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单则名言类材料审题

单则名言类材料审题

名言警句类材料审题训练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

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

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第一讲:单句名言单句名言是这类材料作文中最简单的一类,考生可采取以下步骤来审题立意:1、通句意:细读材料,整体理解句意。

2、明主体: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明确材料涉及的主题对象、限定的主要背景。

3、抓关键:句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寓意的、又或是让人费解的一些词往往是理解名言深刻含意的关键所在,应加以关注。

4、联现实:联实现实生活理解关键词的深刻内涵。

5、辨关系:注意句中一些关联词,体会关键词或各个分句之间蕴含的关系。

6、定立意:正确解读材料明白“要我写什么“之后,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我能写什么”,确定“我要写什么”。

【示例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作文要求】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1、通句意:欣赏自己的美,欣赏他人的美,将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天下大同。

2、明主体:美、“天下大同”之境界。

3、抓关键:反复出现的“美”字4、联现实:“美”可以理解为美德,长处,优势,甚至具体到优秀的文化等。

5、辨关系:四句话,实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第二个层次为“美美与共”,第三个层次为“天下大同”。

名言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名言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点评]
• 作者赞同哲学家的观点,从个人、集 体、国家三个角度论述了求踏实、戒浮躁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合题意。列举古今 正反事例来论述,材料翔实,内容充实。 能联系时弊来阐述,加强了文章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 表达上“总分总+并列式”的结构完整、 清晰,正反对比鲜明,比喻贴切,语言有 文采、准确、通畅。


• 在地位上,人应当尽量登上高处。
•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 士兵。”是呀,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应当 追求自己更高的位置。试想,一个中尉艾森 豪威尔绝对发挥不了一个统帅艾森豪威尔的 作用。人如果只甘心做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 那么他便只能发挥一个普通人的作用。人若 想有大的作为,就必须登上更重要的位置。
【巩固训练1】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 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 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意义深刻,它会 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结合这句 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 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一)独立思考:找出这则名言的关键词句, 阐述你对关键词句隐含义的理解,写出作文 立意; (二)互相讨论:1、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名 言关键词句的原意及隐含义;2、讨论此则 名言的作文立意。 (三)成果展示:小组成员派代表说出作文 立意。

一个人有了求踏实、戒浮躁的作风,才会学有所成,
学有所获。

三国时管宁和华歆同席读书,管宁能够踏踏实实静
心学习,不为外界所扰,而华歆却十分浮躁。有位达官
显贵坐着豪华的轿子从外面路过,管宁置若罔闻,照旧
专心致志,而华歆却面露羡慕之色,立刻跑出去看。管
宁于是割席而坐,与其绝交。最终管宁成为德高望重的

名言警句类 作文审题

名言警句类 作文审题
名言警句类作文 审题立意
一、单一名言
• 这类材料一般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 者一段话。 • 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 •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 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类 的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
• 例1: •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 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 “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 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 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 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 练习:
•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命当如灿烂的夏 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 中国诗人汪国真说:“生命可以没有灿烂, 不能失去的是平凡。” • 立意为: 以上两句寓有深意的诗,引起了你怎样的 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 1. 轰轰烈烈,为青春为人生增添色彩 文章。 2. 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 三步,理清关系(比喻类的要弄清喻意); 第四步,准确立意。
• 例2: •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 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 光明——人生中的鲜花、掌声、顺境、功成名就, 生活平静幸福、爱情甜美、友情真挚、家庭和谐 等一切令人兴奋欣喜的事件与方面; • “阴影”——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低谷、逆境、 厄运、不幸等令人颓废、消极、痛苦的事件和方 面。 立意为:人生既有痛苦,也有快乐,我们都要 • 二者——共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 去经历,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有魅 割、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相反相成或者相辅相成 力。 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衬托,甚至互相转化 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人生。

