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合集下载

人体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人体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人体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人体残疾等级鉴定标准如下:
1.视力残疾标准。

2.听力残疾标准。

3.言语残疾标准。

4.肢体残疾标准。

5.智力残疾标准。

6.精神残疾标准。

具体等级划分如下:
•一级(重度)残疾人:四肢瘫或严重三肢瘫;截瘫、双髋关节无主动活动能力;严重偏瘫,一侧肢体功能全部丧失;四肢均截肢或先天性缺肢;三肢截肢或缺肢(腕关节和踝关节以上);
双大腿或双大臂截肢或缺肢;双上肢或三肢功能严重障碍。

•二级(中度)残疾人:截瘫、二肢瘫或偏瘫,残肢有一定功能;
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或双上肢肘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一上肢肘关节以上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上截肢或缺肢;双手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损;一肢功能严重障碍,两肢功能重度障碍,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三级(轻度)残疾人: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二肢功能轻度障碍;
脊柱强直:驼背畸形大于70度;脊柱侧凸大于45度;单侧拇
指伴食指(或中指)缺损;单侧保留拇指,其余四指截除或缺损。

司法鉴定伤残的等级标准

司法鉴定伤残的等级标准

司法鉴定伤残的等级标准
司法鉴定伤残等级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政策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和医学专业知识制定的。

根据不同类型的伤残,司法鉴定一般将伤残等级分为十级,具体标准如下:
1. 一级伤残:具有单独生活能力,但有较严重残疾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被鉴定为一级伤残。

2. 二级伤残:具有较大的残疾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但能通过适应生活环境进行自理,被鉴定为二级伤残。

3. 三级伤残:残疾对生活和工作能力有较大影响,但仍能部分自理或在康复辅助下实现自理,被鉴定为三级伤残。

4. 四级伤残:残疾对生活和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影响,需要他人帮助和护理,被鉴定为四级伤残。

5. 五级伤残:有较大程度的残疾,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完全依赖他人照料,被鉴定为五级伤残。

6. 六级伤残:除了身体残疾外,智力、精神方面有明显残疾,需要全天候照料,被鉴定为六级伤残。

7. 七级伤残:完全失去劳动能力,被鉴定为七级伤残。

8. 八级伤残:丧失劳动能力,被鉴定为八级伤残。

9. 九级伤残:生活自理能力和部分非劳动能力完全丧失,被鉴定为九级伤残。

10. 十级伤残: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生活全面依赖他人照料,被鉴定为十级伤残。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伤残等级标准,具体划分可能会有一定变化,需要根据具体案件和个人情况来进行鉴定。

残疾鉴定标准

残疾鉴定标准

残疾鉴定标准残疾鉴定是指对个体身体、智力、心理等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定和鉴定的过程。

残疾鉴定标准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残疾人的身体功能、智力水平和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和鉴定的具体标准。

残疾鉴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一、身体功能残疾鉴定标准。

1. 肢体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缺失、肢体畸形、肢体瘫痪等,根据残疾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2. 视力障碍,根据视力残疾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包括弱视、盲等。

3. 听力障碍,根据听力残疾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包括听力减退、聋等。

4. 言语障碍,包括发音不清、口吃、言语不流利等,根据言语残疾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5. 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肌肉萎缩、运动协调障碍、肢体活动受限等,根据运动功能残疾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二、智力水平残疾鉴定标准。

1. 智力发育迟缓,根据智力发育水平分为轻、中、重度,包括智力低下、学习困难等。

2. 智力障碍,根据智力水平分为轻、中、重度,包括智力低下、智力低能等。

三、心理状态残疾鉴定标准。

1. 自闭症谱系障碍,包括孤独症、亚斯伯格综合征等,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2. 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以上是残疾鉴定的一般标准,具体的残疾鉴定工作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

残疾鉴定的目的在于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康复和教育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其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残疾鉴定工作需要由专业的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准确和公正性。

