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分别计算底基层、基层的单位体积的重量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1.确定基层的设计要求: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基层
的强度等级和稳定性要求。
2.确定碎石的级配范围: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碎石级配
范围,以满足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确定水泥用量: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
定水泥的用量,以达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4.确定水胶比:根据水泥用量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定水胶比,以保证水泥的充分反应和碎石的骨料填充效果。
5.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确定的水泥用量和水胶比,进行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重复进行试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和准确性。
2.注意试验条件的控制:控制试验环境和试验条件,确保试验结果符
合实际施工条件。
3.注意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的质量对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必须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要求。
4.注意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条件对配合比
试验结果有影响,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可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佳配合比,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同时,配合比设计也为施工提供了指导,保证基层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是路面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对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定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在碎石基层上使用水泥作为稳定剂进行强化处理的一种道路基层结构。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能够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原则1.基层结构力学性能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满足道路设计要求中对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包括强度、稳定性、变形性等方面的指标。
2.基层材料的选择: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选择合适的基材和稳定剂材料。
碎石作为基材应满足一定的物理性能要求,稳定剂水泥应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掺量。
3.配合比设计原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应合理确定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保证基层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水泥的用量。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可以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2.确定碎石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碎石的用量。
碎石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3.确定水灰比:水泥与碎石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验数据和经验准则,确定合理的水灰比,保证水泥和碎石能够充分反应,并达到所需的稳定效果。
4.确定掺合料用量:根据情况需要,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掺合料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如矿渣粉、石灰粉等。
掺合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5.配合比设计验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来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配合比。
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和掺量,以及碎石粒径和分配规格。
2.在设计中应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并合理安排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案全套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1)应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施工前一天准备好工作面,其表面应平整、坚实,并应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土和软弱地点。
2)施工前做好放样工作。
恢复中线时,直线段宜每10m设一中桩,曲线段每5m设一中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级配碎石结构层边缘的设计高度。
要用白灰划出水泥稳定碎石层的边缘线。
2、材料要求1)集料(1)水泥稳定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要求:底基层、基层不大于26%。
集料必须清洁,严禁含有机物、块状或团状的土块、杂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2)所用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集料应预先筛分成19mm~31.5mm、9.5mm~19mm、4.75mm~9.5mm及0~4.75mm四种规格。
各种规格集料中超尺寸数量严禁超过10%,欠尺寸数量严禁超过15%。
(3)碎石中针片状颗粒总含量严禁超过20%。
(4)当细集料(石屑)数量不足时,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不允许掺天然砂,应掺机制砂。
