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ICU的医院感染控制及目标性监测

ICU的医院感染控制及目标性监测

ICU的医院感染控制及目标性监测引言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更为突出。

由于ICU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抵抗力较弱,加上设备使用频繁,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次数多等因素,使得ICU成为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因此,ICU的医院感染控制及目标性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ICU的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目标性监测的必要性,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法。

ICU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1.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ICU中医务人员要经常洗手,尤其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物后、执行无菌操作前后等情况下都要进行手卫生。

洗手须使用肥皂配合流动水和干燥设备,或使用酒精洗手液,同时要确保手部每面表面都清洁彻底。

2. 确保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质量在ICU中,各种设备和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指南和规定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处于无菌状态。

3.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医院感染产生耐药菌株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ICU中,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按照医院的抗生素管理制度来使用抗生素。

同时,定期审查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4. 加强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ICU中的设备和环境清洁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设备,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特别是共享设备和用具时,更应确保消毒工作的完善。

5. 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医院感染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务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能,明白个人行为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ICU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1. 患者感染情况的监测对ICU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监测的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等,通过监测结果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改进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综合ICU目标性监测分析

综合ICU目标性监测分析

综合ICU目标性监测分析发表时间:2016-05-17T16:10:56.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作者:黄琴颜蕾李嵘嵘[导读]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江苏泰州 225599)多重耐药菌防控仍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侵入性操作的无菌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时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黄琴颜蕾李嵘嵘(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江苏泰州 225599)【摘要】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ICU发生医院感染及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

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入住ICU>48h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440例,发生医院感染34例、38例次,感染率7.73%、例次感染率8.64%,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12.44‰,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率1.52‰,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0。

感染患者中,标本送检46份,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1株),居前4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鲍氏不动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

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应重点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目标性监测;分析;医院感染【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396-02ICU是危重患者接受治疗和监护的区域,为了解和比较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督促医护人员执行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本院开展了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现将2014年1~12月ICU目标性监测的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监测对象2014年1~12月ICU收治的440例患者,转出ICU后追踪48小时。

1.2 监测方法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江苏省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指南》开展工作,具体工作由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ICU监控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icu目标性监测

icu目标性监测

icu目标性监测
ICU目标性监测是指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
称ICU)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进程和治疗效果进行实时、连续和准确的监测。

目标性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指导,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ICU目标性监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监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压等
生命体征的变化。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2.血氧饱和度的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可以及时
发现和处理呼吸系统问题,如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等,以防止进一步的并发症。

3.病情评估的监测:包括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神经系统功能、意识状态等,以及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病情进展。

通过定期的病情评估,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4.特殊器官功能的监测:对于重症患者,还需要监测特殊器官
功能的变化,如心脏功能、肺功能、肾功能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器官功能异常,以防止器官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ICU目标性监测是ICU护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和连续的监测,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目标性监测还可以提高ICU 的护理质量和效率,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并降低医疗事故和错误的发生率。

总之,ICU目标性监测是重症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并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和效率。

ICU目标性监测资料和指标包括哪些?

ICU目标性监测资料和指标包括哪些?

ICU目标性监测资料和指标包括哪些?
1.ICU目标性监测资料
ICU 目标性监测资料包括监测计划、监测方案、监测分析报告、月度总结分析反馈资料、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三管监测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监测。

2.ICU目标性监测指标
(1)同期住在 ICU的患者总人数:指监测月份在第一天已住在ICU的患者数(即上月最后一天的患者人数),加上本月新入 ICU 总人数。

(2)同期住在ICU的患者日数:指监测月份每日住在ICU患者人数之和。

(3)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日数、中心静脉插管日数、留置导尿管日数:指监测月份每日使用该导管的患者住在 ICU 的日数之和。

