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第19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1北师大版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第19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内容标准】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理解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知道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地位等知识。
提升对教育重要性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对教育重要性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准确的教育方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保证;初步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教学要点】重点: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难点: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今天,同学们坐在教室里接受初中阶段的学习,享受的就是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国家法律给予大家的权利叫“义务教育”?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少年儿童实施一定范围的普通教育,叫做“义务教育”。
通俗地说,父母或监护人必须按照政府的法律规定将自己的适龄子女送入学校接受教育【新课探究】一、义务教育的普及1、掌握 1986 年 4 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基础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开始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开始时间:1986年4月。
法律依据: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实施成果:到2001年底,占全国人口85%的地区已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3、指导学生看 117 页和 118 页四幅插图及课文小字,了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概况。
1 )、教育的初步发展,农村小学入学人数大幅增加2 )、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题词,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 )、推行《义务教育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1989年开始我国实施了一项协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
图为“希望工程——托起明天的太阳”宣传照片。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19课 文化教育事业的

国家领导人接见知识分子、科学家
知识目标
图片
A
G
拓展知识
2分钟
下载
恢复高考
知识目标
图片
A
E
建立表象
3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X,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2、“八大学院”:航空学院、钢铁学院、矿业学院、石油学院、地质学院、农业机械学院、林学院、医学院。
【探究】观察1953年建立的这些学校,它们有什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
3、【探究】高考曾因何事而终止?高考制度的恢复有何重大意义?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思考:(1)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方面采取了什么方针?
(2)“现在春天来了”反映当时怎样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可知实施“双百”方针的前提是什么?
(二)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
1、阅读本目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教育大事件
①1949年:
②1953年:
③1977年:
④1985年:
⑤1988年:
②—播放——播放——播放——播放——提问——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电影《高考1977》中有一句这样的台词:“我们的国家和孩子们已经被耽搁了十年。”1977年冬天,被诸多评论家称之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思考:回忆一下,“三大改造”之后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9课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19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科教兴国战略”。
二、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涉及“科教兴国”战略,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资料引导学生去探究;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理解仍带有一定的表面性,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二、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三、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只有优先发展教育,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水平,改变我国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现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了解我国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明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基本史实和实施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在课堂上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科教文体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保障,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品质。
六、教学重难点重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科教兴国战略难点: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师:提问:每年的6月7日、8日、9日是什么日子?生:高考师:高考改革。
提问:今天星期五放星期回家准备干什么?生:略师:大家会看综艺节目,如《奔跑吧》,《中国诗词大会》,还可能一起和弟弟妹妹看看少儿节目《小猪佩奇》,也可能骑共享单车享受雨天,也可能实行网购买买衣服。
以上提到的高考改革、综艺节目、网购、共享单车等科技成果,都与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有密切关系,那大家知道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9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来探寻问题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19课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公开课教案_10

第19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双百”方针的有关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使学生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虽然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但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讨论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教育是国家之本,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事关国运兴衰,从而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读书的责任感。
3.在了解我国文化事业成就的基础上,通过互动探究学生认识文化教育事业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正确的方针政策是文化教育事业繁荣的保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教兴国战略教学难点:“双百”方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一片繁荣景象。
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用什么样的方针才能创造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呢?(讲述新课)一、“双百”方针的提出(板书)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开展,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时间:1956年4月3、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含义:在文学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4、作用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使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发展。
5、作品《红旗谱》、《暴风骤雨》、《红色娘子军》、《江姐》、《长征组歌》、《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李双双》、《英雄儿女》、《青春之歌》、《红岩》和《创业史》。
二、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板书)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49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着重为工农服务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中小学教育并吸收工农子弟入学。
2、全国高等学校调整(1)目的:加快对国家急需的建设人才的培养(2)“八大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医学院。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第19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1

【探究】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思考:(1)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方面采取了什么方针?
增强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树立 “今天的勤奋学习就是为将 来报效祖国、造福人类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意识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 、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和体育健儿为国争光、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科教兴国。
教学
难点
科教兴国。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通过对邓小平讲话的学习,知 道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探究】观察1953年建立的这些学校,它们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样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
3、【探 究】高考曾因何事而终止?高考制度的恢复有何重大意义?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1、863计划
2、阅读材料: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中国发展战略的首位。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 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 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19课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公开课教案_18

中学政史教研组第19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学生回答: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学生回答: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5.教师提问:这些形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学生回答: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6.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学生回答: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学生回答: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四单元 国防建设与科技文化的发展 第19课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公开课教案_20

