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发展史
物理学发展史

物理学发展史公元1638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一书出版,书内载有斜面实验的详细描述。
伽利略的动力学研究与1609~1618年间德国科学家开普勒根据天文观测总结所得开普勒三定律,同为牛顿力学的基础。
公元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作大气压实验,发明水银气压计。
公元1646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公元1654年,德国科学家格里开发明抽气泵,获得真空。
公元1662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实验发现波义耳定律。
十四年后,法国科学家马里奥特也独立的发现此定律。
公元1663年,格里开作马德堡半球实验。
公元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作色散实验。
公元1669年,巴塞林那斯发现光经过方解石有双折射的现象。
公元1675年,牛顿作牛顿环实验,这是一种光的干涉现象,但牛顿仍用光的微粒说解释。
公元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作风筝实验,引雷电到地面。
公元1767年,美国科学家普列斯特勒根据富兰克林导体内不存在静电荷的实验,推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0年,意大利科学家加伐尼发现蛙腿筋肉收缩现象,认为是动物电所致。
不过直到1791年他才发表这方面的论文。
公元1785年,法国科学家库仑用他自己发明的扭秤,从实验得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在这以前,英国科学家米切尔已有过类似设计,并于1750年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7年,法国科学家查理发现了气体膨胀的查理-盖·吕萨克定律。
盖·吕萨克的研究发表于1802年。
公元1792年,伏打研究加伐尼现象,认为是两种金属接触所致。
公元1798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
公元1798年,美国科学家伦福德发表他的摩擦生热的实验,这些实验事实是反对热质说的重要依据。
公元1799年,英国科学家戴维做真空中的摩擦实验,以证明热是物体微粒的振动所致。
公元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休尔从太阳光谱的辐射热效应发现红外线。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及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
本文将带你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一些重要里程碑。
1. 早期物理学的起源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对物质和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索。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些关于物质和运动的理论,如四元素说和自然进程的目标论。
这些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缺乏实证和实验基础。
2. 物理学的科学方法论在科学方法论方面,伽利略·伽利莱是一位重要的先驱。
他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关于运动的实证法则,如斜面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
伽利略的工作奠定了实验和观察作为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3. 牛顿力学的诞生17世纪末,艾萨克·牛顿以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牛顿提出了质点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和物体运动的规律。
这一理论框架支撑了几个世纪的物理学研究,被誉为现代物理学的起点。
4. 热学和热力学的发展18世纪末至19世纪,热学和热力学的发展成为物理学的热点。
詹姆斯·瓦特等科学家研究了热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并发展了蒸汽机等热能转化装置。
这些成果为工业革命的推动提供了先决条件。
5. 电磁学的崛起19世纪初,电学和磁学的发展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奥斯特、法拉第、安培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电磁学基础,如奥斯特发现的电流感生磁场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这些定律为电磁现象的解释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6.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革命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玻尔等科学家的量子力学开创了新的物理学时代。
相对论理论解释了高速运动物体和引力的效应,量子力学则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规律和不确定性原理。
这两个理论的出现颠覆了牛顿经典力学的观念,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
7. 现代物理学的分支发展20世纪后期至今,物理学逐渐形成了多个分支和学科领域。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摘要: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
物理学实质性的大发展,绝大部分是在欧洲完成,因此物理学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欧洲物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人类未来发展0 引言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明了。
1 古代物理学时期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路。
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
因此,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
在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
因此,在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
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活跃起来。
科学复兴导致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裂出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2 近代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人类历史上,物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步揭示了自然规律并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应用。
一、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早期人们通过观察环境现象,探索出了一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物质本质和宇宙组成的理论,为后来的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物理学开始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17世纪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出现了众多著名的科学家。
爱尔兰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了地球自转和物体自由落体的定律,提出了运动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为后来开启了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同时,电磁学和光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的研究为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并揭示了电磁波的存在。
20世纪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时空和微观世界的认识,还为后来的新材料和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逐渐揭示了原子核结构、电磁辐射、量子力学和核物理等领域的问题,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物理学的应用领域物理学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 工程技术物理学在工程技术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电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电子原理、量子力学和固态物理学的研究。
半导体技术的突破为计算机、通信和光电子等产业提供了基础。
光学、声学和热学等物理学分支的应用也贡献了许多重要的工程技术成果。
2. 能源开发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物理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核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核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为人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来源。
