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第一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 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 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 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③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必修二《离骚》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9.涕:长太息以掩涕兮(名作动,流眼泪)10.哀:哀民生之多艰(为动用法,为……悲伤)11.朝夕:謇朝谇而夕替(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12.善:亦余心之所善兮(形作动,崇尚,喜爱)1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14.屈: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15.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缓行)16.高长: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高,加高使……长,加长)《兰亭集序》(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赤壁赋》(1)名词用作状语。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具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或“使宾语干什么”的意思。 《左传· 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 使动用法是用动宾关系表达了现代兼语式的内容: 《史记· 孙膑》:“齐威王欲将孙膑。” “齐使田忌将而往。”
主 谓 宾
使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上了宾语,一 般是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出某个动作。 ①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③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④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 ⑤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⑥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 ⑦ 故天下皆以扁鹊能生死人。
三、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跟词的兼类不同。
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
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活用是临时的偶 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 这些功能的表现,是词本身固有的,一个词的各 种兼类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临时的, 偶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
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使动,但比较少见。及物动 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在结构形式上与使动用法 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所表达的意义不 同。上下文文意经常可以提示我们有效地辨别其 活用。 《左传· 宣公二年》:“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汉书· 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武。” 《左传· 宣公二年》:“将战,华元杀羊食士。” 《论语· 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有些使动用法通过改变读音和本义加以区别。
如:“疾”作为一个兼类词,在“时操军 众已有疾疫”(《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七· 赤壁之 战》)里是名词,当疾病讲;在“庞涓恐其贤于 己,疾之”(《史记· 孙膑列传》)里是动词, 当妒忌讲;在“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 魏 书牙帝纪》)中是形容词,作急速讲。“疾”同 时兼有名、动、形三种词性,不是临时运用的结 果,是“疾”本身固有的经常存在的现象,不是 偶然发生的现象,所以不是活用而是兼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四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每天”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上食尘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向下”【总结】1.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译为“用对待……的方式”⑴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2.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译为“用……”“借助……”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⑶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荆轲刺秦王》)⑷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3.表比喻:译为“像……一样”⑸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4.表状态:译为“……地”⑹日削月割(天/月:一天天/月月地)(《六国论》)(二)名词作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总结】[规律一]名词放在“能”“可”“足”“欲”“敢”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咽下)(《六国论》)[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

恐怕该责备你吧?)(《季氏将伐颛臾》[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鸿门宴》)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衣:穿。

怀:怀里揣着)(《廉颇蔺相如列传》)3.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范增数目项王。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9、暴霜露二、词类活用⏹1、非兵不利,战不善⏹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惟兄嫂是依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8、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9、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10、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二、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特殊句式⏹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1、普通名词活用作动词先看例句:①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看)②晋军函陵,秦军范南(军,驻扎)③从左右,皆肘之(肘,用胳膊肘撞)④荆人欲聋宋,使人先表雍水(表,做标记)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水)⑥左右欲刃相如(刃,杀)⑦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笼,用笼子装)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七句,都是加线的词是活用的。

而通过分析这些活用的词的环境可以总结出识别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如下:A.两个名词连用,而它们之间又不是并列关系,则前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作动词,后一个名词是它所带的宾语。

例如①②两句。

B.名词前带有副词修饰,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因为副词不能修饰名词)。

如③④句。

(说明:“先”表示空间的先后是方位名词,表示时间的先后是时间副词。

第④句的“先”是时间副词)C.名词前带能愿动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⑤⑥句。

D.连词“而”连接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因为连词“而”只用于连接动词)如⑦句。

不仅名词能活用为动词,名词性词组也能活用为动词,其规律与名词活用作动词相同。

2、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①子路从而后(后,落在后面:“而”连接动词“从”和方位名词“后”)②江水又东(东,向东流去:方位名词受副词“东”修饰)③齐军既过而西矣(西,向西行进:同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以……为先,以……为后:同②)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识别规律与一般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识别规律相同。

其实,形容词、数量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

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为名词。

二、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根据表修饰或限制的不同情况,名词作状语可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

1、表比喻。

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㈠动词的使动用法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第一册《勾践灭吴》)退,使……撤退。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第一册《勾践灭吴》)⒊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⒋焉用亡郑以陪邻?(第一册《烛之武退师》)。

⒌夫如是则修文德以来之。

(第一册《季氏将伐颛臾》)⒍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第二册《过秦论》)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第四册《滕王阁序》)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第三册《六国论》)⒐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第三册《石钟山记》)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第三册《病梅馆记》)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第四册《促织》)⒓宁许以负秦曲。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第二册《鸿门宴》)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⒘项伯杀人,臣活之。

(第二册《鸿门宴》)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三册《伶官传序》)㈡名词的使动用法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第一册《勾践灭吴》)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第二册《过秦论》)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第二册《过秦论》)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亦无售者。

(第四册《促织》)⒌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⒍臣请完璧归赵。

(第六册《廉颇蔺相如传》)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4-词类活用和被动句

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4-词类活用和被动句

第四部分词类活用和被动句一、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例:(1)距关,毋内诸侯。

译: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

(“内”通“纳”,动词,作使动词,“让诸侯进来”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例:(2)秦时与臣游,項伯杀人,臣活之。

译:秦朝的时候,他与我有交往,他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活”,动词,作使动词,“使之活”)《鸿门宴》例:(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会项王(“从”,动词,作使动词,“使………跟从”)《鸿门宴》例:(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译:我听说要想树木长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

(“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稳固”《谏太宗十思疏》例:(5)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译:(辞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辞宗主孟学士(“腾”,动词,作使动词,“使蛟腾”。