在进行残疾鉴定工作时,需要充分尊重残疾人的意愿和隐私,保护其个人信息安全,避免歧视和侵犯其合法权益。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营造一个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让每个残疾人都能够享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残疾人鉴定等级标准

残疾人鉴定等级标准

残疾人鉴定等级标准
残疾评定,又称为残疾人等级鉴定,是指对一个人是否存在残疾、残疾程度以及残疾类别进行评估的过程。

残疾评定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评定结果将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和服务。

残疾人鉴定等级标准:
1、视力残疾标准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就可以申请认定视力残疾。

视力残疾主要分“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5)和“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在0.05-0.3之间)。

2、听力残疾标准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听力残疾可分为四级。

3、言语残疾标准包括言语能力完全丧失及言语能力部分丧失,不能进行正常言语交往两类。

言语残疾可分为四级。

4、智力残疾标准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智力残疾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5、精神残疾标准分为“重度”、“中度”、“轻度”。

精神残疾主要由医生填写“精神残疾分级的操作性评估标准”评定精神残疾的等级。

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是指根据中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伤残军人生活补助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伤残人员的残疾程度进行评估和等级鉴定,以确定其享受相应保障和补助的权利。

下面是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的具体内容:一、伤残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等级越高表明残疾程度越重。

二、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主要包括身体残疾和智力残疾两个方面。

1. 身体残疾鉴定标准:一级伤残: 重度肢残、复杂畸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凭拄助行;二级伤残: 丧失双手、双下肢、双上肢功能障碍、双目全部失明、双耳全部失聪、使用助听器;三级伤残: 双下肢全部失用、双目重度视力障碍、双耳重度听力障碍;四级伤残: 部分上肢或单上肢完全丧失、双下肢部分失用、单目重度视力障碍、单耳重度听力障碍;五级伤残: 完全失聪、完全失明、四肢假体、其他身体残疾。

2. 智力残疾鉴定标准:一级伤残: 智力残疾为重度,具有持续护理和完全生活自理能力;二级伤残: 智力残疾为中度,辅助生活自理能力;三级伤残: 智力残疾为轻度,自理能力较好,具备照顾他人能力;四级伤残: 智力残疾为轻度,具有协助他人生活和自我管理能力;五级伤残: 智力残疾为轻度,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三、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的评估过程:1. 伤残等级鉴定由专业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进行。

2. 通过对伤残人员进行综合体检、残疾程度评估,并结合其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定。

3. 鉴定结果需要经过多位专家的审核和确认,确保公正、科学和准确。

以上就是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的基本内容。

伤残等级的确定对伤残人员的生活补助以及相关社会保障政策的享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鉴定工作应当科学、公正,确保伤残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伤残鉴定标准1一10级

伤残鉴定标准1一10级

伤残鉴定标准1一10级一、1—10级伤残赔偿标准1、一至十级伤残,两个标准的赔偿金计算方式不同:对一般的人身损害的,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二、1-10级伤残标准如下1、一级伤残,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等;2、二级伤残,二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者等;3、三级伤残,三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者等;4、四级伤残,三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一手全肌瘫肌力≤2级;脑脊液漏伴有颅底骨缺损不能修复或反复手术失败;面部中度毁容;全身瘢痕面积≥60%,四肢大关节中1个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2并有轻度毁容;双拇指完全缺失或无功能等;5、五级伤残,五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具有多项者;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0%,并有关节活动功能受限;面部瘢痕或植皮≥1/3并有毁容标准之一项;伴严重根性神经痛等;6、六级伤残,六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撕脱伤后头皮缺失1/5以上;单纯一拇指完全缺失,或连同另一手非拇指二指缺失;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等;7、七级伤残,七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烧伤后颅骨全层缺损≥30cm2,或在硬脑膜上植皮面积≥10cm2;颈部瘢痕挛缩,影响颈部活动;全身瘢痕面积≥30%;面部瘢痕、异物或植皮伴色素改变占面部的10%以上等;8、八级伤残,八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双足部分肌瘫肌力4级;单足部分肌瘫肌力≤3级;脑叶切除术后无功能障碍;符合重度毁容标准之一项者;面部烧伤植皮≥1/5;面部轻度异物沉着或色素脱失;双侧耳廓部分或一侧耳廓大部分缺损等;9、九级伤残,九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颈部外伤致颈总、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或血管搭桥手术后无功能障碍;符合中度毁容标准之二项或轻度毁容者;发际边缘瘢痕性秃发或其他部位秃发,需戴假发者等;10、十级伤残,十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等。