(4)医院感染率:表达方式有两种,即病例(例次)感染发病率和患者(例次)日感染发病率。

具体公式详见《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2—2009)附录 D。

某医院ICU院感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某医院ICU院感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海 峡 预 防 医学 杂 志
2 0 1 6年 1 2月 第 2 2卷第 6期
S t r a i t J P r e y Me d , De c . 2 0 1 6 , Vo 1 . 2 2 , No . 6
性 链球 菌 6 O份 样 品 , 均未 检 出 p 一 溶血 性链 球菌 。
不 重视 的 重要原 因。
本 研 究对南 平 市属 管理 的公共 场所 经 营单 位宾 馆( 酒 店) 、 商场 ( 超市) 集 中空 调 通 风 系统 进 行 连 续
监测 , 4年监测 结果 显示 其 卫生 质 量合 格 率 较 低 ( 仅 2 3 . 7 ) ; 风 管 内表 面 积尘 量 合 格 率 8 1 . 7 , 细 菌 总
部分 经 营单位 对监 测 结 果 不 重 视 , 对 卫 生 监 督 部 门
提 出 的整 改项 目, 未认真整改 ; 相 关 制 度形 同 虚设 , 与刘 永光 、 陈伟 基 等调查 结果 类 似[ 2 3 3 。主要 表 现 为 经 营单位 清洗 消毒 意识 淡薄 、 卫 生管 理制 度不 落实 、 未聘 请有 独立 法人 资格 的专 业 清洗机 构进 行清 洗 消 毒 。每年 调查 均能 发现 部份 冷却 塔 中的冷 却水 有沉 积物 、 藻类 、 生 物体 , 冷却 塔 周 围环境 脏乱 , 为 嗜肺军 团菌生 长 、 繁殖 提 供 了条 件 。嗜 肺 军 团 菌极 易存 在
2 0 1 4 -2 0 1 5年 ,
人住 I C U 的患者共 1 9 4 4例 , 发生医院感染 3 5 7人 , 感染 率 1 8 . 4 ; 2 0 1 5年 中 心 静 脉 插 管 使 用 率 较 2 0 1 4年 有 所 上 升, 而呼吸机与导尿管使用率有所下降 ; 2年 I C U 住 院病 人 总 日数 为 1 3 3 9 0 日, 呼吸机 相关肺部 感染率 2 7 . 3 4 % 。 , 中

综合ICU目标性监测调查分析

综合ICU目标性监测调查分析

综合ICU目标性监测调查分析【摘要】目的研究ICU医院感染状况,以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学》中介绍的方法,自设表格,每日对所有ICU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所有感染病例中,肺部感染占80%,G-占54.69%,使用呼吸机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病率较高。

结论严格无菌观念,保持空气洁净度,加强病房管理,减少侵入性操作时间,加强呼吸治疗器械消毒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dition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ICU for favorably controlling the occurr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 Accrording to the methods introduced in the book Administra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the formats were self-established and all ICU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every day.Results Among all the infected cases, the cases with lung infection consisted of 80%, the ones with G-were 54.69%, and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related to the use of respirator was higher.ConclusionThe strict idea of sterilization, the maintenance of air cleanness, the intensified administration of the wards and the sterilization of respirator, and the shortened time of invasive operations should be emphasized.【Key words】ICU;Target monitoring;Nosocomial infection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的控制已在医院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病情急、重,涉及到较多的侵入性操作,在挽救生命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kn so id f山eivsv rc d r— so itdi e t n r n lz d Re u t 2 f2 9 ( 13 % )ip t nsd vlp d3 1 . % )c e f aiep oe ue ascae n ci sweea aye . s l s 7o 3 1 .0 n f o n ai t eeo e 3( 381 e s a so
r t s 6. %o.Th o r r s rt r ta t o e t ao —a s cae Wa t e ae Wa 74 e lwe e piaoy r c f v ni tr s o itd s h mo t v l e a l st t ifci n. c o n e fr 7.8% . e l s u n r be ie o ne to a c u t d o 5 5 Th
N , e ees nfa t ieecs o p e i yc r i t nN a ( .1 )P<0O )At dutdwt A I m to , edi I It r w r g icn f rne m a dwt snh nz i I t 26 % ( he i i d c r h o ao re .1. f r js i SS e d t ayN ea e h h h l
p t o e sc u e r in y c n i o a a tr .Wh c ah g n a s d N1wee ma l o dt n lb ce a i i ih G-b ce a a c u td fr 8 . 8 , n r g r ss n e w sh g . a tr c o n e o 43 % a d d u e it c a ih Con l s on i a cu i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一种专门为病情危急且需要特殊监护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部门。

