观的文学。 (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凡是写到山水 景观的作品,都可以当作旅游文学。
三、旅游文学的种类 (一)诗歌 (二)散文 (三)小说 (四)戏剧文学
本章习题: 简答: 1. 对旅游文学进行分类的意义 2. 对旅游文学进行分类的原则
第六章 旅游文学的结构
一、结构与旅游文学 (一)结构的定义 结构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构造。它是作
者根据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按照作家的审美评价,对生活材料进行布 局、剪裁、搭配组合的结果。结构为作品 的内容所决定,又反过来直接影响内容的 表达。
(二)旅游者对景物色彩的不同观赏 1.距离 2.角度
三、鲜明的节奏
“节奏”这一音乐术语用于语言,是指语音的 起落、
停顿、像音乐的节拍一样,整齐匀称,有节奏 感。 (一)之所以说旅游文学讲究节奏,这是因为 旅游是一种节奏感非常强烈的生活方式: 1.就旅游对象,即景物来说,不管是自然的,还 是人文的,都显示出一定的节奏性。 2.景物轻重缓急的节奏性对游览者的观赏必然会 产生不同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情感节奏。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第一节旅游文学概述一、旅游文学概述旅游文学是文学作品中与旅游活动关系密切的部分,这是依据内容而不计文体的一种说法。

无论诗词歌赋、旅游散文、神话故事、楹联字谜、小说戏曲,只要内容与旅游关系密切,都可称为旅游文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以歌咏山水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古代被称为山水诗。

古代也较早地出现了以描述风光和记述游历的散文,称为游记。

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旅游尚未兴起,更没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社会产业,因而也没有旅游文学这样的文学范畴。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事业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创汇产业之一,旅游文化蔚然兴起。

旅游文学便在新的形势下得到蓬勃发展。

旅游业公认为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经济事业或文化产业,而旅游文学的发展更担负着新的重要使命。

旅游文学知识也成为旅游工作者必备的重要基础文化知识。

二、旅游文学的实用价值1、美感价值;2、认识价值;3、社会价值;三、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1、旅游文学显示了人的自由;2、旅游文学有利于发展人的个性;3、旅游文学能激励人的创造精神;四、旅游文学的主要作用1、旅游文学对于人的教育作用;2、旅游文学对旅游的广告作用;3、旅游文学对旅游的推动作用;五、旅游文学与导游工作(一)旅游文学在导游工作中的作用(二)导游人员应具备的旅游文学知识(诗词、文赋、对联、传说轶闻)第二节中国古代旅游文学发展述略我国古代旅游文学的发展阶段1、孕育期(先秦和两汉)自夏商周至两汉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旅游文学处在孕育中,完整、成熟的作品此时还不可能大量产生;但是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出现了不少描写山水自然的句子和段落,记录了作者的游赏片段。

这些作品主要有:《诗经》、《楚辞》、《山海经》、《论语》、《尚书》等。

2、形成期(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的旅游诗适应当时的旅游生活的需要,而且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兴盛的过程。

如曹操的《观沧海》,实现了“登山观海”的主题,标志着中国旅游诗的成熟;也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首山水诗。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作品赏析
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宫体诗的自赎》),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而作 者张若虚,虽然一生仅有两首诗传世,却因为这首诗“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 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 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 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 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 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 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 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 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 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 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全诗在思想与艺术上超 越了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超越了“羡宇宙之无穷,哀吾 生之须臾”的哲理诗,也超越了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 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 创作出这首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
二、作品赏析:
背景简介: 本文是曹操在 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时所作的组
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 曲“艳”,其余分别为《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 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 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各章知识结构
第一章: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
一、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旅游
1、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2、“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二、西方审美文化要点与旅游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赫拉克利特学派::美产生于对立面的斗争。

柏拉图:美是善。

直觉论:克罗齐、闵斯特伯格、叔本华等。

移情论:菲舍尔和李普斯。

内模仿:格罗斯。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和荣格。

格式塔学派:阿恩海姆。

心理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接受美学:.姚斯、伊泽尔。

三、旅游文学作品与旅游审美
自然之美主要表现于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移情美等六个方面。

第二章:旅游文学的孕育――先秦时代
一、先秦旅游文学的孕育与萌芽
《尚书•皋陶谟》书中关于“尧之子丹朱好游失德”之论述,为旅游最早的记录。

《庄子·秋水篇》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小雅·采薇》
二、先秦旅游文学与节事民俗文化
《诗经•郑风•溱洧》表现了先秦时重要的民俗――上巳节;
三、先秦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诗经《溱洧》等讲读
第三章:旅游文学的形成――魏晋南朝时代(3课时)
一、魏晋玄学对山水诗文的影响
竹林七贤士
二、魏晋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曹操、陶渊明等
三、南朝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谢灵运、谢眺等
第四章:旅游文学的发展――唐宋时代(6课时)
一、唐代旅游文学及其作品选读
1、踏歌民俗与节事文化
李白《赠汪伦》
刘禹锡《竹枝词》
踏歌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
2、山水田园诗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白:《山中问答》、《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
杜甫:《望岳》、《后游》
韩愈:《山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王维:王维的诗与禅。

《竹里馆》、《鹿柴》、《辛夷坞》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晚泊浔阳望庐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韦应物:《滁州西涧》
刘禹锡:《望洞庭》
3、旅怀别绪
崔颢:《黄鹤楼》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登岳阳楼》、《登高》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许浑:《咸阳城东楼》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张继:《枫桥夜泊》
王湾:《次北固山下》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刘禹锡:《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散文与游记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王勃:《滕王阁序》
郦道元:《水經注》
二、宋代旅游诗文的发展及其特点
1.旅游诗歌
林逋:《宿洞宵宫》
苏轼:《新城道中》、《饮湖上,初晴后雨》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叶绍翁:《游园不值》
朱熹:《水口行舟》、《春日》、《观书有感》
陆游:《游山西村》
2.词
潘阆:《酒泉子》
柳永:《望海潮》
李清照:《如梦令》
张孝祥:《念奴娇》
3.散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苏轼:《前赤壁赋》
第五章:旅游文学的兴盛――明清时代
一、明清时代旅游文学的兴盛与性灵学说
二、明清时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张岱:《西湖七月半》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徐宏祖:《游黄山日记》
恽敬《游庐山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