“起”,动词,作使动词,“使凤飞起“王勃《滕王阁序》例:(6)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愤慨,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屈”,动词,作使动词,“使豪杰屈”张溥《五人墓碑记》例:(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舞”和“泣”都是动词作使动词,是“使…….起舞”,“使…….哭泣”苏轼《赤壁赋》例:(8)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最终秦王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行完大礼之后就让他回赵国了。

(“归”,动词,作使动词,“使之归”。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9)宁许以负秦曲译:宁肯答应(给秦国璧),来使秦国担当理亏的责任。

(“负”,动词,担当,作使动词,“使秦担当”)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10)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就施行文教和德政招他们回来,已经让他们回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生活。

(两个“来”和一个“安”都是动词,作使动词,(“使之来”“使之安”)例:(11)否则不能继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闻:见识
• 虽然离开了祖国,但是还思念着家乡,担 • 我曾经听说仲尼(孔子)懂得的东
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的话语)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交好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
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普通名 词等名词常常作状 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句)
主语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谓语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名词活用为状语
你能判断准确吗?
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 (《劝学》) 二、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国论》) 三、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
注意兼词
所谓兼词,就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 词(有的兼词不仅兼义,而且兼音)。
【诸】 之于(句中)/之乎(句末) (投诸渤海之尾/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焉】 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盍】 何不 (盍各言尔志)
【叵】 不可(一般表否定,贬义) (居心叵测/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 常活用为状语。
四、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 (亲眼,亲耳)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五、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 六、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七、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船:乘船)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 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 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 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
了解类型 一、名词活用 二、动词活用
三、形容词活用 四、数词活用
1、名词作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名词使动用法
4、名词意动用法
1、动词作名词 2、动词使动用法
3、动词意动用法 4、动词为动用法
使
形容词 臣请完 璧 归 赵
使
使和氏璧完整
使动用法练习:
•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苏轼《石钟山记》)
• ③李牧连却之
• ④中军置酒饮归客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 ⑤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 直,亦无售者
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让……称王 • 使……发出声 音 • 使……退却 • 使……饮酒 • 使……高,抬 高 • 使……愚笨
• 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感叹
动词活用为名词
•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 出、入:产品、收入
• 捕:搜捕活动

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拿出来, 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 金玉珍珠
主谓宾
名词作状语
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 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
• 云、响、景:像云彩、 回声、影子一样
•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张溥
《五人墓碑记》)
•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②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 ③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离去。
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墨
园子圃·非:攻偏》义复词,果园。
•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苏轼《石钟山记》:
• 舟:用船
•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 害之郡
•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 ⑤而相如廷叱之 • 廷:在朝廷 •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
之下 • 夜:在夜晚 •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日:每天
记笔记:名词放在动词之前不做主语就做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 介词短语作状语, 普通名词很少作状 语。
“以……为……”、“认为…… 是……”、“把……当作……”
三、动词为动用法
•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 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 “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以我
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 作了这篇碑记)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 者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 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⑽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鸿门宴》) 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齐桓晋文之事》)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 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规律小结:
• 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 代词前的名词 • 名词后的名词 • 副词后的名词 • 所字结构后的名词 • 而前后的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名作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称王)
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活用作有 “认为” “以为” 意义的动词 ,表示 “(主 语)认为(宾语)怎样” 或“(主语)把(宾语) 当作什么”。
翻译:以(宾) 为…… 认为(宾)……
名词的意动用法 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侣鱼虾而友麋鹿
二、动词活用为名词
主语位置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追亡逐北
宾语位置
宾语位置
逃兵
• 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动词,且具有表示人或事物 的意义时,可判断动词活用为名词。
• 这一动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 时前边有“其”字。
• 小练习:
•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进:所进入的地方 见:所见到的景象
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一般动词 3、形容词使动用法 4、形容词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 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如:
范增
数目 项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
•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 死国:为国事而死 •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 哀:为……哀悼 •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 哀:为……哀叹
注意偏义复合词
古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 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 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衫作 用。
书》)
• 多:推崇,赞许 • ⑥高其直 《促织》 • 高:抬高 • 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 • 私:偏爱 • 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完:保全
四、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 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 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作主语
翻译“把(宾)当作……”
强调: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活)
规律探寻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使……为臣) (《韩信拜将》) 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老师) (《师说》)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为宾客)(《伤仲永》)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 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穷:看尽 • ②火尚足以明也 • 明:照明 •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 美:赞美
• 《庄子-齐物论》,意思是说, 毛嫱、丽姬是众人欣赏的美女。
•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 外泥中歇
• 高:升高
•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 为多也(唐·白居易《与元九
像……一样
③ 重叠式 岁:年年 日:天天
当…… 用…… 从……
在……
向…… 往……
②介宾式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并翻译
1、左右欲刃相如 2、一狼洞其中 3、非能水也 4、二月草已芽 5、置人所罾鱼腹中 6、去今之墓而葬焉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规律
1 ﹑左右欲刃相如
1 名+宾语
如何识别
2 ﹑ 一狼洞其中
2 名+补语
3 ﹑ 非能水也
3 能愿动词+名词
4 ﹑ 二月草已芽
4 副词+名词
5 ﹑ 置人所罾鱼腹中
6 ﹑ 去今之墓而葬焉
5 所+名词 6 “而”前后的名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 ﹑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
2 ﹑ 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翻译
3 ﹑ 非能水也
水:游水
4 ﹑二月草已芽
• 规律二: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
• 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使动用法(比较)
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式:
主语使宾语 具有了某种
行为
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
晋侯

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