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22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22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整式的乘法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复习a n的意义:a n表示n个a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是指数.(出示投影片)提出问题:(出示投影片)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千万亿(1015)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师]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运算次数=运算速度×工作时间,所以计算机工作103秒可进行的运算次数为:1015×103.[师]1015×103如何计算呢?[生]根据乘方的意义可知1015×103=(10×10×…×10)15个10×(10×10×10)=(10×10×…×10)18个10=1018.[师]很好,通过观察大家可以发现1015、103这两个因数是同底数幂的形式,所以我们把像1015,103的运算叫做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学习这样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二、探究新知1.做一做(出示投影片)计算下列各式:(1)25×22;(2)a3·a2;(3)5m·5n.(m,n都是正整数)你发现了什么?注意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师]根据乘方的意义,同学们可以独立解决上述问题.[生](1)25×22=(2×2×2×2×2)×(2×2)=27=25+2.因为25表示5个2相乘,22表示2个2相乘,根据乘方的意义,同样道理可得a3·a2=(a·a·a)(a·a)=a5=a3+2.5m·5n=(5×5·…·5),\s\do4(m个5))×(5×5·…·5),\s\do4(n个5))=5m+n.[生]我们可以发现下列规律:a m·a n等于什么(m,n都是正整数)?为什么?(1)这三个式子都是底数相同的幂相乘;(2)相乘结果的底数与原来底数相同,指数是原来两个幂的指数的和.2.议一议(出示投影片)[师生共析]a m·a n表示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幂的意义可得:a m·a n=(a×a·…·a)m个a·(a×a·…·a)n个a=a·a·…·a(m+n)个a=a m+n于是有a m·a n=a m+n(m,n都是正整数),用语言来描述此法则即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道理,深刻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生]a m表示m个a相乘,a n表示n个a相乘,a m·a n表示m个a相乘再乘以n个a相乘,也就是说有(m+n)个a相乘,根据乘方的意义可得a m·a n=a m+n.[师]也就是说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要降一级运算,变为相加.3.例题讲解出示投影片[例1]计算:(1)x2·x5; (2)a·a6;(3)2×24×23; (4)x m·x3m+1.[例2]计算a m·a n·a p后,能找到什么规律?[师]我们先来看例1,是不是可以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呢?[生1](1),(2),(4)可以直接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法则.[生2](3)也可以,先算两个同底数幂相乘,将其结果再与第三个幂相乘,仍是同底数幂相乘,再用法则运算就可以了.[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请自己做一遍.每组出一名同学板演,看谁算得又准又快.生板演:(1)解:x2·x5=x2+5=x7;(2)解:a·a6=a1·a6=a1+6=a7;(3)解:2×24×23=21+4·23=25·23=25+3=28;(4)解:x m·x3m+1=x m+(3m+1)=x4m+1.[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例2.受(3)的启发,能自己解决吗?与同伴交流一下解题方法.解法一:a m·a n·a p=(a m·a n)·a p=a m+n·a p=a m+n+p;解法二::a m·a n·a p=a m·(a n·a p)=a m·a n+p=a m+n+p;解法三:a m·a n·a p=(a·a…a)m个a·(a·a…a)n个a·(a·a…a)p个a=a m+n+p归纳:解法一与解法二都直接应用了运算法则,同时还运用了乘法的结合律;解法三是直接应用乘方的意义.三种解法得出了同一结果.我们需要这种开拓思维的创新精神.[生]那我们就可以推断,不管是多少个幂相乘,只要是同底数幂相乘,就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师]是的,能不能用符号表示出来呢?[生]am1·am2·am3·…am n=am1+m2+m3+…m n.[师]鼓励学生.那么例1中的第(3)题我们就可以直接应用法则运算了.2×24×23=21+4+3=28.三、随堂练习1.m14可以写成()A.m7+m7B.m7·m7C.m2·m7D.m·m142.若x m=2,x n=5,则x m+n的值为()A.7 B.10 C.25D.523.计算:-22×(-2)2=________;(-x)(-x2)(-x3)(-x4)=________.4.计算:(1)(-3)2×(-3)5;(2)106·105·10;(3)x2·(-x)5;(4)(a+b)2·(a+b)6.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谈一下有何新的收获和体会呢?[生]在探索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时,进一步体会了幂的意义,了解了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生]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应用这个性质时,我觉得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才能运用这个性质;二是运用这个性质计算时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a m+n(m,n是正整数).五、课后作业教材第96页练习.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这一性质,接着再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同底数幂运算,幂的底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训练学生的整体思想.14.1.2幂的乘方1.知道幂的乘方的意义.2.会进行幂的乘方计算.重点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一、复习引入(1)叙述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2)计算:①a2·a5·a n;②a4·a4·a4.二、自主探究1.思考: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看看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1)(32)3=32×32×32=3();(2)(a2)3=a2·a2·a2=a();(3)(a m)3=a m·a m·a m=a().(m是正整数)2.小组讨论对正整数n,你认识(a m)n等于什么?能对你的猜想给出验证过程吗?幂的乘方(a m)n=a m·a m·a m…a m n个=am+m+m+…m,\s\up6(n个m))=a mn字母表示:(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语言叙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注意:幂的乘方不能和同底数幂的乘法相混淆,例如不能把(a5)2的结果错误地写成a7,也不能把a5·a2的计算结果写成a10.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式的计算中,正确的是()A.(x3)2=x5B.(x3)2=x6C.(x n+1)2=x2n+1D.x3·x2=x62.计算:(1)(103)5; (2)(a4)4;(3)(a m)2; (4)-(x4)3.四、归纳小结幂的乘方的意义:(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五、布置作业教材第97页练习.运用类比方法,得到了幂的乘方法则.这样的设计起点低,学生学起来更自然,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值得引起注意.14.1.3积的乘方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和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点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难点幂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一、问题导入[师]提出的问题:若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1×103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生]它的体积应是V=(1.1×103)3cm3.[师]这个结果是幂的乘方形式吗?[生]不是,底数是1.1与103的乘积,虽然103是幂,但总体来看,我认为应是积的乘方才有道理.[师]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运算法则?用前两节课的探究经验,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二、探索新知老师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尝试、归纳.(出示投影片)1.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1)(ab)2=(ab)·(ab)=(a·a)·(b·b)=a()b();(2)(ab)3=________=________=a()b();(3)(ab)n=________=________=a()b().(n是正整数)2.把你发现的规律先用文字语言表述,再用符号语言表达.3.解决前面提到的正方体体积计算问题.4.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能否进行逆运算呢?请验证你的想法.5.完成教材第97页例3.学生探究的经过:1.(1)(ab)2=(ab)·(ab)=(a·a)·(b·b)=a2b2,其中第①步是用乘方的意义;第②步是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③步是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2),(3)题;(2)(ab)3=(ab)·(ab)·(ab)=(a·a·a)·(b·b·b)=a3b3;(3)(ab)n=(ab)·(ab)·…·(ab)n个ab=a·a·…·an个a·b·b·…·bn个b=a n b n.2.积的乘方的结果是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也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幂的乘积.用符号语言叙述便是:(ab)n=a n·b n.(n是正整数)3.正方体的V=(1.1×103)3它不是最简形式,根据发现的规律可作如下运算:V=(1.1×103)3=1.13×(103)3=1.13×103×3=1.13×109=1.331×109(cm3).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ab)n=a n·b n.(n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再考虑如下问题:(abc)n如何计算?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规律?3个以上的因式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即(abc)n=a n·b n·c n.(n为正整数) 4.积的乘方法则可以进行逆运算.即a n·b n=(ab)n.(n为正整数)分析这个等式:左边是幂的乘积,而且幂指数相同,右边是积的乘方,且指数与左边指数相等,那么可以总结为:同指数幂相乘,底数相乘,指数不变.看来这也是降级运算了,即将幂的乘积转化为底数的乘法运算.对于a n·b n=(a·b)n(n为正整数)的证明如下:a n·b n=(a×a×…×a)n个a(b×b×…×b)n个b——幂的意义=(ab)(ab)(ab)(ab)…(ab)n个(ab)——乘法交换律、结合律=(a·b)n——乘方的意义5.[例3](1)(2a)3=23·a3=8a3;(2)(-5b)3=(-5)3·b3=-125b3;(3)(xy2)2=x2·(y2)2=x2·y2×2=x2·y4=x2y4;(4)(-2x3)4=(-2)4·(x3)4=16·x3×4=16x12.(学生活动时,老师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及时启发引导,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并能做简单的应用.可以作如下归纳总结:(1)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每一个因式乘方的积.即(ab)n=a n·b n.(n为正整数)(2)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式的积的乘方也是具有这一性质.如(abc)n=a n·b n·c n;(n为正整数)(3)积的乘方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n·b n=(ab)n,a n·b n·c n=(abc)n.(n为正整数)三、随堂练习1.教材第98页练习.(由学生板演或口答)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2)在应用积的运算性质计算时,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五、布置作业(1)(-2xy)3;(2)(5x3y)2;(3)[(x+y)2]3;(4)(0.5am3n4)2.本节课属于典型的公式法则课,从实际问题猜想——主动推导探究——理解公式——应用公式——公式拓展,整堂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教案)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分课时含反思)

