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合集下载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摘要: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

物理学实质性的大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因此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人类未来发展0 引言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

1 古代物理学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

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

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

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

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

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

科学复兴导致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2 近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它起源于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学体系。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1. 古代物理学的起源物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自然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思量,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他提出了四种元素(地、水、火、气)和天体运动的观点,对后世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突破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浮现了一系列对古代观点的质疑和批评。

特别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和伽利略的地心说的争论,引起了对宇宙结构和运动的重新思量。

这些思想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牛顿力学的建立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

他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了后世物理学研究的基石。

牛顿的力学理论不仅解释了天体运动,还对地球上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4. 热力学和电磁学的发展19世纪,热力学和电磁学成为物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

卡诺和克劳修斯等科学家对热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等重要概念。

同时,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对电磁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程。

5.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革命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和物质的认识。

相对论的浮现引起了对物理学基本原理的重新思量,并在后续的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量子力学的发展也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哄动。

普朗克和波尔等科学家的研究揭示了微观粒子行为的奇妙性,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6.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验技术的提高,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

现代物理学涵盖了粒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凝结态物理学等多个分支。

人们对宇宙起源和结构、基本粒子的性质、物质的特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

物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物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物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物理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根据它不同阶段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学萌芽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一)物理学萌芽时期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的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直觉的、思辨性猜测,来把握自然现象的一般性质,因而自然科学的知识基本上是属于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和思辨的猜测。

那时,物理学知识是包括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之中的。

在这个时期,首先得到较大发展的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力学,如静力学中的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等。

在《墨经》中,有力的概念(“力,形之所以奋也”)的记述;光学方面,积累了关于光的直进、折射、反射、小孔成像、凹凸面镜等的知识。

《墨经》上关于光学知识的记载就有八条。

在古希腊的欧几里德(公元前450-380)等的著作中也有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的论述,并且对光的折射现象也作了一定的研究。

电磁学方面,发现了摩擦起电、磁石吸铁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

声学方面,由于音乐的发展和乐器的创造,积累了不少乐律、共鸣方面的知识。

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方面,提出了原子论、元气论、阴阳五行说、以太等假设。

在这个时期,观察和思辨虽然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但也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用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例如,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声共振实验和利用天然磁石进行人工磁化的实验,以及赵友钦在《革象新书》中的大型光学实验等就是典型的事例。

总之,从远古直到中世纪(欧洲通常把五世纪到十五世纪叫做中世纪)末,由于生产的发展,虽然积累了不少物理知识,也为实验科学的产生准备了一些条件并做了一些实验,但是这些都还称不上系统的自然科学研究。

在这个时期,物理学尚处在萌芽阶段。

(二)经典物理学时期十五世纪末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和技术的大发展;席卷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起人们的探索精神。

人类物理学史上的三次危机、三场革命和三大时代

人类物理学史上的三次危机、三场革命和三大时代

人类物理学简史:三次危机、三场革命和三大时代物理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之一。

在过去的两千年中,物理学与哲学、化学等等经常被混淆在一起,相提并论。

直到十六世纪科学革命之后,才单独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如同人类始终只是自然界的产物和附庸一样,人类物理学也始终只是自然界的产物和附庸。

即是说,它始终只是对自然界的反映。

如同人脑始终只是人类的产物和附庸一样,人类物理学也始终只是人类的产物和附庸。

之所以要将“物理学”称为“人类物理学”,只是因为根据事物来描述事物。

如同思维和意识始终只是人脑的产物和附庸一样,人类物理学也始终只是人脑的产物和附庸。

即是说,它产生于人类的思维,故而始终只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它附属于人类的意识,故而始终只是人类意识的附庸。

如同人类历史始终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一样,人类物理学史也始终只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我们按照社会经济各时期的特点和物理学本身发展的规律,并兼顾其他各种因素(如物理学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研究方法),指出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和三场挽救了危机并推动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的伟大革命,把物理学史大体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经验时代——古代经验物理学时期17世纪以前,中国和古希腊形成两个东西交相辉映的文化中心。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最初的发展,初步造就了物理学这一伟大科学体系。

