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五课,主要讲述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材内容涉及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的制定以及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罗马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扩张和衰亡的过程;掌握罗马法的制定和作用;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学会对比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对后世的影响,感悟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扩张和衰亡的过程;罗马法的制定和作用;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2.难点: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特点,加深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阐述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
2.教材:准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论文,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设计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罗马共和国的
文件——《十二铜表法》。
找出《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4、教师简单介绍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
罗马发展线索示意图: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灭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穿插一个事件(斯巴达克起义:说出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结果、影响)⇒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恺撒经过了一系列改革,但却触动元老们的利益,引起元老贵族的不满。
凯撒去元老院走到大厅时,被连捅了23刀后,横尸厅前。
⇒公元前29年凯撒养子屋大维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标志罗马帝国建立⇒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4世纪末(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
东罗马帝国(1453年)
本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古代罗马的相关内容。
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强盛、衰亡。
这一过程展示了欧洲文明的潮起潮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欧洲古代历史的脉络。
(五)、板书设计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
罗马城邦{ 地理环境
罗马共和国{
建立《十二铜表法》扩张衰落
罗马帝国{建立版图罗马帝国的衰亡{
危机分裂。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 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知道罗马城邦;了解征服战争造就了罗马的版图,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
2、识读《罗马城的象征》、《凯撒》、《屋大维》等图片,获取关于罗马建城、走向君主专制等方面的信息,解析地图《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3、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学案,同步练习册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请观看视频,并注意视频中的文字提示,说一说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生答:不同地点的建筑等遗迹相近或相似,涉及地点较广泛,包括欧亚非三洲师问:遗迹为什么会相似?说明这些地点都曾经在同一个政权的统治之下。
生答:罗马罗马是怎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罗马,学习《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讲授新课:我们将通过三个篇章来学习,请同学们齐读篇题: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二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行事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罗马的兴起有一个神话传说,(展示图片)请一位同学结合图片介绍一下母狼哺婴像。
(生读)母狼哺婴像是罗马城的象征,也标志着罗马人的血液中充满着狼性和野心,罗马城将会如何发展?请同学们结合课本 P21-23,完成时间轴,梳理罗马发展历程。
(约 3分钟)【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 P21-23,完成下列时间轴。
请学生展示答案,并说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错误,请学生解释。
板书:罗马城邦: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共和时代罗马帝国:帝国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人不堪忍受最后一位国王塔克文苏佩布的残暴统治,驱逐了国王,罗马人有一句谚语“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行事”,没有了国王的罗马人将如何行事?将会如何分配权力?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篇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地理环境: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c.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4.《十二铜表法》(1)时间:公元前450左右(2)名称来历: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说课稿)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罗马从城邦发展到帝国的过程以及罗马帝国时期的兴衰。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已学的古希腊城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罗马文明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罗马法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希腊城邦的历史,对城邦制度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古罗马文明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关注历史事件本身,忽视了历史背景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从城邦发展到帝国的过程,掌握罗马帝国时期的兴衰原因;了解罗马文明的特点,认识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从 multiple perspectives 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罗马文明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罗马从城邦发展到帝国的过程;罗马帝国时期的兴衰原因;罗马文明的特点。
2.教学难点:罗马法的形成和发展;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如何从multiple perspectives 看待历史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古罗马竞技场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古罗马文明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罗马帝国的兴衰原因。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罗马从城邦发展到帝国的过程,掌握罗马帝国时期的兴衰原因。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教案新人教版

4. 运用历史史料和文献,引导学生分析罗马帝国扩张的原因和衰落的原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变迁。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 视频资源:《罗马帝国兴衰》(纪录片)、《罗马法的发展》(纪录片)、《罗马城市的兴衰》(纪录片)
- 网络资源:维基百科页面关于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词条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了解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的历史、文化、法律和社会等方面。
- 学生可以阅读提供的书籍和文章,观看视频资源,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扩展对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了解。
3.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扩张过程、衰落原因、分裂与灭亡
