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课后习题 (研究设计)【圣才出品】

第四章研究设计一、基本概念1.研究设计答: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设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为研究课题的确立,实际上只是对整个研究工作提出了所要达到的目标。
然而,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则是研究设计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
在社会研究中,当研究课题确定后,接下来的工作并不是马上深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收集资料,而是要为顺利达到研究课题所确立的目标进行认真的、周密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2.探索性研究答: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中:一是当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二是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进行考察,达到对这一现象的初步了解。
同时,它还可以为更深入、更系统、更周密的研究提供指导和线索。
3.描述性研究答: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
它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描述性研究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并且研究样本的规模要比探索性研究中的规模大得多。
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
所得的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通常是在电子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各种结果,并要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章节题库 (5-8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定比变量的是()。
(中财2009年研)A.收入B.受教育年限C.温度D.年龄【答案】C【解析】定比尺度又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测量中的最高层次,它除了含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和定距尺度的特征之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实在意义的真正零点。
C项,温度没有绝对的零点。
2.下列量表中,哪一种具有计算题目分辨力的功能?()(中财2009年研;中财2007年研)A.李克特量表B.格特曼量表C.鲍格达斯量表D.语义差异量表【答案】A【解析】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总加量表是李克特量表,只有总加量表具有计算分辨力的功能,李克特量表是总加量表的一种特定形式。
分辨力的计算方法是:先根据受测对象全体的总分排序;然后取出总分最高的。
李克特量表就是利用分辨力来计算的。
3.用来测量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量表是()。
(中财2008年研)A.李克特量表B.格特曼量表C.鲍格达斯量表D.语义差异量表【答案】C【解析】鲍格达斯量表是由一组表示不同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陈述组成的,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看法对这些陈述表态的,用来测量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量表。
其测量所得到的结果,既可以用来比较具有不同特征的人们对某一群体的社会距离的大小,也可以用来比较具有相同特征的人们对不同的群体的社会距离的大小。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测量中属于定比测量的有()。
(中财2012年研)A.温度B.收入C.人口出生率D.公元纪年E.职业【答案】BC【解析】定比尺度又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测量中的最高层次,它除了含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和定距尺度的特征之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实在意义的真正零点。
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AD两项没有绝对的零点;E 项并不能进行乘除加减运算。
2.测量的尺度包括()。
(中财2008年研)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E.定向尺度【答案】ABCD3.下列属于检验测量工具稳定性程度的方法有()。
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社会学
考试科目: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评分者信度
2.排除归纳
3.同期群研究
4.层变量
5.频率表
6.自由度
7.社会计量法
8.决定系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样本观测值与总体参数值的关系。
2.简述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统计推断与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
2.举例说明社会规律的含义及其与自然规律的异同之处。
历年社会学考研真题6