人类物理学的诞生和古代经验物理学时期的开始,成为人类史上第一次物理学革命——“经验革命”的直接成果。

经验科学已从生产劳动中逐渐分化出来。

这一时期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直觉观察与哲学的猜测性思辨。

所以,与生产活动及人们自身直接感觉有关的天文、力、热、声、光(几何光学)等知识首先得到较多发展。

除希腊的静力学外,中国在以上几方面在当时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这个时期,物理学尚处在萌芽阶段。

二、经典时代——近代经典物理学时期17世纪初—19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形成了第二次人类物理学革命——“经典革命”,开创了人类物理学史的崭新时代。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结构、运动以及相互作用规律。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自然哲学时期,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以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为主题,简要介绍物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物理学的萌芽古代物理学起源于古希腊,最早的物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等人。

毕达哥拉斯强调数学与自然的联系,提出了宇宙的数学结构理论,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则从观察自然现象入手,提出了四元素理论和天地有机体观念,为古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物理学的诞生近代物理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时期。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力学和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伽利略的实验和牛顿的三大定律为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结合提供了范例,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三、电磁学的发展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成为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

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通过实验和理论的研究,建立了电磁理论,揭示了电磁波的存在和传播规律。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发现为电磁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观念的理解。

狭义相对论揭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广义相对论则解释了引力的本质和时空的弯曲。

同时,普朗克、波尔等科学家的量子理论研究,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揭示了微观粒子的奇特性质和量子力学的统计规律。

五、现代物理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物理学发展迅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验成果。

狄拉克方程、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等理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和基本相互作用规律。

同时,超导、激光、半导体等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总结起来,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科学革命,再到现代物理学的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世界物理学史

世界物理学史

世界物理学史世界物理学史(history of physics)是物理学在历史进程中的发生、发展过程。

近代意义的物理学诞生于欧洲15—17世纪。

人们一般将欧洲历史作为物理学史的社会背景。

从远古到公元5世纪属古代史时期;5—13世纪为中世纪时期;14—16世纪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6—17世纪为科学革命时期,以N.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在此时期产生,从此之后,科学随各个世纪的更替而发展。

近半个世纪,人们按照物理学史特点,将其发展大致分期如下:①从远古到中世纪属古代时期。

②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时期。

牛顿力学在此时期发展到顶峰,其时空观、物质观和因果关系影响了光、声、热、电磁的各学科,甚而影响到物理学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③随着20世纪的到来,量子论和相对论相继出现;新的时空观、概率论和不确定度关系等在宇观和微观领域取代牛顿力学的相关概念,人们称此时期为近代物理学时期。

大约在公元前4000—前2000年间,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印度河和黄河各流域,逐渐形成了古代文明的中心。

公元前7世纪到前2世纪,古代科学在希腊和中国均获得较大的进展。

鉴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与欧洲有别,有关物理学在中国古代的情形见中国物理学史。

物理学来源于古希腊理性唯物思想。

早期的哲学家提出了许多范围广泛的问题,诸如宇宙秩序的来源、世界多样性和各类变种的起源、如何说明物质和形式、运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等。

尤其是,以留基波、德谟克利特为代表,后又被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发展的原子论,以及以爱利亚的芝诺为代表的斯多阿学派主张自然界连续性的观点,对自然界的结构和运动、变化等作出各自的说明。

原子论曾对从18世纪起的化学和物理学起着相当大的影响。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物理学实际上最好的是静力学,其真正代表人物是阿基米德。

他建立了杠杆定律、浮体定律,发明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螺旋抽水机。

更重要的是,他将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逻辑推理用于解决物理问题,这为经典物理学的兴起在方法上提供了一个榜样。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古代文明这颗参天大树的枝头缀满了奇花异果,为世界文明增添了盎然生机。

中国古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了汗牛充栋的工作,他们的智慧凝聚在物化了的、丰富多姿的科技活动之中,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赋予了博大精深的内涵;而中国古代物理学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物理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萌芽远古到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到明末的普遍进展;再到明末到清末,传统物理学逐渐走向衰落、西方近代物理学的传入。

