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分项工程

合集下载

沥青贯入式面层施工方案

沥青贯入式面层施工方案

沥青贯入式面层施工方案,这一套够你用的了沥青贯入式面层的施工程序为:备料ð放样和安装缘石→清扫基层→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铺撒主层集料→第一次碾压→洒布第一次沥青→铺撒第一次嵌缝料→第二次碾压→洒布第二次沥青→铺撒第二次嵌缝料→第三次碾压→洒布第三次沥青→铺撒封面集料→最后碾压→初期养护→封层。

它的特点就是先铺主层骨料,再洒沥青,让沥青贯入,故称为沥青贯入式路面。

1、正式大面积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铺筑试验段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其它等级公路在缺乏施工经验或初次使用重大设备时,也应铺筑试验段。

2、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宜为100~200m,太短了不便施工,得不出稳定的数据。

试验段宜在直线段上铺筑。

如在其它道路上铺筑时,路面结构等条件应相同。

对沥青路面的不同层次的试验路段应安排在不同的试验段进行,不宜在同一路段上进行不同层次的综合试验。

3、沥青路面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1)确定各种施工机械匹配原则、合适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2)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

(3)透层沥青的标号与用量、喷洒方式、喷洒温度;(4)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5)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压实工艺;(6)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施工方法等。

(7)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沥青用量。

(8)建立用钻孔法及核子密度仪法测定密实度的对比关系。

确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面层的压实标准密度。

(8)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进度计划。

(9)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

(10)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信联络及指挥方式。

4、试验段施工要求(1)在试验段的铺筑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认真做好记录分析。

(2)接受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监督、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监督,施工单位应向以上有关部门及时汇报有关试验情况和试验结果。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2017

7.1一般规定7.2水泥混凝土面层7.3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7.4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7.5沥青表面处置面层7.6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7.7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7.8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7.9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7.10路缘石铺设7.11路肩7.1一般规定7.1.1路面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应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两档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检验标准均为允许偏差。

7.1.2垫层应按相同材料的底基层检验。

透层、黏层和封层的基本要求应与本标准第7.5.1条沥青表面处置层相同。

水泥混凝土面层中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应按本标准第8章的要求进行检验。

7.1.3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结构均应进行检验评定。

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不检查抗滑构造深度,平整度应符合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可不检查弯沉。

7.1.4稳定土基层和底基层包括水泥土、石灰土、石灰粉煤灰、石灰粉煤灰土等;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包括水泥稳定材料、石灰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材料、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等。

7.1.5粒料基层完工后应及时洒布透层油并铺筑封层,透层油透入深度应不小于5mm,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透层油透入深度宜不小于3mm。

7.2水泥混凝土面层7.2.1水泥混凝土面层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基层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表面清洁、无浮土。

2接缝填缝料应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3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4混凝土路面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护。

5应对干缩、温缩产生的裂缝进行处理。

7.2.2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应符合表7.2.2的规定。

7.2.3水泥混凝土面层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出现附录P中板的外观限制缺陷。

2面板不应有坑穴、鼓包和掉角。

3接缝填筑不得漏填、松脱,不应污染路面。

4路面应无积水。

7.3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7.3.1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基层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表面应干燥、清洁、无浮土。

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

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

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定义沥青贯入式路面指的是用沥青贯入碎(砾)石作基层、联结层、面层的路面。

即在初步压实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上,分层浇洒沥青、撒布嵌缝料,或再在上部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封层,经压实而成的沥青面层。

一般规定1 沥青贯入式路面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

沥青贯入层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联结层。

2 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厚度宜为4~8cm,但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的厚度不宜超过5cm。

当贯入层上部加铺拌和的沥青混合料面层时,总厚度宜为6~10cm,其中拌和层的厚度宜为2~4cm。

3 沥青贯入式路面的最上层应撤布封层料或加铺拌和层。

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铺筑在半刚性基层上时,应铺筑下封层。

沥青贯入层作为联结层使用时,可不撒表面封层料。

4 沥青贯入式路面宜选择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施工,并宜在雨季前及日最高温度低于15℃到来以前半个月结束,使贯入式结构层通过开放交通碾压成型。

施工机械1 沥青贯入式路面的主层集料可采用碎石摊铺机或人工摊铺。

嵌缝料宜采用集料撒布机撒布。

2 沥青洒布车应符合本规范5.3.1条的要求。

3 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的压路机应符合本规范5.3.3条的要求,其主层集料宜用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施工准备1 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前,基层必须清扫干净。

当有路缘石时,应在安装路缘石以后施工。

2 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必须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

