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界定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错误、疏忽或技术不当等原因导致患者身体受到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为了对医疗事故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处理,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应运而生。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是对医疗事故进行分类和评定的依据,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医疗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
一、医疗事故的分级标准。
根据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一般将医疗事故分为轻微、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四个级别。
1. 轻微医疗事故。
轻微医疗事故是指医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疏忽或技术不当等原因导致患者身体受到轻微损害的事件,损害程度较轻,通常不会造成长期影响。
例如,输液针头掉落、手术室内温度过高等。
2. 一般医疗事故。
一般医疗事故是指医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错误或疏忽等原因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的事件,损害程度较为明显,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手术中手术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输错药物等。
3. 严重医疗事故。
严重医疗事故是指医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错误、疏忽或技术不当等原因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严重损害的事件,损害程度严重,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例如,手术中发生严重出血、误诊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等。
4. 特别严重医疗事故。
特别严重医疗事故是指医疗过程中因医务人员的重大错误、疏忽或技术不当等原因导致患者身体受到特别严重的损害,损害程度极其严重,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例如,手术中发生严重的手术失误、药物过敏导致严重后果等。
二、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
对于不同级别的医疗事故,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医疗事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
1. 轻微医疗事故的处理。
对于轻微医疗事故,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安抚和解释,避免事态扩大,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事故的定义

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事故。
这里对于什么是医疗事故,造成医疗事故的主体是谁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1、医疗事故的定义?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事故。
2、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何种原则?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3、医疗事故分几级?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伤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4、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多长期内补记?应当在抢救结束后 6 小时内拒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5、患者有权复印复制其病历吗?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允许书、手术允许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患者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征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场。
6、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多长期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12 小时。
7、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
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吗?由谁保管?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8、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多长期内进行尸检?应当在患者死亡后 48 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 7 日。
9、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即将移放太平间。
死者尸体存放时间普通不得超过多长时间?普通不得超过 2 周。
GB6441医疗事故类别及解释

GB6441医疗事故类别及解释
介绍
本文档旨在解释GB6441标准中的医疗事故类别及其相关解释。
医疗事故类别的确定对于医疗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非常重要,可以
有助于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和提升医疗质量。
1. 术前和术中问题
术前和术中问题是指在手术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和错误,包括但不限于患者术前准备不当、手术卡片或器械错乱、
