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设计二

合集下载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第6课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课程标准: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立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辛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事迹。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7——31,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根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立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开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

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立的物质文化根底。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立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展现代化建立的坚实根底。

在社会主义建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了经济规律,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的利用已有的资料引导学生去探究。

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baidu.]在网上搜索"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的道路"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用百度网〔.baidu.〕上搜索下载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曲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百度〔.baidu.〕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这个时期的历史,更好的把握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根本知识: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立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立的成就,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奉献。

高效授课指南:人教版八年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高效授课指南:人教版八年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高效授课指南:人教版八年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精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也越来越重要。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创新教育方法,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八年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精选,希望能够给广大老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理解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3.掌握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阶段和成就。

4.分析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方向。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短视频或图片,介绍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和面临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在那个时期的情况。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走自己的路,我们的路怎么走?3.重点讲解老师可以通过ppt或黑板讲解,介绍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阶段和成就,例如,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实行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后的改革开放等。

让学生明白,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进行的。

4.练习环节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或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发展方向,例如,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资源环境等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总结教学的老师可以对本节课进行全面总结,包括重点知识点的回顾和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通过这样的总结,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直播、讲解、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实效。

在引领学生思考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让学生自由发挥、小组竞争等手段,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知识。

2.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ppt、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体验。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掌握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3. 分析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4. 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道路的定义和特征;2.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3.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教学难点:1. 分析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2. 探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挑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和相关文献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道路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学生讨论社会主义道路与其他道路的区别。

Step 2: 社会主义道路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通过PPT和教学素材,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道路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例如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民民主等。

Step 3: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20分钟)以时间线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初创时期、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

Step 4: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教学素材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例如坚持党的领导、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

Step 5: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挑战(20分钟)学生继续分组讨论,探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挑战,例如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结构变化、环境问题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Step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发展方向。

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态度。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2. 学生分组讨论的成果和提出的观点;3. 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调查,了解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如合作社、社区服务中心等;3.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_1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_13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教材分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本节课由“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两部分组成。

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如下:1.教材编写改变了传统的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在英雄人物代表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都做了相应的删减。

2.改变了原有历史教材知识点过多的弊端,在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突出了中共八大内容和历史意义。

3.大量使用了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的历史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4.自由阅读卡对雷锋的介绍,增强了学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对艰苦朴素有了新的认识。

5.本课主要叙述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明确的任务,又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介绍了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6.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失误,特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心里不是十分成熟,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

有较强的感知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一定会对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人物代表感兴趣,而忽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任务和大会的历史意义。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讨论、去探究中共八大对未来的影响。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尽管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论上知识还是较难掌握,本课最好的方法是改变传统的表格式呈现方式,改由多媒体或学生自己制作的ppt资料来学习新知识。

才更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八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了一些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和“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历史知识,特别是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和多媒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都有了一些认识。

另外,通过七年级一年来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exploration of socialist roa d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师寄语:温故而知新复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复习重、难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2.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实质。

4.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5.“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所造成的危害、二月抗争。

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依据课本知识,自主完成下列填空。

2.熟读知识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八大的内容;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失误;十年建设的成就及焦裕禄、王进喜等英模人物的事迹。

理解:八大的历史地位;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原因;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过程与方法:①以20世纪50年代的歌曲导入新课,课堂气氛,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的心理情境;②通过多媒体手段和情境创设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③通过颁奖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英模人物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②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实际国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确立依据: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学生分级讲座,让学生在认识到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的同时,认识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借鉴“感动中国”电视榜上的方法,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识到理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预设一】在多媒体无法播放的情况下,运用文字,材料,图片相结合,并提前预设几个主要问题,通过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究的形式,使得学生认识并掌握中共十八大的正确决策以及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良好开端。

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并且以口述的方式叙述这十年的伟大成就及代表人物。

这样,学生还是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识到理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确立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突破方法:通过三组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然后分析党和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最后,通过学生讨论,进行深刻的剖析,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根源以及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损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_3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_33

1、五八年总路线的提出:
请同学们看课本,回答问题:
1.1958年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总路线反映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迫切要求改变我国 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总路线——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中共八大经济建设的方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社会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迅速发展需要之间的 矛盾。
社会 生产力
社会 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
人人迅民民速对对发于展物物的质质需文文要化化 迅速发展的需要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 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解决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中 共八大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中共 八大制定的任务符合当时国情;有利于调 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是正 确的。
1956--1966
1、能说出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 义;能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以及社会主义建设 的成就和出现的模范人物的事迹。
2、通过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及危害,思考对我 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 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第一篇章:风雨兼程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第二篇章:硕果依存 ----探索中的 建设成就 第三篇章:不朽丰碑---- 探索中的模范人物
新兴工业成就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第一枚火箭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第三篇章:不朽丰碑 ---- 探 索中的先进人物
练一练
最佳科技奖 热爱祖国、刻苦 最佳创业奖 不怕困难、艰苦
钻研
创业
最佳服务奖 助人为乐、爱国 最佳公仆奖 热爱人民、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_8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_8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学设计课程目标: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其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学生会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指导学生课外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法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问题探究法等。

教学互动设计:一、导入:由提问上节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也随之改变。

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如何?2、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3、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此后,党中央发动了哪些错误的运动?4、根据课本28页插图《浮夸风》和相关课文思考: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5、国家什么时候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结果怎样?6、中共八大后的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列举出这一时期的模范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设计二
课程目标: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
失误。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其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史实的分析,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学生会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指导学生课外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曾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的错误。

你知道这些错误是怎样出现的吗?它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后果?
*反映“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失误*播放中共八大的录像或展示图片。

*补充资料:
*“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沿海各省的有利条件,……以帮助内地工业的发展加速全国的工业化。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讲一讲:八大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简单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史料展示:(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

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

……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8日在64个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在十五年后苏联的工农业在最重要的产品的产量方面可能赶上和超过美
国,我们应当在同一时期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刘少奇1957年12月2日的讲话*动动脑: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正确吗?为什么?
*谈一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怎么一回事?你从中能够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卡片:
大跃进时代的口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天等于20年”(陈万达)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以钢为纲,带动一切”(薄一波)。

“超英起美平常事。

”(群众)
“踏翻地球顶破天。

”(群众)
*你相信吗: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记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

……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

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

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

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你相信这是真的吗,有没有科学根据?
*第二课堂:通过参观工厂或查阅资料,了解钢是怎样炼出来的,谈谈对“大跃进”时大炼钢铁、土法炼钢利弊的看法。

*学习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对此,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态度如何?这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哪些深刻的教训?
*课外家庭调查: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作一次小调查,请他们谈谈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的经历和见闻,也请他们谈谈当时的认识和今天的看法,看看人们对这些事情的认识有了哪些重要变化?
*教师补充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多媒体展示建设成就。

(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等)
*故事大王: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等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

*播放电影《焦裕禄》片段。

*学先进,谈感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我国涌现出了许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请你说出其中一两个人的事迹,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