由于ICU病区患者病情严重,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因此对ICU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针对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方案。

一、目标性监测的定义和范围目标性监测是指对ICU患者进行特定感染的监测,包括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血流感染(BSI,Bloodstream infection)和尿道感染等。

这些是ICU患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也是造成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二、监测指标和评价标准2.BSI的监测指标:BSI的监测指标包括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超过72小时后出现发热、寒战、高白细胞计数等症状、阳性血培养结果等。

评价标准可采用CDC或NNIS的标准。

3.尿道感染的监测指标:尿道感染的监测指标包括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液中出现白细胞、细菌定植或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等。

评价标准可采用CDC或NNIS的标准。

三、监测方法和频率1.监测方法:可以采用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

临床检查主要包括观察症状、体征和病历记录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痰液、血液和尿液的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和CT检查等。

2.监测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感染风险来确定监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重症患者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四、监测结果的收集和分析1.监测结果的收集:监测结果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指标的阳性和阴性结果、相关的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等。

可以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或监测表格进行记录。

2.监测结果的分析:监测结果应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感染的发生率、发病时间和发病原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为预防和控制ICU内医院感染,院感科专职人员与ICU护士长、医院感染兼职人员密切配合,对ICU开展了目标性监测,现将2015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数据(一)监测对象2015年7-12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一)感染率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181人,医院感染5例,感染率为2.7%。

.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泌尿道插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0人)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0人) ;肺部感染发病率0%(使用呼吸机中肺炎人数0人,未使用呼吸机5人,肺部感染的病人与使用呼吸机无关)(三)部位感位感染发生部位一下呼吸道为主三、分析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提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是ICU医院感染主要高危因素,应严格掌握气管切开和插管指征; ICU 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底下、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共同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因此,科室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整改建议1、认真执行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严格手卫生制度,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认真执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医院内肺炎、导管相关血流、导尿管相关尿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016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2016年ICU开展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数据(一)监测对象2016年1-12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一)感染率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381人,医院感染14例,感染率为3.6%,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泌尿道插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0人)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0人) ;肺部感染发病率0%(使用呼吸机中肺炎人数2人,未使用呼吸机3人,肺部感染的病人经与主管大夫讨论分析,与使用呼吸机无关)(三)部位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一今年仍以下呼吸道为主细菌培养以痰培养为主,培养的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占第一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第二位,铜绿假单胞菌菌为第三位。

三、分析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提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是ICU医院感染主要高危因素,应严格掌握气管切开和插管指征; ICU 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底下、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共同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因此,科室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整改建议(一)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将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放置;定时开窗通风,定时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加强物表的清洁、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严格手卫生制度,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科室院感兼职人员应协助护士长做好监督检查,尤其是医生在换药时和查房前做好手卫生;加强科室护士手卫生的正确率。

(三)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在进行吸痰操作、换药和进行侵袭性操作时。

(四)认真执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医院内肺炎、导管相关血流、导尿管相关尿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及对相应(五)加强培训,对于三管监测的诊断及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细菌培养,这是临床医生的薄弱环节。

2017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2017年ICU开展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数据(一)监测对象2017年1-12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和对病人进行病情各危险等级评定,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一)感染率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408人,住院病人总日数1467天,感染人数30人,感染率7.8%,住院日感染发病率20‰,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导尿病人日数1334人,尿管使用率92.38%,泌尿道插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