手术部位标识错误等。
2. 用药和给药问题
用药和给药问题是指药物使用和给药过程中的错误和意外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药物剂量错误、用错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
3. 诊断和检查问题
诊断和检查问题是指医疗机构在诊断和检查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和失误,包括但不限于诊断误差、检查结果错误解读、漏诊等。
4. 治疗问题
治疗问题是指医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意外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手术操作失误、用错治疗方法、治疗方案不当等。
5. 医院感染问题
医院感染问题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疾病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切口感染、院内传染等。
6. 患者护理问题
患者护理问题是指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意外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护理操作不当、护理措施不完善等。
7. 门诊问题
门诊问题是指在门诊医疗服务中发生的错误和意外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诊断误差、治疗不当等。
8. 其他问题
其他问题是指不属于以上类别但仍然属于医疗事故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低风险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
以上为GB6441标准中的医疗事故类别及其相关解释。
医疗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在工作中注意这些事故类别,以提高医疗安全和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医疗事故鉴定分级标准

医疗事故鉴定分级标准
医疗事故鉴定通常采用不同的分级标准,以根据事故的严重性对其进行分类。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标准和术语,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级别:
1.轻微事故:这些是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轻微问题,通常不会对
患者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也不会导致持续的伤害。
例如,药
物过敏反应可能被视为轻微事故。
2.一般事故:这些事故可能导致一定的不适或短期影响,但通常
不会导致永久性损害。
例如,手术中发生的小规模出血可能被
归类为一般事故。
3.严重事故:这些事故会导致患者的重大伤害,可能需要进一步
的治疗和干预。
这可以包括手术错误、用药错误或其他严重医
疗事件。
4.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通常是最严重的医疗事故,可能导致患者
的永久性伤害、残疾或甚至死亡。
这包括严重的手术错误、重
大的药物过量或其他极其严重的医疗事件。
5.灾难性事故:灾难性事故是医疗系统中最严重的事故,通常涉
及多名患者受到重大伤害或死亡。
这可以包括医院爆发性感染、药物或医疗设备的大规模失败等。
这些级别通常是用于评估医疗事故的严重性,以便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和改进医疗质量。
医疗事故鉴定和报告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
会有不同的医疗事故鉴定和报告体系,但这些级别通常是相似的。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及处理程序

医疗事故鉴定流程及处理程序1. 引言在我们生活中,医疗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可有时候,医院的表现就像一场惊悚片,让人心惊胆战。
万一遇上医疗事故,心里那个慌啊,简直就像遇到了鬼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医疗事故的鉴定流程和处理程序,确保大家在关键时刻能有个底儿。
2. 医疗事故的定义2.1 什么是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简单来说,就是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出错了,让病人受了伤。
你想想,手术时把左手搞错成右手,这可真是“哭笑不得”的一幕呀!但并不是每一次治疗的不如意都算医疗事故,有些是属于正常的医疗风险。
2.2 常见的医疗事故类型常见的事故包括误诊、用药错误、手术失误等。
有时候,医生可能一不小心就让病人“变身”,这时候就得认真对待了。
说实话,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真是让人感觉到“无奈又心酸”。
3. 鉴定流程3.1 提出申请首先,遇到医疗事故,得先提出鉴定申请。
你需要准备好材料,像病历、手术记录这些证据,像拼图一样把事实拼凑清楚。
记得,越详细越好,毕竟“细节决定成败”嘛!3.2 选择鉴定机构接下来,得选择一个合适的鉴定机构。
可以是医院的专业委员会,或者是一些第三方鉴定机构。
这就像选择你的战友一样,要靠谱!鉴定机构会认真审查你的材料,甚至会联系相关医生进行询问。
哎,听起来有点复杂,但这可是为了给你一个公正的结果哦!4. 处理程序4.1 鉴定结果鉴定机构会给出一个结果,可能是“事故成立”,也可能是“不成立”。
一旦结果出来,心里那个五味杂陈啊。
如果成立,接下来就得考虑赔偿问题了。
这时候,可能就需要请律师来帮忙了,毕竟“法律是条大河,谁都过不去”。
4.2 赔偿与和解如果鉴定结果是事故成立,医院可能会跟你谈赔偿。
这里就得讲究“智慧”和“耐心”了。
医院通常会想法设法减少赔偿,而你则需要坚持自己的权益。
双方可以谈谈,能和解最好,毕竟“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
5. 总结遇到医疗事故,虽然心里会很不舒服,但只要按照流程走,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24版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 评估,确保其具备相应的 执业能力和资格。
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 全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研讨 活动。
患者安全教育和沟通机制
加强患者医疗安全教育,提高 其自我保护和配合治疗的能力
。
