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通信系统论文

合集下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功能的研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功能的研究
第 3 2卷 第 2 2期 2
2 01 1年 4 月 1 日 0






Vo 32 l No22 . 2
Tee o ]c mm u e to s o  ̄ e m e nia in f r e Po r we Sy tm se
A r1 2 1 p . 0, 01
.5 . 5
得 到大力 推 广 ,在农 村城 市 电 网的改 造 中越来 越 多的变 电站 实现 了综 合 自动化 ,达到 了无 人值 班
的运行水 平 。其 中通 信技 术 的应用 是 变 电站 自动
化 系统 的结 构 、 能 、 能 改善 和 提 高 的基 础 , 功 性 通 信 应用技 术 的发展 和 完善 是影 响变 电站 自动化 系
以下特 点和要 求 。 1快 速 的实 时响 应 能力 。变 电所综 合 自动 化 ) 系 统 的数 据 网络要 及 时地 传输 现场 的实 时 运行 信

外 部 系统 紧密相 连 。描 述通 信 网络 的主要 因素有 网络拓 扑结构 , 信载 体及 通信 控制方 式 等 。 通 目前 应 用较 为广泛 的通 信 网络有 以下 3种 类型 。 1R 一 2 /8 ) S 4 24 5接 口总线 网 。该 通信 系统 由专
1 特 点 与 要求
由于பைடு நூலகம்数 据 通 信 在 综 合 自动 化 系 统 内 的重 要
2 主 要应 用 的通 信 网络
变 电站 内通信 网络 连 接各设 备 层 ,使独 立 的
各 自分散 的设 备形 成协 同工 作 的有 机总 体 ,并与
性, 济、 经 可靠 的数 据 通信 成 为 系统 的技 术 核 心 , 而 由于变 电站 的特殊 环境 和综 合 自动 化 系统 的要 求 ,使 变 电站综 合 自动化 系统 内的数 据 网络具 有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模式应用探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模式应用探讨
K e r s s b tt n a t m ai n s se ; c mmu ia i n n t o k c mmu ia i np o o o y wo d : u s i u o t tm a o o y o n c t ew r ; o o n c t rt c l o
等 变 电站 主控 室 功 能 ,并 负 责 与远 方 调度 中心 通
足下列要求:①快速 的实时响应能力 ;②很高的 可靠性;③优 良的电磁兼容性能;④分层式结构 。
变电站 内通信网络传输信息时间应符合国际标
准要求 :设备层和 间隔层之 间、间隔 内各个设 备之 间、 间隔层各 间隔单元之 间为 1ms 10 ;间隔  ̄ 0ms 层和变 电站层之 间为 1  ̄10m ;变 电站层 各 0ms 00 s
第2卷 4
华 中 电 力
21年第5 01 期
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通信模式应用探讨
张 建 ,廖 宁,詹 钊
f 德阳电业局 ,四川 德 阳 6 80 ) 10 0
摘要:文章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 系统站内通信模式,着重论述 了各 自的通信结构和特点, 并通过对各种的通信模 式在实际应 用中的效果进行 比较 ,在此基础上提 出比较合理的通讯 系统实现模式。 关键词 :变电站 自 动化 系统;通信 网络;通信规约
信 。第二层为问隔层或单元层,负责对下层就地 装 置 和智 能 电子设 备进 行通 信 管理 、控 制 等任 务 , 同时也承担着通信规约解释、转换工作。第三层 是就地的模拟量、开关量和脉冲量数据采集、保
个设备之问、变电站和控制中心之间≥l 0 s O m。 0
1 变 电站 通信 网 i Z Ja , 1 1 HA Z o N ha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的探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的探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的探讨内部和外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的关键是根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需求,确保合理选择软件的基础上,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硬件设备,通信信道,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

标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方式;探讨。

一、引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分层分布式控制系统由多台计算机的几个子系统,包括监测,保护装置电能质量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在每个子系统中,由多个智能模块来构成,如计算机的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容器保护和各种线路保护。

因此,在综合自动化系统当中,我们必须要在每个子系统当中来进行信息的交换,这样可以减少重复,而且还可以简化各变电站二次设备之间的互连配置,从而提高各子系统之间数据通信的安全性。

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应用1.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要求根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于操作环境的特殊要求,数据网络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②可靠性高;③良好的电磁兼容性;④层状结构。

变电站通信网络的信息应该是随着时间的国际标准相一致的:在设备层和隔离层之间,在各个装置之间的间距,间隔层是1毫秒?各单元间100ms的间隔;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10毫秒? 1000毫秒;个人站级设备之间,变电站和控制中心之间≥ 1000毫秒。

1.2变电站通信网络1.2.1 RS-422/485总线隔离层的功能RS-422/485各种数据总线结构实际上是由一个IPC完成时,IPC接收的智能卡外围设备接口RS-422/485通信和处理直接显示为背景监测后收集RS-232串行智能电子设备,并通过对主计划串口发送。