动静脉插管日数593天,动静脉使用率41.06%,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

使用呼吸机日数178天,呼吸机使用率12.33%,呼吸机相关感染发病率0%。

(四)部位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一下呼吸道为主培养的细菌以痰培养最多,其次血培养,今年的细菌有8种,以肺炎克雷伯菌占第一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菌为第二位,大肠埃希菌居第三位。

三、分析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感染率逐年上升,患者危重程度比去年提高,提示 ICU 患者病情危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底下;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共同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患者也逐年上升,因此,科室要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整改建议(一)加强病房环境管理,注重细节,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加强物表的清洁、消毒和终末消毒,(二)严格手卫生制度,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有所提高,但是仍要加强监督临床医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三)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四)合理应用抗生素,这种观念有所提升,能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但仍需要在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加强学习。

(五)加强培训,加强培训,对于三管监测的诊断及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细菌培养,这是临床医生的薄弱环节。

2018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2018年ICU开展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数据(一)监测对象2018年1-3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和对病人进行病情各危险等级评定,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一)感染率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82人,住院病人总日数294天,感染人数4人,感染率5%,住院日感染发病率13‰,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一季度监测ICU新入病人82人,共住院294天,使用呼吸机44天,呼吸机使用率14%,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留置导尿管234天,尿道插管使用率79%,未发生泌尿系感染。

动静脉插管103天,动静脉插管使用率35%,未发生相关感染。

(三)部位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一下呼吸道为主培养的细菌以痰培养最多,第一季度的细菌有2种,以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一位三例,阴沟肠杆菌占第二位共一例。

三、分析(一)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感染率比去年下降,患者危重程度与去年持平,提示 ICU 患者虽然病情危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随着院感工作的不断完善,措施不断加强,院感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广谱抗生素的也存在不合理应用,但是大部分医生会根据痰培养结果去修正抗生素的使用;(三)危重患者的比例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人数呈正相关,病号越多,存在这种有创操作就越多,就越容易造成医院的交叉感染,但是今年做的比较好,在护理方面我们注意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病房环境也加强改善,注重通风,空气消毒机正逐渐更换;无菌物品和一次性消耗用品管理规范;(四)第一季度,多重耐药菌感染人数为1人,感染人数较少,在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方面不仅加强理论学习,而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做好消毒隔离。

2018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2018年ICU开展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数据(一)监测对象2018年4-6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和对病人进行病情各危险等级评定,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一)感染率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85人,住院病人总日数362天,感染人数6人,感染率7%,住院日感染发病率17‰,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二季度监测ICU新入病人85人,共住院362天,使用呼吸机52天,呼吸机使用率14%,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留置导尿管323天,尿道插管使用率89%,未发生泌尿系感染。

动静脉插管106天,动静脉插管使用率29%,未发生相关感染。

(三)部位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一下呼吸道为主培养的细菌以痰培养最多,其次尿培养一例,第一季度的细菌有3种,以肺炎克雷伯菌占第一位三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第二位共二例,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三位,共一例。

四、分析(五)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感染率比第一季度高,患者危重程度与去年持平,提示 ICU 患者虽然病情危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随着院感工作的不断完善,措施不断加强,院感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六)广谱抗生素的也存在不合理应用,但是大部分医生会根据痰培养结果去修正抗生素的使用;(七)危重患者的比例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人数呈正相关,病号越多,存在这种有创操作就越多,就越容易造成医院的交叉感染,但是今年做的比较好,在护理方面我们注意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病房环境也加强改善,注重通风,空气消毒机正逐渐更换;无菌物品和一次性消耗用品管理规范;(八)第一季度,多重耐药菌感染人数为1人,感染人数较少,在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方面不仅加强理论学习,而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做好消毒隔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