物理学是与生活和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旧石器时代人们打制的石质尖状器或刮削器,表明他们可能领悟到物体的硬度、强度以及锋刃与尖劈的作用.弓箭的发明与应用为后来对弹性材料的理论认识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新石器时代制造的各种带有木柄的生活和生产用具,表明杠杆早已在实践中被使用了.原始社会时期,钻木取火的技术成为后来热学理论的依据。

在河池旁面水寻影、梳妆打扮,又促进了后来各种镜的发展及其成像知识的诞生。

令人惊讶的是,公元前6000年,河南舞阳贾湖村人创制了具有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骨笛。

它表明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远早于古巴比伦文化。

声学知识的起点之高、在贾湖骨笛出土之前是任何人也想象不到的。

夏、商、西周时期,各种工具与机械的制造,使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经验。

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制造了镜面微凸的青铜镜。

晚商与西周时期,编磐、编钟大发展.公元前10世纪,钟工和乐师通过调音而创制了双音钟,即一个钟壳能发出二个基音。

这是人类声学技术的非凡成就.反映了西周典章制度的《周礼·典同》记下了十二种钟的形状及其与音量、音质的定性关系,这是有关壳体振动知识的第一次经验性总结。

十二律音调体系亦可能完成于商、周之际。

以《考工记》和《墨经》为代表,标志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物理学的萌芽.除了《考工记》和《墨经》之外,《国语·周语》、《管子·地员》、《韩非子》等等也是先秦时期与物理学较为相关的著作。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是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现象。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而现代物理学的形成是在西方科学革命和实验方法的推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下是物理学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里程碑事件的概述。

古代物理学(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物理学的早期发展与古代文明的出现和进展密切相关。

古代人类对于物体的运动和自然现象有基本的认知,并形成了一些自然哲学的观点。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是物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居住在此地的哲学家们开始系统地研究自然现象,并尝试从理性的角度解释它们。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宇宙的数学结构观点,认为宇宙是由数学规律组成的。

而原子学派则认为物质由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组成。

另一位古代物理学家亚历山大的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自己的物理学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由四个基本元素(土、火、水和空气)组成的,并且物体的运动需要外力来维持。

古代物理学虽然有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但它们大多是从宇宙观和哲学出发,缺乏实验验证和定量研究。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公元500年-1700年)中世纪的物理学发展相对停滞,主要受到宗教教义的限制。

然而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的到来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尼古拉斯·哥白尼在16世纪提出了地心说的反对理论,他认为地球是绕太阳旋转的。

这个观点对物理学和天文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7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是物理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伽利略·伽利莱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物体运动的定律。

他也研究了在真空中下落物体的规律,并进行了大量实验验证。

而伊萨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也称《牛顿定律》)则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之作。

牛顿提出了质量和力的概念,并建立了力学的数学理论。

他的三大运动定律对于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至今仍然适用。

牛顿的工作为实验方法和定量研究的推动铺平了道路,从而开启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时代。

