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校外探路》教学设计精编版
校外探路教学设计1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校外探路教材内容说明:《校外探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着《寻路和行路》展开的,包括学看平面图、学画路线图、出行的学问、马路安全等内容,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实践性,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本课教学内容是通过不同的画面向学生展示校外道路认识标记,注意事项,旨在培养学生寻路意识及判断能力,使学生独自出行时能准确识别交通路线,安全到达目的地。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正确辨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图。
2、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学会认路。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体验。
2、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注意校外活动的安全。
3、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的调查活动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感受到我们学习的知识就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
教学重难点:重点:看懂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知道画路线图的方法,学画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观察学校周围的标志性建筑。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调查:课前发给学生调查卡片:1、你每天到学校上学,对沿途情况是不是清楚?填一填下表中的内容吧。
(学生依村别划分小组合作完成)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一座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吸引着八方来客络绎不绝前来探访,但有些外地人来到这里,却总为不能快速找不到路感到忧愁,有时找许多人问路,还是不好找到。
你们还有其他好办法不耽误自己过多的时间,还能帮助这样的问路人吗?(画路线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画路线图的知识。
(板书课题:校外探路)三、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讨论路线图的具体画法。
师:要想画好路线图,就要弄清所画路线的方向,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人教版小学品德三年级下册《4.2 校外探路》word教案 (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第二课校外探路一、教学目标1.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体验。
2.正确辨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图。
二、教学资源及材料1.实物投影仪、展示平台。
2.学生收集学校周围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准备彩色笔。
三、教学活动2课时活动一(1课时)学习指导和调查活动一)启发学生校外探路的兴趣同学们,你们每天上学、放学,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对学校周边的情况是不是很熟悉呢?同学们互相考一考。
(例:离学校最近的百货商店在哪里?……)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到学校周边探探路吧!二)学生讨论制定调查要求(1)小组行动,在校门前正确辨认方向,再从不同的方向出发,最后回到学校。
(2)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3)留心观察,合作学习,做好文字记录,可用照相机拍摄学校周边标志性建筑,也可在课外从报刊、杂志、广告宣传画、网络上收集相关图片。
三)学生分组到校外探路四)分组小结、整理调查活动情况活动二(1课时)课堂汇报活动一)各小组汇报校外探路的情况1.引入:上节课同学们分组开展了校外探路的活动,相信你们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体验,这节课就先请各组同学汇报探路的情况。
2.汇报时注意几点:(1)说清楚探路的方向,沿路经过些什么地方;(2)展示学校周边标志性建筑的图片辅助汇报;(3)其他同学积极补充。
3.各小组汇报。
4.小结:采取自评、互评的形式,对积极参与完成调查和汇报活动的同学作激励性评价。
二)学习用简单图形画学校周边的路线图1.读读教材中的路线图,有不懂的地方可与老师和同学讨论,再思考怎样画路线图。
(1)出示教材中的路线图。
有一所学校的同学也开展了校外探路的活动,他们还画了一张路线图。
(出示)(2)学生自己读图,讨论画路线图有什么作用,自己读懂了什么,不懂的提出来。
在向别人介绍路线时,画一张路线图会更清楚,更明白。
画路线图要标明方向,用简单的图形表示标志性建筑,也可标上路线的箭头。
品德与社会人教三年级下册《校外探路》教案2

《校外探路》教案教学目标:1. 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体验。
2. 正确辩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路。
活动准备:1. 师生收集学校周围标志性建筑或景观的照片、图片。
2. 学生准备彩色笔。
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让我来考考你1. 老师出示收集的学校附近的建筑物的图片、照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地方。
2. 学生相互考考对方。
二、“探路特别小队”在行动1. 激趣,引出“探路特别小队”2. 小组讨论,确定“探路特别小队”行动的方向及任务3. 全班交流,完善小组方案,师相应指导或提出建议,4.“探路特别小队”出发(带上纸、笔)延伸活动:各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课作时间继续进行活动。
第二课时活动过程:一、各小组整理“探路特别小队”活动资料二、交流、汇报1. 各小组汇报“探路”过程,并展示活动过程各种形式的记录资料或其他相关资料。
2. 小组自评、互评“探路”行动,并导入下一活动。
三、认识“路线图”1. 学生自己读教材P62-63的路线图,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 合作学习,讨论并试着解答“读路线图”遇到的疑问。
3. 试一试、画一画自己“探路”路线图。
4. 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并讨论路线图的作用和画的方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教科书上。
延伸:让学生回家把自己“探路”的路线图画得更清楚。
第三课时(可以把下课时间连在一起)准备:每个学生先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路(或其他大家熟悉的地点)一、看一看、猜一猜、评一评、改一改1. 将每个人画的路线图放在一起,然后随意抽取几张图,展示给大家看。
2. 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3. 评一评:依据上节课总结的路线图的画法评一评。
4. 改一改:提出修改意见,或者上台改一改。
二、“探路小队”在行动——看图寻路1. 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抽取一张路线图,并与图的“小作者”交流意见。
2.“探路小队”制订看图寻路方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校外探路》教学设计

鲁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校外探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体验。
2.让学生正确辨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认清学校周围及上学路上的标志性建筑物。
难点:认清方向,学会画路线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学校周围及自己上学放学路上有哪些标志性建筑,并简单画出来。
2.学生根据自己的探路意愿,分成几个小组。
师提示学生认清方向,并做好记录。