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机制,确 保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知情并参
与医疗决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医疗 风险、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 并发症。
职责划分
调查组应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包括资 料收集、现场勘查、询问调查、技术 鉴定等,确保调查工作有序进行。
证据收集、保全和鉴定流程
01
02
03
证据收集
调查组应全面收集与医疗 事故相关的证据,包括病 历资料、现场照片、视频 录像、相关证人证言等。
证据保全
收集到的证据应及时进行 保全,确保证据的真实性 和完整性。
强调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
医疗事故必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如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等,才能被认定为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二级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或器 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鉴定流程
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应 按照相关规定委托具有资 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并出具书面鉴定意见。
处理结果反馈及改进措施
处理结果反馈
调查结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反馈给医疗机构和患者或其家属,并告知其相关权利和 义务。
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应根据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加 强监管和指导,促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责任法的医疗事故处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责任法的医疗事故处理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因过失、过错或违反医疗服务规范,造成患者死亡、伤害或其他不良后果的行为。
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医疗事故责任法,并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规定进行了详细的法律规范。
一、医疗事故的定义与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责任法》,医疗事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履行医疗职责时发生的意外事件,包括诊断、治疗、护理、手术等各个环节。
2. 因医务人员过失、过错或违反医疗服务规范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通常与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或疏忽有关,例如错误的诊断、药品使用不当等。
3. 造成患者死亡、伤害或其他不良后果:医疗事故的结果包括患者的死亡、伤害以及其他不良的身体或心理后果。
医疗事故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医疗机构的管理以及相关证据的评估等多个方面。
二、医疗事故责任与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责任法》,医疗事故责任主要由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承担。
医务人员负有专业责任,应当在医疗过程中尽职尽责,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当医疗事故发生时,医疗机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医务人员的过失、过错或违反规程,医疗机构负有监督责任和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或伤害的,患者或其家属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赔偿损失。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并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用、残疾赔偿金等费用。
三、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立案调查:当医疗事故发生时,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相关部门或医疗机构申请立案调查。
相关部门将组织专家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并评估医疗事故责任。
2. 赔偿协商:在调查确认医疗事故责任后,医疗机构将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赔偿协商。
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就赔偿数额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后进行赔偿支付。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生命。
为了对医疗事故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被制定出来,以便对医疗事故进行分类和处理。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一、一级医疗事故。
一级医疗事故是指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错误或疏忽,导致患者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事件。
比如手术失误、药物过敏等情况。
一级医疗事故是最严重的医疗事故,需要立即进行调查和处理,以减少患者的损失,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二级医疗事故。
二级医疗事故是指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严重错误或疏忽,导致患者受到较重伤害的事件。