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教案)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分课时含反思)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整式的乘法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1.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重点)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相关运算.(难点)一、情境导入问题:2014年9月,一个国际空间站研究小组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第100颗行星,距离地球约100光年.1光年是光经过一年所行的距离,光的速度大约是3×105km/s.问: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多远?(1年=3.1536×107s)3×105×3.1536×107×100=3×3.1536×107×105×102=9.4608×105×107×102.问题:“107×105×102”等于多少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计算【类型一】底数为单项式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1)2×2×2;(2)-a3·(-a)2·(-a)3;(3)m n+1·m n·m2·m.解析:(1)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先算乘方,再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1)原式=23+4+1=28;(2)原式=-a3·a2·(-a3)=a3·a2·a3=a8;(3)原式=m n+1+n+2+1=m2n+4.方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只有在底数相同时才能使用;单个字母或数可以看成指数为1的幂,进行运算时,不能忽略了幂指数1.【类型二】底数为多项式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1)(2a+b)2n+1·(2a+b)3·(2a+b)n-4;(2)(x -y )2·(y -x )5.解析:将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解:(1)原式=(2a +b )(2n +1)+3+(n -4)=(2a +b )3n;(2)原式=-(x -y )2·(x -y )5=-(x -y )7.方法总结:底数互为相反数的幂相乘时,先把底数统一,再进行计算.(a -b )n=⎩⎪⎨⎪⎧(b -a )n(n 为偶数),-(b -a )n (n 为奇数).探究点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运用【类型一】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求代数式的值若82a +·8=8,求2a +b 的值.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可得a 、b 的关系,根据a 、b 的关系求解.解:∵82a +3·8b -2=82a +3+b -2=810,∴2a +3+b -2=10,解得2a +b =9. 方法总结:将等式两边化为同底数幂的形式,底数相同,那么指数也相同.【类型二】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实际应用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促进了房地产的发展,使得房价持续上涨,2015年前5个月,某市共销售商品房8.31×104平方米.据监测,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4.7×103元,2015年前5个月该市的商品房销售总额是多少元?解析:先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解:8.31×104×4.7×103=(8.31×4.7)×(104×103)=3.9057×108(元).答:2015年前5个月该市的商品房销售总额是3.9057×108(元).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算式,注意结果要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类型三】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探究指数的关系已知2=3,2=6,2=18,试问a 、b 、c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解析:观察题目的已知可以发现3×6=18,利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解答.解:∵3×6=18,∴2a ·2b =2a +b =2c,∴a +b =c .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就是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将等式两边转化为底数相同的形式,然后让指数相等解答.探究点三: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逆用已知a m =3,a n =21,求a m +n的值.解析:把a m +n 变成a m ×a n,代入求值即可.解:∵a m =3,a n =21,∴a m +n =a m ×a n=3×21=63.方法总结: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把a m +n 变成a m ×a n.三、板书设计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a m+n(m、n都是正整数).条件:(1)同底数幂;(2)乘法.结果:(1)底数不变;(2)指数相加.在同底数幂乘法公式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的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起来;有些学生则既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他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优良观察品质.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14.1.2幂的乘方1.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通过推理得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且掌握这个性质.(重点)2.掌握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并灵活应用.(难点)一、情境导入1.填空:(1)同底数幂相乘________不变,指数________;(2)a2×a3=________;10m×10n=________;(3)(-3)7×(-3)6=________;(4)a·a2·a3=________;(5)(23)2=2( );(x4)5=x( );(2100)3=2( ).2.计算(22)3;(24)3;(102)3.问题:(1)上述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2)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你能推导一下(a m)n的结果吗?请试一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幂的乘方【类型一】直接应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计算: (1)(a 3)4; (2)(x m -1)2;(3)[(24)3]3; (4)[(m -n )3]4.解析:直接运用(a m )n =a mn计算即可.解:(1)(a 3)4=a 3×4=a 12;(2)(x m -1)2=x 2(m -1)=x 2m -2;(3)[(24)3]3=24×3×3=236;(4)[(m -n )3]4=(m -n )12. 方法总结: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时,一定不要将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混淆,在幂的乘方中,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类型二】含幂的乘方的混合运算计算:a (-a )(-a )+a .解析:根据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运算求解.解:a 2(-a )2(-a 2)3+a 10=-a 2·a 2·a 6+a 10=-a 10+a 10=0.方法总结:先算幂的乘方,再算同底数幂的乘法,最后算加减,然后合并同类项. 探究点二:幂的乘方法则的逆运算【类型一】运用幂的乘方法则比较数的大小请看下面的解题过程:“比较2100与375的大小,解:∵2100=(24)25,375=(33)25,又∵24=16,33=27,16<27,∴2100<375”.请你根据上面的解题过程,比较3100与560的大小,并总结本题的解题方法.解析:首先理解题意,然后可得3100=(35)20,560=(53)20,再比较35与53的大小,即可求得答案.解:∵3100=(35)20,560=(53)20,又∵35=243,53=125,243>125,即35>53,∴3100>560.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幂的乘方的性质的应用.注意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得到3100=(35)20,560=(53)20是解此题的关键.【类型二】方程与幂的乘方的应用已知2x +5y -3=0,求4·32的值.解析:由2x +5y -3=0得2x +5y =3,再把4x ·32y统一为底数为2的乘方的形式,最后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即可得到结果.解:∵2x +5y -3=0,∴2x +5y =3,∴4x ·32y =22x ·25y =22x +5y =23=8.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的逆用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整体代入求解也比较关键.【类型三】根据幂的乘方的关系,求代数式的值已知2x=8y +1,9y =3x -9,则代数式13x +12y 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2x =8y +1,9y=3x -9得2x=23(y +1),32y =3x -9,则x =3(y +1),2y =x -9,解得x=21,y =6,故代数式13x +12y =7+3=10.方法总结:根据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公式转化得到x 和y 的方程组,求出x 、y ,再计算代数式.三、板书设计幂的乘方幂的乘方的运算公式:(a m )n =a mn(m ,n 为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幂的乘方公式的探究方式和前节类似,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该优势展开教学,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幂的乘方运算的感性认识,进而理解运算法则.14.1.3 积的乘方1.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重点)2.掌握积的乘方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难点)一、情境导入1.教师提问: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幂的乘方公式是什么?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公式: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肯定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今天学习幂的运算的第三种形式——积的乘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积的乘方【类型一】直接利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计算:(1)(-5ab );(2)-(3x y ); (3)(-43ab 2c 3)3;(4)(-x m y 3m )2.解析:直接应用积的乘方法则计算即可.解:(1)(-5ab )3=(-5)3a 3b 3=-125a 3b 3;(2)-(3x 2y )2=-32x 4y 2=-9x 4y 2; (3)(-43ab 2c 3)3=(-43)3a 3b 6c 9=-6427a 3b 6c 9;(4)(-x m y 3m )2=(-1)2x 2m y 6m=x 2m y 6m.方法总结: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时,注意每个因式都要乘方,尤其是字母的系数不要漏乘方.【类型二】积的乘方在实际中的应用太阳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球体,如果用V 、R 分别代表球的体积和半径,那么V =43πR 3,太阳的半径约为6×105千米,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π取3)解析:将R =6×105千米代入V =43πR 3,即可求得答案.解:∵R =6×105千米,∴V =43πR 3=43×π×(6×105)3=8.64×1017(立方千米).答:它的体积大约是8.64×1017立方千米.方法总结:读懂题目信息,理解球的体积公式并熟记积的乘方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三】含积的乘方的混合运算计算:(1)-4xy 2·(12xy 2)2·(-2x 2)3;(2)(-a 3b 6)2+(-a 2b 4)3.解析:(1)先进行积的乘方,然后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求解;(2)先进行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然后合并.解:(1)原式=4xy 2·14x 2y 4·8x 6=8x 9y 6;(2)原式=a 6b 12-a 6b 12=0.方法总结:先算积的乘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加减,然后合并同类项.探究点二:积的乘方的逆运算【类型一】利用积的乘方的逆运算进行简便运算计算:(23)2015×(32)2016.解析:将(32)2016转化为(32)2015×32,再逆用积的乘方公式进行计算.解:原式=(23)2015×(32)2015×32=(23×32)2015×32=32.方法总结:对公式a n·b n=(ab )n,要灵活运用,对于不符合公式的形式,要通过恒等变形,转化为公式的形式.运用此公式可进行简便运算.【类型二】利用积的乘方比较数的大小试比较大小:2×3与2×3.解:∵213×310=23×(2×3)10,210×312=32×(2×3)10,23<32,∴213×310<210×312.方法总结:利用积的乘方,转化成同底数的同指数的幂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公式:(ab)n=a n b n(n为正整数).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与前面相同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在讲解积的乘方公式的应用时,再补充讲解积的乘方公式的逆运算:a n·b n=(ab)n,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应用能力,也可以补充讲解:当n为奇数时,(-a)n=-a n(n为正整数);当n 为偶数时,(-a)n=a n(n为正整数).第2课时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1.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重点)2.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应用.(难点)一、情境导入某地区在退耕还林期间,将一块长m米、宽a米的长方形林区的长、宽分别增加n米和b米.用两种方法表示这块林区现在的面积.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发现:这块林区现在长为(m+n)米,宽为(a+b)米,因而面积为(m+n)(a+b)平方米.另外:如图,这块地由四小块组成,它们的面积分别为ma平方米,mb平方米、na平方米,nb平方米,故这块地的面积为(ma+mb+na+nb)平方米.由此可得:(m+n)(a+b)=ma+mb+na+nb.今天我们就学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类型一】直接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进行计算计算:(1)(3x+2)(x+2);(2)(4y-1)(5-y).解析: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1)原式=3x2+6x+2x+4=3x2+8x+4;(2)原式=20y-4y2-5+y=-4y2+21y-5.方法总结: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必须做到不重不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仍得多项式,在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多项式的项数之积.【类型二】混合运算计算:(3a+1)(2a-3)-(6a-5)(a-4).解析:根据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分别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结果合并即可.解:(3a+1)(2a-3)-(6a-5)(a-4)=6a2-9a+2a-3-6a2+24a+5a-20=22a-23. 方法总结:在计算时要注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运算结果的符号.探究点二:多项式乘多项式的化简求值及应用【类型一】化简求值先化简,再求值:(a-2b)(a2+2ab+4b2)-a(a-5b)(a+3b),其中a=-1,b=1.解析:先将式子利用整式乘法展开,合并同类项化简,再代入计算.解:(a-2b)(a2+2ab+4b2)-a(a-5b)(a+3b)=a3-8b3-(a2-5ab)(a+3b)=a3-8b3-a3-3a2b+5a2b+15ab2=-8b3+2a2b+15ab2.