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下第八章第六节巴西说课课件 (共43张PPT)

巴西之旅第三站:巴西北部城市玛瑙斯,参 观:古建筑的贸易市场,百年大剧院,内格 罗河黑色河水与亚马逊河白色河水相交之奇 绝景色,畅游神秘的亚马逊热带雨林,感受 玛瑙斯特有的风光,参观工艺品集市(提示: 请携带雨伞和蚊虫叮咬的药品以及足够的 MONEY )
水量大的原因
说教法学法
教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启发式教 学法。
学法指导
将已经掌握的知识适时引入课堂,利 用构建情景、小组合作和推理总结,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说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过渡
同学们,刚刚看到的这段视频一定让你让你对 巴西充满了兴趣,那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知 识储备来说一下,你们对巴西有什么印象呢? 请用一个或几个词来总结一下。
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1)兼顾好开发和保护各方面的利益,把开发 和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热带雨林的保护是所有地球人的责任,世 界上其他国家也要对热带雨林的保护提供帮助, 尤其是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3 设计意图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1
让学生通过对巴西具有民族特色和 世界重要环境作用的热带雨林开发 和保护的思考,树立正确的环保意 识,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并 能从巴西政府的做法中对比中国面 临的问题,并加以合理的利用。
首都开 拓者铜 像及国 会大厦
水晶宫外 交大厦
问题二: 请参考课本P97图8—51中巴西利亚所在位 置和刚才的提示,思考: (1)巴西利亚位于巴西南部,属于哪个 地形区呢? (2)为什么在2月份的巴西利亚参观,需 要携带防晒霜和遮阳伞呢? (3)那么巴西南部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 特点呢?
巴西说课稿

第六节巴西说课稿周永春教学内容说明:《巴西》系湘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六节第一课时,讲述巴西的自然地理,属于区域地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也是世界地理部分的最后一章。
下面请容许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单元教材编写意图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地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区域差异以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学习了大洲和地区。
在此基础上,本课为我们介绍了“巴西”,是分区地理,通过国家地理学习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为更好的学习国家地理做铺垫。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分区地理,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综述地理学习的基础上,再来学习世界各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进一步学习世界各国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夯实了基础,这样层层递进的教学安排,有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描述分区地理的气候、地形等的特点打下基础,为以后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包括如下内容:1、巴西的地理位置包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邻国位置等,为我们全面介绍了巴西的地理位置。
2、主要地形区: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占国土面积1/3;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占国土面积2/3;世界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3、热带气候:纬度位置决定了巴西主要为热带气候,亚马孙平原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巴西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南部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4、合作探究:运用两道活动题,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交流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充分为我们介绍了巴西的自然地理和。
三、课表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况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用事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5、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6、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巴西

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巴西一、背景介绍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其领土面积为全球第五。
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但是该国最大的城市是圣保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巴西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家。
二、地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北部,西与乌拉圭、阿根廷和巴拉圭接壤,南与玻利维亚、秘鲁和哥伦比亚毗邻,东邻大西洋。
巴西跨越南北半球,其境内有南美洲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和其中的亚马逊雨林。
三、地形地貌巴西的地形主要是由高原、山脉、河谷组成。
南与西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原、山脉地带,而北部则是广阔的低地和平原。
亚马逊河流域地貌多样,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泥地和雨林。
贯穿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向东延伸至巴西境内形成了巴西高原,海拔高度在750-1200米之间。
四、气候巴西气候分区明显,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中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巴西的气候大部分属于热带或副热带气候,基本上没有冬天的感觉,而较为明显的是雨季和旱季。
在热带干草原气候下,巴西沿岸地区的雨季是从11月到次年4月,而在内陆其雨季则是从12月到2月。
五、经济巴西是世界经济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巴西的农业以咖啡、糖和大豆等农产品为主,工业则以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石油开采和化工生产等为主。
此外,巴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和第二大的生物燃料生产国。
六、文化和历史巴西的文化和历史非常丰富多彩,由原住民、西班牙、非洲等多种因素混杂而成。
其中最著名的文化活动是狂欢节,每年在巴西举行,是一项集合音乐、舞蹈和游行等多种元素的盛大庆典。
此外,巴西还有许多世界遗产、美食和热情好客的人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七、教学建议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经济发展和文化历史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了解各国的发展情况。
巴西说课稿[样例5]
![巴西说课稿[样例5]](https://img.taocdn.com/s3/m/9fb3641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5.png)
巴西说课稿[样例5]第一篇:巴西说课稿巴西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巴西是南美洲最重要的国家,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所以本节在初中地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了解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②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有关巴西的一些地理资料,在课堂中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采取小组讨论探究的方法突破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和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4.教学重难点:巴西的地理特征与自然环境。
三、说学法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并能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思考解决问题,初一学生求知欲强,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难点。
四、说教法整堂课贯穿学为主,教为辅,思练结合的方式,体现合作精神,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使学生学有所得,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五、说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地理的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分配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习地理的能力,以及主动积极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并解决文中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①神秘的热带雨林风光,足球王国,今天要去看下一站的美丽风光,这个充满了神奇与诱惑力的地方是哪里呢?——巴西②你们对它多了解呢?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的方式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质疑,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