沥青贯入式路面厚度小于或等于5cm时,也应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

施工方法1 沥青贯入式路面的施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1 撒布主层集料。

撒布时应避免颗粒大小不均,并应检查松铺厚度。

撒布后严禁车辆在铺好的集料层上通行。

1.2 主层集料撒布后应采用6~8t的钢筒式压路机进行初压,碾压速度宜为2km/h。

碾压应自路边缘逐渐移向路中心,每次轮迹重叠约30cm,接着应从另一侧以同样方法压至路中心,以此为碾压一遍。

然后检验路拱和纵向坡度,当不符合要求时,应调整找平再压,至集料无显著推移为止。

(完整版)沥青贯入式路面的施工工艺

(完整版)沥青贯入式路面的施工工艺

沥青贯入式路面的施工工艺1、沥青贯入式路面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清扫基层→洒透层或粘层沥青(乳化沥青贯入式或沥青贯入式厚度小于5cm)→撒主层矿料→碾压→洒布第一遍沥青→撒布第一遍嵌缝料→碾压→洒布第二遍沥青→撒第二遍嵌缝料→碾压→洒布第三遍沥青→撒封层料→碾压→初期养护。

2、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可分为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和现场铺筑两阶段。

在拌制沥青混合料之前,应根据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样,试拌时对所用的各种矿料及沥青应严格计量,对试样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以后,即可选定施工配合比。

3、铺筑施工工艺:基层准备和放样,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洒布透层、粘层沥青或铺热下封层时,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为了控制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在准备好基层之后,应进行测量放样,即沿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度处设置样桩,标出混合料松铺厚度。

当采用自动调平摊铺机时,应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

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以减少纵向次冷按缝,相邻两台摊铺机纵向相距10~30m,横向应有5~cm宽度摊铺重叠。

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过程是由自卸汽车将混合料卸在料斗内,经传送器将混合料往后传到螺旋摊铺器,随着摊铺机前进,螺旋摊铺器即在摊铺带宽度上均匀地摊铺混合料,随后捣实,并由摊平板整平。

碾压,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平整度和压实度的要法语,因此,沥青混合料每层的碾压成型厚度不应大于10cm,否则应分层摊铺和压实,其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

初压是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宜采用60~80kN双轮压路机慢速度均匀碾压2遍,碾压温度应符合施工温度的要求,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应予以适当调整;复压是在初压后,采用重型轮式压路式或振动压路机碾压4~6遍,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因此,复压是达到规定密实度的主要阶段;终压紧接着复压进行,终压选择60~80kN的双轮压路机碾压不少于2遍,并应消除在碾压过程中产生的轮迹和确保路表面的良好平整度。

沥青贯入式路面

沥青贯入式路面

沥青贯入式路面1、施工程序沥青贯入式面层的施工程序为:备料放样和安装缘石清扫基层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铺撒主层集料第一次碾压洒布第一次沥青铺撒第一次嵌缝料第二次碾压洒布第二次沥青铺撒第二次嵌缝料第三次碾压洒布第三次沥青铺撒封面集料最后碾压初期养护封层。

其中,备料、放样和安装路缘石、清扫基层、初期养护等工序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相同,这里就其余工序分述如下。

1)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浇洒透层沥青前面已经介绍,这里介绍粘层。

粘层是使新铺沥青面层与下层表面粘接良好的而浇洒的一种沥青薄层,适用于以下情况:①旧沥青路面作基层时;②在修筑沥青面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桥面上;③在沥青面层容易产生推移的路段(如陡坡、急弯及街道的交叉口和停车站等)的基层上;④所有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如路缘石、雨水进水口、各种检查井。

粘层的沥青材料宜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1、(AL(R)—1、AL(R)—2、AL(M)—3、AL(M)—4、AL(M)—5)或煤沥青(T—3、T—4、T—5)。

粘层石油沥青用量宜为~m2 ,煤沥青宜比石油沥青用量增加20%。

粘层沥青宜用沥青洒布车喷洒,喷洒粘层沥青应注意:①要均匀洒布或涂刷,特别是在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局部应用刷子人工涂刷均匀。

对浇洒过量处应予以刮除;②路面有杂物、尘土时应清除干净。

当有沾粘的土块时,应用水刷净,待表面干燥后浇洒;③当气温低于10°C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④浇洒粘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它车辆、行人通过2)铺撒主层集料摊铺集料应避免大、小颗粒集中,并应检查其松铺厚度。

