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当事人
公民
姓名
性别
年龄
电话
职业
住址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需对你(单位)下列物品登记保存。在7日内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转移。请
于年月日前到接受处理。
序号
证据名称
规格
数量
登记保存地点
被取证人(或其代理人)签名及时间: 执法人员签名执法证件号:
行政执法机关(印章)
年 月 日
(本文书一式两份:一份存根,一份交当事人或其代理人。)
行政处罚文书制作规范

行政处罚文书制作规范(一)询问笔录1.适用范围本文书在执法人员调查取证过程中,询问证人或者当事人时使用。
2.制作规范(1)时间:写明进行询问的起止时间。
(2)地点:制作笔录的具体地点。
(3)询问人和记录人:填写负责询问和记录的两名执法人员姓名。
(4)被询问人:写明被询问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个人基本资料,被询问人的身份证件号码必须填写;如果当事人是单位的,还应当写明被询问人在该单位担任的职务。
(5)正文的第一句:写明执法人员向被询问人表明执法身份,(6)询问记录内容:询问时要围绕需调查的行为事实进行,重点是时间、地点、当事人、经过(原因)和结果等方面;对重点内容详细记录,对与案情无关的内容不要记录;尽量记录被询问人的原话,如无法记录原话的,要保证所记载的内容确系被询问人的原意。
(7)在记录询问人和被询问人之间的对话时,对于询问人,可以用“问”字起头,表示是其提出的问题;对于被询问人,可以用“答”字或者其名字的“姓”起头,表示是其所作的叙述。
(8)询问人提出一个问题后,应当有被询问人的回答。
如被询问人不回答或者拒绝回答,应当写明被询问人的态度,如“不回答”或者“沉默”等。
(9)询问结束后,应当要求被询问人审阅笔录,被询问人发现记录有误,可以要求修改笔录。
在每一处修改的地方,要让被询问人一一签名或者捺指印予以确认。
被询问人要求作较大修改的,可以要求被询问人在笔录后另外书写,并签名确认。
(10)询问笔录制作完成后,被询问人应当逐页签名。
在文书末尾(紧接正文的最后一行),被询问人应当书写“以上笔录我已阅,与我所说一致”或者“以上记载与本人口述无误"等语句,并签名、注明日期。
询问人和记录人也应当分别在文书末尾签名。
(11)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询问人在询问笔录上注明情况。
(二)勘验检查笔录1.适用范围本文书适用于执法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者对现场与案件有关的事实、证据线索等进行勘验检查记录,具体适用于以下四种情况:(1)巡查中发现的涉嫌违法的事实,如实记录案发现场的情况;(2)对投诉举报点进行的实地检查复核;(3)对限期改正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4)对违法经营的现场进行记录。
行政处罚文书制作规范

行政处罚文书制作规范(一)询问笔录1.适用范围本文书在执法人员调查取证过程中,询问证人或者当事人时使用。
2.制作规范(1)时间:写明进行询问的起止时间。
(2)地点:制作笔录的具体地点。
(3)询问人和记录人:填写负责询问和记录的两名执法人员姓名。
(4)被询问人:写明被询问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个人基本资料,被询问人的身份证件号码必须填写;如果当事人是单位的,还应当写明被询问人在该单位担任的职务。
(5)正文的第一句:写明执法人员向被询问人表明执法身份,(6)询问记录内容:询问时要围绕需调查的行为事实进行,重点是时间、地点、当事人、经过(原因)和结果等方面;对重点内容详细记录,对与案情无关的内容不要记录;尽量记录被询问人的原话,如无法记录原话的,要保证所记载的内容确系被询问人的原意。
(7)在记录询问人和被询问人之间的对话时,对于询问人,可以用“问”字起头,表示是其提出的问题;对于被询问人,可以用“答”字或者其名字的“姓”起头,表示是其所作的叙述。
(8)询问人提出一个问题后,应当有被询问人的回答。
如被询问人不回答或者拒绝回答,应当写明被询问人的态度,如“不回答”或者“沉默”等。
(9)询问结束后,应当要求被询问人审阅笔录,被询问人发现记录有误,可以要求修改笔录。
在每一处修改的地方,要让被询问人一一签名或者捺指印予以确认。
被询问人要求作较大修改的,可以要求被询问人在笔录后另外书写,并签名确认。
(10)询问笔录制作完成后,被询问人应当逐页签名。
在文书末尾(紧接正文的最后一行),被询问人应当书写“以上笔录我已阅,与我所说一致”或者“以上记载与本人口述无误"等语句,并签名、注明日期。
询问人和记录人也应当分别在文书末尾签名。
(11)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询问人在询问笔录上注明情况。
(二)勘验检查笔录1.适用范围本文书适用于执法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者对现场与案件有关的事实、证据线索等进行勘验检查记录,具体适用于以下四种情况:(1)巡查中发现的涉嫌违法的事实,如实记录案发现场的情况;(2)对投诉举报点进行的实地检查复核;(3)对限期改正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4)对违法经营的现场进行记录。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表示例

XX牌鞭炮50箱 XX牌礼花50箱
XX烟花150箱
提请理由及依据
因正处烟花爆竹销售旺季,防止当事人转移非法经营的烟花爆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保存方式
异地保存至XX仓库
承办人意见:建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
承办人(签名):赵XX王XX2006年2月15日
部门负责人意见:拟同意承办人意见。
负责人(签名):王XX2006年2月15日
机关负责人意见:同意承办人意见。
负责人(签名):周XX2006年2月15日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表
案件名称:XX贸易公司2Biblioteka 1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一般行政处罚案件
当事人
及基本情况
XX市XX公司 法定代表人:曹XX
地址:XX市XX大街甲17号
案件基本情况
2006年2月15日,经人举报,XX市XX贸易公司向从事烟花爆竹零售的经营者供应非法生产、经营的烟花爆竹,违反《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之规定。
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文书