2)水泥(1)水泥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其初凝时间在4h以上,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
(2)宜采用42.5级缓凝水泥,严禁使用快凝、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
(3)必须采用旋窑生产的水泥,散装水泥入罐时,安定性合格后方能使用,散装水泥罐必须有破拱装置。
3)水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
3、配合比设计1)一般规定(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采用振动成型压实法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其中4.75mm、2.36mm、0.075mm的通过量宜接近级配范围的下限。
(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原材料和混合料设计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矿质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确定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为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平整度差、抗水损坏性能差、层间结合不好、温缩、干缩裂缝等质量隐患,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质量,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技术规范》,结合高速公路建设实践经验和高速公路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施工指导意见。
1、施工方法1.1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一律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方法施工。
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分层施工时,当用18~20T以上压路机碾压,分层最大厚度不应超过20cm,并不小于10cm。
当采用单层施工时,应用特殊的摊铺和碾压设备,并注意层底0~10cm的压实度,防止表层碎石压碎。
1.3 基层、底基层标高、路拱采用摊铺机作业时,应用钢丝基准线控制高程,直线段桩距10m,弯道段间距5m。
2、材料2.1 水泥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少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的硅酸盐、矿碴硅酸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等级宜为32.5级、42.5级,为确保7天试件强度,宜优先选用42.5级硅酸盐水泥。
采用散装水泥时,水泥磨出后应存放7天以上,安定性必须符合要求,进罐时散装水泥温度应低于60℃。
所用水泥必须是悬窑生产加工,不得使用立窑生产加工(小厂)水泥。
2.2 碎石碎石压碎值要求<30%。
碎石应按粗集料10~30mm、5~10mm、细集料0~5mm三级配料,相应的料场方孔筛筛孔建议为:32、12、7mm。
2.3水一般饮用水均可使用。
2.4 混合料(1)水泥稳定的碎石或砂砾集料级配应符合表1规定。
为防止混合料离析,有利于提高混合料强度,应严格控制集料最大粒径,并宜选用较细密的级配。
为减少路面开裂,<4.75mm成分宜按级配中值偏上选配。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集料级配要求表表1表注: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规范规定31.5mm通过量为90-100%,无26.5mm通过量要求。
2、水泥稳定砂砾37.5mm通过量为主要控制指标。
(2)有重车行使的高速公路不同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2要求: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抗压强度标准表2(3)室内试验抗压强度满足下列二条件之一者为合格:a.室内试验每个试件强度均满足表2规定;b.室内试验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R代满足表2规定。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分别计算底基层基层的单位体积的重量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分别计算底基层、基层的单位体积的重量1、已知数据来自工地试验室:三、配合比确定:通过上述试验检测结果,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生产配合比集料掺配比例为:20-25mm: 10-20mm: 5-10mm: 0-5mm=20%: 30%: 20%: 30%。
水泥剂量3.3%。
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4.5%,最大干密度2.420 (g∕cm3) o最终确定标准曲线公式为:Y=O.OO95X2+O.2316X-O∙3O29(X: EDTA耗量;Y:水泥剂量)。
无侧限强度代表值为3.8MPa (设计为3.040MPa)。
延迟时间为4.0h<>所检指标符合JTG,T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及溜池至淅J11高速公路西峡至浙川段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要求。
可用于实际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生产。
2、得出结论1、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干料重量为:2.420tβ因为,干密度二千粒的重量/干粒的体积,由于水填充在干粒的空隙之中,所以干料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水泥稳定碎石的体积。
(Ig∕cm3=lt∕m3)2、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水的重量为:2.420M.5%=0.1089tβ因为,含水率二水的重量/干料的重量*100%3、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的重量:2.420t*3.3%=0.07986t o因为,水泥剂量;水泥重量/干料重量。
4、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碎石的重量:2.420t-0.07986t=2.34014t o其中20-25mm 的碎石重量为2.34014t*0.2=0.468028t; 10-20mm 的碎石重量为2.34014t *0.3=0.702042t; 5-10mm 的碎石重量为2.34014t*0.2=0.468028t ; 0-5mm 的碎石重量为2.34014t *0.3=0.702042t o 所以底基层单位体积的重量为:2.420+0.1089=2.5289t o1、已知数据来自工地试验室:三、配合比确定:通过上述试验检测结果,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生产配合比集料掺配比例为:20-25mm: 10-20mm: 5-10mm: 0-5mm=20%: 30%: 20%: 30%。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比设计

