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客至》高考诗歌鉴赏
杜甫《客至》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即探望、相访。
舍:指家。
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
旧醅:旧醅:旧酿之酒。
醅,没有过滤的酒,也泛指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翻译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不曾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隔年的陈酒招待。
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赏析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相“过”,即探望、相访。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客至》原文及赏析

《客至》原文及赏析《客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整首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友情。
原文如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咱们先来瞅瞅这诗的开头两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想象一下,诗人住的房子周围,不论是南边还是北边,到处都是春天的江水,一群群鸥鸟天天在那儿自由自在地飞着。
这画面多悠闲啊!这也反映出诗人当时生活环境的清幽,还有那一丝丝的孤寂。
毕竟,天天就跟鸥鸟作伴,多少还是有点冷清的。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两句特别有意思。
长满花草的小路,从来没有因为有客人要来而打扫过,那简陋的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哎呀,能感觉到诗人那种难得迎来好友的兴奋劲儿。
就好像我有个特别要好的朋友,以前我家里总是乱糟糟的,也懒得收拾,可他说来我家,我立马就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那种满心欢喜地等待朋友到来的心情,简直一模一样。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说的是,因为离集市远,准备的饭菜很简单,家里穷,酒也不是新酿的好酒。
可这又有啥关系呢?朋友之间在乎的可不是这些吃的喝的好不好,而是相聚在一起的那份情谊。
就像我有次去朋友家做客,他家条件也一般,但那种真诚和热情,让我心里特别暖和,哪怕吃的只是粗茶淡饭,也觉得无比开心。
最后两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更是把那种欢快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诗人问朋友,愿不愿意邀请隔壁的老翁一起喝酒。
这多随性啊!大家热热闹闹地,隔着篱笆把邻居喊过来,一起把剩下的酒喝完。
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就是平平常常地讲述迎接朋友到来的情景,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真挚的情感,让人特别感动。
它让我们看到了杜甫生活中的一面,不再是忧国忧民的沉重,而是充满了生活的小确幸和朋友间的真情实意。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有朋友来访的时候。
有时候可能准备得不够充分,条件也不是特别好,但只要大家真心相待,那份快乐和温暖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
《客至》全文与赏析

《客至》全文与赏析《客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内容如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时所作,描绘了他迎接客人的喜悦心情以及生活的简朴。
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诗人先从户外的春水和群鸥落笔,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景象。
春水环绕着房屋,群鸥每日飞来,烘托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
但这里的“群鸥”也隐隐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因为鸥鸟通常被视为孤独的象征。
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诗人说长满花草的小路从未因为客人的到来而清扫过,今天因为您的到来,我这柴门才首次打开。
“不曾”与“今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客人的尊贵和诗人的喜悦。
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平日里的孤寂,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和珍惜。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写的是款待客人的饭菜和酒。
由于离市集较远,所以菜肴比较简单,没有多样的美味。
家中贫困,酒也只是自家酿的陈酒。
这两句一方面体现了诗人生活的拮据,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的真诚和朴实,不因条件简陋而对客人有丝毫怠慢。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诗人询问客人是否愿意邀请邻居老翁一同饮酒。
如果愿意,就隔着篱笆把他喊来,一起把剩下的酒喝完。
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的热情豪爽,以及邻里之间的和睦融洽,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
通过对环境、动作、语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迎客、待客的场景,以及与客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在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对仗工整。
颔联的“花径”对“蓬门”,“不曾”对“今始”,“缘客扫”对“为君开”,颈联的“盘飧”对“樽酒”,“市远”对“家贫”,“无兼味”对“只旧醅”,不仅在形式上整齐美观,更在内容上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客至》全文与赏析

《客至》全文与赏析《客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内容为: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首诗写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之时,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友情。
诗的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描绘了草堂周围的环境。
春水环绕着房屋的南北,群鸥日日飞来,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孤寂的氛围。
这里的“皆春水”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而“群鸥日日来”则在宁静中增添了些许动态,然而群鸥并非访客,反衬出诗人平时的少有人来。
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是整首诗中情感最为真挚热烈的部分。
那长满花草的小路,从来不曾因为客人的到来而清扫,如今这柴门也是因为您的到来才首次打开。
这两句体现出诗人对客人到来的极度欢喜和重视,一扫之前的孤寂,充满了热情与期待。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则描绘了款待客人的简单菜肴和酒。
由于离市集较远,准备的饭菜比较简单,家中贫困,酒也只是陈酿。
这两句虽是在说条件的简陋,但丝毫没有影响诗人的热情,反而更显真诚与质朴。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把欢乐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诗人询问客人是否愿意邀请邻居老翁一同饮酒,隔着篱笆呼喊把他叫来一起干杯。
这种不拘礼节、随意自然的态度,充分展现了主客之间的融洽关系,也体现出诗人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
整首诗以亲切自然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客人来访时的情景和诗人的心情。
从环境的描写到对客人的欢迎,再到款待的简单,以及最后邀请邻翁共饮,层层推进,情感真挚而热烈。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将生活中的小场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
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以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谊,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真诚。
同时,通过对环境、饮食等细节的描写,烘托出了温馨的氛围。
从主题上看,《客至》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一次客人来访,更反映了诗人在历经颠沛流离后的安定生活中,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杜甫《客至》原文及赏析

