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历史文化
天津有名的故事

天津有名的故事天津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自然也有很多有名的故事流传下来。
本文将着重介绍几个典型代表。
一、“王府井”起源“王府井”作为一个名字,其实是从天津的一个故事中流传下来的。
古时候的天津城墙东南角有一条大街,因为这条街两旁都是王府,所以人们称之为“王府大街”。
而这条街的北端就有一口井,当时井旁有一家药店,药店老板为了宣传自己的店铺,就把井改名为“王府井”。
因为药店位于城门口,进出市民都要经过此地,所以“王府井”这个名字渐渐地被人们所熟知。
二、北洋政府总统府北洋政府总统府是天津的一个历史建筑群体,位于和平区鼓楼北街,它是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中央管理机构和元首居所,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场景之一。
在北洋政府总统府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故事和历史事件。
比如1895年,意大利在中国申请权利,北洋政府总统府的周围都是群众,游行示威,呼喊“维护国家尊严,死不投降”的口号。
还有1919年的五四运动,当时总统府门前也是人山人海,上万学生高呼“打倒列强,拥护民主”的口号。
三、天津的民俗文化天津的民俗文化非常多样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东华门狮子舞。
东华门狮子舞在天津已经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舞狮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富代表性的表演形式。
东华门狮子舞在天津非常盛行,狮子舞团不仅有许多年龄较大的老师傅,也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加入其中。
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东华门狮子舞团都会在天津的各个角落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祥和。
四、天津的美食故事提起天津的美食,除了有名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外,还有很多令人垂涎的特色小吃。
比如河南街的八大碗,其中就有最有名的“鸡汤馄饨”,汤清饮用,口感鲜美,是很多游客到天津必尝美食之一。
还有南市火烧、八宝盖碗、银款糖果等等。
这些美食也都有各自的历史故事或者渊源。
比如说南市火烧,又称“西大街区火烧”,可追溯至清朝末年,当时有一家名为“吉安号”的面食店,它所制作的火烧颇为独特,便流传开来,后来这种火烧也逐渐演变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小吃。
天津民俗文化寻根

三、美食文化
天津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小吃和菜肴都是其独特的代表。狗不理包子、耳朵 眼炸糕、麻花等都是经典的天津小吃,以其美味口感和独特风味吸引了无数人 的味蕾。同时,八大碗、炒带子、津门烤鸭等菜肴也以其精湛的烹饪技艺和美 味的口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如腊八节、祭灶节、送穷节等都有独特的习俗。其 中,腊八节时人们会喝腊八粥、吃腊八蒜,寓意着吉祥如意、驱邪避灾;祭灶 节则是为了感谢灶王爷的保佑,祈求来年丰收安康;送穷节则是为了送走穷鬼, 迎接财运,寓意着辞旧迎新、吉祥如意。这些节日习俗反映了天津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之,天津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 们应该从多个方面积极探索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以使它在现代 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天津,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其具有丰富 多样的民俗文化。本次演示将就天津民俗文化的特点、形成与发展、传承与创 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天津民俗文化的特点
1、兼收并蓄的多元性
天津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与北方、本土与外来的多元文化交融之地。这种多元文 化的特点在天津民俗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天津的民俗文化既有中原地区 的传统元素,又有北方地区的特色元素,更有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元素。
二、天津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历史积淀与地理环境的影响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是古代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枢纽,也是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天津成为了南北文化交融的地方。同时,天津自明代建城以 来,历经数百年沉淀,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社会变迁与时代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天津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特别是近 代以来,天津成为了中国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涌入,这使得天津的民俗文化更加丰富和多元。
介绍天津的演讲稿

介绍天津的演讲稿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今天,我
将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津的历史文化。
天津作为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天津就是一座繁华的商贸城市,曾是连接中原和北方的重要通道,因此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古迹。
在天津,你可以看到传统的古建筑、古街道、古桥梁等,这些都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天津的风土人情也是其独特之处。
天津人热情好客,喜欢交际,喜欢吃
喝玩乐。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天津菜,如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等,还可以欣赏到地方特色的相声、京剧等民间艺术表演。
而天津的建筑风格也是多样化的,既有传统的四合院、洋楼,又有现代的高楼大厦,这些都展现了天津的多元文化和包容精神。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看现代的天津。
作为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发展。
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是连接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了中国北方的经济增长极。
此外,天津还是中国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着发达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说,天津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其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现代
发展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对天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欢迎大家有机会来到天津,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谢谢!。
天津城市介绍