青荣城际铁路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编号:JCSW-01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青荣城际铁路施工指挥部第三项目监理单位:天津新亚太监理有限公司2011年07月30日目录一)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二)水泥剂量及各材料用量确定三)土工击实试验记录表四)水泥性能试验报告五)砂石材料性能试验报告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使用部位:路面基层2、原材料:(1)、碎石:(粒径10~31.5mm、5~10mm)荣城碎石场(2)、水泥:(P.O42.5)威海山水水泥股份有限公司(3)、石屑:荣城碎石场(4)、水:饮用水二、配合比参数的确定2.1水泥稳定碎石的级配范围2.2根据砂石材料筛分情况及混合料级配要求确定砂石材料配比。
筛分结果及混合料级配要求见下表,混合料参配比例为:10-31.5mm:5-10mm:石粉= 45 :10 :452.3原材料的质量要求表1 底基层用粗集料的主要技术要求2.4碎石的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检测结果见下表:三、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根据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水泥剂量按 3.0%配制。
四、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设计一、准备A、检查试验仪器设备齐全,并使之运转正常;B、备足碎石、石屑、水泥等材料;C、试验室工作人员:梁奎D、对3.0%水泥剂量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按规定的试验方法得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W0和最大干密度P d,试验结果见下表:二、计算初步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水泥掺量为3%按照JTJ057-94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五、试验室配比确定5.1试验室基准配合比为:10-31.5mm:5-10mm:石粉:水泥:水45% :10% :45 % :3% :5.3%5.2 换算成每1m3材料用量10-31.5mm:5-10mm:石粉:水泥:水979 kg: 218 kg:979 kg: 65kg : 119kg注:施工时,应当先测定其材料的天然含水量,换算成相应的施工配合比。
水稳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招标文件技术规定;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3)、图纸设计要求;二、使用部位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路面工程WLM2合同段底基层、基层三、配合比设计要求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d无侧限抗压设计强度≥3.0Mpa,强度控制范围3.0~5.0 Mpa;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d无侧限抗压设计强度≥2.0Mpa,强度控制范围 2.0~4.0 Mpa。
2)、基层水泥剂量不得大于5.0%;底基层水泥剂量不得大于4.0%。
3)、混合料级配应为骨架密实型,并符合设计图纸范围要求。
4)、基层粗集料压碎值不得大于28%,最大粒径宜用31.5mm控制;水泥各项物理指标符合P.F32.5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
四、原材料规格及产地1)、水泥:P.F32.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产地:重庆腾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2)、粗集料:碎石Ⅰ(20~30mm)碎石Ⅱ(10~20mm)碎石Ⅲ(3~10mm);产地:青木关碎石料场3)、细集料:石屑(0~3 mm);产地:青木关碎石料场4)、水:可饮用水5)、材料合成级配设计:碎石Ⅰ(20~30mm)、碎石Ⅱ(10~20mm)、碎石Ⅲ(3~10mm)、石屑(0~3 mm)分别进行筛分,借助计算机进行级配计算(见附表),得到各种材料的掺配比例:35:27:16:22,其合成级配符合设计级配要求。
五、室内试验1)、准备工作①检查试验仪器设备是否齐全,使之运转正常;②备足试验所需各种材料;③试验室工作人员:黄建胜、廖凯、伏立;2)、确定各种不同水泥剂量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根据以往经验和设计要求,先选用3.2%、3.7%、4.2%三种水泥剂量进行击实试验,其结果如下:3)、计算初步配合比分别以上表各种不同剂量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计算每个无侧限试件重量(见下表),并以振动压实法制作,每种水泥剂量分别制作13个试件,每种料具体用量如下表:注:振动压实仪试模直径:152mm 高:150mm V=2722cm3基层、底基层按初步计算的比例如下:水泥剂量3.2% 最佳含水量:5.6% 最佳干密度:2.332g/cm3碎石Ⅰ:碎石Ⅱ:碎石Ⅲ:石屑=35:27:16:22。
浅谈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

浅谈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摘要: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设计是保证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主要从材料的技术性质、水泥稳定砂砾(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配合比验证结果、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由水泥、级配砂砾或碎石、填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拌和、摊铺、碾压并养护而成的一种结构层。
近年来修建的高速公路,其路面基层95%左右都采用水泥稳定沙砾作为沥青路面的半刚性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行车舒适性,适合于各种车辆的通行,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滑、抗渗、耐疲劳的性能以及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基层作为沥青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其强弱和好坏对整个路面的强度、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而配合比设计则是保证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