当a=-1,b=1时,原式=-8+2-15=-21.方法总结:化简求值是整式运算中常见的题型,一定要注意先化简,再求值,不能先代值,再计算.【类型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与方程的综合解方程:(x-3)(x-2)=(x+9)(x+1)+4.解析:方程两边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移项合并同类项,将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解:去括号后得:x2-5x+6=x2+10x+9+4,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5x=7,解得x=-715.方法总结:解答本题就是利用多项式的乘法,将原方程转化为已学过的方程解答.【类型三】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实际应用千年古镇杨家滩的某小区的内坝是一块长为(3a +b )米,宽为(2a +b )米的长方形地块,物业部门计划将内坝进行绿化(如图阴影部分),中间部分将修建一仿古小景点(如图中间的正方形),则绿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并求出当a =3,b =2时的绿化面积.解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内坝、景点的面积,根据面积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由题意,得(3a +b )(2a +b )-(a +b )2=6a 2+5ab +b 2-a 2-2ab -b 2=5a 2+3ab ,当a =3,b =2时,5a 2+3ab =5×32+3×3×2=63,故绿化的面积是63m 2.方法总结:用代数式表示图形的长和宽,再利用面积(或体积)公式求面积(或体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四】多项式乘以单项式后,不含某一项,求字母系数的值已知ax +bx +1(a ≠0)与3x -2的积不含x 项,也不含x 项,求系数a 、b 的值.解析:首先利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出(ax 2+bx +1)(3x -2),再根据积不含x 2的项,也不含x 的项,可得含x 2的项和含x 的项的系数等于零,即可求出a 与b 的值.解:(ax 2+bx +1)(3x -2)=3ax 3-2ax 2+3bx 2-2bx +3x -2,∵积不含x 2的项,也不含x 的项,∴-2a +3b =0,-2b +3=0,解得b =32,a =94.∴系数a 、b 的值分别是94,32.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利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出展开式,合并同类项后,再根据不含某一项,可得这一项系数等于零,再列出方程解答.三、板书设计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本节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前面所学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知识,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教学中一定要精讲精练,让学生从练习中再次体会法则的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第3课时 整式的除法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与运用.(重点)2.掌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重点) 3.熟练地进行整式除法的计算.(难点)一、情境导入1.教师提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2.多媒体展示问题:一种液体每升含有1012个有害细菌,为了试验某种杀菌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发现1滴杀菌剂可以杀死109个此种细菌.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这种杀菌剂多少滴?学生认真分析后完成计算:需要滴数:1012÷109.3.教师讲解:以前我们只学过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计算方法,那么像这种同底数幂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同底数幂的除法【类型一】 直接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进行运算计算:(1)(-xy )13÷(-xy )8;(2)(x -2y )3÷(2y -x )2;(3)(a 2+1)6÷(a 2+1)4÷(a 2+1)2.解析: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即可进行计算,其中(1)应把(-xy )看作一个整体;(2)把(x -2y )看作一个整体,2y -x =-(x -2y );(3)注意(a 2+1)0=1.解:(1)(-xy )13÷(-xy )8=(-xy )13-8=(-xy )5=-x 5y 5;(2)(x -2y )3÷(2y -x )2=(x -2y )3÷(x -2y )2=x -2y ;(3)(a 2+1)6÷(a 2+1)4÷(a 2+1)2=(a 2+1)6-4-2=(a 2+1)0=1.方法总结:计算同底数幂的除法时,先判断底数是否相同或变形为相同,再根据法则计算.【类型二】 逆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进行计算已知a m=4,a n=2,a=3,求a m-n-1的值.解析:先逆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对a m-n-1进行变形,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解:∵a m=4,a n=2,a=3,∴a m-n-1=a m÷a n÷a=4÷2÷3=23.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逆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得出a m-n-1=a m÷a n÷a.【类型三】已知整式除法的恒等式,求字母的值若a(x y)÷(3x y)=4x y,求a、m、n的值.解析:利用积的乘方的计算法则以及整式的除法运算得出即可.解:∵a(x m y4)3÷(3x2y n)2=4x2y2,∴ax3m y12÷9x4y2n=4x2y2,∴a÷9=4,3m-4=2,12-2n=2,解得a=36,m=2,n=5.方法总结:熟练掌握积的乘方的计算法则以及整式的除法运算是解题关键.【类型四】整式除法的实际应用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为 2.88×107m/h,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为1.8×106m/h,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的多少倍?解析:求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的多少倍,用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除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列出式子:(2.88×107)÷(1.8×106),再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计算.解:(2.88×107)÷(1.8×106)=(2.88÷1.8)×(107÷106)=1.6×10=16.则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的16倍.方法总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运算可以利用单项式的相关运算法则计算.探究点二:零指数幂若(x-6)0=1成立,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6 B.x≤6C.x≠6 D.x=6解析:∵(x-6)0=1成立,∴x-6≠0,解得x≠6.故选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0指数幂,非0数的0次幂等于1,注意0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探究点三: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计算.(1)(2a2b2c)4z÷(-2ab2c2)2;(2)(3x3y3z)4÷(3x3y2z)2÷(12x2y6z).解析:先算乘方,再根据单项式除单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1)(2a2b2c)4z÷(-2ab2c2)2=16a8b8c4z÷4a2b4c4=4a6b4z;(2)(3x3y3z)4÷(3x3y2z)2÷(12x2y6z)=81x12y12z4÷9x6y4z2÷12x2y6z=18x4y2z.方法总结:掌握整式的除法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有乘方的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探究点四: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类型一】直接利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进行计算计算:(72x y-36x y+9xy)÷(-9xy).解析:根据多项式除单项式,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然后再把所得的商相加.解:原式=72x3y4÷(-9xy2)+(-36x2y3)÷(-9xy2)+9xy2÷(-9xy2)=-8x2y2+4xy-1.方法总结: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然后再把所得的商相加.【类型二】被除式、商式和除式的关系已知一个多项式除以2x,所得的商是2x2+1,余式是3x-2,请求出这个多项式.解析:根据被除式、除式、商式、余式之间的关系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2(2x2+1)+3x-2=4x4+2x2+3x-2,则这个多项式为4x4+2x2+3x-2.方法总结:“被除式=商×除式+余式”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化简求值先化简,后求值:[2x(x2y-xy2)+xy(xy-x2)]÷x2y,其中x=2015,y=2014.解析:利用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然后根据除法法则进行化简,最后把x与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答案.解:[2x(x2y-xy2)+xy(xy-x2)]÷x2y=[2x3y-2x2y2+x2y2-x3y]÷x2y=x-y,把x=2015,y=2014代入上式得:原式=x-y=2015-2014=1.方法总结:熟练掌握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整式的除法的法则.三、板书设计同底数幂的除法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 m÷a n=a m-n(m,n为正整数,m>n,a≠0).2.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逆用:a m-n=a m÷a n(m,n为正整数,m>n,a≠0).从计算具体的同底数幂的除法,逐步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一般性质.讲课时要多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计算出结果.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性质归纳出后,应注意:(1)要强调底数a不等于零,若a为零,则除数为零,除法就没有意义了;(2)本节不讲零指数与负指数的概念,所以性质中必须规定指数m、n都是正整数,并且,要让学生运用时予以注意.14.1.4 整式的乘法第1课时 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1.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重点)2.熟练应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难点)一、情境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幂的运算公式.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a m ·a n =a m +n(m ,n 为正整数).幂的乘方公式:(a m )n =a mn(m ,n 为正整数).积的乘方公式:(ab )n =a n b n(n 为正整数).2.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入课题——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类型一】直接利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进行计算计算: (1)(-23a 2b )·(56ac 2);(2)(-12x 2y )3·3xy 2·(2xy 2)2;(3)-6m 2n ·(x -y )3·13mn 2(y -x )2.解析:运用幂的运算法则和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计算即可. 解:(1)(-23a 2b )·(56ac 2)=-23×56a 3bc 2=-59a 3bc 2;(2)(-12x 2y )3·3xy 2·(2xy 2)2=-18x 6y 3×3xy 2×4x 2y 4=-32x 9y 9;(3)-6m 2n ·(x -y )3·13mn 2(y -x )2=-6×13m 3n 3(x -y )5=-2m 3n 3(x -y )5.方法总结:(1)在计算时,应先进行符号运算,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的积;(2)注意按顺序运算;(3)不要丢掉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因式;(4)此性质对于多个单项式相乘仍然成立.【类型二】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与同类项的综合已知-2x y 与7x y 的积与x y 是同类项,求m 2+n 的值.解析:根据-2x 3m +1y 2n 与7x n -6y -3-m 的积与x 4y 是同类项可得出关于m ,n 的方程组,进而求出m ,n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解:∵-2x3m +1y 2n与7x n -6y -3-m 的积与x 4y 是同类项,∴⎩⎪⎨⎪⎧3m +1+n -6=4,2n -3-m =1,解得:⎩⎪⎨⎪⎧m =2,n =3,∴m 2+n =7.方法总结: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就是把它们的系数和同底数幂分别相乘,结合同类项,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类型三】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实际应用有一块长为x m ,宽为y m 的矩形空地,现在要在这块地中规划一块长35x m ,宽34y m的矩形空地用于绿化,求绿化的面积和剩下的面积.解析:先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再求出矩形绿化的面积,两者相减即可求出剩下的面积.解:长方形的面积是xy m 2,矩形空地绿化的面积是35x ×34y =920xy (m)2,则剩下的面积是xy -920xy =1120xy (m 2).方法总结: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是解题的关键.探究点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类型一】直接利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进行计算计算: (1)(23ab 2-2ab )·12ab ;(2)-2x ·(12x 2y +3y -1).解析:先去括号,然后计算乘法,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解:(1)(23ab 2-2ab )·12ab =23ab 2·12ab -2ab ·12ab =13a 2b 3-a 2b 2;(2)-2x ·(12x 2y +3y -1)=-2x ·12x 2y +(-2x )·3y -(-2x )·1=-x 3y +(-6xy )-(-2x )=-x 3y -6xy +2x .