19世纪的科学革命19世纪是科学研究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许多物理学原理和理论被发现和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 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 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 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 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 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哥白尼花了20多年,使他的模型达到了与托勒密模型 相当的精度。
与托勒密体系相比,哥白尼体系具有的明显优点 简单 和谐
矛盾!
亚里斯多德的观点: 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由四种元素------土、水、气、 火构成,这四种元素都力图达到不同的自然位置,所 以就产生了自然运动。 月亮、太阳、星星和恒星是由地球上找不到的元 素------以太构成。 试用亚里斯多德理论解释:当人们肺里充满了空气时 能更好地浮在水中;充气的气球加热时上升。
从地球上看到火星相对恒星的运动
• 数学家阿波罗尼乌斯(Apollonius, B.C.247-205) 提出“本轮(epicycle)”、“均轮(deferent)”理论, 解释天文观察中发现的“行星逆行和停留的现象”。
• 天文学家希帕克 提出“偏心圆”概念, 解释太阳周年运动的 不均匀性。
• 托勒密 提出 Equant 的概念。
布鲁诺的殉难是哥白尼日心说经受的第一次考验
布鲁诺 (Giordano Btuno,1548-1600), 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
布鲁诺的主要著作有《论无限宇宙和世界》,书中 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明确指出:“宇宙是无限 大的”,“宇宙不仅是无限的,而且是物质的”。 还著有《诺亚方舟》,抨击死抱《圣经》的学者。
金星 0.615 0.723 0.378 0.3779
地球 1 1 1 1
火星 1.881 1.524 3.54 3.54
木星 11.862 5.203 140.7 140.85
土星 29.457 9.539 867.7 867.85
• 从开普勒开始,天文学真正成为一门精确科学, 从而成为近代科学的开路先锋。
哥白尼的基本观点是:
㈠ 太阳是宇 宙的中心,行 星围绕着太阳 运转;
㈡ 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绕着太阳运转,它本身还在 自转;
㈢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亮一起绕太阳 运转;
㈣ 行星在太阳系中 排列的秩序是:离太 阳最远的是土星(30 年绕太阳一周);其 次是木星(12年一 周);然后是火星(2 年一周);第四是地 球和月亮(1年一周); 第五是金星(9个月一 周);离太阳最近的 是水星(80天一周)。 恒星在远离太阳的一 个天球面上静止不动。
第二章 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经典力学 热力学 统计物理学 电动力学 光的电磁理论
经典物理学
§2.1 经典力学的建立
自然科学的建立为什么从经典力学开始? • 力学现象比较常见,较早形成各种概念。比 如力的概念、杠杠平衡等;
• 在天体运动中,可以忽略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的影响,因此可掌握精确的数据资料,有利于 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性的自然哲学。如:希腊的原子论和四元说, 中国的阴阳五行说,是猜测和臆想,不是严 密的科学理论。
古代物理学形式的主要特点:
• 是直觉的——缺乏深入、缜密的分析和严密
的逻辑推理。
• 是零散的——以一个比较孤立的发现、发明、
论断、定律的形式出现,彼此缺少必然的联系, 未成体系。 古代物理学基本上处于现象的描述、经验 的总结和猜测性的思辩阶段,主要是以直觉的 和零散的形式出现。
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B.C.384-322)
柏拉图时期,希腊数理天文学确立的宇宙论:
• • • • • •
宇宙是一个球形(层层相套的诸天球组合) 诸天体均镶嵌在各自的天球上随天球运动 天球的运动是均匀的圆周运动 大地是一个球形 地球绝对静止 地球居于宇宙的几何中心
希腊数理天文学的基本任务: 通过天球(匀速的)运动的组合来模拟和再现 观测到的不规则行星运动(逆行、运行速度的 变化以及亮度的变化)。
以太没有重量,它的自然运动是环绕地球的完美 的圆周运动。
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形成理论
实验检验
进行数学和逻辑的推理
提出假设
对现象的一般观察
爱因斯坦:“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 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 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第一次作业: 1、古希腊人是如何解释行星的逆行?其建立的 行星模型有何优点? 2、哥白尼理论如何解释行星的逆行?试给出图 示。 3、滚动的小球,很快它就停下来了,亚里斯多 德对此如何解释?伽里略又怎样解释?
托勒密的宇宙结构
行星沿 “本轮”的小圆 回转,而本轮的中心又循着 以地球为中心的均轮运行。
托勒密有两个重要的功绩:
• 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成为系统的地心说;
• 运用模型方法,成功地解释了他的宇宙理论。