应严禁车辆在铺好的矿料层上通行。

3)第一次碾压主层矿料摊铺后应先用6~8t的压路机进行初压,速度宜为2km/h,碾压应自路边缘逐渐移向中心,每次轮迹重叠宜为30cm,接着应从另一侧以同样方法压至路中心。

碾压一遍后应检验路拱和纵向坡高,当有不符合要求时应找平再压,并宜碾压2遍,使石料基本稳定,无显著移动为止。

2024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设计强度为C35的水泥混凝土,施工抽检了10组试件,其28d的抗压强度(标准尺寸试件、标准养生)为:33.0MPa、34.0MPa、36.0MPa、35.0MPa、33.0MPa、36.0MPa、35.0MPa、35.0MPa、38.0MPa、35.0MPa取判定系数λ1=1.15,λ2=0.9,请回答以下问题:(3)该组试件强度平均值()fcu,k+λ1Sn。

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判断【答案】 C2、如分别测得新拌混凝土单位面积贯入阻力是2.8MPa、3.5MPa、28MPa、35MPa,则用于判断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贯入阻力是()。

A.初凝3.5MPA,终凝28MPAB.初凝2.5MPA,终凝28MPAC.初凝3.5MPA,终凝35MPAD.初凝2.5MPA,终凝35MPA【答案】 A3、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方法测试的是路面结构体的()。

A.回弹弯沉B.总弯沉C.动态回弹弯沉D.静态回弹弯沉【答案】 D4、请回答下列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有关问题:(1)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A.0.075~0.15mmB.0.15~0.3mmC.0.3~0.6mmD.0.6~1.18mm【答案】 C5、老化的沥青三大指标的变化规律是()。

A.针入度变大,软化点降低,延度减少B.针入度变大,软化点升高,延度减少C.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升高,延度减少D.针入度减小,软化点降低,延度减少【答案】 C6、某等级公路路基压实质量检验,经检测的各点干密度记录见下表,实验室给出的最大干密度为1.82g/cm3,压实度的规定值为95%,t0.95/√13为0.494,回答以下问题:(2)该路段的压实度极值为()。

A.合格B.不合格C.优秀D.良好【答案】 B7、关于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路面工程)内页组卷排序要求

(路面工程)内页组卷排序要求

路面工程路面工程综合类排序:单位工程开工报告→技术交底→单位工程原材料→试验汇总评定→变更台帐→变更文件→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评定。