方法总结: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类型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乘法的实际应用一条防洪堤坝,其横断面是梯形,上底宽a 米,下底宽(a +2b )米,坝高12a 米.(1)求防洪堤坝的横断面积;(2)如果防洪堤坝长100米,那么这段防洪堤坝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解析:(1)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利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计算;(2)防洪堤坝的体积=梯形面积×坝长.解:(1)防洪堤坝的横断面积S =12[a +(a +2b )]×12a =14a (2a +2b )=12a 2+12ab .故防洪堤坝的横断面积为(12a 2+12ab )平方米;(2)堤坝的体积V =Sh =(12a 2+12ab )×100=50a 2+50ab .故这段防洪堤坝的体积是(50a2+50ab )立方米.方法总结:通过本题要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堤坝的体积(堤坝体积=梯形面积×长度)的计算方法,同时掌握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化简求值先化简,再求值:3a (2a 2-4a +3)-2a 2(3a +4),其中a =-2.解析:首先根据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去掉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代入已知的数值计算即可.解:3a (2a 2-4a +3)-2a 2(3a +4)=6a 3-12a 2+9a -6a 3-8a 2=-20a 2+9a ,当a =-2时,原式=-20×4-9×2=-98.方法总结:在做乘法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和多项式中每一项的符号,不要搞错.【类型四】单项式乘多项式,利用展开式中不含某一项求未知系数的值如果(-3x )2(x 2-2nx +23)的展开式中不含x 3项,求n 的值.解析:原式先算乘方,再利用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根据结果不含x 3项,求出n 的值即可.解:(-3x )2(x 2-2nx +23)=(9x 2)(x 2-2nx +23)=9x 4-18nx 3+6x 2,由展开式中不含x3项,得到n =0.方法总结: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注意当要求多项式中不含有哪一项时,应让这一项的系数为0.三、板书设计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就是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只要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将所得的积相加.本节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能应用.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对乘法的分配律以及幂的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先复习该部分的知识,同时在上新课前也可以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回忆知识.对于运算法则的得出,教师通过“试一试”逐步解题,通过计算演示法则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法则.14.2乘法公式14.2.1平方差公式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理解.(重点)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重点)一、情境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2.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讲解一种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平方差公式.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平方差公式【类型一】判断能否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下列运算中,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x+y)(x+y)B.(-x+y)(x-y)C.(-x-y)(y-x)D.(x+y)(-x-y)解析:A中含x、y的项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错误;B中(-x+y)(x-y)=-(x-y)(x-y),含x、y的项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错误;C中(-x-y)(y -x)=(x+y)(x-y),含x的项符号相同,含y的项符号相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正确;D中(x+y)(-x-y)=-(x+y)(x+y),含x、y的项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对于平方差公式,注意两个多项式均为二项式且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类型二】直接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 -5)(3x +5); (2)(-2a -b )(b -2a ); (3)(-7m +8n )(-8n -7m );(4)(x -2)(x +2)(x 2+4).解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1)(3x -5)(3x +5)=(3x )2-52=9x 2-25;(2)(-2a -b )(b -2a )=(-2a )2-b 2=4a 2-b 2;(3)(-7m +8n )(-8n -7m )=(-7m )2-(8n )2=49m 2-64n 2;(4)(x -2)(x +2)(x 2+4)=(x 2-4)(x 2+4)=x 4-16.方法总结:应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2)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3)公式中的a 和b 可以是具体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类型三】平方差公式的连续使用求2(3+1)(3+1)(3+1)(3+1)的值.解析:根据平方差公式,可把2看成是(3-1),再根据平方差公式即可算出结果.解:2(3+1)(32+1)(34+1)(38+1)=(3-1)(3+1)(32+1)(34+1)(38+1)=(32-1)(32+1)(34+1)(38+1)=(34-1)(34+1)(38+1)=(38-1)(38+1)=316-1.方法总结:连续使用平方差公式,直到不能使用为止.【类型四】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利用平方差公式简算:(1)2013×1923;(2)13.2×12.8.解析:(1)把2013×1923写成(20+13)×(20-13),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2)把13.2×12.8写成(13+0.2)×(13-0.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解:(1)2013×1923=(20+13)×(20-13)=400-19=39989;(2)13.2×12.8=(13+0.2)×(13-0.2)=169-0.04=168.96.方法总结:熟记平方差公式的结构并构造出公式结构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五】化简求值先化简,再求值:(2x -y )(y +2x )-(2y +x )(2y -x ),其中x =1,y =2.解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展开并合并同类项,然后把x 、y 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2x -y )(y +2x )-(2y +x )(2y -x )=4x 2-y 2-(4y 2-x 2)=4x 2-y 2-4y 2+x 2=5x 2-5y 2.当x =1,y =2时,原式=5×12-5×22=-15.。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全章教案)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本章我们将在七年级学习整式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它是代数运算以及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我们可以类比数的运算,以运算律为基础,得到关于整式的乘法运算与因式分解的启发.在中考中,本章是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幂的运算、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特别是因式分解在化简求值中的应用.【本章重点】整式的乘(除)法法则、乘法公式及因式分解.【本章难点】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添括号法则及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和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如:通过数的运算,类比归纳得出整式的运算性质.2.体会转化思想.如:将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进行计算.3.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如:在整式乘法和乘法公式部分,借助于几何图形对运算法则及公式作了直观解释,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14.1整式的乘法7课时14.2乘法公式3课时14.3因式分解3课时14.1整式的乘法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第1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并能进行相关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过程,感受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探究精神,增强学习信心.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及应用.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95~P9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把下列式子化成同底数幂.(-a )2=a 2;(-a )3=-a 3;(x -y )2=(y -x )2;(x -y )3=-(y -x )3. 2.根据乘法的意义填空:(1)52×53=55; 32×34=36;a 3·a 4=(a ·a ·a )·(a ·a ·a ·a )=a 7;(2)总结法则:a m ·a n =a m +n (m 、n 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推广:a m ·a n ·a p =a m +n +p (m 、n 、p 都是正整数).3.计算:(1)103×104;(2)a ·a 3;(3)⎝⎛⎭⎫-12·⎝⎛⎭⎫-122·⎝⎛⎭⎫-123. 解:(1)=107. (2)a 4. (3)164.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1)-a 3·(-a )2·(-a )3; (2)10 000×10m ×10m +3; (3)m n +1·m n ·m 2·m ; (4)(x -y )2·(y -x )5.【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确定各式的底数→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 【解答】(1)原式=-a 3·a 2·(-a 3)=a 3·a 2·a 3=a 8.(2)原式=104×10m ×10m +3=104+m +m +3=107+2m.(3)原式=m n+1+n +2+1=m 2n +4.(4)原式=(y -x )2·(y -x )5=(y -x )7.【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只有在底数相同时才能使用;单个字母或数可以看成指数为1的幂,进行运算时,不能忽略了幂指数1;(2)底数互为相反数的幂相乘时,先把底数统一,再进行计算.(a -b )n =⎩⎪⎨⎪⎧(b -a )n (n 为偶数),-(b -a )n (n 为奇数).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算式中,结果等于x 6的是( A ) A .x 2·x 2·x 2 B .x 2+x 2+x 2 C .x 2·x 3D .x 4+x 22.如果32×27=3n ,那么n 的值为( C ) A .6 B .1 C .5D .83.若a m =3,a n =4,则a m +n =12. 教师指导:a m +n =a m ·a n =3×4=12. 4.计算:(1)-a 3·a 4; (2)100·10m +1·10m -3; (3)(-x )4(-x 2)(-x )3. 解:(1)-a 7. (2)102m . (3)x 9.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若82a +3·8b -2=810,求2a +b 的值.【互动探索】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确定等式的左边的计算结果,再对比化简后的等式,确定a 、b 之间的关系.【解答】∵82a +3·8b -2=82a+3+b -2=810,∴2a +3+b -2=10,解得2a +b =9.【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类题时,将等式两边化为同底数幂的形式,底数相同,那么指数也相同,由此得出代数式的值.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内容: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字母表示:a m·a n=a m +n(m 、n 都是正整数)推广:a m·a n·…·a p=a m +n +…+p(m 、n 、…、 p 都是正整数)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4.1.2幂的乘方(第2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幂的乘方法则,并能利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幂的乘方法则.【教学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及应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96~P9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乘方的意义:32中,底数是3,指数是2,表示2个3相乘;(32)3的意义:3个32相乘.(1)根据幂的意义解答:(32)3=32×32×32(根据幂的意义)=32+2+2(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32×3.(a m)2=a m·a m=a2m(根据a m·a n=a m+n).(a m)n=a m·a m·…·a m(幂的意义)=a m+m+…+m(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a mn(乘法的意义).(2)幂的乘方法则:(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计算:(1)(103)5;(2)(b3)4;(3)(x n)3;(4)-(x7)7.解:(1)1015.(2)b12.(3)x3n.(4)-x49.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1)(-24)3;(2)(x m-1)2;(3)[(24)3]3; (4)(-a5)2+(-a2)5.