天津城市介绍
3. 建筑风格:天津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天津的建筑包括欧式建筑 、中式建筑和现代建筑等多种风格,如意式风格的意租界、英式风格的英租界等。这些建筑 给天津增添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4. 文化艺术:天津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中心之一。天津有许多艺术表演和展览,如天津 音乐厅的音乐会、天津美术馆的艺术展览等。此外,天津还有许多传统艺术形式,如天津民 间曲艺、天津鼓书等。
天津城市介绍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一座现代化城市,也是中国的直辖市之一。以下是天津的城市介绍:
1. 历史文化: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城市,天津 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如天津古文化街、天津博物馆、天津大学等。天津还是中 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如京剧、评剧等。
2. 经济中心:天津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天津的经济以 制造业、金融、物流和服务业为主,涵盖了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天 津还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和外资引进基地。
5. 美食文化:天津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天津小吃是天津的特色之一,如狗不理包 子、耳朵眼炸糕、麻花等。此外,天津还有许多传统菜肴,如酱牛肉、糖醋里脊等,以其独
天津城市介绍
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总的来说,天津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艺 术和美食文化而吸引着游客和居民。天津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使其成为中国北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
天津地域历史文化常识

天津地域历史文化常识在天津这块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常识。
天津作为一座沿海城市,既享有海洋的恩赐,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
本文将带你一起了解天津地域的历史文化常识。
第一,天津的命名源于清朝时期,始建于公元1404年的天津,最初被称为“塘沽口”,因其地理位置靠近津塘,后来人们将之简称为“津”,再加上塘沽、静海等区域,形成了今天的“天津”名称。
第二,天津是中国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
它地处华北平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有海洋的滋润,还有着海河的滋养。
因此,天津历来是商业贸易的中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枢纽。
第三,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津成为了中国最早引进西方工业的城市之一。
在这个时期,天津出现了众多的现代产业和机构,如津浦铁路、毓庆洋行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第四,天津的历史建筑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天津市区内,有许多具有古老、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如天津古文化街、天津博物馆、天津古城墙等。
这些历史建筑不仅展示了天津的历史演变,也是人们了解天津历史文化的窗口。
第五,天津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艺术。
京剧、河北梆子等戏曲艺术在天津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发展,被誉为“北方戏曲之都”。
同时,天津还拥有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如鼓书、高跷秧歌等,这些艺术形式展现了天津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第六,天津的美食文化也是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常识之一。
天津菜以其鲜、嫩、酥、脆的特点而闻名,如狗不理包子、扒煲、锅巴菜等。
这些美食既是人们品尝美味的享受,也体现了天津人对于食物独特的烹饪智慧。
以上就是天津地域历史文化常识的简要介绍。
天津作为一座充满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城市,无论是其独特的命名、重要的港口地位,还是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美食,都使其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了解的地方。
将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亲自来到天津,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渊源。
我国天津简介

我国天津简介天津是中国的一个直辖市,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沿海地区,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天津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和交通中心之一。
天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天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天津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战争,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交通中心。
19世纪末,天津成为洋务运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技术。
这些外国建筑和街道成为天津独特的历史风貌。
天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古建筑群,如古城墙和古代宗教建筑。
天津还有许多博物馆和艺术馆,展示了天津的历史、艺术和文化。
此外,天津还是中国京剧的发源地,京剧在天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天津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之一。
天津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天津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特别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金融服务等行业。
天津还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许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所。
天津是中国的交通枢纽之一。
天津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海运和航空枢纽。
天津还是中国的铁路和公路交通中心,连接着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天津还拥有现代化的地铁系统和公交网络,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
天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备受瞩目。
天津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许多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参与了天津的城市建设。
天津的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总的来说,天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天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和交通中心之一。
天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备受瞩目,展示了中国现代化城市的风貌。
天津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参观、学习和投资。
历史文化名城之天津

天津剪纸
风格独特,题材广泛,既 可用于装饰,也可作为工 艺品收藏。
泥人张彩塑
以粘土为原料,手工塑形、 涂色,形象逼真,富有生 活气息。
民俗活动与节庆
天津皇会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民众 自发组织盛大的庙会活动, 祭祀娘娘,同时进行商贸 交流。
春节舞龙舞狮
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通 过舞龙舞狮表演,祈求新 的一年平安吉祥。
历史文化名城之天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天津的历史文化背景 • 天津的建筑风格与古迹 • 天津的美食文化 • 天津的民俗文化与艺术 • 天津的现代发展与未来展望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拥 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天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作 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和贸易中 心,它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
端午赛龙舟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各村 镇自发组织龙舟队竞相划 船,欢度佳节。
06 天津的现代发展与未来展 望
城市现代化进程
城市更新与改造
近年来,天津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改造,对老旧 城区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 市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
科技创新发展
同参与历史建筑保护的良好氛围。
04 天津的美食文化
传统小吃与特色菜肴
总结词
天津的传统小吃和特色菜肴种类繁多,口味独特,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
详细描述
天津的传统小吃包括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麻花等,这些小吃制作精良, 口感独特,是天津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天津的特色菜肴如鱼香肉 丝、锅贴、炒菜等也颇受欢迎,色香味俱佳。
美食街区与餐馆推荐
天津文化简介