因此,为保证路面基层的整体质量,本文就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配合比设计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材料的技术性质1.1水泥采用缓凝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早强水泥。
要求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细度、安定性等符合范要求;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见表1所列。
经检测,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负荷有关参数要求,可以采用。
1.2砂砾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砂砾均匀和含泥量在规范规定范围内。
一般,砂砾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4.75mm以上的砾石含量不应低于60%,压碎值不大于30%。
1.3水一般采用人畜能饮用的水。
2 水泥稳定砂砾(碎石)配合比设计2.1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指根据规范及设计对半刚性基层的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砂砾粒、结合粒(水泥),确定水泥剂量以及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7天无限抗压强度,用以指导施工,保证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2.2水泥稳定砂砾(碎石)配合比组成设计原则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混合料标准试件7天抗压强度不低于3MPa,水泥剂量不小于4%;水泥:砂砾=4:96(重量比),集料粒径大于4.75mm的骨料含量宜在65%以上,大于2.36mm的集料含量宜大于80%,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宜接近0,最大不应超过3%;无侧限抗压试模采用直径×高=100mm×1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分别计算底基层、基层的单位体积的重
1、已知数据来自工地试验室:
三、配合比确定^
通过上述试验检测结果,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生产配合比集料掺配比例为:20-25mm:10-20mm:5-10mm:0-5mm=20%:30%:20°o:30%。
水泥剂量 3.3%。
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 4.5%,最大干密度 2.420 (g em3) o最终确定标准曲线公式为:Y=O.OO95X2+O.2316X-O.3O29 (X:EDTA耗量;Y:水泥剂量)。
无侧限强度代表值为 3.8MPa (设计为 3.040MPa)。
延迟时间为 4.0ho所检指标符合JTG 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及海池至淅川高速公路西峡至淅川段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要求。
可用于实际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生产。
2.得出结论
1、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干料重量为:2.420t o
因为,干密度二千粒的重量/干粒的体积,由于水填充在干粒的空隙之中, 所以干料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水泥稳定碎石的体积。
(Ig/cm3=lt/m3)
2、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水的重量为:2.420*4.5%=0.1089t o
因为,含水率=水的重量/干料的重量*100%
3、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的重量:2.420t*3.3%=0.07986t o
因为,水泥剂量二水泥重量/干料重量。
4、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碎石的重量:2.420t-0.07986t=2.34014t o
其中20-25mm 的碎石重量为2.34014t*0.2=0.468028t ;10-20mm 的碎石重量为2.34014t *0.3=0.702042t; 5-10mm 的碎石重量为2.34014t
*0.2=0.468028t ; 0-5mm 的碎石重量为2.34014t *0.3=0.702042% 所以底基层单位体积的重量为:2.420+0.1089=2.5289,
1、已知数据来自工地试验室:
三、配合比确定,
通过上述试验检测结果,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生产配合比集料掺配比例为:20-25mm:10-20mm:5-10mm:0-5mm=209/6:30%:20°o:30%。
水泥剂量 3.9°6o 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 4.5%,最大干密度Z422 (gW) o最终确定标准曲线公式为:Y=0.0109X2+0.2068X-0.208(X:EDTA耗量;Y:水泥剂量)。
无侧限强度代表值为 5.5MPa (设计为 5.0-6.0MPa) o延迟时间为 4.27ho所检指标符合JTG T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及海池至淅川高速公路西峡至淅川段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要求。
可用于实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生产。
2.得出结论
L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干料重量为:2.422t o
因为,干密度二千粒的重量/干粒的体积,由于水填充在干粒的空隙之中,所以干料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水泥稳定碎石的体积。
(lg/cm3=lt/m3)
2、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水的重量为:2.422*4.5%=0.10899t o
因为,含水率二水的重量/干料的重量*100%
3、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的重量:2.422t*3.9%=0.094458t o
因为,水泥剂量二水泥重量/干料重量*100%。
4、每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中碎石的重量:2.422t-0.094458t=2.327542工
其中20-25mm 的碎石重量为2.327542t *0.2=0.4655084t; 10-20mm
的碎石重量为2.327542t *0.3=0.6982626t ;5-10mm 的碎石重量为2.327542t *0.2=0.4655084t ; 0-5mm 的碎石重量为2.327542t *0.3=0.6982626%
所以基层的单位体积的重量为:2.422+0.10899=2.5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