【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确定各式的底数→利用幂的乘方法则计算.【解答】(1)原式=-212.(2)原式=x2(m-1)=x2m-2.(3)原式==24×3×3=236.(4)原式=a10-a10=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时,一定不要将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混淆.(2)在幂的乘方中,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3)幂的乘方的推广:((a m)n)p=a mnp(m、n、p都是正整数).【例2】若92n=38,求n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比较等式两边底数的关系→将等式转化为(32)2n=38→建立方程求n值.【解答】依题意,得(32)2n=38,即34n=38.∴4n=8.解得n=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可将等式两边化成底数或指数相同的数,再比较.【例3】已知a x=3,a y=4(x、y为整数),求a3x+2y的值.【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对a3x+2y变形,得a3x·a2y,再利用幂的乘方进行解答.【解答】a3x+2y=a3x·a2y=(a x)3·(a y)2=33×42=27×16=43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a mn=(a m)n=(a n)m,可对式子进行灵活变形,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计算(-a3)2的结果是(A)A.a6B.-a6C.-a5D.a5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B)A.(x3)2=x5B.(-x)5=-x5C.x3·x2=x6D.3x2+2x3=5x53.当n为奇数时,(-a2)n+(-a n)2=0.4.计算:(1)a2·(-a)2·(-a2)3+a10;(2)x4·x5·(-x)7+5(x4)4-(x8)2.解:(1)0.(2)3x16.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4】请看下面的解题过程:比较2100与375的大小.解:∵2100=(24)25,375=(33)25,而24=16,33=27,16<27, ∴2100<375.请你根据上面的解题过程,比较3100与560的大小.【互动探索】仔细阅读材料,确定例子的解题方法是将指数化为相同,比较底数的大小来比较所求两个数的大小.【解答】∵3100=(35)20,560=(53)20,而35=243,53=125,243>125, ∴35>53,∴3100>56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考查了幂的乘方法则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到3100=(35)20,560=(53)20是解此题的关键.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幂的乘方法则⎩⎪⎨⎪⎧内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字母表示:(a m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推广:((a m )n )p =a mnp (m 、n 、p 都是正整数)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4.1.3积的乘方(第3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的乘方法则,利用积的乘方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积的乘方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积的乘方法则.【教学难点】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及应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97~P9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下列各式正确的是(D)A.(a5)3=a8B.a2·a3=a6C.x2+x3=x5D.a2·a2=a42.(1)填空:(2×5)3=103,23×53=103;(-2×5)3=-103,(-2)3×53=-103.(2)积的乘方法则:(ab)n=a n b n(n是正整数),即积的乘方等于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推广:(abc)n=a n b n c n.(n是正整数)3.计算:(1)(3a2)n;(2)(-2xy)4;(3)(a2)3·(a3)2.解:(1)3n a2n.(2)16x4y4.(3)a12.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1)(x4·y2)3;(2)(a n b3n)2+(a2b6)n;(3)[(3a2)3+(3a3)2]2;(4)⎝⎛⎭⎫991002017×⎝⎛⎭⎫100992018; (5)0.12515×(23)15.【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先确定运算顺序,再根据积的乘方法则计算. 【解答】(1)原式=x 12y 6. (2)原式=a 2n b 6n +a 2n b 6n =2a 2n b 6n . (3)原式=(27a 6+9a 6)2=(36a 6)2=1296a 12. (4)原式=⎝⎛⎭⎫99100×100992017×10099=1×10099=10099. (5)原式=⎝⎛⎭⎫1815×(8)15=⎝⎛⎭⎫18×815=1.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3)先按乘方再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4)(5)反用(ab )n =a n b n 可使计算简便.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x 2y )2的结果是( B ) A .x 6y B .x 4y 2 C .x 5yD .x 5y 22.(a m )m ·(a m )2不等于( C ) A .(a m +2)m B .(a m ·a 2)m C .am 2+m 2 D .(a m )3·(a m -1)m3.a m =2,a n =3,a 2m +3n=108.4.计算:(1)-4xy 2·⎝⎛⎭⎫12xy 22·(-2x 2)3;(2)(-a 3b 6)2+(-a 2b 4)3; (3)⎝⎛⎭⎫232017×⎝⎛⎭⎫322018. 解:(1)8x 9y 6. (2)0. (3)32.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太阳可以近似地看作是球体,如果用V 、R 分别代表球的体积和半径,那么V =43πR 3,太阳的半径约为6×105千米,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千米?⎝⎛⎭⎫球的体积公式为V =43πR 3,且π取3【互动探索】已知球的体积公式和其半径,代入数据直接计算. 【解答】∵R =6×105千米,∴V =43πR 3=43×π×(6×105)3=8.64×1017(立方千米).即它的体积大约是8.64×1017立方千米.【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读懂题目信息,理解球的体积公式并熟记积的乘方法则是解此题的关键.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在研究问题的结构时,可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去思考和把握.2.公式(ab)n=a n b n(n为正整数)的逆用:a n b n=(ab)n(n为正整数).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4.1.4整式的乘法第4课时单项式乘单项式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的过程,体会乘法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精神.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教学难点】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的推导及应用.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98~P9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ab )c =(ac )b ; a m ·a n =a m +n (m 、n 都是正整数); (a m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 (ab )n =a n b n (n 是正整数).2.(1)2a 2-a 2=a 2;a 2·a 2=a 4;(-2a 2)2=4a 4. (2)ac 5·bc 2=(a ·b )·(c 5·c 2)·=abc 5+2=abc 7.(2)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乘单项式,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教师点拨:单项式乘单项式运用的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数和同底数幂分别结合在一起.3.计算:(1)(-5a 2b 3)(-3a ); (2)(2x )3(-5x 2y ); (3)23x 3y 2·⎝⎛⎭⎫-32xy 22; (4)(-3ab )·(-ac ). 解:(1)15a 3b 3. (2)-40x 5y . (3)32x 5y 6. (4)3a 2bc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1)⎝⎛⎭⎫-12x 2y 3·3xy 2·(2xy 2)2; (2)-6m 2n ·(x -y )3·13mn 2(y -x )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计算. 【解答】(1)⎝⎛⎭⎫-12x 2y 3·3xy 2·(2xy 2)2=-18x 6y 3·3xy 2·4x 2y 4=-32x 9y 9. (2)-6m 2n ·(x -y )3·13mn 2(y -x )2=-6×13m 3n 3(x -y )5=-2m 3n 3(x -y )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注意事项:(1)计算时,应先进行符号运算,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的积;(2)按顺序运算;(3)不要丢掉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因式;(4)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对于多个单项式相乘仍然成立;(5)将(x -y )看作一个整体,一般情况选择偶数次幂变形符号简单一些.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D ) A .(-3x 3)·(-2x 2)2=-12x 12 B .(-3ab )(-2ab )2=12a 3b 3 C .(-0.1x )·(-10x 2)2=x 5 D .(2×10n )⎝⎛⎭⎫12×10n =102n2.3x 2可以表示为( A ) A .x 2+x 2+x 2 B .x 2·x 2·x 2 C .3x ·3xD .9x3.如果x n y 4与2xy m 相乘的结果是2x 5y 7,那么mn =12. 4.计算:(1)(-2x 2y )3·3(xy 2)2; (2)(-3x 2y )2·⎝⎛⎭⎫-23xyz ·34xz 2. 解:(1)-24x 8y 7. (2)-92x 6y 3z 3.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2】已知-2x 3m +1y 2n 与7x n -6y-3-m 的积与x 4y 是同类项,求m 2+n 的值.【互动探索】根据-2x 3m +1y 2n 与7x n -6y -3-m的积与x 4y 是同类项,可以得到什么?怎样求m 2+n 的值?【解答】∵-2x 3m +1y 2n 与7x n -6y-3-m的积与x 4y 是同类项,∴⎩⎪⎨⎪⎧ 3m +1+n -6=4,2n -3-m =1,解得⎩⎪⎨⎪⎧m =2,n =3,∴m 2+n =7.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结合同类项,列出关于m 、n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求得代数式的值.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5课时单项式乘多项式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能正确计算单项式乘多项式.【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过程,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探究意识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整式运算的应用价值.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教学难点】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的推导及应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99~P10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乘法的分配律:m(a+b+c)=ma+mb+mc.2.填空:-x(x2-3x+2)=-x·(x2)+(-x)·(-3x)+(-x)·(2)=-x3+3x2-2x.3.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3.计算:(1)(-2a)·(2a2-3a+1);(2)(-4x)·(2x2+3x-1).解:(1)-4a3+6a2-2a.(2)-8x3-12x2+4x.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先化简,再求值:3a(2a2-4a+3)-2a2·(3a+4),其中a=-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确定运算顺序→化简式子→将a=-2代入化简结果求值.【解答】原式=6a3-12a2+9a-6a3-8a2=-20a2+9a.当a=-2时,原式=-20×4-9×2=-98.【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类题时,先根据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去掉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代入已知的数值计算即可.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a -4,2a ,a ,它的体积等于( C ) A .3a 3-4a 2 B .a 2 C .6a 3-8a 2D .6a 2-8a2.已知M 、N 分别表示不同的单项式,且3x ·(M -5x )=6x 2y 3+N ,则( C ) A .M =2xy 3,N =-15x B .M =3xy 3,N =-15x 2 C .M =2xy 3,N =-15x 2D .M =2xy 3,N =15x 23.图中的四边形均为矩形,根据图形,仅用图中出现的字母写出一个正确的等式:m (a +b +c )=ma +mb +mc .4.计算:(1)2ab 2·(3a 2b -2ab -1); (2)(-2xy 2)2·⎝⎛⎭⎫14y 2-12x 2-32xy . 解:(1)6a 3b 3-4a 2b 3-2ab 2. (2)x 2y 6-2x 4y 4-6x 3y 5.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果(-3x )2⎝⎛⎭⎫x 2-2nx +23的展开式中不含x 3项,求n 的值. 【互动探索】由原式的展开式中不含x 3项可以推出什么?由此怎样求出n 的值? 【解答】(-3x )2⎝⎛⎭⎫x 2-2nx +23=9x 2·⎝⎛⎭⎫x 2-2nx +23=9x 4-18nx 3+6x 2. 由展开式中不含x 3项,得n =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注意当要求多项式中不含有哪一项时,应让这一项的系数为0.