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概念(显、隐)
• 剖析话题或概念的隐喻性和多义性(具体 和抽象互换) • 辨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条件、对比、转 折、层进等等) • 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或情感态度(语义轻 重、开拓空间等)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 萧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 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 周国平: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 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 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 品味和体验。
• 【201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 么会这样?” •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 (1)核心概念:(一对概念) • 已经发生的事情(现实)与未发生的事情(未来)。 • 明确:“已经发生的事情”包括人们身边发生的事件、人 类探求的自然现象、好的事、不好的事等;一些从未发生 的事情包括未能发生的事件和未被创造出的事物等。 • (2)分句关系:前后两个分句侧重点有何不同? • 明确: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的人问“为什么会这样” 表明:积极——人有好奇、反思、探究事件发生的原因和 事物形成的内在原理等精神;消极——沉湎过去错误或不 幸而不可自拔。“我”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表明人们应该大胆想象和创造出新事 物,追寻与众不同的梦想。 • 前者侧重现实,已发生的事,后者强调梦想,未发生的事; 前者强调反思,追问的是已知,后者强调创造,追寻的是 未知。 • (3)情感倾向:“却”一字表明作者什么态度? • 明确:相比哪些停留于现实追问过去的人,我梦想着未来, 并希望让它变成现实。
• 【2014年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 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写成诗歌) •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 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 你又是不自由的。

名言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名言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巩固训练1】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 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 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意义深刻,它会 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结合这句 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 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一)独立思考:找出这则名言的关键词句, 阐述你对关键词句隐含义的理解,写出作文 立意; (二)互相讨论:1、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名 言关键词句的原意及隐含义;2、讨论此则 名言的作文立意。 (三)成果展示:小组成员派代表说出作文 立意。



登上高处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它似乎 在告诉人们,将自己放在低处才能稳稳当当。 然而,因怕失足坠落而不敢登上高处的心态, 我以为十分不妥。倘若人人怀有“登高必跌 重”的念头,个人何以进步,社会又何以发 展?

• • •
在思想上,人应当尽量登上高处。 有人说:“人应当具有深刻的思想,否 则将会变成毫无希望的枯井。”是呀,人如 果不能登上思想的高地,那将是多么可怕的 境况!即使再大的家业交给他,他也会败得 一塌糊涂。蜀后主刘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 没有让思想登上高处,所以胸无大志,缺乏 主见,说话草率,赏罚不明,最终葬送了刘 备打下的江山。人只有从一个较高的思想层 面想问题,才能把问题想得透彻,才会看得 比别人更远,更准。

踏实之风,犹如山巅松柏,风吹不 动,雷打不惊;浮躁之气,如同墙头 野草,风来则枯,雨淋则倒。 • 朋友,在云端跳舞,虽然曼妙, 却易跌落;贴地面步行,虽然平淡, 然而稳重。我们何不求踏实,戒浮躁, 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 •
[点评] 作者赞同哲学家的观点,从个人、集 体、国家三个角度论述了求踏实、戒浮躁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合题意。列举古今 正反事例来论述,材料翔实,内容充实。 能联系时弊来阐述,加强了文章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 表达上“总分总+并列式”的结构完整、 清晰,正反对比鲜明,比喻贴切,语言有 文采、准确、通畅。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第一篇: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根据考纲,作文基础等级的一至三条要求是: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符合题意”与“符合文体要求”以及第三条中的“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实际上属于审题立意的范畴。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注意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经过提炼、归纳,从总体上把握问题的内涵,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确保不偏离题意。

立意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确立文章的写作中心或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捕捉关键语句。

抓住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

要学会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2.注意由表及里。

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

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当然,一篇作文中一般只有一种立意,要学会把握最切题的最有时代感的立意,突出文章的时代性。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涉及其余”从中选择一句作为立意的中心,其他的联系分析。

一、单一名言审题立意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名人的一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同样需要从中找出关键词,理清关系,准确立意。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明确话题;第二步,抓关键词;第三步,理清关系(比喻性要弄清喻意);第四步,准确立意。

下面结合具体材料分析: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共16页PPT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共16页PPT
名言警句型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共21页文档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共21页文档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Nhomakorabea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

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

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审题方法
1、抓住关键词。

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

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

2.注意由表及里。

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

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专项训练
1、2010年高考山东卷:“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宁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12 福建卷)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冯骥才)
3、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

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要求:①写成发言稿或议论文都可以。

②不少于800字。

4、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

(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

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5、(2012 山东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6、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
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

(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

(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7、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

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

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8、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日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9、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结合这句名言,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