按单位、分部整理,以分部工程为主体先排完全部左幅的,再排右幅的,不可左右幅交叉整理,方法同路基排水、防护工程。

路面大体排序:主线路面工程→互通路面工程主线路面工程:第一个分部的底基层下层→底基层上层→钢筋网→下基层→联结层(透层→封层→粘层)→上基层下层(ATB-25)→上基层上层(ATB-25)→下面层(AC-20)→上面层(AC-13)→路肩→路缘石→排水→纵梁、管道(如有)→下一个分部互通路面工程:主线路面工程→匝道路面工程互通主线路面工程:底基层下层→底基层上层→钢筋网→下基层→联结层(透层→封层→粘层)→上基层下层(ATB-25)→上基层上层(ATB-25)→下面层(AC-20)→上面层(AC-13)→路肩→路缘石→排水→纵梁、管道(如有)互通匝道路面工程:A匝道的底基层下层→底基层上层→钢筋网→下基层→联结层(透层→封层→粘层)→上基层下层(ATB-25)→上基层上层(ATB-25)→下面层(AC-20)→上面层(AC-13)→路肩→路缘石→排水→纵梁、管道(如有)→B匝道1、底基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技术交底→施工放样报验单→左幅底基层下层→右幅底基层下层→左幅底基层上层→右幅底基层上层→钢筋网→中间交工证书具体表格排序:1、级配碎(砾)石底基层:检验申请批复单→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原始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2、填隙碎石(矿渣)底基层:检验申请批复单→填隙砾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路面(底)基层施工原始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3、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检验申请批复单→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路面(底)基层施工原始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4、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底基层:检验申请批复单→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路面(底)基层施工原始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2、下基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技术交底→左幅下基层→右幅下基层→中间交工证书具体表格排序:1、级配碎(砾)石基层:检验申请批复单→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路面(底)基层施工原始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中线偏位检查记录表→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2、填隙碎石(矿渣)基层:检验申请批复单→填隙砾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路面(底)基层施工原始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中线偏位检查记录表→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3、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检验申请批复单→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路面(底)基层施工原始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中线偏位检查记录表→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4、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检验申请批复单→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路面(底)基层施工原始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中线偏位检查记录表→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3、上基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技术交底→左幅上基层下层→右幅上基层下层→左幅上基层上层→右幅上基层上层→中间交工证书具体表格排序:1、水泥砼面层:检验申请批复单→水泥混凝土面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原始记录→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砼构件养护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中线偏位检查记录表→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2、沥青砼和沥青碎(砾)石面层:检验申请批复单→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可无)→拌合楼施工原始记录(如有)→沥青砼面层(上、中、下)施工原始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中线偏位检查记录表→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4、下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技术交底→左幅下面层→右幅下面层→中间交工证书具体表格排序:检验申请批复单→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可无)→拌合楼施工原始记录(如有)→沥青砼面层(上、中、下)施工原始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中线偏位检查记录表→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5、上面层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技术交底→左幅下面层→右幅下面层→中间交工证书具体表格排序:检验申请批复单→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可无)→拌合楼施工原始记录(如有)→沥青砼面层(上、中、下)施工原始记录→路基(路面结构层)顶面高程检验记录表→路基(路面结构层)宽度、横坡检验记录表→水准测量记录→中线偏位检查记录表→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6、路肩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技术交底→左幅路肩→右幅路肩→中间交工证书具体表格排序:检验申请批复单→路肩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砼构件养护记录→试验报告→中间交工证书7、路缘石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技术交底→路缘石预制(完成后)→左幅路缘石铺设→右幅路缘石铺设→人行道铺设(如有)→中间交工证书具体表格排序:1、路缘石预制:检验申请批复单→小型预制构件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砼构件养护记录→试验报告2、路缘石铺设:检验申请批复单→路缘石铺设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水准测量记录表→中间交工证书3、人行道铺设:检验申请批复单→人行道铺设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水准测量监理表→中间交工证书8、排水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技术交底→排水沟预制(完成后)→左幅排水沟→右幅排水沟→中央分隔带排水→排水管(如有)→中间交工证书具体表格排序:1、排水沟预制:检验申请批复单→小型预制构件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砼构件养护记录→试验报告2、排水沟安装:检验申请批复单→缝隙式排水沟安装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水准测量记录表→中间交工证书。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前言1994年3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以交函公路[1994]115号文发布了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于1994年10月1日开始施行。

这一标准作为公路工程建设中必须严格执行的主要技术法规,对于加强工程技术管理和质量监控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高速公路大幅度增长,机械化施工水平日益提高.为确保和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的部分质量指标需要适当修正,需要增补某些特大桥(如悬索桥)以及一些分项工程的技术内容,以应生产急需。

为此,交通部原公路管理司于1997年要求对《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进行局部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修订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及总则部分条款,增补悬索桥、结合梁斜拉桥、伸缩缝(包括大型伸缩缝)、锚喷支护和基础工程中的大直径空心桩、地下连续墙以及附录E喷射混凝土强度评定的技术内容,对于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标准进行适当调整;结合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增加新的质量检验评定指标;并修订有关检验评定标准,以与新近颁布的规范保持一致;对于标准存在的问题和某些文字表述以及部分条文说明进行必要的修改等等.修订后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必将进一步促进公路建设的发展,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提高.请各有关单位将执行本标准中所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地址:北京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1994年修订单位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参加单位: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辽宁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广东省公路工程总公司北京市公路局公路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曾沛霖楼庄鸿江秉容王敬钦迟宝倚巫东浩何朝富李燕文白永森翁心姜锡志李咏梅本次修订单位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要起草人:曾沛霖楼庄鸿目录1 总则.................................1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横坡(%)

检验: 复核:
工程部位(桩号、墩台号、孔号) 施工单位:
( 编号:
实测值或实测偏差值
检测结果
规定值或允许 偏差
频率
1
3.5
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 连续按每100m计算σ或
2
3
4
5
6
7
8
9
10
检测 点数
合格 点数
不合 格 点数
5.8
IRI
8
3m直尺:每200m 2处×10尺
≤设计值
按附录I检查
按附录H检查 1点/200m/车道
±10%
每工作日每层洒布沥青 按(T0982)查一次
30
经纬仪:每200m测4点
±15
水准仪:每200m测4断 面
±30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每200m测4处
±0.5
水准仪:4断面/200m

记录: 日期: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表
合同号: 建设项目:
项 次
检查项目
σ(mm)
1 平整度 IRI(m/km) 最大间隙 h(mm)
2 弯值
4 沥青总用量(kg/m2)
5 中线平面偏位(mm)
6
纵断高程(mm)
7
宽度 (mm)
有侧石 无侧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