比如手术过程中意外切到重要血管、输错血等情况。
二级医疗事故虽然没有造成患者死亡,但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三级医疗事故。
三级医疗事故是指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一般错误或疏忽,导致患者受到一般伤害的事件。
比如手术过程中出现轻微感染、药物过敏反应不严重等情况。
三级医疗事故虽然伤害程度较轻,但仍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记录,以便进行后续的跟踪和管理。
四、四级医疗事故。
四级医疗事故是指医疗过程中发生的轻微错误或疏忽,导致患者受到轻微伤害的事件。
比如输液过程中出现局部红肿、手术过程中出现轻微划伤等情况。
四级医疗事故通常可以在医疗团队内部进行处理和整改,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五级医疗事故。
五级医疗事故是指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差错或瑕疵,但并未对患者造成实质伤害的事件。
比如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等待时间过长、医疗文件填写不规范等情况。
五级医疗事故虽然未对患者造成实质伤害,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医疗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对医疗事故进行分类和处理,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作为证据使用;记载不全关键看未记载的是否关 键问题。均要与有因果关系联系起来分析。
18
关于病历问题
❖ 第四、关于改动病历的问题。 ❖ 通常改动病历有四种情形, ❖ 一是按规定正常修改; ❖ 二是未按规定进行涂改; ❖ 三是事后发现病历书写不符合规范进行修改; ❖ 四是篡改或伪造病历资料。
27
案例分析
❖ 当日在门诊行自凝刀射频疗法治疗子宫肌瘤。术后 予氟罗沙星、安络血、催产素等治疗。患者陈述术 后腹部始终疼痛。2月17日复诊,予青霉素静滴4天。 2月24日凌晨5时患者剧烈疼痛难忍,于下午3时再 次至该医院就诊,查体:下腹压痛(++),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妇检:外阴红肿,阴道 粘膜充血,宫颈充血、触痛(+),宫体及附件压 痛(+)。B超示:子宫直肠陷凹约有2cm积液, 诊断:盆腔积液。予灭滴灵、头孢哌酮钠等治疗。
12
医疗过错
❖ 《侵权责任法》所指的医疗过错与《医疗事 故处理条例》所述的医疗过失行为相互间并 不矛盾,但是所谓的过错并非就是医疗事故。
13
医护人员的五项基本义务
《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了 ❖ 救治义务(医师法24条) ❖ 检查义务(医师法第1条,“……遵守技术操
作规范” ❖ 告知义务(医师法第26条,“医师应当如实
21
关于病历问题
❖ 人民法院病历管理对医方的规定
❖ 医疗机构拒绝提供由其保管的病历资料,或 者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的,推定医疗 机构具有过错。
❖ 医疗机构涂改或者违反规定修改病历资料, 导致不能作出鉴定结论的,推定医疗机构具 有过错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2
关于告知问题
❖ 是否告知,以书面形式为准,以签署知情同 意书中患者及其代理人(有委托书)签名为 准。
26
案例分析
❖ 一、诊治概要
患者×××,女,40岁,于2004年2月16日因 “体检发现子宫肌瘤3年余”至× ×市× ×医院就 诊。查体:血压110/80mmHg,心率88次/分。 妇检:外阴(-),阴道畅、分泌物白色,宫颈光, 宫体中位、如孕40+天大小,活动尚可,质中, 附件(-)。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约 62×40×48mm,形态不规则,光点回声分布不均 匀,见节育器强回声,肌壁间前壁见一 40×38×36mm低回声光团。诊断:子宫肌瘤、 宫内置环。
28
案例分析
❖ 当晚治疗后症状未好转,查白细胞14.4×109/L,B 超示腹腔积液。以“急性腹膜炎”收住入院。查体: 患者呈急性痛苦病容,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入院诊断:弥漫性腹膜炎、子宫自凝刀治疗术后、 肠穿孔。24日24:00时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 中见:腹腔大量混浊、黄色粪样液,量约400ml; 直肠上段前壁有一1cm穿孔,周围充血水肿明显; 子宫顶、后壁多处自凝刀治疗后灼伤改变。
确的,有手术适应症,术后患者发生“腹腔 大量混浊、黄色粪样液,量约400ml;直肠 上段前壁有一1cm穿孔,周围充血水肿明显; 子宫顶、后壁多处自凝刀治疗后灼伤改变” 肠穿孔损害是客观存在的,医方在诊疗过程 中是否存在过失行为,专家组认定是存在的。
34
案例分析
❖ 1、医方利用不规范广告,扩大宣传自凝刀对 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
23
关于不规范医疗行为的认定
❖ 未取得执业资质从业问题: ❖ 合法的医疗机构内未取得合法执业资质的人员,如:
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读研究生、实习生在医疗机构 实习,应当依法行医; ❖ 按照卫生部《关于医学生毕业后暂未取得医师资格 从事诊疗活动有关问题的批复》规定:毕业后第一 年可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从事临 床活动。 ❖ 医疗机构安排未取得医师资格的医学专业毕业生独 立从事临床工作的,机构违规。
19
关于病历问题
❖ 如何界定这四种情形? ❖ 第一种情形符合国家规范,二、三、四均违
反国家规范。 ❖ 第二种情形有可能因为医生在书写病历时习
惯性地随手涂改错别字,与原来病历记载的 内容无原则上区别,只是轻微的违规行为。
20
关于病历问题
❖ 如果为了达到甲级病历修改病历有情可愿, 属于违规行为;
❖ 篡改和伪造病历属于主观上的故意行为,为 了隐瞒事实真相篡改病历甚至伪造病历,不 仅违反《病历书写规范》,构成医疗事故, 这种行为触犯了《刑法》,构成伪造文书罪。
向患者或者家属介绍病情……” ❖ 转移义务(部门规章 转诊规定) ❖ 注意义务(一般注意义务、高度注意义务)
14
患者的权利
❖ 获得及时的治疗权 ❖ 病情、诊疗措施、医疗风险、医疗费用的知
情权 ❖ 隐私保护权 ❖ 治疗方案选择权 ❖ 申诉权
15
关于举证问题
❖ 医疗机构的举证 ❖ 医疗行为没有过错; ❖ 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医疗行
能障碍的; 三级(甲、乙、丙、丁、戊):轻度残疾、一
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医疗事故分级与伤残分级比对
❖ 一级乙等=一级伤残; ❖ 二级甲等=二级伤残; ❖ 二级乙等=三级伤残; ❖ 二级丙等=四级伤残; ❖ 以此类推三级戊等=十级伤残. ❖ 一级甲等和四级医疗事故均不定为伤残.