此外,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也融入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它起源于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学体系。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里程碑事件。
1. 古代物理学的起源物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自然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思量,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他提出了四种元素(地、水、火、气)和天体运动的观点,对后世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突破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浮现了一系列对古代观点的质疑和批评。
特别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和伽利略的地心说的争论,引起了对宇宙结构和运动的重新思量。
这些思想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牛顿力学的建立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
他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了后世物理学研究的基石。
牛顿的力学理论不仅解释了天体运动,还对地球上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4. 热力学和电磁学的发展19世纪,热力学和电磁学成为物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
卡诺和克劳修斯等科学家对热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等重要概念。
同时,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对电磁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程。
5.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革命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和物质的认识。
相对论的浮现引起了对物理学基本原理的重新思量,并在后续的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量子力学的发展也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哄动。
普朗克和波尔等科学家的研究揭示了微观粒子行为的奇妙性,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6.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验技术的提高,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
现代物理学涵盖了粒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凝结态物理学等多个分支。
人们对宇宙起源和结构、基本粒子的性质、物质的特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物理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性质的科学。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和突破。
本文将为您呈现物理学发展的简史。
1. 古代物理学古代物理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最早的物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是由数学规律构成的,他们的研究重点是几何学和数学。
此外,亚里士多德也对物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天体运动的观点,并将物质分为四个元素:地、水、火、气。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尼古拉·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的反对者——日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运动。
这一观点对物理学和天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伽利略·伽利莱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和斜面上物体滑动的规律,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实验方法的基础。
3. 经典物理学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是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伊萨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经典物理学的里程碑之一。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
此外,光的波动性也是经典物理学时期的重要研究领域,光的波动性理论由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和托马斯·杨提出。
4. 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20世纪是物理学发展的革命性时期,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发现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提出了质能等效原理,即著名的E=mc²公式。
量子力学的发展也是20世纪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特别是马克斯·波恩和埃尔温·薛定谔的工作。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行为,解释了原子和份子的结构和性质。
5. 当代物理学当代物理学继续推动着科学的边界。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揭示了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如标准模型理论。
宇宙学也成为物理学研究的热点,我们对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物理学史 全

高考物理学史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2、英国科学家牛顿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3、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4、20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6、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7、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8、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9、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10、1752年,富兰克林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1、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2、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3、1841~1842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1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5、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17、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18、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9、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20、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完整版)物理学发展简史

欢迎共阅一、古典物理学与近代物理学:1、古典物理学:廿世纪以前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古典物理学,以巨观的角度研究物理,可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主要分支。
2、近代物理学:廿世纪以后(1900年卜朗克提出量子论后)所发展的物理学称为近代物理学,以微观的角度研究物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为近代物理的两大基石。
理12341)和化(1)半导体制成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少,具有放大电流讯号功能。
(2)半导体制成二极管具整流能力。
(3)集成电路(IC):(A)1958年发展出「集成电路」技术,系利用长晶、蚀刻、蒸镀等方式于一小芯片上容纳上百万个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感、电容等电子组件之技术,而此电路即称为集成电路。