《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文书(样式)》(征求意见稿)目录一、修订的原14种文书1、《交通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2、《询问笔录》3、《勘验检查笔录》4、《抽样取证凭证》5、《鉴定意见书》6、《证据登记保存清单》7、《调查报告》(在《交通违法行为调查报告》基础上修改,作为交通行政执法案件共用文书)8、《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9、《交通行政处罚决定书》10、《交通行政执法文书送达回证》(在《交通行政处罚文书送达回证》基础上修改,作为交通行政执法案件共用文书)11、《听证会通知书》12、《交通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笔录》13、《交通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报告书》14、《交通行政执法案件结案报告》(在《交通行政处罚结案报告》基础上修改,作为交通行政执法案件共用文书)二、增加的交通行政执法文书(一)共用类1、《案卷封面》2、《卷内目录》3、《当事人陈述申辩书》4、《交通行政执法现场笔录》5、《交通行政执法案件集体讨论记录》6、《备考表》(二)行政处罚文书7、《立案审批表》8、《案件移送书》9、《销案审批表》10、《当场缴纳罚款申请书》11、《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申请书》12、《交通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三)行政强制文书13、《解除交通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14、《交通行政强制执行审批表》15、《交通行政强制执行告诫书》16、《交通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四)其他类17、《责令改正通知书》交通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时间地点案由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性别年龄证件号码与案件关系工作单位和职务电话地址邮编问:我们是执法人员,执法证件号码分别是、。
现依法向你询问,请如实回答问题,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答:被询问人:承办人:第页共页被询问人:承办人:第页共页勘验检查笔录案由:勘验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月日时分天气情况勘验场所勘验人单位及职务勘验人单位及职务当事人单位及职务法定代表人单位及职务被邀请人单位及职务记录人单位及职务调查人单位及职务勘验情况及结果调查人勘验人记录人被邀请人当事人(单位代表)(本页填写不下的内容或需绘制勘验图的,可另附页)抽样取证凭证案号:被取证人姓名:年龄:联系电话:单位地址:邮编:处罚机关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因一案,需对你(单位)的下列物品抽样取证。
交通行政处罚案卷内材料的排列顺序

交通行政处罚案卷内材料的排列顺序
(一)一般程序
1、交通行政处罚决定书
2、上级部门交办、其他部门移送或群众举报案件的材料
3、立案登记表
4、现场笔录
5、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6、《××审批表》(交通行政强制措施审批表)
7、交通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
8、询问笔录
9、其他证据
10、交通违法行为调查报告
11、交通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记录
12、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
13、解除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14、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
15、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意见材料
16、陈述申辩复核意见书
17、交通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18、交通行政处罚听证会笔录
19、责令立即(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
20、送达回证
21、送达公告
22、《××审批表》(行政强制执行审批表)
23、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
24、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书
25、交通行政处罚结案报告
26、其他应归档的文件材料
上述不需要采取的行政处罚程序措施,可依次空缺。
(二)简易程序
1、现场笔录
2、交通行政(当场)处罚事前告知书
3、交通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
4、其他应归档的文件材料。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处理通知书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处理通知书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处理通知书
(文号)
:
□公民证件号码: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人/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机关于年月日向你(单位)作出《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文号),对等物品先行登记保存证据。
本机关于
年月日至年月日,对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以保存方式,存放于。
现根据(法律依据名称及条、款、项具体内容)的规定,对被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的物品作出以下处理:□于年月日至年月日送鉴定机构鉴定。
□退还当事人。
□随案件移送处理。
□其他:。
附件: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处理清单
联系人: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政机关名称(印章)
年月日。
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需要注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和执法水平的提高,安监执法尤其是行政处罚,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越来越多。
但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克服先行登记保存证据认识上的误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由此可见,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是获取证据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执法人员收集证据的一种手段。
不能将先行登记保存的当成对相关物品的没收,也不能当成对相关物品的查封和扣押。
2.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必须符合依法实施。
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是行政执法机关在立案以后,在案件进行调查过程中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所采取的一项证据保全措施。
它在实施时必须首先具备两个要件:(1)必须是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实施;(2)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
在执法过程中,未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不得实施;在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时,不能不顾情形任意采取,不是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不能随意滥用。
3、登记先行保存证据必须规范。
对先行保存的证据予以登记是采取这项措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安监人员在现场提取证据后,应当制作《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清单》。
制作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单时,不能漏填证据清单项目,比如证据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品级、单位、价格、数量等,也不能使用模糊不准确的计量单位,比如一桶、一箱等进行标记。
4.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定证据的要求。
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必须与违法行为具有直接的必然联系,符合证据的三大特征。
在执法中不能违背这些要求,扩大先行登记证据的范围,同时也不能违背取证的合法性要求,不注重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的形式和程序,不让相对人核实登记的物品,不交付相对人《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清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据名称
规格
数量
登记保存地点
当事人或代理人签名: 执法人员签名及执法证号:
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印章)
年 月 日
(本文书一式两份:一份存根,一份当事人或其代理人)
证 据 登 记 保 存 清 单
赣( )交登( )号
当
事
人
个人
姓 名
身份证件号
住 址
联系电话
单位
名 称
地 址
联查驾驶车辆擅自超限运输行驶公路一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你(单位)下列物品予以先行登记保存日(自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在此期间,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