24
关于不规范医疗行为的认定
❖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对 机构处理,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按照《医疗 事故处理条例》处理。
❖ 未取得医师资格的医学专业毕业生擅自在医疗 机构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的,按照《执业医师法》 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处理,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六十一条(定性 为非法行医)的规定处理。
为不是造成损害后果的唯一原因。 ❖ 病人及其家属的举证
1、伤害后果的事实及程度 2、医疗机构所致伤害的具体事实证据 ❖ 拒绝出具证据的,其主张不被支持
16
关于证据认定问题
❖ 客观证据(门诊病历、相关检查资料、治疗记 录)作为鉴定依据;
证据的真伪性认定,由委托鉴定的人民法院举 行质证并裁定;或由委托鉴定机构、医患双方指定 的具有合法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痕迹、时间段鉴定。
37
案例分析
❖ 从技术层面看,在诊疗过程中术者未履行注意义务, 与患者损害后果有直接因果关系。自凝刀对子宫肌 瘤的治疗是否有可靠的疗效,目前尚有争议,大多 上规模的医疗机构均不主张采用,且并发症较多, 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带来后患无穷。 客观分析,这是自凝刀灼伤患者子宫及直肠前壁, 导致水肿后直肠穿孔,而穿孔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这是与患者损害后果最主要 的因果关系。
侵权责任法 与如何界定医疗事故
国务院02年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条例》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 ❖ 立法的宗旨
正确处理医疗事故 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 促进医学科学
2
《条例》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 公平、公正、公开、及时、便民原则
——公平:医患双方地位平等 ——公正:回避、程序、证据、法律适用 ——公开:监督来自于委托方、医患双方、内部纪律 ——及时:时限 ——便民:服务、途径
❖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事实清楚、定性准 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3
医疗事故的定义
❖ 《条例》第二条: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 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 (主体 医疗活动 行为 后果)
4
医疗事故的定义
❖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客观上具有违法违规、违反诊疗 护理规范的过失行为(事实);
❖
主观证据(病程记录、医师查房、会诊意见等)
不作为鉴定依据,只是用于鉴定时的参考。
17
关于病历问题
❖ 病历的定义:“病历是诊疗工作中形成的文字、符 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
❖ 医患双方争议焦点主要在病历问题上。 ❖ 首先病历的完整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 其次,实际发生的医疗行为无病史记录的问题,应
25
关于不规范医疗行为的认定
❖ 特殊岗位的问题: ❖ 医护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例如,高压氧从业人员,
医护人员必须持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用 高压氧操舱证》,技师必须持有《医用高压氧维护 证》,高压氧舱必须有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医用高 压氧使用证》,其他大型设备均有上岗证 。 ❖ 依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医用氧舱安全 管理规定〉设备需有《使用证》,使用人员须持有 《上岗证》,两者皆不可缺。
11
医疗过错
❖ 0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共十二章92条,其中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共十 一个条款,其中第58条明确了三种情形过错原则, 即: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 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 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32Leabharlann 案例分析❖ 三、专家鉴定结论:
医方利用不规范广告,扩大宣传自凝刀对子宫肌 瘤的治疗效果;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子宫 损伤,进一步造成直肠前壁穿孔;自凝刀术后观察 不仔细,未能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医方的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存 在直接因果关系。
医方应承担主要责任。
33
案例分析
❖ 四、评析: 就诊疗规范而言,患者子宫肌瘤诊断是明
术前未履行告知义务,并误导患者在治疗单 上签字;医生缺乏责任心,操作时用力过猛 导致严重操作错误,造成后来子宫及直肠穿 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的严重后果;构成医 疗事故,医方应负完全责任。
31
案例分析
❖ 医方认为:患者患子宫肌瘤3年余,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并有逐年增大趋势,有射频治疗 指征;治疗后可能出现的损伤,在术前已告 知患者,当出现并发症时予以积极处理,将 损伤降至最低限度,不属于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