客至[唐]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分类标签: 友情诗唐诗三百首作品赏析诗人久经离乱,草堂刚成,心中十分高兴,有客来访,更是情不自胜。
题下原有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即县令,意为邀请他先征求了他的同意。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
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
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客至古诗鉴赏

客至古诗鉴赏
《客至》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律诗,表达了作者热情、真挚、朴实的情感,以及待客之道。
诗的开头“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描绘了环境清幽、恬静的景象,为下文待客之道的叙述做了铺垫。
作者通过描写“群鸥”每天都来拜访,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接下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两句,诗人以幽默、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作为主人,对客人的到来感到欣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真诚、朴实的性格。
其中,“花径不曾缘客扫”一句,既说明了诗人平时生活随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作为主人的热情好客。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客人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和真诚。
虽然市场离得远,不能买到更多的美味佳肴,虽然家里不富裕,只有陈年老酒,但诗人对客人的热情和诚恳却溢于言表。
最后,“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两句,诗人提议与邻居老翁一起畅饮,进一步表现了自己的好客之情。
通过诗人与客人、邻居老翁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一幅和谐、欢快的画面。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和场景描写,展示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融洽气氛。
诗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
息和人情味。
杜甫《客至》赏析「详细」

杜甫《客⾄》赏析「详细」杜甫《客⾄》赏析「详细」 《客⾄》是唐代伟⼤诗⼈杜甫创作的⼀⾸七律,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
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清丽疏淡,与⼭⽔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
客⾄ 舍南舍北皆春⽔,但见群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题解 这⾸洋溢着浓郁⽣活⽓息的诗,据黄鹤《黄⽒集千家注杜⼯部诗史补遗》讲,是上元⼆年(761)春天,杜甫五⼗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这是⼀⾸⾄情⾄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情。
作者⾃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认为,这位客⼈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对县令的尊称。
相“过”,即探望、相访。
句解 舍南舍北皆春⽔,但见群鸥⽇⽇来。
草堂的南北,春⽔漫漫,只见鸥鸟天天成群⽽⾄。
⾸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皆”字写出春江⽔势涨溢的情景,给⼈以江波浩渺、茫茫⼀⽚之感。
鸥鸟性好猜疑,如⼈有机⼼,便不肯亲近,在古⼈笔下常常是与世⽆争、没有⼼机的隐者的伴侣。
因此“群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活不免有⼀丝单调、寂寞。
“舍”,⾃称其家为舍,这⾥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
“春⽔”,指流经草堂的浣花溪。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草遍地的.庭院⼩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蓬草编成的门,因为你的到来,今天才打开。
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与客⼈谈话的⼝吻,增强了⽣活实感,表现了诗⼈喜客之⾄,待客之诚。
其对仗颇具匠⼼,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上下两意,互⽂⽽⾜。
《客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客至》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关键信息1、诗歌原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作者:杜甫3、诗歌体裁:七言律诗4、创作背景:此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落成后所作5、诗歌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客人到来的喜悦之情,展现了其生活的简朴与真诚二、原文翻译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译文: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3、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译文: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
4、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三、诗歌赏析11 情景交融,营造氛围诗歌开篇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描绘了一幅春水环绕、鸥鸟翔集的宁静景象,既点明了诗人居所的清幽环境,又烘托出一种闲适、孤寂的氛围。
春水的满溢和群鸥的自在,与诗人内心的渴望交流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客人的到来埋下伏笔。
111 细节刻画,凸显真情“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两句通过对花径和蓬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平素生活的清寂和对客人到来的格外珍视。
不曾打扫的花径和从未开启的蓬门,在客人到来之时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热情。
112 质朴语言,展现生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诗人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生活的简朴。
由于住处离集市较远,菜肴简单,酒也只是家中的陈酿。
然而,这种真诚的描述并未让人感到寒酸,反而更凸显出主客之间不拘泥于物质的深厚情谊。
113 邻里互动,增添情趣“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诗人邀请客人与邻家老翁一同畅饮,将欢乐的氛围进一步扩大。
隔篱呼取的细节,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出乡村邻里之间的和谐与融洽,也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客至》鉴赏
古诗鉴赏
0203 1440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
“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
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
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
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
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
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
这一细节描
写,细腻逼真。
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
在《宾至》中,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
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
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范之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