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囊泡运输机制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B.囊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细胞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囊泡属于生物膜系统,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完全相同D.“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需要细胞骨架的协助,该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2.盐分对植物的伤害主要是Na+引起的,高等植物可以通过Na+的外排和区隔化来保持细胞质内低Na+水平,从而消除Na+的伤害。
Na+的外排和区隔化分别由位于质膜和液泡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调节。
Na+/H+逆向转运蛋白依赖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提供能量实现Na+的跨膜运输。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区隔化于液泡内会提高细胞的吸水能力B.Na+进入液泡区隔化和排出细胞的过程均属于主动运输C.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调节细胞内pH和渗透压的作用D.细胞呼吸抑制剂对Na+的外排和区隔化过程没有影响3.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产物积累引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铁死亡的关键调节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活性受到抑制时,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活性氧(ROS)大量堆积,从而引发氧化损伤导致细胞铁死亡;此过程中,线粒体发生萎缩、膜密度增加、嵴减少等重要且独特的形态学现象。
北京市海淀区陈经纶中学2022-2023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B、与外膜相比,叶绿体类囊体膜功能更复杂,内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B正确;
C、线粒体、叶绿体中均含DNA,故二者都能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C正确;
D、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能合成ATP,叶绿体的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TP,因此二者能在膜上进行ATP合成,D正确.
D、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会被氧化形成二硫键(-S-S-),抗冻植物能够适应较冷的环境,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可推知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蛋白质的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由题干得出细胞受冻和解冻时的蛋白质的结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C、胰岛素合成后分泌到胰岛B细胞外需要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与题意不符,C错误;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3.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根据图示分析,K+通过Na+﹣K+泵的转运需要消耗ATP,故抑制细胞呼吸影响K+通过Na+﹣K+泵的转运,C正确;
D、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的载体蛋白具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5. 关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应将酶与底物分别保温后再混合
D、图1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与图2细胞中相同,染色体数都是2n,DNA数都是4n,D错误。
2022-2023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卷)高二生物学(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2.下表为人体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及含量(单位:mmol/L)的测定数据。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④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③为组织液,②为血浆,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③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大多数的③经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并最终汇入②3.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B.内环境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机体的生命活动C.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②→③的过程代表血浆中的物质进入淋巴液B.CO2排出人体的途径为:组织细胞→①→②→A→呼吸系统→外界环境C.B是泌尿系统,细胞的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该系统排出体外D.①②③共同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被称为体液5.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6.下列有关组成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C.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外包髓鞘,构成神经纤维D.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7.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B.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D.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躯干、内脏的重要通路,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8.体操运动带动了“全民健身”。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
批判,不是简单的抛弃和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槽粕。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的兼收并蓄。
”怎样区分艺术遗产的精华与糟粕呢?第一条界限就是要把统治者的艺术与被统治者的艺术区分开来。
在阶级社会中,有两个对立的阶级;反映在艺术上,就有两种艺术,一种是反动的艺术,它反映统治阶级反动的思想感情,是艺术遗产中的糟粕;另一种是进步的艺术,它反映被统治阶级进步的思想感情,是艺术遗产中的精华。
第二条界限就是要把某一具体艺术作品中之精华与糟粕区分开来。
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精华与糟粕往往混杂在一起。
历史上任何一位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都不是纯粹的,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
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曹雪芹和施耐庵,石涛和朱耷,哪一位艺术家,哪一件艺术作品,不是精华与糟粕紧紧地混杂在一起呢?要坚持继承艺术遗产的批判原则,就要避免“肯定一切”与“否定一切”两种极端观点。
“肯定一切”即全盘继承,表现为复古主义。
我国明代永乐以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树起复古主义大旗,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使复古主义成为时代风尚。
他们认为先秦两汉的散文、汉魏的古诗和盛唐的近体诗,都是绝对完美的艺术范本,艺术家只能惟古人是尚,根本勿需新的创造。
“否定一切”即简单抛弃,表现为虚无主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出现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可谓这一极端的代表,认为无产阶级文化与过去时代的文化“不需要继承的关系”,扬言“从现代生活的轮船上扔掉”普希金、托尔斯泰和一切古典作家,甚至要把沙皇建的房子、铁路统统摧毁。
这种谬论受到列宁的痛斥,他指出:“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语文高三期中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22.1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立足于通过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以证实中华文明具有5000多年历史这一事实。
于2001—2003年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备性研究”,设置了9个课题,初步摸索出一套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2004—2005年,开展“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中原地区文明形态研究”。
这一时间段是龙山时代晚期到商朝初年。
这一时期的环境背景和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在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各个都邑性遗址的年代、中原地区文明形成期的聚落形态所反映的社会结构、中原地区早期文明形态等问题,是探讨的主要内容。
因为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已经建立,又有较多历史文献和古史传说作为参考,相关研究比较容易推动。
2006—2008年,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把研究的时间范围扩展到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500年,空间范围从黄河中游扩展至黄河上、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地,主要研究该时间段中各个地区都邑和区域中心性遗址及其所属考古学文化的年代、环境变化、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和社会结构变化。