身体残疾鉴定标准

身体残疾鉴定标准

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规定伤残程度鉴定标准有:一、一级伤残标准(一)、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1、植物状态;2、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4、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

(二)、头面部损伤致:1、双侧眼球缺失;2、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5级。

(三)、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四)、颈部损伤致呼吸和吞咽功能严重障碍。

(五)、胸部损伤致:1、肺叶切除或双侧胸膜广泛严重粘连或胸廓严重畸形,呼吸功能严重障碍;2、心功不全,心功Ⅳ级;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六)、腹部损伤致:1、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双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七)、肢体损伤致:1、三肢以上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2、二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3、二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第三肢完全丧失功能;4、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第二肢完全丧失功能,第三肢丧失功能50%以上;5、一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另二肢完全丧失功能6、三肢完全丧失功能。

(八)、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76%以上。

二、二级伤残标准(一)、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1、重度智力缺损(智商34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需随时有人帮助才能完成;2、完全性失语;3、双眼盲目5级4、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2级以下);5、偏瘫或截瘫(肌力2级以下)。

(二)、头面部损伤致:1、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盲目4级;或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3级以上;2、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盲目4级以上;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盲目4级以上,另一眼盲目5级;3、双眼盲目5级;4、双耳极度听觉障碍伴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或双耳极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另一侧耳廓严重畸形;5、全面部瘢痕形成。

人体残疾鉴定标准

人体残疾鉴定标准

人体残疾鉴定标准分为以下几类:
1. 听力残疾: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 db hl,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2. 言语残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者,而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包括失语、运动性构音障碍和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

3. 肢体残疾:从人体运动系统有几处残疾、致残部位高低和功能障碍程度综合考虑,并以功能障碍为主来划分肢体残疾的等级。

一级肢体残疾包括四肢瘫、四肢在不同部位截肢或先天性缺肢、三肢功能重度障碍;二级肢体残疾包括偏瘫或双下肢截瘫,残肢仅保留少许功能。

4. 脊椎残疾: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

5. 中枢、周围神经残疾: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造成的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请注意,具体的鉴定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政策而略有不同。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咨询当地的医疗专业人士或残疾人福利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残疾等级鉴定标准是对个体因疾病、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身体功
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的体系。

在我国,残疾等级鉴定主要分为十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

以下是一般的残疾等级鉴定标
准:
1. 一级残疾:个体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需要全面照顾。

2. 二级残疾:个体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3. 三级残疾:个体丧失部分劳动能力,需要有人照看。

4. 四级残疾:个体有一定劳动能力,但社交、生活受限制。

5. 五级残疾:个体存在部分劳动能力,但活动和工作范围受限。

6. 六级残疾:个体有一定自理能力,但受疾病或伤残影响。

7. 七级残疾:个体劳动能力轻度受限,生活基本自理。

8. 八级残疾:个体存在轻微劳动能力,但偶尔需要他人帮助。

9. 九级残疾:个体有一定自理能力,但受残疾影响。

10. 十级残疾:个体基本无残疾,但仍有轻微功能障碍。

在实际鉴定过程中,残疾等级的划分还需根据个体具体状况、病史、医学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

此外,不同类型的残疾
(如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等)还有各自的具体鉴定标准。

总之,残疾等级鉴定不仅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康复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还对社会保障、赔偿等相关领域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
残疾等级鉴定时,应确保公平、公正、客观,以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