RS- 485是一种低成本,操作半双工总线结构简单,在实际应用中,RS422和RS485串行传输速率是好的指标的100kbps的1000米的传输速率,短距离速度可以达到10Mbps ;RS422串行端口全双工,RS485串行端口设置为半双工,主要是从问题和答案的介质访问方法,是一种总线结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结业论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系部:电力工程系班级:供用电12-4姓名:豆鹏程学号:**********【摘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站内工作可靠、灵活性好、易于扩展的通信网络,以来满足各种信息的传送要求。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对通信网络的要求和组成、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及通信的功能作了有详细的介绍。

【关键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传输;数据通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引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质上是由多台微机组成的分层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包括监控、继电器保护、电能质量自动控制系统等多个子系统。

在各个子系统中,往往又由多个智能模块组成,例如微机保护子系统中,有变压器保护、电容器保护和各种线路保护等。

因此在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必须通过内部数据通信,实现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间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共享,以减少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重复配置和简化各子系统间的互连,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2、5]另一方面,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电能传输、交换、分配的重要环节,它集中了变压器、开关、无功补偿等昂贵设备。

因此,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工作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无人值班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环节的故障信息要及时上报控制中心,同时也要能接受和执行控制中心下达的各种操作和调控命令。

[2]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种功能模块间的信息交换;而是变电站与控制中心的通信。

一、变电站内的信息传输[2、3、5]现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一般都是分层分布式结构,传输的信息有以下几种:(一)现场一次设备与间隔层间的信息传输间隔层设备大多需从现场一次设备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采集正常情况和事故情况下的电压值和电流值,采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和故障诊断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变压器、互感器、避雷针的诊断信息以及断路器操作信息。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综述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综述
络技 术 的应用 影 响到 变 电站 自动 化 系统 的结构 、功 能 、 性
要方 法 。
能的改善和提高。 通信网络规模庞大 , 行为复杂 , 通信 网络 1 . 3 变 电站 自动化 系统 通信 网络可 靠性 在电力领域 ,很多学者针对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通信 网 的可靠性便 成为通信 网络分析 和应用 中必须考虑的重要
破 坏 的可能 性 较小 的 民用 网络 来说 , 网络 抗 毁性 的地位 则 量 化 的评 判指标 和方 法理论 上的论证 。 徐立子根据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提出了相 显得不是非常突出。 并分类为硬件指标和软件指标 , 在此基础上 考虑到网络部件的随机失效的影响, 人们提出了生存性 应的评估指标 ,
研究 。
在对现有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基础之上 , 可以 大致总结出分析的一般途径 : 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络可靠性 指标 , 以此指标作为评估的基础 ; 对具体 的网络进行分析 , 结合数学理论建立模型 , 并 由此模型计算 出网络 的可靠性 测度 , 或者对 网络进行仿真从而求出网络的可靠性指标。 对 于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通信 网络的可靠性研究 也应该遵循这样一条思路。 结构复杂 的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通信 网络的可靠 性评 估, 可以采用仿真的方法进行分析 , 这基于两方面的判断 :
因素 。
络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何卫等针对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
1 研究现状
从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 , 人们已经在通信网络的可靠性 指标和可靠性评估方法上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 , 因此 , 积极 借鉴通信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 电力通信 网络 的可 靠性分析中很有必要 。 1 . 1 可靠性评估指标
陈浩 河
( 广东 电网公司中山供 电局 , 广东 中山 5 2 8 4 0 0 )

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变电站作为能源传输和分配的关键设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变电站的运行和安全,现场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探讨。

一、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架构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是指用于变电站现场监控、维护和保护的通信系统。

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条件,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通常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监控系统、保护系统、通信系统和辅助系统等。

这些子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和互联,以便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1. 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用于对变电站设备和电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的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存储、远程控制和人机界面等。

监控系统通常由一组监控终端、工作站和服务器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网络互联,并与其他子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2. 保护系统3. 通信系统4. 辅助系统1. 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的基础。

在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技术需要满足高速、可靠和安全的要求。

常用的数据传输技术包括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和有线网络等。

光纤通信具有带宽大、抗干扰性强和安全可靠等优点,适合于变电站内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而微波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和抗干扰性强等优点,适合于变电站内部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有线网络则适合于变电站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技术是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的关键。

在变电站现场通信网络中,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采集、处理和存储,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来满足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实时数据库、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等。

实时数据库能够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快速检索,满足实时监测和控制的要求;分布式计算能够实现数据的高速处理和分布式存储,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要求;云计算能够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智能分析,满足复杂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的要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功能的研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功能的研究