天津文化简介吴志聪121141330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厚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的特色。
表现在建城设卫、生产、商贸、文化、饮食、服饰、家族、民居、交通运输、人生礼仪、岁时节日、信仰及民间艺术与游艺竞技诸方面。
建城设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
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
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文。
朱棣为与朱允文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上的“靖难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
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
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1.6万多人。
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
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天津是码头文化:天津是具有典型的码头文化的城市之一,又有不同程度的满族遗风。
而这些都具体的体现于天津的语言,饮食,风俗等各个方面。
天津有发展的优势,却又有临京的尴尬。
清代以来,天津周边地区水灾频仍,河北、山东、山西的大量难民挈妇将雏涌入天津。
他们面前无非两条主要出路:一是收破烂,回收废品糊口;二是干脚行,扛包装卸养家。
大批难民“闯码头”涌入天津的同时,也将他们各自的地方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和晋阳文化带到了天津。
以码头为特色的世俗文化表现在民间艺术上是曲艺,因而天津成为北方曲艺的大码头。
码头文化催生了天津特色食品: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等———就餐时不用碗筷,也不必正襟危坐,用荷叶一包或用纸一托,卷起来就咬,可边走边吃,既方便省时,又价廉实惠,吃起来瓷实,还不耽误扛包上跳———这就是码头文化在天津民间饮食上的典型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天津西郊)人,出身武术之家,排行第四,自幼体弱多病,其父不许他练武,也不让他跨入习武房,求艺术心切的霍元甲无奈只能偷看其父与诸兄练武,到了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枣园里依样练习,从不间断,后经其父与诸史指点渐入艺境,经十作年披星戴月的磨炼,练就一身高超本领,却深藏不露,无人知晓。霍元甲自幼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为人谦虚,待人恭谨,说话诚恳,衣着俭朴,受人尊重。年轻时代以挑担卖柴谋生,当地地痞恶棍经常寻事挑衅。一次霍元甲以武力教训,打败了几十个人,从此,霍元甲在整个天津城名声大增。以后,霍在天津先当码头装卸工,后到淮庆药栈帮工,与药栈掌拒农劲荪成为知友,逐步开阔了爱国修身的视野。
霍元甲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术技艺、强烈的爱国精神享誉中外。天津西青区小南河村的一座农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这是一个青瓦土坯墙普通农舍式的院落,内有一明两暗的三间土坯房,房屋内陈设着当年的生活用具及当时情况的简介,堂屋内霍元甲的遗像是19O9年在津拍摄的,两侧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是他的次子霍东阁所写,东属为霍元甲生前的卧室。霍元甲(1869-1909年),出生于天津的武术世家,自幼苦练武功。他的武功不仅继承了祖传绝技,而且旁参各派,博采众长,练就了超群武艺,曾打败了当时号称天下无敌的俄国大力土和英国大力士,力挫日本柔道队,大振国威。为了强国强民,他在上海创办了上海精武体育会,孙中山曾为之题写“尚武精神”几个大字。后来,霍元甲被人以治病为名投毒害死。他死后,其弟子扶枢归里,将他葬于小南河村南。霍元甲虽英年早逝,但是他所倡导的精武精神却得以流传和发扬。目前,精武体育会已遍布国内外,尤其在东南亚等地更为盛行。为了纪念这位精武元祖,家乡人民为他修建起陵园,在墓前的汉白玉牌坊上刻有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尚武精神”四个金字,霍元甲的半身塑像屹立于陵园的花木丛中。
(四)制作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塑造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
“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摄氏度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现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裂、脱落、褪色,不能长久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使用丙烯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
天津的历史文化——泥人张
(一)简介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发展、繁荣、濒危、再发展等几个时期,几经波折,泥人张彩塑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河镇小南河村是清末爱国武术家、精武之祖霍元甲的故乡,至今保存霍元甲故居和陵园。占地1万平方