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6课时多项式乘多项式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运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的推理过程,体会其运算的算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推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逐步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的应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00~P10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1)(-ab)·(-4b2)=4ab3;(2)-2x(x-3y)=-2x2+6xy;(3)(2x2y)3·(-4xy2)=-32x7y5;(4)-2x(2x2-3x+1)=-4x3+6x2-2x.2.看图填空:(1)大长方形的长是a+b,宽是m+n,面积等于(a+b)(m+n).(2)图中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am、bm、an、bn,由上述可得(a+b)(m+n)=am+an+bm+bn.3.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4.计算:(1)(3x+2)(x+2);(2)(4y-1)(5-y).解:(1)3x2+8x+4.(2)-4y2+21y-5.5.长方形的长是(2a+1),宽是(a+b),求长方形的面积.解:根据题意,得长方形的面积S=(2a+1)(a+b)=2a2+2ab+a+b.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1)(x+2y)(5a+3b);(2)(2x-3)(x+4);(3)(x+y)2;(4)(x+y)(x2-xy+y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解答】(1)原式=x·5a+x·3b+2y·5a+2y·3b=5ax+3bx+10ay+6by.(2)原式=2x2+8x-3x-12=2x2+5x-12.(3)原式=(x+y)(x+y)=x2+xy+xy+y2=x2+2xy+y2.(4)原式=x3-x2y+xy2+x2y-xy2+y3=x3+y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多项式乘多项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必须做到不重不漏;所得结果仍是多项式,且在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多项式的项数之积.【例2】先化简,再求值:(a-2b)(a2+2ab+4b2)-a(a-5b)(a+3b),其中a=-1,b =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确定运算顺序→化简代数式→确定当a=-1,b=1时,化简后代数式的值.【解答】(a-2b)(a2+2ab+4b2)-a(a-5b)(a+3b)=a3-8b3-(a2-5ab)(a+3b)=a3-8b3-a3-3a2b+5a2b+15ab2=-8b3+2a2b+15ab2.当a=-1,b=1时,原式=-8+2-15=-2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化简求值是整式运算中常见的题型,一定要注意先化简,再求值,不能先代值,再计算.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若(y+3)(y-2)=y2+my+n,则m、n的值分别为(B)A.m=5,n=6B.m=1,n=-6C.m=1,n=6D.m=5,n=-62.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是x2+7x-18的是(A)A .(x -2)(x +9)B .(x +2)(x +9)C .(x -3)(x +6)D .(x -1)(x +18)3.如图,正方形卡片A 类、B 类和长方形卡片C 类各若干张,如果要拼一个长为(a +3b ),宽为(2a +b )的大长方形,那么需要A 类、B 类和C 类卡片的张数分别为( A )A .2,3,7B .3,7,2C .2,5,3D .2,5,7教师点拨:(a +3b )(2a +b )=2a 2+7ab +3b 2. 4.已知a 2-a +5=0,则(a -3)(a +2)的值是-11.教师点拨:把所求代数式展开后,利用条件得到a 2-a =-5,再整体代入即可得解. 5.计算:(1)(y +1)(x -y )-x (y -x ); (2)(-7x 2-8y 2)(-x 2+3y 2); (3)(3a +1)(2a -3)-(6a -5)(a -4). 解:(1)x 2-y 2+x -y . (2)7x 4-13x 2y 2-24y 4. (3)22a -23.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已知ax 2+bx +1(a ≠0)与3x -2的积不含x 2项,也不含x 项,求系数a 、b 的值. 【互动探索】计算ax 2+bx +1与3x -2的乘积.由原式的展开式中不含x 3项,也不含x 的项→建立方程→确定a 、b 的值.【解答】(ax 2+bx +1)(3x -2)=3ax 3-2ax 2+3bx 2-2bx +3x -2. ∵积不含x 2项,也不含x 项,∴-2a +3b =0,-2b +3=0,解得b =32,a =94.即系数a 、b 的值分别是94,3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类题时,先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计算出展开式,合并同类项后,再根据不含某一项,得出这一项系数等于零,由此列出方程解答.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字母表示: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7课时整式的除法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和多项式除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整式除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整式除法的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件的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法则和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整式的除法法则.【教学难点】整式的除法法则的推导.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02~P10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一、同底数幂的除法计算:(1)28·28=216,216÷28=28;(2)52·54=56,56÷54=52;(3)a4·a2=a6,a6÷a4=a2;(4)从(1)~(3)运算中归纳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a m÷a n=a m-n(a≠0,n、m为正整数,且m>n),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5)∵a m÷a m=1,而a m÷a m=a(m-m)=a0,∴a0=1(a≠0),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计算:(1)a·4a2=4a3,4a3÷4a2=a;(2)3xy·2x2=6x3y,6x3y÷3xy=2x2;(3)3ax2·4ax3=12a2x5,12a2x5÷3ax2=4ax3;(4)从(1)~(3)运算中归纳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相除,把同底数幂与系数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三、多项式除以单项式1.计算:(1)m·(a+b)=am+bm,(am+bm)÷m=a+b;(2)a ·(a +b )=a 2+ab ,(a 2+ab )÷a =a +b ;(3)2xy ·(3x 2+y )=6x 3y +2xy 2,(6x 3y +2xy 2)÷2xy =3x 2+y ;(4)从上述运算中归纳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2.计算:(1)a 5÷a 3; (2)-5a 5b 3c ÷15a 4b ; (3)(27x 3-18x 2+3x )÷(-3x ).解:(1)a 2. (2)-13ab 2c . (3)-9x 2+6x -1.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1)(x -2y )3÷(2y -x )2; (2)(a 2+1)6÷(a 2+1)4÷(a 2+1)2; (3)(2a 2b 2c )4z ÷(-2ab 2c 2)2; (4)81x 12y 12z 4÷9x 6y 4z 2÷12x 2y 6z ;(5)(72x 3y 4-36x 2y 3+9xy 2)÷(-9xy 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除法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解答】(1)原式=(x -2y )3÷(x -2y )2=x -2y . (2)原式=(a 2+1)6-4-2=(a 2+1)0=1.(3)原式=16a 8b 8c 4z ÷4a 2b 4c 4=4a 6b 4z .(4)原式=⎝⎛⎭⎫81÷9÷12·x 12-6-2·y 12-4-6·z 4-2-1=18x 4y 2z . (5)原式=72x 3y 4÷(-9xy 2)+(-36x 2y 3)÷(-9xy 2)+9xy 2÷(-9xy 2)=-8x 2y 2+4xy -1.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计算整式除法时,按照相应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有乘方的先算乘方,再算乘除.(2)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实质都是有理数的除法和同底数幂的除法.计算时,注意运算顺序和符号的变化.【例2】先化简,后求值:[2x (x 2y -xy 2)+xy (xy -x 2)]÷x 2y ,其中x =2018,y =2017.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确定运算顺序→原式化简→代值计算的结果.【解答】[2x (x 2y -xy 2)+xy (xy -x 2)]÷x 2y =[2x 3y -2x 2y 2+x 2y 2-x 3y ]÷x 2y =[x 3y -x 2y 2]÷x 2y =x -y .把x =2018,y =2017代入上式,得原式=2018-2017=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类题的方法是先化简,再把对应的数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进行计算即可.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已知28a 2b m ÷4a n b 2=7b 2,那么m 、n 的值为( A ) A .m =4,n =2 B .m =4,n =1 C .m =1,n =2D .m =2,n =22.已知长方形的面积为18x 3y 4+9xy 2-27x 2y 2,长为9xy ,则宽为( D ) A .2x 2y 3+y +3xy B .2x 2y 2-2y +3xy C .2x 2y 3+2y -3xyD .2x 2y 3+y -3xy3.如果(3x 2y -2xy 2)÷m =-3x +2y ,那么单项式m 为( B ) A .xy B .-xy C .xD .-y4.若等式(6a 3+3a 2)÷(6a )=(a +1)(a +2)成立,则a 的值为-45.5.计算: (1)x 3÷x 2;(2)⎝⎛⎭⎫-25a 2b 4÷⎝⎛⎭⎫-14ab 2÷(-10ab ); (3)(6a 3b -9a 2b 2-12ab 3)÷(-3ab ). 解:(1)x . (2)-425b . (3)-2a 2+3ab +4b 2.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已知a m =4,a n =2,a =3,求a m -n -1的值.【互动探索】逆向思维法:将a m-n -1转化为a m ÷a n ÷a ,再代入数据计算.【解答】∵a m =4,a n =2,a =3, ∴a m-n -1=a m ÷a n ÷a =4÷2÷3=2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逆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得出a m-n -1=a m ÷a n ÷a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4.2乘法公式14.2.1平方差公式(第1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方差公式,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平方差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合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07~P10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根据条件列代数式:(1)a、b两数的平方差可以表示为a2-b2;(2)a、b两数差的平方可以表示为(a-b)2.2.(1)(x+2)(x-2)=x2-4;(1+3a)(1-3a)=1-9a2;(x+5y)(x-5y)=x2-25y2.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填空:上面三个算式中的每个因式都是多项式;等式的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的乘积,等式的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的差.(2)平方差公式:(a+b)(a-b)=a2-b2.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3.已知a+b=10,a-b=8,则a2-b2=80.4.计算(3-x)(3+x)的结果是9-x2.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3x-5)(3x+5);(2)(-2a-b)(b-2a);(3)(x-2)(x+2)(x2+4).【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各式子的特点,确定用什么公式计算?【解答】(1)(3x-5)(3x+5)=(3x)2-52=9x2-25.(2)(-2a -b )(b -2a )=(-2a )2-b 2=4a 2-b 2. (3)(x -2)(x +2)(x 2+4)=(x 2-4)(x 2+4)=x 4-1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2)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3)公式中的a 和b 可以是具体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例2】计算:10015×9945.【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式子特点,直接计算比较难,将原式转化为⎝⎛⎭⎫100+15⎝⎛⎭⎫100-15,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解答】原式=⎝⎛⎭⎫100+15⎝⎛⎭⎫100-15=10 000-125=99992425.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可将两个因数写成相同的两个数的和与差,形成平方差公式结构.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运算中,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C ) A .(x +y )(x +y ) B .(-x +y )(x -y ) C .(-x -y )(y -x )D .(x +y )(-x -y )2.如图1,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把剩下部分拼成一个梯形(如图2),利用这两幅图形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a +b )(a -b )=a 2-b 2.3.长方形的长为(2a +3b ),宽为(2a -3b ),则长方形的面积为4a 2-9b 2. 4.若(m +3x )(m -3x )=16-nx 2,则mn 的值为±36. 5.计算:(1)⎝⎛⎭⎫34y +212x ⎝⎛⎭⎫212x -34y ; (2)⎝⎛⎭⎫-56x -0.7a 2b ⎝⎛⎭⎫56x -0.7a 2b ; (3)(2a -3b )(2a +3b )(4a 2+9b 2)(16a 4+81b 4).解:(1)254x 2-916y 2. (2)0.49a 4b 2-2536x 2. (3)256a 8-6561b 8.6.运用平方差公式简算: (1)2013×1923; (2)13.2×12.8.