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可以从学生的口中得知他们对巴西的了解情况,为学习做好准备。
(二)了解巴西概况欣赏巴西的桑巴舞和足球片段并思考:为什么足球加桑巴舞就等于巴西?设计理念:教学由浅入深,问题的针对性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巴西》说课稿

《巴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巴西》。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巴西》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巴西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拓展全球视野,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2)了解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热带雨林资源。
(3)掌握巴西的人口分布特点以及多元文化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和文字资料,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珍惜自然资源。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
(2)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保护。
2、教学难点(1)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2)理解巴西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
二、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巴西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
2、问题导学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3、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巴西狂欢节的视频,展示巴西热情奔放的文化特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地理位置(1)展示巴西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描述巴西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节巴西》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以及与中国的友好交往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巴西的基本情况。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巴西的地理位置特点、气候类型、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以及巴西人的生活方式等。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南美洲的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巴西这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对巴西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文字资料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了解巴西的文化特色,尊重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理位置特点、气候类型、主要农作物、矿产资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巴西的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巴西城市和地区,分析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3.课堂讨论法:学生就巴西的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巴西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西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理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说课稿散水头中学刘培龙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的教学设计。
下面,我将分别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诱导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对知识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
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以往的地理学习中,发现学生对国家的学习比较感兴趣。
也通过前五个国家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
但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件相互关系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层次,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
巴西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
教材对巴西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第六节巴西课标内容: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材分析:《巴西》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和人口与城市。
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南美洲的一个缩影,学习他对认识南美洲的其他国家有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强,乐于接受直观有趣的感性知识。
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一些激趣的方法,如看视频、读地图、比一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题。
(二)教学难点结合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方法本节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读图法、提问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进行学习,其中问题教学法贯穿其中。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猜国家,这个国家在南美洲,是足球王国,绿色和黄色是这个国家的国色,有世界著名基督山耶稣像,2019年奥运会举办国,猜一猜是哪个国家?导入巴西的学习。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展示目标】学生结合课件,研读学习目标,教师做简单解释,明确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目标去预习学习,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习新课】环节一:认识巴西自然环境活动一:巴西在哪里教师布置任务:阅读课本P82图9.15以及下图,说出巴西地理位置的特点。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学生完成任务:1.读图,分别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半球位置三方面进行梳理,通过指图、讨论进行分析、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说课稿散水头中学刘培龙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的教学设计。
下面,我将分别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诱导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对知识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
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以往的地理学习中,发现学生对国家的学习比较感兴趣。
也通过前五个国家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
但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件相互关系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层次,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 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
巴西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
教材对巴西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巴西这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人口与城市。
以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强调了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南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能指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3)学会结合巴西地形、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4)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对亚马孙地区开发中大规模毁林引起的环境问题的讨论中,激发环境忧患意识,懂得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与尊重。