历年社会学考研真题6简答题简述假设在实证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
(人大1996,社会学) 简述在观察中如何控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社会距离。
(人大1996,社会学)简述如何查阅文献。
(人大1996,社会学) 简述什么是层次谬误。
(人大1996,社会学) 什么是理论、假设、概念、变量、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复旦1996,应用社会学)效度测定的三种类型是什么?内在联系如何?(复旦1996、1997,应用社会学)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有什么区别(分类原则有何不同)?为什么?(复旦1996、1997,应用社会学;北大1997,社会学各专业) 挑选访问员的标准是什么?(复旦1996,应用社会学) 理论分析与统计分析有什么关系和区别?(复旦1996,应用社会学) 试说明研究课题具体化与操作化的主要内容。
(北大1997,社会学各专业)简述实验方法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人大1997,社会学) 简述深入访谈的基本类型。
(人大1997,社会学) 简述概率抽样的随机化原则。
(人大1997,社会学) 举例说明三维列联表有几个二维边缘表。
(人大1997,社会学) 简述毛泽东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贡献。
(复旦1997,应用社会学) 设计一个调查研究方案主要应考虑哪些方面?(复旦1997,应用社会学)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有哪些特点?(复旦1997,应用社会学) 理论分析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复旦1997,应用社会学) 什么叫统计推论?其特点是什么?(复旦1997,人口经济学、应用社会学、人口学)什么叫非参数检验方法?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复旦1997,人口经济学、应用社会学、人口学)进行总体参数的点估计时,衡量估计值好坏的标准有哪几条?(复旦1997,人口经济学、应用社会学、人口学) 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北大1998,社会学各专业) 分层抽样与配额抽样有何异同?(北大1998,社会学各专业) 简述分类体系建立的原则。
(人大1999,社会学) 为调查某地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意向,从中抽查了200名应届毕业生,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北大1998,社会学各专业) 如何理解访谈方法中的“人为性”?(人大1999,社会学) 简述目标量的基本类型和相互关系。
(NEW)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11社会理论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理论考研真题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2选8,每题5分,多选本大题判为0分)1.意会2.生育模式3.日历年龄4.拟像秩序5.年龄中位数6.间接标准7.无时间之时间8.族群9.文化适应10.继嗣群11.规划性认同12.文化路向二、简答题(8选4,每题15分,多选本大题判为0分)1.帕森斯是怎样论述“非逻辑行为的逻辑化”?2.米尔斯是如何论述“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基本观点有哪些?3.布迪厄是如何论述“惯习”和“策略”之间的关系的?4.怎样理解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运行逻辑是差异逻辑的论述?5.简述“田野工作”作为社会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价值?6.人口学中有些指标是“率”,但实际上却不是“率”,请列举5个此类指标并予以说明。
7.请用相关的指标来简要概括中国当前的人口总体状况。
8.简述现阶段年龄歧视的表现,并谈谈你对现阶段年龄歧视的看法?三、论述题(6选2,每题25分,多选本大题判为0分)1.韦伯是怎样论述社会行动的本质的?并说明韦伯以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与迪尔凯姆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有何异同?2.吉登斯是如何论述“反思性”成为了全球化时代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普遍本质特点?3.费孝通先生是怎样论述“熟悉社会”的本质和特点的?说明现在的学者的“熟人社会”学术发展与费孝通先生的“熟悉社会”的异同分析。
社会研究方法考研题库-章节题库(导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一、简答题1.简述传统求知方式与科学方法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1)传统求知方式与科学方法的含义①传统的求知方式包括:权威法,即接受由权威人物提供的知识;经验法,即依靠人的感官来获取知识;思辨法,即依靠直觉、洞察和逻辑推理来获取知识。
②科学方法是指系统地消除个人经验观察中有可能出现的主观偏差或观测误差,以便得到共同接受的、可靠的知识。
科学与其他求知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的方法,即科学的研究程序。
(2)传统求知方式与科学方法的关系①与传统求知方式一样,科学方法也要依靠经验观察和逻辑推理。
②科学与传统求知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的方法,即科学的研究程序。
科学程序是科学方法的核心,这一程序称为科学的逻辑,它由以下几个步骤所构成:a.通过对理论的演绎建立研究假设;b.操作化;c.经验观察或实验;d.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
③各种知识求知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没有哪一种求知方式可以完全排斥其他的求知方式。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调查研究中,人们都从这几种不同的来源获得知识,都要利用观察、逻辑推理、权威的论述、前人的经验、直觉和想象等手段。
只不过人们对不同来源的知识的信任程度不同。
2.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探讨主要问题有哪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相关试题:什么是社会研究的方法论?试述它所讨论的主要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研究方法同科学方法一样,可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或研究法;具体方法与技术。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②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③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④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⑤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⑥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等。
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在社会研究中应遵循何种方法论,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因为研究社会现象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论、研究途径和判断标准,这需要对具体现象作具体分析。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构成)【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构成一、简答题1.怎样理解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答:(1)社会的涵义①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②在汉语中,“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古籍中。
《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就有记载:“礼部奏请千秋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
”此处“社会”一词是目前见到的社、会两字最早连用的地方,意为村民集会。
它是一个动名词,由“社”和“会”两字演进而来。
“社”原指祭神的地方。
《白虎通,社稷》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会”为聚集之意。
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聚集在一起。
古籍中的“社”有时也指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
③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生活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社会的范围扩展到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事实上的“地球村”。
④社会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和无限丰富的。
a.马克思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视点,提出了人类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类型: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并预见性地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
b.不少社会学家也对社会的类型作了区分,比如从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上,可将社会分为狩猎与采集社会、畜牧社会、初农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社会类型将会历史地创新与发展。
(2)社会的基本特征①社会以人为主体a.人是社会关系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社会生活的开拓者,但这里所说的人是人群而不是单一的个人;b.只有以一定数量和质量为基础,并按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人群,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体,因为单个人不可能发生角色关系,也无法谋生,因而不能创造社会;c.正因为如此,社会学研究特别关注社会的群体状态,包括家庭、家族、邻里、民族等等。
②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a.人是特殊的自然,由于人的自然和社会等多种属性的驱使,人们首先需要满足吃、穿、住等基本需求,因而需要在一定生产力状态下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以解决衣食之源和解决其它方面的物质条件;b.在这层意义上说,没有物质生产活动,就不会有人,更不会有人的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1996-2016年社会学方法初试真题

3、元社会学 从哲学层次上对社会学理论前提、概念假设、方法前提等作研究。齐美尔:哲学社会学 研究社会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即揭示社会学研究的条件、前提和基本概念,对个别研 究进行形而上学的综合。 4、参数 反映总体某个变量的综合描述,有平均数、方差等,可由样本统计值来估计。 5、抽样单位 抽样单位和个体是有区别的,个体是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即分析单位。个体与抽样单 位在有研究中是相同的,但在实际抽烟中抽样单位往往是多层次的。 6、估计量 即样本统计值。是调查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简述实验方法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1)社会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人,因而实验能操纵的自变量常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伦理或法 律的限制。 (2)实验对象:自愿、知情同意、避免强迫特殊群体; (3)对实验对象的蒙蔽:通常情况不允许蒙蔽,但是不得已的时候可以蒙蔽; (4)不能强迫参与者:生理上,心理上,法律上; (5)实验对象的匿名、对其信息保密; (6)其他:比如对实验对象的补偿。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方法真题(1996-2016)
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6 选 5,每题 4 分,共 20 分) 1、社会事实(《社会学研究方法》64) 杜尔克姆将社会层次上特有的现象统称为社会事实,并将其界定为:任何对个人施以
外在强制作用的,固定的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社会总体中普遍出现的,不依赖于个人 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社会事实具有: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和独立性四个特点, 可以分为社会物质事实和社会精神事实。
右一行以及最下一行次数的合计称为边缘次数,分布状况称为边缘分布,由边缘分布组成的 表称为边缘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社会理论与方法、应用社会学
考试科目: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5分,共30分)
1.主题分析(内容分析)
2.证伪
3.元社会学
4.参数
5.抽拉单元
6.估计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实验方法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2.简述深入访谈的基本类型。
3.简述概率抽样的随机化原则。
4.举例说明三维列联表中有几个二维边缘表。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理论假设的构建及其在验性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
2.为什么说列表是多项分布?它对列联分析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