解:(1)原式=⎝⎛⎭⎫20+13×⎝⎛⎭⎫20-13=400-19=39989. (2)原式=(13+0.2)×(13-0.2)=169-0.04=168.96.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整式(3n +1)(3n -1)-(3-n )(3+n )的值一定是10的倍数吗?【互动探索】要判断整式是否为10的倍数→需化简代数式→化简结果是否是10的倍数→做出判断.【解答】原式=9n 2-1-(9-n 2)=10n 2-10=10(n +1)(n -1). ∵n 为正整数,∴(n -1)(n +1)为整数,即(3n +1)(3n -1)-(3-n )(3+n )的值是10的倍数.【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平方差公式中的a 和b 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在探究整除性或倍数问题时,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4.2.2完全平方公式第2课时完全平方公式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及其结构特征.2.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利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以及幂的意义,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感受乘法公式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过程,拓展思维空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发现的能力,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及其结构特征.【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09~P11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按要求列代数式:(1)a、b两数和的平方可以表示为(a+b)2;(2)a、b两数平方的和可以表示为a2+b2.2.计算下列各式:(a+1)2=(a+1)(a+1)=a2+2a+1;(a-1)2=(a-1)(a-1)=a2-2a+1;(m-3)2=(m-3)(m-3)=m2-6m+9.3.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也就是说,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4.我们已经接触了很多代数恒等式,知道可以用一些硬纸片拼成的图形面积来解释一些代数恒等式.如图1可以用来解释(a+b)2-(a-b)2=4ab,那么通过图2面积的计算,验证了一个恒等式,此等式是(a-b)2=a2-2ab+b2.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5-a)2;(2)(-3m-4n)2;(3)(-3a+b)2; (4)(a+b+c)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式子的特点,怎样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解答】(1)(5-a)2=52-2·5·a+a2=25-10a+a2.(2)(-3m-4n)2=(-3m)2-2·(-3m)·4n+(4n)2=9m2+24mn+16n2.(3)(-3a+b)2=(-3a)2+2·(-3a)·b+b2=9a2-6ab+b2.(4)(a+b+c)2=(a+b)2+2c(a+b)+c2=a2+2ab+b2+2ac+2bc+c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可巧记为“首平方,尾平方,积的2倍在中央,符号确定看前方”.【例2】计算:(1)9982;(2)(2)20182-2018×4034+2017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直接计算9982比较复杂,考虑将998转化为1000-2,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2)逆用完全平方公式即可.【解答】(1)原式=(1000-2)2=1 000 000-4000+4=996 004.(2)原式=20182-2×2018×2017+20172=(2018-2017)2=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中可将该式变形为(1000-2)2,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可简便运算.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运算结果是x4y2-2x2y+1的是(C)A.(-1+x2y2)2B.(1+x2y2)2C.(-1+x2y)2D.(-1-x2y)22.若|a -b |=1,则b 2-2ab +a 2的值为( A ) A .1 B .-1 C .±1D .无法确定3.下列关于962的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D ) A .962=(100-4)2=1002-42=9984 B .962=(95+1)(95-1)=952-1=9024 C .962=(90+6)2=902+62=8136D .962=(100-4)2=1002-2×4×100+42=9216 4.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3a +2b )2; (2)(a +2b -1)2; (3)50.012; (4)49.92.解:(1)4b 2-12ab +9a 2. (2)a 2+4ab +4b 2-2a -4b +1. (3)2501.0001. (4)2490.01.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果36x 2+(m +1)xy +25y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求m 的值.【互动探索】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确定(m +1)xy 的值→建立方程→确定m 的值.【解答】∵36x 2+(m +1)xy +25y 2=(6x )2+(m +1)xy +(5y )2, ∴(m +1)xy =±2·6x ·5y , ∴m +1=±60,∴m =59或-6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例4】已知a +b =4,ab =-5,求下列各式的值. (1)a 2+b 2; (2)(a -b )2.【互动探索】由已知等式联想到什么乘法公式?所求代数式与已知等式有什么关系?怎样求解?【解答】(1)a 2+b 2=(a +b )2-2ab .把a +b =4,ab =-5代入,得a 2+b 2=42-2×(-5)=16+10=26. (2)(a -b )2=(a +b )2-4ab .把a +b =4,ab =-5代入,得(a -b )2=42-4×(-5)=16+20=36.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完全平方公式的常用变形: (1)a 2+b 2=(a +b )2-2ab =(a -b )2-2ab ; (2)ab =12[(a +b )2-(a 2+b 2)];(3)(a -b )2+(a +b )2=2(a 2+b 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2.练习题涵盖整式乘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和因式分解等知识点,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
3.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作业布置原则:注重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作业的布置与完成,让学生真正掌握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2.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引导学生观察特定的整式乘法算式,如(a+b)(a-b)、(a+b)²,让他们发现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规律,并加以证明。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两个公式简化计算过程。
3.因式分解:介绍因式分解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含义。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完成课本第14章的相关练习题,包括整式的乘法运算、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运算的准确性,熟练掌握乘法法则和因式分解的方法,提高解题速度。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整式乘法法则、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和因式分解的方法。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运算技巧,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4整式的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4整式的乘法(教案)
-例如:5x * (2x + 3) = 10x^2 + 15x,强调5x要分别与2x和3相乘。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分配律综合应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并将结果相加。
-例如:(x + 3) * (x + 4) = x^2 + 4x + 3x + 12,强调每一项都要相乘并相加。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整式的乘法,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整式乘法的基本概念时,对分配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例子中,部分同学容易忽略对常数项的乘法,导致答案出错。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基础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分配律的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个重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整式乘法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的描述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运用整式乘法进行计算。
-例如:将矩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转化为(x + 2) * (x + 3)的乘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通过直观的示例、反复的练习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式乘法的核心知识,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和正确应用。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整式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整式乘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4章14.1.4 整式的乘法(第3课时)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14章14.1.4 整式的乘法(第3课时)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4 整式的乘法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究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并会应用法则计算.2.会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理解整式除法运算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整式的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件的表达能力.2.体会知识间逻辑关系、类比探究在研究除法问题时的价值,体会转化思想在整式除法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法则、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3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整式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根据乘、除互逆的运算关系得出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计算器等。

学生:练习本、钢笔或圆珠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木星的质量约是1.9×1024吨,地球的质量约是5.98×1021吨,你知道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多少倍吗?(出示课件2)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0×1024)÷(5.98×1021)倍.想一想:上面的式子该如何计算?(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教师问1:请完成下面的题目:(出示课件4)(1)25×23;(2)x6×x4;(3)2m×2n.学生回答:(1)28;(2)x10;(3)2m+n.教师问2:本题是直接利用什么乘法法则计算的?学生回答: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教师问3:思考下面的题该如何计算?(1)( )( )×23=28 (2)x6·( )( )=x10(3)( )( )×2n=2m+n学生回答:可以把乘法法则反过来利用.教师问4:反过来就我们今天要学的同底数幂的除法,能不能先试着写成除法形式?学生讨论后解答:(1)28÷23=?;(2)x10÷x6=?;(3)2m+n÷2n=?教师问5:你是如何计算的呢?学生回答:本题逆向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教师问6:能不能试着完成下列各题:计算:(1)28÷23;(2)x10÷x6;(3)2 m+n÷2n学生回答:(1) 28÷23=25;(2) x10÷x6=x4;(3) 2 m+n÷2n =2m教师问7:观察下面的等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出示课件5)(1)28÷23=25=28-3;(2) x10÷x6=x4=x10-6;(3) 2 m+n÷2n =2m =2m-n学生回答: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教师总结: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教师问8:以上法则能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总结:a m÷a n=a m-n.教师问9:对指数有何要求吗?学生回答:m,n都是正整数,且m>n.教师总结:a m ÷a n=a m–n(m,n都是正整数,且m>n)教师问10:如何验证其正确性呢?学生回答:验证:因为a m–n·a n=a m–n+n=a m,所以a m ÷a n=a m–n.教师问11:对于除法运算,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呢?学生回答:对于除法运算应要求除数(或分母)不为零,所以底数不能为零.即a m÷a n=a m-n(a≠0,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教师问12:计算:a m÷a m学生计算a m÷a m时,可能会出现1或a0两个答案.教师顺势归纳:从除法的意义可知商为1,另一方面,如果依照同底数幂的除法计算,得a0.所以规定:a0=1(a≠0).教师问13:为什么规定a0=1(a≠0)时要说明a≠0呢?学生回答:因为当a=0时,分母或除数为0,式子无意义.