4. 罗马法律的发展与影响:习惯法、成文法、对后世的影响
八、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罗马帝国衰亡史》(作者:爱德华·吉本)、《罗马法原理》(作者:菲利普·武斯特)、《罗马城市的建筑与规划》(作者:斯蒂文·buster)、《罗马帝国的经济与社会》(作者:安德鲁·查普曼)
-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的统治下,不断扩张领土,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 罗马帝国的衰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达到最大规模,之后逐渐衰落,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结束。
③ 罗马法律和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 罗马法律的发展:罗马法律从习惯法逐渐发展为成文法,如《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法典》。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相应的桌椅和白板,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同时,如果需要进行实验操作,需要布置实验操作台,并提供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关于古罗马的历史,主要介绍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古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古罗马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希腊的历史,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古罗马的了解相对较少,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陌生感。
此外,学生对古罗马的文化和制度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其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把握不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掌握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军事特点和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罗马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2.罗马帝国的军事特点。
3.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教材。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罗马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古希腊的历史,激发学生对古罗马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军事特点和文化成就。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罗马的兴衰过程,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罗马文明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属于海洋文明。
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罗马的辉煌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罗马帝国的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条条大路通罗马”同学们,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条谚语,这是什么意思呢?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
这句谚语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由此,产生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罗马的发展历程。
(二)、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展示地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古罗马的地理位置。
罗马城邦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
意大利半岛地形狭长,像一只长筒靴,亚平宁山脉纵贯其间,所以又叫亚平宁半岛。
半岛的东面隔着亚得里亚海是巴尔干半岛,西面隔第勒尼安海是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南面隔一条狭窄的海峡是西西里岛,北面有阿尔卑斯山为天然的屏障。
意大利半岛气候良好,雨水充足,境内水系稠密,土地肥沃,适宜经营农业。
东北部山地及南部河口沼泽地区草木茂盛,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2、罗马城邦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
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候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江南学校李友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罗马城邦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制作古罗马兴衰的年代尺和观察古罗马版图变迁的局势图,了解古罗马兴衰的基本脉络。
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古罗马不同时期的兴衰缘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罗马的兴盛衰亡,领悟武力营造的辉煌是难以长久的。
重点难点
【重点】
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十二铜表法》。
【难点】
罗马进入帝国的原因、罗马帝国分裂的原因;理解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罗马在什么时候成为了地中海的霸主?
2.罗马共和国为何被罗马帝国所取代了?
3.《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什么重要意义?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在古罗马时期,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发展,罗马逐渐成为中国丝绸外销的最大市场。
当时的中国也对这个远在欧洲的国家充满了好奇,那么古代罗马究竟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从今天的学习中找到答案吧。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罗马城邦
1.阅读教材P21的第1段,思考:罗马城邦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
答案提示: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阅读教材P22第1段,思考:
(1)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是怎样运行的?
答案提示: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贵族组成元老院的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罗马还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2)为了维护统治,执政者颁布了什么法律?有什么意义?
答案提示: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阅读教材P22第2段,思考:
(1)罗马从对外扩张的胜利中赢得了什么?
答案提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掠夺了大量奴隶、广袤土地等。
(2)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战争所赢得的这一切又给它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社会矛盾激化,奴起义不断等。
4.阅读教材P23第1段,思考:从时间、原因、结果、影响四个角度介绍“斯巴达克起义”。
答案提示:公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奴隶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使其进一步衰落。
知识点二罗马帝国
1.结合教材P23的内容,思考:
(1)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随着矛盾的加深,社会危机空前严重,共和国已经无力维持了,这时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持统治。
(2)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为什么他不直接称帝,而要自称共和的“元首”?
答案提示:屋大维。
从鉴于传统,减少阻力等角度思考。
2.阅读教材P24第2段内容,思考:罗马处于黄金时期的表现有哪些?
答案提示: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知识点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结合教材P25的内容,思考:罗马帝国衰亡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3世纪开始陷入全面危机,4世纪末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
课小结
罗马的兴衰
板书设计
罗
马
城
邦
和
错误!
罗
马
帝
国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