3.学生准备彩色笔。
4.实物投影仪,展示平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到学校来上学,你对沿途情况是不是都很清楚?学校东边这条南北方向的公路叫什么名字?到馨百超市要过几条马路?学校的西面、南面、东面各有什么建筑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希望同学们积极合作,大胆交流,相信你会对周围的环境更加熟悉。
二、交流汇报:1.各小组汇报探路情况。
(1)说清楚探路的方向,沿途经过哪些地方,展示记录资料。
(2)展示学校周边标志性建筑的图片。
(3)其他同学补充。
2.小组互评探路情况。
3.师及时表扬积极完成调查汇报的同学及小组。
三、把我们走过的路线画出来1.读懂“路线图”。
(1)学生自己读教材P62—63的路线图,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试着解答不懂的地方。
路线图的作用(3) 集体交流路线图的作用和具体画法,师小结。
(4)把画路线图的方法及体会写在教科书空格内2.学生试着画出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
3.组内展评修改。
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探路情况,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并绘制了路线图,现在我们一起进行“看图寻路”活动。
二、看图寻路1.将每个人画的路线图放在一起,然后随意抽取几张,展示给大家看。
2.猜猜这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3.评一评画的是否清楚,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校外探路》教案示例

《校外探路》教案示例一、概述《校外探路》是《品德与社会》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寻路与行路》中的课题。
本课通过对路线图的学习和掌握,主要引导学生对学校和家庭周边环境的认识,学会认路和寻路,让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做观察记录,画出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熟悉学校的周边环境。
2、增强学生正确辨别方向的能力,以及变具体为抽象、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
3、了解线路图的作用,学会制作路线图的方法,并能够把线路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
4、感受自己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希望了解生活,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喜欢探究,自己发现事物。
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方向感不是很强,对地图和普通的路线图的认识能力有限。
因此,要教育学生懂得如何辨别方向,读懂地图和路线图,知道地图中的要素和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地考察绘制出简单的路线图,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路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本课从强调路线图的实际应用价值出发,将地图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紧密相连,提高学生和实际生活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总结、自己动手绘制路线图,将自己的成果以汇报的形势在半内展示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团结合作,注重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特别是调查活动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教师应在活动前重点叮嘱学生。
五、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1、《品德与社会》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2、与本课相关的图片,示例。
3、彩笔、白纸、线路图印刷品。
4、校内局部线路图,多张,在线路图中标示出需要寻找的位置,并在学校内相应的地方做好标记。
5、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一)调查汇报:1、将住址相近的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负责同学。
年级品社《校外探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2.发现问题的能力;3.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4.学会写作和表达。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5分钟)1.教师先展示一段视频,内容是校外探路活动的一些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2.教师提问:你们是否曾经遇到过一些问题或困惑?是否有一些想法但不敢表达?请举例说明。
第二步:观察力培养(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走进校园外,观察周围环境,并记录下来;2.学生回到教室后,将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整理,并进行小组讨论;3.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观察到的问题,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步:问题解决策略(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行动计划;3.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决策略,并听取其他小组的建议。
第四步:实施行动(30分钟)1.学生按照小组制定的计划,实施解决问题的行动;2.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和监督,帮助学生处理问题中的困难;3.学生在行动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第五步:总结和表达(30分钟)1.学生回到教室后,将问题的解决结果进行总结;2.学生分组撰写一篇有关他们校外探路经历的报道或日记;3.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报道或日记,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进行小组合作评价;2.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是否合理和有效;3.评价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
教学延伸:1.可以邀请一些相关专业人士或社会工作者来学校分享他们在社会中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经验;2.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调查,撰写一篇更系统的校外探路调研报告。
教学资源:1.视频资源:展示一些校外探路活动的视频;2.文章和书籍:提供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的相关文献;3.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用于学生的研究和调研。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2校外探路》word教案(2)

校外探路教课目的:1、察看、熟习学校周边环境,从实质生活中获取有关体验。
2、正确辩认方向,认识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路。
活动准备:1、师生采集学校四周标记性建筑或景观的照片、图片。
2、学生准备彩色笔。
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让我来考考你1、老师出示采集的学校邻近的建筑物的图片、照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地方。
2、学生相互考考对方。
二、“探路特别小队”内行动1、激趣,引出“探路特别小队”2、小组议论,确立“探路特别小队”行动的方向及任务3、全班沟通,完美小组方案,师相应指导或提出建议,4、“探路特别小队”出发(带上纸、笔)延长活动:各小组可依据实质状况,利用课作时间持续进行活动。