总结点拨:(出示课件6)同底数幂的除法一般地,我们有a m÷a n=a m–n(a ≠0,m,n都是正整数,且m>n)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规定:a0=1(a ≠0)这就是说,除0以外任何数的0次幂都等于1.例1:计算:(出示课件7)(1)x8÷x2; (2) (ab)5÷(ab)2.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x8 ÷x2=x8–2=x6;(2) (ab)5÷(ab)2=(ab)5–2=(ab)3=a3b3.总结点拨:计算同底数幂的除法时,先判断底数是否相同或变形相同,若底数为多项式,可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再根据法则计算.例2:已知a m=12,a n=2,a=3,求a m–n–1的值.(出示课件9)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a m=12,a n=2,a=3,∴a m–n–1=a m÷a n÷a=12÷2÷3=2.总结点拨:解此题的关键是逆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对a m–n–1进行变形,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2.复习旧知,探究单项式除以多项式的法则教师问14:计算:4a2x3·3ab2学生回答:4a2x3·3ab2=12a3b2x3教师问15:计算:12a3b2x3÷ 3ab2学生讨论回答:(出示课件11)解法1:12a3b2x3÷ 3ab2相当于求( )·3ab2=12a3b2x3.由(1)可知括号里应填4a2x3.解法2:原式=4a2x3· 3ab2÷ 3ab2=4a2x3.理解:上面的商式4a2x3的系数4=12 ÷3;a的指数2=3–1,b的指数0=2–2,而b0=1,x的指数3=3–0.教师问15:类比上述研究过程计算以下两题.(1)-2x3÷(-x);(2)8m2n2÷2m2n.学生回答:(1)2x2 ;(2)4n教师问16:通过计算,你又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和同底数的幂分别相除.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得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2)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例3:计算:(出示课件13)(1)28x4y2÷7x3y;(2)–5a5b3c ÷15a4b.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原式=(28 ÷7)x4–3y2–1=4xy;(2)原式=(–5÷15)a5–4b3–1c=- 1ab2c.3总结点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要按照法则逐项进行,不得漏项,并且要注意符号的变化.3.师生互动,学习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教师问17:一幅长方形油画的长为(a+b),宽为m,求它的面积.(出示课件16)学生回答:面积为(a+b)m=ma+mb.教师问18:若已知油画的面积为(ma+mb),宽为m,如何求它的长?学生回答:长为(ma+mb)÷m.教师问19:如何计算(am+bm) ÷m?(出示课件17)学生讨论后回答:计算(am+bm) ÷m就相当于求( ) ·m=am+bm,教师问20:()填什么呢?学生回答:a+b教师问21:am ÷m+bm ÷m=?学生回答:a+b教师问22:观察上边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am+bm) ÷m=am ÷m+bm ÷m教师问23:计算下列各式:(1)(ax+bx)÷x; (2)(a2+ab)÷a;(3)(4x2y+2xy2)÷2xy.学生回答:(1) a+b; (2) a+b;(3) 2x+y.教师问24: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用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教师问25:它们的项数之间有什么发现吗?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对自己计算所得的结果进行观察,总结出计算的一般方法和结果的项数特征:商式与被除式的项数相同.教师问26:你能归纳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吗?(出示课件18)学生归纳,教师点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教师问27:你能把这句话写成公式的形式吗?学生回答:(am+bm)÷m=am÷m+bm÷m.关键:应用法则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例4:计算:(12a3–6a2+3a) ÷3a. (出示课件19)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2a3–6a2+3a) ÷3a=12a3÷3a+(–6a2) ÷3a+3a÷3a=4a2+(–2a)+1=4a2–2a+1.总结点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实质是利用乘法的分配律,将多项式除以单项式问题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问题来解决.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符号问题.例5:先化简,后求值:[2x(x2y–xy2)+xy(xy–x2)]÷x2y,其中x=2015,y=2014.(出示课件21)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原式=[2x3y–2x2y2+x2y2–x3y]÷x2y,=x–y.把x=2015,y=2014代入上式,得原式=x–y=2015–2014=1.(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4-2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3.14)0没有意义B.任何数的0次幂都等于1C.(8×106)÷(2×109)=4×103D.若(x+4)0=1,则x≠–42.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A.(–12a5b)÷(–3ab)=4a4B.9x m y n–1÷3x m–2y n–3=3x2y2C. 4a2b3÷2ab=2ab2D.x(x–y)2÷(y–x)=x(x–y)3.已知28a3b m÷28a n b2=b2,那么m,n的取值为( )A.m=4,n=3 B.m=4,n=1C.m=1,n=3 D.m=2,n=3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a2+2a,若一边长为a,则另一边长为_____________.5. 已知一多项式与单项式–7x5y4 的积为21x5y7–28x6y5,则这个多项式是______.6.计算:(1)6a3÷2a2;(2)24a2b3÷3ab;(3)–21a2b3c÷3ab; (4)(14m3–7m2+14m)÷7m.7. 先化简,再求值:(x+y)(x–y)–(4x3y–8xy3)÷2xy,其中x=1,y=–3.8. (1)若32•92x+1÷27x+1=81,求x的值;(2)已知5x=36,5y=2,求5x–2y的值;(3)已知2x–5y–4=0,求4x÷32y的值.参考答案:1.D2.D3.A4.a+25. –3y3+4xy6. 解:(1) 6a3÷2a2=(6÷2)(a3÷a2)=3a.(2) 24a2b3÷3ab=(24÷3)a2–1b3–1=8ab2.(3)–21a2b3c÷3ab=(–21÷3)a2–1b3–1c= –7ab2c;(4)(14m3–7m2+14m)÷7m=14m3÷7m-7m2÷7m+14m÷7m= 2m2–m+2.7. 解:原式=x2–y2–2x2+4y2=–x2+3y2.当x=1,y=–3时,原式=–12+3×(–3)2=–1+27=26.8. 解:(1)32•34x+2÷33x+3=81,即3x+1=34,解得x=3;(2)52y=(5y)2=4,5x–2y=5x÷52y=36÷4=9.(3)∵2x–5y–4=0,移项,得2x–5y=4.4x÷32y=22x÷25y=22x–5y=24=16.(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a m÷a n=a m-n(a≠0,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a0=1(a≠0)(am+bm)÷m=am÷m+bm÷m.(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4.2)的相关内容。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课》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课》精品教案

5.若2m=5,2n=3,求23m+2n的值.
解:23m+2n =23m×22n =(2m)3×(2n)2 =53 × 32 =1125.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专题二 整式的运算
【例3】计算:[x(x2y2-xy)-y(x2-x3y)] ÷3x2y,其中x=1,y=3.
【解析】在计算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中,一要 注意运算顺序;二要熟练正确地运用运算法则.
【答案】原式=(x3y2-x2y-x2y+x3y2) ÷3x2y
=(2x3y2-2x2y) ÷3x2y
3.
如果a+
1 a
=3,那么
a2+
1 a2
=
7
.
4.已知
a 7252
,
b
25 44
,求(a+b)2-(a-b)2的值.
解: (a+b)2-(a-b)2
=[(a+b)+(a-b)][(a+b)-(a-b)]
=2a·2b
=4ab.
当 a2725 ,b4245 时,
原式=4×2725
×
25 44
= 23.
【例4】先化简再求值:[(x-y)2+(x+y)(x-y)] ÷2x,其中x=3,y=1.5. 【解析】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先计算括号内的, 再计算整式的除法运算. 【答案】原式=(x2-2xy+y2+x2-y2) ÷2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4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4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重点整式的乘法法则理解、乘法公式运用是重点。

单项式乘法是关键,幂的运算是基础难点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和因式分解方法是难点。

教法与学法说唱引入--设置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归纳口诀要领--形成知识网络教学准备多媒体,导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引入:(3-5分钟)教师说唱1.《整乘因解》要点说唱呦呦切克闹整乘因解来一套幂的性质“你”要记牢整式乘除“他”用得着单和单,“那”是关键整式乘除“他”总出现学生思考教师说唱口诀词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复习归纳:(30分钟)同号为a“我”异号b方差用来“他”真神气首平方“那”尾平方首尾二倍“我”在中央公分解因式“他”要彻底公因三定“那”在等你两项异号“他”平差起三项二倍完全可以(一)幂的运算性质复习计算下列各题:(1)(2)3325aaaaaa nm÷-÷+÷(二)整式的乘除法计算下列各题:(1)(x-y)(2)(x-y)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并小组归纳幂的运算性质的符号语言。

(三)先化简,在求值其中三.乘法公式运用乘法公式计算:(1)(2)四.因式分解对下列算式进行因式分解:(1)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后,小组讨论,算式中体现了整式乘法和除法哪些运算法则?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后小组归纳总结乘法公式的符号语言和添括号法则。

三、课堂小结(2)(3)652+-xx课堂小结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后,小组归纳出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联系以及因式分解的方法学生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本节要点复习四、布置作业:三角形三边满足: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板书设计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安图县优质课参评教案(初二数学)《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复习》松江镇三道中学李红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文本
本章我们类比数的乘法学习了整式的乘法.整式的乘法主要包括幂的运算性质、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还学习了特殊形式,乘法公式等.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学习了简单的除法,掌握了因式分解这种与整式的乘法方向相反的变形.这是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小结】 1.明确运算顺序:
(1)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明确运算法则:
(1)整式的运算法则,单项式的乘除法是关键; (2)新定义的运算法则,一般转化为学过的运算法则. 3.运算中正确使用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 (a+b )(a -b )=a 2-b 2; 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b 2.
【例4】如图1是一个长为4b 、宽为a 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平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用四块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回形”正方形(如图2).
(1)观察图2,请写出(a+b )2,(a -b )2,ab 之间的数量关系; (2)应用:根据(1)中的结论,若x+y=5,4
9 xy ,求x -y 的值.
【分析】
(1)结合图2,(a+b )2表示的是大正方形的面积,ab 是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而(a -b )2呢?观察图2发现,中间阴影部分的图形是正方形,边长是a -b ,所以(a -b )2是中间阴影小正方形的面积.由图2发现,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4个长方形的面积;
(2)由(1)得到,a+b ,a -b ,ab 的关系,整体代入,可以解决. 【答案】解:(1)(a+b )2=(a -b )2+4ab ;
图1 4b
a
b b
a a
b
b a
图2 a
(2)由(1)得:(a+b )2=(a -b )2+4ab ,
∵x+y=5,4
9=xy , ∴52=(x -y )2+4×49. ∴(x -y )2=16.
对于(a+b )2=(a -b )2+4ab 这个关系,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得到,也可以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得到. 【小结】
完全平方公式既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变形使用,通过这些关系式,a+b ,a -b ,ab ,a 2+b 2,知二求二.
【巩固练习】
已知长方形ABCD 的周长为20,面积为28,求分别以长方形的长和宽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和是多少? 【分析】
我们一起画一下示意图,为了使条件更加直观,设长为x ,宽为y ,则2(x+y )=20,xy=28,要求的是x 2+y 2的值.直接求x ,y 的值,就现在的知识还不能解决,那么x 2+y 2,x+y ,xy 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解决问题. 【答案】解:设这个长方形的长为x ,宽为y ,则
()⎩⎨
⎧==+8220
2xy y x , ⎩⎨
⎧==+∴8210xy y x .
∴x 2+y 2=(x+y )2-2xy =102-2×28=44. ∴分别以长方形的长和宽为边长的 正方形面积之和是44.
A
B
C
D
x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