托勒密理论的两个致命弱点:
• 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宇宙中心; • 认为正圆运动是天体最完美的运动。
哥白尼 (Copernicus, 14731543)是波兰人的 后裔,出生在靠近 波兰国界的普鲁士 的托恩(Thorn)。 他从事于三重职业 达十三年之久:履 行教会职务、行医 和研究天文学。
哥白尼对托勒密模型的主要怀疑:
• 预告有时不准确,比如1504年木星和土星相会的 日期差了十天; • 对几个行星的描述太过繁琐和牵强,尤其是托勒 密的Equant 装置,不符合毕达哥拉斯学派“宇宙 是和谐的”基本思想; • 如果把太阳作为中心,一切变得简单、清晰。
公元二世纪 托勒密(Ptolemy, A.D.90-168)
亚历山大城的托 勒密集大成,提出了 历史上著名的“托勒 密地心说”,使古代 天文学的发展达到了 高峰。他写下的一部 十三卷巨著《天文集》 被看作古代天文学的 百科全书。
宇宙有“九重天”, 这是九个运转着的同心的 晶莹球壳。最底的一重天 是月亮天,其次是水星天 和金星天;太阳居于第四 重天球上,它是宇宙的主 宰,世界的灵魂,它以巨 大的光辉照亮宇宙;第五 到第七重天依次是火星天、 木星天和土星天;第八重 是恒星天,全部恒星象宝 石一般镶嵌在这层天上; 在恒星天上,还有一重最 高天,即“原动天”,那 里是神灵居住的天堂。地 球坐落在宇宙中心。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太阳位于 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 扫过的椭圆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行星绕日一 周所需要时间的平方, 与其绕太阳轨道的半长 轴的立方成正比。
T12 R13 3 2 T2 R2
椭圆绘制
T D
T2 D3
水星 0.241 0.387 0.058 0.05796
二、开普勒定律
第谷(Tycho, 1546--1601)是一个实干家, 他几十年如一日,精确地观测和记录了行星的位置 和运动情况。提高观测精度,发现地心说和日心说 都有缺陷。
1600 年,开普勒当了第谷 的助手 —— 科学史上一件 美 妙 结 合 的 范 例 。
1601 年,第谷去世,全部天 文观测资料都留给了开普勒 —— 开普勒的理论创造工作 就 有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
古代物理学的形式是属于经验总结性的,对事 物的认识主要是凭直觉的观察、凭猜测和臆想,因 此往往得到错误的结论。 古代的哲学家亚里斯多 德凭直接的经验和猜测: “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正比 于物体的重量”。 落体的加速度与其重量无关!
落体实验的思想实验:
设: 重物下落时间为 t1 轻物下落时间为 t2 亚里斯多德认为: t2 > t1 把两物体捆绑在一起呢? 按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会有两种答案: ① 重物带动轻物下落得快,轻物影 响重物落得慢: t1 < t < t2 ② 两个物体作为整体,重于单个物体: t < t1 t < t2
• 开普勒定律强烈暗示了太阳对行星有一种吸引力, 这个力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爱因斯坦: 开普勒的惊人成就,是证实下面这条真理的一 个特别美妙的例子,这条真理是:知识不能单从 经验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 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结论: 科学的发现必须是“观察实验”和“抽 象思维的理论创造”两者结合的产物。
伽利略做了历史时上有名的“斜面实验”
实验一:
v
实验二:
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 爱因斯坦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 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亚里斯多德的观点:
物体必须强迫才会做与其自然运动完全不同的运 动。
三、伽利略的贡献 --- 近代物理学奠基者之一
1609年,伽利略自制了放大 30倍的天文望远镜。通过观察, ① 发现月球表面并非完美无 缺,而是有大山和平原,有类似 火山口的环形山,与地球表的黑子及其移 伽利略(Galilei, 动的变化,证明了太阳的自转; ④ 发现了银河是由无数星星 1564-1642)于1564 年2月15日出生在意 组成,揭开了这个千古哑迷。 人们传诵着:“哥伦布发现了 大利的比萨城。 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近代物理学 本身的特点:
• 强调系统的,有目的的实验,而不是简单地对自 然现象的观察。 • 以实验(包括观察)事实为根据,进行缜密的分 析和推理,而不是凭猜测和臆想。
• 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在各个领域中逐 步建立起严密的科学系统。
• 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知识日益精密化。 近代物理学是把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 辑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 科学理论。
物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① 古代:(16世纪以前) ② 近代:(16——19世纪) ③ 现代:(20世纪)
古代物理学内容的主要特点:
• 属于现象描述性质的。如:中国古代《墨
经》中所记载的大量的物理知识;
• 属于经验总结性的。如:阿基米德的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