米,含陵墓、纪念碑、牌坊、陈列厅、演武场和故居等,已成为增进国内外精武友人来往的纽带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世界各地数万精武门人恭仰和朝拜的圣地。故居位于小南河村中心,东西长11.6米,南北长12米,总计占地139.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6平方米。故居内陈列着霍元甲务农时使用过的农具,练武用的兵器,生活用品,家具,文房四宝以及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会会旗等实物和资料。霍元甲的陵墓在小南河村约400米,占地8580米,墓基建筑面积1763平方米,霍元甲的棺木于1989年产能4月29日迁葬于此。
霍元甲的一生经历
1901年,一俄国力士在天津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并说“第二是英国人”,“第三是德国人”,霍元甲闻知后,愤然说“我国竟无一人吗?”便挺身而出,前往较量。俄国力士被他的大无畏气概所慑,知非霍的对手,便老老实实登报更正后逃去,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1909年冬,西洋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北四川路52号阿波罗影戏院表演健美时口出狂言,要与华人较量,并以轻蔑的口吻称华人为“东亚病夫”。引起了沪上以同盟会骨干陈其美及农劲荪、陈铁生、陈公哲等爱国人士的极大义愤,经商议邀请霍元甲到沪与奥皮音比试。1909年12月下旬,霍元甲偕弟子刘振声抵沪与奥皮音比武。据当时《时报》刊登张园主人设擂比武广告说:“中国大力士霍元甲君为北省拳术之冠,去年在敝园演技三日无不称赞。”奥皮音闻讯托辞要去外埠,故相约于次年春比高低。
(二)溯源
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制作工艺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一、幽燕之初露锋芒;
二、奋发智勇,誓雪国耻;
三、创建精武,强国强种;
四、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关于霍元甲患病及逝世经过,精武体育会创办人之一陈公哲曾写过以下文字:“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自寓所深居时,时发时愈。日人有卖仁丹药物者,时到旅邸,出药示霍,谓之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购服之后,病转加剧。霍先生得病之由,谓少年之时,曾练气功,吞气横阙,遂伤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蜡黄,故有黄面虎之称。自迁之王家宅后,霍先生病转加剧,由众人送入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医治二星期,即行病逝。众人为之办殓,移厝于河北会馆,时在1909年阴历八月间。越一年运柩北返。”陈公哲是邀请霍元甲来沪的发起人之一,又是霍元甲与奥皮音商量比武事宜的翻译,直至霍病逝,他和霍元甲接触频繁,友谊甚笃。因此,关于霍元甲的死因,陈公哲所述应该是可信的。由此可见,霍元甲不是因为误伤日本柔道家而被日本医生用药毒死,而是因原患咯血症转剧送医院医治无效而死。
霍元甲一辈子只有一段婚姻,妻子王氏一直生活在小南河村,直到1960年去世,活了92岁。霍元甲夫妇去世时间相隔50年,最终安葬在了一起。现在霍元甲的墓地就是他与结发妻子的合葬墓。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小南河村,1986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园,用以纪念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1997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扩建了霍元甲陵园,辟为“霍元甲故居纪念馆”,霍元甲故居纪念馆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园两部分组成。故居建于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盖成青砖瓦房的三合院。跨进小院门楼,是一镶有“福”字的影壁墙。影壁墙后面是一明四暗五间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厢房一间,中间正房挂着霍元甲遗像,两侧是霍东阁在霍元甲遇害后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西屋霍元甲书房墙上高挂着孙中山为精武体育会的题词:“尚武精神”。故居内陈列了一些霍元甲练武时所用的武器和精武会的会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过的遗物。霍元甲陵园位于小南河村南,占地近一公顷,整体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由神道、石狮、享殿、石牌坊、寝园组成。陵园还设有霍元甲生平事迹陈列馆,展览包括四部分:
霍元甲之死并非日本人所为,而是因病而死。持这种说法的人特别指出:“1912年,著名武侠小说家向恺然(平江不肖生)先后出版《拳术》和《近代侠义英雄传》两部作品。根据传闻,他杜撰出霍元甲之死是被日本医生秋野用毒药毒死,以后人们以讹传讹,事实遂被严重歪曲。”
五)传承意义
泥人张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使其从佛殿神堂步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它伴随着对民间艺术的雅化和对古典文学艺术的俗化过程,发展了民间艺术,使其创作兼具雅俗合一的艺术特征。郭沫若、徐悲鸿、赵朴初等曾分别题诗、题词、著文,予以颂扬。
(三)艺术特色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泥人张彩塑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故又称为架上雕塑、彩塑艺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运用于各种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霍元甲生在一个门户观念极强的年代里,但他能够屡屡冲破门派的束缚,兼容并蓄,以少有的开放性观念面对天下武林,真诚倡导“拳术天下公有”的思0年9月14日不幸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