2009—2012年,研究的时间范围依然是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500年,重点研究课题包括黄河、长江及西辽河流域考古学文化年代谱系的完善和各地文明化进程中重大事件的年代学研究,各地区环境变化与文明演进的关系研究,各地区技术和生业的发展以及铜、玉、盐等重要资源与文明形成的关系研究,都邑性聚落和各个区域中心性聚落反映的社会结构研究,文明形成过程中精神文化的发展状况研究,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的整体性研究。
2013-2018年,对上一阶段设置的年代、环境、生业、都邑和聚落反映的社会结构以及整合研究等几大课题继续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阶段性结项报告。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人的身高和体重B. 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绿色C. 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D.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2.下列不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D与dB.B与bC.Y与YD.R与r3.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是成功的关键。
下列特点不是其成功原因的是()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B.不同豌豆之间存在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D.豌豆的体细胞中所含基因的数量少4.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最不可能是()A.ABB.BbC.aBD.ab5.下列各种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A.AaBBB.AABbC.AabbD.AABB6.在不知道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根据下列哪项可判断显隐性关系?()A.黑色×黑色全是黑色B.白色×白色全是白色C.黑色×黑色 3黑色:1白色D.黑色×白色 100黑色:102白色7.下列人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受精卵8.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C.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9.关于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 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次数不相同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10.某生物兴趣小组使用下图中的Ⅰ和Ⅱ装置模拟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Ⅰ和Ⅱ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Ⅰ和Ⅱ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 利用Ⅰ和Ⅱ进行模拟实验时,每次要保证随机抓取,读取组合后必须放回C. 利用Ⅰ和Ⅱ进行模拟实验时,Ⅰ和Ⅱ中的小球数量必须相同D. 统计全班的结果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小统计的误差11.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下图是人体细胞及内环境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②为肌肉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⑤处B.④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随着细胞代谢的进行而不断变化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C.脑神经和脊神经共同组成外周神经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是只受意识支配的完全自主性的运动神经3.研究人员为了研究家兔的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如下假说。
假说1:发育出雄性器官需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出雌性器官;假说2:发育出雌性器官需来自卵巢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
下面相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组可采用手术法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B.需选择多个生殖系统分化之前的家兔胚胎作为实验材料C.实验过程只需观察记录家兔外生殖器官的表现情况D.若去除即将发育为睾丸的组织,发育出雌性器官,则假说1 正确4.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大量T细胞成熟的结果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中的非条件反射是建立在条件反射基础上的B.分级调节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C.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D.机体在初次接受过敏原时就会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6.新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多为沙质土壤,加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使得新疆棉产量高,质量好,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棉”。
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2.图1为百合(2n=24)减数分裂产生花粉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过程中某时期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的某个时期存在12个四分体B.细胞B、细胞C含有2个染色体组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细胞A→细胞B、C过程中D.图2发生在细胞B(C)→细胞D、E(F、G)的过程3.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HIV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4.下面关于tRNA和氨基酸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种氨基酸都由一种特定的tRNA携带B.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tRNA携带C.一种转运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酸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携带5.已知mRNA片段中有30个碱基,其中A+C共有12个,则其对应基因中G和T共有多少个()A.12 B.18 C.24 D.306.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两个着丝点B.有四个DNA分子C.有四个染色体D.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7.噬菌体S-2L的DNA中腺嘌呤被完全替换成另一种碱基——二氨基嘌呤(Z)。
Z是除A、T、C、G外,DNA的第5种碱基。
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S-2L噬菌体DNA双链中Z与T配对B.DNA分子中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C.S-2L噬菌体DNA中(Z+C)/(G+T)=1D.若DNA中Z的比例为a,则C的比例为1/2-a8.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2.从湖泊到森林要经历5个演替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森林植物阶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演替过程中,植被光能的利用率逐渐提高B.上述演替与火灾后草原所进行的演替类型相同C.当演替达到森林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D.在有人为因素干扰时,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速度可能会加快3.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
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利用率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动物的趋性和物理信息的传递C.硬壳蟹(非蜕壳)能以软壳蟹(蜕壳后)为食,属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通过增加生物的成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4.在生态系统中,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物主要是()A.细菌B.真菌C.动物D.绿色植物5.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I和II,I和II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造成II的原因可能是初级消费者的个体很小B.I、II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C.II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显著高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据图可知生态系统II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大于生态系统I6.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B.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7.城市生态工程是指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下列措施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A.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B.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C.用法律手段禁止汽车上路,严禁造纸厂等生产,以断绝污染源D.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和自生的原理8.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酵母菌:具有多种膜结构的细胞器B.蓝细菌: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C.乳酸菌:仅有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醋酸杆菌:异养需氧型生物,可将酒精氧化为醋酸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家庭制作果酒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B.泡菜、食醋、豆腐、酸奶都是经过发酵的食品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D.制作腐乳的过程,利用了毛霉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10.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需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