(B)IC之特性:体积小、效率高、耗电低、稳定性高、可大量生产。
(C)IC之应用:计算机、手机、电视、计算器、手表等电子产品。
(4)计算机信息科技之扩展大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故俗称第二次工业革命。
2、雷射:(一)原理:利用爱因斯坦「原子受激放射」理论,诱发大量原子由受激态同时做能态之跃迁并放射同频率之光子,藉以将光加以增强。
(二)特性:聚旋光性好、强度高、光束集中、频率单一(单色光)。
(三)应用:(1)工业上:测量、切割、精密加工……(2)医学上:切割手术(肿瘤、近视)……(3)军事上:定位、导引……(4)生活、娱乐上:激光视盘、光纤通讯……3、光纤:(一)光纤:将高纯度石英熔融抽丝制成极细之圆柱体,柔软可挠曲,含内层(纤芯)及外层(包层)两层。
(二)原理:纤芯之折射率大于包层,光讯号以特定角度射入纤芯之一端后,因连续之全反射而传递至另一端。
(三)特性:(核2。
(1)向量:兼具大小及方向性者,如:速度、力……(2)纯量:仅具大小无方向性者,如:体积、时间、功……(二)依定义方式而分:(1)基本量:由基本概念定义而出之物理量,共有时间、长度、质量、电流、温度、发光强度(光度)、物质的量(物量)七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发展史
物理学是伴随着人类的生存、生产活动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物质及其行为和运动的科学,也早形成的自然科学之一,如果把天文学包括在内则有可能是名副其实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
最早的物理学著作是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形成物理学的元素主要来自对天文学、光学和力学的研究,而这些研究通过几何学的方法统合在一起形成了物理学。
16世纪以前,封建制度和欧洲宗教神学的统治,使得人们对物理学知识的积累只是零碎的。
物理学未能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进入16世纪,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理学的发展有了新的手段:实验。
而数学的迅速进步,使物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以下,我将具体介绍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的发展。
1、力学发展史
力学是最原始的物理学分支之一,而最原始的力学则是静力学。
静力学源于人类文明初期生产劳动中所使用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斜面等。
古希腊人从大量的经验中了解到一些与静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定律。
但直至十六世纪后,资本主义的工业进步才真正开始为西方世界的自然科学研究创造物质条件,尤其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航海业兴起,人类钻研观测天文学所花费的心力前所未有,其中以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和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为代表。
对宇宙中天体的观测也成为了人类进一步研究力学运动的绝佳领域。
1609和1619年,开普勒总结了老师第谷毕生的观测数据,先后发现了开普勒运动三大定律。
在十七世纪的欧洲,自然哲学家逐渐展开了一场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进攻,他们持有的观点是,从力学和天文学研究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将适用于描述整个宇宙中的运动。
被誉为“现代自然科学之父”的意大利(或按当时地理为托斯卡纳大公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就是这场转变中的领军人物。
伽利略所处的时代正值思想活跃的文艺复兴之后,在此之前列奥纳多·达芬奇所进行的物理实验、尼古拉斯·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的注重实验经验的科学方法论都是促使伽利略深入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因素,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是直接推动了伽利略试图用数学对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
伽利略意识到这种数学性描述的哲学价值,他注意到哥白尼对太阳、地球、月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所作的研究工作,并认为这些在当时看来相当激进的分析将有可能被用来证明经院哲学家们对自然界的描述与实际情形不符。
伽利略进行了一系列力学实验阐述了他关于运动的一系列观点,包括借助斜面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批驳了亚里士多德认为落体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观点,还总结出了自由落体的距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以及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来思考运动的问题。
他在1632年出版的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提到:“只要斜面延伸下去,球将无限地继续运动,而且不断加速,因为此乃运动着的重物的本质。
”,这种思想被认为是惯性定律的前身。
但真正的惯性概念则是由笛卡尔于1644年所完成,他明确地指出了“除非物体受到外因作用,否则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而“所有的运动本质都是直线的”。
伽利略在天文学上最著名的贡献是于1609年改良了折射式望远镜,并借此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太阳黑子以及金星类似于月球的相。
伽利略对自然科学的杰出贡献体现在他对力学实验的兴趣以及他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这为后世建立了一个基于实验研究的自然哲学传统。
这个传统与培根的实验归纳的方法论一起,深刻影响了一批后世的自然科学家,包括意大利的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法国的马林·梅森和布莱兹·帕斯卡、荷兰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英格兰的罗伯特·胡克和罗伯特·波义耳。
1687年,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艾萨克·牛顿出版了《自然哲
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正式建立。
牛顿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一组普适性的基础数学原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描述宇宙所有物体的运动。
牛顿放弃了物体的运动轨迹是自然本性的观点(例如开普勒认为行星运动轨道本性就是椭圆的),相反,他指出,任何现在可观测到的运动、以及任何未来将发生的运动,都能够通过它们已知的运动状态、物体质量和外加作用力并使用相应原理进行数学推导计算得出。
伽利略、笛卡尔的动力学研究(“地上的”力学),以及开普勒和法国天文学家布里阿德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天上的”力学)都影响着牛顿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1673年惠更斯独立提出了圆周运动的离心力公式(牛顿在1665年曾用数学手段得到类似公式),这使得在当时科学家能够普遍从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平方反比律。
罗伯特·胡克、爱德蒙·哈雷等人由此考虑了在平方反比力场中物体运动轨道的形状,1684年哈雷向牛顿请教了这个问题,牛顿随后在一篇9页的论文(后世普遍称作《论运动》)中做了解答。
在这篇论文中牛顿讨论了在有心平方反比力场中物体的运动,并推导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其后牛顿发表了他的第二篇论文《论物体的运动》,在这篇论文中他阐述了惯性定律,并详细讨论了引力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性质以及引力在全宇宙中的普遍性。
这些理论最终都汇总到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原理》一书中,牛顿在书中列出了公理形式的三大运动定律和导出的六个推论。
由此,牛顿统一了“天上的”和“地上的”力学,建立了基于三大运动定律的力学体系。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公布后,一开始并没有被许多科学家所接受。
在天文观察中发现,行星的运行轨道跟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有些差距,特别是哈雷发现,多年来木星一直在有规则地加速,土星则在减速。
这个现象能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吗?后经许多科学家努力,才搞清这个问题,原来并非总是木星在加速,土星在减速,而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情况刚好倒过来。
1784年拉普拉斯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指出这是木星和土星的相互作用,产生了930年这样长的周期性挠动。
由于拉普拉斯这一成就,使万有引力定律得到了有力的验证,也使牛顿力学摆脱了最严重的危机。
继牛顿在质点动力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之后,俄国数学家欧勒提出了质点及刚体运动的一般微分方程;法国科学家达朗贝尔提出了达朗贝尔原理,这个原理有可能把动力学问题化为平衡问题来处理;拉格朗日建立了虚功原理的普遍形式,并与达朗贝尔原理相结合,提出了广义坐标动力学。
这些科学家的贡献为经典力学逐步向一门严密而完整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