第二课时活动过程:一、各小组整理“探路特别小队”活动资料二、沟通、报告1、各小组报告“探路”过程,并展现活动过程各样形式的记录资料或其余有关资料。
2、小组自评、互评“探路”行动,并导入下一活动。
三、认识“路线图”1、学生自己读教材P62-63的路线图,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合作学习,议论并试着解答“读路线图”碰到的疑问。
3、试一试、画一画自己“探路”路线图。
4、相互看一看、评一评,并议论路线图的作用和画的方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教科书上。
延长:让学生回家把自己“探路”的路线图画得更清楚。
第三课时(能够把下课时间连在一同 )准备:每个学生先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路(或其余大家熟习的地址)一、看一看、猜一猜、评一评、改一改1、将每一个人画的路线图放在一同,而后任意抽取几张图,展现给大家看。
2、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3、评一评:依照上节课总结的路线图的画法评一评。
4、改一改:提出改正建议,或许登台改一改。
二、“探路小队”内行动——看图寻路1、学生自发组合成小组,抽取一张路线图,并与图的“小作者”交流建议。
2、“探路小队”制定看图寻路方案。
3、“探路小队”看图寻路活动出发 (各小组带着路线图从学校出发 )。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2课《校外探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校外探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校外探路的兴趣,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的体验。
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图。
知识目标:正确辨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平时生活中,南方孩子较少接触到东南西北的概念,所以在教孩子看平面图时,需要老师借助手势反复强调,强化学生对方向的概念,正确辨认方向。
从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程度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主动观察周围环境的意识,需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学校周围环境入手,组织学生课前在父母的带领下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作好记录,为认路、画路线图做好准备。
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受到探路的发现与平时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了解路线图在生活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画图的积极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知道画路线图的方法,学画简单的路线图。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校外探路》教学设计精编
版
鲁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校外探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体验。
2.让学生正确辨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认清学校周围及上学路上的标志性建筑物。
难点:认清方向,学会画路线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学校周围及自己上学放学路上有哪些标志性建筑,并简单画出来。
2.学生根据自己的探路意愿,分成几个小组。
师提示学生认清方向,并做好记录。
3.学生准备彩色笔。
4.实物投影仪,展示平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到学校来上学,你对沿途情况是不是都很清楚?学校东边这条南北方向的公路叫什么名字?到馨百超市要过几条马路?学校的西面、南面、东面各有什么建筑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希望同学们积极合作,大胆交流,相信你会对周围的环境更加熟悉。
二、交流汇报:
1.各小组汇报探路情况。
(1)说清楚探路的方向,沿途经过哪些地方,展示记录资料。
(2)展示学校周边标志性建筑的图片。
(3)其他同学补充。
2.小组互评探路情况。
3.师及时表扬积极完成调查汇报的同学及小组。
三、把我们走过的路线画出来
1.读懂“路线图”。
(1)学生自己读教材P62—63的路线图,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试着解答不懂的地方。
路线图的作用
(3) 集体交流路线图的作用和具体画法,师小结。
(4)把画路线图的方法及体会写在教科书空格内
2.学生试着画出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
3.组内展评修改。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探路情况,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并绘制了路线图,现在我们一起进行“看图寻路”活动。
二、看图寻路
1.将每个人画的路线图放在一起,然后随意抽取几张,展示给大家看。
2.猜猜这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3.评一评画的是否清楚,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4.学生自愿结合,每组抽一张路线图,分析一下这张路线图画得清楚不清楚,怎样修改才能更清楚明白。
5.路线图的小作者根据意见修正不清楚的地方。
三、验证路线图准确性
1.生自主选择一张与自己回家方向一致的同学的路线图,在放学路上验证其准确性。
2. 下节课汇报验证结果。
四、说说这次活动的感想或收获。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内容,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建立在学生实践体验的基础之上。
课前让学生充分利用上学放学路上,实际考察和积累材料。
不但节约了探路时间还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在交流汇报中,教师要充分给学生发言和交流的空间,不要拘束学生实践体验的范围。
学生收集的信息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街道的名称、沿路商店的数量等,是用语言或文字的形式汇报的,为后面画路线图奠定经验基础。
汇报时采用互评、相互补充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对书中路线图的学习,使学生首先学会看路线图,从而明确绘制简单路线图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将自己的实际探路材料用路线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亲自动手,学生才能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鼓励合作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
通过生生互评,学
生可以取长补短,而且培养学生善于听取和接受他人意见的意识。
通过让学生谈课堂的收获,学生可以将自己本节课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尊重学生个性感受的体现。
教学反思:
《校外探路》一课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学校周围及自己上学放学路上的标志性建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的探路意愿分成几个小组,并明确这次活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没有利用上课时间集体出去探路,体现了以学生安全为第一的原则。
充分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在汇报与画路线图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更加熟悉周围的环境,准确地画出路线图,在现实生活中增强了方向感。
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脚本样稿
三年级下册第2课《校外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