《文化艺术和体育》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建国以来文化艺术的重要作品。
2、掌握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新中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丰富,知识广泛,人物事迹多,通过学生活动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教学媒介: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教师:同学们,你们所处的这个年龄段大多喜欢追星,那么谁能主动站起来说说自己喜欢的明星是谁?他是哪个领域的?(学生自主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同学们喜欢的明星多是文艺和体育方面的。
大家想不想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更多的文艺和体育明星?(学生:想)那么,我们本节课就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方面的成就,了解我国更多的文艺和体育明星。
(二)学习本节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及其重点。
(1分钟)(三)请学生用10分钟时间借助导学自读课文,并独立完成导学思考。
提示:1、注意将相关知识点标注在课本上;2、用序号标注“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一节中体育方面的重大成就。
(四)同桌合作,互动交流、补充订正。
(3分钟)(五)幻灯片出示本课相关课件,学生直观感受、了解(10分钟)“文化艺术的繁荣”部分:课件出示电影《青春之歌》《林则徐》《十五贯》剧照以及彩色电影戏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简单剧情让学生了解并提问相关内容;改革开放20年,我国电影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影片有《红高粱》、《老井》、《一个都不能少》等。
)“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部分:课件出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鸟巢、运动员陈镜开、郑凤荣、容国团、许海峰、刘翔等镜头,让学生了解体会他们的风采,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六)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释疑:(7分钟)小组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艺和体育为什么能如此繁荣昌盛?以小组为单位发言交流,然后教师归纳:(1)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2)综合国力的增强给文化艺术和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4)文体工作者的努力和智慧;等等。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9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21)

海淀10、以下关于家庭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都需要严格的灭菌B.都需要接种相应微生物C.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D.都利用异养微生物发酵25、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表达 ,不正确的选项是.......〔〕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花药获得单倍体植株B.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细胞进行基因治疗C.将α-抗胰蛋白酶基因转入乳腺细胞培育乳汁中含有该酶的转基因羊D.将愈伤组织细胞进行诱变处理并筛选得到抗盐碱的烟草新品种丰台30.草莓病毒病可使草莓减产30—80%。
培养和应用脱毒苗是改善草莓品质、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科学家为获得草莓脱毒苗进行实验 ,选择草莓植株的不同部位 ,经过不同条件处理后进行组织培养 ,统计脱毒率如下表所示。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茎尖切段越小 ,培养基需添加生长素越多B.继续提高处理温度可更早获得脱毒苗C.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脱毒效果更好D.热处理脱毒法更能有效提高草莓产量朝阳14.以下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材料用具等无菌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株不同部位的细胞得到的组培苗基因型一定相同15.实验人员利用矮牵牛〔二倍体 ,2n=14〕的红色花瓣细胞〔液泡呈红色〕与枸杞〔四倍体 ,4n=48〕叶肉细胞 ,制备了相应的原生质体 ,并诱导其融合 ,经筛选、培养获得杂种植株。
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获得该杂种植株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可利用电激、离心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筛选出杂种原生质体D.假设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 ,那么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62条16.以下关于生物工程中相关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B.限制酶将DNA分子切成两个片段可产生两分子的水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直接获得杂种细胞D.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块使细胞分散开17.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 ,以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体来源
国家领导人接见知识分子、科学家
知识目标
图片
A
G
拓展知识
2分钟
下载
恢复高考
知识目标
图片
A
E
建立表象
3分 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 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 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电影《高考1977》中有一句这样的台词:“我们的国家和孩子们已经被耽搁了十年。”1977年冬天,被诸多评论家称之为“一个国 家和时代的拐点”。导入新课。
通过对邓小平讲话的学习,知 道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第19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题
第19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来自和谐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知道“八六三计划”
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
方法
能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 国”战略地位
能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树立 “今天的勤奋学习就是为将 来报效祖国、造福人类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意识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 、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和体育健儿为国争光、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科教兴国。
教学
难点
科教兴国。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探究】观察1953年建立的这些学校,它们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样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
3、【探 究】高考曾因何事而终止?高考制度的恢复有何重大意义?
(三)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1、863计划
2、阅读材料: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中国发展战略的首位。
4、阅读材料
【探究】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思考:(1)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方面采取了什么方针?
二、学习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思考:回忆一下,“三大改造”之后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的任务是:发展落后的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经济和文化。
2、说一说,你觉得用什么样的文化方针才能创造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呢?
学生 回答双百方针,什么是“双百”方针呢?它什么时候被提出的?
3、学生阅读课文 ,思考方针 提出的背景、时间、内容。
(2)“现在春天来了”反映当时怎样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可知实施“双百”方针的前提是什么?
(二)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
1、阅读本目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教育 大事件
①1949年:
②1953年:
③1977年:
④1985年:
⑤1988年:
2、“八大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农业机 械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医学院。
思考: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
三、课堂小结
回顾我国文化与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四、当堂训练:同步导练1-9题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同步导练7-12题
选做题:第13题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思考,训练学生思维
通过自学梳理教育大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掌握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