3、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征和人文特征。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及突破方法1、重点:巴西自然地理环境,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①巴西自然地理环境独特,而且对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巴西的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确定“巴西自然地理环境”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的方法是: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学习,读图、看图、画图、议图,让学生多次“接触”地图,感知地图,学习和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②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最大的雨林,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意义重大。
所以,“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确定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的方法是:媒体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图片,并结合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引起关注。
2、难点:(1)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2)、能够运用地理方法分析得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教学中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教法和学法设计1、教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法: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图示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学习。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动眼看图,动口议图,把知识落实到图上,强化对地图的认识,让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的熟练“工具”和“朋友” 。
(3)情景教学法:①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
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2、学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分析获取新知,提高学习能力。
(2)动手画图,动眼看图,动口议图,图文结合,把知识落实到图上,强化对地图的认识。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和记忆。
(4)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培养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根据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按照“探索—研究—运用”,亦即“观察—思维—迁移”的因果层次关系进行安排,按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一步:说出巴西三怪,学生来猜这是哪个国家(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激发好奇心,产生探究新知识的主动性。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一、巴西的自然环境1、巴西的面积和地理位置活动一:比较分析、温故知新,认识到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①课件展示“世界政区图”和下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大家还能说出几个面积、人口比巴西大的国家吗?(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根据资料获取知识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活动二:动手绘图,动眼观察,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①学生画一幅巴西轮廓图,并在自己画的轮廓图中填出赤道、南回归线、大西洋。
②课件展示:突出赤道、南回归线,大西洋的名称,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巴西的位置特点:绝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热带,东部濒临大西洋。
明确巴西是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五官,动手画、动眼看、动口说,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图文结合分析地理问题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及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
)2、巴西的自然环境活动一:观察对比,感受巴西南北的环境差异教师转换角色,以一名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分别游览亚马孙平原(A)和巴西高原(B)两地。
媒体展示两地的景观图片。
然后学生说出刚才我们去了A、B两个地方分别是哪里?是什么景观?A地区的那条河是什么河?指导学生在自己绘制的图中填注出这两个地形区的名称,画出这条河并填出名称。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令学生如临其境,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巴西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欲望。
)活动二:合作探究,讨论亚马逊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教师简介亚马孙河,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巴西地形图和气候图讨论亚马逊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结合亚马孙河流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由“因” 推“果”,探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
)活动三:角色扮演,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该如何开发和保护课件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面积及其经济价值,其丰富的资源对环境所起的作用及其所遭到的破坏。
把全班同学分小组,分别代表当地居民、政府官员、开发商、世界环保组织官员,讨论以下问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该如何开发和保护呢?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再现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情景,变抽象的知识为形象具体,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交流和体验中分析问题,解决冋题。
)二、迅速发展的经济活动一:阅读课文,自主探究,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工农业特点媒体展示问题式的学习纲要,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
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活动二:前后联系,分析讨论,巴西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巴西有利的自然条件,既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又可以构建地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有意义学习。
)三、人口与城市活动一:观察分析,思考探究,认识巴西主要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迁都原因。
展示巴西工农业分布图和巴西人口分布图,学生找到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大经济中心,说出巴西城市、人口分布特点,思考讨论其原因及迁都原因。
并与我国设立重庆为直辖市相联系。
(设计意图:由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的不均衡,引出巴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一个引导学生由现象生成问题的过程。
将巴西的迁都与重庆设直辖市相联系,既容易使学生理解巴西迁都的意义,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活动二: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巴西利亚”,媒体播放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图及特色建筑,教师简单介绍。
【归纳总结反思升华】1、学生交流收获与体会2、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自己是否达到学习要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成就感,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体现教学民主。
)【反馈练习运用知识】本环节共设计了两道大题。
第一大题以填空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二大题是以分析说明的形式考察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填充图册P33第一题2、请同学们设计一条公益广告,来规劝那些破坏热带雨林的人,或者来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3、我国现已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请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和巴西之间有哪些方面的进出口贸易。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拓展作业,引导学生会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强化地理的社会功能。
)六、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矫正。
(2)通过课后检测,及时查缺补漏,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布置拓展业引导学生会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强化地理的社会功能(3)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及个人自评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