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培养后,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除尿素外不含有其他营养物质B.细菌均不能将分解尿素的脲酶分泌至细胞外C.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D.图中I、II区的细菌数量太多,应从III区挑取单菌落11.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A.菌落中的细菌数目是固定的B.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C.通过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与活菌的实际数目相同D.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12.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B.通过纯培养来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是发酵工程的重要基础C.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的细胞中提取获得单细胞蛋白D.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都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产品13.下列过程与植物细胞工程无关的是()A.培育单倍体植株B.嫁接与扦插C.培养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D.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14.下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四倍体兰花叶片愈伤组织胚状体兰花植株A.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二倍体植株B.通过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①②过程发生杂菌污染C.需生长调节物质调控①②过程的细胞分裂和分化D.在②③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15.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C.ATP 的合成与分解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16.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科研人员针对其入侵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
(1)互花米草与本地红树植物秋茄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相似,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向生态系统中______能量。
(2)图1表示互花米草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结构及相关代谢中发生的气体转移情况,a过程中的气体进入叶绿体参加光合作用的阶段,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______,b过程中的气体进入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
(3)为探究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的原因,科研人员检测了生活在不同盐浓度下互花米草叶片和根中的保护酶SOD的活性,结果如图2。
此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4)互花米草能通过向周围环境分泌化学物质,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这叫化感作用。
科研人员制备不同浓度的互花米草浸提液,分别处理本地红树植物秋茄。
一段时间后,检测秋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
结合上述结果推测本地植物秋茄能用于防治互花米草的入侵,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本实验研究,为了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请为当地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17.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
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
(1)小型浮游植物、各种藻类和海参等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
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图中箭头代表了______的方向。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来源于植物______(“净光合”或“总光合”)作用能量。
(3)海参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其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以储存在______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
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______(填“能”或“不能”)在M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5)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类很早就能制作果酒,并用果酒进一步发酵生产果醋。
(1)人们利用水果及附着在果皮上的酵母菌酿造果酒,酵母菌发酵的底物是水果细胞中含有的______,酵母菌细胞中与产生酒精有关的结构包括______(选择以下序号)。
酵母菌酿酒的同时还会产生,所以传统发酵时需要______。
A.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基质C.线粒体内膜D.中心体(2)利用醋酸菌可以将酒精转化成醋酸酿得果醋。
醋酸菌絮凝是指菌体细胞间通过细胞壁相互粘附、聚集成团的现象。
适当提高醋酸菌的絮凝能力,有助于发酵结束时细胞和产物的分离,可大幅节约生产成本。
酿造果醋时,得到了基因突变后醋酸产率较高的醋酸菌株,科研人员对野生菌株和基因突变菌株的醋酸发酵能力和絮凝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为进一步纯化获得优良醋酸菌菌种,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果酒中的酒精含量对果醋的醋酸产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科研人员配制发酵液研究了初始酒精浓度对醋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见图。
研究人员使用的发酵液中,除酒精外还包括的基本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填写两种)。
据图可知,醋酸发酵的最适初始酒精浓度是_____,依据是_____。
酒精浓度为10%时醋酸含量最低,此时,若要尽快提高醋酸含量,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填写两个方面)。
19.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
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1)常规微生物实验中,。
(2)称取1.0g某土壤样品,转入99mL_____水中,制备成菌悬液,经_____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
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50个酵母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_____个。
(3)为了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照使其发生基因突变。
将辐照处理后的酵母菌涂布在以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按照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步筛选,选择直径较大的菌落,_____获得A、B两突变菌株。
(4)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
评价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_____进行后续相关研究,依据是_____。
20.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肠道菌群——人体的“隐形器官”肠道菌群是肠道内的微生物类群,包含500-1000种不同的菌种。
对人体及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被称为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免疫系统,甚至可以预防癌症并抑制肿瘤的生长。
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直接吃进活的细菌补充益生菌,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其他细菌。
这些益生菌可定植于人体肠道内,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
近年来,益生菌在治疗肥胖症方面的潜在作用已被普遍证实。
罗伊氏乳杄菌SY523是一种新发现的肠道益生菌,研究表明,罗伊氏乳杆菌SY523抗肥胖效果显著。
将罗伊氏乳杆菌SY523灌胃给肥胖小鼠,发现其显著降低了小鼠的体重。
罗伊氏乳杆菌SY523在分解代谢中会产生吲哚衍生物3-IAld,检测结果显示,在喂养罗伊氏乳杆菌SY523后,小鼠血清中3-IAId的水平也显著升高。
在通过游离脂肪酸诱导的组织细胞模型中发现,3-IAId显著减少了细胞中脂质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