不断 创新 和发 展 。 通 过科 研 机构 技术 发展 对变 电站综 合 自 动 化 系统 的 传 统 的微波 、 载波 、 光 纤、 卫 星等 传输 链路 , 这些 通道 基本上是 专线 或 持续 改进 , 可靠性 和功 能也 不断 的提高 , 结 构也 分成了不同的 形式 , 到 临时专 线 。 而 近年发展 起 来的 网络技 术可为其 提供 一个或 多个 虚拟 通 目前为止大概 有如下 的几种形式 : 分布分 散式结 构形 式 、 分散与集 中相 道 , 尤其是 国家 电力一般数 据 网的建 立, 为这 种数 据传输 方式 提供了强 结合、 分层分面式 系统集 中组 屏的结构 形式集 中式 结构形式 等。 有 力的手 段。 1 . 变 电所综合 自动化 系统通 信的 要求与 特点 3 变 电站综合 自动化 通信安全 需求
变 电站 综 合 自 动 化 系统 的 技 术核 心 是数 据 通信 的 可靠 性 和经 济 变 电站 综 合 自 动 化 系统通信 的安 全 需求 , 通 常是对 防范 异 常信 息 性, 在变 电中更需 要综 合 自 动化 系统和 其所在的 特殊 的环境 要求 , 需 要 修 改或破 坏对信息及 时可靠地访 问和使用 , 对在信 息访 问和公开方面 , 使得内的数 据 网络具 有一定 的技术要求和 特点: 防 护性 的被授 权的限制要 求较低 。 根据指导文件 , 确定综 合 自 动化 系统 ( 1 ) 较 高的可靠性 。 电力系统 的特点就 是保证 可靠的运 行, 包括 数 通信 网的主要 安全需 求如 下: 访 问控制采 取高 强度的访 问控 制策略 , 确 据 通信 网络的可靠运 行, 一旦数 据网络发生 故障则 会引起 变电站 正常的 保 资源只能 被适 当的人员访 问 , 特 别 对于此通 信 网在特 定情况下 , 如 紧 监 控 和调 度命令的发布 , 轻则 造成调 度命令不能 及时 的执 行, 重则会 造 急事件 允许访 问机制 被绕 过识 别和认证 、 核对用 户设 备的过 程 , 并在 认

浅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的通信技术

浅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的通信技术
他 设 备通 过 规约 转 换 接 人 间 隔层 以太 网 , 据所 属 根
态、 互锁、 相关动作 闭锁 、 电压无功综合控 制装置工 作 状态 等信 息 。 3 间隔层与变 电站层 的通信。间隔层 与变 电 ) 站层的通信 内容有 : 测量及状态信息 ; 操作信息 ; 参 数信 息 。 4 变 电站 层 的 内 部 通 信 。 变 电 站 层 不 同设 备 ) 问的通信 , 根据各设备任务特点 , 传输所需的测量信 息 、 态信 息 和操 作命 令 。 状
LnWok 术 是 一 种 “ 向 数 据 ”的 网 络 技 o rs技 面 术 。LnWok 的核 心是 N uo 经元 芯 片 。它 的 o rs ern神
显著特点是既能管理通信, 又具有 IO和控制功能 , / 变 电站 采用 多 N uo ern芯片 的 网络 扩 展方 式 , 由每个 I0单元或保护单 元处理 大量数据 。 / 网络 只能用 于
实现 各 单元 之 间 的数 据 传输 。基 于 InWok 网 络 rs o
此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子系统必须保证很高的
可 靠性 。
13 优 良的 电磁 兼 容 性 能 .
的技术方案 , 如图 1 所示。每个间隔单元都有 N u e— Y 芯片 , o n 通过其网络接 口实现互连 。主站计算机可 通过 LnWok o rs接 口连 接 , 信 网 络 采 用 双 绞 线 。 通 L nWo s o r 通信网络最高通信速 率可达 12 M / , k .5 b s
变 电站 是 一个 具 有 强 电 磁感 荣 的环 境 , 在 电 存 源、 雷击 、 闸等强 电磁 干扰 和 地 电 位 差 干 扰 , 信 跳 通
环境恶劣 , 数据通信 网络必须注意采取相应 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通信系统论文
变电站通信系统是指在变电站内部和变电站之间传递信息和数据的一种通信系统,主要用于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管理和控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变电站的现代化建设,变电站通信系统也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工程师将目光投向了变电站通信系统领域,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变电站通信系统的研究中,论文是一种重要的成果形式。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简单地介绍一下变电站通信系统论文的内容和要点。

一、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

它包括了传输介质、数据编码、信号解调、信号处理等方面,在变电站内部和变电站之间建立起了稳定且高效的通信渠道。

在论文中,通常需要详细介绍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法。

例如,可以对电力通信网络、光纤通信技术、数据传输协议、通信接口协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阐明变电站通信系统的设计原则、实现方式和性能评估等。

二、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应用与优化
变电站通信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论文中可以对应用于变电站通信系统中
的实际场景、应用场合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可以分析铁路电力系统、新能源电力系统、城市电力系统等不同场景下的变电站通信系统应用,探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针对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是变电站通信系统论文的重要部分之一。

在通信系统的优化方面,可以从传输速率、传输效率、网络可靠性、网络安全等多维度进行优化。

通过论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实现变电站通信系统应用效果的提升。

三、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变电站通信系统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其设计、研究和应用都需要与时俱进。

因此,在变电站通信系统论文中,需要对未来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以适应科技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

针对未来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发展,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智能变电站通信系统、5G技术在变电站
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变电站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等。

介绍未来的技术方向和应用场景,为变电站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思考和探索。

总结
变电站通信系统论文在电力系统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其要点包括了系统基础原理、应用场景与优化、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只有在系统性地分析这些要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为变电站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